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2013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9
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初三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粉笔折断B.棉纱织布C.木材燃烧D.汽油挥发【答案】C【考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粉笔折断,B.棉纱织布,D.汽油挥发,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木材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分析】依照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定变化种类确实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大量的热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答案】D【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解析】【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不符合题意;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符合题意;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依照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在描述现象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及严密,如烟与雾的区别,光和火焰的区别,如结论与现象的不同等。
3.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了2021年全国要紧都市空气质量报告,兰州市空气质量排名全国前列.优质的空气资源需要大伙儿的爱护,下列物质可不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A.CO2B.SO2C.COD.可吸入颗粒物【答案】A【考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解析】【解答】空气的污染物有:有害气体和烟尘,有害气体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烟尘包括:可吸入颗粒、总悬浮颗粒等;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固有的成分,不是污染物;选A【分析】依照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分为粉尘和有害气体分析,其中有害气体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及氮的氧化物,空气中各成分都不属于污染物。
2013—2014学年度初三级第二次统测化 学 参 考 答 案说明:1.本答案仅供阅卷时参考使用,其他合理的解题方法和答案也应给分。
2.文字表达式中物质名称书写有错误不给分;反应条件未标明或错误扣一半分。
3.物质名称、仪器名称和概念名称有错(包括错别字)不给分。
(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双项选择每小题4分, 全选对得4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2分,错选、多选得0分。
)三、填空题(本题有3小题,共 13分)(每空1分) 13.(3分)(1) 2O 2 (2)3Na +(3)MgCl 2 14.(6分)(1)吸附 (2)肥皂水 煮沸 (3)氧气 氢气(4)洗米水洗菜(合理即可给分)15.(4分)(1)①生活污染 ②温度达到着火点(2)①还原剂在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 ②锌四、简答题(本题有3小题,共18分)(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 16.(4分)④ ① ③ ② 17.(7分)(1)SO 2(或NO 2) (2)汽油 (3)① CH 4+2O 2CO 2+2H 2O②不合理 CO 分子和H 2分子在不断运动,故两种粒子排列是不规则的 ③制取成本高(或贮存困难) 18.(9分)(1)CaCO 3高温CaO+CO 2↑ 分解(2)CaO+H 2O = Ca(OH)2(3)过滤 (4)二氧化碳 CO 2+Ca (OH )2═CaCO 3↓+H 2O+2五、实验与探究题(本题有2小题,共18分)19.(10分)(1)①锥形瓶 ②集气瓶 (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 (2)2H 2O22H 2O+O 2↑(3)BC (或BD 或BF ) 2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 在大试管口放一团棉花(4) Ca (OH )2 溶液由紫色逐渐溶液变红色20.(8分)[提出猜想] 质量守恒定律(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分)六、计算题(本题有2小题,共11分)21.(3分)(1)26 (2)120:15:14 (3)10.1% (每空1分) 22.(8分)(1)稀盐酸 (2分) (2)2.2 (2分) (3)(4分)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100 44 x 2.2gx=5g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3.3%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六中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考试卷(12月份)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0题)1.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石墨导电 B.金刚石切割金属C.用铅笔写字D.用焦炭冶炼【答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此题是确立4项属于化学变化的,关键要正确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先要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准确判断变化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依据.【解答】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此题可以依据物质体现的性质加以判断.①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②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A、B两项中前者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体现了物质的导电性、硬度的物理性质,C、只是物质形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D、体现了物质的可燃性,同时具有新物质CO2等生成,是化学变化.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类型的题时,在不好确定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时,可以结合物质的性质加以判别物质的变化,也可起到异曲同工的目的.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含硫煤如果发生不完全燃烧,会排放出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C.硫和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答案】【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硫元素,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烟尘等物质.【解答】解:硫和氧气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硫,碳不完全燃烧时能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都是污染环境的物质.