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

为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精神,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通知》(环发[2002]117号)及其附件《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的精神和具体要求,在全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全市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编制了《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以下简称本区划)。

一、区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前提,以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在充分认识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环境形成演化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生态功能区划,为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方案的制定、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等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和人民生活质量。

(二)区划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全市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区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发生学原则。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时空变化的关系,明确区划中的主导因子及区划的生态学基础与依据。

区域相关性和相似性原则。从全市、全流域、甚至全国尺度考虑生态功能的评价和区划,并根据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指标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进行分区的。

区域共轭原则。生态功能区域划分单元必须具有独特性,空间上的完整自然区域。

(三)区划范围

重庆市行政区域范围,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

(四)区划目标

1.查明重庆市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成因,明确重庆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分布特征,确定生态环境敏感性特点。

2.评价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提出生态功能区划方案,确定各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

3.为环境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管理信息和管理手段,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4.指导各生态功能区内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调整、规划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以持续地发挥区域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支持作用。

二、区划依据、方法和命名原则

(一)区划依据

生态功能分区是依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生态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生态功能区划进行3级分区。

一级区划分以中国生态环境综合区划三级区为基础,根据重庆市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自然生态环境特征的空间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级区划分主要依据生态系统的相似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类型基

本一致性,通过定量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合生态系统类型空间分布的定性分析来划分。

三级区划分依据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与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综合评价,按照其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划分三级功能区。

(二)区划方法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并参考和借鉴自然区划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同时考虑到重要自然地理界线和行政边界的完整。定性方法主要采用图形叠置法和主导标志法,定量方法主要采用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

按照生态区划规程要求,一级区划应维持区内气候特征的相似性与地貌单元的完整性。二级区划主要以生态系统类型和生态服务功能类型为依据,区划时应保持区内生态系统类型与过程的完整性,同时兼顾生态服务功能类型的一致性。三级区划主要采用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评价结果,并分别考虑其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营养物质保持、土壤保持等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脆弱性特征的相似与差异性。

(三)命名原则

根据三级分区在各自的区划单元内分别命名,各生态功能区的命名由3部分组成。

1.一级区命名要体现分区的气候和地貌特征,由地名+气候与地貌特征+生态区构成。

气候特征包括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南、中、北)亚热带、热带等,地貌特征包括平原、山地、丘陵、河谷等,命名择其中重要或典型者。

2.二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生态系统与生态服务功能的典型

类型,由地名+生态系统类型+生态亚区构成。

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草地、湿地、荒漠、农田、城市、水域和工矿等,本区以森林、草地、农田、城市、水域(人工湿地)最为典型。命名择其重要或典型者。

3.三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特点,由地名+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环境敏感性)特点+生态功能区构成。

生态服务功能特点包括荒漠化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水文调蓄、土壤保持等,重庆市最为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为土壤保持、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水文调蓄等。生态环境敏感性特征包括土壤侵蚀、沙漠化、石漠化、盐渍化、酸雨敏感性等,本区最为典型的生态敏感性特征有土壤侵蚀、石漠化、酸雨及水污染敏感性等。命名择其重要或典型者。

三、区划方案

根据上述分区方法与原则,参照“中国综合生态环境区划方案”中所定的分区系统,比较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及生态功能的特征指标的相同与差异,按照气候与地貌指标的一致性,考虑到与《中国生态综合区划方案》衔接,将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分为4个一级区,在一级区划分的基础上,依据生态系统的类型与环境敏感问题的差异性及其主导生态功能的重要性特点,将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分为7个二级区,13个三级区。各级分区命名如下:

Ⅰ四川盆地农业生态区

Ⅰ1渝西丘陵农业生态亚区

Ⅰ1-1渝西方山丘陵农业生态功能区

Ⅱ三峡库区平行岭谷农林水复合生态区

Ⅱ1都市圈发达经济生态亚区

Ⅱ1-1都市核心污染敏感区

Ⅱ1-2 市郊水源水质保护生态功能区

Ⅱ2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农林复合生态亚区

Ⅱ2-1 永川—璧山丘陵农业生态功能区

Ⅱ2-2綦江—江津低山丘陵水文调蓄生态功能区Ⅱ3三峡库区土壤侵蚀敏感生态亚区

Ⅱ3-1 粱平—垫江丘陵农业生态功能区

Ⅱ3-2 移民开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Ⅱ4三峡水库消落带人工湿地生态亚区

Ⅱ4-1消落带人工湿地水质保护生态功能区

Ⅲ秦巴山地常绿阔叶—落叶林生态区

Ⅲ1渝东北大巴山地常绿阔叶林生态亚区

Ⅲ1-1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Ⅳ渝东南、湘西及黔鄂山地常绿阔叶林生态区

Ⅳ1渝东南岩溶石山林草生态亚区

Ⅳ1-1方斗山—七曜山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Ⅳ1-2黔江—彭水石漠化敏感区

Ⅳ1-3酉阳—秀山常绿阔叶林水文调蓄生态功能区

Ⅳ1-4金佛山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四、分区描述

Ⅰ四川盆地中亚热带农业生态区

Ⅰ1 渝西丘陵农业生态亚区

Ⅰ1-1 渝西方山丘陵农业生态功能区

本区位于华蓥山、云雾山和巴岳山以西,包括潼南、铜梁、合川、大足、荣昌县和双桥区,面积7790.0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9.45%,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内平均降雨量800~1000mm,地貌以丘陵为主,森林覆盖率8%,农业生态系统为主导类型。

主要生态问题为季节性干旱严重、森林覆盖率低、矿山生态污染较严重,农村面源污染较为显著。主导生态功能为农业生产力的维持与发展,辅助功能为水土流失预防与监督、面源污染、矿山污染控制。该区生态功能保护与建设的方向是突出水土流失预防和农村面源污

染防治,加强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提高农田的土壤肥力与抗逆能力,强制关闭污染严重的小煤窑、小矿山,严格污染企业的环境监管。

