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体系综合评价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745.50 KB
- 文档页数:42
设备管理评价考核指标第一章目的1.1 对设备管理工作进行评估、考核,以判定设备运行水平及设备管理状况,提出改进措施,消除缺陷.第二章适用范围2。
1 本指标适用于公司范围内设备管理工作的评估、考核,包括车间自评、互评和管理部门对实施部门的评估。
第三章评价指标制定的原则3.1 日常考核重现场、重行为规范;3.2 长周期考核重经济指标(效率、成本)。
第四章考核评估指标分类4。
1 设备性能维护指标;4。
2 设备维护成本及生产损失指标;4。
3 维修管理指标;4。
4 综合评价指标。
第五章设备性能维护指标5.1 设备完好率设备完好率(W)=设备完好台数/设备总台数,反映企业完好设备的比例,按月、季、年度统计,月取平均值,季、年度统计取月平均值。
设备完好台数:指不影响设备技术能力状态的发挥,同时不因故障而停机.采剥设备单台完好的判定:单位时间内故障停机时间小于日历工作时间15%为完好设备。
擦洗设备单台完好的判定:单位时间内故障停机时间小于计划工作时间15%为完好设备.5。
2 设备利用率反映设备的被利用程度,是重要的设备管理指标,公司统计以下利用率指标。
5.2。
1 设备利用率(L1) =设备有效时间/计划时间。
5.2。
2 设备有效利用率(L2)=Tu/(Tu+Td)其中Tu:单元周期内,设备有效利用时间Td:单元周期内,因故障维修停机时间5。
2。
3 设备能力利用率(L3)=å (报告期实际产量×有效工作时间)/å (报告期计划产量×计划工作时间)5。
3 设备新度系数,车间与财务核对每月统计一次。
5.3.1 设备役龄新度(X1)=1—役龄/规定寿命年限5.3.2 设备净新度(X2)=设备净值/设备原值5。
4 设备有用系数(Y)=(全部设备原值—全部设备折旧费+已用全部维修费)/设备原值,单台设备参照执行.第六章设备维护成本及生产损失指标6。
1 费用率,每月统计一次。
6。
1。
1 万元固定资产原值费用率(F1)=V/G ,其中V:单位时间内,设备维修所耗总费用G:设备固定资产原值(万元);6.1。
设备管理体系与设备管理评价指标1. 引言设备管理是一个组织内关于设备投资、设备维护和设备退役等方面的综合管理活动。
设备管理体系是指为实现设备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组织、职责、程序和资源的框架。
设备管理评价指标是用来度量设备管理体系的成熟度和效果的衡量标准。
本文将介绍设备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设备管理评价指标,并对相关概念进行解释和阐述。
2. 设备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设备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设备管理目标设备管理目标是设备管理体系建立的根本目的,通常包括设备可用性、设备寿命、设备维护成本等方面的目标。
•设备可用性目标:确保设备在需要时可靠、可用。
•设备寿命目标:延长设备的寿命,减少设备的报废率。
•设备维护成本目标:降低设备维护成本,提高设备的经济效益。
2.2 设备管理组织架构设备管理组织架构是设备管理体系中设备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通常包括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维护部门、设备采购部门等。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管理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并提供设备管理的专业支持。
•设备维护部门:负责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在设备故障发生时及时修复。
•设备采购部门:负责设备的采购工作,包括设备选型、供应商评估和合同谈判等。
2.3 设备管理程序设备管理程序是设备管理体系中设备管理活动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
通常包括设备验收程序、设备维护程序、设备报废程序等。
•设备验收程序:在设备采购完成后,对设备进行验收和鉴定,确保设备满足质量要求。
•设备维护程序:根据设备维护计划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和预防性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设备报废程序:当设备达到报废标准时,根据设备报废程序进行设备的报废处理。
2.4 设备管理资源设备管理资源包括设备管理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
合理配置和利用设备管理资源是提高设备管理效果的重要保障。
•人力资源:设备管理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是设备管理的关键,需要定期进行培训和学习,提高专业能力。
设备管理如何评估设备的指标如何评估设备的指标随着企业管理的深化,对设备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估越来越重要。
评估的准确性、公正性及其对工作的诱导和激励作用成为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
本文对曾经在企业应用过的评估考核指标作了分类描述,并对评估的系统性作了分析,希望能对企业的设备管理考核评估有所指导。