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含硫煤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时的生成物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3.下列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A.人工增雨B.植物的光合作用C.制纯碱、化肥D.灭火器灭火【答案】【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干冰用作人工增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用作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用作制纯碱、化肥,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既利用了其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4.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A.同种元素组成,但原子排列不同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C.都是碳元素组成D.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同【答案】【考点】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分析】同素异形体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要从结构上分析,即原子排列方式的不同造就了其物理性质的差异.【解答】解:碳的同素异形体有金刚石、石墨和碳60(足球烯)等,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是因为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物理性质之所以不同是因为结构不同,即原子排列不同.故选A.【点评】主要考查了同素异形体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物质的宏观组成和物质的微观构成.碳元素就有金钢石、石墨、无定形碳等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即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似.难度:容易知识点:金刚石石墨和C605.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焦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停止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A.CO B.CO2C.N2D.NH3【答案】【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本题考查的气体CO、CO2、N2、NH3都是常见气体,了解了CO是有毒气体、N2是大气的主要成分、NH3具有刺激性气味、CO2阻止地球散热,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解答】解(1)CO是有毒气体,易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但不能产生温室效应,故答案A不对.(2)空气中的CO2能增强大气对红外线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散发,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上升,造成温室效应.因此,CO2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故B正确.(3)N2常温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是温室气体,故答案C不对.(4)NH3具有刺激性气味,污染大气,但它也不能产生温室效应,故答案D不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同时也考查了CO、N2、NH3这些常见气体,本题属基础题.难度:容易知识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6.试管中盛有黑色粉末,将其加强热,粉末变为红色,同时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黑色粉末可能是()A.木炭粉B.四氧化三铁C.氧化铜D.木炭粉和氧化铜【答案】【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专题】推断混合物的可能组成.【分析】根据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常见的红色的粉末有红磷,铜,氧化铁,黑色粉末加热会生成红色粉末和二氧化碳,所以红色粉末是铜,黑色粉末中含有氧化铜和木炭,然后将各物质代入验证即可.【解答】解: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常见的红色的粉末有红磷,铜,氧化铁,黑色粉末加热会生成红色粉末和二氧化碳,所以红色粉末是铜,黑色粉末中含有氧化铜和木炭,经过验证各物质都满足转换关系,所以黑色粉末是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故选:D.【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难度:容易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盐7.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依据的性质不相符合的是()A.一氧化碳用于冶金工业﹣﹣一氧化碳能够燃烧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易升华同时吸收大量的热C.金刚石用于裁玻璃﹣﹣金刚石很硬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石墨很软【答案】【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根据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干冰升华吸热,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分别判断即可.【解答】解:A、一氧化碳用于冶金工业﹣﹣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故选项错误;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易升华同时吸收大量的热,故选项正确;C、金刚石用于裁玻璃﹣﹣金刚石很硬,故选项正确;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石墨很软,故选项正确.故选A.【点评】主要考查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干冰升华吸热,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作为还原剂,高温时能将许多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因此常用于金属的冶炼.难度:容易知识点:金刚石石墨和C608.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按要求装好仪器;②向漏斗中注入盐酸;③向反应器中加入块状石灰石;④检查装置气密性;⑤收集生成的气体.以上操作正确排列顺序为()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①④③②⑤D.①②④③⑤【答案】【考点】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来解答该题,要注意先连接仪器然后检查气密性,添加药品时先加固体后加液体.【解答】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实验步骤是:按要求连好制取装置、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向反应器中加入石灰石、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收集气体然后验满即可,所以顺序为①④③②⑤与C选项相符合故选C【点评】知道常用气体的制取方法和收集方法,能够熟练的掌握实验装置的连接及药品的添加顺序,一般是先固后液,检查气密性时要先连后验.难度:容易知识点: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9.