Ⅱ三峡库区平行岭谷湿润生态区

Ⅱ1都市圈发达经济生态亚区

Ⅱ1-1都市核心污染敏感区

该生态功能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包括都市圈核心区的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等主城6区,面积1435 km2,以丘陵地貌为主,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该区主要为城市人工生态系统,居民点、工矿点密集,人口密度达2182人/ km2,森林覆盖率为14.6%,生态系统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巨大。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空气污染和水污染较严重,污染物排放量大,噪声扰民较突出。主导生态功能为污染控制,重点是大气和水污染控制,也是本区生态功能建设与保护的主导方向,重点环境建设任务为治理产业结构及布局型污染破坏为先导,严格控制生产、生活废水排放;实施污染严重产业迁出转产和清洁生产工程、生活污水和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工程、“五管齐下”的“净空”工程、环境优美山水城市建设工程、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Ⅱ1-2市郊水源水质保护生态功能区

该生态功能区位于重庆大都市的郊区,处于川东平行岭谷与长江、嘉陵江汇流地带,是都市核心区的水源地,包括都市郊区的北碚、渝北、巴南三区,面积4038km2,丘陵平坝约占71%、低山占29%。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该区主要为城市、农村交错带,城市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并存,森林覆盖率为14.6%。

主要生态问题为长江、嘉陵江及次级河流水质污染突出,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敏感。主导生态功能为水源水质保护,辅助功能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与地质灾害防治和都市园林美化,而生态功能保护与建设应以保护都市圈核心区的经济、生活为核心。生态功能保护与建设应以保护都市圈核心区的经济、生活为核心,污染防治与环境美化为其主要方向,以建设都市圈核心区的外围生态屏障和长江、嘉陵江上游江段水质保护为主要任务。

Ⅱ2 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农林水复合生态亚区

Ⅱ2-1永川—璧山丘陵农业生态功能区

本区位于华蓥山、云雾山和巴岳山之间,包括永川、璧山两县,面积2488km2,属典型的平行岭谷地山、丘陵地貌,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内平均降雨量900~1050mm,森林覆盖率18%,以农业生态系统为主,间杂有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问题是次级河流污染、农村面源污染严重,缺水问题较突出。主导功能为农业生产维持,辅助功能为次级河流及矿山污染控制。生态功能保护与建设的主导方向是防止土地生产力因水资源短缺、土壤侵蚀与环境污染等而退化,应突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的重点任务。

Ⅱ2-2 綦江-江津低山丘陵水文调蓄生态功能区

该生态功能区位于川东平行岭谷的南端,属三峡库区库尾,紧靠重庆市都市圈,包括江津、綦江和万盛区,面积5948km2,中部、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南部为中低山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量为950~1160mm。本功能区水系发育,有大小溪河42条,主要次级河流如綦江河、尹溪河、塘河、津壁河,均属长江水系,由南向北注入长江,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深500mm。森林覆盖率26.5%,生物资源丰富,特别是江津四面山自然保护区,有我国“物种基因的宝库”之称,也是地球上同纬度保存较好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带。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洪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水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次级河流水质较差、矿区生态环境退化明显。该区地表径流丰富,森林植被条件较好,加之四面山常绿阔叶植被体系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主导功能为水源涵养,辅助生态功能为生物多样性保

护、生态重建和水土保持。本区生态功能保护与建设应以植被恢复、生态重建为主导方向,以水源涵养为核心,突出对四面山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点保护,实施矿山污染生态重建。

Ⅱ3 三峡库区土壤侵蚀敏感生态亚区

Ⅱ3-1 粱平—垫江丘陵农业生态功能区

本区位于三峡库区北面的平行岭谷区,包括梁平、垫江县,面积3408 km2。西北面以丘陵、台地为主,占整个生态功能区的68%,南面为低山、丘陵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8.4℃,年平均降雨量1036mm,植被以农业植被和次生植被(竹林)为主,森林覆盖率较低,仅12.3%。农业生态系统为本区的主导生态类型。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农业面源污染较突出,次级河流水质下降。本区主导功能是维持农业生产力及其可持续发展,辅助功能为营养物质保持(面源污染控制)。其生态功能保护与建设应以生态农业建设为主导方向,突出水土保持的重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Ⅱ3-2 移民开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本区包括三峡水库水质保护和水土流失控制重点区的长寿、涪陵、万州、丰都、忠县、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等11个主要移民开发的区县,地处川东平行岭谷与大巴山、武陵山交接地带,面积23193 km2,是面积最大的生态功能区。大地构造从北到南分属大巴山褶皱带、川东褶皱带和川鄂湘隆起褶皱带,以低山、丘陵地貌为

主,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6~18.5℃,年降雨量

1080-1500mm;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植物26种。

该区经济社会发展低于西部地区和都市圈发达经济生态亚区、渝西方山丘陵农业生态功能区,移民安置任务重。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严重,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次级河流污染严重;植被退化明显、森林覆盖率低,生物多样性破坏加重;人地矛盾尖锐,强烈人为干扰与地质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灾害频繁,矿山生态环境退化较为突出。本区的主导生态功能为水土保持,辅助功能为水质保护、水源涵养、农业营养物质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本区是重庆市生态功能保护的重中之重,水质保护是其生态功能保护的主导方向,生态建设与保护要突出水土保持、水质保护、面源污染控制、地质灾害防治等重点。

Ⅱ4 三峡水库消落带人工湿地生态亚区

Ⅱ4-1消落带人工湿地水质保护生态功能区

三峡水库175m蓄水后,将形成垂直落差约30m的两条水位消落带,面积306.28 km2,其中长江干流消落带面积145.63 km2,占45.9%,大小支流消落带面积160.65 km2,占52.45%。其中部分区域可能成为永久性淹水的沼泽地,大部分区域成为季节性水旱生态系统,加之位于长江支流河溪低洼地带的水田、塘库,连成一片,形成巨大的消落带人工湿地生态系统,面积约2932km2,本区属特殊的水域生态系统。

