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 格式:docx
- 大小:23.31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化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该备课活动旨在促进初中化学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共享,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活动记录:
日期:[日期]
参与人员:
- [参与人员姓名1]
- [参与人员姓名2]
- [参与人员姓名3]
- ...
活动内容:
1. 讨论教材内容:参与人员共同探讨了当前教材中的化学知识点和教学重点,讨论了如何更好地解释和演示这些概念。
2. 分享教学资源:每位参与人员带来了自己在化学教学中使用的一些优质资源,包括实验设计、多媒体资料和练题等。
大家互相交流和分享了这些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
3. 探讨教学方法:参与人员分享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包括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
大家就教学方法的优劣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
4. 教学活动设计:针对某些难以理解或抽象的概念,参与人员共同设计了一些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结果和反馈:
该备课活动得到了参与人员的积极反馈。
大家认为通过互相交流和分享,不仅增加了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也拓宽了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
参与人员表示将会将这次备课活动中的收获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成效。
下一步计划:
为了进一步提高备课活动的效果,参与人员决定继续定期举行集体备课活动,并在每次活动中设立特定主题,以便更深入地探讨和分享化学教学方面的内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三元素第一课时教学实录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元素的定义,知道元素的种类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2、知道元素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3、记住地壳中和生物体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4、知道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能力培养]:通过对元素定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宏观与微观的辩证关系,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元素定义,元素定义的形成及应用,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师:上一节课我们讲了原子的结构,知道了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相对原子质量,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元素,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9页,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我们的学习目标是1、理解元素的定义,知道元素的种类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2、知道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3、记住地壳中和生物体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4、知道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课本59页和60页。
生:一起读课本59页和60页。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好!我们一起来看下这些饮料盒,饮料盒上的钙加锌等等,这些钙、锌是元素、原子还是?生:元素。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昨天都预习过了!我们再来看下这个表格,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生: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一样。
师:对,它们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一样,它们中子数不一样,我们就说它们是三种不同的碳原子,但是它们质子数相同,在化学当中,我们把质子数是6的这一类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同理,质子数为8的一类氧原子统称我氧元素,质子数为7的一类原子统称为氮元素。
那么元素的定义是什么呢?生: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师:元素的定义在课本59页第三段最后一句,请同学们把它划出来。
也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
生: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师: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元素的定义,它是什么相同?生: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师:什么样的原子?生:一类原子。
安图三中“小组互动,分步达标”课堂教学模式集体备课记录主题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备课组九年级化学组主备人唐凤玉2013年9月25日参加备课人刘洋陈祥坤宫英香本节课知识要点对分子、原子的认识;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发言情况学习目标1.演示实验3-1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及品红在热水中的扩散,思考:通过本实验,你能得出什么观点?2.探究实验:分子运动现象,观察并记录现象,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3.观点演示实验:水与酒精的混合,观察并思考:你能得出什么?4.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现象:1.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2.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的原因?3.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刘洋: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得出: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温度越高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2.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3.分子在不断运动。
宫英香:要培养学生语言组织的逻辑性与严密性。
陈祥坤:要强调: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的变大或变小唐凤玉:让学生亲自观察体验从中得出结论的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观察实验,动手实验,独立思考后形成一对一交流再在小组内交流,组织语言总结归纳发言情况教师一定要深入其中,不断更正补充,并根据情况给予指导,这样可以在讲解时省时间练习与检测1.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液体、固体不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
2.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1)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2)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
(3)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
(4)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的快。
(5)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6)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什么不同?通过类型练习,使学生对此问题方法上有所掌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对知识进行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九年级化学备课组活动记录课时安排第三章化学式的计算及复习1、化学式(1)写法:-----化合价的识记和应用(2)意义: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化学式Fe的意义:3点难点:符号中几种数字的含义(3)计算:a、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b、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c、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第四章安排两个课时课时1了解水资源:(1)水资源。
(2)水污染2、水的净化3、其他(1)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4+5H2O = CuSO4•5H2O课时安排2 -----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A.装置―――水电解器D.化学反应:2H2O=== 2H2↑+ O2↑产生位置负极正极体积比 2 :1质量比 1 :8F.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2)结论: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2O,你能读到的信息化学式的含义H2O①表示一种物质水这种物质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期中考试考查点分类及详解:(1)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化学基本概念主要包括:①物质的性质、变化的区分和判断;②物质的分类:会区分和判断: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③化学反应的分类:会判断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对于氧化反应目前只需知道物质与氧气的反应肯定是氧化反应,要知道剧烈氧化(如:燃烧、由物质燃烧所引起的爆炸)和缓慢氧化(如:呼吸作用、生锈、食物腐败等):④催化剂:注意几个词:“改变”,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⑤熟悉和理解有关物质组成的几个重点概念——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熟悉指的是:要熟悉描述这三个概念的三句话(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理解指的是要把这些概念运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初中化学集体备课记录
初中化学集体备课记录
日期: [填写日期]
地点: [填写地点]
主题: [填写备课主题]
参与教师: [填写教师姓名]
会议记录:
1. 会议开始
- 主持人简要介绍备课主题,并确认会议目标和议程。
2. 复习与讨论上一次备课内容
- 教师们回顾上一次备课的内容并进行讨论,提出任何需要澄清或修改的地方。
3. 讨论本次备课内容
- 教师们逐个讨论本次备课内容,包括教学目标、重点知识、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等。
- 教师们彼此分享他们在教学中的经验和教学资源。
4. 教学资源分享
- 教师们分享自己准备的教学资源,如课件、实验设计、作业等。
- 讨论如何充分利用教材和其他资源来支持课堂教学。
5. 实验设计讨论
- 讨论实验的设计和安全措施,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教师们就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6. 教学评估方式讨论
- 教师们讨论适合本次课堂的评估方式,如小测验、作业、实验报告等。
- 讨论如何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7. 任务分工与安排
- 教师们分工合作,确定各自在备课过程中负责的任务和时间安排。
8. 下一步行动计划
- 教师们总结会议内容,制定下一步行动计划,包括备课时间和地点等。
9. 会议结束
- 主持人对会议进行总结,并感谢教师们的参与和贡献。
备注:
- 会议记录将被保存,并用于参考和备课过程中的回顾。
- 教师们可以随时提出他们在备课过程中的问题和想法,以便得到其他教师的帮助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