“两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答案】【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毒性;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主要途径进行分析判断.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根据常见的碳单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C、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C60是由碳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也属于碳的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主要途径、一氧化碳的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难度:容易知识点:金刚石石墨和C6010.自然界中有几千万种含碳物质,并循环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碳循环B.森林的减少对碳的循环没有影响C.金刚石中碳原子间没有间隔D.地下的煤中碳原子是静止不动的【答案】【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人呼吸所需的氧气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分析解答;B、森林的减少使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加剧温室效应的形成;C、根据原子之间有间隔分析解答;D、根据原子是不断运动的进行分析.【解答】解:A、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氧气,而氧气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碳循环,正确;B、森林的减少会导致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加剧温室效应的形成,故描述错误;C、金刚石中碳原子间有间隔,故错误;D、原子在不断运动,故地下的煤中碳原子是静止不动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A.【点评】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原子的基本性质,并能结合题意灵活分析解答.难度:容易知识点:金刚石石墨和C60 二、未分类(共1题)1.简易净水器中有一层是用木炭来填充的,利用了木炭的()A.可燃性B.还原性C.氧化性D.吸附性【答案】【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木炭具有吸附作用,在净化水的过程中,能够吸收水中的色素、异味、毒素等.【解答】解:可以利用木炭净化水,是因为木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水中的一些杂质,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故选:D.【点评】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三、填空题(共6题)1.选择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化学式填空:(1)有毒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2)能用于灭火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3)对环境保护最理想的燃料是__________________;(4)不能燃烧,但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5)只能用向上排气法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6)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常见气体的用途;一氧化碳的毒性;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一氧化碳有毒;(2)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3)氢气燃烧生成水,不污染环境;(4)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但是本身不能燃烧;(5)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6)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用排气法收集.【解答】解:(1)有毒的气体是一氧化碳;故填:CO.(2)能用于灭火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填:CO2.(3)对环境保护最理想的燃料是氢气;故填:H2.(4)不能燃烧,但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故填:O2.(5)只能用向上排气法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填:CO2.(6)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是一氧化碳.故填:CO.【点评】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时要遵循两个原则:要根据客观事实书写;不能主观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式.难度:容易知识点:我们周围空气单元测试2.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密切相关.(1)医疗急救时需要氧气,是因为氧气能__________________.(2)用墨汁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碳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根据氧气能供给呼吸,进行分析解答.(2)墨的主要成分是碳,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解答】解:(1)医疗急救时需要氧气,是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2)墨的主要成分是碳,用墨汁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答案为:(1)供给呼吸;(2)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我们周围空气单元测试3.久置的澄清石灰水瓶壁上有一层白色固体,这种白色固体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若这种固体附着在试管内壁,可先用__________________洗涤,然后再用水冲洗.【答案】【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掌握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碳酸盐的知识,石灰水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钙及水和二氧化碳,故可用稀盐酸除去.【解答】解:由于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因此久置空气的石灰水瓶壁上就会有一层白色固体,这层白色固体就是碳酸钙,而碳酸钙不溶水,但可以和盐酸溶液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钙,故可用稀盐酸除去这种固体.故答案为:碳酸钙,稀盐酸,【点评】主要考查了氢氧化钙的有关性质,及碳酸盐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解答.难度:容易知识点:常见的酸和碱4.