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冲刺卷(1)(新课标卷)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16
2016年高考(573)2016年高考新课标卷冲刺卷(2)绝密启用前2016年高考(新课标卷)冲刺卷(2)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请考生将姓名、班级、考号与座位号填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2.客观题的作答: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3.主观题的作答:必须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此区域外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典诗文中的扁舟意象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
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超脱的韵味。
《史记》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
这里的扁舟有隐遁之味,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它随着无数文人跌宕坎坷命运的无限延伸,演化为一种绝处逢生的处世观。
在儒家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准则支配下,古代文人或积极入世,或隐身出世。
对于潦倒困厄的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漂泊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宿命,也是扁舟意象的基本蕴含。
古代知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天涯漂泊,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
扁舟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
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诗句,其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
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出现得最频繁,表现漂泊思乡的意绪也最强烈。
他诗中的扁舟意象,承载着诗人生活的苦难和不幸,是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历尽艰辛的典型写照。
扁舟意象的另一典型蕴含是自由。
庄子说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
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得精神的自由。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一境象,表达了他面对被贬谪的处境,渴望摆脱精神苦闷,追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
1.乙型肝炎病毒简称HBV。
S蛋白是病毒的包膜蛋白,与病毒进入细胞有关,内部为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
下列有关病毒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肝病毒体内仅有A、T、C、G四种碱基,乙肝病毒的S蛋白质位于它的细胞膜上B. .可以使用活的鸡胚细胞来培养乙肝病毒C.乙肝病毒的组成成分是核糖核酸和蛋白质D. 乙肝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解析】: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但乙肝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
乙肝病毒的组成成分应为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
生命系统的最基本结构层次为细胞,不包括病毒。
病毒必须借助活细胞才能完成复制式繁殖。
【答案】:B2.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以下与染色体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通过复制而使其数目加倍B染色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C真核生物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每条染色体上具有1个DNA分子D进行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中不存在染色体【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复制而数目加倍,但染色体在后期因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染色体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每条染色体上具有1个或2个DNA分子。
进行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为高度分化的成熟细胞,不再分裂,所以不存在染色体。
【答案】:D3.如图表示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②表示生理过程。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DNA分子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是四种脱氧核苷酸B. ①过程所需的酶主要有DNA解旋酶和RNA聚合酶C. 有64种tRNA与mRNA上的密码子相结合D.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是核糖核苷酸【解析】:上图中①代表转录,②表示具体的翻译过程。
将DNA分子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有含氮碱基、五碳糖和磷酸基团。
与mRNA上的密码子相结合的tRNA有61种。
合成蛋白质的直接模板是mRNA。
【答案】:B4.如图为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下列有关信息传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突触位置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 如图所示,递质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会使后膜产生神经冲动D参与递质合成及释放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解析】:递质的种类分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其本质有多种,参与递质合成及释放的细胞器不一定有核糖体。
新课标高三模拟冲刺卷语文(一)人教版高三总复习2017--度冲刺卷语文01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顺应国际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潮流、承担自然生态保护历史责任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自然文化遗产规范管理,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需要。
推进国家公园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首先要做的是完善保护机制。
