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韩国人结婚礼仪

韩国人结婚礼仪

韩国人结婚礼仪
韩国人结婚礼仪

韩国人结婚礼仪

本文是关于韩国人结婚礼仪,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韩国人结婚礼仪

1、婚谈

在韩国的传统婚礼举办前,男女双方家人都要通过媒人互相了解对方的家庭状况、学识以及人品等。互相同意结婚后,一般男方先把“请婚书”送给女方。女方如果有结婚的想法就把“许婚书”送给男方,然后议婚成立。现在通常的做法是男女双方的家长带着子女一起去会面商谈,谈妥之后就正式订婚。

2、纳采

收到许婚书,男方家会写上“纳采文”(对许婚的感谢文章和让对方选出结婚日期和时间的问候)和“四柱”(按着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录出生年月和出生时间的信),用红布裹装送给新娘家。收到“四柱”的新娘家就会认真参考将要举办婚礼的新郎和新娘的出生年月,选择婚礼的日期和时间,然后在白纸上写出“涓吉”(在传统婚礼上接受四柱单子的新娘家把择日单子送给新郎家的事,并请男方告诉女方在举行婚礼时新郎要穿的服装号码的信)再送给新郎家。

3、纳币

新郎家从新娘家收到“涓吉”后,把新娘在婚礼时要穿的“采缎”(在纳币时新郎家送给新娘家的礼物,主要装有蓝色和红色的绸缎)和“婚书”(结婚时新郎家跟礼单一起送给新娘家的信)用婚书箱送到新娘家。其中,采缎一般是在婚礼前一个月送。举行婚礼之前把“币物”(送给新娘的礼物)和“婚书”以及“封采”(一般家庭条件富裕的话多装一些别的衣料)装在一起跟“物品目录”一起送去,这叫做“函”。新娘把和结婚时需要的物品以及费用一起收到的“婚书”、“纳采”和“四柱”会一辈子诚心的保管,表示自己对丈夫的一片丹心,直到人生走到尽头时,这些东西会陪伴她进棺材。

4、醮子礼

准新郎按着传统对两家的礼节活动结束后,在举行婚礼的当天,新郎要早起床,如果有祠堂的话要先到那儿,如果没有的话要让父母坐定,郑重地给他们磕

头。磕头结束后,新郎要跪在父母面前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并说要迎接新人(妻子)好好的认真生活,向父母的恩惠表示感谢,然后来到婚礼厅。准新娘也要在举行结婚的当天早晨向父母磕头表示感谢,然后去婚礼厅。

5、奠雁礼

新郎打理结束后,在家人的指引下前往新娘家举办婚礼仪式。“娶媳妇”时一般是步行前往新娘家,但也会有人让新郎乘坐马匹去新娘家。新郎到达新娘家的大门前时,新娘家的代表出来迎接客人,把他们引入家里。新郎进了大门时要跨越在院子里放着的“火”盆,这意味着赶走恶鬼的意思。新郎把带来的大雁放在桌上,然后磕头两次。这时丈母娘出来端着大雁桌走进屋里。大雁象征着白头偕老,表示一次结缘终生不变。过去用的是活的雁,现在使用的是木头做的雁。

6、交拜礼

新郎奠雁礼结束后,站在新娘家的大厅或者院子里已经准备好的大礼桌的婚礼厅东边。在屋里等待的新娘,从新郎进大门后开始在头上戴簇儿(也叫簇冠),为了喜庆的日子不让恶鬼接近新娘,新娘的左右脸上还要贴上用红纸做的胭脂,眉心也要贴上一个,然后准备去婚礼厅。新郎和新娘在婚礼厅见面,相见结束后新郎和新娘对拜,按着东方哲学宇宙观的阴阳原理,单数为阳,双数为阴,新郎为阳,新娘为阴,尤其是在“冠婚祭礼”的大礼时,要用双倍的数量磕头,因此新娘向新郎拜两次,新郎回拜一次,新娘新郎再重复一次。

7、合卺礼

交拜礼结束后合卺礼开始,新郎跪下新娘坐着,旁人在绕青丝、绕红丝的酒盏上斟酒,新娘弯腰揖礼。旁人把酒盏先端到大礼桌左边,再端到右边,然后才端到大礼桌上面给新郎,这时新郎要舔一舔酒再给新娘,最后把酒盏拿开。这时候的酒叫合欢酒,合卺礼结束后,客人们把放在大礼桌上的大枣、栗子都装在新郎的兜里,预示让小夫妻早生孩子。

8、新婚之夜

在新娘家结束婚礼仪式后,到了晚上安排他们住的房间叫“新房”。他们过初夜时有一种风俗就是偷看新房。偷看新房的由来很多,其中一个是说:过去为了早点传宗接代,存在早婚的风俗,平时单相思新娘的人或者偷偷有交往的青年,

在初夜时把新娘抢走,所以开始守护新房;还有一个说法是“好事多魔”,喜庆时怕恶鬼接近,因此守护新房。

9、于归新行

在新娘家的婚姻仪式结束后,要留在新娘家逗留3天,然后新郎跟新娘一起回家,这叫于归或者新行。于归日之前,新娘家准备送给婆家的大枣和肉之类的币帛饮食(新娘首次相见公公婆婆时在桌上摆的大枣等的饮食)。新行时几乎所有的新娘都要坐上轿子去新郎家。到了新郎家后,人们出来撒大豆、小红豆、棉籽、盐等,并在大门里面燃起柴火,让新娘跨过去,这表示赶走杂鬼的意思,这些风俗现在也能看到。

10、币帛礼

从新娘家带来的饮食放在桌上,夫妻在公公婆婆面前行礼,并介绍家人和亲戚的顺序。这时只有新娘给家人磕头,新郎则站在桌子旁边给新娘介绍家人。如果祖父祖母在的话会给他们另准备一桌,先给父母磕头后再给祖父祖母磕头,在给直系兄弟磕头后才会给叔叔以及家人磕头。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东床礼也是传统婚礼中不可或缺的礼仪。这是女方家中的青年人捉弄新郎的打趣活动。大家向新郎提出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然后不管新郎怎样回答都以没有答对为由用绳子把新郎的腿绑上,吊在房梁上,同时用棍棒击打新郎的脚底。当新郎忍受不住叫喊起来的时候,丈母娘就要出来劝解了,并且拿出好吃的食品来招待大家。