设备技术经济类指标,如LCC、投资回收期、折旧、净现值、收益率等指标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二、设备管理考核指标的分类描述为了理清思路,我们将考核评估指标分为四类:第一类为设备性能维护和发挥类指标;第二类为设备维护成本及生产损失类指标;第三类为维修组织管理类指标;第四类为综合评价类指标。
分别展开如下:1.设备性能维护和发挥类指标(1)设备完好率=设备完好台数/设备总台数(2)可动率:在满足精度要求下,机器设备可开动起来的概率。
(3)设备利用率类,主要有:①日历时间利用率=实际工作时间/日历时间②设备日历台时利用率=实际使用台时/日历台时③设备能力利用率=∑(报告期产量x单位产量所需定额台时)/∑(报告期产量x单位产量所需实际台时)=生产产品所需定额台时总数/生产产品实际消耗台时总数④设备利用率=全年设备实际开动时间/全年日历开动时间(4)设备精度指数类,主要有:①单台设备综合精度指数:T=√∑(Tpi/Tsi)2/n式中Tpi--设备实测第i项单项精度值Tsi--标准规定的第i项单项精度值n--实测项数②精度劣化速度Vt=(△Tt/Th)/t式中△Tt=T-Th T--单台设备实测精度指数Th--标准精度指数t--设备使用时间(5)设备新度系数类:①设备役龄新度=1-役龄/规定寿命年限②设备净新度=设备净值/设备原值(6)设备有用系数=(全部设备原值-用全部维修费)/设备原值2.设备维护成本及生产损失类指标(1)费用率,主要用:①单位产品费用率:V/K式中V--单位时间内设备维修总费用K--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数量②万元产值费用率:V/H式中H--单位时间内生产总产值(2)设备维修费用率=设备维修费用/总产值(3)千元产值设备事故损失费=设备事故损失费(元)/企业总产值(千元)(4)设备事故率:设备事故影响生产台数时/设备实际开动台时数(5)万元设备固定资产维修费用率=全年设备维修费用/全年设备平均原值(6)设备损失费用=影响生产时数x小时计划产量x(单位产品价格-原材料费用)+维修总费用(7)设备磨损系数=零件实际磨损量/零件规定允许磨损(8)备件资金率=全部备件资金/企业设备原值(9)维修材料费用比=企业年度维修材料费用/企业年度维修费用(10)维修费用强度=企业年度维修费用/企业年度生产费用(11)维修工时费用比=企业年度维修工时费用/企业年度维修费用(12)设备修理复杂系数(用于指导维修工时、维修价格、维修工作效率的评价)。
某股份公司设备管理体系综合评价标准一、引言设备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资产,对于某股份公司来说,设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为了对公司设备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对某股份公司设备管理体系的综合评价标准进行探讨和分析。
二、设备管理体系概述设备管理体系是指某股份公司组织的设备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等组成的整体。
其目的是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维护和更新,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提升产品质量的目标。
三、综合评价标准的制定原则综合评价标准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评价标准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指导公司实际运营。
2. 全面综合考虑多个方面:评价标准应从设备投资、设备保养维修、设备更新改造、设备管理流程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3. 突出关键指标和重点环节:评价标准应突出关键指标,重点关注设备使用效率、故障率、维护成本等关键环节。
4. 可量化与可比较:评价标准应具备可量化性,能够进行评分和对比,以方便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名。
四、综合评价标准的内容4.1 设备投资评价指标1.设备投资占比:设备投资支出占总投资支出的比重。
2.设备投资回报率:设备投资带来的经济效益与投资成本之比。
4.2 设备保养维修评价指标1.设备可靠性: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程度。
2.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设备平均故障之间的时间间隔。
3.平均故障修复时间:设备故障修复的平均时间。
4.3 设备更新改造评价指标1.设备更新计划:设备更新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2.设备更新投资占比:设备更新投资支出占总投资支出的比重。
4.4 设备管理流程评价指标1.设备采购流程:设备采购过程中的规范性、透明性和效率性。
2.设备维护保养流程:设备维护保养过程中的规范性、透明性和效率性。
五、评价标准的实施方式对于上述综合评价指标,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价: 1. 设备管理文档评审:对公司的设备管理制度、流程文件进行评审,评估是否科学规范。