写出下列化学符号:(1)干冰__________________(2)含有60个碳原子的分子__________________(3)氧化钙__________________(4)一个碳酸分子__________________(5)石灰石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_(6)2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的俗称,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含有60个碳原子的分子可表示为C60;(3)氧化钙是由显+2价的钙元素和显﹣2价的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CaO;(4)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一个碳酸分子可表示为H2CO3;(5)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O3;(6)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2OH﹣;故答案为:(1)CO2;(2)C60;(3)CaO;(4)H2CO3;(5)CaCO3;(6)2OH﹣;【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5.下列符号中“2”所表示的意义:2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进行解答.【解答】解: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故2CO2中前面的2表示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为2个,后面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2C中的2表示碳原子的个数为2个;故答案为:前面的2表示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为2个,后面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碳原子的个数为2个;【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数字的含义,题目较易.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6.地沟油中含有一种强烈致癌物黄曲霉素B2(C17H14O6),长期食用会引起消化道癌变,请回答:(1)黄曲霉素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2)黄曲霉素B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__;(3)15.7g黄曲霉素B2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g氧元素.【答案】【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化学式表示的意义,相对分子的质量的计算,根据物质的质量乘以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得元素的质量,以及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1)黄曲霉毒素B2(C17H14O6)的相对分子质量=12×17+1×14+16×6=314;(2)一个黄曲霉素B2(化学式C17H14O6)分子是由17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黄曲霉毒素B2(C17H14O6)中C、H、O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17:14:6;(3)15.7g黄曲霉素B2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15.7g××100%=4.8g故答案为:(1)314;(2)17:14:6;(3)4.8g【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四、简答题(共1题)1.写出一种能用来鉴别CO和C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鉴别气体,可以根据气体的性质不同进行实验,一氧化碳可以燃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据此解答.【解答】解: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分别点燃两种气体,能燃烧的是CO,不能燃烧的是CO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故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使灼热的氧化铜还原为铜,二氧化碳不能,故将气体分别通过灼热的CuO.能使黑色CuO变成红色Cu的是CO,无现象的是CO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故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的是CO2,不变红的是CO等.故答案可以为: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无现象的是CO.【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难度:容易知识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五、实验,探究题(共2题)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当打开K,反应一段时间后:①B处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B处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②C处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C处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③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④D处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①根据A装置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进行分析解答.②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③A处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④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①A装置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故B处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②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A处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④D处的现象是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故答案为:①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碳酸;CO2+H2O═H2CO3;②检验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③CaCO3+2HCl═CaCl2+H2O+CO2↑;④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2)密度比空气的大.。
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考试卷(解析版)(初三)期末考试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 题xx题总分得分【题文】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评卷人得分A. 西瓜榨汁B. 风油精挥发C. 纸张燃烧D. 雪糕融化【答案】C【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 西瓜榨汁,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B. 风油精挥发,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C. 纸张燃烧,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D. 雪糕融化,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所以本题选C。
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题文】下列气体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 SO2B. CO2C. COD. NO2【答案】B【解析】根据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确定。
