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网渔船与围网渔船教材课程
- 格式:ppt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9
传统撒网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传统撒网的基本结构、使用原理及操作方法。
2. 学生能够掌握与撒网相关的海洋生物、海洋环境等基础知识。
3. 学生能够了解传统撒网在渔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传统撒网,掌握正确的撒网技巧。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海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捕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传统撒网技艺的价值,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2. 学生能够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道德观念。
3. 学生能够关注海洋资源保护,提高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课程针对的学生群体为具有一定海洋知识基础和动手能力的五年级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海洋知识水平、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环保意识和价值观。
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海洋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与探讨,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传统撒网的结构与原理- 撒网的基本结构:网片、网线、网坠、浮子等部件的作用及制作材料。
- 撒网的操作原理:力的作用、力学原理在撒网过程中的应用。
2. 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 海洋生物:常见海洋生物的分类、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海洋环境: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3. 撒网实践与团队合作- 撒网技巧:基本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安全措施。
- 团队合作:分组实践、分工协作、沟通与交流。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传统撒网的结构与原理第二课时: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第三课时:撒网实践与团队合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撒网技巧,第二阶段进行分组实践)教材章节与内容:第一章:传统渔业技术概述- 第一节:传统撒网技术第二章: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 第一节:海洋生物多样性- 第二节:海洋环境保护第三章:撒网实践与团队合作- 第一节:撒网技巧与操作- 第二节:团队合作与沟通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第二篇光诱围网第一章围网概论第一节围网作业原理和特点一、捕鱼原理:瞄准:是发现零星的鱼群后,放出长带形网,或较长的网翼,网衣在水中垂直张开,形成网壁,包围或阻拦鱼群的逃路,然后收绞扩纲封锁底口,然后逐步缩小包围面积,使鱼群集中到取鱼捕而捕获,或驱赶鱼群进入网囊而捕获。
光诱围网原理:是根据某些中上层鱼类的趋光习性,夜间利用集鱼灯光,把分散的鱼类诱集成群达到捕捞目标。
二、围网作业特点:1、生产规模大,网次产量高。
群众渔业灯光围网400米×80米机轮围网980米×258米大型金枪鱼围网2500米×350米2、要求捕捞对象具有较稳定的集群性。
鲐,鲹,鲅,金枪鱼。
3、生产技术性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短时间内包围鱼群。
4、要求渔船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尽量完善的捕鱼机械设备。
有先进的导航通讯设备和水平。
如:渔探仪,水下灯或吸鱼泵5、围网渔业成本较高,投资较大。
三、作业渔场和渔期(一)渔场1、黄海作业渔场:有烟威渔场,连云港外海渔场,海洋岛渔场以及石岛外海渔场。
2、东海作业渔场:有长江口海礁渔场,大陈,鱼山渔场。
3、南海作业渔场:有奥东渔场,珠江口渔场,清澜渔场,北部湾渔场。
(二)渔期目前,机轮围网作业渔场,渔期和作业方式:1、大沙和沙外渔场:渔期11月-翌年1月,前期光诱为主,后期瞄准捕捞为主2、对马和五岛渔场:渔期2-5月,有光诱和瞄准捕捞3、彭钓及周边渔场:渔期春秋两季,光诱及瞄准捕捞,前者为主。
第二节围网的分类一、按网具结构分类(一)、有囊围网:形似拖网,具有一囊两翼,与拖网区别在于网囊较短而网翼很长。
1、大围缯:发源于福建,闽江口一带,原出于长岐,又称长岐网。
2、小对网:浙江省重要渔具,作业方式属于围张。
3、鰧团网:江苏省特有的有囊围网。
(二)、无囊围网:网具结构形状呈长带形,一般是中间高,两端低。
由取鱼部和网翼等部分组成。
按取鱼部位置分为:单翼围网:取鱼部位于网具的一端,其余部分为网翼。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船舶拖带的定义、分类、原理和作业方法;(2)使学生掌握船舶拖带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和常见故障排除方法;(3)使学生了解船舶拖带作业中的安全规定和环境保护措施。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船舶拖带操作的基本技能;(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船舶拖带作业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船舶拖带的定义、分类、原理和作业方法;2. 船舶拖带的操作流程;3. 船舶拖带的注意事项和常见故障排除方法;4. 船舶拖带作业中的安全规定和环境保护措施;5. 实际操作演练。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船舶拖带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船舶拖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船舶拖带作业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实践操作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船舶拖带的实际操作演练,使学生掌握操作技能;4. 团队合作法:在操作演练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船舶拖带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船舶拖带的定义、分类、原理和作业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船舶拖带作业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实践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船舶拖带的实际操作演练,使学生掌握操作技能;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船舶拖带作业中的安全规定和环境保护措施;6. 课后作业:布置与船舶拖带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合作精神;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掌握程度;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4. 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次课程的评价和建议。
拉网捕鱼教案
1. 目标: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拉网捕鱼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2. 准备:
- 演示用的渔船和拉网
- 鱼类标本或图片等教具
- 纸和笔
- 数据记录表格
3. 教学步骤:
a. 引入:介绍拉网捕鱼的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拉网捕鱼
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b.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拉网捕鱼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包括:
- 如何选择捕鱼地点(水深、水温、鱼类资源等因素)
- 如何操作拉网(船的速度、网的张力等因素)
- 如何分析和解读捕鱼数据(鱼类种类和数量)
c. 示范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用演示用的渔船和拉网进行
拉网捕鱼的示范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学习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d. 分组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份拉网和数据记
录表格,让他们在指导下进行拉网捕鱼实践,并记录相关数据。
