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268-职业卫生-3职业生理学
- 格式:pdf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17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综合习题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任务及研究内容2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特点3职业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及特点4职业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及特点5职业工效学研究的内容及意义6生产性毒物存在状态、进入机体的途径及卫生学意义7生产性毒物在体内的分布、吸收、代谢及排出8各种职业中毒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及抢救治疗措施9职业中毒的预防10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分类、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11生产性粉尘的致病作用及防尘措施12尘肺的发病机制、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标准13噪声的物理特性、存在状态及对机体的影响14振动的物理参数、分类及对机体的影响15振动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16高温作业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17中暑的类型、临床表现及防治18射频辐射对机体的影响19电离辐射的损伤效应、临床表现及防护20职业肿瘤的特点及识别;化学致癌机理是什么?21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定及危险度评定方法22生产环境监测的内容及方法23作业场所卫生安全评价内容及方法24经常性劳动卫生学监督的内容25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限值的制定依据?26生产环境监测的作用27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哪几方面28劳动卫生学工作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练习题(题库)一、名词解释1、生产性粉尘2、尘肺3、粉尘的分散度4、空气动力学直径5、可吸入性粉尘6、可呼吸性粉尘7、矽肺8、混合性尘肺9、硅酸盐肺10、粉尘沉着症11、矽尘作业12、速发型矽肺13、晚发型矽肺14、尘细胞15、矽性蛋白沉积16、圆形小阴影17、石棉小体18、正辐射19、负辐射20、高温作业21、高温车间22、干热作业23、湿热作业24、夏季露天作业25、热适应26、热射病27、热痉挛28、热衰竭29、中暑30、生产性噪声31、稳态噪声32、脉冲噪声33、等响曲线34、响度级35、声级36、暂时性听阈位移37、听觉适应38、听觉疲劳39、生理性听觉疲劳40、永久性听阈位移41、噪声性耳聋42、爆震性耳聋43、振动频谱44、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有效值45、运动病46、局部振动病47、振动性白指48、电离辐射49、非电离辐射50、射频辐射51、电光性眼炎52、职业性肿瘤53、职业性致癌因素54、确认致癌物55、可疑致癌物56、潜在致癌物57、接触评定58、生物监测59、健康监护60、职业流行病学61、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定62、最高容许浓度63、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64、短时间接触阈限值65、上限值66、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67、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68、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69、生产性有害因素70、职业性病损71、职业病72、工作有关疾病73、氧需74、氧债75、氧上限76、静力作业77、动力作业78、紧张因素79、紧张80、锻炼81、练习82、毒物83、中毒84、烟85、粉尘86、生物转化87、蓄积88、物质蓄积89、功能蓄积90、急性中毒91、慢性中毒92、亚急性中毒93、吸收状态94、化学性肺水肿95、单纯窒息性气体96、化学窒息性气体97、农药98、中等强度作业99、大强度作业100、极大强度作业二、填空1、尘肺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为主的疾病。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概论第一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主要任务: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及由此引起的健康危害;早期发现职业性病损、防治职业性疾患。
劳动条件:包括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职业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在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危害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一切要素或条件。
健康工人效应:指职业病研究中观察到工人的总发病率与死亡率将低于总体人群的这种现象称之为健康工人效应。
职业性病损(英文):指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和安全的不良影响。
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s 10类115种):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和(或)器质性改变,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影响劳动能力的疾病,称之为职业病。
职业病发病的三个主要条件(致病模式):1.有害因素的性质:有害因素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作用部位、毒性2.作用于人体的量:作用剂量、接触机会、进入途径、防护措施3.个体因素:遗传因素职业病的五个特点:1.病因有特异性,在控制接触后可以控制或消除发病。