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为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退化,生态景观、旅游和城乡环境恶化,泥沙淤积和水污染,以及河湖类疫情可能加重等。其主导生态功能为水质保护,通过拦蓄水土流失带来的泥沙

和非点源营养物质及上游排放的其他污染物质,辅助功能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营养物质保持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方向是建立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用于调节、阻滞、存蓄、降解富营养物质,并保持水土,作为三峡库区与三峡水库之间的生态缓冲带和控制三峡水库泥沙、富营养及污染物质的重要生态屏障,保护水质。

Ⅲ秦巴山地常绿阔叶-落叶林生态区

Ⅲ1 渝东北大巴山山地常绿阔叶林生态亚区

Ⅲ1-1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该生态功能区位于重庆市的最北端,大巴山南麓,面积4886km2。地处大巴山弧褶皱带,由西北向东南走向的大巴山脉,山体浑厚,海拔多在2000m以上,中低山比例高达93%,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温度13.8℃,年降雨量1200~1600mm,山地气候垂直分异明显,低、中、高山气候迥异。森林覆盖率42%,为全市最高。本区为川东盆地偏湿性常绿阔叶林地带,保存不同地质年代的植物,珍稀、特有动、植物丰富,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水杉、银杉等,二级和三级保护植物20多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32种。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强,河流发育,水资源丰富,人均达8243m3/人。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暴雨径流冲刷明显,水土流失严重;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各种动植物栖息生境受到威胁,物种群落减小、生物多样性退化明显。本区的主导生态功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辅助功能有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地质灾害防治。该区生态功能保护与建设的主导方向是建设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

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突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的重点。

Ⅳ渝东南、湘西及黔鄂山地常绿阔叶林生态区

Ⅳ1 渝东南岩溶石山林草生态亚区

Ⅳ1-1 方斗山—七曜山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本生态功能区位于重庆市东南、东北面的中山区,包括石柱县大部、万州、丰都、云阳、奉节、巫山各线的部分山区,面积6850km2,大地构造复杂,属中高山过渡地带,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形破碎,中低山比例高达82%,中山面积约占幅员的60%,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5~18.4℃,年降雨量1100~1400mm,气候垂直分异明显。降雨丰富、河流发育,水资源丰富,为重庆市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25°以上的坡耕地比重高达59%,森林覆盖率36%。生物物种丰富,有植物1285种,动物56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6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1种,中药材种类多,分布广。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严重;原始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植被逐渐为次生植被所取代,植被退化明显,生物多样性下降;区域石灰岩分布面积大,土壤侵蚀强度大,土地石漠化明显。主导功能为水源涵养和水文调蓄,辅助功能有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植被结构优化的中低山森林生态系统,强化其水源涵养功能是本区生态功能保护与建设的主导方向。

Ⅳ1-2 黔江—彭水石漠化敏感区

该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包括黔江区全境和彭水县大部分地区,面积4582km2。地貌属中低山区,中低山面积占幅员面积的96%以上,石灰岩广泛分布,岩溶地貌特点明显。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5.4℃,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全区植被具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点,垂直分布规律较明显, 森林覆盖率21.5%,现有树种378种,珙桐、银杏、红豆杉属国家一类保护植物,黄杉、中华弥猴桃、鹅掌楸、榉木、红椿、水青树属国家二类保护植物,另有珍贵树种巴山松和化香树。野生动物19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懒猴、黔金丝猴、金钱豹、云豹等5种,国家二级保护40种。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石漠化严重。本区岩溶地貌特点显著,已存在大量的裸岩石山,石漠化异常敏感,其主导生态功能为石漠化预防,辅助功能为水土保持、水文调蓄与地质灾害防治。生态功能保护与建设的主导方向为侵蚀劣地的植被恢复与重建,突出水土保持和石漠化防治的重点任务。

Ⅳ1-3 酉阳—秀山常绿阔叶林水文调蓄生态功能区

本区位于渝东南边缘,黔、湘、鄂、渝(四省市)结合部,包括酉阳、秀山两县,面积7623 km2,全区地势中部高,东西两侧低,中低山为主。本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5℃,年降雨量1120~1400mm,降雨集中,分东西两大水系,东为沅江水系,汇入洞庭湖,西为乌江水系,汇入长江。森林覆盖率21.2%。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木本植物有裸子植物19种,被子植物194种,野生动物33种。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森林覆盖率低、草场退化明显、

生物多样性减少、洪涝灾害频繁。本区主导生态功能为水源涵养,辅助功能为水土保持。本区生态功能保护与建设的主导方向为植被恢复,突出水土保持建设的重点任务,增加森林覆盖率,强化水源涵养功能。

Ⅳ1-4 金佛山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本生态功能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缘,地处重庆南部,大娄山脉西北侧,包括南川市、武隆县全境和彭水县的西南部,面积7230km2。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地势西北部低缓而开阔,属低山丘陵地带,其它地区属切割较强烈的中低山地貌区。本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6.6-17.50C,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1160mm,降水强度大,境内河流有56条,大部分河流发源于金佛山,河流多处于深山峡谷,两岸山势陡峭,坡度大,季风雨盛行时,暴雨频繁。本区属典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物种资源丰富。其中,金佛山是我国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最完好和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是许多动植物重要的栖息地和国家珍贵的“生物基因库”,其中分布最北、个体数最多的银杉群落,在北半球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生物多样性保护压力大,水质污染和大气污染突出。本区主导生态功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辅助功能为水文调蓄、污染控制和地质灾害防治。生态功能保护与建设应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导方向,突出天然林保护与森林结构调整与优化的重点任务。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

为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精神,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通知》(环发[2002]117号)及其附件《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的精神和具体要求,在全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全市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编制了《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以下简称本区划)。 一、区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前提,以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在充分认识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环境形成演化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生态功能区划,为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方案的制定、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等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和人民生活质量。 (二)区划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全市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区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发生学原则。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时空变化的关系,明确区划中的主导因子及区划的生态学基础与依据。

