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整理五
- 格式:docx
- 大小:209.03 KB
- 文档页数:15
化学竞赛知识点总结大全化学竞赛作为一种知识和能力的考核活动,对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它既考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每个参与化学竞赛的学生来说,深入了解化学竞赛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对化学竞赛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一、基础知识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的基础,对元素周期表的了解是化学竞赛的基础。
学生需要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元素的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2.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化学键的种类、形成条件、裂解条件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是化学竞赛的重要知识点。
此外,分子结构的形成原理、构象等也是重要的知识点。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学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了解化学反应的类型、速率、平衡、电解质溶液中的电离和沉淀等方面的知识。
4. 酸碱盐的性质和应用酸碱盐是化学竞赛的必备知识,学生需要了解酸碱盐的性质、电离程度、pH值及与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5. 化学元素反应化学元素反应是化学竞赛的重要知识点,学生需要了解各元素间的反应类型、化合价、价态、化合物的生成条件等方面的知识。
二、应用能力1. 化学实验操作化学竞赛中往往会出现化学实验操作的题目,学生需要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如称量物质、溶解、过滤、沉淀等,以及实验中的安全规范和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学生需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包括平衡化学方程、电离方程及沉淀生成方程等。
3. 化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化学竞赛中常常会出现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学生需要具备化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理解化学知识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化学计算能力化学竞赛中会出现一些需要化学计算的题目,如物质的量的计算、溶液浓度的计算、反应热的计算等,学生需要具备化学计算能力。
以上是化学竞赛知识点的基本总结,通过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化学素养和应用能力,取得更好的竞赛成绩。
高中化学竞赛基础知识点归纳高中化学竞赛基础知识点归纳在我们的高中阶段,化学竞赛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很多喜欢化学的学生都很积极参加比赛,可是想要赢得胜利,我们需要掌握哪些化学知识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化学竞赛知识一、物理性质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① 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 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 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 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 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 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 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 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 易液化的气体: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① 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
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
化学竞赛常用知识点总结一、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的排列规律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的一张表,原子序数是指元素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
元素周期表的横向周期数称为周期,竖向的行称为族。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是按照其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按照周期数分为七个周期,按照族分为18个族。
2. 元素的周期性特征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元素,其外层电子的能级相同;同一族元素,其外层电子数相同。
根据这一规律,可以总结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特征,如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电负性的变化规律、电离能的变化规律等。
3. 元素周期表中主要族的特征主族元素的特征包括原子半径、电负性、电离能、化合价等方面的周期性规律。
其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1,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加,电离能逐渐减小;碱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2,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加,电离能逐渐减小。
4. 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金属过渡金属是指元素周期表中位于主族元素与稀土元素之间的一组元素。
过渡金属具有几种原子价态,同时具有两种或更多的氧化态,容易形成多种阳离子。
