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417.50 KB
- 文档页数:9
新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历史课件:现代科学技术
和文化
导读:本文新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历史课件: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新人教版历史九下《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ppt
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学习目标
1、识记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标志、领域;理解记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特点;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知道以德莱赛、罗曼·罗兰、贝克特、毕加索等人的主要成就;学习毕加索烈的社会责任意。
3、了解爵士乐的起源、发展、演奏特点、影响;简单知道电影的诞生、发展;了解好莱坞、奥斯卡金像奖。
本站课件均从网络收集或是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大家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并积极上传自己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普通下载。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以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科技变革为背景,介绍了第三次科技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互联网的出现、生物技术的突破以及新能源技术的应用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的相关知识,认识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科技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第三次科技方面,他们可能了解不多,特别是对于一些具体的技术和人物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的事例和图片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第三次科技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三次科技的发生、发展及其主要成就,掌握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技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三次科技的主要成就,如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
2.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事例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第三次科技的相关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关于第三次科技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第三次科技的发生、发展。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第三次科技的主要成就,如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第三次科技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课程标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学习目标:1.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及重大成就。
2.能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3.认识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坚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信念.学习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特点、影响。
学习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影响。
教学方法: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课件旨在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课件嫦娥奔月,引导学生了解古人探索宇宙的梦想。
课件,用事实证明古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这一梦想的实现与哪一次科技革命有关呢?引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何时开始,还有哪些成就?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
展示学习目标展示课件,请一生读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教师利用白板的拉幕功能强调课标,用白板笔在屏幕上对学习目标进行强调.自主学习屏幕展示课件自主学习题目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国家、标志、核心?2.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哪些成就?3.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4.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学法指导:(屏幕展示课件)❖同学们,自主学习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
把你解决的问题用横线(铅笔)标出来.❖ 2.关键字、词用括号或重点号标出来。
❖3。
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记。
❖4。
长的问题标出要点,注意概括重点语句。
❖ 5.注意知识前后联系,如三次科技革命对比。
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释疑惑。
自学检测1。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国家、标志、核心。
因问题较简单,同桌交流学习成果,有疑问的提出来。
学生自学没有障碍,所以老师就不需要讲了。
2.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哪些成就。
让学生根据自学的成果并联系现实回答.引导学生答具体成果。
之后,一同走进科技展厅,亲身感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众多领域的成就。
参观科技展厅屏示课件,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分四个展区: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空间技术,制作精美的课件,播放PPT12-17,带领学生走进科技展厅,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第17-19课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点击::第一范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现代文学艺术的有关知识。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并运用历史材料,概括和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历史观点,以及认识到文化是一定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欧美文学和美术的主要成就;爵士乐和好莱坞2、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如何评价荒诞艺术;如何理解爵士乐的内涵三、教学要点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内容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与影响二、现代文学和美术1、文学名著:2、现代美术三、现代音乐和电影1、爵士乐2、好莱坞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世界现代史的内容中,我们主要先学习了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内容,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科技与文化部分的知识。
