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老王
- 格式:pptx
- 大小:11.74 MB
- 文档页数:46
10老王1.通过文本细读,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珍贵情谊,理解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性之美。
2.结合时代背景,解读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
3.探究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的深刻原因,体会作者在平和语调中流露出的叹惋和感伤。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平凡人物,像《阿长与〈山海经的小保姆,但是,与感动。
其实,感动,善良而坚强。
——老王。
二、教学新课1.体,并结合《阿长与经验,明确:一篇回忆性散文。
叙事写人散文,规律:先简述其人,由事见人,需进一步概括事件,系及作用;更进一步入手,辑性也不能缺席,作都做足了,2.抒发了作者的感念和愧疚之情。
4.作者一家对老王又是怎么样的呢?文中写到了哪些事情?体现了作者一家的什么品质?明确:①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富有同情心②“我”女儿知道他有夜盲症,便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我”女儿关心他③老王再客气也给他应得的报酬;询问老王能否维持生计;老王送来香油、大鸡蛋,不能让他白给,也给了他钱“我”关心老王作者一家的性格特征:富有爱心、同情心,尊重别人。
5.请你以简单的语言概述本文内容。
明确:本文通过回忆老王的窘迫生活及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展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老王与作者一家珍贵的友情,凸显了孤苦寒微的老王纯朴、仁义、善良的品性,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慨叹。
三、板书设计老王苦身体之苦——瞎眼残年生活之苦——塌败小屋,三轮为生精神之苦——孤独无亲逻辑顺序善重感情,有良心老实厚道,知恩必报时间顺序第2课时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重点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分析了人物的性格(找学生提问),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本文的人物描写方法和语言特点。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分析描写,深入感受人物形象及品质1.有人说,文中对老王的描写不出两个字,一者写出了他的“苦”,一者写出了他的“善”,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老王“苦”与“善”的句子,并说说其中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0老王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镶嵌..(kū)(lóu) ..(xiāng)(qiàn)滞.笨(zhì) 阴翳.(yì) 骷髅攥.着(zuàn) 伛偻..(yǔ)(lǚ) 惶.恐(huánɡ) 愧怍.(zuò) 2.指出下列每组词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惶恐肿胀默许慰籍籍改为藉(2)塌败凑合湖涂抱歉湖改为糊(3)荒僻善良取谛闲聊谛改为缔(4)包裹诲辱凑合僵直诲改为侮3.下列句子中引号作用不同类的一项是(D)A.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B.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C.“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条腿走不得路了。
D.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4.选出下面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D)A.对于这种盲目投资、虚掷钱财的行为,迄今在有些部门仍未得到制止。
B.在滴水成冰的冬季,筑路大军冒着料峭的北风在工地上紧张地劳动着。
C.我们20多个职工的子女今年要考大学或升高中。
D.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字、电报、电话、广播等传统信息手段相比,具有独特性。
(解析:A项主语残缺,去掉“对于”;B项“滴水成冰”与“料峭”矛盾;C项“20多个职工的子女”有歧义。
)5.说说下列语句在刻画人物方面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语言描写)(2)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肖像描写)(3)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动作描写)6.将下列选项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一项是(A)爱心是________,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温暖;爱心是_______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________,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爱心是________,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教学设计年级七科目语文任课教师授课时间 3.23 课题6、《老王》(第二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3、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通过分析作者与老王的交往,梳理作者对老王的情感态度,理解作者的“善”。
2、通过分析老王送鸡蛋香油时作者的心理活动,探究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的原因,体会作者的自我批判精神。
3、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4、体会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平等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的“善”,探究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的原因。
2、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探究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的原因。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补充文革期间杨绛的生活状态。
二、品析作者的“善”师生活动:学生默读,勾画相关语句思考文中多次提到“我”付钱给老王,思考:在“我”与编号:老王的交往中,钱起到了什么作用?1、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部分?2、在这部分中,为什么要详写老王的肖像、神态以及“我”的心理活动?3、怎么理解作者所说的“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文本,思考探究)4、从上述分析讨论中你觉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善”,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分子可贵的自省精神)三、品析语句,揣摩情义联系上下文,揣摩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效果。
1、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2、他从没有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3、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四、课堂检测(详见《绩优学案》第46页,第二三题)五、作业设计:1、必做:完成《绩优学案》“绩优闯关”2、选做:课外阅读《我们仨》培养学生圈点、批注、概括能力,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