过渡金属具有一定的金属性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非金属性质。
5. 元素周期表中的稀土元素稀土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和钪系元素的元素。
这些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相似的特点,具有较强的金属性质和一定的发光性能。
稀土元素广泛应用于核工业、航天航空、电子技术和光学材料等领域。
二、化学键1. 化学键的种类和性质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共价键是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具有方向性和极性。
离子键是指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通常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形成。
金属键是指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形成的化学键,具有自由移动性。
2. 共价键的特点和性质共价键是由原子间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具有极性和方向性,共价键中的原子存在特定的电负性差异。
根据原子间电负性的不同,可以区分出非极性共价键、极性共价键和离子键。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大全1. 有效数字在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中正确使用有效数字。
定量仪器(天平、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等等)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
数字运算的约化规则和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
实验方法对有效数字的制约。
2. 气体理想气体标准状况(态)。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气体常量R。
体系标准压力。
分压定律。
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原理。
气体溶解度(亨利定律)。
3. 溶液溶液浓度。
溶解度。
浓度和溶解度的单位与换算。
溶液配制(仪器的选择)。
重结晶方法以及溶质/溶剂相对量的估算。
过滤与洗涤(洗涤液选择、洗涤方式选择)。
重结晶和洗涤溶剂(包括混合溶剂)的选择。
胶体。
分散相和连续相。
胶体的形成和破坏。
胶体的分类。
胶粒的基本结构。
4. 容量分析被测物、基准物质、标准溶液、指示剂、滴定反应等基本概念。
酸碱滴定曲线(酸碱强度、浓度、溶剂极性对滴定突跃影响的定性关系)。
酸碱滴定指示剂的选择。
以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硫代硫酸钠、EDTA为标准溶液的基本滴定反应。
分析结果的计算。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5. 原子结构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用s、p、d等表示基态构型(包括中性原子、正离子和负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
6.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系周期。
1~18族。
主族与副族。
过渡元素。
主、副族同族元素从上到下性质变化一般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性质变化一般规律。
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
s、p、d、ds、f区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和原子的电子构型。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核外电子结构(电子层数、价电子层与价电子数)的关系。
最高氧化态与族序数的关系。
对角线规则。
金属与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半金属(类金属)。
主、副族的重要而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常见氧化态及其主要形体。
铂系元素的概念。
7. 分子结构路易斯结构式。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分子(包括离子)几何构型的解释。
共价键。
键长、键角、键能。
高一化学竞赛知识点化学竞赛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以及变化的科学。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到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且有机会参加各种化学竞赛。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一化学竞赛的知识点,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溶解度等。
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工具,用来展示元素的各种信息。
它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元素的核心中质子的数量)排列,并将相似性质的元素归到同一列。
周期表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原子量等。
在化学竞赛中,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元素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我们可以知道周期表上同一行的元素拥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周期表上的信息判断元素的化合价和电子层结构。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变化的符号表示法。
它由反应物、产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在化学竞赛中,常常需要根据实验条件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需要考虑一些基本规则,例如平衡方程式的质量守恒原则。
在平衡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和产物的物质种类和数量必须相等。
此外,方程式的化合价和电子个数也需要符合化学规律。
3.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
在化学竞赛中,常常会涉及到溶解度和溶液配伍的问题。