区域相关性和相似性原则。从全市、全流域、甚至全国尺度考虑生态功能的评价和区划,并根据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指标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进行分区的。 区域共轭原则。生态功能区域划分单元必须具有独特性,空间上的完整自然区域。 (三)区划范围 重庆市行政区域范围,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 (四)区划目标 1.查明重庆市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成因,明确重庆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分布特征,确定生态环境敏感性特点。 2.评价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提出生态功能区划方案,确定各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 3.为环境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管理信息和管理手段,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4.指导各生态功能区内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调整、规划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以持续地发挥区域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支持作用。 二、区划依据、方法和命名原则 (一)区划依据 生态功能分区是依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生态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生态功能区划进行3级分区。 一级区划分以中国生态环境综合区划三级区为基础,根据重庆市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自然生态环境特征的空间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

山东省生态河道设计要点

精心整理 山东省生态河道设计要点 前言 山东省河流均为季风区雨源型河流,分属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及独流入海水系。由于山东半岛三面环海,雨水集中,有利于河系发育,全省平均河网密度为0.24km/km2。山东境内黄河横亘东西,大运河纵贯南北,其他中小河流密布全省,干流长度在5km 以上的河流有5000多条,10km 以上的有1552条,流域面积在200~3000km2的河流有389条。 (试行)。 10总则 1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结合山东省河道实际情况,制定本设计要点。 2、本设计要点适用于我省中小河流(流域面积50~3000km2)治理项目的规划设计,流域面积小于50km2或大于3000km2以上的河流可参照执行。 3、本设计要点主要适用于生态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阶段,可行性研究及施工图设计阶段可参照执行。 4、本设计要点主要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河道整治设计规范》(GB50707-2011)、《河道生态建设技术规范》(DB33/1038-2007)、《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

究报告编制规程》(DL5020-9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关于印发<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的通知》(水利部、财政部水规计[2011]277号)等有关规范规程和文件。 在生态河道治理设计中,应按照国家和山东省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定的内容和深度要求,结合本要点的规定编制。 一、基本资料 1、自然地理状况 简述河道地理位置、所属区域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植被、河流水系、生态环境等基本自然地理状况。 2 3 4 根据的规定, 的有关规定。 二、水文 法。 当工程地址及上、下游实测洪水资料短缺时,可根据经审批的暴雨洪水计算方法,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四)应根据类似地区或相邻河流的设计洪水成果,以及治理河段的历史洪水调查分析成果等资料,对采用的设计洪水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 (五)涉及排涝工程的,应根据相关规划和涝区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情况合理确定排涝原则和标准,划分排涝分区,进行排涝水文计算。 三、工程地质 (一)工程地质勘察的适用规范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

附件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 划定技术指南(试行) 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 生态红线划定技术组 二○一四年一月

目录 前言………………………………………………………………………………………… 1 适用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生态功能红线的类型与属性特征……………………………………………………… 4.1 生态功能红线类型……………………………………………………………… 4.2生态功能红线属性特征………………………………………………………… 5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原则………………………………………………………………… 5.1 系统性原则……………………………………………………………………… 5.2 协调性原则……………………………………………………………………… 5.3 等级性原则……………………………………………………………………… 5.4 强制性原则……………………………………………………………………… 5.5 动态性原则……………………………………………………………………… 6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流程………………………………………………………… 6.1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范围识别…………………………………………………… 6.2 生态保护现状分析与评估……………………………………………………… 6.3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 6.4 生态功能红线边界确定………………………………………………………… 6.5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成果集成…………………………………………………… 7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范围……………………………………………………………… 7.1 重要生态功能区……………………………………………………………… 7.2 生态敏感区、脆弱区…………………………………………………………… 7.3 禁止开发区……………………………………………………………………… 8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方法………………………………………………………… 8.1 重要生态功能区红线划定……………………………………………………… 8.2 生态敏感区、脆弱区红线划定………………………………………………… 8.3 禁止开发区红线划定……………………………………………………………

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

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 2005-05-26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规定了生态功能区划的一般原则、方法、程序、内容和要求。 本规程自2003年5月5日起实施。 本规程的附件A、附件B、附件C、附件D和附件E都是规程的附件。 本规程由中国科学院编制。 本规程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规程规定了生态功能区划的一般原则、方法、程序、内容和要求,目的是指导有关部门组织制订生态功能区划,明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环境敏感性,确定区域生态功能分区,为制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环境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管理信息和管理手段。 1.2 适用范围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省域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及生态功

能分区,对于非省域地区可以参考本规程执行。 2 引用标准 2.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3 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D238-87) 2.4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生态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自然生态系统退化、环境质量恶化及由此衍生的不良生态环境效应,包括土壤侵蚀、沙漠化、酸雨、土壤盐渍化、草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与水环境污染等。 3.2 生态服务功能:指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所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与效用,例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土壤保持功能、气候调节功能、环境净化功能等。 3.3 生态过程:指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输出、流动、转化、储存与分配。包括食物链、生态系统演替、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反馈控制等过程。 3.4 生态环境敏感性: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反应的敏感程度,用来反映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 3.5 生态功能区划: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其目的是为制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以及资