设备管理体系与设备管理评价指标设备管理是企业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通过设备管理体系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和有效的设备管理制度,对于提高设备的使用率、降低维护成本、延长设备寿命、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设备管理评价指标则是用来衡量设备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管理绩效的重要工具。
设备管理体系应包括规范的设备管理制度、设备信息系统、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设备技术维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等内容。
其中,规范的设备管理制度是设备管理体系的核心,它应当包括设备的档案管理、设备的申请、采购、验收、保养、维修、报废等全过程管理的规定,而设备信息系统则是用来实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和集中化管理的工具,它可以实现设备的记录、查询、统计等工作。
设备管理评价指标应包括设备利用率、设备故障率、设备维修成本、设备寿命等方面的指标。
设备利用率是衡量设备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设备的运转时间和生产时间之比,通过提高设备利用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设备故障率是衡量设备运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出设备的故障频率和故障原因,通过降低设备故障率可以降低设备维修成本和延长设备寿命。
设备维修成本是衡量设备维护管理效果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出设备的维护保养费用和维修费用,通过降低设备维修成本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设备寿命是衡量设备使用寿命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出设备的使用年限和使用寿命,通过延长设备寿命可以降低设备更新改造成本和降低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通过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和设备管理评价指标,可以有效的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延长设备的寿命、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取得重要的效果。
因此,企业应当高度重视设备管理工作,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和有效的设备管理制度,以及适当的设备管理评价指标,从而实现设备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
设备管理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至关重要。
一个良好的设备管理体系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率,降低设备维护成本,延长设备寿命,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工作环境等。
简述现代设备管理主要评价指标现代设备管理是一种通过规划和实施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安全和高效运行的方法。
为了有效地评价现代设备管理的效果,需要确定其主要评价指标。
以下是一些现代设备管理主要评价指标:1. 设备利用率:设备利用率是指设备在系统中的实际使用次数与设备总数之比。
高的设备利用率表明设备被充分利用,并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
2. 设备可靠性:设备可靠性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期间所能提供的性能和服务次数。
高的设备可靠性可以提高设备的长期稳定性,减少维护成本和停机时间。
3. 设备安全性:设备安全性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期间对人员和其他资产的威胁程度。
高的设备安全性可以降低设备事故和灾难的风险,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设备维护成本:设备维护成本是指设备维护和保养的费用。
通过实施有效的设备管理,可以降低设备维护成本,减少停机时间和维修费用,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效率。
5. 设备更新效率:设备更新效率是指设备更新计划的执行速度和设备更新的效果。
高的设备更新效率可以提高设备的技术水平和性能,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竞争力。
6. 设备资源管理:设备资源管理是指对设备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的过程。
通过设备资源管理,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维护成本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除了以上指标,现代设备管理还有许多其他指标,如设备资产管理、设备利用率、设备安全、设备更新、设备效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评估现代设备管理的效果,并指导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