国家公园的最初称谓是“国家自然保护区”,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公园从诞生之日起就是用来“被保护”的。
然而,自然保护与人类追求的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与冲突。
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需要舒适;商人渴望利用公园、开发自然获得收益,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对自然造成破坏。
但是,天然性、原始性、珍稀性是森林公园最为宝贵的财富,容不得后天的破坏与践踏。
一些国内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力度不够,导致资源品位和质量下降;更有一些风景名胜区人工化、商业化和域市化的现象日趋严重,与自然保护的初衷背道而驰。
必须认识到,国家公园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公园,当开发利用可能会损害保护功能的发挥时,要从属于保护。
野生动植物的价值不在于其皮毛和牙齿,它们活着,在这个地球上存在,本身就是一件最具价值的事。
人类能做的,除了保护还是保护。
其次,推进国家公园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凸显公益性的理念。
一般来说,国家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由国家投资,部分设施的运营可以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由企业来运作。
但相关部门也必须以保护资源的完整性为原则对其进行严格监管。
同时,国家公园公益性的体现也离不开相关法律的“保驾护航”。
没有相关政策对商业行为的约束,没有具体法律来规范游客行为,国家公园的保护与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
国家公园中承载着大量人文信息,反映着区域生态文明的发展过程。
因此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要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准则,寻找一条兼顾保护自然与当地社区开发的建设模式。
高考语文冲刺卷01(新课标Ⅰ卷)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答案】B【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
选项B曲解文意。
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第二段,后来虽然渐渐雅化或文人化,可是始终不能雅到诗的地位。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张冠李戴、混淆范围、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此题选项曲解文意。
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第一段只表明战乱是分界线,但并没有说是必要条件;B描写体验就能共赏过于绝对;C对作者的情感倾向理解有误【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混淆范围、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
此题选项AB混淆逻辑范围,选项D曲解文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一般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的充当的成分,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此题注意陈述对象的转换。
5.【答案】C【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考核的题目,去年在大纲卷中出现,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以后还会坚持。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叶面积指数指植物叶片总面积与地表面积之比。
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
下图中四条曲线代表的是水能资源、年太阳辐射量、地势高低以及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变化趋势。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曲线代表叶面积指数的是A.①B.②C.③D.④2.据图推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A.山区叶片交错重叠程度最大 B. 叶片交错重叠程度大致东大西小C. 平原叶片交错重叠程度最小D. 叶片交错重叠程度受热量影响最大3. 造成M地叶面积指数与周边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A.纬度低,气温较高B.距海远,降水少C.盆地地形,热量充足 D.云量少,光照强【答案】1.A 2.B 3.C【解析】试题分析:考点:本题组考查中国自然地理、等值线图的判读。
定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海拔1420-3941米,独特的地理环境为马铃薯的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有“中国薯都”之称,产品部分出口。
下图为甘肃省定西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4-6题。
4. 定西成为“中国薯都”的优势条件是A.复杂气候,品种多样B.地势平坦,利于耕作C.濒临黄河,水源充足D.公路发达,利于外运5.定西马铃薯种植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A.旅游产业B.食品加工业C.建筑和建材业D.高新技术产业6. 定西马铃薯出口国外,最有可能的是A.美国B.澳大利亚C.哈萨克斯坦D.法国【答案】4.A 5.B 6.C【解析】试题解析:4.根据中国基本自然特征,甘肃是中国气候最复杂的省区,四种干湿地区和四种温度带。
绝密★启用前2016年高考冲刺卷(3)(新课标Ⅰ卷)理科综合物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考试作答时,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第Ⅰ卷 (12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关于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由真空中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r Q kE =可知,当r 趋近于零时,其电场强度趋近于无限大 B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qF E =适用于任何电场 C .由安培力公式F =BIL 可知,一小段通电导体在某处不受安培力,说明此处一定无磁场D .一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一定垂直于洛伦磁力的方向和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15.图中所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过苹果瞬间的两幅照片.已知子弹的长度约为5cm ,该两幅照片拍摄的时间间隔为2×10-4s ,由此判断子弹的飞行速度约为( )A .5×10 m/sB .5×102 m/sC .1×103 m/sD .1×102 m/s16.若在某行星和地球上相对于各自的水平地面附近相同的高度处、以相同的速率平抛一物体,它们在水平方向运动的距离之比为7:2。