山东省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

山东省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优化化工园区布局,提升化工园区本质安全水平,促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结合我省化工产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化工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指以化工产业为纽带形成的生产加工体系匹配、产业联系紧密、原材物料互供、物流成熟完善、公用工程专用、污染物统一治理、安全设施配套、资源利用高效、管理科学规范的产业聚集区。 第三条省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化工专项行动办)负责组织协调各市人民政府和省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园区认定管理工作。 第二章基本原则 第四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园区总体发展规划与所在市和县(市、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符,产业布局符合国家、区域和省、市产业布局规划要求。 第五条集约集聚,循环高效。按照产业链条布局产业发展,坚持上下游关联配套,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能源高效利用。 第六条安全环保,绿色发展。园区安全环保管理完善,本质安全和环境保护水平较高,实施责任关怀,实现绿色发展。 第七条配套完善,设施共享。园区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配套完善,具有较高信息化水平和较强公共服务能力。 第三章认定标准 第八条园区认定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建成区连片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或者规划连片面积在8平方公里以上、建成区面积在3平方公里以上。 (二)已编制总体发展规划,并与所在市或县(市、区)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符,满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山东省渤海和黄海海洋生态红线等相关要求。 (三)具有批准时效期内的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水资源论证报告。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把重庆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重要讲话精神,适应重庆“一圈两翼”的战略发展新格局的需要,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精神,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通知》(环发[2002]117号)及其附件《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的精神和具体要求,在全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原《重庆市生态功能区》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更新、补充与修改,通过系统分析全市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对原《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进行了修编。 一、区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三峡库区的重要生态环境地位,以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前提,以保障统筹城乡发展和“一圈两翼”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为目标,为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和人居生活质量。 (二)区划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开发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 发生学原则。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格局的关系,确定主导因子及区划依据。 区域相关原则。综合考虑自然区域和行政区域,妥善处理区县级尺度和全市尺度的关系。 相似性原则。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分区。 区域共轭原则。任何一个生态单元必须是完整的个体,不存在彼此分离的部分。

山东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山东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1.生物安全现状分析 山东省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濒临海洋;中部为突起的鲁中南山地丘林区,东部半岛大部是起伏和缓的波状丘陵区,西部、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区,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山东有森林、草地、湿地、潮间带、海洋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生物物种资源较为丰富。近年来,虽然山东省在生物资源保护盒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生物安全面临的形式依然严峻,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恶化趋势。 1.1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系统结构单一 ①森林 山东省的森林历史上曾多次遭到破话,建国后得到恢复和发展,特别是进20年来,通过实施封山育林、平原绿化、防护林工程和绿色通道建设等生态工程,初步形成了山区、平原、沿海、城镇四个生态绿化体系。然而全省森林造林树种较为单一,山区树种以侧柏、赤松为主,乔灌草配置不尽合理;沿海森林以黑松、白蜡等为主,林带宽度不够;平原地区以杨树、泡桐等少数速生树种和枣树为主体。 ②草地 山东省的草地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草地面积逐年萎缩;二是草地级别不高;三是草地生态系统脆弱。 1.2农业污染问题突出,农产品质量受到威胁 1.2.1污染现状 ①农药污染:2002年,全省农药施用量达到16.4万吨,单位耕地面积施用量为23.2千克/公顷,均高居全国前列。 ②化肥污染:2002年,全省施用量达到1406.7万吨,高居全国之首。 ③农膜污染:2002年,全省农用塑料薄膜年消耗量已达29.2万吨,约占全国的17%。 ④畜禽养殖污染:目前,全省畜禽粪便年产生量约为8亿吨,其中有20%左右的禽畜粪便直接排入环境。 1.2.2农业污染危害 ①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 ②降低农作物产量,增加生产成本。 ③农产品质量受到威胁。 1.3湿地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1.3.1湿地资源及其破坏情况 ①湿地资源现状:2004年全省湿地总面积171.2万公顷,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7.6%,其中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分别占73.4%和25.1%。 ②湿地生态破坏情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 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今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顺利完成,按照环保部、财政部《关于加强“X”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的通知》(环办监测函〔X〕X号)、省环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强“X”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的函》(X环函〔X〕X 号)、《X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暂行办法》(X环发〔X〕X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我县已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名单》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按照考核指标计算,及时汇总上报,推动我县地表水、空气质量、污染源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监测工作取得实效,确保中、省对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的正常拨付和奖励兑付。 二、考核范围及内容 (一)范围。依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名单》,我县全境均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考核范围之内。 (二)内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内容包

括技术评价指标(自然生态考核指标、环境状况考核指标)和调节指标(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无人机遥感抽查、人为因素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其中自然生态考核指标包括林地覆盖率、草地覆盖率、水源涵养指数、耕地和建设用地比例、生态保护红线等受保护区域面积所占比例;环境状况考核指标包括Ⅲ类或优于Ⅲ类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优良以上空气质量达标率、土壤环境质量指数;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包括生态保护成效、环境污染防治、环境基础设施运行及县域考核工作组织。 三、职责分工 财政局负责提供X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证明材料,加盖单位公章。(包括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证明材料表,X年生态转移支付支出明细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各类专项资金下达文件) 经发局负责提供X县产业增加值指标证明材料;生态建设工程项目计划表,工程明细,以及项目的文件(工程设计资料、批准实施的文件和验收文件批复或阶段性验收报告);产业负面准入清单、资料及相关文件。 住建局负责提供X县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指标证明材料,包括:污水处理厂信息表,照片和证明文件,照片要求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为对象,拍摄近景、远景照片(电子版和纸质版),尺寸不得小于2500*1500像素;证明文件包括污水处理厂运行、在线监控数据、有效性监测报告等资料以及年度污水排放总量、收集量、达标排放量、

山东省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

山东省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效果及驱动机制研究

注:2009年,山东省还提出了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鲁南临港产业带等发展战略,已被纳入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当中成为“一区三带”中的“两带”(另一“带”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带),因此本表暂不列出。 第30卷第10期经济地理Vol.30,No.10 上海城市跨江发展过程及驱动机制研究 2010年10月ECONOMIC GEOGRAPHY Oct.,2010

