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
- 格式:ppt
- 大小:3.66 MB
- 文档页数:12
常熟市基本概况市人民政府驻虞山镇,邮编:215500。
代码:320581。
区号:0512。
拼音:Changshu Shi。
常熟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处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东倚上海,南连苏州,西邻无锡,北濒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
境内地势平缓,气候温和,风调雨顺,因年年丰收而得名。
全市总面积1264平方公里,人口103.6万,下辖13个镇场,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招商城。
常熟以悠久的人文历史、秀丽的山川景色、丰饶的物产资源享誉江南。
1986年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又先后获“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全国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称号,成为中国获得该殊荣的第一个县级市;同时还获得“遗产管理”单项竞赛第一名等称号。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五日,常熟市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光荣称号。
自然地理常熟位于东经120°33ˊ—121°03ˊ,北纬31°33ˊ—31°50ˊ。
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居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
东邻太仓,距上海100公里;南接昆山、苏州;西接无锡、江阴;北濒长江黄金水道,与南通隔江相望;西北境与张家港接壤。
全境东西间最长距离49公里,南北间最长距离37公里,总面积1266平方公里(含长江界属水面)。
常熟境内地势低平,海拔大都在3—7米间。
境内山丘主要有虞山、顾山、福山。
其中以虞山为最,海拔261米,长6400米,东端蜿蜒入古城,素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说。
境内水网交织,各河流湖荡均属太湖水系,其分布呈以城区为轴心向四乡辐射状,东南较密,西北较疏,河道较小,水流平稳。
主要河流有望虞河、白茆塘、常浒河、元和塘、张家港、盐铁塘、耿泾塘等,湖泊有昆承湖、尚湖等。
常熟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常熟宣传语
1. 江南水乡美景尽收眼底,常熟欢迎您的到来!
2. 常熟,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让您流连忘返。
3. 来常熟,品尝最正宗的苏菜,享受最舒适的住宿体验。
4. 常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5. 快来常熟感受浓郁的江南文化气息吧!
6. 在这里您可以领略到江南水乡特有的美丽风光和优美人文景观。
7. 常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城市,让您感受不一样的江南魅力。
8.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世界级名胜古迹和现代化城市风貌交相辉映。
9. 常熟拥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值得一游。
10. 来常熟,探索自然之美、人文之魂、商贸之盛和科技之创新。
11. 常熟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城市,让您感受到江南的独特魅力。
12. 在这里您可以尝到最正宗的苏菜、品尝最新鲜的水果和海鲜。
13. 常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城市,让您感受到江南文化的博大精深。
14. 来常熟,享受一次别样的旅行体验,留下难忘的回忆。
15. 常熟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让您感受到江南文化的深厚底蕴。
16. 在这里您可以领略到江南水乡特有的美丽风光和优美人文景观。
17. 常熟是一个具有丰富旅游资源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值得一游。
18. 来常熟,感受浓郁的江南文化气息和现代化城市风貌交相辉映。
19. 常熟是一个具有活力、创新、发展潜力和前景广阔的城市,值得期待。
20. 在这里您可以享受到最优质、最舒适、最温馨、最美好的旅游体验。
常熟市的景点
常熟市位于江苏省的最北部,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常熟市的景点有虞山,尚湖,常熟古城,虞山公园,尚湖公园,天妃宫等。
虞山公园:虞山位于常熟市东北部,海拔75米。
虞山上有许多小庙,像“天妃宫”“山阴寺”等。
山上有一座虞山电视塔,它高达200多米,是整个常熟的地标建筑。
山上还有一条小瀑布,叫“千丈泉”。
尚湖公园位于常熟市东北角,是常熟的“绿肺”。
尚湖公园分为东、中、西三个区。
东区是一个人工湖,里面有荷花池和一些健身器材;中西区是一个植物园;西区是一个游乐园。
虞山公园位于常熟市西部,是一座山与水结合的美丽公园。
山上有一座塔叫“虞山塔”,又名“方广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刹。
山下有一个游乐园叫“虞山乐园”。
虞山乐园里有很多娱乐项目:有摩天轮、碰碰车、水上游船等……
常熟古城位于常熟市北部,是江苏省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 1 —1 —。
我的家乡常熟作文400字•相关推荐我的家乡常熟作文400字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