e. 数据分析和讨论:学生将自己实践的数据整理并填入表格,然后小组之间进行数据比较和分析,讨论捕获的鱼类种类和数量之间的差异,并尝试找出原因。
f. 总结:引导学生对本次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拉网捕
鱼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并展示实践结果和发现。
4. 拓展活动:
- 邀请渔民或相关专家到班级进行讲座,进一步深入了解拉网捕鱼的知识和实际情况。
- 组织学生前往当地渔港或渔场参观,亲身体验拉网捕鱼并进行实地调研。
- 设计其他相关实践活动,如制作拉网模型、进行拉网捕鱼模拟游戏等。
拉网捕鱼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拉网捕鱼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掌握拉网捕鱼的技巧和注意事项;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海洋生态的责任感。
教学内容1. 拉网捕鱼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拉网捕鱼是一种传统的捕鱼方式,也是一种环保的捕鱼方式。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向学生介绍拉网捕鱼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包括:1.拉网捕鱼的原理:拉网捕鱼是利用网具的特殊结构和材料,将鱼群困在网中,然后将网拉起,将鱼群捕获。
2.拉网捕鱼的操作方法:拉网捕鱼需要一支团队协作完成,需要将网具投入水中,然后拉起网,将鱼群捕获。
2. 拉网捕鱼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在教学中,我们还需要向学生介绍拉网捕鱼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包括:1.拉网捕鱼的技巧:拉网捕鱼需要团队协作完成,需要掌握好拉网的力度和速度,以及网具的投放位置和角度。
2.拉网捕鱼的注意事项:拉网捕鱼需要注意保护海洋生态,不要过度捕捞,同时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 拉网捕鱼的实践操作在教学中,我们还需要让学生进行拉网捕鱼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拉网捕鱼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拉网捕鱼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让学生了解拉网捕鱼的基本知识。
2.演示法:通过演示拉网捕鱼的操作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拉网捕鱼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3.实践法:通过让学生进行拉网捕鱼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拉网捕鱼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评价1.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在拉网捕鱼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问答法:通过提问学生拉网捕鱼的相关知识和技巧,评价学生对拉网捕鱼的掌握程度。
3.测验法:通过给学生进行拉网捕鱼的相关测验,评价学生对拉网捕鱼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拉网捕鱼是一种传统的捕鱼方式,也是一种环保的捕鱼方式。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海洋生态的责任感,同时也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拉网捕鱼教案教案标题:拉网捕鱼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拉网捕鱼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3.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4.培养学生对海洋生态保护的意识。
教学准备:1.拉网捕鱼演示器材:拉网、渔船模型、塑料鱼模型等;2.海洋生态保护教材、图片和视频资料;3.课堂活动所需的道具:彩色纸、胶水、剪刀等;4.评价和反馈的工具:学生反馈表格、教师评价表格。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通过展示渔船模型和拉网等物品,让学生对拉网捕鱼这个话题产生兴趣。
2.向学生提问:“你知道拉网捕鱼的原理是什么吗?为什么要进行拉网捕鱼?”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1.观看海洋生态保护教育视频,介绍拉网捕鱼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2.学生小组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探究拉网捕鱼的具体方法和过程。
3.学生分组用纸板、纸杯、彩色纸等材料制作渔船模型,并在模型上模拟拉网捕鱼的过程。
拓展:(15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拉网捕鱼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让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渔船模型。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学生意识到自己对环境的责任。
运用:(10分钟)1.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海洋生态保护工作组的活动,制定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方案。
2.学生围绕方案展开讨论并展示。
总结:(5分钟)1.学生总结拉网捕鱼的原理和方法,并对拉网捕鱼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总结。
2.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1.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讨论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填写教师为其准备的反馈表格,对课程进行评价。
教学延伸:1.通过参观渔港、海洋博物馆等实地考察,进一步了解拉网捕鱼的实际操作;2.教师鼓励学生加入海洋生态保护协会或学校环保组织,积极参与保护海洋生态的行动。
拉网捕鱼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拉网捕鱼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习核心技巧,掌握正确的拉网捕鱼操作;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水上安全意识。
教学准备:1. 拉网捕鱼的演示视频或图片资料;2. 适量的拉网、绳索等捕鱼工具;3. 教学场地要求相对宽敞的湖泊或河流。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拉网捕鱼的背景和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对拉网捕鱼的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或图片资料向学生介绍拉网捕鱼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选择网具、正确展开拉网、固定绳索等。
三、拉网捕鱼技巧学习(25分钟)1. 学生观看拉网捕鱼演示视频,理解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技巧要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操练习,每组轮流选择一名队员扮演鱼群,其他队员配合进行拉网捕鱼操作。
a. 学生学习如何协调动作,通过合作将拉网展开成圆形。
b. 学生学习如何固定绳索,保证拉网不被鱼群脱逃。
c. 学生学习如何迅速收网,避免鱼群逃脱。
四、技巧实践(3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前往附近的湖泊或河流进行实际的拉网捕鱼实践。
2. 学生分组进行实操练习,根据之前学习的技巧和方法进行拉网捕鱼。
3. 教师在实践中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正确性。
五、总结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回到教室,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拉网捕鱼的关键技巧和操作要点。
2. 学生分享实践中的经验和感受,互相交流学习。
六、安全注意事项(5分钟)教师强调拉网捕鱼的安全注意事项,包括穿着救生衣、熟悉救生器材、注意水质和天气等。
七、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他们参与拉网捕鱼实践的心得体会,鼓励他们思考如何保护水域资源和生态平衡。
教学反思:本教案以拉网捕鱼为主题,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系统讲解和实践操作,达到了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拉网捕鱼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核心技巧,并通过实践运用所学知识。
同时,强调了安全意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