2.病因大多可以检测,一般有剂量-反应关系;3.不同的接触人群中,常有不同的发病集丛;4.早发现,早防治,预后好。
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
职业病种类:1职业中毒;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3尘肺;4物理因素所致疾病;5生物因素所致疾病;6职业性皮肤病;7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8职业性眼病;9职业性肿瘤;10其他职业病。
职业病诊断:1职业史;2职业卫生现场调查;3症状与体征;4实验室检查各项诊断依据要全面,综合分析,才能作出切合实际的诊断。
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疾病的区别:是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工作有关疾病没有这种特性。
比如高温作业,法定职业病是中暑,工作有关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等;粉尘作业,法定职业病是尘肺,工作有关疾病为上呼吸道炎症,肺结核等。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习题和参考答案题库《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综合习题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任务及研究内容2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特点3职业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及特点4职业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及特点5职业工效学研究的内容及意义6生产性毒物存在状态、进入机体的途径及卫生学意义7生产性毒物在体内的分布、吸收、代谢及排出8各种职业中毒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及抢救治疗措施9职业中毒的预防10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分类、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11生产性粉尘的致病作用及防尘措施12尘肺的发病机制、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标准13噪声的物理特性、存在状态及对机体的影响14振动的物理参数、分类及对机体的影响15振动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16高温作业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17中暑的类型、临床表现及防治18射频辐射对机体的影响19电离辐射的损伤效应、临床表现及防护20职业肿瘤的特点及识别;化学致癌机理是什么?21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定及危险度评定方法22生产环境监测的内容及方法23作业场所卫生安全评价内容及方法24经常性劳动卫生学监督的内容25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限值的制定依据?26生产环境监测的作用27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哪几方面28劳动卫生学工作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练习题(题库)一、名词解释1、生产性粉尘2、尘肺3、粉尘的分散度4、空气动力学直径5、可吸入性粉尘6、可呼吸性粉尘7、矽肺8、混合性尘肺9、硅酸盐肺10、粉尘沉着症11、矽尘作业12、速发型矽肺13、晚发型矽肺14、尘细胞15、矽性蛋白沉积16、圆形小阴影17、石棉小体18、正辐射19、负辐射20、高温作业21、高温车间22、干热作业23、湿热作业24、夏季露天作业25、热适应26、热射病27、热痉挛28、热衰竭29、中暑30、生产性噪声31、稳态噪声32、脉冲噪声33、等响曲线34、响度级35、声级36、暂时性听阈位移37、听觉适应38、听觉疲劳39、生理性听觉疲劳40、永久性听阈位移41、噪声性耳聋42、爆震性耳聋43、振动频谱44、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有效值45、运动病46、局部振动病47、振动性白指48、电离辐射49、非电离辐射50、射频辐射51、电光性眼炎52、职业性肿瘤53、职业性致癌因素54、确认致癌物55、可疑致癌物56、潜在致癌物57、接触评定58、生物监测59、健康监护60、职业流行病学61、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定62、最高容许浓度63、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64、短时间接触阈限值65、上限值66、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67、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68、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69、生产性有害因素70、职业性病损71、职业病72、工作有关疾病73、氧需74、氧债75、氧上限76、静力作业77、动力作业78、紧张因素79、紧张80、锻炼81、练习82、毒物83、中毒84、烟85、粉尘86、生物转化87、蓄积88、物质蓄积89、功能蓄积90、急性中毒91、慢性中毒92、亚急性中毒93、吸收状态94、化学性肺水肿95、单纯窒息性气体96、化学窒息性气体97、农药98、中等强度作业99、大强度作业100、极大强度作业二、填空1、尘肺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为主的疾病。
(一)第一章绪论1、熟悉危险因素、有害因素、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条件(劳动条件)等含义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或物造成直接损害的因素。
它对人的作用是一种直接作用。
有害因素:是指能对人或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它对人的伤害过程是一种慢性的逐渐积累的过程。
职业安全卫生: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同义词或近义词: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条件:职工在工作中的设施条件、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的总和。