拓展:设备管理是一种系统性的管理方法,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设备采购、设备维护、设备更新、设备管理等。
在现代企业中,设备管理已经成为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有效的设备管理,企业可以降低设备维护成本,提高设备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更新效率,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某股份公司设备管理体系综合评价标准1. 引言设备管理是企业运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良好的设备管理体系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延长设备寿命,保证生产的稳定进行。
为了评估某股份公司的设备管理体系的整体质量,制定一套综合评价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从设备管理的各个方面出发,分析某股份公司设备管理体系的综合评价标准,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管理现状,找到改进的方向。
2. 设备采购管理2.1 采购流程评价标准应包括设备采购的规范性和效率性。
规范性指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合同和公司内部程序的要求;效率性指采购流程是否简洁高效,能否满足生产需求的及时性。
2.2 供应商选择评价标准应考察公司在供应商选择过程中的考量因素,包括供应商的技术实力、质量管理体系、售后服务等方面。
3. 设备验收管理3.1 验收标准评价标准应明确设备验收的标准,包括设备的功能是否符合要求、性能参数是否达到规定值、外观是否完好等方面。
3.2 验收流程评价标准应考察公司在设备验收过程中的流程是否规范、清晰,是否有专门的验收人员及验收记录。
4. 设备投入使用管理4.1 培训与培训记录评价标准应考察公司在设备投入使用前是否对相关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并记录培训过程及培训效果。
4.2 设备启动与调试评价标准应考察公司在设备启动与调试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并记录相关的启动与调试过程。
4.3 巡检与维修规范评价标准应考察公司对设备的巡检与维修规范,包括巡检频率、巡检内容、维修措施及维修记录等。
5. 设备保养管理5.1 保养计划与执行评价标准应考察公司是否制定合理的设备保养计划,并能够按照计划进行保养工作,保证设备状态的良好。
5.2 保养标准与工具评价标准应明确设备的保养标准与工具,包括保养周期、保养方法、保养工具等。
6. 设备维修管理6.1 维护人员及技能水平评价标准应考察公司维修人员的数量、技能水平及培训机制。
6.2 维修流程与记录评价标准应考察公司维修流程的规范与记录的完整性,包括维修的流程、维修过程的记录等。
某股份公司设备管理体系综合评价标准首先,设备管理体系综合评价标准应包括设备维护保养、故障处理、备件管理、设备更新换代、设备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指标。
公司的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是否建立了完善的维护记录和档案;故障处理是否及时有效,是否做好了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准备工作;备件管理是否科学规范,备件库存是否合理;设备更新换代是否有合理的规划和执行;设备安全管理是否做到位,设备使用人员是否接受了相应的安全培训等。
其次,设备管理体系综合评价标准应包括设备管理流程和制度的落实情况。
例如,设备管理流程是否规范、流程是否透明、设备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等。
公司是否建立了设备台账、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和实施方案、设备故障处理流程和制度、设备更新换代规划等。
此外,设备管理体系综合评价标准还应包括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例如,设备管理人员是否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
公司是否定期开展设备管理培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最后,设备管理体系综合评价标准应包括设备使用状态和设备管理成本。
公司设备的使用状态如何,设备运行效率如何,设备利用率如何;设备管理成本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成本与效益的对比如何。
这些方面能够直观地反映公司设备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综上所述,股份公司设备管理体系综合评价标准是评估公司设备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对设备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可以找出问题症结,为公司设备管理工作的提升提供依据和方向。
