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163.50 KB
- 文档页数:9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一)量表基本知识GMFM是Russell等人于1989年设计的测量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改变的测量工具,属于标准对照发展性量表,能有效反映脑瘫儿童运动功能改变,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工具。
GMFM量表主要用于评估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具有正常运动功能的儿童在5岁以内能完成所有项目,虽然是针对脑瘫儿童设计的,但也可使用于Down syndrome儿童,近年来也有不少研究者用来测定其它类型的运动障碍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
GMFM来那个表的不同版本:GMFM最初通过文献回顾和临床医师判断筛选85个项目,在经过信效度研究后,增加了3个项目,形成了GMFM-88项版本,2000年Russell等人使用Rasch分析法对GMFM 量表进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最后确立了GMFM-66项。
国内任永平等将GMFM修订成80项,增加了原始反射和平衡反应等项目,同时删除了部分评估项目,但是由于没有进行严格的心理测量学特性检验,反射和反应项目的增加与原版量表以功能测试为主的目的相违,在国内未得到广泛使用。
GMFM-88结构:GMFM-88包括88个项目,分5个能区:A区(卧位与翻身);B区(坐位):C区(爬行与跪);D区(站立位);E区(行走于跑跳)。
每项均采用4级评分法,其中A区总分为51分(17项);B区为60分(20项);C区总分为42分(14项);D总分为39分(13项);E区总分为72分(24项)。
GMFM-88评分标准与结果:GMFM的每一个都为4级评分,具体标准:0分:动作还没有出现的迹象;1分:动作开始出现—只完成整个动作的10%以下;2分:部分完成动作—可以完成整个动作的10%-90%;3分:整个动作可以全部完成。
当无法确定分数时,按照较低的等级给分。
GMFM-88提供五种评分结果:原始分:五个能区的原始分各能区百分比:能区原始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100%总百分比:五个能区原始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100%之和再除以5目标区分值:选定目标能区原始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100%之和再除以选定能区数GMFM-66的特点:GMFM-66的项目由GMFM-88经过Rasch分析后,筛选出具有线性特征(项目特性线)的项目所组成,GMFM-66项目需要使用电脑程序(Gross Motor Ability Estimator,GMFM软件)输入每个项目的得分,并经分析转化后得到GMFM-66分值。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和GMFM-66)Version 1.0 翻译儿童姓名:评估日期: 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出生日期: 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实足年龄: ______________ (年/月) 评估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于研究组:Dia nne Russel, Can Child Cen tre for Childhood Disability Research, McMaster Un iversity, I nstitute for Applied Health Scie nces, McMaster Un iversity, 1400 Main St. W., Rm. 408, Hamilto n, L8S 1C7 Tel: North America -1 905 525-9140 Ext: 27850 Tel: All other countries -001 905 525-9140 Ext: 27850 E-mail: canchild@mcmaster.ca Fax:1 905 522-6095编号:GMFCS Leve l□ □口 □口 I II III IV V 测试环境(如房间、衣着、时间、 其他需要描述的内容)Website: www.fhs.mcmaster.ca/can child4、仰卧:屈曲右髋和右膝到达全范围5、仰卧:屈曲左髋和左膝到达全范围9、仰卧: 自左侧翻身至俯卧 0口 1 □ 2 □ 3 □ 9 *10、俯卧:抬头至竖直0口 1 □ 2 □ 3 □1011、前臂俯卧: 头部竖直,肘部伸直,胸部抬起0口 1 □ 2 □ 3 □ 1112、前臂俯卧: 右前臂支撑,对侧上肢向前方完全伸直0口 1 □ 2 □ 3 □ 1213、前臂俯卧: 左前臂支撑,对侧上肢向前方完全伸直0口 1 □ 2 □ 3 □ 1314、俯卧: 自右侧翻身至仰卧 0口 1 □ 2 □ 3 □ 1415、俯卧: 自左侧翻身至仰卧0口 1 □ 2 □ 3 □ 1516、俯卧: 使用肢体自由向右翻身 90° 0口 1 □ 2 □ 3 □ 1617、俯卧:使用肢体自由向左翻身 90°0口 1 □ 2 □ 3 □17A 部分总分项目B : 坐位计分NT*18、仰卧, 检查者握住儿童双手可以自主坐起且头部控制良好 0口 1 □ 2 □ 3 □19、仰卧: 翻身至右侧坐起 0口 1 □ 2 □ 3 □20、仰卧:翻身至左侧坐起0口 1 □ 2 □ 3 □*21、坐在垫子上,治疗师支撑儿童胸部:头部直立保持3秒0口 1 □ 2 □ 3 □项目 A :卧位&翻身计分NT 1、仰卧,头位于中线: 旋转头部时肢体对称0口 1 □ 2 □ 3 □ 1 *2、仰卧:双手位于中线,手指交叉0口 1 □ 2 □ 3 □23、仰卧:头抬起450口 1 □ 2 □ 3 □ 36、 仰卧:右上肢和手拿玩具穿过中线7、 仰卧:左上肢和手拿玩具穿过中线&仰卧:自右侧翻身至俯卧 0口 1 □ 2 □ 3 □60口 1 □ 2 □ 3 □70口 1 □ 2 □ 3 □ 822、坐在垫子上,治疗师支撑儿童胸部:头部直立保持10秒0口1 □ 2 □ 3 □23、坐在垫子上,上肢支撑:保持5秒24、坐在垫子上:上肢无支撑,保持3秒25、坐在垫子上玩前方的小玩具:身体屈向前方,触碰玩具后,返回上肢支撑状态26、坐在垫子上:儿童向右侧弯45° 触碰玩具,并回到起始位置27、坐在垫子上:儿童向左侧弯45° 触碰玩具,并回到起始位置28、右侧坐:保持上肢无支撑状态5秒钟29、左侧坐:保持上肢无支撑状态5秒钟30、坐在垫子上:有控制的转换到俯卧位31、双脚在前坐在垫子上:从右侧至四点跪位32、双脚在前坐在垫子上:从左侧至四点跪位33、坐在垫子上:无上肢辅助,旋转9034、坐在板凳上:保持上肢和下肢可以自由活动,10秒钟0口1 □2 □3 □35、站立:从坐在小板凳至站立0口1 □2 □3 □36、在地上:从地上至坐在小板凳上0口1 □2 □3 □37、在地上:从地上至坐在大板凳上0口1 □2 □3 □B部分总分项目C:爬行&跪位计分NT38、俯卧:腹爬1.8米0口1 □ 2 □ 3 □*39、四点跪位:保持双手和双膝负重,10秒0口1 □ 2 □ 3□*40、四点跪位:至坐位,双手可自由活动0口1 □ 2 □ 3□* 41、俯卧:达到四点跪位,双手和双膝负重0口1 □ 2 □ 3 □*42、四点跪位:右上肢前平举,手超过肩水平0口1 □ 2 □ 3□*43、四点跪位:左上肢前平举,手超过肩水平0口1 □ 2 □ 3□*44、四点跪位:爬行或上肢爬行1.8米0口1 □ 2 □ 3□*45、四点跪位:相对向前爬行1.8米0口1 □ 2 □ 3□*46、四点跪位:用双手和双膝/足爬行4步0口1 □ 2 □ 3□47、四点跪位:用双手和双膝/足向后爬行4步0口1 □ 2 □ 3□* 48、坐在垫子上:使用上肢跪起,双上肢无支撑,保持10秒0口 1 □ 2 □ 3 □ 49、直立跪位:使用上肢协助右膝向前半跪位,上肢无支撑,保持 0口 1 □ 2 □ 3 □ 50、直立跪位:使用上肢协助左膝向前半跪位,上肢无支撑,保持0口 1 □ 2 □ 3 □ *51、直立跪位: 向前跪走10步,双上肢无支撑0口 1 □ 2 □ 3 □C 部分总分项目 D:站立计分 NT在地上:通过大板凳站立 口□ 2 □ 3 □ * 52、1 D 部分总分项目 E :行走、跑步&跳跃 计分NT* 65、站立,双手扶住大板凳: 向右侧走5步 0口 1 □ 2 □ 3 □ * 66、站立,双手扶住大板凳: 向左侧走5步 0口 1 □ 2 □ 3 □ * 67、站立,双手上举: 向前行10步 0口 1 □ 2 □ 3 □ * 68、站立,单手上举: 向前行10步 0口 1 □ 2 □ 3 □* 69、站立:前行10步0口 1 □ 2 □ 3 □ * 70、站立:前行10步,停住,转身180°,返回 0口 1 □ 2 □ 3 □ * 71、站立:向后行10步 0口 1 □ 2 □ 3 □ *72、站立:双手搬动较大物体,向前行 10步 0口 1 □ 2 □ 3 □亠L ,站立: 无上肢辅助,从地上捡起物品,并回到站立位 0口□ 2 □ 3 □ *64、 1 53、 亠L , 站立: 保持上肢无辅助,3秒 54、 亠L ,站立: 一只手扶住大板凳,抬起右足,保持55、 亠L ,站立: 一只手扶住大板凳,抬起左足,保持 56、 亠L ,站立: 保持上肢无辅助,20秒 57、 亠L ,站立: 上肢无辅助,抬起右足,10秒 58、 亠L ,站立: 上肢无辅助,抬起左足,10秒 59、 坐在小板凳上: 不用上肢辅助站起 60、 直立跪位: 无上肢辅助,通过右膝半跪位站立 61、 直立跪位: 无上肢辅助,通过左膝半跪位站立 62、 亠L , 站立: 无上肢辅助,有控制的坐在地上 63、 亠L , 站立: 无上肢辅助,转换为蹲位73、站立:在20cm 宽的平行线内连续前行 10步* 74、站立: 沿2cm 宽的直线连续前行10步 * 75、站立: 右足先行,每步高于膝关节水平* 76、站立: 左足先行,每步高于膝关节水平* 77、亠L ,站立: 跑4.5米,停住并返回* 78、 亠L ,站立:用右足踢球*79、 亠L ,站立:用左足踢球80、站立:双脚同时跳跃30cm 高81、站立:双脚同时向前跳跃 30cm82、右足单腿站立:在一个60cm 的圆圈内,向前连续跳跃10次 83、左足单腿站立:在一个60cm 的圆圈内,向前连续跳跃10次 84、站立,抓住一侧把手:交替腿向上走4步,再抓向另一侧把手 85、站立,抓住一侧把手:交替腿向下走4步,再抓向另一侧把手 86、站立:交替腿向上走4步 87、站立:交替腿向下走4步 88、站立15cm 的台阶上: 双足同时跳下E 部分总分这个评估是否能反映儿童“日常(规律) ”的表现?是口 否口注释:GMFM计分总结检查部分每部分计分%的计算目标区域A.卧位&翻身- A部分总分=X 100 =% A.□5151B.坐位- B部分总分X 100 =%B.□6060C.爬行&跪位- C部分总分X 100 =%C.□4242D.站位- D部分总分=X 100 =%D.□3939E.行走、跑步&跳跃- E部分总分X 100 =% E.□72 72总分= ________ %A+%B+%C+%D+%E部分的总和= ______ + + +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5 5目标总分= _______ 每一个目标区域的%分数的综合目标区域的数量=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GMFM是1989年Russell制定的小儿脑瘫临床疗效评估量表,整个量表共80项评定指标,分5个运动功能区:第Ⅰ区为卧位运动及部分原始反射残存,第Ⅱ区为爬与跪位运动,第Ⅲ区为坐位运动,第Ⅳ区为站立运动,第Ⅴ区为走、跑、跳及攀登运动。
该评估量表可较全面的评价脑瘫儿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状况与异常姿势反射,异常运动模式的消除情况。
21项仰卧位1.对称姿势2.ATNR3.STNR(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4.TLR(紧张性迷路反射)5.拥抱反射6.手过中线7.抬头45度8.髋膝屈曲(踢)右9.髋膝屈曲(踢)左10.前臂伸手过中线(右)11.前臂伸手过中线(左)12.翻身,由仰到俯(右翻)13.翻身,由仰到俯(左翻)仰卧位14.抬头45度15.抬头45-90度,肘支撑,胸离床面16.抬头90度,手支撑,腹离床面17.朝前伸右手18.朝前伸左手19.翻身,由俯向仰(向右)20.翻身,由俯向仰(向左)21.降落伞反射22.腹爬(>2米)23.四点位持续10秒钟24.从相四点位到坐位25.完成四点位26.四点位伸出右手27.四点位伸出左手28.四爬29.高爬30.爬楼梯4步跪31.高跪髋部伸展(10秒钟)32.半跪右腿在前(10秒钟)33.半跪左腿在前(10秒钟)34.跪走(10步)Ⅲ运动功能区(坐位)15项35.分半前倾坐36.头短暂直立37.扶腰坐38.头在中线稳定3秒钟39.双手支撑坐3秒钟40.独坐3秒钟41.直腰坐42.