同中国一样,韩国在原始时期是没有婚姻制度的。婚礼极其习俗是随着一夫一妻制的产生而产生的。初期的婚礼形式必然很简单,结婚的男女只要向他人宣布二人成亲结为夫妇即可。此种形式保持了很长时间。到了公元676年至935年的新罗时期,婚礼形式稍有变化,光是口头宣布不够了,还必须请家人和族人来,摆上酒席吃上一顿,“轻重随贫富”。后来有的韩国学者把这种婚礼形式概括为“祝宴”和“共食”。这种婚礼形式保持的时间也很长,一直延续到公元920xx 年至1392年的整个高丽王朝时代。高丽时期的史籍有这样的记载:“婚夕,宗族来会者,只擎一盘,行三杯而止耳。”也就是说,高句丽人办喜事时,新郎和新娘两家的亲戚聚在一起,摆上简单的酒菜,共同餐饮,如此而已。

至于婚娶方式,韩国的先人们倒有独特之处。一是不收彩礼。高句丽人认为收了彩礼如同卖了女儿,脸上无光,他们耻于收彩礼。所以,结婚时男家只向女家送酒送肉,不送彩礼。二是“入赘婚”,也就是“男归女家”,韩语叫“婿留妇家”或“男归女第”。具体做法是,新郎先“嫁”到新娘家,在新娘家过上三年两载以后,再把妻子儿女领到新郎家里过日子。那么,新郎是如何“嫁”进新娘家的呢?韩国史籍《太宗实录》中说:女家在自家大屋后建一小屋,名为“婿屋”。傍晚,女婿来到女家窗外,报上姓名,跪拜请求。反复再三之后,女儿父母才会同意他进去与女同宿。

这种简单的婚俗同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体现了男女平等的观念。也同佛教在新罗时代得到极大的普及,以及高丽王朝将佛教定为国教有关。因为佛教主张众生平等,且当时的佛教认为婚姻的基础是当事人的感情,而不是宗教的信仰。

婚礼大全中西方婚礼礼仪差异_0248文档

2020 婚礼大全中西方婚礼礼仪差异 _0248文档 EDUCATION WORD

婚礼大全中西方婚礼礼仪差异_0248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 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 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中国传统婚礼进行时新郎和新娘具着红色的礼服。中国人的婚礼离不开红色,习惯以鲜艳的颜色来烘托气氛。因此,历朝女式婚服颜色为大红色已成了定制,以示喜庆,衬托新人,预示未来生活蒸蒸日上,幸福美满。新娘礼服为广袖对襟翟衣,头戴珠凤冠。值得说明的是,翟衣上面的图案很有讲究。对襟本身就有完整的对称感,且在中国文化里本身就代表合称、合美的意思,而上面密布的左右对称且成双成对的锦鸡图案,则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里夫妻生活的和美、和乐。一般新娘在婚礼当天高挽发髻,区别于未婚女子。而在婚礼当天,新娘子以红色头盖蒙面,象征着童贞、年轻、纯洁。结婚后由新郎亲手揭开。 而西方的新娘则穿白色的礼服。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1850年到1920xx年之间,白色亦是富贵的象征。到了本世纪初,白色所代表的纯洁意义更远超其他。西方认为白色与童贞

有关。古罗马的新娘穿着白色的婚纱,蒙着鲜橙黄色的面纱,象征着激情的火焰。在西方的天主教传统里,白色代表着快乐;其他一些地区,白色在他们的婚礼和葬礼里指示各种各样的通路典礼和意义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大多数的新娘只能穿传统的国家服装,只有上层阶级才能穿代表权力和身份的白色婚纱。一直到近代,贵族阶级的特权消失以后,白色的婚纱才成为普通新娘的礼服。 中国的传统婚俗有“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所谓“三书”,就是指聘书、礼书、迎亲书。而“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而在这之间更有换庚谱、过文定、过大礼、安床等一系列的活动。而在这些活动中有着大量的禁忌和礼俗,比如新娘嫁妆中要有剪刀、痰盂、尺、片糖、银包皮带、花瓶、铜盆及鞋、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及利是伴着(丰衣足食)等物,每样物品都有其不同的含义。同时,在婚礼进行时也有一定的顺序,按一般的情况,在整个婚礼过程中有:祭祖、出发、燃炮、等待新郎、讨喜、拜别、出门、礼车、掷扇、燃炮、摸橘子、牵新娘、喜宴、送客、闹洞房、三朝回门。由此可以见到我国文化的繁琐,但不要以为繁琐是我国婚礼的特有特征,其实,不同国家虽然有不同的婚俗,但从繁复的细节与用品的喻意,都可见对婚姻的尊重和期许无分国界。 在西方国家中,婚礼时有旧、新、借、蓝等习俗。旧是指母亲传下来之婚纱,头饰或首饰,代表承受美好的一切;新是指朋友

XX年最新婚庆礼仪知识大全

XX年最新婚庆礼仪知识大全 中国数千年文化中的传统迎亲嫁禧是为婚嫁礼仪中最复杂和最重要的仪节与婚前数日礼仪。下面就是给大家的XX年最新婚庆礼仪知识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1、礼宾花、彩带 注意:为了安全起见,彩带最好用阻燃的那种。婚礼上亲友用喷罐喷喷射彩带,危险性比较大。 2、喜糖(回礼用) 可以买现成已经装好喜糖的喜糖盒(袋),也可以单买喜糖盒(袋),另外买散装的喜糖来装。 3、气球 家里和酒店装饰用。婚车也可以用些小气球装饰一下。 4、烟和火柴

一般是硬盒好日子和硬盒红双喜。婚宴每桌2包,婚车司机每人1-2包,兄弟每人1-2包,还有家里的亲友留些,酒店的签到台上面留几包。火柴跟烟配着用。 5、喜字、喜字拉花、气球 装饰家里用的。喜字通常大门贴一个,新人房间门各贴一个。 6、红包封 司机、兄弟姐妹、大妗姐、伴娘伴郎的红包要准备好,另外还要准备5元、10元、20元的红包几十个,用来抢亲的时候和以备需要。 7、纸巾 大部分结婚的人都买的。 8、婚庆床上用品 9、粉纱、彩色羽毛带

婚房、婚车、酒店装饰用。 10、放结婚戒指的戒枕 11、花瓣花篮 酒店行礼花童撒花用和婚床上装饰用。 12、入水亮(发光假冰块) 酒店的香槟塔杯子每个杯放一个。 13、糖、花生、瓜子 家里的桌子上和酒店每桌放一些。最好不要用花生,放花生的话,都还没开席,桌子上已经是乱七八糟的花生壳瓜子壳,大煞风景。一般都是摆些喜糖就算了的。 14、花车装饰和重要人物胸花、新娘捧花、头花等 15、酒水

