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腹膜炎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6
结核性腹膜炎护理1.病情观察: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呼吸、血压、腹部疼痛等症状的变化。
特别要注意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肠梗阻、腹膜破裂等。
2.休息与营养:患者需要充分的休息以帮助身体恢复。
护士应协助患者安排合理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此外,护士还要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提供适当的饮食,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3.疼痛管理:由于结核性腹膜炎会导致腹部疼痛,护士应及时进行疼痛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
可以使用药物镇痛,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镇痛药等。
同时,也可以采用非药物方法来缓解疼痛,如热敷、按摩等。
4.慢性病管理:结核性腹膜炎是一种慢性疾病,护士需要协助患者管理疾病。
护士应向患者提供关于疾病的教育,包括病因、病情发展、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护士还应协助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并监测治疗效果。
5.感染控制:结核性腹膜炎是一种传染病,护士需要采取措施控制感染的传播。
护士应遵循手卫生规范,洗手前后接触患者,戴手套进行护理操作。
同时,还要做好环境清洁,确保病房的通风良好。
6.心理支持:结核性腹膜炎可能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困扰,护士需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护士可以与患者建立密切的沟通,并倾听患者的痛苦和需求。
在对待患者的态度上,护士应友善、体贴,给予患者信心和勇气。
7.定期复查:结核性腹膜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评估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护士应协助患者约定复查时间,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同时,护士还要做好复查结果的记录和报告工作。
总之,结核性腹膜炎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通过疼痛管理、营养支持、感染控制等措施帮助患者康复。
护士还需要提供疾病教育和心理支持,使患者能够积极面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护理结核性腹膜炎Ctuberculousperitonitis)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临床上多见于青壮年,女性略多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1:2O【病因与发病机制】本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多继发于肺结核或体内其他部位的结核病,部分病例可同时发现结核原发病灶。
【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常见结核病的毒血症症状,主要是发热及盗汗。
后期有消瘦、浮肿、贫血、舌炎、口角炎等营养不良的表现。
(2)腹痛:早期腹痛不明显,以后可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也可始终无腹痛。
(3)腹部触诊:腹壁柔韧感,腹部可有压痛,少数压痛明显且有反跳痛。
(4)腹水:当腹水量超过100OnlI时经检查发现移动性浊音。
(5)其他:常见有腹胀或腹泻。
(6)并发症:以肠梗阻常见。
【辅助检查】(1)血液检查、结核菌素试验:可有轻度至中度贫血,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稍高。
病变活动时血沉增快,病变趋于静止时逐渐正常。
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有助本病诊断。
(2)腹水检查:腹水为草黄色渗出液,静置后自然凝固,少数呈淡血色,偶见乳糜样,比重一般大于1.018,蛋白质含量大于30g∕L,白细胞计数超过500X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
(3)其他检查:B超和CT检查可提示肠粘连等征象。
X线检查可发现肠梗阻、结肠痿及结肠外包块等征象。
腹腔镜检查具有确诊价值,但仅限于有游离腹水患者。
【治疗要点】(1)药物治疗仍依据足量、联合为治疗原则。
疗程至少18个月。
(2)对腹水型患者,在放腹水后,于腹腔内注入醋酸地塞米松等药物,可以加速腹水吸收并减少粘连。
(3)对血行播散或结核毒血症严重的患者,在应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亦可加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但不宜长期应用。
(4)多数患者可能已接受过抗结核药物治疗。
因此,这类患者应选择以往未用或少用的药物,制订联合用药方案。
(5)在并发肠梗阻、肠痿、化脓性腹膜炎时可行手术治疗。
结核性腹膜炎的内科护理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
本病常伴有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肠结核、女性盆腔结核。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且女性为多。