扭腰坐43.坐位自由玩44.在椅子或小凳子上坐45.自己坐矮凳46.自己坐高凳47.坐位平衡(前方)48.坐位平衡(侧方)49.坐位平衡(后方)Ⅳ运动功能区(站立)11项50.抓物站51.独站3秒钟52.扶物单腿站(右脚)3秒钟53.扶物单腿站(左脚)3秒钟54.独站20分钟55.单腿独站(右)10秒钟56.单腿独站(左)10秒钟57.站小板凳58.从高跪到站59.蹲着玩60.从下蹲位到主动站立Ⅴ运动功能区(走、跑、跳)20项61.扶走5步62.牵两手走(<10步)63.牵一手走(>10步)64.独走10步65.走、停、转身100度66.手提物体走(<10步)67.手提物体走(>10步)68.在两平行线中走10步69.沿直线走70.跑71.右脚踢球72.左脚踢球73.从30cm高处跳下74.跳远30cm75.单脚跳10次(右)76.单脚跳10次(左)77.扶手上楼梯4步78.扶手下楼梯4步79.自由上楼4步80.自由下楼4步5大功能区(分8组共80项)1、卧位运动及部分原始反射残存,姿势反射(降落伞反射)—21项(63分)2、爬与跪位运动—13项(39分)3、坐位运动结合平衡反射建立—15项(45分)4、站立运动—11项(33分)5、走、跑、跳及攀登运动—20项(60分)●功能区得分=每一项得分之和/最大评分数×100●总评分=每一功能区得分相加/检查功能区总数(5)●实际得分=相应功能区得分之和/相应检查功能区数说明评分标准一)大运动功能评分0分:指完全不能完成1分:仅能开始会做(即完成动作<10%)2分:指部分完成(即10%<完成<100%)3分:指能顺利、圆满完成(即100%完成)二)反射发育评分1、原始反射(ATNR/STNR/TLR/MORO反射等)残存评分0分:>9个月仍存在1分:7-9个月仍存在2分:4-6个月仍存在3分:3-4个月消失2、postural reaction降落伞反射0分:>12个月不出现1分:>12个月出现或10-12个月不出现2分:10-12个月出现或8-9个月不出现3分:8-9个月出现2、坐位平衡反射1)、前方平衡0分:>12个月不出现1分:>12个月出现或10-12个月不出现2分:10-12个月出现或6-9个月不出现3分:6-9个月出现2)、侧方平衡0分:>12个月不出现1分:>12个月出现或11-12个月不出现2分:11-12个月出现或7-10个月不出现3分:7-10个月出现3)、后方平衡0分:>15个月不出现1分:>15个月出现或11-15个月不出现2分:11-15个月出现或8-10个月不出现3分:8-10个月出现部分检查说明1、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诱发:仰卧位:为了使小儿注意力集中,在中线离双眼30cm处用玩具向一侧(向左或向右)沿90度弧度慢慢移动玩具使头随着转动,然后固定玩具至少5秒钟,如患儿头转动不完全,可用手轻轻辅助转头,然后固定头5秒钟(注意不要挡住患儿视线)。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一)量表基本知识GMFM是Russell等人于1989年设计的测量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改变的测量工具,属于标准对照发展性量表,能有效反映脑瘫儿童运动功能改变,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工具。
GMFM量表主要用于评估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具有正常运动功能的儿童在5岁以内能完成所有项目,虽然是针对脑瘫儿童设计的,但也可使用于Down syndrome儿童,近年来也有不少研究者用来测定其它类型的运动障碍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
GMFM来那个表的不同版本:GMFM最初通过文献回顾和临床医师判断筛选85个项目,在经过信效度研究后,增加了3个项目,形成了GMFM-88项版本,2000年Russell等人使用Rasch分析法对GMFM量表进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最后确立了GMFM-66项。
国内任永平等将GMFM修订成80项,增加了原始反射和平衡反应等项目,同时删除了部分评估项目,但是由于没有进行严格的心理测量学特性检验,反射和反应项目的增加与原版量表以功能测试为主的目的相违,在国内未得到广泛使用。
GMFM-88结构:GMFM-88包括88个项目,分5个能区:A区(卧位与翻身);B区(坐位):C区(爬行与跪);D区(站立位);E区(行走于跑跳)。
每项均采用4级评分法,其中A区总分为51分(17项);B区为60分(20项);C区总分为42分(14项);D总分为39分(13项);E区总分为72分(24项)。
GMFM-88评分标准与结果:GMFM的每一个都为4级评分,具体标准:0分:动作还没有出现的迹象;1分:动作开始出现—只完成整个动作的10%以下;2分:部分完成动作—可以完成整个动作的10%-90%;3分:整个动作可以全部完成。
当无法确定分数时,按照较低的等级给分。
GMFM-88提供五种评分结果:原始分:五个能区的原始分各能区百分比:能区原始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100%总百分比:五个能区原始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100%之和再除以5目标区分值:选定目标能区原始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100%之和再除以选定能区数GMFM-66的特点:GMFM-66的项目由GMFM-88经过Rasch分析后,筛选出具有线性特征(项目特性线)的项目所组成,GMFM-66项目需要使用电脑程序(Gross Motor Ability Estimator,GMFM软件)输入每个项目的得分,并经分析转化后得到GMFM-66分值。