如果说“三个亮点”,从产业角度梳理山东经济,制定山东经济的发展目标。那么,“三个突破”无疑是张高丽发展山东经济的又一得意之作,这次张高丽是从区域角度来对经济重新梳理。所谓“三个突破”,就是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而其中又以“突破菏泽”为重点。 和全国区域经济格局相似,山东区域经济也呈现明显的阶梯状特征。在过去多年中,菏泽市的经济发展速度比全省平均低2个百分点。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代表的半岛地区将以菏泽为代表的西部地区甩得越来越远,菏泽的落后成为制约山东经济增长的巨大障碍。 为实现山东“西部大开发”,2004年,山东省作出了“突破菏泽”的部署,并采取了“百个项目进菏泽”、“西接东输”(东部发达地区接收西部劳动力转移)工程,要求全省8个经济强市对口扶持菏泽的全部8个县区。 今年的山东“两会”传出这样的消息:菏泽市2004年经济发展速度超越了全省平均水平。这是自1990年以来的15年中,菏泽市经济发展速度第一次超过全省平均数。东部突破的烟台市200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最早开放的14 个沿海城市中,已经从第七位跃升至第一位。突破战略开始取得成效。 山东省政府发言人张德宽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三个突破”战略,在促进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同时,也将为解决全国东西差距问题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https://www.doczj.com/doc/132883092.html,/zsyz/2005-05-23/60350.html 自2004年开始,山东省实施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的“三个突破”以及“促强扶弱带中间”的“双30”工程,几年来已显现成效。

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

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制定本规程。本规程规定了生态功能区划的一般原则、方法、程序、内容和要求。 本规程自2003年5月5日起实施。 本规程的附件A、附件B、附件C、附件D和附件E都是规程的附件。 本规程由中国科学院编制。 本规程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目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 引用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5.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6.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7.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8. 生态功能区划 附件A 生态功能区划报告的编制提纲 附件B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方法

附件C 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方法 附件D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 附件E 中国综合生态环境区划方案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规程规定了生态功能区划的一般原则、方法、程序、内容和要求,目的是指导有关部门组织制订生态功能区划,明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环境敏感性,确定区域生态功能分区,为制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环境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管理信息和管理手段。 1.2 适用范围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省域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及生态功能分区,对于非省域地区可以参考本规程执行。 2 引用标准 2.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3 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D238-87) 2.4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完整版)山东省生态工业园区考核标准

附一: 山东省生态工业园区考核标准 山东省生态工业园区考核标准中规定了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验收的基本条件和具体量化考核指标。 一、基本条件 1、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各项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环评执行率和竣工验收执行率均达到100%。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和重大生态破坏事件。 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构和信息报送系统,有应急管理机构、固定经费、应急设备和应急物资储备,纳入城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2 、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及地方规定的环境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园区内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各类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不超过国家及地方的总量控制要求。 3 、《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已通过山东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山东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论证,并由当地人民政府或人大批准实施。 4 、园区有环保机构并有专人负责,具备明确的环境管理职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独立的环保机构。环境保护 ---------------------------------------------------------精品文档

工作纳入园区行政管理机构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 — 10 — 制。 5、园区管理机构通过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6、《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通过论证后,规划范围内新增建筑的建筑节能率符合国家或地方的有关建筑节能的政策和标准。 7 、园区主要产业形成集群,主导产业明显,有明显的产业特征,具有示范价值。 8 、园区主导产业链条完整性、稳定性良好,产业关联性较好,整个园区的工业生态系统运行稳定、高效。 9 、具有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建立以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的园区科技创新体系,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潜力较大的的科技创新项目,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等方面有重要突破。 二、考核指标 山东省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考核指标见表1。 ---------------------------------------------------------精品文档

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功能分区方案 文中部分内容来自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 生态功能分区:生态功能分区是依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 生态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 区划依据和分区等级: 分区等级 生态功能区划分区系统分三个等级。为了满足宏观指导与分级管理的需要,必须对自然区域开展分级区划。首先从宏观上以自然气候、地理特点划分自然生态区;然后根据生态系统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划分生态亚区;最后根据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环境问题划分生态功能区。 区划依据 生态功能区划的依据,即划分各级生态功能区划单位的根据。不同层次的生态功能区划单位,其划分依据应是不同的。 生态功能区划进行3级分区。 一级区划分:以中国生态环境综合区划三级区为基础,各省市可根据管理的要求及生态环境特点,做适当调整。 二级区划分:以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和生态服务功能类型为依据。城市及城市近郊区可以作为二级区。 三级区划分:以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指标为依据。 分区方法 一般采用定性分区和定量分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区划界。边界的确定应考虑利用山脉、河流等自然特征与行政边界。 (1)一级区划界时,应注意区内气候特征的相似性与地貌单元的完整性。 (2)二级区划界时,应注意区内生态系统类型与过程的完整性,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类型的一致性。 (3)三级区划界时,应注意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的一致性。 分区命名 依据3级分区分别命名,每一生态功能区的命名由3部分组成。 一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气候和地貌特征,由地名+特征+生态区构成。 气候特征包括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南、中、北)亚热带、热带等,地貌特征包括平原、山地、丘陵、河谷等。命名中择其重要或典型者用之。 二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生态系统与生态服务功能的典型类型,由地名+类型+生态 亚区构成。 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草地、湿地、荒漠、河口、滩涂、农田、城市等。命名中择其重要或典型者用之。 三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的特点,由地名+生态服务功能特点(或生态环境敏感性特征)+生态功能区构成。 生态服务功能特点包括荒漠化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水文调蓄、土壤保持、海岸带保护等。生态环境敏感性特征包括土壤侵蚀、沙漠化、石漠化、盐渍化、酸雨敏感性等,命名中择其重要或典型者用之。 生态功能分区概述 生态功能分区概述结果应包括对每个分区的区域特征描述,包括以下内容: (1)?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典型的生态系统类型。 (2)?存在的或潜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引起生态环境问题的驱动力和原因。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 南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附件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 划定技术指南(试行) 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 生态红线划定技术组 二○一四年一月

目录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指南。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体系是实现生态功能提升、环境质量改善、资源永续利用的根本保障,具体包括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简称为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和资源利用红线)。本指南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功能红线的定义、类型及特征界定,生态功能红线划定的基本原则、技术流程、范围、方法和成果要求等。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组织制订,主要编制单位为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河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工作,省级及以下行政区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 《关于发布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公告》(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公告〔2008〕35号) 《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环发〔2008〕92号)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环发〔2010〕106号)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国函〔2012〕13号) GB/T 1234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 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CH/T 9005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 SL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关键作用,在提升生态功能、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必须严格保护的最小空间范围与最高或最低数量限值。