酒啤酒、白酒、红酒、洋酒、汽水、椰汁等。 16、结婚蛋糕店一般有提供的。 17、喜帖 酒店一般有提供的,也可以另外找人印。 18、结婚戒指 19、酒店装饰的东西 可以diy也可以找婚庆公司做.拱门(绢花、鲜花、气球)、路引花柱、相片迎宾牌鲜花装饰、烛台、点火枪、冷烟火、全场大小蜡烛、泡泡机、烟雾机、追光灯、发光祝福树、祝福卡、背景装饰(粉纱、彩灯、花柱、心形绢花、**联婚割字等)、蛋糕台、香槟台和签到台布置、桌面装饰、走廊扶手拉纱、主桌椅背花。 从迎宾那一刻开始就要时刻紧绷一根弦: 1.要注意迎宾时的站姿。

雾都英国的习俗礼仪

民俗资料雾都英国的习俗礼仪 英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联合王国,简称英国。 英国是欧洲西部的群岛国家,面积25.4万平方公里,人口5650万,其中英格兰人占83%。主要宗教是新教和罗马天主教。首都伦敦,被称为‘世界雾都‘。有时数天浓雾不散。几步之外什么都看不听清。 现英国政府实行君主立宪,责任内阁制。国会分上、下两院。下院议员由人民选举,任期5年。上院由世袭或加封之贵族、教士或社会贤达组成。此外,内阁掌握政权,阁员由首相提名,经由国王同意任命。此外,首相为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有权解散、改选下议院。王位继承,无子时由长女继任。现任国王为伊丽沙白二世。 英国有‘世界工场‘之称。英国是世界上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到1850年,英国工业生产占世界总产量的39%,贸易量占世界贸易量的21%,均居世界第1位。煤和钢铁总产量都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目前,英国是世界第4贸易大国,是依靠对外贸易发展本国经济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原料和食品进口国之一。 英国的国民特性与其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英国的经济发展较早,在大部分外国人的眼里,英国人‘自命清高‘和‘难于接近‘。但是,事实上,也并非完全如此,他们之间善于互相理解,能体谅别人。无论办什么事情,总是尽可能不留坏印象,绅士风度,处处可见。他们懂得如何造就一个协调的环境,让大家和谐而愉快地生活。职业感强烈,是英国人的另一大特性。选择了一种职业,就一定要让自己的业务精益求精。商务交往中,他们重交情,不刻意追求物质,不掂斤拨两,一副大家的作风。对商务谈判,他们往往不做充分的准备,细节之处不加注意,显得有些松松垮垮。但英国商人很和善、友好,易于相处。因此,遇到问题也易于解决。他们好交际,善应变,有很好的灵活性,对建设性的意见反映积极。在英国,‘外表决定一切‘,与英国人交往要尽量避免感情外露。受到款待一定要致谢,事后致函表示谢意,更能引起注意,赠送小礼品能增加友谊。在英国经商,必须属守信用,答应过的事情,必须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地完成。 英国的礼俗丰富多彩,彼此第一次认识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不像东欧人那样常常拥抱。随便拍打客人被认为是非礼的行为,即使在公务完结之后也如此。英国人有些禁忌须注意,如他们从不从梯子下走过,在屋里不撑伞,从不把鞋子放在桌子上,和人像做装潢等。 英国人注意服装,穿着要因时而异。他们往往以貌取人,仪容态度尤须注意。英国人讲究穿戴,只要一出家门,就得衣冠楚楚。虽然英国人已无昔日的雄风,可是自负心特别强。中、上层的人士由于地着舒适的生活,因此,养成了一种传统的‘绅士‘、‘淑女‘风度。但他们守旧,一般都热衷于墨守成规,矜持庄重。一般家庭喜爱以前几代传下来的旧家俱、旧摆设、旧钟表而炫耀于人。首都伦敦有许多‘百年老店‘,而且越是著名的商店,越对原有的式样或布置保持得越完整。汽车发动机虽然换上新型号的了,但车型还要尽量保持过去的老样子。伦敦有两家邮局,一年365天昼夜营业,从不休息,据说这是遵循英国的古老传统而保留下来的。 英国人性格孤僻,生活刻板,办事认真,对外界事情不感兴趣,往往寡言少语,对新鲜事物持谨慎态度,具有独特的冷静的幽默。他们保守、冷漠,感情轻意不外露,即便有很伤心的事,也常常不表现出来。他们很少发脾气,能忍耐,不愿意与别人作无谓的争论。英国人做事很有耐心,任何情况之下,他们绝不面露焦急之色。

中国古代婚礼流程以及婚礼习俗

中国古代婚礼流程以及婚礼习俗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情侣们采取的结婚方式已经不仅仅是西式婚礼的方式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传统的中式婚礼了,今天,中国婚庆礼仪网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古代婚礼的一些流程和习俗。 《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 一、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二、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三、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又叫“订盟”。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四、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

五、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 六、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这些形式中有一部分出于社交关系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妆”,到男家时的“开揖”、“闹洞房”等,都是确立社会关系的仪礼。纯属亲迎部分的仪式,一般用花轿,分双顶或单顶,扶亲妇上轿的“送亲嫂”,陪新郎至女家接人的“迎亲客”,都各有要求,起轿、回车马、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欢礼、入洞房……每一过程又都有几种到十几种形式,大多表示祝吉驱邪。亲迎的季节,一般选在春天,州以农立,适逢农闲,丰收为是,正好婚配。 婚嫁“六礼”过后,进入过渡期,新妇回娘家的“归宁”,一直到新妇进入育产期,第二代再行诞生礼。从此,婚礼只作为一种家庆纪念日,按周年庆贺(满一个“花甲”举行隆重庆贺仪式,叫办重婚酒),年年值庆,直至终年。

婚庆礼仪的知识

婚庆礼仪的知识 为什么新娘要戴面纱? 最初,新娘的面纱象征着青春和纯洁。据说,当年有位美丽的贵族女孩,不经意地站到了白纱窗帘后面,她的未婚夫见了惊为天人,赞叹不已,这给了她在婚礼时带面纱的灵感,她的举动立即掀起一阵风尚,这也就是今天新娘戴面纱的习俗由来。 为何要喝交杯酒? 新郎,新娘在婚礼上喝”交杯酒” 是婚礼上重要的仪式之一。这种习俗起源于秦代,据史料记载,新郎,新娘各执半瓢饮酒,属意两人合二为一、相亲相爱、百事和谐。到了唐代才将容器换成酒杯,但是不管用瓢还是酒杯,它的属意还是一致的,也就是象征着永结同好,同甘共苦的深意。 《礼记;昏羲》载:新郎、新娘各执一片一剖为二的瓢饮酒。其意是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夫妻间享有相同的地位,婚后相亲相爱,百事和谐。到了唐代,除了沿用瓢作酒器外,亦可以杯替代。到了宋代,新婚夫妇喝交杯酒时用的是两个酒杯,先饮一半后再换杯共饮,饮完后则将酒杯一正一反掷于床下,以示婚后百年合好。清末的时候,交杯酒仪式已

