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治疗rct
- 格式:ppt
- 大小:11.97 MB
- 文档页数:24
RCT 常见问题与处理-----遗漏根管的发现-----根遗漏根管是导致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X 线根尖片是判断遗漏根管的主要手段。
不论X 线透照角度如何,当牙内只有一个根管时,根管的影像总是位于牙根的中央。
当X 线片显示根管影像不在牙根中央时,应高度怀疑有其他根管的存在。
X 线偏移投照(近中或者远中)最能有效显示和判断遗漏根管的存在,并能确定遗漏根管的位置(颊或者舍)。
此外,X 线偏移投照还能将重叠的根管影像分开,判定根管弯曲的方向和弯曲度,判断根管内异物和穿孔的位置,以及定位钙化根管的走向等。
对于单根牙,如果根管影像突然变化,提示以下情况存在:从宽大的髓腔分出两个根管;一个宽大根管分成两个根管;前磨牙和下前牙重叠的双根管开始分开。
采用X 线诊断丝照相时,如果根管中上部存在与诊断丝平行的另外一条投射线(根管影像), 应该高度怀疑另外一根管。
此外,熟知髓腔根管系统的解剖,观察根管口的位置变化也将有助于发现遗漏根管。
-----钙化和弯曲根管的治疗----根管钙化是根管治疗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它能造成根管不通畅,甚至根管口寻找困难。
牙髓钙化是牙髓受到外界刺激的病理改变过程,钙化程度与不同刺激有关,临床治疗难度也不一样。
1.对于弯曲钙化根管开髓孔应该尽可能采取便利型,去除全部髓顶,有时需要牺牲更多的牙体组织,开髓孔的壁应该与根管壁形成直线通道。
2.寻找和确定根管口:是处理钙化根管关键的第一步。
最重要的工具是直头牙科尖探针和根管口探针。
髓室底是坚硬的牙本质,探针在一定的压力下能在根管口位置进入少许,有卡住感,此时再用X 线确定是否是根管口,必要时候应该使用显微镜确定。
大多数根管口1~2mm 处弯曲,应该去除颈部牙本质;如果还找不到根管口,可以用2# 长圆钻或者超声进入根管口1~2mm. 黑色的髓室底与白色的修复性牙本质是寻找根管口的标志。
根管润滑剂(含EDTA )对寻找根管口有帮助。
(1) 钙化根管的通畅和预备:08# 和10# 锉是最有效的扩通根管的工具,注意将尖锉1mm 预弯,用止动片标识锉的弯曲方向,锉尖端蘸根管润滑剂,用大量冲洗剂冲洗,根管锉逐渐锉入,反复重复,每次加深1~ 2mm 。
rct口腔医学上的名词解释RCT(根管治疗)口腔医学上的名词解释在现代口腔医学领域中,RCT(根管治疗)被普遍视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技术。
作为保存患者牙齿的有效手段之一,RCT在口腔医学的实践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RCT进行较为详细的解释和探讨。
首先是RCT的定义。
RCT,全称为根管治疗(Root Canal Treatment),是一种针对患有根管感染或牙神经坏死的牙齿进行的治疗方法。
当牙齿发生感染或坏死时,可能会引起牙痛、牙周炎等不适症状,因此,根管治疗便成为了一种常规选择。
要了解RCT的实施过程,需要先理解牙齿的结构。
一颗牙齿主要由牙冠和牙根组成,牙根是隐藏在牙龈下的部分。
每个牙齿的牙冠内有根管系统,其中包括牙髓腔和根管。
当牙齿受到感染或因任何其他原因导致牙神经损害时,根管内的组织就会坏死,形成细菌滋生的环境。
进行RCT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
首先,医生需要获取患牙的X光片,通过观察X光片确定牙齿的具体情况,包括根管形态和病变范围等。
其次,医生会使用局部麻醉确保患者舒适,并使用特殊工具将牙冠钻入根管,清除坏死组织。
最后,医生会用一种生物耐酸材料填充根管,并在根尖处永久封闭,以防止细菌再次进入。
RCT的主要目标是清除根管内的坏死组织和细菌,并填充整个根管,以防止感染再次扩散。
这项治疗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生的技术和经验,以及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
因此,选择一位经验丰富的口腔专家进行RCT是至关重要的。
虽然RCT在口腔医学中的使用已有几十年历史,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进步,许多新技术也出现了,以提高RCT的效果和成功率。
例如,电子根管测量术在确定根管长度方面更加准确,使用激光技术则有助于更好地清除根管内的细菌。
RCT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是唯一的治疗选择。
对于某些牙齿,如严重破损、牙冠根器等,可能需要其他治疗方法,如牙齿拔除、假牙或种植牙等。
因此,RCT 的适应症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而定。
口腔根管治疗的作用口腔健康直接关系人的身体健康,口腔疾病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一类疾病,病症类型多样,患病几率比较高,在我国甚至高达35-70%。
在医疗行业持续发展中口腔器械、口腔治疗材料等在创新,口腔治疗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和优化。
现代根管治疗术(RCT)是口腔医学临床治疗常用的一种技术方法。
1.口腔根管治疗的作用现代根管治疗术(RCT)是针对牙齿、牙髓、根尖病变的治疗技术,在这些疾病治疗中拥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保持90%以上的成功率)。
主要是通过借助专用的医疗器械,先彻底清除根管内的感染坏死物质和毒性分解产物、炎性牙髓、感染的牙髓和牙本质,并进行根管冲洗、消毒和护理,之后再严密填充根管,起到降低根管内容物对根尖周围组织产生的不良刺激,降低根尖周病病变及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促进根尖周病变愈合的作用。
当出现以下病症的时候,可以考虑采用口腔根管治疗技术。
1)任何原因导致患者出现牙髓炎、牙髓坏死且不能保留活髓的情况,如龋齿、畸形中央尖、意外穿髓、过度磨耗、牙周病逆行性感染等引起的病症;2)任何原因导致患者出现根尖病变,如牙周炎逆行感染、牙髓炎继续发展等引起的病症;3)患者因充填后垫底不佳温度、牙髓治疗用药等物理和化学因素导致的牙髓受到刺激,或者是牙髓根尖受到感染等;4)牙髓的退行性改变;5)残冠残根牙患者需要修复桩冠的。