生态功能区划方案1

4. 生态功能区划 4.1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4.1.1生态功能区划应遵循的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是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区域相关原则 在空间尺度上,任何一类生态服务功能都与该区域,甚至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在区划中,必须充分考虑与周边地区的衔接。 (3)相似性原则 在区划时,必须注意分区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性和相似性。不同等级的区划单位,各有一致性的标准。区域所划分的对象,必须是具有独立性且在空间上完整的自然区域。 (4)前瞻性原则 随着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将会更高,对一些生态系统或生态功能区将会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需求。因此,生态功能区划要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要充分考虑和反映地区生态建设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相关资源管理部门的规划设想,使区划方案有一定的前瞻性。 4.1.2生态功能区划依据

生态功能区划主要依据地理位置、太阳能分布、降水分布、植被、土壤分布及地形地貌分布格局及生态系统类型和主要生态功能进行划分。哈密地区生态功能区划采用生态区、生态亚区、生态功能区三级分区系统。 4.2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4.2.1生态功能区划依据 生态功能区划主要依据地理位置、太阳能分布、降水分布、植被、土壤分布及地形地貌分布格局及生态系统类型和主要生态功能进行划分。哈密地区生态功能区划采用生态区、生态亚区、生态功能区三级分区系统。 4.2.2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根据新疆生态功能区划,哈密被划为天山山地温性草原、森林生态区。结合哈密生态环境特点,又划分为三个亚区和八个生态功能区: I 东天山山地森林、草原水源涵养生态亚区 1、东天山冰川水源地生态功能区 2、东天山针叶林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3、东天山草原牧业生态功能区 4、巴里坤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 II 哈密盆地戈壁荒漠、绿洲农业生态亚区 1、哈密盆地绿洲节水农业生态功能区 2、嘎顺—南湖戈壁荒漠风蚀生态功能区 III巴里坤、伊吾盆地绿洲农业及山地草原牧业生态亚区 1、巴里坤、伊吾盆地绿洲农业及山地草原牧业生态功能区 2、诺敏戈壁荒漠化生态功能区 4.2.3各生态功能区保护措施 ——东天山冰川水源地生态功能区 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固体水库、水源涵养、水文调蓄、气候调节、景观及生物多样性维护。

山东省生态河道设计要点

山东省生态河道设计要点 前言 山东省河流均为季风区雨源型河流,分属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及独流入海水系。由于山东半岛三面环海,雨水集中,有利于河系发育,全省平均河网密度为0.24km/km2。山东境内黄河横亘东西,大运河纵贯南北,其他中小河流密布全省,干流长度在5km以上的河流有5000多条,10km以上的有1552条,流域面积在200~3000km2的河流有389条。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下,我省陆续启动实施了一大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较以往相比,全省河道治理呈现大规模推进态势。无论从中小河流治理数量上还是治理投资上,今后几年中小河流治理的任务均十分艰巨,实施好中小河流治理已成为我省各级水利部门面临的一项首要任务。 生态河道治理是在传统的河道治理过程中,在满足河道防洪除涝、供水、灌溉等基本功能基础上,采用生态学原理对河道及其周边水利工程进行合理建设,创造出适宜河道周边水生动植物生存生长的生态环境,营造人水和谐、人水相亲的生活环境。2012年9月18~29日,省水利厅召开水利前期工作培训会,对我省河道生态设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将会议精神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真正建设具有防洪、兴利、生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河道,保持河道的蜿蜒性、连续性、断面多样性,彰显河流生态廊、景观带等功能,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我省生态河道的设计水平,根据省水利厅的要求,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编制了《山东省生态河道设计要点》(试行)。 本设计要点根据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有关要求,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基本资料、水文、工程地质、治理任务与规模、工程总体布置与建筑物、工程设计、河道绿化与景观和防护设施、工程运行管理和设计概算等10个部分。 生态河道治理在我省尚属起步阶段,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或有关资料寄送山东省水利厅发展规划处(地址:济南市历山路127号,邮编:250014),以便修订时参考。 总则

山东省化工园区认定标准解读

(定稿) 山东省化工专项行动办公室 2017年11月

山东省化工园区认定标准解读 一、关于园区认定的必备条件 (一)建成区连片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或者规划连片面积在8平方公里以上、建成面积在3平方公里以上。 指标说明: 1.规划连片面积以总体发展规划中建设用地面积为准,不包含山岭、河流和基本农田。建设用地包括: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等。(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2.建成区面积是指实际开发建设起来的集中连片区域面积,以及达到六通一平条件(通给水、通排水、通电、通讯、通路、通热力和场地平整)的面积。六通一平区域土地性质满足工业用地条件,并且具备土地指标。 查阅资料: 1.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查阅化工园区总体发展规划(或者开发区总体规划和园区详细规划)中的相关内容。 2.建成区面积查阅当地土地部门提供的证明材料(附图)。 现场查看:查看园区四至及实际建设情况。 (二)已编制总体发展规划,并与所在设区市或县(市、区)

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符,满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山东省渤海和黄海海洋生态红线等相关要求。 指标说明: 1.《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化工园区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原[2015]433号)第二条第四项:根据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结合生态区域保护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要求,科学制定园区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应当委托具有石化化工行业咨询资质的单位编制。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工程咨询行业管理办法》第六条:对工程咨询单位实行告知性备案管理;第八条:工程咨询服务范围包括:(一)规划咨询:含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行业规划的编制;第九条:工程咨询单位订立服务合同和开展相应的咨询业务,应当与备案的专业和服务范围一致。 园区总体发展规划是指有工程咨询资质的单位参照住建部颁发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结合化工行业实际编制完成,并经化工园区所在地市、县(市)政府或规划部门(根据园区的隶属关系确定)批准的园区总体发展规划。 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是指县级及以上政府或主管部门印发的相关规划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 为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各种不合理人为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指导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健康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通知》(环发〔2002〕117号)精神,我区组织开展了生态功能区划编制工作。 广西生态功能区划是在广西生态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主要生态问题和产生原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确定不同地域单元的主导生态功能,划分生态功能区类型,确定对保障广西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生态功能区划是主体功能区划、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支撑能力,促进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生态功能区划的范围为广西陆域部分,不包括海洋。 一、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区划依据 (一)基本原则 1(主导功能原则:生态功能确定以生态系统的主导功能为主,次要功能服从主要功能。在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地域,坚持生态调节功能优先的原则,优先定位生态调节功能。 2(区域相关性原则:在区划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不同区域保障生态安全作用的差别,从区域、流域的层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生态功能类型。