发展成为“合卺”、“交杯”、“攥金钱”三个部分。今天的婚仪中,“安杯于床下”之礼已被革除,“攥金钱”则为“掷纸花”所代替,惟“交杯酒”之礼仪仍然实行,为婚礼平添了喜庆的气氛。 为什么新娘要穿白色礼服? 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这就如同在中国,红色象征着欢庆一样。在1850 – 1990 年间,白色也是富裕的象征。到了20世纪初,白色代表纯洁的意义就远超过其它。所以白色通常是是礼服的首选颜色,也更代表了新娘的美丽和圣洁。 为什么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 与传统的中国婚礼不同,西式婚礼不是遵循”男左女右”的位置站立。那时因为古时候,盎格鲁萨克逊的新郎常常必须挺身而出,以保护新娘子免得被别人抢走。在结婚典礼时,新郎让新娘站在自己的左边,一旦情敌出现,就可以立即拔出佩剑击退敌人。 婚戒起源 结婚戒指起源于古埃及。当时订婚和结婚戒指同属于契约的一部分。 结婚戒指戴在新娘的无名指上,表示新娘对丈夫的忠诚与顺从。古埃及曾一度出现戒指热。 现代流行在婚礼上互换戒指。婚前戴右手无名指,婚后

中国传统结婚的礼仪

中国传统结婚的礼仪 中国有五千年的古老文化,又是一个礼仪之邦。古代结婚礼仪也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中国传统结婚的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中国传统结婚的礼仪 1、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详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2、六礼: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为“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

尽之意。“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3、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4、闹洞房:旧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5、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除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胡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当然各地的风俗和讲究都不一样。 6、上头:男女双方都要进行的婚前仪式。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上头”是一个非常讲究的仪式。梳头要用新梳

婚礼礼仪常识过程大全(20210218124358)

婚礼礼仪常识过程大全 订婚礼仪 对象处到一定程度, 男女双方都同意选对方做终身伴侣一般都要“订婚” 。这时, 介绍人沟通双方情况, 商定好给女 方的聘礼(主要是衣物和钱)。订婚时往往是男方在长辈陪同下, 携带双方事先商定好的聘礼到女方家去, 这种情况也叫“串门儿”。“串门儿”也叫“过彩礼”或“过财礼” 。 民间普遍都比较看重“串门儿” 。“串门儿”时, 女方亲友长辈都到场, 还摆上几桌酒席。“过彩礼”后, 男方对这顿酒席要赏“厨钱” 。解放后, 订婚仪式一度从简。有的男女双方同意终身为伴, 照张订婚像, 相互交换一下纪念品。有的男方将女方及家长和介绍人请到家中, 设宴款待, 饭后向女方赠送礼品及钱物。 现在, 订婚过程又渐被看重, 而且,有的是男女两家分别举办订婚仪式。串门儿时主要是男方给女方过彩礼,此外, 双方一般还要给对方买套高档衣服和高档鞋, 男方给女方“三金”, 即金戒子、金耳环、金项链, 男方老人根据自己的条件, 还要给未来的“儿媳” “99”元或“ 999”元作为“见面礼” , 意在未来的“儿媳”是百里挑一或千里挑一, 又取其谐音九九十成, 表达老人的美好愿望。现在又兴给“101”元或“1001” 元的, 也是寓意百里挑一或千里挑一的。女方也有给

男方金戒子的。订婚时往往介绍人在场, 彩礼由介绍人经手。(除聘礼外, 赠送首饰和钱, 也有的在结婚仪式上进行。)以后, 如果一方不同意了,要“退亲” (即“退婚” ), 那么有关彩礼问题就要按“退亲” 习俗办: 如果是男方提出“退亲” , “串门儿”时给女方的聘礼及财物不得索要; 若为女方 提出, “串门儿”时男方所下的聘礼及财物必须如数退回。这时, 介绍人在这里就起公证员的作用。 应该说从“串门儿”开始, 两家婚姻关系就算正式订下来了, 一般都不会轻易反悔。 订婚以后, 男女双方由过去背地约会到名正言顺的公开相处, 自由随便到对方家去, 频繁接触, 加深了解, 恋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结婚礼仪 男女双方经过恋爱, 感情成熟以后, 达到法定结婚年龄, 双方同意结婚的, 经过政府指定的医疗卫生部门进行身体检查, 合格后便可以到政府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领取 结婚证书, 然后举行婚礼。举行婚礼, 俗称“办喜事” , 这是婚礼仪式中最为隆重、最有讲究的。尽管政府一再提倡节俭, 但往往都要大操大办。 确定婚期 传统礼俗是由男方找人“看日子” , 选择“良辰吉日” ,

英国的结婚礼仪文档

2020 英国的结婚礼仪文档Document Writing

英国的结婚礼仪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新娘有“母鸡之夜”(Hennights)晚会,新郎有“雄鹿聚会”("Stag"parties),分别类似于独身女/单身汉聚会。聚会上有婚仪演练,但演练后可没什么聚餐。 如果新人去教堂结婚,教职人员会在婚礼举行前三周的周日宣读预期婚礼的结婚公告。宣读时新郎和新娘不得在场,否则不吉利。 婚礼往往在中午举行,随后是各就各座的宴会,称为“喜宴”。 婚礼邀请与美国的习俗类似,但很少有人费那么大劲儿一张张地填写请柬。回复卡片也不再使用,因为宾客会自行购买。 新娘从教堂出来时,如果有烟囱清扫工亲吻,会很吉利。 婚礼服饰 与传统的西式女装相比,新娘的婚纱少了些许华丽。随便妆点些耀眼的东西都需要人们专程赶往大城市,故而花费不菲。 新娘很少会把婚纱留给女儿,而是会把它卖掉或让人用婚纱

的料子为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制作洗礼服(Christeninggown),因为着装要“有新有旧,有借有忧,硬币放鞋内,万事不会愁”(Wear"somethingold,somethingnew,somethingborrowedands omethingblue,andaluckysixpenceinyourshoe")——古老的英谚如是说。 莉萨·舒尔兹(LisaSchultz)向我们讲述了她家的传统:“为了图吉利,我妈妈家那边所有的新娘都要在胳膊上戴马蹄铁。其实不是真正的金属制马蹄铁,而是用钩针钩成的,由一条长丝带围成圈,从一头连到另一头上。婚礼中马蹄铁倒着头儿戴在新娘的胳膊上,这会给婚姻带来好运。” 今天,许许多多的伴娘取代了新娘子的成年看护。看护的着装是要新娘子埋单的。 新郎也很少穿黑色无尾礼服,除非是正式的大型婚礼。西装比较常见,伴郎也会穿。 亲家母之间从不商量婚服的颜色搭配,也不考虑伴娘着装的颜色。 婚礼 婚礼队伍 参加婚礼的人排成队伍向教堂行进(这种习俗古已有之,目的是保护新人,使他们不被妒火中烧的其他求婚者伤害)。 豪华轿车很少见,因为它们在弯弯绕绕的小路上可不实用。婚车通常为劳斯莱斯或者老爷车。 传统上,英国新娘只有一位成年看护(即证婚人)。今天的习