同义词:劳动条件2、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分类(1)、化学因素:工业毒物,如铅、苯、汞、锰、一氧化碳,生产性粉尘,如沙尘、煤尘、石棉尘、有机性粉尘。
(2)、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高气压、低气压;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磁场、微波、激光;噪声;振动。
(3)、生物因素:皮毛的炭疽杆菌、煎渣上的霉菌、有机粉尘中的真菌、真菌孢子、布鲁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细菌等。
(4)、与劳动过程有关的劳动生理、劳动心理方面的因素,以及与环境有关的环境因素。
劳动过程中:包括不合理的劳动组织和制度、作业疲劳(生理与心理方面)、人机接口不当带来的强迫体位与个别器官紧张等。
生产环境中:指由于不合理的生产过程或生产工艺布置带来的环境污染造成的有害因素。
它包括了前两种有害因素。
3 职业病的概念及其特点、分类(1)、职业病定义:指职工在生产环境中由于工业毒物、不良气象条件、生物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以及一般卫生条件恶劣的职业性毒害而引起的疾病。
(2)、职业病的特点:①病因明确如法定尘肺(肺尘埃沉着病)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吸入相应的粉尘引起的。
②疾病发生与劳动条件密切相关职业病的发生与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数量或强度、作用时间、劳动强度及个人防护等因素密切相关如急性中毒的发生,多由短期内大量吸人毒物引起;慢性职业中毒,则多由长期吸收较小量的毒物蓄积引起。
劳卫名解1.职业性病损:由于预防工作的疏忽及技术局限性,使健康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职业性病损,包括工伤,职业病(包括职业中毒)和工作相关疾病。
2.工作有关疾病:是指多因素相关的疾病,与工作有联系,但也见于非职业人群中,因而不是每一病种和每一病例都必须具备该项职业史或接触病史。
3.氧需:劳动1min所需要的氧量。
其取决于循环系统的功能和呼吸器官的功能。
4.氧债:氧量和实际供氧不足的量。
5.静力作业:又叫静态作业,主要依靠肌肉等长收缩来维持体位,使躯体和四肢关节保持不动所进行的作业。
6.动力作业:动态作业,在保持肌张力不变—等张收缩的情况下,经肌肉交替收缩和舒张,使关节活动来进行的作业。
7.职业性有害因素:生产工艺过程(①化学有害因素②物理有害因素③生物有害因素),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和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统称职业性有害因素。
8.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急性或慢性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9.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
10.职业中毒: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可引起职业中毒。
11.蓄积:进入机体的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接触间隔期内,如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的现象称为毒物的蓄积。
12.粉尘:是指直径很小的固体微粒,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天然生成,或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为原因而生成。
生产性粉尘的分类(性质):1无机粉尘2有机粉尘3混合性粉尘。
13.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小(μm)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来表示。
14.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温度为参考基础,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
类型: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2高温、高湿作业3夏季露天作业。
15.声强:声波具有一定的能量,用能量大小表示声音的强弱称为声强。
其决定于单位时间内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通过的声波能量,通常用“I”表示,单位W/M2。
职业卫生学培训考试题解
1. 什么是职业卫生学?
职业卫生学是研究职业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预防控制的学科。
它包括职业病防治、职业环境监测、职业病诊断和职业病危害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2.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职业病类型。
- 尘肺病:由于长期吸入粉尘颗粒,导致肺部组织纤维化而引起的疾病。
- 中毒性肝炎:由于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如有机溶剂、重金属等,导致肝脏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 职业性皮肤病:由于接触刺激性物质或过敏原,导致皮肤发炎、瘙痒等症状的疾病。
3. 职业卫生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职业卫生评价的目的是评估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对员工健康的影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4. 职业病防治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 预防为主:通过采取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尽可能消除或控制职业病危害。
- 全员参与:所有相关人员都应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 综合治理: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
- 个体防护:对于无法完全消除危害的情况下,应采取个体防护措施,保护员工的健康。
5. 职业卫生监测的方法有哪些?
