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肺间质纤维化的护理
- 格式:docx
- 大小:27.04 KB
- 文档页数:2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皮肤护理注意事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多系统、多器官受累,包括皮肤、关节、肾脏、心血管、神经系统等。
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SLE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可能包括疲劳、发热、关节疼痛、皮疹。
发病时病人可能会出现皮疹、关节疼痛和疲劳等症状,症状包括皮疹、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头痛、发热和疲劳等。
一般病人会接受一些药物治疗,包括类固醇、免疫抑制剂和抗疟药等,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检查,以确保病情得到控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那么,皮肤护理注意事项有哪些呢?1.哪些因素容易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以下是容易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因素:1. 遗传因素:有家族史的人患病的风险更高。
2. 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系统异常可能导致自身免疫反应,攻击身体的正常组织。
3. 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可能会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4. 紫外线照射: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可能会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
5. 某些药物: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如抗生素、抗癌药物等。
6. 某些化学物质:某些化学物质可能会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如某些有机溶剂、农药等。
7. 性别: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系统性红斑狼疮。
1.年龄:系统性红斑狼疮通常在20-40岁之间发病。
总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对于高风险人群,应该注意预防和早期诊断治疗。
2.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包括:1. 多系统受累:SLE可以影响多个器官和系统,包括皮肤、关节、肾脏、心血管、肺、神经系统等。
2. 典型的皮肤病变:SLE的皮肤病变包括蝶形红斑、光敏性皮疹、指端溃疡、毛发脱落等。
3. 关节炎:SLE患者常常出现关节炎,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等。
4. 免疫系统异常:SLE患者的免疫系统异常,会攻击身体的正常组织和器官,导致炎症和损伤。
系统性红斑狼疮组织而言。
结缔组织在体内广泛分布,具有连接、支持、营养、保护等多种功能。
药物致病可分成两类,第一类是诱发SLE症状的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保太松、金制剂等。
这些药物进入体内,先引起变态反应,然后激发狼疮素质或潜在SLE患者发生特发性SLE,或使已患有的SLE的病情加剧,通常停药不能阻止病情发展。
第二类是引起狼疮样综合征的药物,如普鲁卡因酰胺、氯丙嗪、苯妥英钠、异烟肼等,这类药物在应用较长时间和较大剂量后,患者可出现SLE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改变。
这类药物性狼疮样综合征在停药症状能自生消退或残留少数症状不退。
雌激素本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炎症反应和血管异常。
它可以出现在身体任何器官。
中小血管因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或抗体直接的侵袭而出现管壁的炎症和坏死,继发的血栓使管腔变窄,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和功能障碍。
临床:光过敏:面,手,前臂,颈前充血性斑丘疹,避免日光照射肾约75%病例受累神经系统有25%患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尤以累及脑为多见,故称有此器官受累者为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iatric ,NP狼疮) .这类患者表现为头痛、呕吐、偏摊、癫痛、意识障碍;或为幻觉、妄想、猜疑等各种精神障碍症状。
有NP 狼疮表现自的均为病情活动者系以及肌肉、关节等造成多系统、多器官受损。
本病可以单独存在,亦可出现在其他本病发病率高,多发于 40 岁以上女性。
其病理机制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的过度应答反应,造成外分泌腺体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使腺体细胞破坏,功能丧失,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与表现实验室检查:总补体(CH50)和C3、C4降低,提示狼疮活动(1)血常规检查多数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贫血(2)尿常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程中,几乎全部病人的肾脏均有不同程度受累。
当狼疮性肾炎缓解时,尿液少有异常,因此血尿和蛋白尿的增加,反映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存在。
