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职业生理学
- 格式:ppt
- 大小:2.18 MB
- 文档页数:3
职业生理学课后思考题及答案1.肌肉活动的能量代谢系统的一般特性。
ATP-CP系列乳酸系列需氧系列氧无氧无氧需氧速度非常迅速迅速较慢能源CP,储量有限糖原,产生的乳酸有致疲劳性糖原,脂肪及蛋白质,不产生致疲劳性副产物产生ATP 很少有限几乎不受限劳动类型任何劳动,包括短暂的极重劳动短期重及很重的劳动长期轻及中等劳动2.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1)用能消耗量或心率对体力劳动强度进行分级。
(2)分中等强度、大强度和极大强度作业①中等强度作业:氧需不超过氧上限,稳定状态下进行的作业。
②大强度作业:氧需超过了氧上限,氧债大量蓄积的条件下进行的作业。
③极大强度作业:氧债几乎等于氧需,完全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作业。
3.体力劳动过程开始后,机体各系统的的调节和适应性变化?答:体力劳动开始后,机体通过神经一体液的调节来实现能量供应和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协调,以适应生产劳动的需要。
机体的主要调节和适应性变动如下:(1)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各器官系统适应作业活动的需要,来维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长期从事某作业时,可形成该项作业的动力定型加快劳动和减少劳动强度。
体力劳动还能影响感觉器官的功能。
(2)心血管系统:在作业开始前后发生适应性变动,表现在心率、血压变化和血液再分配。
心率在开始作用前及作业开始30~40秒内迅速增加,经4~5分钟达到与劳动强度相应的稳定水平。
作业时收缩压即上升,作业停止后血压迅速下降,一般能在5分钟内恢复正常。
体力劳动时,通过神经反射使内脏、皮肤等处的小动脉收缩,而代谢产物乳酸和 CO₂却使供应肌肉的小动脉扩张,使流入骨骼肌和心肌血液量大增,脑则维持不变或稍增多,而内脏、肾、皮肤、骨等都有所减少。
(3)呼吸系统:呼吸次数随体力劳动强度增大而增加,肺通气量增加。
停止劳动后,呼吸节奏的恢复较心率、血压快。
(4)排泄系统:体力劳动及其后一段时间内尿量均大为减少,汗腺排汗,汗中乳酸含量增多。
(5)体温:体力劳动及其后一段时间内体温有所上升,以利于全身各器官系统活动的进行,但不应超过安静时的1℃。
(完整版)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课件contents •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循环系统•呼吸•消化和吸收目录生理学的定义与任务生理学的定义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包括器官、组织和细胞等各个层次的生理功能。
生理学的任务揭示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及其调节,为医学提供理论基础,指导临床实践。
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医学的基础学科生理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为医学提供对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认识和理解。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通过对生理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在动物身上进行各种生理学实验,以揭示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
动物实验人体观察与实验细胞与分子水平研究数学建模与计算机模拟通过对人体的观察和实验,了解人体在正常和异常情况下的生理功能变化。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深入研究细胞、分子水平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对复杂的生理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 2 3脂质、蛋白质和糖类,形成磷脂双分子层基本支架。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分隔、形成细胞的边界,使得细胞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顺细胞膜内外浓度差转运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如Na+、K+、葡萄糖和氨基酸等,在细胞膜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顺浓度差或电位差跨膜转运的过程。
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在细胞膜特异载体蛋白携带下,通过细胞膜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的跨膜转运过程。
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它是一切生物电产生和变化的基础。
静息电位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动作电位阈下刺激使膜通道部分开放所产生的细胞膜局部去极化或超极化电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