溶解度与溶剂种类、温度、压力等因素相关。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能够增加溶质的溶解度,而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较小。
此外,溶解度还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有些物质易溶于水,而有些物质则不易溶于水。
在化学竞赛中,了解溶解度和溶液配伍的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们解决一系列与溶解度相关的问题。
例如,根据给定的实验条件,判断溶质能否溶解于溶剂中,或者计算溶质在溶液中的浓度等。
4.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反应类型,涉及到电子的转移。
在化学竞赛中,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反应类型是非常重要的。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是根据元素的氧化态变化来描述化学反应。
其中,电子的转移是关键因素。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归纳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归纳一、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
是一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
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对比C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
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
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
(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4HF==SiF4↑+2H2OSiO2+CaO===(高温)CaSiO3SiO2+2NaOH==Na2SiO3+H2O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硅酸(H2SiO3)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Na2SiO3+2HCl==H2SiO3↓+2NaCl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高中化学竞赛必备化学方程式大全1. 氧化性:F2 + H2 === 2HF2F2 +2H2O===4HF+O2Cl2 +2FeCl2 ===2FeCl32Cl2+2NaBr===2NaCl+Br2Cl2 +2NaI ===2NaCl+I2Cl2+SO2 +2H2O===H2SO4 +2HCl2. 还原性S+6HNO3(浓)===H2SO4+6NO2↑+2H2O3S+4 HNO3(稀)===3SO2+4NO↑+2H2O(X2表示F2,Cl2,Br2)PX3+X2===PX5C+CO2===2CO (生成水煤气)(制得粗硅)Si+2NaOH+H2O===Na2SiO3+2H2↑3.(碱中)歧化Cl2+H2O===HCl+HClO(加酸抑制歧化,加碱或光照促进歧化)Cl2+2NaOH===NaCl+NaClO+H2O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金属单质(Na,Mg,Al,Fe)的还原性4Na+O2===2Na2O2Na+S===Na2S(爆炸)2Na+2H2O===2NaOH+H2↑Mg+H2SO4===MgSO4+H2↑2Al+6HCl===2AlCl3+3H2↑2Al+3H2SO4===Al2(SO4)3+3H2↑2Al+6H2SO4(浓、热)===Al2(SO4)3+3SO2↑+6H2O(Al,Fe在冷,浓的H2SO4,HNO3中钝化)Al+4HNO3(稀)===Al(NO3)3+NO↑+2H2O2Al+2NaOH+2H2O===2NaAlO2+3H2↑Fe+2HCl===FeCl2+H2↑Fe+CuCl2===FeCl2+Cu非金属氢化物(HF,HCl,H2O,H2S,NH3)1.还原性:16HCl+2KMnO4==2KCl+2MnCl2+5Cl2↑+8H2O(实验室常用)2H2S+SO2===3S↓+2H2O2NH3+3Cl2===N2+6HCl如何准备化学竞赛1.一定要认真对待前五年的真正问题,像正式考试一样,要完成并彻底研究每一个问题。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总结引言高中化学竞赛是对学生在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方面的综合考核。
为了能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竞赛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备战竞赛。
1. 元素与化合物1.1 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可以根据元素周期表进行分类。
1.2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物质。
1.3 元素和化合物的命名规则需要熟悉,包括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2. 化学方程式2.1 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
2.2 化学方程式需要平衡,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目要相等。
2.3 反应物的摩尔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推导得到。
3. 化学键与化学键能3.1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3.2 化学键能是形成或断裂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3.3 化学键的强弱与元素的电负性有关,电负性差异越大,化学键越偏离离子键,电负性差异越小,化学键越接近共价键。
4. 酸碱中和反应4.1 酸是指能够产生H+离子的物质,碱是指能够产生OH-离子的物质。
4.2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4.3 酸碱中和反应的平衡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或pH值来判断。
5. 氧化还原反应5.1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称为氧化,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称为还原。
5.2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可以通过半反应方程式来描述。
5.3 氧化剂是指能够接受电子的物质,还原剂是指能够提供电子的物质。
6. 化学平衡6.1 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浓度或压力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