已知该行星质量约为地球的7倍,地球的半径为R ,由此可知,该行星的半径为( ) A. R 21 B. R 27 C. 2R D.R 2717.a 、b 、c 、d 分别是一个菱形的四个顶点,∠a b c =120o 。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区域图区域图是高考命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图像,主要有宏观区域图和微观区域图,都侧重考查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自然灾害、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图1 某国位置示意图图2 “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图3 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1.读图名,明确图示内容一幅图的图名往往反映出该图的内容,能体现出图示的主要地理事象。
如图2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由此可知本图内容是“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穿过的地区。
2.根据图中信息定位根据图中的经纬度、海陆轮廓、典型地理事物及轮廓、重要标记和图例等信息,可以对图示区域进行定位。
如图3根据经纬度和地形分布可知,该图为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和青藏高原地区。
3.区域特征分析(1)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可从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植被、自然资源等方面分析。
(2)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可从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等方面分析。
(3)结合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区域内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分析原因,找出措施。
4.区域差异比较在区域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两区域进行对比,分析出两区域的差异。
【典型例题】(2016•新课标Ⅰ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
图6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分析勘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
思维过程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根据材料“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可知甲地有森林,便于隐蔽。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1.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绝密★启用前 2016年高考冲刺卷(1)(新课标卷) 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考试作答时,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卷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3 C 12 N 14 O 16 Al 27 P 31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Ba 137 第卷 (选择题 共42分) 一、选择题(共7小题。
每小题仅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6分,共42分)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g、Al在空气中性质稳定,因而都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 B.质量数相等的不同核素,一定属于不同种元素 C.生石灰、铁粉、硅胶是食品包装中常用的干燥剂 D.自行车钢架生锈主要是化学腐蚀所致 8.分子式为C10H14的二取代芳烃,其可能的结构有( ) A.3种 B.6种 C.9种 D.10种9.( ) A.31d和33d属于同种核素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a>d>e C.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制备单质b和c D.a和b形成的化合物不可能含共价键 10.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1.2 L乙醇中含有的碳氢键数为2.5NA B.常温常压下,28 g C2H4、CO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碳原子的数目为1.5NA C.常温下,20L pH=12的Na2CO3溶液中含有的OH-离子数为0.2NA D.标准状况下,2.24 L Cl2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 11.根据下列有关实验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选项方法结论A实验室制氢气,向稀H2SO4中滴加少量 Cu(NO3)2溶液可以加快制备氢气的反应速率B向Fe(NO3)2溶液中滴入用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 则溶液变黄氧化性:H2O2>Fe3+C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的大理石与 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反应反应速率: 粉状大理石>块状大理石D吸热反应“TiO2(s)+2Cl2(g)=TiCl4(g)+O2(g)”在一定条件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S<012.纸电池是一种有广泛应用的“软电池”,右图这种碱性纸电池采用薄层纸片作为载体和传导体,纸的两面分别附着锌和二氧化锰。
2016年新课标高考物理冲刺卷(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惯性的概念B.牛顿的三个定律都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C.单位m、kg、N是一组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D.伽利略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6分)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两根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后悬挂于O点,在外力F的作用下,小球A、B处于静止状态.若要使两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悬线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保持30°不变,则外力F的大小可能为()A.mg B.mg C.2mg D.100mg3.(6分)小强在加油站加油时,看到加油机上有如图所示的图标,关于图标涉及的物理知识及其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A.制作这些图标的依据是静电屏蔽原理B.工作人员工作时间须穿绝缘性能良好的化纤服装C.化纤手套与接触物容易摩擦起电存在安全隐患D.用绝缘的塑料梳子梳头应该没有关系4.(6分)一质点沿x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坐标原点时开始计时,其﹣t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A.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5m/sB.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5m/s2C.质点在1s末速度为1.5m/sD.