儿童姓名: 评估日期: 出生日期: 实足年龄: 评估者:编号:_____________ (年/月/日)_____________ (年/月/日)_____________ (年/月)GMFCS Leve l□ □口□口I II III IV V 测试环境(如房间、衣着、时间、其他需要描述的内容)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和GMFM-66关于研究组:Dia nne Russel, Can Child Ce ntre for Childhood Disability Research, McMaster University, Institute for Applied Health Sciences, McMaster University, 1400 Main St. W., Rm. 408, Hamilt on 丄8S 1C7Tel: North America -1 905 525-9140 Ext: 27850Tel: All other cou ntries -001 905 525-9140 Ext: 27850E-mail: can child@mcmaster.ca Fax:1 905 522-6095Website: www.fhs.mcmaster.ca/ca nchild项目A:卧位&翻身计分NT1、仰卧,头位于中线:旋转头部时肢体对称0口 1 □ 2 □ 3 □ 1 *2、仰卧:双手位于中线,手指交叉0口 1 □ 2 □ 3 □ 23、仰卧:头抬起45°0口 1 □ 2 □ 3 □ 34、仰卧:屈曲右髋和右膝到达全范围0口 1 □ 2 □ 3 □ 45、仰卧:屈曲左髋和左膝到达全范围0口 1 □ 2 □ 3 □ 5 *6、仰卧:右上肢和手拿玩具穿过中线0口 1 □ 2 □ 3 □ 6 *7、仰卧:左上肢和手拿玩具穿过中线0口 1 □ 2 □ 3 □78、仰卧:自右侧翻身至俯卧0口 1 □ 2 □ 3 □89、仰卧:自左侧翻身至俯卧0口 1 □ 2 □ 3 □9 * 10、俯卧:抬头至竖直0口 1 □ 2 □ 3 □1011、前臂俯卧:头部竖直,肘部伸直,胸部抬起0口 1 □ 2 □ 3 □1112、前臂俯卧:右前臂支撑,对侧上肢向前方完全伸直0口 1 □ 2 □ 3 □1213、前臂俯卧:左前臂支撑,对侧上肢向前方完全伸直0口 1 □ 2 □ 3 □1314、俯卧:自右侧翻身至仰卧0口 1 □ 2 □ 3 □1415、俯卧:自左侧翻身至仰卧0口 1 □ 2 □ 3 □1516、俯卧:使用肢体自由向右翻身90°0口 1 □ 2 □ 3 □1617、俯卧:使用肢体自由向左翻身90°0口 1 □ 2 □ 3 □17A部分总分项目B:坐位计分NT * 18、仰卧,检查者握住儿童双手可以自主坐起且头部控制良好0口 1 □ 2 □ 3 □19、仰卧:翻身至右侧坐起0口 1 □ 2 □ 3 □20、仰卧:翻身至左侧坐起0口 1 □ 2 □ 3 □* 21、坐在垫子上,治疗师支撑儿童胸部:头部直立保持3秒0口 1 □ 2 □ 3 □* 22、坐在垫子上,治疗师支撑儿童胸部:头部直立保持10秒0口 1 □ 2 □ 3 □* 23、坐在垫子上,上肢支撑:保持5秒0口 1 □ 2 □ 3 □* 24、坐在垫子上:上肢无支撑,保持3秒0口 1 □ 2 □ 3 □* 25、坐在垫子上玩前方的小玩具:0口 1 □ 2 □ 3 □身体屈向前方,触碰玩具后,返回上肢支撑状态26、 坐在垫子上:儿童向右侧弯45° 触碰玩具,并回到起始位置 0口 1 □ 2 □ 3 □ 27、 坐在垫子上:儿童向左侧弯45° 触碰玩具,并回到起始位置 0口 1 □ 2 □ 3 □ 28、 右侧坐: 保持上肢无支撑状态 5秒钟 0口 1 □ 2 □ 3 □29、左侧坐:保持上肢无支撑状态 5秒钟 30、坐在垫子上:有控制的转换到俯卧位31、双脚在前坐在垫子上: 从右侧至四点跪位 32、双脚在前坐在垫子上: 从左侧至四点跪位 33、坐在垫子上: 无上肢辅助,旋转 9034、坐在板凳上: 保持上肢和下肢可以自由活动,10秒钟 35、 站立:从坐在小板凳至站立 36、 在地上:从地上至坐在小板凳上 项目 C:爬行&跪位计分NT38、俯卧:腹爬1.8米0口 1 □ 2 □ 3 □ 37、在地上:从地上至坐在大板凳上B 部分总分39、 四点跪位: 保持双手和双膝负重,10秒 40、 四点跪位: 至坐位,双手可自由活动 0口 1 □ 2 □ 3 □ 41、 俯卧:达到四点跪位,双手和双膝负重* 42、四点跪位: * 43、四点跪位: * 44、四点跪位: * 45、四点跪位: *46、四点跪位: 右上肢前平举,手超过肩水平 左上肢前平举,手超过肩水平 爬行或上肢爬行1.8米 相对向前爬行1.8米 用双手和双膝/足爬行4步0口 1 □ 2 □ 3 □ 0口 1 □ 2 □ 3 □ 0口 1 □ 2 □ 3 □ 0口 1 □ 2 □ 3 □ 0口 1 □ 2 □ 3 □ 0口 1 □ 2 □ 3 □ 0口 1 □ 2 □ 3 □47、四点跪位: 用双手和双膝/足向后爬行4步48、 坐在垫子上:使用上肢跪起,双上肢无支撑,保持 10秒 0口 1 □ 2 □ 3 □ 49、 直立跪位:使用上肢协助右膝向前半跪位,上肢无支撑,保持 0口 1 □ 2 □ 3 □ 50、 直立跪位:使用上肢协助左膝向前半跪位,上肢无支撑,保持 0口 1 □ 2 □ 3 □ 51、 直立跪位: 向前跪走10步,双上肢无支撑0口 1 □ 2 □ 3 □C部分总分项目D:站立计分NT * 52、在地上:通过大板凳站立0口 1 □ 2 □ 3 □* 53、站立:保持上肢无辅助,3秒0口 1 □ 2 □ 3 □* 54、站立:一只手扶住大板凳,抬起右足,保持3秒0口 1 □ 2 □ 3 □* 55、站立:一只手扶住大板凳,抬起左足,保持3秒0口 1 □ 2 □ 3 □* 56、站立:保持上肢无辅助,20秒0口 1 □ 2 □ 3 □* 57、站立:上肢无辅助,抬起右足,10秒0口 1 □ 2 □ 3 □* 58、站立:上肢无辅助,抬起左足,10秒0口 1 □ 2 □ 3 □* 59、坐在小板凳上:不用上肢辅助站起0口 1 □ 2 □ 3 □* 60、直立跪位:无上肢辅助,通过右膝半跪位站立0口 1 □ 2 □ 3 □* 61、直立跪位:无上肢辅助,通过左膝半跪位站立0口 1 □ 2 □ 3 □* 62、站立:无上肢辅助,有控制的坐在地上0口 1 □ 2 □ 3 □* 63、站立:无上肢辅助,转换为蹲位0口 1 □ 2 □ 3 □* 64、站立:无上肢辅助,从地上捡起物品,并回到站立位0口 1 □ 2 □ 3 □D部分总分项目 E:行走、跑步&跳跃计分NT * 65、站立,双手扶住大板凳:向右侧走5步0口 1 □ 2 □ 3 □* 66、站立,双手扶住大板凳:向左侧走5步0口 1 □ 2 □ 3 □* 67、站立,双手上举:向前行10步0口 1 □ 2 □ 3 □* 68、站立,单手上举:向前行10步0口 1 □ 2 □ 3 □* 69、站立:前行10步0口 1 □ 2 □ 3 □* 70、站立:前行10步,停住,转身180°,返回0口 1 □ 2 □ 3 □* 71、站立:向后行10步0口 1 □ 2 □ 3 □* 72、站立:双手搬动较大物体,向前行10步0口 1 □ 2 □ 3 □* 73、站立:在20cm宽的平行线内连续前行10步0口 1 □ 2 □ 3 □* 74、站立:沿2cm宽的直线连续前行10步0口 1 □ 2 □ 3 □* 75、站立:右足先行,每步高于膝关节水平0口 1 □ 2 □ 3 □* 76、站立:左足先行,每步高于膝关节水平0口 1 □ 2 □ 3 □* 77、站立:跑4.5米,停住并返回* 78、站立:用右足踢球* 79、站立:用左足踢球* 80、站立:双脚同时跳跃30cm高* 81、站立: 双脚同时向前跳跃30cm * 82、0口1 □ 2 □ 3 □0口1 □ 2 □ 3 □0口1 □ 2 □ 3 □0口1 □ 2 □ 3 □0口1 □ 2 □ 3 □83、84、85、86、87、88、右足单腿站立:在一个60cm的圆圈内,向前连续跳跃10次左足单腿站立:在一个60cm的圆圈内,向前连续跳跃10次亠L ,站立,亠L ,站立,亠L ,站立:亠L ,站立:抓住一侧把手:交替腿向上走4步,再抓向另一侧把手抓住一侧把手:交替腿向下走4步,再抓向另一侧把手交替腿向上走4步交替腿向下走4步站立15cm的台阶上:双足同时跳下E部分总分这个评估是否能反映儿童“日常(规律)”的表现?