股份公司设备管理体系综合评价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公司全面了解设备管理的各个方面,及时发现问题,做出适当的改进和提高,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生产效率和质量符合要求。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设备管理体系综合评价标准的各个方面,希望能够为公司设备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提升提供一定的帮助。
首先,设备维护保养是设备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础。
设备维护保养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是否有详细的维护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否有专门的维护人员负责维护工作,这些都是评价指标。
设备综合管理的考核评价办法1 目的为了不断推动设备管理工作在安全生产、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及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方面向前发展,全面、客观评价公司设备使用单位应用现代化管理的思想和方法,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在设备管理工作上所取得的成果和设备实行综合管理的业绩,更好地发挥设备管理在生产经营中的服务作用及设备在生产经营中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各设备使用单位设备综合管理的考核评价。
3相关文件4 职责4.1 基建设备部4.1.1 负责依据各项设备管理文件,制定《设备综合管理考核评定标准》(见附录A)。
4.1.2 负责依据上述《标准》,对各设备使用单位的设备综合管理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价。
4.2 设备使用单位依照各项设备管理文件,开展本单位的设备综合管理,并接受检查、考核和评价。
5 管理内容及要求5.1 评价内容的构成对设备综合管理的评价,由按《设备综合管理考核评定标准》日常考评和年终考评的结果两部分组成。
考评总分,满分为100分。
5.1.1 《设备综合管理考核评定标准》包含日常(月、季度、“发生时”等)考评及年度考评,满分考评分值折合考评总分为100分。
其中:日常考评部分占70分,年度考评部分占30分(包括“管理指标”15分)。
5.1.2 设备综合管理考评内容及分值设置,见“设备综合管理考核评价分值一览表”。
5.2 考评方法5.2.1 对管理指标(即安全技术经济指标)的考评5.2.1.1 管理指标在每年设备工作安排中确定,通常包括如下考评指标:1)重大设备事故;2)设备故障停机率;(=主要生产设备事故(故障)停机台时合计/主要生产设备工作制度台时合计׉)3)设备修理费;4)备品备件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本期备品备件平均库存资金/本期备品备件消耗资金×本期天数)5)设备技术状况完好率;6)工业建(构)筑物Ⅰ、Ⅱ级完好率;7)设备利用率(=主要生产设备开动台时合计/主要生产设备工作制度台时合计×%);8)设备隐患整改率(=完成的隐患整改项目数/立项的隐患整改项目数×%);5.2.1.2 管理指标中的1)项在发生时考核,实行绩效考核;2)-7)项分别在季度和年终考核,季度考核未完成指标要求时,实行绩效考核;8) 项为年终考核;1)-3)项,亦是设备综合管理考核评价的否决项。
某股份公司设备管理体系综合评价标准目录导言Ill 设备管理体系综合评价标准1范围1 2引用与标准3术语与定义4设备管理主导流程的拓展5设备管理体系综合评价要素与评价指南5.1 设备管理策划5.1.1 设备管理体系策划5.1.2 设备维修策略制定5.1.3 设备维修模式设计5.1.4 点检定修制5.1.5 维修管理体系5.1.6 制度建设5.2 设备经济管理52.1维修成本管理522维修物料费用管理52.3设备资产管理规范5.3设备技术管理与有关的专业管理53.I技术标准532设备技术攻关53.3技术支撑5.3.4有关的专业管理53.4.1计量管理53.42 特种设备管理53.43 基础管理53.43.1 信息管理33 53.43.1.1 管理基本信息33 5.412数据信息的建立与保护34 5.4.13统计分析规范35 5.41.4图档资料保护37 5.4.15软件备份及管理38 5.4.2 设备信息系统辅助管理39 521信息系统辅助管理39 5.4.2.2数据挖掘与分析41 5.4.3 现场6S管理43 5.4.3.1 6S管理的推进43 5.4.3.2 辨识与清除六源445.4.3.3 定置化管理5.4.3.4 可视化管理5.4.3.5 现场安全管理55前期管理551选型与验收515.52设备生产准备535.6点检管理5.6.1 点检标准545.6.2 点检计划565.6.3 点检实施585.6.3.1 点检作业的有效性585.6.3.2 日常保养605.6.4 润滑管理615.641给油脂标准61 5.6.42 润滑实施63 5.65点检实绩分析与管理655.65.1 点检实绩记录655.6.52点检项目调整665.653点检倾向管理685.6.5.4状态受控点管理705,6.5.5功能、精度管理725.6.6故障(事故)管理735.6.6.1 故障(事故)管理流程735.6.6.2 故障(事故)分析与处理745.7检修管理5.71维修作业标准76512定(年)修模型 (78)513定(年)修计划79514检修工程管理805.7.4.1检修准备805.742检修标准化作业821.1.1.3 