职业卫生监测的方法包括:
- 环境监测:对工作场所的空气、水、噪音、震动等进行监测,评估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和暴露水平。
- 生物学监测:通过采集员工的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等,
检测其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评估员工的暴露程度。
- 健康监护:定期对员工进行体检,评估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
情况。
以上是对职业卫生学培训考试题的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更多问题,请随时提问。
职业紧张:也称工作紧张,是指在某种职业条件下,客观需求与个人适应能力之间的失衡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压力。
职业生理学:又称劳动生理学,是研究一定劳动条件下人的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及变化。
职业接触限值:是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中对于限值的一个总称,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某种有害因素,对绝大多数人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浓度或接触水平。
暂时性听阈位移: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水平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以恢复到原来水平。
永久性听阈位移:是指由噪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听阈水平的听阈升高,是诊断职业性噪声的依据。
职业性肿瘤:又称职业癌,是在工作环境中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的潜隐期而患的某种特定肿瘤。
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呼吸道黏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引起机体以急性炎症、肺水肿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气态物质。
生产性粉尘:指生产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较长时间漂浮于生产环境中的颗粒物,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包括尘肺病在内的多种职业性肺部疾患。
胸膜斑:是指厚度>5mm的局限性胸膜增厚,典型胸膜斑主要在壁层形成,常位于两侧中、下胸壁,高出表面,乳白色或象牙色,表面光滑与周围胸膜分界清楚。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价:是通过对毒理学研究,工作环境监测、生物监测、健康监护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的认定和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潜在不良作用,并对其进行管理的方法和过程.职业性有害因素:在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可能危害职业人群健康和影响劳动能力的不良因素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病(医学定义):是指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从而出现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
职业病(法律定义):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卫生基础复习整*1.一般认为劳动负荷的适宜水平约为最大摄氧量的 1/3。
2.紧张作为首要病因所致疾病:精疲力竭症、外伤后紧张性精神病、群体心理障碍。
3.职业性紧张的模式:人-环境相适应模式和工作需求-控制模式*1.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2.窒息性气体的分类:单纯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细胞窒息性气体。
3.毒物的存在形态:雾、烟、粉尘。
*1.生产性粉尘分类:无机粉尘、有机粉尘、混合性粉尘。
*1.加压治疗,及时清除体内气泡是根治减压病的唯一有效手段。
*2. 激光的生物效应主要表现为热效应、光化学效应、机械压力效应和电磁场效应等。
*3.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的技术措施:吸声、消声、隔声、隔振。
4.高温作业的主要类型:高温、强热辐射作业高温、高湿作业夏季露天作业。
*1.皮肤和肺是职业致癌物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和直接作用的器官,故皮肤和呼吸系统是职业性肿瘤的好发部位。
*2.氯乙烯单体具有致癌性,能够引起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一一肝血管肉瘤。
*1.测定皮肤污染量的常用方法有皮肤替代用品法、清洗法和荧光示踪技术法三种。
*2.危险度评定的要素包括所需研究资料、危险度评定和危险度管理三大部分。
*3.剂量-反应评定是危险度评定的核心,属危险度的定量评定。
*4.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核。
*5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最终成果是评价报告。
*6.化学因素的监测,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监测和皮肤污染量的测定。
二、名词解释类1.职业卫生学。
是预测、识别、评价、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可能导致劳动者或相关人员疾病、健康损害、劳动能力降低、工作效率下降等的危害因素的学科。
*2.三维健康观。
三维健康观概念涵盖了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
生理意义上的健康,指躯体与器官的健康,要求无病而且健壮;心理意义上的健康,指精神与智力的正常;社会意义上的健康指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的能力。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名解1、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s):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的限度时,造成的损害超出了机体的代偿能力,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的病理变化,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响劳动能力的一类疾病。
2、职业生理学:研究一定劳动条件下忍到呃器官和金额系统的功能及变化。
劳动条件包括劳动任务、劳动场所、劳动对象、工作设备及工作环境等。
3、氧需(oxygen demand):劳动1分钟所需要的氧量4、氧债(oxygen debt):氧需和实际供氧不足的量5、氧上限:血液在1分钟内能供应的最大氧量6、静力作业:依靠肌肉等长性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来维持体位,使躯体和四肢关节保持不动所进行的作业。
7、动力作业:在保持肌肉张力不变的情况下,经肌肉交替收缩的舒张,运用关节活动来进行的作业。