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SO2、CO 、 NO2、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故本题选B。
点睛:熟记空气污染指数项目。
【题文】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 滴加液体药品B. 倾倒液体C. 给液体加热D. 检查气密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应伸入试管中,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所以A项错误。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题文】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雾C.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 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体,所以现象应为形成浓浓的白烟而不是白雾。
此项错误。
甘肃省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2019九上·景县月考) 下列物质属于合金的是()A . 铁矿石B . 不锈钢C . 铁锈D . 大理石2. (2分)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将它们分别投入到相同的稀盐酸中,只有丙、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且丙产生的气泡比丁快;再将乙投入到甲的盐酸液中,乙的表面有甲析出.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A . 甲>乙>丙>丁B . 丙>丁>乙>甲C . 丙>丁>甲>乙D . 无法判断3. (2分)(2013·宜宾) 下列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A . 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B . 银的导电性强于铜C . 镁和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D . 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4. (2分)(2017·福建) 下列四支试管中,铁钉锈蚀最快的是()A .B .C .D .5. (2分)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甲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
丁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但可以用丙制的容器盛放。
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 . 甲>乙>丁>丙B . 丙>丁>乙>甲C . 丙>乙>丁>甲D . 乙>丁>丙>甲6. (2分) (2018九下·巫山期中) 厨房里的几种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 . 黑米粥B . 鲜牛奶C . 花生油D . 苏打水7. (2分)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A . 铜B . 干冰C . 氯化钠D . 金刚石8. (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燃烧时发光放热,所以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 . 溶液饱和后才可能结晶,所以晶体析出后剩余的溶液一定是该状态下的饱和溶液C . 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 .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9. (2分)(2011·南宁) 如图所示,将水分别滴人装有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的两支试管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硝酸铵固体溶解时会吸收热量B . 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会放出热量C . A、B两只烧杯的溶液中都有固体析出D . A、B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保持不变10. (2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 铜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B . 工业炼铁时加入石灰石是为了除去矿石中的二氧化硅C . 降低温度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 . 18K黄金中金的含量已经达到75%11. (2分) (2019九下·泉州期中)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Cl-35.5, Mg-24, Ca-40,Al-27。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本大题最后的答题栏中)1.随着经济的快建发展,能源的使用量在不断增大.人们的节能意识也日趋增强。
下图中属于中国节能标志的是2.下列生产过程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沼气生产B.石油蒸馏C.转炉炼钢D.高炉炼铁3.根据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可以防锈B.可用燃着的火柴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泄漏C.用铁锅烹饪会在食物中留有人体需要的铁元素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4.开辟防火带是山林防火的一个措施。
在树林中间开辟通道(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着火点B.隔绝空气C.隔离可燃物D.沿通道扩散浓烟5.学习是不断总结的过程,下列小军同学的总结中错误的是A.水银不是银B.干冰不是冰C.纯碱不是碱D.食盐不是盐6.小明奶奶为他迎接中考制定了如下食谱:米饭、红烧鸡、糖醋鱼、麻辣豆腐、蛋汤。
为使营养均衡,你觉得最好还要补充()A. 牛肉B. 河虾C. 青菜D. 雪糕7.研究证明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绿色环保高效”消毒剂,比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含氯饮用水消毒剂性能更为优良。
请你推断高铁酸钠(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A.0 8.+2 C.+3 D.+68.炎热的夏天,小林打开冰箱,从4℃的储藏室里拿出一杯底部有少量蔗糖晶体的溶液a,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溶液b。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时,a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室温下,b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D.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9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食用上述食物中的A.苹果B.西瓜C.牛奶D.豆制品,10.生活中的下列物质,都含有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的有毒成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考试题(及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云吞面是我国南方的一种小吃,俗称“碱水面”,因其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碱水”(呈碱性的物质)而略带涩味。