质点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0.75m/s5.(6分)如图所示,AB为半圆环ACB的水平直径,C为环上的最低点,环半径为R.一个小球从A点以速度v0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要使小球掉到环上时的竖直分速度最大,小球应该落在BC之间B.即使v0取值不同,小球掉到环上时的速度方向和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也相同C.若v0取值适当,可以使小球垂直撞击半圆环D.无论v0取何值,小球都不可能垂直撞击半圆环6.(6分)如图,a、b分别表示一个电池组和一只电阻R的伏安特性曲线.用该电池组直接与电阻R连接成闭合电路,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电池组的内阻是0.33ΩB.电阻的阻值为1ΩC.电池组的输出功率将是4WD.改变电阻R的阻值时,该电池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4W7.(6分)如图所示,正方形导线框ABCD、abcd的边长均为L,电阻均为R,质量分别为2m和m,它们分别系在一跨过两个定滑轮的轻绳两端,且正方形导线框与定滑轮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在两导线框之间有一宽度为2L、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开始时导线框ABCD的下边与匀强磁场的上边界重合,导线框abcd的上边到匀强磁场的下边界的距离为L.现将系统由静止释放,当导线框ABCD刚好全部进入磁场时,系统开始做匀速运动.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则()A.两线框刚开始做匀速运动时轻绳上的张力F T=mgB.系统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v=C.两线框从开始运动至等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总焦耳热Q=2mgL﹣D.导线框abcd通过磁场的时间t=8.(6分)电动自行车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其速度控制是通过转动右把手实现的,这种转动把手称“霍尔转把”,属于传感器非接触控制.转把内部有永久磁铁和霍尔器件等,截面如图甲.开启电源时,在霍尔器件的上下面之间加一定的电压,形成电流,如图乙.转把转动永久磁铁也跟着转动,霍尔器件能输出控制车速的电势差,已知电势差与车速关系如图丙,以下关于“霍尔转把”叙述正确的是()A.为提高控制的灵敏度,永久磁铁的上下端分别为N、S 极B.按图甲顺时针转动把手,车速变快C.图乙中从霍尔器件的左右侧面输出控制车速的电势差D.若霍尔器件的上下面之间所加电压正负极性对调,不影响车速控制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题~第12题为题,每个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18为选考题,考生格局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9.(6分)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按如图所示连接起来进行探究.(1)某次测量如图所示,指针示数为cm.(2)在弹性限度内,将50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L A和L B如表格所示.用表中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N/m,弹簧Ⅱ的劲度系数为N/m(重力加速度g=10m/s2,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钩码数1234L A/cm15.7119.7123.7027.70L B/cm29.9635.7641.5547.3410.(9分)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A.待测的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内电阻小于1.0Ω )B.电流表A1(量程0﹣3mA,内阻R g1=10Ω)C.电流表A2(量程0﹣0.6A,内阻R g2=0.1Ω)D.滑动变阻器R1(0﹣20Ω,10A)E.滑动变阻器R2(0﹣200Ω,l A)F.定值电阻R0(990Ω)G.开关和导线若干(1)某同学发现上述器材中没有电压表,但给出了两个电流表,于是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a)、(b)两个参考实验电路,其中合理的是图所示的电路;在该电路中,为了操作方便且能准确地进行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填写器材前的字母).(2)图乙为该同学根据(1)中选出的合理实验电路,利用测出的数据绘出的I1﹣I2图线(I1为电流表A1的示数,I2为电流表A2的示数,且I2的数值远大于I1的数值),则由图线可得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_V,内阻r=Ω.(3)若将图线的纵坐标改为,(用题目中出现的字母表示)则图线与纵坐标轴的交点的物理含义即直接为电动势的大小.11.(14分)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A、B两物体置于一静止长纸带上,纸带左端与A、A与B间距均为d=0.5m,两物体与纸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1,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0.2.现以恒定的加速度a=2m/S2向右水平拉动纸带,重力加速度g=l0m/s2,求:(1)A物体在纸带上的滑动时间;(2)在给定的坐标系中定性画出AB两物体的v﹣t图象;(3)两物体AB停在地面上的距离.12.(18分)有人设想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选择密度相同、大小不同的球状纳米颗粒.颗粒在电离室中电离后带正电,电量与其表面积成正比.电离后,颗粒缓慢通过小孔O1进入极板间电压为U的水平加速电场区域I(加速距离极短,忽略此过程中重力的影响),再通过小孔O2射入匀强电场区域II,区域II中极板长度为l,极板间距为d.收集室的小孔O3与O1、O2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且到上下极板的距离相等.半径为r0的颗粒,其质量为m0、电量为q0,刚好能沿O1O3直线射入收集室.(V球=πr3,S球=4πr2)(1)图中区域II的电场强度;(2)半径为r的颗粒通过O2时的速率;(3)落到区域II中的下极板上的颗粒半径.(二)选考题,任选一模块作答[物理选修3-3](15分)13.(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相等的物体内部分子的平均动能相等B.体积相等的物体内部分子的势能相等C.质量、温度、体积都相等的物体的内能不一定相等D.内能较大的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较激烈,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较大E.温度和质量都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内能不相等14.(10分)如图所示,在长为L=57cm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向上的竖直玻璃管内,用4cm高的水银柱封闭着51cm长的理想气体,管内外气体的温度均为33℃,大气压强p0=76cmHg.①若缓慢对玻璃管加热,当水银柱上表面与管口刚好相平时,求管中气体的温度;②若保持管内温度始终为33℃,现将水银缓慢注入管中,直到水银柱上表面与管口相平,求此时管中气体的压强.[物理选修3-4](15分)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红光和绿光组成的一细光束从水中射向空气,在不断增大入射角时水面上首先消失的是绿光B.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上的某一位置会时而出现明条纹时而出现暗条纹C.泊松亮斑支持了光的波动说D.