6.2 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平衡的指标,可以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比值来计算。
6.3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和浓度,可以通过Le Chatelier原理来解释。
7. 动力学7.1 化学动力学研究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之间的关系。
中学化学竞赛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指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是化学物质的基本单位。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物质。
2. 反应类型化学反应按照反应类型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双替反应等。
3. 常见的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化学表达式,包括转化物质、生成物和化学计量关系。
4. 化学键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化学键来实现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5. 键能在形成、断裂、伸长或压缩化学键时,其周围的能量的变化称为键能。
第二章:物质的分子结构1. 原子的结构原子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粒子,电子分布于原子核外围的能级上。
2. 分子的构成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物质基本单位。
3. 分子的电性分子的电性取决于分子中原子的电性差异。
4. 分子的空间结构分子的空间结构取决于分子的键角和空间构型。
5. 分子的极性分子的极性指的是分子中正负电荷分布的不均匀性。
第三章:化学反应动力学1.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3. 化学平衡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化学反应达到相对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基本不再变化。
4. 平衡常数化学反应在特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称为平衡常数。
第四章:酸碱中和和溶液的性质1. 酸碱反应酸和碱在适当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变化。
2. pH值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被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即pH值。
3. 中和反应在适当条件下,酸和碱中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4.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包括氧化剂和还原剂。
5. 氧化还原指数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的氧化还原指数的变化规律。
第五章:物质的热力学和热化学性质1. 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研究的是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和传递的规律。
2017高中化学竞赛必背知识点高中化学竞赛必背知识点篇一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7.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高中化学竞赛必背知识点篇二1.硅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原硅酸(H4SiO4)是白色胶状沉淀(2)化学性质:①不稳定性:H2SiO3SiO2+H2O②与强碱反应:H2SiO3+2NaOH== Na2SiO3+2H2O2.硅酸的用途:用作气体的吸附剂,油脂和蜡等的脱色剂,催化剂载体,以及分析化学试剂等。
3.硅酸的制取:由可溶性硅酸盐稀溶液和酸作用制得正硅酸的不稳定水溶液,失水成偏硅酸即通称的硅酸。
放置能缩合成多分子聚合物称硅酸溶胶(mSiO2nH2O),简称硅溶胶,加热脱水可得硅胶(多孔SiO2含水4%)。
由细孔球形硅胶用盐酸浸泡4~6h后用纯水洗涤,烘干72h,用纯水洗涤,再在70~80℃二次烘干制得。
也可由硅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硅溶胶,经凝聚,一次洗涤,干燥,浓盐酸浸泡,二次洗涤,干燥而制得。
高中化学竞赛必背知识点篇三1. 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化学是一门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领域的自然科学。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通过学习化学知识,可以获得对物质世界更深入的了解。
在化学竞赛中,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中化学竞赛中常见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备战竞赛。
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的基础知识之一,是各种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
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基本性质,如原子量、电子排布等。
竞赛中可能会涉及到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和解题,因此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是很重要的。
2. 化学键化学键是化学物质中形成的相互作用力,种类有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在竞赛中,题目可能会涉及到物质之间化学键的判断和性质分析,因此对各种类型的化学键有深入理解是必不可少的。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其中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平衡态等概念。
在竞赛中,常常会出现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等方面的题目,因此对化学反应机理和计算方法要有一定的掌握。
4.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值时的状态。
在竞赛中,常会考察学生对于化学平衡的理解和计算能力,如平衡常数、浓度变化对平衡态的影响等内容。