结婚风俗礼仪.doc

结婚风俗礼仪 因为地方不同,所以各地的结婚风俗也就不一样,那么你们知道广东人的结婚风俗礼仪吗?下面我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结婚风俗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结婚风俗礼仪 婚礼前的礼仪: 1.送聘礼:婚礼前,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迎亲的聘礼。广州的风俗是要送鸡(意味着有生气)、椰子(有爷有子,天伦之福)、礼饼(送给女方的亲戚),而且还要送礼金,意味着男方家有钱,会让女子嫁过去享福。 2.安床:在结婚前一晚上,女方会找一个有福气的男人(家庭美满,父母健在,有儿子)来安新房的新床,并且把花生、红枣、核桃等意味着早生贵子等好意头的食品放在床头。 3.嫁妆:新娘会在出嫁前,把娘家准备的嫁妆装在一只红皮箱里,等到第二天带到婆家去。 4.上头:结婚前晚,会选择一个吉时去拜神,拜天地,祈求幸福,并且会通知男方在同一时间拜。 5.梳头:新娘会请一个有福气的长辈来给自己梳头。 6.吃汤圆:意味着可以圆满成婚,圆满幸福。 婚礼当天的礼仪.: 1.迎亲:婚礼上午,男方的接亲队伍就要来女方家接亲了。现今,接新娘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第一关便是"入门"。若要顺利接得美人归,

必须经过一连串智力及体能测试,必要时还加上歌情话,但最重要的还是丰厚的"开门利市",众姊妹满意后才开门。新郎应以花球迎娶新娘(新娘不可自制花球)。 2.找红鞋:新郎会在接新娘的房间里找给新娘穿的红鞋子,给新娘穿上后才能把新娘带走。 入门: 到达男家后,新娘由大妗搀扶下踏入男方家门。在大门坎外会预先放一个燃木炭的火盆(铜盆或铁盆均可),新娘需从火盆中跨过,这叫「过火盆」,取其发旺、赶邪之意。接下来是拜堂仪式,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是拜天地,第二是拜祖先,第三是参拜家翁家姑。拜过天地及向祖先神位行跪拜礼后,一对新人便会向新郎父母叩拜,新娘并向家翁、家姑奉上香茶,之后再按家中各人辈份和长幼逐一向长辈敬茶,至于跪下与否,则视乎敬、受双方的喜好。跪拜父母后,新人会互相对拜,大妗姐不断说些吉祥话,在互租对拜后,拜堂才告礼成。 敬茶: 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敬茶是一个很重要的礼节。新人在拜过祖先,要向父母敬茶,这样不单代表答谢父母养育之恩,同时亦代表双方家长接纳新郎或新娘为家族中的新成员,是身份备受确认的象征。新人敬茶用的香茶内,通常都放上两枚红枣和莲子,寓意早生贵子的吉兆。新家翁、家姑及长辈喝了新娘这杯茶后,会送上金手镯、玉器等首饰作为新媳妇的见面礼,又会在盛托香茶的盘上(俗称「槟榔盒」)放上一封利是,作为大妗姐的赏钱。

英国的礼仪习俗

英国的礼仪习俗. 英国的礼仪习俗去了解外面的世界。英, ,很多人走出国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只有知道其国家的礼仪习俗,国就是其中一个受人欢迎的国度。下面我就简单的介绍才能更好与其交往,进而融入其中好好的生活,一些英国的礼仪习俗。 1.“绅士”风度的原则。在社交场合遵循“女士优先”英国的男士崇尚绅士风度,尊重女性,待人谦和,衣冠得体,所谓绅士风度是指;为人彬彬有礼,谈吐高雅,知识渊博,见多识广,有爱心,尊老爱幼,无不良嗜好,身体

健康,举止文明,穿着得体,人际关系良好等。其具体表现有:进房间或进餐馆大多男的要替女士开门;如果男女双方一起进房间,开车门或做其他除非男的必须在女士的前头去选餐桌、是女子在前,男子要走在女士身旁靠来车方向的或过马路时,效劳;在街上行走,一侧,以免发生危险时,保护妇女免受伤害;如果一个男 子和两个女士一起走,他应当走在两者当中;如果男主人或女主人或者两者同坐一辆车来接客人去吃饭,客人应该挤在汽车的前座,让后座空着,因为司机就是男主人或女主人;在宴会上,主人把客人领进客厅时,如果客人是位女士,她进客厅时,厅中的大多数男子都要站起来以示敬意。如果女主人的女儿在,她要把客人给女儿作介绍。通常是把男士介绍给女士,除非他年长得多或地位高得多。一般的惯例是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不管进入客厅的是男士还是女士,在客厅里就座的女士都不必起身为礼。宴会开始,男士们为女士们拉开椅子,帮女士入座; 而且总是习惯先将妻子,另外丈夫通常要偕同妻子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介绍给贵宾认识;男士应该先向所遇到的熟悉的女士微微点头打招呼。如果某位女士向您走来,请记住,如果她主动伸出手,您才能与她 握手。如今世风已不如但是有些英国人慨叹,在对待女士的礼遇方面,工资待遇和接受高等教育方以前。据说是因为妇女在选举、就业、 看面获得了与男人平等的权利,她们就不再需要以往的那种照顾了。来,对女士的礼貌是出于男士觉得女士需要保护。 2.英国人的着装