是口否口注释:GMFM计分总结检查部分每部分计分%的计算目标区域A. 卧位&翻身A部分总分 = X 100 = % A. □51 51B. 坐位B部分总分 = X 100 = % B. □60 60C.爬行&跪位C部分总分 = X 100 = % C. □42 42D.站位D部分总分 = X 100 = % D. □39 39E. 行走、跑步&跳跃E部分总分 = X 100 = % E. □72 72总分= %A+%B+%C+%D+%E _______________部分的总和= + + + + = = %5 5目标总分 = 每一个目标区域的%分数的综合目标区域的数量= = %。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
(GMFM88项)
(标准化评估参考)
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年月日入园时间:塢黾潯滤鯇勵孿腦夢锼榪棂处养齟贞钪丟繼颖谐殒憂釤轢觞谁腡郟谬锓槟录阏硤矿厅膿變斋烴鐳谚锌鳓難鴻钇蝈瀋鑭闈繡钋氇間锺装。
注:GMFM量表使用说明
一、GMFM 评估分5个能区,包括88项,分为卧位与翻身、坐位、爬与跪、站立位、行走与跑跳5个能区。
卧位与翻身能区总分为51分,坐位能区总分为60分,爬与跪能区总分为42分,站立位能区总分为39分,行走与跑跳能区总分为72分。
二、评分标准
0分:指完全不能完成(做)
1分:指仅能开始会做(即完成动作<10%)
2分:指部分(10%< 完成<100%)
3分:指能顺利圆满完成(即100% 完成)
三、GMFM 评分结果:包括以下几项: ①原始分:5个能区的原始分;②总百分比:5个能区原始分占各自总分百分比之和再除以5;③月百分比: (本次总百分比- 前次总百分比)/间隔月数;④月相对百分比:本次月百分比/前次总百分比×100%。
四、评估方式与使用次数
进行评估之前,必须先细阅此评估工具原来的评估指引,每项以直接测试方式进行。
次评估工具作为对比训练前后的大肌能的改变,在接受训练开始进行第一次评估,直至毕业进行最后一次评估,期间,可按情况和需要性每年进行一次评估,以作记录和统计。
88项量表中文版GMFM(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量表88项A.卧位与翻身1.仰卧位:头正中位:在四肢保持对称的情况下旋转头部0头不能维持于中线1头能维持于中线1-3秒2头能维持在中线,转头时四肢不对称3完成位置:头位于中线,有可能的话手臂放松且对称放置方法:引导孩子的头从一侧转向另一侧,或跟随物体从一侧转至另一侧。
孩子能在引导下保持手臂不动,或者可以在较小孩子尽力去得到物体的时候,观察其上肢运动是否对称。
2.仰卧位:双手纠正到中位,手指相接触0双手没有向中线移动1双手开始时向中线移动2手能放在身体前面,但不能手指相对3完成位置:头位于中线且手臂放松。
方法:引导孩子将手放在一起或模仿你的示范,较小的孩子常常会将手自发地放在一起,尤其是在关注玩具的时候。
“手指相对”指孩子必须保持两手在一起足够长的时间,从而显示出有一只手或双手指尖的接触(可以是一个手指碰到另一个手指,但不能是两个拳头的短暂接触)。
3.仰卧位:抬头45度0颈部没有屈曲1颈部有屈曲,但不抬头,抬不起来2抬头小于45度3完成位置:头位于中线方法:试用孩子感兴趣的玩具来吸引他们,当他们把注意力放在玩具上时,渐渐地将玩具朝他们脚的方向移动并离开他们的视线,希望他们为追逐玩具而抬头。
也可以假装抱孩子期望他能抬头。
4.仰卧位:右侧髋、膝关节能在全关节范围内屈曲0右侧髋、膝关节没有屈曲1右侧髋、膝关节有屈曲2局部屈曲右髋、膝关节3完成位置:头位于中线、腿舒适地伸展方法:要求大年龄孩子其将膝尽量靠近胸部。
小年龄孩子在玩耍中自然地完成,指导者拿一只有趣的玩具放在一只或两只脚上从而诱导小年龄孩子屈髋或膝。
全关节范围是指膝触及胸,大腿触及小腿。
5.仰卧位:左侧髋、膝关节能在全关节范围内屈曲0左侧髋、膝关节没有屈曲1左侧髋、膝关节有屈曲2局部屈曲右髋、膝关节3完成位置、方法同46.仰卧位:右上肢过中线抓玩具没有像中线移动的迹象1开始伸手向中线移动2伸出右臂、但手不能过中线3完成位置:头位于中线、手臂放松(只要双手不过中线,在中线上或任何位置都可)玩具放置胸部水平使孩子容易得到且又离胸部足够远、引导孩子手伸向空中取物。
根据难易程度的项目图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66项(GMFM-66)客户ID:0001姓名:李南(拼音)评估时间:2010年9月18日GMFM-66得分:51.32出生日期:2010年5月2日标准误差:1.23年龄:4个月置信区间:48.91-53.7383—在直径60厘米的圆圈内,左脚跳10次右足(左足)站立:60厘米直径的圆内,左侧单足跳10次82-在直径60厘米的圆圈内,右脚跳10次右足站立:60厘米直径的圆内,右侧单足跳10次87-无人支扶不用扶持,下4级台阶,一步一级站立:上四级(下四级)台阶,交替出足86-无人支扶不用扶持,上4级台阶,一步一级站立:上四级台阶,交替出足88-双脚同时从15厘米高的台阶跳下站在15厘米高的台阶:两足同时跳下81-双脚同时向前跳30厘米高站立:两脚同时跳远30厘米74-在2厘米宽直线(向前)连续行走10步站立:在2厘米宽的直线上向前走10步80-双脚同时向前跳5厘米高(向上跳30厘米)站立:两脚同时跳高30厘米76-左脚先行,跨过平膝高的障碍站立:左足领先跨越腠盖(膝盖)高度的木棒75-右脚先行,跨过平膝高的障碍站立:右足领先跨越腠盖(膝盖)高度的木棒77-前行跑5米(4.5米),停下,跑回站立:跑4.5米,停止,返回73-在20厘米宽的平衡线中连续行走10步站立:在20厘米宽间隔的平行线之间向前走10步58-站立,双手游离,抬起左脚(右脚)10秒钟站立:右脚抬起,不用上肢支持保持10秒71-退行10步站立:后退10步79-左脚踢球站立:左脚踢球57-站立,双手游离,抬起右脚(左脚)10秒钟站立:左脚抬起,不用上肢支持保持10秒78-右脚踢球站立:右脚踢球85-单手扶持,下4级台阶,一步一级扶一侧栏杆站立:抓扶手下四级台阶,交替性出足84-单手扶持,上4级台阶,一步一级扶一侧栏杆站立:抓扶