5. 化学物质的分类化学物质可以按照性质、结构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如酸、碱、盐、氧化还原物质等。
在竞赛中,可能需要对化学物质的分类进行判断和辨析,因此需要对各种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特点有清晰的认识。
6. 反应热学反应热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中热效应的分支学科,包括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焓变等内容。
在竞赛中,可能会出现与反应热学相关的题目,需要学生对热力学原理和计算方法有所了解。
7. 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知识并培养实验技能。
在竞赛中,可能会出现有关化学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题目,因此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以上几点对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的梳理,相信大家对于竞赛内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高二化学竞赛必背知识点整理【篇一】1.醇:(1)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2)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叔醇,叔醇立刻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浊,伯醇放置后也无变化。
2.酚或烯醇类化合物:(1)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兰紫色)。
(2)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3.羰基化合物:(1)鉴别所有的醛*:2,4-二硝基苯肼,产生*或橙红色沉淀;(2)区别醛与*用托伦试剂,醛能生成银镜,而*不能;(3)区别芳香醛与脂肪醛或*与脂肪醛,用斐林试剂,脂肪醛生成砖红色沉淀,而*和芳香醛不能;(4)鉴别**和具有结构的醇,用碘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的碘仿沉淀。
4.甲酸:用托伦试剂,甲酸能生成银镜,而其他酸不能。
5.*:区别伯、仲、叔*有两种方法(1)用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在NaOH溶液中反应,伯*生成的产物溶于NaOH;仲*生成的产物不溶于NaOH溶液;叔*不发生反应。
(2)用NaNO2+HCl:脂肪*:伯*放出氮气,仲*生成*油状物,叔*不反应。
芳香*:伯*生成重氮盐,仲*生成*油状物,叔*生成绿色固体。
【篇二】1、O是地壳中质量分数的元素,Si次之,Al是地壳中质量分数的金属元素。
2、H是最轻的非金属元素;Li是最轻的金属元素。
3、Na是焰色反应为*的元素;K是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的元素。
4、Si是人工制得纯度的元素;C是天然物质中硬度的元素。
5、N是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O是氢化物沸点的非金属元素。
6、常温下,F、Cl是单质具有有色气体的元素。
7、C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价氧化物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元素。
8、Cl是单质最易液化的气体、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元素。
【篇三】1、电子层数跟最外层电子数数相等的原子有H、Be、Al2、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的元素O3、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关He、C、S4、最外层电子数跟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Ar5、X、Y两元素可形成X2Y和X2Y2两种化合物(或形成原子个数比2:1与1:1的化合物Na2O、Na2O2、H2O、H2O26、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F7、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个的元素P8、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Al9、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2的元素C。
高一化学竞赛试题知识点化学竞赛试题在高中化学学科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既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能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高一化学竞赛试题常考的知识点。
一、化学元素与元素周期表(150字)1. 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电子的组成,质子和电子的电荷,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时原子为稳定态。
2. 元素的周期性: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具有周期性规律。
周期表中,水平周期表示元素的电子层,垂直周期表示元素的主量子数。
3. 原子半径和电离能:原子半径随着周期的增加而减小,电离能随周期的增加而增大。
4. 元素价态:元素价态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态,可以通过读取元素周期表所在的周期和族来确定。
二、化学键与物质结构(200字)1. 原子和离子之间的化学键: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形式进行化学结合,形成分子或晶体格点。
2. 分子的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以共价键连接而成,可以是原子的同种组合或不同种的组合。
3. 晶体的结构:晶体由离子、分子或原子经过化学键结合而成,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由晶胞和晶格点组成。
三、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200字)1.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用化学式或化学符号表示。
2. 反应类型的分类: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3. 反应的平衡: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前后相等,可以通过平衡常数来表示反应的平衡状态。