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夺取军事上的优势,主要参战国都进行了新军事科技的研究。
请问同学们知道哪些?生:美国发明原子弹和计算机,德国发明导弹师:军事上的优势虽没有给德国带来战争的胜利,但是为美国提供了尽早结束战争的机会。
虽然这几项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和战场之上,但在二战结束后却为人类带来了一场新技术革命,历史上称之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
(展示板书:第八单元现代科技与文化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内容组织】师:什么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生:二次大战后,世界上很多国家为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率,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纷纷增加科研经费支出,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从美国开始,发展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出现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一系列以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新兴工业部门。
社会生活进入原子时代、电子时代,社会物质生产各领域的面貌为之一新。
第17课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日新月异的科技1.第三次科技革命(1)主要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2)涉及领域: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
2.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1)诞生: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2)发展:进入21世纪,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更是日新月异,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影响知识点2 丰富多彩的文学3.丰富多彩的文学知识点3 灿烂多姿的艺术4.现代美术(1)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独树一帜,他的作品《格尔尼卡》,可谓20世纪艺术中的珍品。
(2)西班牙画家达利长于描绘怪异的梦境,被公认为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其代表作是《记忆的永恒》。
5.流行音乐(1)诞生:流行音乐诞生于19世纪的西方世界。
(2)发展:随着录音技术的发明以及唱机、收音机的广泛使用,流行音乐成为一种新的音乐形式。
到20世纪,电子复制、传播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流行音乐的不断创新,流行音乐所囊括的种类不断增加。
(3)主要形式:起源于美国的爵士乐、布鲁斯、摇滚乐等是流行音乐的主要形式。
6.电影(1)演变:电影自1895年诞生以来,经历了由无声到有声,由黑白到彩色,由单一银幕到多种银幕的发展。
(2)好莱坞:20世纪50年代以后,作为美国电影象征的好莱坞迅速发展。
它以大众娱乐为目的,创造了不同类型的影片,包括喜剧片、音乐歌舞片、西部片、警匪片、科幻片等。
(3)中国电影:中国电影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品,如《霸王别姬》《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等,赢得了国际声誉。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日新月异的科技1.下列各项科技成果中,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是(C)2.自1999年以来,我国“神舟”系列飞船实现了从无人到有人,单人到多人的重大突破。
这一成就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D)A.计算机B.生物技术C.原子能D.空间技术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课程标准】以计算机网络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教学目标】重点: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文学、美术、音乐及电影的主要成就。
难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例正确认识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评价荒诞派艺术;探寻好莱坞称霸影坛的原因。
【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革命和电力革命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现代人类不断实现自己的梦想。
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工作和生活的质量,日益发展的克隆技术不断震撼着人类社会,航空航天领域的突破使人类实现了“奔月”的梦想。
第三次科技革命还涉及哪些领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新课探究】目标导学一:日新月异的科技1.多媒体课件展示资料,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含义及兴起的原因。
资料一(含义):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是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科学技术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资料二(原因):(1)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爱因斯坦相对论等自然科学理论迅速发展并在重要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时军用技术迅速转为民用,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4)科学技术的社会化保证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功。
(5)国家是科技事业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材料: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概述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过程。
答案提示:(1)1945年底,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2)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使用计算机。
特别是“上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
(3)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3.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材料: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一、二自然段内容,并结合展示的图片,谈谈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了什么利弊?答案提示:利:人们可以实现网上交友、网上购物、网上营销、网上行政、网上教育等,深刻影响着现代人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
弊:网络技术在改变人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一些网络垃圾信息、网络犯罪、网络谣言等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社会治安,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也会造成人际交往等方面能力的弱化。
4.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内容,了解生物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
目标导学二:丰富多彩的文学1.教师让学生快速阅读本子目内容,小组合作,完成下表的填写。