检修进度管理831.1.1.4 检修质量管理845.7.5 检修实绩管理865.7.5.1 检修实绩登录865.7.5.2 检修评价5.7.5.3 检修项目〈周期〉优化885.7.6 检修供应商管理895.7.7 检修质量异议处理915.8物料管理5.8.1 物料基础管理93582物料计划管理955.821物料需求预测955.82.2(备件)计划的操纵975.823备件修复995.8.3物料库存管理1005.831库存结构优化1005.83.2现场实物管理(机旁备件) 1025.8.4质量异议管理1035.9教育与培训1045.9.1 设备人员培养规划1055;9.2设备人员培训1065.93点检员素养10759.4点检等级鉴定1085.95操作人员素养1095.9.6知识管理5.10绩效管理5101设备管理目标Ill5102设备管理绩效评价112附表:设备管理体系综合评价表113前言《宝钢股份设备管理体系综合评价标准》在汲取国际先进设备管理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调查研究与结合宝钢股份设备管理实际,经反复研讨后制订。
宝钢股份设备治理体系综合评价标准名目I导言III设备治理体系综合评价标准1范围12引用和标准3术语和定义4设备治理主导流程的拓展5设备治理体系综合评价要素和评价指南5.1设备治理筹划设备治理体系筹划5.1.2设备维修策略制定5.1.3设备维修模式设计5.点检定修制维修治理体系5.制度建设设备经济治理维修本钞票治理522维修物料费用治理设备资产治理标准设备技术治理和相关的专业治理技术标准532设备技术攻关技术支撑相关的专业治理计量治理特种设备治理设备根底治理根底信息治理33设备治理全然信息33数据信息的建立和维护34统计分析标准35图档资料维护37软件备份及治理38设备信息系统辅助治理395.信息系统辅助治理39.2.2数据挖掘与分析41现场6S治理43.3.16S治理的推进43.3.2辨识和往除六源44定置化治理.可视化治理5.4.3.5现场平安治理4955前期治理551选型与验收51设备生产预备53点检治理点检标准54点检方案56点检实施58点检作业的有效性58日常保养60润滑治理6141给油脂标准61润滑实施63点检实绩分析与治理655.65.1点检实绩记录65点检工程调整665.653点检倾向治理68状态受控点治理70功能、精度治理72故障(事故)治理73故障(事故)治理流程73故障(事故)分析与处理74检修治理维修作业标准76512定(年)修模型…78513定(年)修方案79514检修工程治理80检修预备8042检修标准化作业825.7.4.3检修进度治理835.7.4.4检修质量治理845.检修实绩治理865.7.5.1检修实绩登录865.7.检修评价5.7.5.3检修工程〈周期〉优化88检修需求商治理89检修质量异议处理91物料治理物料根底治理93582物料方案治理95物料需求猜测95(备件)方案的操纵97备件修复99物料库存治理100库存结构优化100现场实物治理(机旁备件)102质量异议治理103教育与培训104设备人员培养规划105设备人员培训1063点检员素养107点检等级鉴定108操作人员素养109知识治理绩效治理5101设备治理目标1115102设备治理绩效评价112附表:设备治理体系综合评价表113前言?宝钢股份设备治理体系综合评价标准?在汲取国际先进设备治理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和结合宝钢股份设备治理实际,经反复研讨后制订。
设备管理的评价指标介绍在我们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中,它这一次对生产设备的管理提出了这种非常具体明确的要求,并且在强调全面的生产设备的维护TPM。
在标准里它的一些基本的概念,比如说关于设备的预防性维护、预见性维护,维护里的这些目标——OEE、MTBF、MTTR,这些都是重点。
在我们转版的审核过程里,关于生产设备维护的这些内容和要求经常会被作为不符合项检查出来。
那么很多原因就是说在我们实际做的过程里,对刚才说到的这些重要的要点理解的不到位,那么实施的过程中没有被得到有效的执行,所以会被容易开成不符合项。
所以我们这几次的这种微课的分享,也是希望能够来帮助大家去理解它们的这种意义和要点,在工作中如何去真实地、有效地去收集这些基础的数据,如何正确地去计算这些数据,算出来这些相应的指标,以反映这种全面设备维护TPM的有效性。
那么另外我们作为审核员在审核的时候,不论是做这种体系审核,还是过程审核,对于设备管理审核也是我们经常审核的一个重点。
那么我们除了要去关注设备的真实状态以外,这种维护的保养的记录、指标的计算的真实性也应该去进行一些检查,以反映这种被审核方的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能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
我们今天来讨论的MTBF、MTTR正是设备维护保养里一个重要的指标。
在介绍这个指标的时候,还要提另外的一个指标,叫MTTF,这个不知道大家在日常的工作中、设备管理维护保养的工作中有没有去关注到?我们先来看一下这页PPT。
这页PPT就给大家展示出来这三个指标,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平均的故障间隔时间。
然后MTTR,Mean Time To Repair,平均修复时间。
另外还有这个指标叫MTTF,Mean Time To Failure,平均失效的时间。
那么它们三者之间是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在我们的标准中就仅是提到MTBF和MTTR?那在我们日常的工作里,大家统计的数据是统计的计算的哪个数据?我们再继续来看下一页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