’(3)血沉约90%以上的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血沉增快,并随病情好转与恶化而减慢或增快,因此血沉检查可作为观察病情变化的一项指标。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常规概念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结缔组织病,由于体内有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造成组织损伤,临床可以出现多个系统和脏器损害的症状,本病女性约占90%。
以青年女性多见。
病因及发病机制一、遗传因素SLE的发病有家族倾向,患者近亲发病率高达5-12%,同卵挛生中发病(69%)远较异卵生为高(3%)。
二、感染SLE患者的血清病毒(如麻疹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EB病毒)的抗体滴度高于健康人,SLE病人体内存在的内源性抗反转录病毒,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引发SLE。
三、内分泌因素可能与下列性激素异常有关:①雌激素水平及其代谢异常;②雌激素受体的含量③催乳素和生长激素的含量。
四、物理因素日光和紫外光照射可诱发皮肤损害或使原有的皮损加剧,并能使某些局限性局限性盘状红斑狼疮发展为系统型;日晒后出现颊、额、颈、胸、手背等处红斑。
日常饮食成分对SLE诱发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无磷鱼、干咸海产品及烟熏食物、苜蓿等。
五、药物引起药物性狼疮的药品按化学结构可分为4类:①芳香胺类:普鲁卡因胺、磺胺嘧啶和β受体阻滞剂等;②肼类:肼苯哒嗪和异烟肼等;③基化合物青霉胺、甲状腺药物等④苯类:苯妥英钠等抗惊厥药物等。
六、免疫异常一个具有SLE遗传素质的人,在上述各种因素作用下使机体正常的自身免疫机制破坏,产生多种免疫异常。
常见:①B细胞功能亢进;②T细胞失平衡;③细胞因子表达异常;④淋巴细胞凋亡异常。
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活动期病人大多有全身症状。
大部分病人在病程中有各种热型的发热。
此外,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及淋巴结肿大等亦颇常见。
2、皮肤、黏膜SLE病人的皮肤损害多种多样,表现不一,以皮疹为常见,典型的特征性皮疹有:①蝶形红斑;②盘状红斑;③血管炎性皮损;④手指末和甲周红斑,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此外,部分病人有光过敏、雷诺现象及脱发。
黏膜损害通常与SLE活动有关,可累及全身各处的黏膜,但多发生在口腔及唇部,可见白斑、糜烂或溃疡。
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呼吸道康复训练的实施体会【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肺间质病变患者临床特点与护理。
方法:对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肺间质病变患者,改进排痰方法,加强呼吸道管理,康复期实施呼吸功能锻炼,观察患者肺活量、胸闷等自觉症状。
结果:呼吸道管理和呼吸功能训练对改善肺活量,纠正低氧血症在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肺间质病变患者实施呼吸功能康复训练,能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红斑狼疮;系统性;间质性肺炎;呼吸道管理【中图分类号】r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016-01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的结缔组织病。
我国发病率为0.075%[1]。
由于肺和胸膜具有丰富的血管及结缔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cic)易沉积而形成肺和胸膜病变,影响患者通气与换气功能,严重者肺纤维化,出现急性呼吸衰竭,危急生命。
我院2009年1月—2010年8月收治sle164例,其中50例患者伴肺间质病变,患病率30%,通过对患者呼吸道管理,加强呼吸功能锻炼,有效改善了肺通气和换气功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64例sle住院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82年的分类标准[2]。
肺间质病变50例,女45例,男5例,女:男=9:1,年龄16-56岁,平均年龄30.5岁。
1.1 164例sle患者按有无肺胸膜损害分为两组,50例肺损害组,伴肾功能损害者34例,(68%),心脏损害22例(44%),脑损害14例(28%);114例无肺损害组,伴肾功能损害者57例,(50%),心脏损害20例(18%),脑损害7例(6%);两组患者同时并发的常见的内脏损害为肾、心、脑。
肺损害组肾、心、脑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肺损害组(p<0.05)。
系统性红斑狼疮定义:侵犯皮肤和多脏器的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某些不明病因诱导机体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等),导致:①自身抗体与相应自身抗原结合为循环免疫复合物,通过III型超敏反应而损伤自身组织和器官;②抗血细胞自身抗体与血细胞表面抗原结合,通过II型超敏反应而损伤血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约占12%。
少数患者病程中发生带状疱疹。
穿孔,造成严重后果。
力。
临床表现①蝶形或盘形红斑。
②无畸形的关节炎或关节痛。
③脱发。
④雷诺氏现象和/或血管炎。
⑤口腔粘膜溃疡。
⑥浆膜炎。
⑦光过敏。
⑧神经精神症状。
实验室检查①血沉增块(魏氏法>20/小时末)。
②白细胞降低(<4000/mm3)和/或血小板降低(<80,000/mm3)和/或溶血性贫血。
③蛋白尿(持续+或+以上者)和/或管型尿。
④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⑤狼疮细胞阳性(每片至少2个或至少两次阳性)。
⑥抗核杭体阳性。
凡符合以上临床和实验室检查6项者可确诊。