答案提示:2.许多人为外部的物质所控制,内心空虚,物质和精神严重失衡,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极度的空虚感和焦虑感,这种不良情绪积淀到一定程度,便要找机会宣泄,于是就有人借助艺术,以怪诞、扭曲、反理性等形式来满足人类的这一要求,表达他们对现实的不满。
现代主义就这样诞生了。
3.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教师提问:1953年,《等待戈多》轰动法国,连演300场。
戈多到底是谁?答案提示:有人认为他是上帝。
还有人认为他是“虚无”或“死亡”。
有人曾就此问贝克特本人,贝克特回答说:“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
”《等待戈多》是一出表现人类永恒的在无望中寻找希望的现代悲剧,实际上是表现人们精神上的苦闷和迷惘。
4.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5页关于《百年孤独》的副文,了解《百年孤独》的特点及在文学上的地位。
目标导学三:灿烂多姿的艺术1.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毕加索和《格尔尼卡》: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课本说说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是什么?答案提示: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的一个小镇,在1937年4月26日那天下午,应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的要求,希特勒德国干涉西班牙内战,出动飞机向格尔尼卡投下了10万磅炸弹。
当日正逢小镇集市,市民毫无防备,人们仓惶逃奔,希特勒的飞机却又低飞,跟踪并扫射逃跑的人们。
居民伤亡惨重,据不完全统计,1500多人被当场炸死,3/4建筑物被彻底毁灭。
当时侨居巴黎的毕加索得知格尔尼卡被希特勒轰炸后义愤填膺,怀着满腔爱国激情创作了宽7.76米,高3.49米的油画《格尔尼卡》。
这幅巨画表现了画家对德军法西斯暴行强烈的愤慨,也激起了全人类一切有正义感的人们的愤慨。
2.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你以为艺术家是什么,一个低能儿?如果他是一个画家,那就只有一双眼睛;如果他是一个音乐家,只有一对耳朵;一个诗人,只有一具心琴;一个拳击家,只有一身肌肉吗?恰恰相反,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政治人物。
他会经常关心悲欢离合的灾情,并从各方面作出反应。
他怎么能不关心别人,怎么能以一种逃避现实的冷漠态度而使你自己同你的那么丰富的生活隔离起来呢?不,绘画并不是为了装饰住宅而创作的,它是抵抗和打击敌人的一个武器。
”——毕加索发表在《法兰西文学报》上的一段话教师提问:你能从以上文字材料中捕捉到哪些信息?答案提示:毕加索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意义,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等。
教师过渡:在绘画上还有一位很有影响力的画家,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他把人类的梦境、幻觉和生死矛盾等作为绘画的主题。
“他”指的是谁?答案提示:达利。
3.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达利和《记忆的永恒》:教师提问:你发现画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猜猜达利想表达什么?答案提示:那几只表从玻璃和金属的硬质变成可以随意弯曲和折叠的软质;这些钟表在漫长的时间中已走的疲惫不堪,终于松垮下来变软了。
作品勾画了一个产生错觉的世界,是20世纪西方精神世界的一个缩影。
教师总结:文学、艺术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照射在镜子上,就会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现实,让现代的人从中得到启迪。
4.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让学生通过材料了解流行音乐。
材料一流行音乐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翻译过来的。
按照汉语词语表面去理解,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
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
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
材料二流行音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从音乐体系看,流行音乐是在叮砰巷歌曲、布鲁斯、爵士乐、摇滚乐、索尔音乐等美国大众音乐架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音乐。
其风格多样,形态丰富,可泛指Jazz、Rock、Soul、Blues、Reggae、Rap、Hip-Hop、Disco、New Age等20世纪后诞生的都市化大众音乐。
5.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让学生了解爵士乐的产生及演变。
材料一爵士乐起源于非洲音乐,17-18世纪,非洲黑人被贩运到北美,过着非人的生活,他们用音乐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黑人奴隶在保留非洲音乐特色的同时,吸收了欧洲音乐的优点。
创造出许多美国黑人的音乐形式,对爵士乐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发展起来,很快风行美国,并流传到世界许多国家。
材料二20世纪以后,在黑人音乐布鲁斯的基础上,吸取爵士乐的舞蹈节奏等因素,人们发展了一种新的布鲁斯音乐──节奏布鲁斯。
50年代,人们又在节奏布鲁斯的基础上发展了摇滚乐。
摇滚乐的特点是持续不断的两拍子的节奏型。
6.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7页正文第一自然段,指出电影诞生的时间、发展历程。
答案提示:1895年诞生。
历程:经历了由无声到有声,由黑白到彩色,由单一银幕到多种银幕的发展。
7.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教师提问:好莱坞电影主要有哪些类型?以什么为目的?答案提示:好莱坞电影以大众娱乐为目的,创造出不同的类型片来吸引观众。
主要包括喜剧片、音乐歌舞片、西部片、警匪片、恐怖片、战争片、科幻片等。
8.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材料一美国好莱坞电影长期称雄于电影王国,并推行“全球化策略”。
好莱坞电影保持浓厚的商业性质,它善于迎合大众时尚,能不惜工本,用高科技、大明星来制作影片,制作技术、题材、制作方法不断革新,参与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
材料二在无声电影时代,好莱坞就通过推出卓别林等影星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后来又凭借掌握有声电影的专利和来自华尔街的大量投资,垄断了世界电影业。
好莱坞电影以大众娱乐为目的,创造出不同的类型片来吸引观众。
好莱坞成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引领世界电影的潮流。
教师提问:(1)好莱坞为什么会成为“世界电影之都”?(2)面对好莱坞称霸世界影坛的局面和其推行的“全球化策略”,你能对振兴中国电影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吗?答案提示:(1)一流的电影制作技术、一流的导演、一流的演员。
推出影星以确立自己的地位。
华尔街金融机构的大量投资。
制作技术、题材、制作方法的不断革新。
创造出不同的类型片来吸引观众。
(2)革新制作技术、方法;创新题材;吸收外资加入等。
9.教师简介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庆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段,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
粉碎“四人帮”后,电影事业获得发展。
1977年电影生产开始复苏,1980-1984年平均年产量达120部左右,每年观众人次平均在250亿左右,中国电影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2012年,中国电影年产量高达745余部。
2013年全年总票房217.69亿元人民币,全国共有银幕18195块。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出几部中国电影的优秀作品。
答案提示:《霸王别姬》《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等。
【课堂小结】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它在使人们的梦想成真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挑战。
另外,现代文学艺术也在蓬勃发展,不同地域间的文化相互交流,不断融合,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