口腔根管治疗最主要的作用是控制患者根管内的感染不扩散,改善患者症状,并起到预防再次出现感染和病变的作用效果。
主要是因为根管内的感染物质一旦扩散到根管外面,可能会在患者的颌骨内形成炎症,炎症如果出现了持续扩散或加剧的情况,会导致患者出现牙龈肿胀,甚至造成间隙感染,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健康和生命安全。
口腔根管治疗的优势在于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不需要拔出患者的患牙,仍能保持天然牙齿排列的完整性,尽可能的避免邻接牙齿的移位、蛀牙、牙周病等情况的出现和发生,避免因拔牙导致支持骨质丧失过多,影响患者脸型等问题的出现。
根管治疗(RCT)知情同意书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证件号码:通讯地址:一、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医生已告知我患有,需要在麻醉下进行根管治疗(RCT)治疗。
根管治疗术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牙髓、根尖周演变,保存牙齿、牙根的首选方法,也是国际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技术含量高、难度大、操作复杂,就诊时间长,价格相对较高。
因牙齿根管受种族、年龄、全身状况、病变程度等影响,有明显的个性差异,这些都给根管治疗术增加了难度,影响治疗中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二、根管治疗潜在风险和注意事项:医生告知我如下根管治疗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的一些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治疗方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治疗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一般情况下,根管治疗术需多次诊治才能完成,持续时间较长。
若患牙病损严重,如出现根尖周暗影、病症疑难。
则治疗次数和诊疗时间增加;应按医嘱及时复诊,否则影响疗效和疗程;2.治疗费用按患牙根管数目而定,每次按诊治项目缴费;若需采用特殊器材时,治疗费用会相应提高;3.为了治疗顺利进行,需于患牙上钻磨窝洞以达髓腔;必要时需进行麻醉;4.为了保证疗效,通常应在治疗前、中、后各照牙片一张甚至更多牙片,以帮助诊断;5.治疗期间不能用患牙咀嚼食物,以免引起封药脱落或患牙折断;6.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视病情可能将对预定治疗方案做出调整,包括不能继续进行根管治疗、需行根尖外科手术、患牙拔除等;7. 根管治疗可能发生和存在的风险及局限性:根管治疗过程中因不同个体,不同牙位,治疗难度不同,效果也不尽相同。
常规根管治疗术中和术后可能会发生的意外和并发症如下(包括但不仅限于):麻醉意外,上颌窦穿孔,损伤神经,损伤牙齿,术后出血,术后患染,肿痛加重,牙体脆性变大容易折断等;根管弯曲、不通者,治疗时可能出现根充治疗不到位、器械分离甚至根管侧壁穿通等情况;个别患牙在完成治疗后仍难以痊愈。
确定根尖基点(根尖狭窄口)直径对根管治疗术(RCT)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评价根尖基点(根尖狭窄口)直径确定对选用大于相应直径为主牙胶尖进行根尖充填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科诊治的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病例120例各有1颗患牙,常规开髓揭顶备洞,确定根管工作长度,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60例患牙,实验组:用确定根尖基点(根尖狭窄口)直径,常规根管预备和消毒,选用比根尖基点直径大的牙胶尖为主牙胶尖和根管糊剂进行侧向加压充填。
对照组:常规根管预备和消毒,选用根管工作长度的牙胶尖和根管糊剂进行侧向加压充。
结果实验组3例欠充2mm,恰充57例,无疼痛出现,对照组1例欠充2mm,恰充46例,超充13例,充后当天出现疼痛5例,4例无需服药,7天后疼痛消失,1例重新治疗后并口服消炎止痛药2天。
结论确定根尖基点(根尖狭窄口)直径选好主牙胶尖进行根管充填,对提高根管治疗水平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根尖基点牙胶尖根管治疗术【中图分类号】R78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023-02根管治疗术(RCT)是治疗牙髓炎和根尖周病最有效方法[1],但存在一定的失败率,文献报道失败率2.3%—32%[2]。
根管治疗失败原因很多,根管超充是导致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3],据报道有35%—45%的根管充填患者出现术后疼痛[4],超充填物刺激根尖周组织引起。
临床上最常用的根管治疗术(RCT)是根管糊剂加牙胶尖,操作中常发生牙胶尖超出根尖孔或根尖糊剂推出根尖孔外形成超充,本文确定根尖基点(根尖狭窄口)是指从切缘或牙尖到根尖止点即根尖狭窄区,牙本质—牙骨质的距离,与牙根的实际点(根尖狭窄的部位长度不一致),距解剖性根尖孔约0.5~1mm处直径并选用大于根尖基点直径的牙胶尖为主进行根管治疗术,与常规操作进行比较。
1 资料和方法1.1收集2008年—2012年在我科诊治的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病例120位患者,每位患者有一个患牙纳入研究,纳入标准,患者根尖孔已完全形成,无吸收,按标准选择120例患者,年龄18岁~50岁,女性62例,男性58例,其中前牙42例,前磨牙46例,磨牙3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