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均匀变化的电场向外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E.只有横波才能产生干涉现象16.如图所示是一列沿x轴正向传播的简谱横波在t=0.25s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波的传播速度v=4m/s.i.画出x=2.0m处质点的振动图象(至少画出一个周期);ii.求x=2.5m处的质点在0~4.5s内通过的路程及t=4.5s时的位移;iii.此时A点的纵坐标为2cm,试求从图示时刻开始经过多少时间A点第三次出现波峰?[物理选修3-5](15分)17.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A.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B.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C.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D.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E.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18.如图,一光滑水平桌面AB与一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形轨道相切于C点,且两者固定不动.一长L为0.8m的细绳,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个质量m1为0.2kg的球.当球在竖直方向静止时,球对水平桌面的作用力刚好为零.现将球提起使细绳处于水平位置时无初速释放.当球m1摆至最低点时,恰与放在桌面上的质量m2为0.8kg的小铁球正碰,碰后m1小球以2m/s的速度弹回,m2将沿半圆形轨道运动,恰好能通过最高点D.g=10m/s2,求①m2在圆形轨道最低点C的速度为多大?②光滑圆形轨道半径R应为多大?2016年新课标高考物理冲刺卷(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惯性的概念B.牛顿的三个定律都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C.单位m、kg、N是一组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D.伽利略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解答】解:A、牛顿首先提出了惯性的概念,故A错误.B、牛顿第一定律是逻辑思维的产物,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故B错误.C、N是国际单位制的导出单位,不是基本单位,m、kg、s是一组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故C错误.D、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D正确.故选:D2.(6分)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两根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后悬挂于O点,在外力F的作用下,小球A、B处于静止状态.若要使两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悬线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保持30°不变,则外力F的大小可能为()A.mg B.mg C.2mg D.100mg【解答】解:对AB两球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G=2mg,OA绳子的拉力T以及拉力F,三力平衡,将绳子的拉力T和拉力F合成,其合力与重力平衡,如图当拉力F与绳子的拉力T垂直时,拉力F最小,最小值为F min=(2m)gsin30°,即mg;由于拉力F的方向具有不确定性,因而从理论上讲,拉力F最大值可以取到任意值,故BCD正确.故选:BCD3.(6分)小强在加油站加油时,看到加油机上有如图所示的图标,关于图标涉及的物理知识及其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A.制作这些图标的依据是静电屏蔽原理B.工作人员工作时间须穿绝缘性能良好的化纤服装C.化纤手套与接触物容易摩擦起电存在安全隐患D.用绝缘的塑料梳子梳头应该没有关系【解答】解:A、用塑料梳子梳头时会产生静电,会引起静电,用塑料梳子梳头时会产生静电,会引起静电,穿衣,脱衣也会产生静电.这些图标都是为了减少静电的产生;不是静电屏蔽.故A错误;B、工作人员工作时间须穿绝缘性能良好的化纤服装,会引起静电,故B错误;C、化纤手套与接触物容易摩擦起电,故会引起静电,从而引起油料燃烧的危险;故C正确;D、用塑料梳子梳头时会产生静电,会引起静电;故D错误;故选:C.4.(6分)一质点沿x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坐标原点时开始计时,其﹣t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A.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5m/sB.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5m/s2C.质点在1s末速度为1.5m/sD.质点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0.75m/s【解答】解:A、由图得:=0.5+0.5t.根据x=v0t+at2,得:=v0+at,对比可得:a=0.5m/s2,则加速度为a=2×0.5=1m/s2.由图知质点的加速度不变,说明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x=v0t+at2,得v0+at=,由图得:=0.5,则加速度为a=2×0.5=1m/s2.故B错误.C、质点的初速度v0=0.5m/s,在1s末速度为v=v0+at=0.5+1=1.5m/s.故C正确.D、质点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1m/s,故D错误.故选:C.5.(6分)如图所示,AB为半圆环ACB的水平直径,C为环上的最低点,环半径为R.一个小球从A点以速度v0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要使小球掉到环上时的竖直分速度最大,小球应该落在BC之间B.即使v0取值不同,小球掉到环上时的速度方向和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也相同C.若v0取值适当,可以使小球垂直撞击半圆环D.无论v0取何值,小球都不可能垂直撞击半圆环【解答】解:A、小球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在竖直方向上:v y2=2gh,v y=,由此可知,竖直分位移h越大,小球的竖直分速度越大,小球落在最低点C时的竖直分位移最大,此时的竖直分速度最大,故A错误;B、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不同,小球落在环上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不同,故B错误;C、假设小球与BC段垂直撞击,设此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知撞击点与圆心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连接抛出点与撞击点,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β.根据几何关系知,θ=2β.因为平抛运动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是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正切值的2倍,即tanα=2tanβ.与θ=2β相矛盾.则不可能与半圆弧垂直相撞,故C错误,D正确;故选:D.6.(6分)如图,a、b分别表示一个电池组和一只电阻R的伏安特性曲线.