手上四级台阶,交替性出足72-双手携带物品,前行10步站立:两手提大物向前走10步70-前行10步,停下,转身180度,走回站立:向前走10步,停止,转180度,返回69-不用扶持,前行10步站立:向前走10步60-从直跪通过右膝半跪到站立,不用手协助跪立位:从右侧半跪位站起,不用上肢61-从直跪通过左膝半跪到站立,不用手协助跪立位:从左侧半跪位站起,不用上肢64-从地下拾起物品后恢复站立——不用手协助站立位:无上肢帮助从地面取物返回成站立位63-从站立位蹲下,不用手协助站立位:成蹲位,无上肢帮助56-站立,双手游离20秒钟(10秒)站立:不用上肢支持保持20秒(10秒)62-从站立位慢慢坐回到地上,不用手协助站立位:有控制地降低身体坐到地面上无上肢帮助51-双膝行走10步,双手游离跪立位,不用上肢支撑向前跪走10步68-单手扶行,前行10步站立:牵单手向前走10步46-用手和膝、脚爬行上4级台阶四点位:用手和膝四点爬上四级台阶35-从站位到坐在小凳上站立位:落坐小凳子55-一手扶着高凳,抬起左脚3秒钟站立:单手抓椅子,左脚抬起,保持3秒45-交替爬行2米(1.8米)四点位:向前交替性四点爬1.8米59-从坐在小凳上到站起,不用手协助坐在小凳子上,不用上肢帮助站起54-一手扶着高凳,抬起右脚3秒钟站立:单手抓椅子,右脚抬起,保持3秒66-双手扶着高凳,向左侧行走5步站立:两手扶大长凳,向左侧横走5步32-从坐向左侧转到四点跪位足向前坐于垫子上:身体向左侧旋转成四点支撑位65-双手扶着高凳,向右侧行走5步站立:两手扶大长凳,向右侧横走5步37-从地上坐到高凳上从地面:落坐大椅31-从坐向右侧转到四点跪位坐身体向右侧旋转成四点支撑位42-四点跪位,右臂前伸,手比肩高四点位:右上肢向前伸出,手的位置高于肩部43-四点跪位,左臂前伸,手比肩高四点位:左上肢向前伸出,手的位置高于肩部44-(向前)爬行或拖行2米(1.8米)四点位:向前四点爬或蛙跳1.8米40-从四点跪位到坐位,不用手协助四点位:不用上肢支撑成坐位48-用手臂协助从坐位到直跪,双手放开,保持10秒钟坐垫子上:上肢帮助成跪立位后不用上肢保持10秒52-从地上扶着高凳站起地面:抓着大凳子拉自己站立36-从地上坐到小凳上从地面:落坐小凳子67-双手扶持,前行10步站立:牵两手向前走10步53-站立,双手游离3秒钟站立:不用上肢支持保持3秒41-从俯卧位到四点跪位,手膝负重俯卧位:成四点位,手和膝承重39-手膝负重,保持四点跪位10秒钟四点支持位;用手与膝支撑身体10秒30-从坐位慢慢回到俯卧位坐于垫子上:有控制的降低身体成俯卧位26-触到在右后方45度的玩具后恢复坐位触摸右后方45度放置的玩具,返回开始姿势27-触到在左后方45度的玩具后恢复坐位触摸左后方45度放置的玩具,返回开始姿势34-坐在小凳上,不需任何帮助(无手脚协助),保持久10秒钟坐椅凳上:上肢及双足不支撑保持10秒25-前倾,拾起玩具后恢复坐位,不用手支撑身体前倾触摸玩具,没有上肢支持返回直立坐起24-双臂游离坐,保持3秒钟没有上肢支撑保持坐位3秒23-双臂撑地坐,保持5秒钟用上肢支撑坐于垫子上,保持5秒7-伸出左手越过中线左上肢过中线抓玩具18-抓住双手,从仰卧位到坐位,头与身体呈直线仰卧位:拉患儿呈坐位,头部控制好6-伸出右手越过中线右上肢过中线抓玩具2-把手放在中线位,双手合拢双手纠正到正中位,手指相接触10-抬头向上竖直抬头21-检查者支撑背部,保持头直立3秒钟坐于垫子上:检查者支撑胸部,竖直抬头22-检查者支撑背部,保持头直立在中线位10秒钟坐于垫子上:检查者支撑胸部,抬头至中线位0.。
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 评估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儿童康复科吴卫红2016.12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 )是一种经过标准化的、观察性的评估工具。
对粗大运动进行量化评定的一种方法,此量表是为脑瘫儿童设计的,主要测定脑性瘫痪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临床方法。
量表的作用GMFM所测试的是被测儿童完成某个项目的程度的多少,用不同的分数对患儿某一项运动功能进行量化,而不是评定完成动作的质量,其主要作用如下: 1.跟踪观察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发育状况,分析和预测不同类型、不同程度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发育轨迹和结局。
2.判断各种干预和治疗方法对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的影响,以及各种方法之间的疗效对比。
(1)判定运动训练的疗效(2)判定注射肉毒毒素后的疗效(3)判定外科手术的疗效(4)判定肌力训练的疗效3.和其他评定指标相结合,全面分析影响运动功能的因素,有效促进脑瘫患儿运动发育的研究和运动控制的研究。
4.GMFM是目前公认的粗大运动测试量表,可和其他量表进行平行效度分析。
研究证明,正常的5岁儿童应该能完成所有88项测试。
量表的组成GMFM 88共有88项,将全部内容区分为五个能区,每项原始分为3分,总原始分为264分。
(1)卧位与翻身能区:计17项,总原始分为51分。
(2)坐位能区:计20项,总原始分为60分。
(3)爬和膝立位能区:计14项,总原始分为42分。
(4)立位能区:计13项,总原始分为39分。
(5)行走与跑、跳能区:计24项,总原始分为72分。
评分标准GMFM每一项都为4级评分,具体标准如下:0分:完全不能进行要求的动作(动作没有出现的迹象)。
1分:可完成动作的一部分(动作开始出现),完成动作的10%以下。
2分:部分完成动作,可以完成动作的10%-90%。
3分:可全部完成动作。
测试的要求n时间要求完成一次评估大约要花45-60分钟,如果一次完成测试有困难,可以分成多个部分进行,在上个部分完成的动作在下个部分中不应重复,全部测试必须在一周内完成。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88)一、概述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88)是用于评价脑瘫患儿在康复治疗中粗大运动功能状态改变的一种极有价值的评价方法,它能较为敏感说明康复治疗的效果,适用于脑瘫儿童在康复治疗中的疗效的评价,解决了以往对脑瘫患儿疗效判断上的争议,在国内已广泛应用。
由Russell始创于1989年,经修正改良的GMFM量表由88项组成。
二、适应症脑性瘫痪。
三、禁忌症无。
四、测评工具垫子、适当高度凳子、体操棒、秒表、阶梯、组合套凳等。