结婚都有哪些礼仪礼节

结婚都有哪些礼仪礼节 一、婚礼的前期准备(婚前礼) 、 1.嫁妆、聘礼、婚服的准备(即纳征)。男方需向女方送聘礼,女方接受聘礼。接着女方便要开始准备嫁妆。最主要的嫁妆为缝被子,必须找儿女双全,丈夫健在的妇女缝制,缝新被子须用红线缝,不能用黑线,更不能用白线。缝制的时间须在农历的9月,不能在10月。忌寡妇或与新娘属相不合的人缝被子,以免给新娘带来厄运。新娘所穿的婚服,都应该是全新的,如果陈旧,新人便有不贞之嫌。此外,婚服忌讳单的,棉的最好。忌有口袋,以免带走娘家的财气。 2.婚房的准备及禁忌。婚房布置在古代礼节中称为铺房,亲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收拾,并备礼前来暖房。既为洞房,风水非常重要,不懂风水仅凭自己喜欢,容易给以后的婚姻生活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婚房布置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⑴洞房最好选择在光线明朗,空气流通的地方。⑵洞房颜色不要五花十色,这样做容易发生婚外情。⑶洞房的窗台勿挂风铃,容易使新娘神经衰弱,头晕心烦。⑷洞房不可跨在屋内外之横墙下,夫妻易发生口角。⑸安新床时要把床置放正位,不要与桌子衣橱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对。新床也需放置一些吉利好兆头的物品在床上,例如百合、红枣、莲子,意喻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等。 二、婚礼进行中的仪式礼节(正婚礼) 1.迎亲时的礼节禁忌(即亲迎) 男方按照当初双方商定好的请期时间去迎亲。迎亲的人数忌双数,女方送嫁的

人数要逢双。这样表示男家单去双回,添丁添口,女方双数表示双双对对,寓意着白头偕老。如若在迎亲途中遇到另一迎亲车队,这情况叫喜冲喜需互放鞭炮或由双方媒人互换事先预备好的花朵来化解。 2.新娘的礼节禁忌新娘离家时要喜极而泣,且哭的越快越大声越好,这样旺娘家的财运。出嫁当日新娘忌吃夫家的饭,俗云食郎饭,打郎声,意喻以后在婆家受委屈只能忍气吞声,言听计从,为避免,所以当日只须吃菜而不吃饭。另外新娘出大门时忌双脚踏地,要小心不要踩到新郎的鞋子,入男家大门时也不能踩踏门槛,触犯了其中任何一条都容易给娘家和夫家带来不好的运气。 3.新郎的礼节禁忌准新郎在新婚前夜忌睡空床,可以找未成年的男童来压床,这样可以早生贵子;新郎家中迎亲时,需吹吹打打,燃放鞭炮,热热闹闹的让新娘进门,忌冷清,且头挂鞭炮忌头数太少,如果新娘还没等进夫家门,鞭炮断了声,造成场面冷清,如同办丧事,意头不好。民间还认为鞭炮是崩崩邪气,越是大喜的日子,恶鬼越会来捣乱,必须及时的把它赶跑。 4.其他观礼人的禁忌贺婚是人之常情,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所以凑份子是理所应当的。主家需准备记账本,记好份子钱等到将来人家办喜事的时候也要凑份子且数额要多于对方当初送来的礼额。当新娘步入男家时,翁姑二人以及孕妇和守孝之人要做回避,以防相冲。同时孤寡、再婚妇女、穿白衣服者忌进入洞房,属不详之兆。结婚当天,若

中西婚礼礼仪服装的差异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西婚礼礼仪服装的差异 篇一: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 摘要:婚礼作为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仪式之一,它在中西方不同文化熏陶下也逐渐的呈现出了不同的婚俗习惯,因而这些差异也明显的体现着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本文旨在对中西方婚礼的地点、着装、礼仪、婚宴的差异进行比较。 关键词:婚礼文化地点着装婚俗内涵 婚礼,是一个温暖的词汇,它开启了情侣通往幸福婚姻的一扇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佳话从此刻被书写。伴随婚礼的是各样多彩的婚庆习俗,这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一)中西方婚礼地点差异 作为人们一生最重要的日子之一,作为一对幸福恋人新的起点,中国人的婚礼是隆重热闹的。古代的时候,人们会在自己家里或是酒楼里摆上酒席以宴请亲朋好友作为新人

的见证。在当代中国,新人一般会邀请亲朋好友去酒店或是宾馆。会在酒店宾馆里将排场弄得很大,突显婚礼隆重、热闹的特点。而在西方,人们的婚礼一般是在教堂或者是其他比较安静的地方举行,井井有条,不像中国婚礼般热闹。西方的婚礼突出庄重和圣洁,追求浪漫与实在的结合。 (二)中西方婚礼着装差异 中国传统婚礼进行时新郎和新娘具着红色的礼服。中国人的婚礼离不开红色,习惯以鲜艳的颜色来烘托气氛。因此,历朝女式婚服颜色为大红色已成了定制,以示喜庆,衬托新人,预示未来生活蒸蒸日上,幸福美满。新娘礼服为广袖对襟翟衣,头戴珠凤冠。值得说明的是,翟衣上面的图案很有讲究。对襟本身就有完整的对称感,且在中国文化里本身就代表合称、合美的意思,而上面密布的左右对称且成双成对的锦鸡图案,则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里夫妻生活的和美、和乐。一般新娘在婚礼当天高挽发髻,区别于未婚女子。而在婚礼当天,新娘子以红色头盖蒙面,象征着童贞、年轻、纯洁。结婚后由新郎亲手揭开。而西方的新娘则穿白色的礼服。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1850年到1900年之间,白色亦是富贵的象征。到了本世纪初,白色所代表的纯洁意义更远超其他。西方认为白色与童贞有关。古罗马的新娘穿着白色的婚纱,蒙着鲜橙黄色的面纱,象征着激情的火焰。在西方的天主教传统里,白色代表着快乐;其他一些地区,

中华礼仪基本常识

中华文明礼仪常识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文明礼仪常识之一--基本礼仪 个人礼仪是其他一切礼仪的基础,是一个人仪容光焕发、仪表、言谈、行为举止的综合体现,是个人性格、品质、情趣、素养、精神世界和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总的规范为:整洁清爽、端庄大方。 一、仪表仪态礼仪保持头发清洁,修饰得体,发型与本人自身条件、身份和工作性质相适宜。男士应每天修面剃须。女士要简约、清丽、素雅,避免过量使用芳香型化妆品,避免当众化妆或补妆。表情自然从容,目光专注、稳重、柔和。手部保持清洁,在正式的场合忌有长指甲。 站姿挺直、舒展,手臂自然下垂。正式场合不应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不要有下意识的小动作。女性站立时双腿要基本并拢,脚位应与服装相适应。 坐姿入座时动作应轻而缓,轻松自然。不可随意拖拉椅凳,从椅子的左侧入座,沉着安静地坐下。女士着裙装