3(协调原则:生态功能类型的确定与自治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农业区划、林业区划、城镇体系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有关区划、规划相协调。 4(遵循自然规律原则:充分考虑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相互作用关系,根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敏感性、生态问题的空间分异规律,确定划分的主导因子及划分依据。 (二)主要目标 1(分析广西不同区域的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划分生态功能区类型,明确各类生态功能区的主导生态服务功能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划定广西重要生态功能区域。 2(引导按要素管理生态系统的传统模式向“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的现代生态系统管理模式转变,增强各功能区生态系统的生态调节功能,实现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3(为区域产业布局、资源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区域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三)区划依据 以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为依据进行生态功能区划。 1(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我区地处低纬度地带,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南濒热带海洋,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光热充足、雨量丰沛、雨热同季,自南向北依次出现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三个生物气候带;山地、丘陵、台地、谷地、盆地、平原等各类地貌纵横交错,河流众多,地层组成复杂多样且地区性差异明显。特殊、复杂、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生物物种,形成森林、湿地、海洋等多种类型自然生

湖北生态功能区划简本全解

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 (简写本) 湖北省环境保护局 2004年12月

湖北省生态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周坚卫副省长 副组长:夏贤忍省政府副秘书长 杨家志省环保局长 成员:熊茂浩省计委副主任 周顺民省财政厅副厅长 张感山省水利厅副厅长 余胜伟省农业厅副厅长 詹世良省建设厅副厅长 林志慧省交通厅副厅长 阎新民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李天汉省旅游局副局长 张和坤省林业局副局长 刘晓鸣省环保局副局长 湖北省生态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晓鸣 湖北省环境保护局自然处 处长:李炜

技术承担单位: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技术协作单位: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科所技术负责人:方芳沈渭寿 技术组成员:望志方燕守广张彗

说明 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全国生态保护纲要》及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湖北省环保局在全省生态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于2004年组织编制了《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报审稿)》,并组织了专家论证会,依据专家意见进行了修编。同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组织省环保局、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水利厅、省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局、省旅游局等8个部门召开了《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报审稿)》部门论证会,会后依据各部门意见进行了详细修改,于2005年编制完成《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报批稿)》。此后又经过长达一年多的修改和审定,完成了《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的全部修编工作。 生态功能区划,是在系统研究区域生态因子及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的空间分异规律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区划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进行生态功能区的划分,为生态系统资源信息的配置提供一个地理空间上的框架。 生态功能区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生态系统学理论为指导,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中心,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功能为主要目标,保障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确保生态功能发挥的稳定性、生态资源利用的持续性、生物资源保护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

山东省水功能区划

山东省水功能区划 一、水资源和水环境质量状况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处黄河下游,分属于黄、淮、海三大流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14°36′-122°43′,北纬34°25′-38°23′。地理上分为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半岛突出于黄海、渤海之中,北靠渤海,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东与日本、朝鲜半岛隔海相望;内陆部分北以卫运河、漳卫新河与河北省为界,西与河南省相邻,南与江苏、安徽两省接壤,国土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6%。 (二)河流、水系概况。 山东省河流均为季风区雨源型河流,分属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和独流入海水系。由于山东半岛三面环海,雨水集中,有利于河系的发育,全省平均河网密度为0.24公里/平方公里,境内主要河道除黄河横贯东西,大运河纵穿南北外,其他中小河流密布全省,干流长度大于10公里的河流有1552条,可分为山溪性河流和平原坡水河流两大类。 山溪性河流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山区和胶东半岛地区。在鲁中南山区以泰沂山脉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辐射状水系,向南流的有沂河、沭

河两大水系,经江苏省入海;向北流的主要有潍、弥、白浪河及小清河的主要支流绣江河、孝妇河、淄河等,均注入渤海莱州湾;向西流的主要河流为大汶河,经东平湖注入黄河,其他还有泗河、城漷河、白马河、十字河、薛城大沙河等均流入南四湖;向东流的主要河流有绣针河、巨峰河、付疃河、潮河、吉利河等。 在胶东半岛地区,由大泽山、艾山、昆仑山、伟德山等构成了一个西南东北向的天然分水岭,形成了一个南北分流的不对称水系,北流入渤海的有界河、黄水河等,向北流入黄海的有大沽夹河、沁水河、辛安河等;南流入黄海的有大沽河、五龙河、母猪河、乳山河等。在泰沂山区和胶东半岛低山丘陵区之间的南、北胶莱河分别流入胶州湾和莱州湾。 坡水性河流也分两部分,在鲁北平原区内,除漳卫新河穿过冀鲁边界外,主要有徒骇河、马颊河和德惠新河,由西南向东北汇集鲁北平原大部分地表径流,平行流入渤海湾。在湖西平原,主要有洙赵新河、万福河和东鱼河等自西向东流入南四湖。 山东省的湖泊主要有淮河流域的南四湖、黄河流域的东平湖和小清河流域内的白云湖、青沙湖、麻大湖等。南四湖是山东省境内最大的淡水湖泊,由南阳、独山、昭阳、微山四个相连的湖泊组成,湖面面积1266平方公里,南四湖南北长126公里,东西宽5~25公里,南部微山湖、北部独山湖比较开阔,中部昭阳湖狭窄,称为湖腰。1960年在南四湖湖腰处修建成二级坝枢纽工程,将南四湖分为上下两级,上级湖湖面面积602平方公里,下级湖湖面面积664平方公里。南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