五、评估内容详见表1- 12表1- 12 GMFM-88评估30分:动作还没有出现的迹象1分:动作开始出现(只完成整个动作的10%以下)2分:部分完成动作(可以完成整个动作的10%-90%)3分:整个动作可以全部完成七、计算方法原始分:五个能区的原始分。
各能区百分比:能区原始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100%,即能区百分比=能区原始得分/能区总分*100%总百分比:五个能区原始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100%之和,再除以5。
目标区分值:选定目标能区原始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100%之和,再除以选定能区数。
八、注意事项及测评要求1、时间要求:完成一次评估时间30-40分钟,粗大运动分项目评估必须在康复处方后3天内完成,评估周期为3-6个月。
2、环境要求:舒适宽敞,适合评定。
3、测评过程:应逐项进行评估,测评时可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尝试,减少被测试者情绪。
4、给分要求:熟练每项评分标准,按评分标准给分。
表1-14 湖南省儿童医院康复中心脑瘫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88)报告单姓名:性别:年龄:编号:评估项目原始得分百分比1 卧位与翻身(项目总分51分)()()2 坐位(项目总分60分)()()3 爬与跪(项目总分42分)()()4 站立(项目总分39分)()()5 行走、跑、跳(项目总分72分)()()总分()本结果只对本次检查负责,结果仅供医生参考。
测试者:测试日期年月日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一、概述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是Palisano等于1997年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所设计的一套分级系统,能较为客观地反映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情况。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一)量表基本知识GMFM是Russell等人于1989年设计的测量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改变的测量工具,属于标准对照发展性量表,能有效反映脑瘫儿童运动功能改变,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工具。
GMFM量表主要用于评估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具有正常运动功能的儿童在5岁以内能完成所有项目,虽然是针对脑瘫儿童设计的,但也可使用于Down syndrome 儿童,近年来也有不少研究者用来测定其它类型的运动障碍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
GMFM来那个表的不同版本:GMFM最初通过文献回顾和临床医师判断筛选85个项目,在经过信效度研究后,增加了3个项目,形成了GMFM-88项版本,2000年Russell等人使用Rasch分析法对GMFM量表进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最后确立了GMFM-66项。
国内任永平等将GMFM修订成80项,增加了原始反射和平衡反应等项目,同时删除了部分评估项目,但是由于没有进行严格的心理测量学特性检验,反射和反应项目的增加与原版量表以功能测试为主的目的相违,在国内未得到广泛使用。
GMFM-88结构:GMFM-88包括88个项目,分5个能区:A区(卧位与翻身);B区(坐位):C区(爬行与跪);D区(站立位);E区(行走于跑跳)。
每项均采用4级评分法,其中A区总分为51分(17项);B区为60分(20项);C区总分为42分(14项);D总分为39分(13项);E 区总分为72分(24项)。
GMFM-88评分标准与结果:GMFM的每一个都为4级评分,具体标准:0分:动作还没有出现的迹象;1分:动作开始出现—只完成整个动作的10%以下;2分:部分完成动作—可以完成整个动作的10%-90%;3分:整个动作可以全部完成。
当无法确定分数时,按照较低的等级给分。
GMFM-88提供五种评分结果:原始分:五个能区的原始分各能区百分比:能区原始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100%总百分比:五个能区原始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100%之和再除以5目标区分值:选定目标能区原始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100%之和再除以选定能区数GMFM-66的特点:GMFM-66的项目由GMFM-88经过Rasch分析后,筛选出具有线性特征(项目特性线)的项目所组成,GMFM-66项目需要使用电脑程序(Gross Motor Ability Estimator,GMFM软件)输入每个项目的得分,并经分析转化后得到GMFM-66分值。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和GMFM-66)
Version 1.0翻译
儿童姓名:编号:
出生日期:(年/月/日)
实足年龄:(年/月)
评估者:
关于研究组:
Dianne Russel, CanChild Centre for Childhood Disability Research, McMaster University, Institute for Applied Health Sciences, McMaster University, 1400 Main St. W., Rm. 408, Hamilton, L8S 1C7
Tel: North America – 1 905 525-9140 Ext: 27850
Tel: All other countries – 001 905 525-9140 Ext: 27850
E-mail: canchild@mcmaster.ca Fax:1 905 522-6095
Website: www.fhs.mcmaster.ca/canchild
项目A:卧位&翻身计分NT
1、仰卧,头位于中线:旋转头部时肢体对称0□1□2□3□ 1 *
2、仰卧:双手位于中线,手指交叉0□1□2□3□ 2