确诊前应注意排除其他结缔组织病,药物性狼疮症候群,结核病以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不足以上标准者为凝似病例,应进一步作如下实验室检查,满6项者可以确诊:进一步的实验检查项目:1.抗DNA抗体阳性(同位素标记DNA放射免疫测定法,马疫锥虫涂片或短膜虫涂片免疫荧光测定法)2.低补体血症和/或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阳性(如PEG沉淀法),冷环蛋白侧定法,抗补体性测定法等物理及其他免疫化学、生物学方法)3.狼疮带试验阳性4.肾活检阳性5.Sm抗体阳性临床表现不明显但实验室检查足以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者,可暂称为亚临床型系统性红斑狼疮。
注意事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肝损害时,要注意鉴别引起肝损害的原因。
有些患者的肝功能异常并非直接因红斑狼疮本身所致。
红斑狼疮本身及并发狼疮性肝炎可引起肝损害,但需排除病毒性肝炎、过量饮酒、应用肝毒性药物、胆道疾病等。
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护理发表时间:2020-08-27T05:38:33.495Z 来源:《航空军医》2020年6期作者:高殿华[导读] 观察身心综合护理对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病情缓解的影响。
(陆军第81集团军医院血液内分泌科河北张家口 075000)摘要:目的观察身心综合护理对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病情缓解的影响。
对病人进行身体及心理的综合护理,尤其是根据病人特定脏器损害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
结果经过规范化的临床治疗及细致全面的护理,根据病人特定病情进行细致全面的综合护理,有助于促进病人的身心康复。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脑病;狼疮性肾炎;治疗;护理;临床特点一、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T、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大量自身抗体产生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多发于育龄期女性,可因免疫复合物沉积而导致多系统及器官损害。
常见受累器官为中枢神经系统、肾脏、肺、心脏及血液系统等,导致狼疮性脑病、狼疮性肾炎、肺泡出血、肺间质纤维化、肺动脉高压、溶血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等的发生。
二、临床特点:面部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敏感等皮肤损害;有鼻黏膜或口腔溃疡;非侵蚀性关节炎;浆膜炎;肾脏病变如狼疮肾炎(蛋白尿>0.5 g/d或出现细胞管型);神经精神狼疮;血液系统异常包括贫血或红白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4×109/L)或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100×109/L)。
免疫学异常包括血清抗核抗体、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阳性。
三、诊断:依据199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对神经精神狼疮(NPSLE)提出的诊断标准,SLE患者出现偏头痛、认知障碍、癫痫、性格改变、无菌性脑膜炎等19项临床表现中一项以上,且伴随患者脑脊液出现异常、脑电图出现异常、头部MRI或CT出现异常即诊断为SLEE。
狼疮性脑病的发生可能于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有很大关系,特别要掌握AST、尿红细胞、C3及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等临床指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认知障碍、头痛、障碍、癫痫、脑血管病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手术风险有哪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而导致的疾病。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
对于这些患者来说,手术可能是治疗某些疾病或并发症的必要手段,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特殊的风险。
首先,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手术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
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清除外来病原体,但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免疫系统出现了错误的识别和攻击,导致自身组织受损。
手术作为一种外界刺激,可能会进一步激活免疫系统,加重这种异常的免疫反应,引发炎症风暴。
这不仅会影响手术伤口的愈合,还可能导致全身性的炎症反应,对多个器官造成损害。
其次,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往往存在长期的慢性炎症,这会对身体的各个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在心血管系统中,慢性炎症可能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动脉粥样硬化等,增加手术中发生心血管意外的风险,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在呼吸系统方面,慢性炎症可能引起肺间质纤维化,影响肺功能,使患者在手术麻醉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再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常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来控制病情。