入座时,应将裙子后片拢一下,并膝或双腿交叉向后,保持上身端正,肩部放松,双手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男士可以微分双腿(一般不要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离座时,应请身份高者先离开。离座时动作轻级,不发出声响,从座位的左侧离开,站好再走,保持体态轻盈、稳重。 走姿行走时应抬头,身份重心稍前倾,挺胸收腹,上体正直,双肩放松,两臂自然前后摆动,脚步轻而稳,目光自然,不东张西望。遵守行路规则,行人之间互相礼让。三人并行,老人、妇幼走在中间。男女一起走时,男士一般走在外侧。走路时避免吃东西或抽烟。遇到熟人应主动打招呼或问候,若需交谈,应靠路边站立,不要防碍交通。 二、交谈礼仪态度诚恳,表情自然、大方,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谈话时不可用手指指人,做手势动作幅度要小。谈话者应保持一定距离。在公共场合男女之间不要耳鬓厮磨,与非亲属关系的异性避免长时间攀谈、耳语。对长辈、师长、上级说话要尊重,对下级、晚辈、学生说话则注意平易近人。同时与几个人谈话,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两个人身上,要照顾到在场的每一个人,注意听取对方的话。不可出言不逊、强词夺理。不可谈人隐私,揭人短处。不可背后议论他人,拨弄是非。不说荒诞离奇、耸人听闻的事,不搞小广播。谈话中意见不一致时,要保持冷静,以豁达的

包头结婚礼仪风俗文档

2020 包头结婚礼仪风俗文档Document Writing

包头结婚礼仪风俗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结婚的时候都是自家的地方习俗来办才比较稳妥,那么你知道包头的结婚礼仪风俗是怎样的吗?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包头结婚礼仪风俗,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包头结婚礼仪风俗 【新房婚床】 1.压床: 婚礼前一天,找小孩(男孩)在新人新房的新床睡一晚 2.“枣生桂子”: 婚礼当天在新房的婚床洒上大枣、花生、桂圆、瓜子寓意早生贵子 3.婚礼当天新家的婚床应配套大红色的被褥 【红包】 新郎准备: 1、新娘那边给新郎戴花的红包 2、10元:摄像、摄影、化妆、伴郎、伴娘、小天使等帮忙

的人; 1元:接亲时可以多塞、以及停车费等、帮忙开门之类的多发点可以 3、给新娘家平辈或晚辈的改口红包 新娘准备: 1、100-200即可(可自我调整)去新郎家给洗脸的人 2、给新郎家平辈或晚辈的改口红包 新娘父母准备: 1、改口红包101、1001、10001寓意百里挑一、千里挑一、万里挑一 2、压箱钱 新郎父母准备: 1、改口红包101、1001、10001寓意百里挑一、千里挑一、万里挑一 2、压箱钱(必须是娘家压箱钱的一倍) 【手捧花】 注意数量9支、19为宜寓意一生一世 【四色礼】 1、订婚时新郎家要送去新娘家的有烟、酒、糖、茶(双数) 2、婚礼当天新郎接亲时要带去新娘家 【喜被】 1、新郎接亲时带两个单人的龙凤被子(1绿;1红)去新娘家,给新娘坐上

中西方婚礼礼仪差异

中西方婚礼礼仪差异 婚礼,是一个温暖的词汇,它开启了情侣通往幸福婚姻的一扇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佳话从此刻被书写。伴随婚礼的是各样多 彩的婚庆习俗,这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下面是干货资源 社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婚礼礼仪差异,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作为人们一生最重要的日子之一,作为一对幸福恋人新的起点,中国人的婚礼是隆重热闹的。古代的时候,人们会在自己家里或是 酒楼里摆上酒席以宴请亲朋好友作为新人的见证。在当代中国,新 人一般会邀请亲朋好友去酒店或是宾馆。会在酒店宾馆里将排场弄 得很大,突显婚礼隆重、热闹的特点。 而在西方,人们的婚礼一般是在教堂或者是其他比较安静的地 方举行,井井有条,不像中国婚礼般热闹。西方的婚礼突出庄重和 圣洁,追求浪漫与实在的结合。 中国传统婚礼进行时新郎和新娘具着红色的礼服。中国人的婚 礼离不开红色,习惯以鲜艳的颜色来烘托气氛。因此,历朝女式婚 服颜色为大红色已成了定制,以示喜庆,衬托新人,预示未来生活 蒸蒸日上,幸福美满。新娘礼服为广袖对襟翟衣,头戴珠凤冠。值 得说明的是,翟衣上面的图案很有讲究。对襟本身就有完整的对称感,且在中国文化里本身就代表合称、合美的意思,而上面密布的

左右对称且成双成对的锦鸡图案,则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里夫妻生 活的和美、和乐。一般新娘在婚礼当天高挽发髻,区别于未婚女子。而在婚礼当天,新娘子以红色头盖蒙面,象征着童贞、年轻、纯洁。结婚后由新郎亲手揭开。 而西方的新娘则穿白色的礼服。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1850年到1920xx年之间,白色亦是富贵的象征。到了本世纪初,白色所代表的纯洁意义更远超其他。西方认为白色与童贞有关。古罗马的新娘穿着白色的婚纱,蒙着鲜橙黄色的面纱,象征着激情 的火焰。在西方的天主教传统里,白色代表着快乐;其他一些地区, 白色在他们的婚礼和葬礼里指示各种各样的通路典礼和意义在维多 利亚女王时代,大多数的新娘只能穿传统的国家服装,只有上层阶 级才能穿代表权力和身份的白色婚纱。一直到近代,贵族阶级的特 权消失以后,白色的婚纱才成为普通新娘的礼服。 中国的传统婚俗有“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 所谓“三书”,就是指 、礼书、迎亲书。而“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而在这之间更有换庚谱、过文定、过大礼、安床等一系列的 活动。而在这些活动中有着大量的禁忌和礼俗,比如新娘嫁妆中要 有剪刀、痰盂、尺、片糖、银包皮带、花瓶、铜盆及鞋、龙凤被、 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七十二套衣服,用

英国礼仪介绍

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众所周知,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亦为一个有多元文化和开放思想的社会。下面就由我们第二小组带大家走进英国,从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去感受她独特的礼仪魅力。 首先与大家分享一下服装礼仪。 英国人注意服装,穿着要因时而异。他们往往以貌取人,仪容态度尤须注意。他们讲究穿戴,只要一出家门,就得衣冠楚楚。因此,养成了一种传统的"绅士"、"淑女"风度,一般都热衷于传统,矜持庄重。 大多数英国男子每天都要系上领带或领结,以保持其翩翩风度。而苏格兰男子爱穿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基尔特”裙。这种裙采用花呢料制成,其长至腰甚至到膝,且配有很宽的腰带,前边饰有一小块椭圆形的垂巾。苏格兰人将这种短裙视为民族象征,每逢节庆,男人们都要身着此裙在民族乐曲的伴奏下跳起民族舞。 他们的餐饮礼仪也相当讲究。 如果你被邀请到别人家做客,就要考虑这样几个情况。比如,该在什么时候到主人家?如果不是谈正经事,只是个社交聚会,早到是不礼貌的。女主人正在做准备,她还没完全准备好你就到了,会使她感到非常尴尬。晚到10分钟最佳。晚到半小时就显得太迟了,需要向主人致歉。什么时候应该离开呢?这没什么规定,但在主人家坐得太晚是很不礼