四、电化学与电解质溶液(150字)1. 电化学基础:电化学研究电荷在电解质溶液中的移动以及与电解质溶液中的反应的关系。
电解质溶液中的正离子是阳极,负离子是阴极。
2.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通过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
3.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溶液可以导电,因为其中存在着自由移动的离子。
五、化学式的计算(150字)1. 化学式分子质量的计算:化学式分子质量是指一种分子的质量,可以通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来进行计算。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竞赛五个易错知识点高中化学竞赛中五个容易出错的知识点1.易溶于水的碱都是强碱,难溶于水的碱都是弱碱从常见的强碱NaOH、Koh、Ca(OH)2和常见的弱碱Fe(OH)3和Cu(OH)2来看,易溶于水的碱是强碱,难溶于水的碱是弱碱。
事实上,碱的碱度与溶解度无关。
其中,易溶于水的碱不应忘记氨,氨也是弱碱。
不溶于水的不一定是弱碱。
我学会了高一众所周知,在元素循环速率部分,镁与热水反应后,酚酞滴变红,这证明了Mg(OH)2不是弱碱,而是中强碱,但Mg(OH)2是不溶性的。
还有阿戈。
鉴于银的金属活性很弱,它一定是一种非常弱的碱。
事实上,通过测量AgNO3溶液的pH值,我们也可以知道agoh也是一种中等强度的碱。
2.酸式盐溶液呈酸性表面上,“酸性”盐溶液当然是酸性的,但不是。
应根据情况讨论酸性盐的性质。
如果这是一种强酸盐,因为它会电离大量H+,并且阴离子不会水解,那么强酸盐溶液必须是酸性的。
对于弱酸的酸性盐,有必要比较其电离H+的能力和阴离子水解的程度。
如果阴离子水解度大(如NaHCO3),则溶液呈碱性;相反,如果阴离子具有很强的电离H+的能力,如NaH2PO4,则溶液呈酸性。
3.h2so4有强氧化性那是不对的。
只需在它前面加上一个“厚”字。
浓硫酸以分子形式存在。
它的氧化作用反映在整个分子中。
S+6在H2SO4中容易获得电子,因此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稀H2SO4(或SO42-)的氧化几乎为no(甚至不是H2S),比H2SO3(或SO32-)的氧化弱得多。
这也表明,低价非金属含氧酸基的氧化作用比高价非金属含氧酸基强,与HClO和HClO4的氧化作用相同。
因此,当H2SO4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时,它必须是严格的,并在前面加上“稠”一词。
4.王水能溶解金是因为有比浓硝酸更强的氧化性俗话说盐酸能用硝酸氧化金,就是说盐酸能用硝酸氧化金。
目前研究表明,王水溶解金的原因是浓盐酸中含有高浓度的Cl-,它能与金配位生成[AuCl4],降低金的电极电位,提高金的还原性,使金被浓硝酸氧化。
高中化学竞赛重点内容高中化学竞赛是一个考察学生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比赛,其中包含了许多重点内容。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重点内容。
1.元素周期表和元素性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的基础,包含了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元素符号等信息。
学生需要熟悉元素的分组、周期趋势和元素的基本性质,如金属性、非金属性、电子亲和能、电离能等。
2.化学键和分子结构学生需要了解化学键的形成原理和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如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
同时,他们需要了解分子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如极性、非极性分子和分子间力。
3.常见化学反应学生需要了解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
他们需要知道反应的基本方程式、反应条件、化学计量等。
4.酸碱理论和pH值酸碱理论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
学生需要了解酸碱的定义、性质和化学反应。
他们还需要了解pH值和酸碱溶液的强度。
5.氧气和氧化剂学生需要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性质和氧化反应。
他们需要了解氧化剂的定义和物质的氧化还原性质。
6.典型元素和其化合物学生需要了解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这包括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和功能性化合物等。
7.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学生需要具备化学计算的能力,包括质量、摩尔、体积的转换和化学计量计算。
他们还需要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室安全知识。
除了上述主要内容外,高中化学竞赛还可能涉及其他一些重点内容,如化学平衡、动力学、化学能、溶液的性质、电化学等。
学生需要全面掌握这些知识,同时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如解题、实验设计等。
为了在化学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学生需要系统地学习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他们应该积极参加化学竞赛相关的培训和活动,多做题目和实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他们还应掌握化学常识和实验技能,提高解题能力和实验操作水平。
在准备化学竞赛时,学生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是基础,但实践能力同样重要。
2020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
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遵循奥布谬原理,电子云的分层和电子排布的规律。
3. 元素周期表:周期、族(主族和过渡族)、区块(s、p、d、f区)。
4. 元素周期律:原子半径、电负性、电离能、亲氧性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5. 同位素、同素异形体。
二、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共价键(单键、双键、三键)、金属键。
2. 键参数:键长、键角、键能。
3. 分子的几何形状:VSEPR理论,分子的极性和非极性。
4. 分子轨道理论基础:分子轨道的形成、键合与反键合分子轨道。
5. 氢键及其他分子间作用力。
三、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等。
2. 化学反应速率:速率方程、反应级数、催化剂。
3. 化学平衡:平衡常数、Le Chatelier原理、多重平衡系统。