1 临床表现本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与原发病灶、感染途径、病理类型及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密切相关。
多数起病缓慢,症状较轻,少数起病急剧,以高热、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
现分述如下:1.1 症状1.1.1 全身结核毒血症症状:常见发热及盗汗,热型以低热或中等热为最多,也可见弛张热、稽留热。
高热伴有明显毒血症者,多见渗出型、干酪型。
后期易有消瘦、水肿、苍白等营养不良表现。
1.1.2 腹痛:早期腹痛不明显,以后逐渐出现。
疼痛部位多位于脐周、下腹或全腹部,为持续性隐痛或钝痛,腹痛原因除腹膜炎外,常与伴有活动性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或盆腔结核有关。
若出现阵发性腹痛时,可能并发不完全性肠梗阻。
腹腔内有结核干酪坏死病灶破溃或肠结核急性穿孔可引起急性腹痛。
1.1.3 腹胀或腹泻:腹胀感多由腹膜炎伴有肠功能紊乱引起,与腹水增加也有关。
腹泻常见,其原因与腹膜炎引起肠功能紊乱、肠结核、不完全性肠梗阻等有关。
有时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
1.2 体征1.2.1 腹部压痛:局部或全腹部压痛,较轻微,少数压痛严重伴反跳痛,常见干酪型。
1.2.2 腹壁柔韧感:本体征是腹膜遭受轻度刺激或有慢性炎症引起腹壁紧张度增加的一种表现,触之似揉面团一样,故又称揉面感,可见本病各型。
1.2.3 腹部肿块:常见粘连或干酪型,多位于脐周,肿块大小不一,边缘不整,表面不平而固定。
肿块多是由增厚的大网膜、粘连成团的肠管及干酪坏死脓肿、淋巴结构成。
1.2.4 腹水:见于渗出型,以少量至中等量者为多,在腹水量超过1000ml时方可查出移动性浊音。
2 护理2.1 休息嘱患者尽量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患者若有盗汗,应予以勤更换内衣裤、床单被罩,促使皮肤清洁及舒适感增加。
2.2 饮食护理向患者及其亲属解释营养对治疗结核病的重要性,只有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提高机体抵抗力,才能促进疾病的痊愈,并与其共同制定饮食计划。
结核性腹膜炎的健康教育本病治疗的关键是及早进行合理、足够疗程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同时注意休息和营养。
1.休息保证休息,尤其在结核病活动期,应提供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的环境。
保证睡眠,注意休息,发热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降低代谢率,同时应作好皮肤护理,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2.饮食护理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如新鲜蔬菜、水果、鲜奶及蛋黄等,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3.疼痛护理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
慢性腹痛可用放松技巧、热敷、艾灸足三里等方法缓解。
4.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病人,需定期检查血压、血糖及大便潜血,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5.按时服药,不要因症状改善而自行停止治疗。
应规律服药,全程治疗直至疾病彻底治愈,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就医。
饮食:胸膜炎的早期易导致蛋白质的丢失,或其他全身性疾病而未注重营养的调节,从而加重胸膜炎的情,因此,患者应注意合理饮食的调理。
多吃些绿色蔬菜,如大白菜、卷心菜、菠菜、空心菜等。
多吃牛肉、牛奶、蛋类、动物内脏、家禽和豆制品。
多吃些水果,如橘、柑、梨、苹果、香蕉等。
多吃大蒜。
大蒜有散寒化湿、杀虫解毒的功效,蒜头含有蒜辣素,对结核杆菌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可防止结核性胸膜炎的形成。
可作为调味品煮熟吃,亦可作成糖蒜、咸蒜,当菜肴服用。
应当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全维生素的饮食。
通常要在早餐增加鸡蛋或鸭蛋1只,午、晚餐各加肉类100~150克,为保证足够的热量可在正餐外加2~3次点心,如牛奶、蛋糕、饼干等。
以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清淡食物为宜。
有胸水时,应当限制食盐量,进食低盐、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如肉类、蛋类、豆腐、黄豆、豌豆等。
第九节结核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庵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由结核杆菌引起,多继发于肺结核或体内其他部位的结核病。
一部分病人可同时发现原发灶。
腹腔内结核病灶直接蔓延到腹膜,如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肠结核、输卵管结核
等为常见原发病灶;少数病例可血行播散引起腹膜感染,多伴有粟粒型结核、结核性多浆膜
炎、结核性脑膜炎或活动性关节、骨、睾丸结核等。
由于侵人腹腔的结核菌数量、毒力和病人的机体免疫力不同,表现的病理改变可分为三
种即:渗出型、粘连型和干酪型,其中干酪型最少见,前两型多见。
若上述两种或三种类型病
变并存称为混合型。
(二)临床农现
一般起病缓慢,症状较轻,少数起病急剧,以高热、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
1.症状