为减少涩味,在吃云吞面时,最好蘸点下列哪种物质()A.食醋B.花生油C.食盐D.白酒2、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A.加热前试管外壁干燥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了D.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了3、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4、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5、现有甲、乙、丙、丁四种颗粒大小相同的金属,分别投入相同的稀硫酸中,只有甲、乙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甲产生气泡较快;再把丙和丁投入相同的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丙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丁没有变化。
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 .甲>乙>丁>丙B .丁>乙>丙>甲C .甲>乙>丙>丁D .乙>甲>丁>丙6、如图是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时,将50g a 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100g a 的溶液B .c 物质微溶于水C .a 中含有少量b ,可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D .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 >a >c7、将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较,含量明显降低的是( )A .稀有气体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氮气8、南京理工大学胡丙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 NaN5·3H2O ,该化合物中含有等微粒,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5N -是一种单质B .一个5N -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C .一个5N -中共有36个质子D .一个5N -中共有36个电子9、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2012-2013学年度第二次适应性训练试题九年级化学参考答案2013.5一、二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共4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 C A A D C D B B 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 D D A D B BC C D BD 三、(本题共4小题,共24分,每空1分)21.(6分)(1)(2)H2O (3)3Au (4)3Fe3+ (5)Al2(SO4)3(6)Ca22.(6分)(1)⑤(2)④(3)②(4)⑥(5)①(6)③23.(7分)(1)D,A (2)吸附(3)①蛋白质②碘(或I)(4)乳化(5)2CaO2+2H2O=2Ca(OH)2+ O2↑24.(5分)(1)Fe3O4(2)Fe+H2SO4=FeSO4+ H2↑ (3)Ca(OH)2+ H2SO4= CaSO4 + 2H2O Ca(OH)2+CO2=CaCO3↓+H2O (4)CaCO3高温CaO+ CO2↑四、(本题共4小题,共13分,每空1分)25.(7分)(1)①甲;②t1℃时,KNO3和K2CO3的溶解度相等;③11:10;④不变;(2)①过滤;②B C;③33。
26.(6分)(1)碱(2)CO2(3)红色液体变为无色(4)Na2CO3(5)Na2CO3+2HCl ==2NaCl+H2O+CO2↑ (6)NaCl 、CaCl2(此题答案合理给分,如(4)可以是K2CO3,但(4)、(5)和(6)的答案要对应。
)五、(本题共4小题,共23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27.(8分)(1)酒精灯(2)AC,2KMnO4▲ K2MnO4+MnO2+O2↑试管口未放棉花团(3)Zn+H2SO4=ZnSO4+ H2↑或Zn+2HCl=ZnCl2+ H2↑ e (4)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5)(只要体现“短进长出”即可)28.(15分)(1)锥形瓶分液漏斗 2 CaCO3+2HCl=CaCl2+H2O+CO2↑或Al(OH)3+3HCl=AlCl3+3H2O(2)②③④(3)①AgNO3,除去HCl气体②二氧化碳吸收效率③碱石灰或氧化钙等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装置B(4) 测得碳酸钡的质量为(3.96g +3.92g +3.94g)÷3= 3.94g (1分)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2g(2分)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2.5%(1分)(5)牙膏中可能含有钙的其它化合物(或其他合理答案)。
2013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和试卷类型涂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
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Ca 40Fe 56 Cu 64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A.熟石灰的化学式是Ca(OH)2B. 干冰的化学式是CO2C. 酒精的化学式是C6H12O6D.铁红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Fe2O3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验满氧气B.倾倒液体C.读取液体体积D.点燃酒精灯3.对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用搜救犬搜救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C.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0.024 m3的钢瓶中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D.等量液态水变成等量的水蒸气分子数量不变,化学性质相同4.某试验田的玉米叶色淡黄,有倒伏现象,你认为应施用的复合肥是()A.CO(NH2)2B.K Cl C.Ca(H2PO4)2 D.KNO35.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氢气能燃烧---理想燃料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作净水剂C.浓硫酸具有脱水作用---作干燥剂D.氧气具有助燃性---用于气割、气焊6.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O2B.N2C.CH4D.CO27.“节能减排”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要求的是()A.燃料燃烧时供给充足的空气B.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C.回收废旧的易拉罐D.将学生实验剩余的锌粒直接扔入垃圾桶8.陶瓷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九年级化学第二次诊断性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9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的指定位置,答案书写时不能越界。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32第Ⅰ卷(选择题共42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2 分。