貌的。如果只是邀请你共进晚餐和聊天,那么你最好在10点至11点之间离开或者餐后1小时告别。如果你被邀请留下来住几天或度过周末,在离开之前应特意买束花送给女主人,这会使她非常高兴。另外,离开后的第二天要发一封便函向主人致谢,并随附一件小礼品如一盒巧克力或一些鲜花等。 英国的宴请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茶会和宴会,茶会包括正式和非正式茶会。英国人在席间不布菜,全凭客人的兴趣取用,但一般要将取用的菜吃光才礼貌,不喝酒的人在侍者斟酒时,将手往杯口一放就行。客人之间告别可相互握手,也可点头示意。 英国对饮茶十分讲究,各阶层的人都喜欢饮茶,尤其是妇女嗜茶成癖.英国人还有饮下午茶的习惯。主人常邀请你共同喝下午茶,遇到这种情况,大可不必推却。值得注意的是,在正式的宴会上,一般不准吸烟。进餐吸烟,被视为失礼。 英国人喜爱喝酒,苏格兰威士忌和琴酒都是众有皆知的。在英国当地,会有许多爱好喝酒的人士,主要是因为它本身也是个产酒国家。英国人举行宴会时常备有两种以上的酒。吃鱼的时候上白葡萄酒,吃肉时上红葡萄酒,规模较大的宴会还备有香槟酒。英国人在席间不劝酒,饮多饮少全凭自愿,但是为了礼貌起见,也时不时地举杯说一声“Cheers”(干杯)。不喝酒的人不必勉强,侍者来续酒时,只要用手

中国婚礼风俗礼仪

中国婚礼风俗礼仪 中国婚礼风俗礼仪 1.食汤圆:新郎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及闺中女友一起吃汤圆,表示离别,母亲喂女儿汤圆,新娘哭。 2.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这新娘,此时,新娘之女友要故意拦住新郎,可是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都以红包礼成交。 3.拜别:新娘应叩别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4.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匾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头顶不能见阳光,另一方希望像这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注:准备竹匾,并在上面贴上喜字) 5.礼车:竹匾可置于礼车后盖。 6.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谢。(注:准备一把扎有两个小红包的扇子) 7.不说再见:当所有人离开女方家门时,决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8.掷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应将扇子掷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小男孩将扇子捡起后交给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赠红包答谢。 9.燃炮:礼车离开女方家燃放鞭炮。 10.摸桔子:礼车至男方家,由一位拿着两个桔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桔子,然后赠红包答谢。 11.牵新娘:新娘下车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匾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 2.忌踩门槛,要跨过门槛。 13.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 14.进洞房: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不准有任何男人进入洞房。(进洞房要选订时辰) 15.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新娘更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病倒在床上。另外,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要找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 16.燃鞭炮,赴喜宴:礼车离开洞房,燃放鞭炮。 17.进入宾馆休息室(蜜月套房),好友来看新娘。

中西方婚礼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中西方婚礼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摘要:婚礼作为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其他国家都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数千年文化的传承,逐渐形成一种地区特有的文化习俗。虽然在每个不同的地区都有着不同的婚礼习俗,但在文化大一统的环境中,婚礼大同小异。这里我们就以中西方的婚礼中较为普遍的婚礼习俗来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 我们先来谈谈中国的婚礼,中国的婚礼按地区不同,也有不同的习俗,这里我们以传统婚礼为例。传统婚礼程序颇为复杂,但每一项都有其特殊的意义。 婚礼前的准备 聘礼:婚前男方要将娶亲的聘礼送到女方家,一般来说除了礼金还有包含一些寓意美好的事物,每个地方送的种类都不相同,这里就不一一讲述了。礼金则象征着娶方财厚,暗示着新娘嫁过去可以享福,让女方家放心。 回礼:收到聘礼女方要给回礼,一般情况下,包含礼金和一些日常用品。 安床:在结婚的前一天晚上,要由女方家出一个家庭和睦、父母双全、又育有儿子的男丁安装婚房里的婚床,再将寓意早生贵子的四品:核桃、莲子、红枣、花生铺在新床上面。 嫁妆:女方家会给新娘准备带去婆家的嫁妆,全部放在红色的箱子中交给新娘。开箱子的一般是新娘的弟弟。 上头:婚礼举行前一晚,要选择一个吉时拜神求平安幸福,而且男方也要在同一个时间在自家那边拜。 梳头:新娘梳妆打扮的时候,会请一位有福气的长辈来给新娘梳头,寓意跟安床的道理相似。吃汤圆:汤圆,寓意团圆美满,祝福新人可以圆满成婚。 婚礼当天的仪式 迎亲:婚礼当天的上午,男方要带着迎亲队伍来女方家接亲。接新娘绝对算得上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首先要“入门”。新郎要想顺利接得新娘归,可不是进门带出那么容易,要通过姊妹群的考验,不光是智力要好,体力要好,若有要求还得唱情歌,说情话,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给红包才有可能打动新娘的姊妹们,这就是所谓的开门红包。而且新郎还要用花球去迎娶新娘(新娘不可自制花球)。 找红鞋:新郎进门后也不能马上带走新娘,还要在新娘的房间里找到准备好给新娘的红色婚鞋,帮新娘穿上后才可以带走新娘。 敬茶:两位新人要向双亲跪拜,奉茶直到长辈喝下才能站起来(以前的习俗是,新人在女方家时要站着奉茶,因为还未到男家拜见翁姑。不过现在讲究没有这么多了,两边都跪拜以示同样的尊重。 撑红伞、撒米:新娘新郎出门的时候,要由伴娘撑红伞陪同,而且要同时往路旁撒米,意思是不要让鸡啄到新娘。 绕吉祥路:新人上迎亲车后不能直达目的地,必须绕当地所有吉祥路名的路开一圈。 过门:即指新娘被接到男方家后,拜见翁姑及男家其他长辈的习俗。 婚礼:传统婚礼,一般是请司仪主持婚礼仪式。 敬客:婚礼仪式结束后,酒宴正式开始,待到上鱼的时候,新娘要换上传统的龙凤褂跟新郎一起向每桌客人敬茶,客人都要说些祝福的话。 入洞房:新郎新娘会带要好的朋友一起去新房参观,或者做些闹洞房的娱乐。 三朝回门:指在结婚后的第三天,新娘由丈夫陪同回娘家,要带上烧全猪和礼物等回去见女方父母,并且要祭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