用该电池组直接与电阻R连接成闭合电路,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电池组的内阻是0.33ΩB.电阻的阻值为1ΩC.电池组的输出功率将是4WD.改变电阻R的阻值时,该电池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4W【解答】解:A、电池组的内阻r=||=Ω=1Ω.故A错误.B、电阻的阻值约R==Ω=3Ω.故B错误.C、两图线的交点表示将该电阻接在该电池组两端时电路的工作状态,由图读出路端电压为U=3V,电流为I=1A,电池组的输出功率是P=UI=3W.故C错误.D、当外电阻等于电池的内阻时,即外电阻R=r=1Ω时,电池组的最大输出功率P =()2R=()2×1=4W.故D正确.出故选:D.7.(6分)如图所示,正方形导线框ABCD、abcd的边长均为L,电阻均为R,质量分别为2m和m,它们分别系在一跨过两个定滑轮的轻绳两端,且正方形导线框与定滑轮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在两导线框之间有一宽度为2L、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开始时导线框ABCD的下边与匀强磁场的上边界重合,导线框abcd的上边到匀强磁场的下边界的距离为L.现将系统由静止释放,当导线框ABCD刚好全部进入磁场时,系统开始做匀速运动.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则()A.两线框刚开始做匀速运动时轻绳上的张力F T=mgB.系统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v=C.两线框从开始运动至等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总焦耳热Q=2mgL﹣D.导线框abcd通过磁场的时间t=【解答】解:A、导线框ABCD刚好全部进入磁场时磁通量不再变化,回路中没有感应电流,则线框ABCD不受安培力,只受重力和绳子拉力,做匀速运动,根据平衡条件:F T=2mg,此时的受力情况与两线框刚开始做匀速运动时受力情况相同,故A错误;B、ABCD完全进入磁场后,abcd中开始产生感应电流,根据根据平衡条件:mg+=2mg,得:v=,故B正确;C、等高时速度为v,根据能量守恒:2mg•2L﹣mg•2L=(m+2m)v2+Q,得:Q=2mgL﹣,故C正确.D、abcd匀速运动完全进入磁场后不再有感应电流,不再受安培力,但ABCD开始穿出磁场,产生感应电流受安培力作用,当ABCD穿出磁场后不再有感应电流不再受安培力后abcd又开始穿出磁场产生感应电流受安培力,受力分析知系统始终匀速运动,故abcd通过磁场的时间t==,故D错误;故选:BC.8.(6分)电动自行车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其速度控制是通过转动右把手实现的,这种转动把手称“霍尔转把”,属于传感器非接触控制.转把内部有永久磁铁和霍尔器件等,截面如图甲.开启电源时,在霍尔器件的上下面之间加一定的电压,形成电流,如图乙.转把转动永久磁铁也跟着转动,霍尔器件能输出控制车速的电势差,已知电势差与车速关系如图丙,以下关于“霍尔转把”叙述正确的是()A.为提高控制的灵敏度,永久磁铁的上下端分别为N、S 极B.按图甲顺时针转动把手,车速变快C.图乙中从霍尔器件的左右侧面输出控制车速的电势差D.若霍尔器件的上下面之间所加电压正负极性对调,不影响车速控制【解答】解:A、由于在霍尔器件的上下面之间加一定的电压,形成电流,当永久磁铁的上下端分别为N、S 极时,磁场与电子的移动方向平行,则电子不受洛伦兹力作用,那么霍尔器件不能输出控制车速的电势差,故A错误;B、当按图甲顺时针转动把手,导致霍尔器件周围的磁场增加,那么霍尔器件输出控制车速的电势差增大,因此车速变快,故B正确;C、根据题意,结合图乙的示意图,那么永久磁铁的N、S极可能在左、右侧面,或在前、后表面,因此从霍尔器件输出控制车速的电势差,不一定在霍尔器件的左右侧面,也可能在前后表面,故C错误;D、当霍尔器件的上下面之间所加电压正负极性对调,从霍尔器件输出控制车速的电势差正负号相反,但由图丙可知,不会影响车速控制,故D正确;故选:BD.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题~第12题为题,每个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18为选考题,考生格局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9.(6分)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按如图所示连接起来进行探究.(1)某次测量如图所示,指针示数为16.00cm.(2)在弹性限度内,将50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L A和L B如表格所示.用表中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12.5N/m,弹簧Ⅱ的劲度系数为27.8N/m(重力加速度g=10m/s2,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钩码数1234L A/cm15.7119.7123.7027.70L B/cm29.9635.7641.5547.34【解答】解:(1)刻度尺读数需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指针示数为16.00cm.(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弹力的变化量△F=0.5N时,弹簧形变量的变化量为△x=4.00cm,根据胡克定律知:k1==12.5N/m.结合A、B示数的变化,可得当弹力的变化量△F=0.5N时,弹簧Ⅱ形变量的变化量△x=5.80﹣4.00=1.80cm,根据胡克定律能求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k2==27.8N/m故答案为:(1)16.00;(2)12.5;27.810.(9分)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A.待测的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内电阻小于1.0Ω )B.电流表A1(量程0﹣3mA,内阻R g1=10Ω)C.电流表A2(量程0﹣0.6A,内阻R g2=0.1Ω)D.滑动变阻器R1(0﹣20Ω,10A)E.滑动变阻器R2(0﹣200Ω,l A)F.定值电阻R0(990Ω)G.开关和导线若干(1)某同学发现上述器材中没有电压表,但给出了两个电流表,于是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a)、(b)两个参考实验电路,其中合理的是b图所示的电路;在该电路中,为了操作方便且能准确地进行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D(填写器材前的字母).(2)图乙为该同学根据(1)中选出的合理实验电路,利用测出的数据绘出的I1﹣I2图线(I1为电流表A1的示数,I2为电流表A2的示数,且I2的数值远大于I1的数值),则由图线可得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_ 1.48V,内阻r=0.84Ω.(3)若将图线的纵坐标改为I1(R0+R g1),(用题目中出现的字母表示)则图线与纵坐标轴的交点的物理含义即直接为电动势的大小.【解答】解:(1)上述器材中虽然没有电压表,但给出了两个电流表,将电流表G串联一个电阻,可以改装成较大量程的电压表.由于电流表A1的额定电流太小,不能测量电路中较大的电流,所以(a)、(b)两个参考实验电路,其中合理的是b,因为电源的内阻较小,所以应该采用较小最大值的滑动变阻器,有利于数据的测量和误差的减小.滑动变阻器应选D,(2)图象与纵轴的交点得最大电流为1.48mA.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的知识得电源两端电压U=I1(990+10)=1000I1,根据图象与纵轴的交点得电动势E=1.48mA×1000Ω=1.48V与横轴的交点可得出路端电压为1V时电流是0.62A,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Ir可得:r=0.84Ω;(3)该实验中,图线与纵坐标轴的交点的物理含义直接为电动势的大小时,所使用的坐标系为:U﹣I图象,所以需将图线的纵坐标改为电压U,而:U=I1(R0+R g1),所以只要将所给的坐标系的纵坐标改为:I1(R0+R g1)即可.故答案为:(1)b,D (2)1.48 V(士0.02V),0.84Ω(士0.03Ω)(3)I1(R0+R g1)11.