这些药物虽然能够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但同时也会削弱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患者抗感染能力下降。
在手术后,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而且一旦感染,往往病情较为严重,难以控制。
此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还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增加骨折的风险,这对于手术中的体位摆放和术后的康复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另外,血液系统的异常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手术面临的风险之一。
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小板减少、贫血等情况,这会影响手术中的止血和患者的耐受能力。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能存在类风湿因子阳性,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管理也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会影响神经肌肉功能,导致对麻醉药物的反应异常。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肺间质纤维化的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
病人体内可
产生多种自身抗体,通过免疫复合物等途径,损害各个系统、脏器和组织,产生一些不良的
并发症。
其中约有10%的发生狼疮性肺炎,其特征为双侧弥漫性肺泡侵润性病灶,慢性者则
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多在双下肺热。
表现为发热、干咳、胸痛及呼吸困难。
约有35%的病
人有胸膜炎,或胸腔积液。
这种并发症很容易误诊,常被当做单一的肺病治疗,一旦发现病
情往往较为严重了,所以科学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避免诱因
1.1据查40%的SLE病人对日光过敏,所以此类病人一定要避免强烈的紫外线照射,晴天一
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尽量减少外出。
1.2寒冷天气注意保暖,避免手脚在气寒冷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避免吸烟、喝咖啡、饮酒等,防止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加重组织缺血、缺氧;避免情绪激或过度劳累导致呼吸不流畅;避免去人员密集区,防止感冒及感染的发生。
2.饮食的护理
2.1鼓励病人进食高糖、高蛋白和粗纤维的饮食,少食多餐,忌食苜蓿、无花果、芹菜、蘑
菇等食物。
此类食物含有补骨素,可增强病人对紫外线的敏感性或诱发SLE发病。
2.2鼓励病人多饮水,无糖尿病史的患者最好在晚上睡觉前适量的喝一杯蜂蜜水,起到润肺
的作用。
鼓励病人多食香蕉等多钾类食物。
3.感染的护理
3.1若皮肤感染,要及时预防褥疮及压疮的发生,保持皮肤干燥,常用温水清洗,可遵照医
嘱用抗生素治疗,避免使用诱发结缔组织病症状的药物,如普鲁卡因胺、肼屈嗪等;若口腔
感染,每天睡前和餐后都要漱口,并遵医嘱局部使用抗生素。
3.2若肺部感染,发热病人应卧床休息,及时降温,若病人咳嗽或咳痰,鼓励病人做深呼吸
及有效咳嗽,有助于病人气道远端分泌物的排出,对于痰液黏稠和排痰困难者,则可使用吸
入疗法和雾化疗法。
4.用药的护理
4.1应用中药的护理: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肺间质纤维化的病人常会应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中药对于提高机体免疫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中药起效慢的特点,护理人员一定要给
病人解释服用中药的作用及重要性,打消病人的疑虑。
4.2应用西药的护理
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抗炎、解热的作用,但这类药物常会引起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所以
此类药物要饭后要服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的作用,但此
类药物副作用大,可致病人向心性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电解质紊乱等;免疫抑制剂
会造成白细胞减少,护理人员要叮嘱病人多喝水并观察尿液的颜色及早发现出血性膀胱炎。
5.观察病情及安全保护
5.1观察病人的全身状况,面部蝴蝶斑的改变,病人的精神状态是否正常,发现病人的情绪
不稳定,精神障碍或意识不清者,应做好安全防护和急救准备,防止自伤或意外受伤。
5.2密切观察咳嗽、咳痰的情况,详细记录痰液的色、量、质,让病人有效地咳嗽并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6.心理护理
6.1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病人一起分析原因,并评估病人的焦虑程度,在了解了病人的焦虑程度后,委婉的告诫病人焦虑对病情的不良影响,帮助病人在出现焦虑时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6.2呼吸困难可引起病人烦躁不安、恐惧,而不良情绪反应可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
因此,护理人员应安慰病人,使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增强安全感,增加信心。
对于SLE并发肺间质纤维化的病人,常因预感到生命遇到威胁而悲观失望,护理人员应鼓励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护理人员科学的护理是病人战胜病魔的桥梁,我们要搭好这座桥,让SLE并发肺间质纤维化的病人走向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