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事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新药合成B. 火药使用C. 粮食酿酒D. 石油分馏【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新药合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火药使用,火药爆炸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粮食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石油分馏,是利用各物质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相关的是A. 氢气用作燃料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 氢氧化钙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 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氯化氢【答案】B【解析】【详解】A、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时可放出大量的热,且燃烧产物为水,没有污染,故可以用作燃料,但燃烧是化学变化,可燃性为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B、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的俗称,固态二氧化碳在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使大气温度降低,水蒸气易液化成小液滴,此变化为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相关,符合题意;C、氢氧化钙是碱,可与土壤中的酸发生中和反应使土壤酸性降低,此变化为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相关,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与氯化氢的反应是中和反应,此变化为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相关,不符合题意;故选B。
3.下列有关物质的类别判断正确的是A. 纯碱----碱B. 钢-----单质C. 维生素-----有机物D. 碳酸钙----氧化物【答案】C【解析】【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故A错误;B、钢是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单质,故B错误;C、维生素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C正确;D、碳酸钙是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属于盐,故D错误。
1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2013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1~10小题每小题1分,11~21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1、下列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2、不能用来区别CO 和CO 2两种气体的方法是 ( )A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B .观察气体的颜色C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D .点燃气体3、某校907班沈妮同学收集的××药品说明书上这样写到:本品每片主要成分及含量为:Ca 40mg 、P 31mg 、K 7.5mg 、Mg 100mg 、Cl 7.5mg 、Fe 27mg ……。
这里的成分及含量是指 ( ) A 、原子B 、离子C 、分子D 、元素4、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5、美国发明了月球球制氧机,它利用聚焦太阳光产生的高温使月球土壤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氧气。
由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 A 氧元素 B 氧分子 C 水分子 D 氯酸钾6.下列关于数字含义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Zn 2+中的“2”表示锌原子得到2个电子 B. H 2O 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元素 C. 2NO 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D. 2A +l 32O 3中化学式上方的“+3”表示2个铝的化合价为+3价27、在汽车的档风玻璃和司机之间常有一个安全气囊内部装有硝酸铵,当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的撞击时,硝酸铵迅速分解,发生如下反应: 2NH 4NO 3==2X ↑+4H 2O+O 2↑,则X 是( )A N 2B N 2OC NO 2D NH 3 8.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读液体体积C .滴加试剂D .倾倒液体 9. 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盛有水的纸杯,一直到水沸腾而纸杯仍完好无损。
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B .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C .纸杯中的水汽化吸热,使纸杯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 .酒精灯加热纸杯后纸杯的着火点升高10.从“电解水实验”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或推论是 ( ) A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 .氢气的密度小于氧气C .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D 正、负两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11、实验室里加热约2mL 液体,应使用的仪器是 ( ) A .②、③、⑤ B .①、③、④、⑥C .②、③、⑤、⑥D .①、③、④、⑤12.鱼油中富含的DHA(化学式为C 22H 32O 2)是大脑细胞形成和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DHA的叙3述中正确的是( ) A .DHA 由22个碳原子、3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组成B .DHA 是一种氧化物C .DHA 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3︰4︰4D .DHA 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13.据报导,科学家确认存在着一种与C 60的结构非常相似的具有空心类似足球结构的分子N 60,在高温下其积蓄的巨大能量会在一瞬间释放出来。
N 60的发现,开辟了世界能源的新领域,它可能成为一种最好的火箭燃料,N 60属于( )(A )化合物 (B )混合物 (C )单质 (D )无法确定下列 14.下图中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15.BGO 是我国研制成的一种闪烁晶体材料曾用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著名实验。
BGO 是锗酸铋(化学式为Bi 4Ge 3O 12)的简称,已知在锗酸铋中锗的化合价与GeO 2中锗的化合价相同,则在该BGO 中铋的化合价为( ) A +2 B +3 C +4 D +516、下列粒子符号中,同时能表示一种元素,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和这种元素组成的单质的是( ) A 、HB 、2HC 、N 2D 、Fe17.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房间中逃离,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A .开窗通风等火小了离开B .成站立姿势跑出C .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D .打开窗户跳出 18(A)环境问题 (B)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与空气污染有关核内中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419、“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颜色球代表不同种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乙和丙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B .甲和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相等C .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D .反应方程式中乙、丙的化学计量数均为4 20.在化学反应A +2B =3C +D 中,6gA 恰好与8gB 完全反应,有9gD 生成。