(14分)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A、B两物体置于一静止长纸带上,纸带左端与A、A与B间距均为d=0.5m,两物体与纸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1,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0.2.现以恒定的加速度a=2m/S2向右水平拉动纸带,重力加速度g=l0m/s2,求:(1)A物体在纸带上的滑动时间;(2)在给定的坐标系中定性画出AB两物体的v﹣t图象;(3)两物体AB停在地面上的距离.【解答】解(1)两物体在纸带上滑动时有μ1mg=ma1当物体A滑离纸带时at12﹣a1t12=d由以上二式,代入数据解得t1=1s(2)A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加速和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均相等,则图线的斜率相同.如图所示.(3)物体A离开纸带时的速度v1=a1t1两物体在地面上运动时有μ2mg=ma2物体A从开始运动到停在地面上过程中的总位移S1=,当物体B滑离纸带时at22﹣a1t22=2d物体B离开纸带的速度v2=a1t2物体B从开始运动到停在地面上过程中的总位移S2=两物体AB最终停止时的间距s=s2+d﹣s1由以上各式可得s=1.25m.答:(1)A物体在纸带上的滑动时间为1s.(2)如图所示.(3)两物体AB停在地面上的距离为1.25m.12.(18分)有人设想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选择密度相同、大小不同的球状纳米颗粒.颗粒在电离室中电离后带正电,电量与其表面积成正比.电离后,颗粒缓慢通过小孔O1进入极板间电压为U的水平加速电场区域I(加速距离极短,忽略此过程中重力的影响),再通过小孔O2射入匀强电场区域II,区域II中极板长度为l,极板间距为d.收集室的小孔O3与O1、O2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且到上下极板的距离相等.半径为r0的颗粒,其质量为m0、电量为q0,刚好能沿O1O3直线射入收集室.(V球=πr3,S球=4πr2)(1)图中区域II的电场强度;(2)半径为r的颗粒通过O2时的速率;(3)落到区域II中的下极板上的颗粒半径.【解答】解:(1)半径为r0的粒子匀速通过电场,Eq0=m0g…①由①式得:E=,电场强度方向竖直向上(2)设半径为r的粒子加速度后的速度为v,…②又因m=q=…③由②③式得:v=(3)落到下极析则:mg﹣Eq=ma…④由①③④式得:半径大,则越容易落到下极板上,设刚好落到下极板的右边颗粒为r m…⑤…⑥…⑦由⑤⑥⑦式得:r m=答:(1)图中区域II的电场强度;(2)半径为r的颗粒通过O2时的速率(3)落到区域II中的下极板上的颗粒最小半径为.(二)选考题,任选一模块作答[物理选修3-3](15分)13.(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相等的物体内部分子的平均动能相等B.体积相等的物体内部分子的势能相等C.质量、温度、体积都相等的物体的内能不一定相等D.内能较大的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较激烈,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较大E.温度和质量都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内能不相等【解答】解:A、温度相等的物体内部分子的平均动能均相等;故A正确;B、不同的物体其分子势能与距离的关系不同;故体积相等的物体内部分子势能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C、物体的内能取决于物质的量、温度和体积;不同物体质量相等时,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故内能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D、内能较大的物体可能是分子平均动能大,也可能是分子势能大;故内能较大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不一定较大;故D错误;E、温度相同,则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但由于相同质量下氢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不相等;故内能不相等;故E正确;故选:AE.14.(10分)如图所示,在长为L=57cm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向上的竖直玻璃管内,用4cm高的水银柱封闭着51cm长的理想气体,管内外气体的温度均为33℃,大气压强p0=76cmHg.①若缓慢对玻璃管加热,当水银柱上表面与管口刚好相平时,求管中气体的温度;②若保持管内温度始终为33℃,现将水银缓慢注入管中,直到水银柱上表面与管口相平,求此时管中气体的压强.。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学科&网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2016年高考冲刺卷(1)(新课标卷)2016年高考冲刺卷(1)(新课标卷)第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唐朝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一条分水岭。
在这之后,士和民的分界不像先前的严格和清楚了,彼此开始流通。
虽说士人流落民间的是少数,老百姓加入士流的却渐渐多起来。
这些新晋的士人一面学习和享受那些雅的,一面却还不能摆脱或蜕变那些俗的。
人既然很多,大家都这样,也就不觉其寒碜;不但不觉其寒碜,还要重新估定价值,雅俗共赏似乎就是新提出的尺度或标准。
早在中唐,禅宗就开始用口语记录大师的说教。
用口语原本为的是化俗,也就是争取众。
语录就成为一种文体了。
这之后就是唐朝的传奇。
照陈寅恪先生的意见,这种传奇大概起于民间,文士是仿作,文字里多口语化的地方。
陈先生并且说唐朝的古文运动就是从这儿开始。
他指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韩愈的《毛颖传》,正是仿传奇而作。
到了宋朝,不但古文走上了雅俗共赏的路,诗也走向这条路。
胡适之先生说宋诗的好处就在做诗如说话,一语破的。
刚刚民间的词,在当时不用说自然是雅俗共赏的,后来虽然渐渐雅化或文人化,可是始终不能雅到诗的地位,它怎么着也只是诗余。
词变为曲,不是在文人手里变,是在民间变的;曲又变得比词俗,虽然也经过雅化或文人化,可是还雅不到词的地位,它只是词余。
可是虽然俗,大体上却俗不伤雅,仍是雅俗共赏的玩艺儿。
——以上说的种种,都是安史乱后几百年间自然的趋势,就是那雅俗共赏的趋势。
虽然俗雅并存,但古人心中的雅俗共赏其实仍是以雅为主的,从宋人的以俗为雅以及常语的俗不伤雅,更可见出这种宾主之分。
起初成俗士蜂拥而上,固然逼得原来的雅士不得不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可是这些俗士需要摆脱的更多。
他们在学习,在享受,也在蜕变,这样渐渐适应那雅化的传统,于是乎新旧打成一片,传统多多少少变了质继续下去。
前面说过的文体和诗风的种种改变,就是新旧双方调整的过程,结果迁就的渐渐不觉其为迁就,学习的也渐渐习惯成了自然,传统的确变了质,但是还是文言或雅言为主。
是在什么条件之下才会让俗人所赏的,雅人也能来共赏呢?孟子说过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子都的美貌,有眼睛的都容易辨别,自然也就能共赏了。
孟子接着说: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这说的是人之常情,也就是所谓人情不相远。
以《西厢记》和《水浒传》为例,这都是雅俗共赏的作品,男女是人之大欲之一,压迫反抗,也是人之常情。
俗人固然同情这些,一部分的雅人,也未尝不高兴这两部书说出了他们想说而不敢说的。
这可以说是一种快感,一种趣味,是俗人和雅人在人情上的交点。
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是个新时代,新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新文化,产生了新的知识阶级。
这知识阶级包括了更多的从民间来的分子,于是乎有了白话正宗的新文学,词曲和小说戏剧都有了正经的地位。
抗战以来又有通俗化运动,这个运动并已经在开始向大众化。