4. 酸碱理论:Arrhenius理论、Bronsted-Lowry理论、pH计算。
5. 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Ksp)和溶解度的关系。
四、溶液与电解质1. 溶液的分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
2.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3. 电解质的分类: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
4. 电导率: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电导率的测定。
5. 胶体与界面现象:胶体的性质、乳化作用、吸附。
五、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氧化数的变化、电子的转移。
2.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识别。
3.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电势(Eh)、标准电极电势。
4. 电化学电池:伏打电堆、电解质电池、燃料电池。
5. 电化学系列:金属的活性顺序、电化学腐蚀。
六、热化学与能量变化1. 热化学方程式:焓变、反应热。
2. 热化学定律:能量守恒、熵变、Gibbs自由能。
3. 反应热的测量:量热法。
4. 化学能与物理能的转换:燃烧热、能量的储存与释放。
5. 相变热:熔化热、蒸发热、离子化能。
高中化学竞赛重要的知识点小结高中化学竞赛重要的知识点小结说到化学竞赛,很多高中生都希望自己能在比赛中一展自己的水平,夺得胜利,那么在比赛前我们需要具备哪些化学知识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竞赛重要的知识点小结,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化学竞赛易错知识1、多元含氧酸具体是几元酸看酸中H的个数多元酸究竟能电离多少个H+,是要看它结构中有多少个羟基,非羟基的氢是不能电离出来的。
如亚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个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结构中,是有一个H和一个O分别和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而不构成羟基。
构成羟基的O和H只有两个。
因此H3PO3是二元酸。
当然,有的还要考虑别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来解释。
2、酸式盐溶液呈酸性表面上看,“酸”式盐溶液当然呈酸性啦,其实不然。
到底酸式盐呈什么性,要分情况讨论。
如果这是强酸的酸式盐,因为它电离出了大量的H+,而且阴离子不水解,所以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
而弱酸的酸式盐,则要比较它电离出H+的能力和阴离子水解的程度了。
如果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大(如NaHCO3),则溶液呈碱性;反过来,如果阴离子电离出H+的能力较强(如NaH2PO4),则溶液呈酸性。
3、H2SO4有强氧化性就这么说就不对,只要在前边加一个“浓”字就对了。
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它的氧化性体现在整体的分子上,H2SO4中的S+6易得到电子,所以它有强氧化性。
而稀H2SO4(或SO42—)的氧化性几乎没有(连H2S也氧化不了),比H2SO3(或SO32—)的氧化性还弱得多。
这也体现了低价态非金属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比高价态的强,和HClO与HClO4的酸性强弱比较一样。
所以说H2SO4有强氧化性时必须严谨,前面加上“浓”字。
4、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考虑产物之间的反应从解题速度角度考虑,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时,可以“四看”:一看产物是否正确;二看电荷是否守恒;三看拆分是否合理;四看是否符合题目限制的条件。
5.1 酸碱理论及其开展5.1.1阿累尼乌斯(Arrhenius)电离理论1887年Arrhenius提出,但凡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产生H+ 物质叫酸(acid),能电离产生OH-物质叫碱(base),酸和碱反响称为中和反响,酸碱反响产物主要是作为溶剂水和盐类。
如:酸:HAc H+ + Ac-碱:NaOH Na+ + OH-酸碱发生中和反响生成盐和水:NaOH + HAc NaAc + H2O反响本质是:H+ + OH-= H2O根据电离学说,酸碱强度用电离度α来表示。
对于弱电解质而言,在水溶液中仅仅是部分电离,电离度:表示弱电解质到达电离平衡时电离百分数。
设HA为一元酸,它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HA H + + A-电离度定义为式中:c HA 表示一元弱酸分析浓度(或总浓度);[HA] 表示平衡浓度在c HA肯定条件下,a值愈大,表示弱酸电离得愈多,说明该酸愈强。
对于多元酸H n A nH+ + A n-这一离解平衡包含假设干分步离解反响:H n A H n-1A-+ H+H n-1A-H n-2A2-+ H+… … … …一般对多元酸,假设第一级电离比其他各级电离大很多,那么可近似看作是第一级电离结果,假设各级电离都不太小且差异不是很大时,常采纳酸、碱离解平衡常数来表征酸碱强度。
HA A-+ H+H n A H n-1A-+ H+H n-1A-H n-2A2-+ H+… … … …H n A A n-+n H+对于弱碱而言,同样存在着电离平衡,K b。
K a,K b意义:①K a〔或K b〕值可以衡量弱酸〔碱〕相对强弱,K值≤10-4认为是弱。
10-2~K~10-3中强电解质〔可以试验测得〕②同一温度下,不管弱电解质浓度如何变更,电离常数根本保持不变。
③K a,K b随温度而变更,〔影响较小,一般可忽视〕Ka与α关系:以HA为例,初始浓度为CHA A-+ H+初始 c 0 0平衡 c(1-α) cα cα假设c/Ka≤500时,1-α≈1cα2=K a稀释定律T 肯定时,稀释弱电解质,c↘,α↗;反之c↗,α↘,Ka是常数。
人们把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定义为酸度,作为在酸碱反响中起作用大小标记。
pH= -lg[H+]电离理论局限性:只适用于水溶液。
1923年由布朗斯台德(Brфnsted)提出。
根据质子理论,但凡能给出质子(H+)物质是酸;但凡能承受质子(H+)物质是碱,它们之间关系可用下式表示之:酸质子+碱例如:HA H+ + A-酸碱互相依存关系叫作共轭关系。
上式中HA是A-共轭酸;A-是HA共轭碱。
HA-A-称为共轭酸碱对。
这种因质子得失而互相转变每一对酸碱,称为共轭酸碱。
因此酸碱可以是中性分子、阳离子或阴离子,只是酸较其共轭碱多一个质子。
如:酸碱HClO4 H+ +ClO4–H2CO3 H++HCO3-HCO3- H++CO32-3NH4+ H+ + NH3上面各个共轭酸碱对质子得失反响,称为酸碱半反响。
各种酸碱半反响在溶液中不能单独进展,而是当一种酸给出质子时,溶液中必定有一种碱来承受质子。
酸碱反响本质——质子转移。