3、仰卧:头抬起45°0□1□2□3□ 3
4、仰卧:屈曲右髋和右膝到达全范围0□1□2□3□ 4
5、仰卧:屈曲左髋和左膝到达全范围0□1□2□3□ 5 *
6、仰卧:右上肢和手拿玩具穿过中线0□1□2□3□ 6 *
7、仰卧:左上肢和手拿玩具穿过中线0□1□2□3□7
8、仰卧:自右侧翻身至俯卧0□1□2□3□8
9、仰卧:自左侧翻身至俯卧0□1□2□3□9 * 10、俯卧:抬头至竖直0□1□2□3□10
11、前臂俯卧:头部竖直,肘部伸直,胸部抬起0□1□2□3□11
12、前臂俯卧:右前臂支撑,对侧上肢向前方完全伸直0□1□2□3□12
13、前臂俯卧:左前臂支撑,对侧上肢向前方完全伸直0□1□2□3□13
14、俯卧:自右侧翻身至仰卧0□1□2□3□14
15、俯卧:自左侧翻身至仰卧0□1□2□3□15
16、俯卧:使用肢体自由向右翻身90°0□1□2□3□16
17、俯卧:使用肢体自由向左翻身90°0□1□2□3□17
A
项目B:坐位计分NT
* 18、仰卧,检查者握住儿童双手:可以自主坐起且头部控制良好0□1□2□3□
19、仰卧:翻身至右侧坐起0□1□2□3□
20、仰卧:翻身至左侧坐起0□1□2□3□
* 21、坐在垫子上,治疗师支撑儿童胸部:头部直立保持3秒0□1□2□3□
* 22、坐在垫子上,治疗师支撑儿童胸部:头部直立保持10秒0□1□2□3□
* 23、坐在垫子上,上肢支撑:保持5秒0□1□2□3□
* 24、坐在垫子上:上肢无支撑,保持3秒0□1□2□3□
* 25、坐在垫子上玩前方的小玩具:
0□1□2□3□身体屈向前方,触碰玩具后,返回上肢支撑状态
* 26、坐在垫子上:儿童向右侧弯45°,触碰玩具,并回到起始位置0□1□2□3□
* 27、坐在垫子上:儿童向左侧弯45°,触碰玩具,并回到起始位置0□1□2□3□
28、右侧坐:保持上肢无支撑状态5秒钟0□1□2□3□
29、左侧坐:保持上肢无支撑状态5秒钟0□1□2□3□
* 30、坐在垫子上:有控制的转换到俯卧位0□1□2□3□
* 31、双脚在前坐在垫子上:从右侧至四点跪位0□1□2□3□
* 32、双脚在前坐在垫子上:从左侧至四点跪位0□1□2□3□
33、坐在垫子上:无上肢辅助,旋转90°0□1□2□3□
* 34、坐在板凳上:保持上肢和下肢可以自由活动,10秒钟0□1□2□3□
* 35、站立:从坐在小板凳至站立0□1□2□3□
* 36、在地上:从地上至坐在小板凳上0□1□2□3□
* 37、在地上:从地上至坐在大板凳上0□1□2□3□
B
项目C:爬行&跪位计分NT
38、俯卧:腹爬1.8米0□1□2□3□
* 39、四点跪位:保持双手和双膝负重,10秒0□1□2□3□
* 40、四点跪位:至坐位,双手可自由活动0□1□2□3□
* 41、俯卧:达到四点跪位,双手和双膝负重0□1□2□3□
* 42、四点跪位:右上肢前平举,手超过肩水平0□1□2□3□
* 43、四点跪位:左上肢前平举,手超过肩水平0□1□2□3□
* 44、四点跪位:爬行或上肢爬行1.8米0□1□2□3□
* 45、四点跪位:相对向前爬行1.8米0□1□2□3□
* 46、四点跪位:用双手和双膝/足爬行4步0□1□2□3□
47、四点跪位:用双手和双膝/足向后爬行4步0□1□2□3□
* 48、坐在垫子上:使用上肢跪起,双上肢无支撑,保持10秒0□1□2□3□
49、直立跪位:使用上肢协助右膝向前半跪位,上肢无支撑,保持10秒0□1□2□3□
50、直立跪位:使用上肢协助左膝向前半跪位,上肢无支撑,保持10秒0□1□2□3□
* 51、直立跪位:向前跪走10步,双上肢无支撑0□1□2□3□
C
项目D:站立计分NT * 52、在地上:通过大板凳站立0□1□2□3□
* 53、站立:保持上肢无辅助,3秒0□1□2□3□
* 54、站立:一只手扶住大板凳,抬起右足,保持3秒0□1□2□3□
* 55、站立:一只手扶住大板凳,抬起左足,保持3秒0□1□2□3□
* 57、站立:上肢无辅助,抬起右足,10秒0□1□2□3□
* 58、站立:上肢无辅助,抬起左足,10秒0□1□2□3□
* 59、坐在小板凳上:不用上肢辅助站起0□1□2□3□
* 60、直立跪位:无上肢辅助,通过右膝半跪位站立0□1□2□3□
* 61、直立跪位:无上肢辅助,通过左膝半跪位站立0□1□2□3□
* 62、站立:无上肢辅助,有控制的坐在地上0□1□2□3□
* 63、站立:无上肢辅助,转换为蹲位0□1□2□3□
* 64、站立:无上肢辅助,从地上捡起物品,并回到站立位0□1□2□3□
D
项目E:行走、跑步&跳跃计分NT * 65、站立,双手扶住大板凳:向右侧走5步0□1□2□3□
* 66、站立,双手扶住大板凳:向左侧走5步0□1□2□3□
* 67、站立,双手上举:向前行10步0□1□2□3□
* 68、站立,单手上举:向前行10步0□1□2□3□
* 69、站立:前行10步0□1□2□3□
* 70、站立:前行10步,停住,转身180°,返回0□1□2□3□
* 71、站立:向后行10步0□1□2□3□
* 72、站立:双手搬动较大物体,向前行10步0□1□2□3□
* 73、站立:在20cm宽的平行线内连续前行10步0□1□2□3□
* 74、站立:沿2cm宽的直线连续前行10步0□1□2□3□
* 75、站立:右足先行,每步高于膝关节水平0□1□2□3□
* 77、站立:跑4.5米,停住并返回0□1□2□3□* 78、站立:用右足踢球0□1□2□3□* 79、站立:用左足踢球0□1□2□3□* 80、站立:双脚同时跳跃30cm高0□1□2□3□* 81、站立:双脚同时向前跳跃30cm0□1□2□3□* 82、右足单腿站立:在一个60cm的圆圈内,向前连续跳跃10次0□1□2□3□* 83、左足单腿站立:在一个60cm的圆圈内,向前连续跳跃10次0□1□2□3□* 84、站立,抓住一侧把手:交替腿向上走4步,再抓向另一侧把手0□1□2□3□* 85、站立,抓住一侧把手:交替腿向下走4步,再抓向另一侧把手0□1□2□3□* 86、站立:交替腿向上走4步0□1□2□3□* 87、站立:交替腿向下走4步0□1□2□3□* 88、站立15cm的台阶上:双足同时跳下0□1□2□3□
E
这个评估是否能反映儿童“日常(规律)”的表现?是□否□
注释:
GMFM计分总结
检查部分每部分计分%的计算目标区域
A. □
A. 卧位&翻身A部分总分= ×100 = %
51 51
B. □
B. 坐位B部分总分= ×100 = %
60 60
C. □
C. 爬行&跪位C部分总分= ×100 = %
42 42
D. □
D. 站位D部分总分= ×100 = %
39 39
E. □
E. 行走、跑步&跳跃E部分总分= ×100 = %
72 72
总分= %A+%B+%C+%D+%E
部分的总和
= + + + + = = %
5 5
目标总分= 每一个目标区域的%分数的综合
目标区域的数量
= = %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