通俗化还分别雅俗,还是雅俗共赏的路,大众化却更进一步要达到那没有雅俗之分,只有共赏的局面。
这大概也会是所谓由量变到质变罢。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有删节)1.下列关于雅俗共赏的相关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安史之乱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学向雅俗共赏变的起点,因为战乱打破了士与民的界限,越来越多的民进入到上层社会。
B.从唐宋的诗文演变情况看,雅俗共赏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语言的变化,白话文进入文学领域,并且逐渐取代了文言文的地位。
C.雅人和俗人能对同一对象共赏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那就是作为人的共有的相通的快感或趣味。
D.到了作者所处的时代,中国文学出现了不分雅俗,只谈共赏的局面,在看来这是由于知识阶层融入了更多的民间的分子。
2.下列各项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语录体这种文体于中唐时期的禅宗,和尚在传道的过程中把大师的话用口语记录下来,其目的是为了让普通人看懂,便于传道。
B.宋代的词被称为诗余,后来的曲又被称为词余,大抵是因为二者做到了俗不伤雅,仍是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
C.雅俗共赏其实是士与民的文化的磨合,是雅对俗的迁就,也是俗对雅的学习和效仿。
D.引用孟子的话,是想证明,有一些美是被人们共同承认并欣赏的,而这些美主要集中在共通的人之常情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各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雅文学和俗文学交融的一个前提就是社会阶层的融合,剧烈的社会动荡,如战乱就成为新文学产生的必要条件。
B.孟子认为口耳目感受的美是人类共同的感受,文学作品雅俗共赏的基础也是共同的人情,因此描写感官的体验,就能做到雅俗共赏。
C.认为新旧调整,传统就会变质,这变质的传统就会一直传递下去,可以看出对文学传统丧失的无奈。
D.苏轼的词流传千古,不仅仅有其语言接近白话,明白通畅的原因,还有其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人们心中郁结却不能言的感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
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
擢明经。
肃宗幸彭原,上书行在,拜秘书省校书郎,待制翰林。
大历中,李涵持节送崇徽公主于回纥,署晋判官。
回纥恃有功,见使者倨,因问:岁市马而唐归我贿不足,何也?涵惧,未及对,数目晋,晋曰: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诸戎以我之尔与也,莫敢确。
尔父子宁,畜马蕃,非我则谁使!众皆南面拜,不敢有言。
德宗立,出为华州刺史。
朱泚反,遣兵攻之,晋弃华走行在。
改国子祭酒,宣慰恒州。
还至河中而李怀光反,晋说之曰:朱泚为臣而背其君,苟得志,于公何有?且公位太尉,泚虽宠公,亦无以加。
彼不能事君,能以臣事公乎?公能事彼,而有不能事君乎?怀光喜且泣,故怀光虽偃蹇,亦不助泚。
帝还京师,改尚书左丞。
是时,右丞元琇为宰相韩滉排笮得罪,滉势振朝廷。
晋见宰相,诵元琇非罪,士大夫壮其节。
贞元五年,方窦参得君,裁可大事不关咨晋,晋循谨无所驳异。
参欲以其侄申为吏部侍郎,讽晋以闻。
帝怒曰:无乃参迫卿为之邪?帝问参过失,晋无敢隐,由是参罢宰相。
晋惶恐,上疏固辞位。
九年,罢为礼部尚书,以兵部尚书为东都留守。
会宣武李万荣病且死,诏为宣武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
万荣死,邓惟恭总其军。
晋受命,不召兵,惟幕府驺傔从之,即日上道。
至郑,逆者不至,人劝止以观便宜,晋不听,直造汴。
及郊,惟恭始出迎谒。
既入,即委以军政,无所改更,众服晋有体,莫测其谋。
汴士素骄怙乱,尝介勇士伏幕下,早暮番休,晋一罢之。
惟恭乃结大将相里重晏等谋乱,晋觉之,杀其党,械送惟恭京师。
晋在军凡五年,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恭惠。
[注]排笮:排挤。
宣武:今开封。
此时李万荣担任宣武节度使。
驺傔:骑马驾车的侍从差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尔反用是望我邪B.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C.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D.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初设翰林院,作为文人和卜医技术待诏的处所,并非中央机关。
后来另建学士院,入院的称为翰林学士,专掌皇帝的机密诏令。
B.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帝王召见臣时,都面向南而坐,因此南面指帝王之位。
后泛指居尊位或官位。
C.宰相指辅助皇帝、统领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其中宰是辅助、相是主宰的意思。
D.礼部,为六部之一,主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务,长官为礼部尚书,副长官为侍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董晋据理力争,不辱使命。
董晋跟随李涵护送崇徽公主到回纥时,回纥依仗功劳责怪唐朝给他们的财物少,李涵很害怕,而董晋驳斥了回纥,让回纥人理屈词穷。
B.董晋处事得法,于国有功。
德宗时,李怀光谋反,董晋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李怀光没有帮助谋反的朱泚;邓惟恭图谋造反,董晋发觉后,杀了其党羽,将邓惟恭押送到京城。
C.董晋不畏权势,敢于直言。
德宗时,韩滉权倾朝野,董晋没有因他权势大而畏惧,而是在他面前陈述右丞相元琇没有罪过;也是在董晋的主动揭发下另一位宰相窦参被罢免。
D.董晋胆大沉稳,细心善察。
董晋接受宣武节度副大使任命后,没有召集军队,只带领侍从差役赴任。
到达宣武军后,他以静制动,当他察觉邓惟恭勾结他人图谋作乱时,制服了邓惟恭。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参欲以其侄申为吏部侍郎,讽晋以闻。
帝怒曰:无乃参迫卿为之邪?(2)至郑,逆者不至,人劝止以观便宜,晋不听,直造汴。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新秋夜寄诸弟韦应物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注] 这首诗写于唐建中四年(783年),诗人由比部员外郎升任滁州刺史,感秋而有此作。
8.请指出这首诗颔联的妙处,并简要分析。
(5分)9.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失意苦闷,走投无路的两句是,。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两句写出异族祠堂香火旺盛,传达出对收复中原的隐忧。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两句,写景中洋溢着新旧交替的喜悦,予人一种振奋情怀。
乙选做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不按要求作答,答案无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在甲板的天篷下面杰克·伦敦卡鲁塞尔斯小姐简直是美得惊人,她迷住了周围的每一个男人。
她又是一个骄傲的女人。
种族的骄傲,门第的骄傲,性别的骄傲,权利的骄傲——她都占全了,这是一种又奇怪、又任性、又可怕的骄傲。
在科伦坡的一天早上,在甲板的天蓬下面,卡鲁赛尔斯小姐召来船长本特利,叫那给游客表演泅水的当地小孩都到上层甲板上来比赛。
她把我们的零钱全收罗过去,亲自把它们一个一个或者一把一把地扔下海,并且规定捞不着的要挨骂,捞得巧妙的会得到额外赏赐。
有个小家伙最出色,他对天鹅入水式非常在行,我从没见过比他跳得更美的人。
这个孩子一次次地这样跳,我们都很喜欢看,特别是卡鲁赛尔斯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