若要生成15gC ,则参加反应的B 的质量为 ( )A.8gB.24gC.12gD.16g21.小红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下所示,该同学称取的烧杯实际质量为.....( ) A .23.8g B .32.6g C .32.3gD .27.4g二、填空(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29分)22、用化学用语表示:2个铜原子 , 3个镁离子 ,4个氢氧根离 子 ,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 , 保持氮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23. 通过学习化学,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很多我们身边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吸烟对人体有害,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______;(2)影视舞台上经常看到云雾缭绕,使人如入仙境的景象。
产生这一景象可用的物质是____;5(3)1999年,美国使用一种“石墨炸弹”。
这种炸弹炸后释放出大量纤维状的石墨,它们覆盖在发电厂的设备上,造成设备短路而停电,其原因是_____ __; (4)1992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了汞元素的一种新原子。
这种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8,核电荷数为80。
这种汞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24、用于2008年奥运会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筑采用了膜材料ETFE ,它是乙烯-四氟乙烯的共聚物,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 ① 具有特有的表面抗粘着的性能;② 使用寿命至少为25 ~ 35年,是用于永久性多层可移动屋顶结构的理想材料; ③ 达到B1、DIN4102防火等级标准,且不会自燃; ④ 质量很轻,只有同等大小的玻璃质量的1 %;⑤ 韧性好、抗拉强度高、不易被撕裂,延展性大于400 %;⑥ 能有效地利用自然光,透光率高达95 %,同时起保温隔热的性能,节省能源。
(1)②说明ETFE 的化学性质在自然条件下较__________(填“稳定”或“活泼”); (2)上述特点中,属于ETFE 的物理性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 。
25.下图中的①、②分别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 、B 、C 、D 分别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1)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A 、B 、C 、D 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26、(4分)右图是开启后的碳酸饮料示意图,据图回答班 姓 考 考封 线内 不 要答题下列问题。
(1)饮料成分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序号)解释该现象。
(3)请选用一种方法探究饮料中溶解的二氧化27、长期放置的石灰水瓶壁上会有一些白色的物质,要洗涤这些白色物质应常用该反应的化学方式为。
28、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一种未知物质M,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x的值应为。
(2)未知物质M一定含有的元素为。
(3)已知未知物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则可推出其化学式为。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9.最近,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大型记录片《水问》,向人们说明了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唤起人们关心水、爱护水、节约水的意识。
(1)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
达标后方可以成为生活饮用水。
各种指标的主要要求为:a.不得呈现异色b.不得有异嗅异味c. 水应澄清透明d.不得含有细菌和病毒①前两个指标可以利用的吸附作用(填物质名称)而达到;②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的过程如上图所示:由上图可知净化水时,c、d两个指标可67通过上图中的 过程而达到。
③水的硬度是一项重要的化学指标。
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请简述实验步骤与现象:。
三、实验(分25)30.现有下图所示装置(假设酒精灯火焰温度可达到高温)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出的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制取和收集CO 2 时应选用 、 装置(填装置代号,下同), 检验CO 2的方法是用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此发生装置还可以用来制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同时用F 装置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的操作顺 序是 , (4)实验室制取SO 2、NH 3、H 2S 种气体,其原理为:Na 2SO 3(固)+H 2SO 4=Na 2SO 4+H 2O +SO 2↑;FeS(固)+H 2SO 4=FeSO 4+H 2S ↑ Ca(OH)2(固)+2NH 4Cl(固)CaCl 2+NH 3↑+H 2O ;其中可用A 装置作为气体发生装置的气体是 ;其中可用B 装置作为气体发生装置的气体是 。
31、镁将成为2 1世纪重要的轻型环保材料,我国含有非常丰富的镁资源。
(1)金属镁是一种较活泼金属,在二氧化碳气体中也能燃烧,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炭粒,试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金属镁在高温下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在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据此写出氮化镁的化学式_______(3)老师每次做有关镁的实验时都会强调:镁是一种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
但拿出的镁条总是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这层灰黑色的外衣是什么物质呢?猜想:小明认为可能是MgO;小赵认为可能是Mg2(OH)2CO3;小花认为可能是Mg(OH)2。
小赵认为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 。
(4)实验探究:小赵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口有液滴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试管内生成白色固体。
实验分析:实验后,小赵认为小花的猜测也是错误的,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课上老师将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是将石蕊溶解到蒸馏水中形成的一种混合物)中,发现石蕊试液很快由紫色变成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