(1)全身症状:结核毒血症,主要发热及盗汗,热型以低热或中等热为多见,少数病人可
有弛张热或稽留热。
高热病人伴有明显毒血症者,多见渗出型、干酪型。
后期常有消瘦、水
肿、贫血、口角炎、舌炎等营养不良表现。
(2)腹痛:疼痛多位于脐周、下腹或全腹部,早期疼痛不明显,随病程进展可出现持续性
隐痛或钝痛。
腹痛原因除腹膜炎外,常和伴有的活动性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核、盆腔结核
有关。
若出现阵发性腹部纹痛时,可能并发不完全性肠梗阻。
腹腔内有结核干酪坏死病灶
破溃,常可引起急腹症。
(3)腹胀:腹胀感多由腹膜炎伴有肠功能紊乱引起,与腹水增加也有关,结核性腹膜炎以
少量或中量腹水为多见。
(4)腹泻:其原因与腹膜炎引起肠功能紊乱、肠结核、干酪样坏死病变引起的肠管内痔等
有关。
一般每月不超过3^-4次,粪便多呈糊样。
有时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2.体征
(1)腹部压痛:局部或全腹部压痛,较轻微,少数压痛严重伴反跳痛,常见于干酪型。
(2)腹壁柔韧感:腹壁柔韧感是腹膜遭受轻度刺激或有慢性炎症引起腹壁紧张度增加的一种表现,触之似揉面团一样,故又称揉面感,可见本病各型。
(3)腹部肿块:多见粘连或干酪型,常位于脐周,肿块大小不一,边线不整,表面不平,有
时呈结节感,活动度小。
(4)腹水为渗出型,少量腹水在临床检查中不宜查出,当腹水量超过1000m1时,方可查出移动性浊音。
3.并发症肠梗阻,多见于粘连型;肠瘘,多见于干酪型。
(三)辅助检查
1.血象可有轻度至中度贫血;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血沉可作为病变活动的观察指标。
白细胞多为正常,但干酪型病人或腹腔结核病灶急性扩散病人,可有白细胞计数增高。
2.结核菌紊试验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者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3.腹水检查腹水为草黄色渗出液,静置后有自然凝固。
腹水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
率低,而腹水浓缩后进行动物接种,阳性率可达50%以上。
4.X线检查腹部平片可见散在钙化影,提示钙化的肠系膜淋巴结。
钡餐检查可发现
肠粘连、肠结核、肠腔外肿块、肠瘘等征象。
5.腹腔镜检查适用于腹水型,并可作活组织检查有确诊价值。
(四)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的关键是及早进行合理、足够疗程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同时注意休息和营养。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
加强营养,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
2.抗结核化学药物洽疗坚持早期、联合、规则及全程抗结核化疗,一般可用3^-4种药
物联合强化治疗。
3.肾上腺皮质激索适用于重症,与抗结核药物同时应用,对腹水者,可避免粘连。
4.大.腹水治疗可适当放腹水,以减轻症状。
5.手术治疗用于严重合并症者,如肠梗阻、肠穿孔等。
(五)护理措施
1.休息保证休息,尤其在结核病活动期,应提供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的环境。
保证病人睡眠,注意休息,发热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降低代谢率,同时应作好皮肤护理,提高
病人的舒适度。
2.饮食护理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如新鲜蔬菜、水果、鲜
奶及蛋黄等,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3.病情观察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密切注意腹痛、腹胀等情况。
对突发急性腹痛,要考虑腹腔内其他结核病灶破溃或穿孔所致的并发症,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疼痛护理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
慢性腹痛可用放松技巧、热敷、艾灸足三里等方法缓解。
5.腹水的护理必要时可配合医生做腹腔穿刺以缓解症状。
操作前应向患者解释腹
穿的意义及过程,以取得病人合作。
操作中协助病人采取半卧位,并协助医生完成放液,穿
刺后应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孔,以预防感染。
6.用药护理注意用药后的效果和副作用,注意观察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及听力。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有关抗结核药物的知识,使其了解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同时告知用药
的规则,并嘱其发现副反应,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对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病人,需定期
检查血压、血糖及大便潜血,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7.健康教育根据患者原发结核灶的不同,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有关消毒、隔离、生活安排等方面的知识教育。
同时告之病人及家属有关抗结核药物治疗的知识,嘱其一定按医嘱
按时服药,不要因症状改善而自行停止治疗。
应规律服药,全程治疗直至疾病彻底治愈,发现要我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就医。
并告知病人要定期复查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