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家乡常熟作文4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家乡常熟作文400字1我的家乡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历史文化名城,以悠久的人文历史、秀丽的山川景色、丰富的物产资源享誉江南,有着“鱼米之乡”的美誉。
它,就是常熟。
早在战国时期,便有言子;元朝时,它是黄公望的出生地;清朝以后,它是翁同和晚年隐居的地方。
常熟是一座长江以南的小城市,有着众多的风景名胜。
其中,虞山最为著名,在虞山上有许多景点,比如剑门、小石洞、亮山工程、言子墓等。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虞山附近的那个硕大的湖泊,它清澈见底,它就是镶嵌在常熟的那颗璀璨的明珠——尚湖。
尚湖风景区位于常熟古城西,虞山之南,是国家级太湖风景旅游区一个组成部分,建有荷香洲、桔香洲、桃花洲、枫林洲、鸣禽洲、渔乐洲、烟雨洲7个景点。
以其优良的生态环境于2010年入选“中国十大休闲湖”。
尚湖原是个无名湖泊,后来因为相传姜太公吕尚居住在这时,曾在此湖钓过鱼,所以后人取名“尚湖”,以作纪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科学的发展,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马路上奔驰着数不尽的豪华汽车,家家户户都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再回想过去,一幢幢低矮的土楼,一条条空荡荡的马路,家家户户都一贫如洗,过着家徒四壁的日子,每日能温饱,已经不错了!对比现在,如今的生活多么多么美好啊!近些年来,常熟又先后获“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等称号,成为中国获得该殊荣的第一个县级市;同时还获得“遗产管理”单项竞赛第一名等称号。
生活在常熟,让我感到自豪,我爱常熟,最爱那秀丽的景色和那丰饶的物产资源!我的家乡常熟作文400字2“一个用山呼吸的城市”——常熟,这里有绿的树,绿的水,绿的空气……这就是我心中的故乡,美丽的世界。
常熟的名胜古迹常熟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得名“常熟”,是一座千年古城,苏州市下辖的县级市。
下面店铺整理了常熟的名胜古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常熟名胜古迹盘点常熟的名胜古迹1:沙家浜风景区沙家浜风景区位于秀丽明媚的阳澄湖畔,交通便捷。
全区以“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之独特的江南水乡田园风光崛起于旅游市场。
沙家浜风景区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华东地区最大的生态湿地之一,已建成革命传统教育区、水生植物观赏区、红石民俗文化村、芦苇水陆迷宫、美食购物区等功能区域和竹林幽径、阡陌苇香、柳堤闻浪、隐湖问渔、双莲水暖等一批景点。
沙家浜原名横泾乡,在常熟城南,曾是著名的新四军抗日游击根据地之一。
2013年4月11日,常熟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通过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被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常熟的名胜古迹2:尚湖风景区尚湖风景区位于常熟古城西,虞山之南,是国家级太湖风景旅游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建有荷香洲、桔香洲、桃花洲、枫林洲、鸣禽洲、渔乐洲、烟雨洲等7个景点。
以其优良的生态环境于2010年入选“中国十大休闲湖泊”。
尚湖在当地也称为“西湖”或者“山前湖”,水面面积有800公顷(1200亩),相传姜太公吕尚居住在常熟虞山时,曾在此湖钓鱼。
后人取名“尚湖”,以资纪念。
常熟的名胜古迹3:虞山景区位于常熟市,由虞山、尚湖组成,是以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和石景、寺观园林著称的山水风景名胜区。
辟辛峰、维摩旭日、剑门、兴福寺、尚湖、小石洞等6个景点,其中以辛峰、剑门为主景点。
景区面积29.71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19.94平方公里。
虞山是全国闻名的常熟胜景,古称乌目山,因商末周太公次子虞仲让国南来建勾吴,去世后葬此山,遂改名为“虞山”。
山由泥盆纪的五通砂岩和志留纪的茅山砂岩构成。
磊坷多石,形成奇石危崖,峻拔巍峨的山岳景色,加之南面有与山平行的尚湖,山水相映景色优美。
峰峦回环,林木葱郁,山间山麓遍布自然及人文景观。
常熟概况常熟,长江三角洲新兴的港口商贸、旅游城市,面积1142平方公里,人口104万,东临上海,南接苏州,西至无锡,北与南通隔江相望,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常熟,是风光秀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吴文化发祥地之一,有5500年的文明史,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常熟山青水秀,景色绮丽,城内文物古迹众多,现在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6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
虞山尚湖风景区为太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区之一,虞山国家森林公园,有辛峰、剑门、兴福等七大景区组成。
尚湖堪称国家太湖风景名胜区的一颗璀璨明珠。
城内古琴川河穿城而过,雅园幽巷点缀其中。
十里虞山、万顷尚湖、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山、水、城融为一体,形成“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独特景观。
现代尤以《沙家浜》而名闻海外。
上海至常熟沙家浜度假村路线图沙家浜风景区简介:沙家浜位于秀丽明媚的阳澄湖畔,境内河港纵横,芦苇葱郁,绿野遍布,岸柳成行,尽现江南水乡田园风光。
沙家浜,芦荡火种,名闻全国。