肌肉等张性收缩。
8、职业心理学:从人与职业的工作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关系角度研究人在职业过程中心里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9、职业工效学:以人为中心,研究人、机器设备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实现人在生产劳动及其他活动中的健康、安全、舒适,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10、姿势负荷(posture load):站或坐时颈椎需要承担头部的负荷,腰椎需要承担腰以上躯体的负荷。
11、动力单元:由肌肉、骨骼、神经、血管等组成。
一个动力单元可完成简单的动作,两个以上的动力单元组合在一起称为动力链,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完成复杂动作。
12、生产性毒物(productive tocicant):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存在着的可能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的化学物13、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14、生物监测指标(生物标记物biomakers):血液、尿液、呼出气、毛发及脂肪组织等生物样品中某些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可作为评价体内该化学物量的生物检测指标,即生物标记物。
职业卫生培训内容(多应用版)职业卫生培训内容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职业病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水平,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卫生培训工作。
本文将对职业卫生培训内容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职业健康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二、职业卫生基础知识1.职业病概念: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导致的疾病。
职业病具有病因明确、发病机制明确、诊断标准明确等特点。
2.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劳动生理因素和劳动心理因素等。
了解这些有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危害和防控措施,有助于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
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估,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其危害程度,为企业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4.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掌握职业病诊断标准、诊断程序和鉴定方法,提高职业病诊断与鉴定能力。
5.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了解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体系,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增强法律意识。
三、职业卫生管理1.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包括职业病防治责任制、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制度等。
2.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与职责:明确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职责分工,确保职业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3.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个体防护措施、职业健康监护措施等。
4.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职业卫生档案的建立、保管和使用,确保职业卫生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四、职业健康监护1.职业健康检查:了解职业健康检查的种类、周期、内容和标准,确保劳动者及时接受职业健康检查。
2.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建立和维护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为职业病诊断、鉴定和治疗提供依据。
3.职业禁忌症与职业限制作业:掌握职业禁忌症和职业限制作业的定义、范围和判定标准,合理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
职业卫生复习题库一、单选题1、职业生理学研究的主要是( A )A. 劳动过程中器官和系统的变动规律。
B. 生产劳动的组织。
C. 提高作业能力和工作效率。
D. 预防疲劳和过劳。
E. 劳动力的合理化管理。
2.气溶胶是指( E )A. 气体、粉尘、烟、雾。
B. 原料、中间产物、辅助材料和成品气态物质。
C. 分解产物或反应产物中的气态物质。
D. 粉尘、烟、雾的统称。
E. 化学物在生产过程中的气态和胶体状态的统称。
3. 慢性汞中毒的突出症状是( E )A. 腹痛B.低色素正常细胞性贫血C.四肢伸肌瘫痪D.四肢远端触觉减退E.震颤。
4. 哪个代谢产物可作为评价苯的接触指标( C )A. 甲基马尿酸B. 马尿酸C. 尿酚D. 苯基硫醚氨酸E. 苯甲酸。
5.可引起肢端溶骨症的化合物是( A )A.氯乙烯B.丙烯睛C.氯气D.四氟乙烯E.正已烷。
6.下列生产性粉尘的卫生标准,哪个是正确的( B)A. 含有游离SiO280%以上的总粉尘PC-TWA为 0.7mg/m3B. 含有游离SiO210%~50%的总粉尘PC-TWA为1mg/m3C. 含有游离SiO210%以下的滑石总粉尘PC-TWA为4 mg/m3D. 含有游离SiO210%以下的水泥总粉尘PC-TWA为 6 mg/m3E. 含有游离SiO210%以下的煤尘总粉尘PC-TWA为8 mg/m37. 女工,30岁,纱厂纺棉纱6年,近三个月,每逢休息日后第一天上班,中午前后出现胸部紧束感、气急、咳嗽、自觉发热,其患疾病可能是( B )A.电焊尘肺。
B.棉尘病C.变态反应性肺泡炎D.肺结核 E.铝尘肺8.不属于生产过程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是( E )A.生产性毒物。
B生产性粉尘。
C非电离辐射。
D细菌。
E劳动组织不合理9.不属于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条件的是( A )A.职业性有害因素种类。
B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机会。
C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方式。
D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时间。
E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浓度10.关于职业性有害因素概念错误的是( D )A、可存在于生产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