例如HAc在水溶液中离解时,溶剂水就是承受质子碱,它们反响可以表示如下:其结果是质子从HAc 转移到H2O,此处溶剂H2O起到了碱作用,HAc离解得以实现。
为了书写便利,通常将H3O+写作H+,故上式简写为:HAc H++Ac-水两性,水质子自递作用:平衡常数称为水质子自递常数,即:K w = [H3O+][OH-]水合质子H3O+也常常简写作H+,因此水质子自递常数常简写作:K w = [H+][OH-]这个常数就是水离子积,在25℃时等于10-14。
于是:K w = 10-14,pK w =14根据质子理论,酸和碱中和反响也是一种质子转移过程,例如:HCl+NH3 NH+Cl-反响结果是各反响物转化为它们各自共轭酸和共轭碱。
5.2 协作物性质配位化合物〔原称络合物complex compound〕简称协作物,是一类有负电荷基团或电中性极性分子同金属或原子相连结着化合物。
5.2.1 配位化合物根本概念1.配位化合物定义困难离子在水溶液中较稳定地存在,这个困难离子称配离子〔complex ion〕,是物质一种稳定单元,它可以在肯定条件下解离为更简洁离子。
复盐〔double salt〕明矾K2SO4·Al2(SO4)3·24H2O在水溶液中,可以全部解离成简洁K+、Al3+、SO42-,其性质犹如简洁K2SO4、Al2(SO4)3混合水溶液。
Ag(NH3)2Cl,K2[HgI4],Ni(CO)4这类“分子化合物〞是靠配位键结合起来,这也是协作物最本质特点。
配离子与带异电荷离子组成中性化合物――协作物。
定义:协作物是由中心离子(或原子)和配位体(阴离子或分子)以配位键形式结合而成困难离子(或分子),通常称这种困难离子为配位单元。
但凡含有配位单元化合物都称协作物。
〔1〕配位化合物组成和命名配位化合物由一个中心离子、几个配位体以配位键结合而成。
下面以[Cu(NH3)4]SO4为例。
同理,K4[Fe(CN)6]中,4个K+为外界,Fe2+和CN-共同构成内界。
在协作分子[Co(NH3)3Cl3]中,Co3+、NH3和Cl-全都处于内界,是很难离解中性分子,它没有外界。
①中心离子(或原子)〔central ion or central atom〕根据配位键形成条件:原子〔或离子〕必需有空轨道,以承受孤对电子。
一般是金属正离子或原子,〔大多数是过渡金属,极少数是负氧化态〕,少数高氧化态非金属元素。
②配位体〔ligand〕在内界中与中心离子结合,含有孤对电子中性分子或阴离子叫做配位体。
在形成配位键时,供应孤对电子原子称为配位原子。
如NH3――配位体,N――配位原子。
配位体有阴离子,如X-(卤素离子),OH-,SCN-,CN-,RCOO-(羧酸根离子),C2O42-,PO43-等;也可以是中性分子,如H2O,NH3,CO,醇,胺,醚等。
只含有一个配位原子配位体称为单齿〔基〕配位体〔unidentate ligand〕,如H2O,NH3;应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并同时与一个中心离子形成配位键配位体,称多基配位体〔multidentate ligand〕。
如乙二胺H2N-CH2-CH2-NH2(简写作en)及草酸根等。
多基配位体能和中心离子(原子)M形成环状构造,象螃蟹双螯钳住东西起螯合作用一样,因此称这种多基配位体为螯合剂。
有些配位体虽然也具有两个或多个配位原子,但在肯定条件下,仅有一种配位原子与金属配位,叫做两可配位体。
如,硝基(—NO2-,以N配位)与亚硝酸根(—O—N=O-,以O配位),又如硫氰根(SCN-,以S配位)与异硫氰根(NCS-,以N配位)。
配位体中多数是向中心离子(或原子)供应孤电子对,但有些没有孤电子对配位体却能供应出π键上电子,例如乙烯(C2H4)、环戊二烯离子(C5H5-)、苯〔C6H6〕等。
③配位数〔coordination number〕与中心离子干脆以配位键结合配位原子数目称为中心离子配位数,配位键个数。
单基配位体:中心离子配位数=配位体数目。
多基配位体:配位数=配位体数目与齿数相乘。
中心离子配位数一般为2,4,6,8等,其中最常见是4和6。
影响配位数因素有:1〕中心离子电荷数:电荷越高吸引配位体数目越多;2〕中心离子半径:半径大,可包容配位体多,配位数也增大。
3〕温度上升时,常使配位数减小。
④配离子电荷配离子电荷数等于中心离子和配位体总电荷代数和。
⑤协作物命名〔nomenclature of coordination compound〕协作物命名与一般无机化合物命名相类似,某化某、某酸某、某某酸,协作物内界有一套特定命名原那么。
先来看一下外界命名:a、外界命名,即[ ]外部分命名。
〔a〕假设外界是简洁阴离子,那么称“某化某〞。
〔b〕假设外界是酸根离子,那么称“某酸某〞〔c〕假设是氢离子,那么以酸字结尾,假设是其盐,那么称是某酸盐。
b、配离子〔内界〕命名〔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俗名〕一般根据以下依次:配位体数→配位体名称→合→中心离子氧化数〔用罗马数字表示〕;不同配位体之间用小黑点“·〞分开。
如[Cu(NH3)4]SO4 硫酸四氨合铜(Ⅱ)假如有几个配位体,其先后依次:先负离子后中性分子。
氯化二氯·四氨合钴〔III〕但是有一些常见协作物通常用习惯上简洁叫法。
如:铜氨配离子、银氨配离子还有一些俗名,如赤血盐〔铁氰化钾〕、黄血盐〔亚铁氰化钾〕、普鲁士蓝〔亚铁氰化铁〕〔2〕协作物类型〔Types of coordination compoud〕协作物范围极广,主要可以分以下几类:①简洁配位化合物也称维尔纳型协作物,单基配位体〔X-、CN-〕与中心离子干脆配位形成。
大量水合物实际也是以水为配位体简洁协作物,例如:[Fe(H2O)6]3+、[AgCl2]-、[Zn(CN)4]2-②螯合物〔俗称内配盐〕由中心离子和多基配位体结合而成协作物。
其特点是含有2或2个以上配位原子配位体〔称为螯合剂,chelating agents〕,通常形成环状构造,叫螯合物或内协作物,形成环越多越稳定。
,例如阴离子具可以生成中性分子“内配盐〞。
如螯合物多具有特殊颜色,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由于螯合物构造困难,用处广泛,它常被用于金属离子沉淀、溶剂萃取、比色定量分析等工作中。
〔3〕协作物异构现象〔Isomerism of coordination compoud〕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合物,具有一样化学式〔原子种类和数目一样〕但构造和性质不同,它们互称为异构体〔isomer〕。
可将异构现象分为构造异构和空间异构。
①构造异构可分为四类,电离异构、水合异构、配位异构和键合异构。
在一般条件下,第一过渡系列金属与SCN-形成配离子中往往是金属离子与N原子结合,而第二,三〔第四、五周期〕过渡系列〔特殊是铂系金属〕那么倾向于与S原子相连接。
异构名称例试验现象电离异构[CoSO4(NH3)5]Br(红);[CoBr(NH3)5]SO4(紫)↘AgNO3→AgBr↘BaCl2→ BaSO4水合异构[Cr(H2O)6]Cl3紫色[CrCl(H2O)5]Cl 2·H2O 〔亮绿色〕[Cr Cl2(H2O)4]Cl·2H2O〔暗绿色〕内界所含水分子数随制备时温度和介质不同而异;溶液摩尔电导率随协作物内界水分子数削减而降低。
配位异构[Co(en)3][Cr(Ox)3]; [Co(Ox)3][Cr(en)3]键合异构[CoNO2(NH3)5]Cl2; [CoONO(NH3)5]Cl2①黄褐色,在酸中稳定;②红褐色,在酸中不稳定②空间异构配位体在中心原子〔离子〕四周因排列方式不同而产生异构现象,叫做空间异构或立体异构,它又分为几何异构〔顺反异构〕和旋光异构:a.顺-反异构由于内界中二种或多种配位体几何排列不同而引起异构现象,叫顺-反异构,例犹如一化学式[Pt(NH3)2Cl2]却有以下两种异构体:顺式反式八面体Ma4b2也有如下顺-反异构体:顺式反式顺式指同种配位体处于相邻位置,反式指同种配位体处于对角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