抗日战争时期,在芦苇荡的绿色帐蔓里,新四军战士和沙家浜人民共同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战斗诗篇,以此为素材创作的沪剧《芦荡火种》、京剧《沙家浜》,家喻户晓,盛极中华,使沙家浜名闻遐尔。
近年来,沙家浜利用得天独厚的革命传统和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
现已初步形成集芦苇荡、度假村、教育馆、崇福寺和阳澄湖大闸蟹交易市场为一体的旅游体系。
芦苇荡风景区注重返朴归真,崇尚自然,设有革命传统教育区、红石民俗文化村、水生植物观赏区、水上活动区、美食购物区、水产观赏区、农业观光区、运动休闲区等多个功能区。
不久的沙家浜,将形成集芦苇荡自然风光、昆承湖沿湖度假、集镇旅游美食购物、人文古迹游览和水乡农家观光五个功能区域为一体的现代旅游观光景区。
2003年建成的与沪宁高速互交的苏嘉杭高速公路穿镇而过,便您的旅游度假变得更轻松、便捷。
秀丽奇妙的自然景观,优秀的历史文化将使沙家浜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胜地。
常熟历史名人故事常熟是一片孕育英才之地,历史上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
以下是一些常熟的历史名人和他们的故事:仲雍:仲雍,又称虞仲、吴仲、孰哉,是黄帝的18世孙,古公亶父的第二子。
仲雍和他的兄长太伯为了顺从父亲的意愿,放弃了对周族首领地位的继承权,南迁至无锡、常熟一带,并在那里建立了勾吴王国。
他们的行为被视为对父王实现灭商愿望的支持。
最终,他们将王位继承权让给了弟弟季历,而季历的儿子即为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
此外,仲雍墓位于江苏省常熟市虞山东麓,是常熟有历史考证的最古老的墓葬之一,于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这个墓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3000年前,是研究古代吴地历史的重要遗址。
总的来说,仲雍在吴地和常熟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尊为该地区的始祖,并且在当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言偃: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也是孔子三千学生中唯一的南方人。
因其才学和在鲁国武城宰的政绩,被后世尊为“南方夫子”。
他的教化使得当地文化兴盛,对江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公望:元代著名画家,平江路常熟州(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人,被誉为“元四家”之首。
他的山水画《富春山居图》是中国艺术史上的杰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黄公望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高深的造诣,还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黄公望于1347年开始创作《富春山居图》,当时他已经79岁。
这幅画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景色,展现了江南山水的连绵浩渺和深远意境。
黄公望不仅在笔墨技法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而且通过深入的观察和真切的体验,将富春江边的景致生动地呈现在画卷上。
《富春山居图》的命运坎坷,经历了多次易手。
黄公望最初将这幅画赠予了他的师弟郑樗(无用禅师)。
在明代,这幅画又传到了画坛大家沈周手中,但在沈周将画送朋友题跋时,画被朋友的儿子盗走并卖掉,此后便如石沉大海般失去了消息。
《富春山居图》最终分为两段,前半卷称为《剩山图》,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称为《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常熟市历史及行政区划沿革吴县海虞妙桥常熟市古称琴川、海虞、南沙等,又称江南言子故里,简称虞、虞城。
常熟市历史悠久,据1988年在常熟谢桥白龙港北岸发掘的钱底巷新石器文化遗址证实,早在5500年前,常熟的土地上已经有人类居住。
建置沿革第一历代行政设置商末,周太王之子泰伯、仲雍南来,建立勾吴。
按《吴地记》有关古吴“北临大江”的记述,常熟地方为勾吴北境。
西周时,常熟地方属吴国。
东周时,公元前473年,越尽取吴地,常熟地方属越国。
公元前333年,楚国灭越,属楚。
公元前248年,楚黄歇封吴,改属黄歇封地。
公元前222年,秦灭楚,属秦。
秦废分封,设郡县,常熟地方属会稽郡吴县。
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封刘贾于吴称荆国,常熟地方属荆。
十二年(前195年),改封刘濞为吴王,属吴。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刘濞封地撤,仍属会稽郡吴县。
时常熟地方有虞乡。
东汉永建四年(129年),以会稽郡浙江以西之地建吴郡,常熟地方属吴郡吴县。
时常熟地方有南沙乡,置司盐都尉。
三国时,虞乡、南沙乡属吴国,隶吴郡吴县。
吴黄武中,虞乡置虞农都尉。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南沙乡割属毗陵郡暨阳县。
太康四年(283年),分吴县虞乡,立海虞县,隶于吴郡。
因县境东临沧海,故名海虞。
东晋元帝时(317年至321年),以海虞县北境,侨置郯、胸、利城三县,隶于侨置的东海郡。
咸康七年(341年),在南沙乡设立南沙县,隶于晋陵郡。
永和年间(345年至356年),侨置的郯、朐、利城三县及东海郡移京口。
是时,常熟地方属海虞县与南沙县,分隶吴郡、晋陵郡。
南北朝时,海虞、南沙两县均属南朝刘宋,仍分隶于吴郡、晋陵郡。
南齐时(479年至502年),分海虞县北境设立海阳县,隶于晋陵郡。
梁天监六年(507年),以海虞、南沙、海阳等县统隶于新置的信义郡。
大同六年(540年),于南沙之地置常熟县,仍隶于信义郡。
命名“常熟”,据元代至正间《重修琴川志>的解释是以“土壤膏沃,岁无水旱”得名;明万历间《皇明文献志》认为,县内陆势“原隰异壤,虽大水大旱,不能概为之灾,则岁得常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