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94.47 KB
- 文档页数:2
实用文档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1~3题。
①这是古城里的一条小街,过去这里显然驻扎过守城的军队,有一排排的营房为证。
现在这里正在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雕梁画...栋.,虽没有皇家气象,却也称得上是美轮美奂....。
在最前面靠近巷口的地方,还立有一个牌坊,上书一副对联,“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
此联内容很好,有巧夺天工....之妙。
但对得不甚工整,以我之见,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差强人意....。
②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西湖看到过那副著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当时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
那时正看着《说岳全传》,热血③我还曾在广西看到过一副咏竹楹联,一目之后就永远忘不了,我以为那是最好的咏竹楹联。
内容是:“一寸在土已有节, ”。
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1.文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雕梁画栋....B .却也称得上是美轮美奂....C .此联内容很好,有巧夺天工....之妙 D .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差强人意....2.第②段中空格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回味之无穷,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B .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C .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D .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3.第③段中的咏竹联最恰当的下联是A .万丈凌云无止心B.万丈凌云犹心虚C.万尺凌云仍虚心D.万尺凌云志永存4.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语的注音和书写正确的一项是xx年12月,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与世长辞....。
世界各国领导人纷纷发唁电..表示哀悼,世界上掀起了一股缅怀..之风。
曼德拉不是完人,他也有瑕疵..,但95年的人生征程,把一个政治家的大智慧和大胸怀表现得淋漓尽至....。
高一语文答案1.C (A“但这些标题都是对新闻事实的歪曲”错误。
B“纸媒则不然”有误,新闻标题对于纸媒也很重要。
D“从不关注新闻细节”错误,应该是“甚少关注”)2.B “运用正反对比论证”错误,该部分主要使用的是因果论证3.A (“只要……就能消除”错误,因为“标题党”除了媒体,还有网民,而且他们的目的也不仅仅是追求利益)4. D“用户以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生为主”理解有误。
根据原文内容可知,喜马拉雅数据显示,在2017年“123知识狂欢节”中,25岁至34岁的付费用户占比超过七成,“90后”的付费比例最高。
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居多,多数分布在北上广深及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求知欲强,热爱学习与知识分享,喜欢互动交流。
故答案选D。
5. C由材料二可知,激发中国人追求学习上进的文化基因应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
另外知识服务火爆背后的更深层原因在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教育和学习的历史传统,以及国家层面正在加速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6. 材料一重点介绍了知识付费产业的发展情况和付费用户的主体构成情况;材料二重点分析了知识付费火爆的原因;材料三重点介绍了和书有关的知识产品的特点和作用。
7.C 文中说“一个老专家,不是说空话的人”,因此得到村民真心的拥戴。
8.①“我”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见证者,“我”见证了上个世纪老知识分子踏实肯干,扎根农村,身体力行为祖国做贡献的精神品质。
第一人称叙事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②“我”是线索人物,推动故事发展,使文章情节连贯,有始有终。
9.①“木雏”本是20年前圆湖村人对文中老师的性格的直观认识,“木”就是不活泛,见人不会说话,不知道招呼。
“雏”是幼稚。
②“木雏”反映出文中老师勤学善问,心无旁骛致力于学,扎根农村为民服务的知识分子形象。
③“木雏”揭示小说主旨:农村发展、现代化建设都需要潜心研究,不说空话的钻研和学习,时代需要“木雏”精神。
甘肃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踟躇(zhí)漪沦(yī)青荇(xìng)挥斥方遒(yóu)B.佝偻(gōu)跫音(qióng)慰藉(jí)蓊蓊郁郁(wěng)C.召唤(zhào)气馁(něi)砥砺(dǐ)迥然不同(jiǒng)D.颓圮(pǐ)汲取(jí)宁谧(bì)苦思冥想(mín)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百舸(gě)寂寥(liào)彷(páng)徨惆怅(chàng)B.方遒(qiú)笙箫(shēng)瓦菲(fēi)彳亍(chù)C.浪遏(è)浮藻(zǎo)长篙(gāo)漫溯(shuò)D.虔(qiān)诚忸怩(ní)深邃(suì)团箕(qí)3.下列词语的书写,有错误的一组是 ()A.稀疏姿态袅娜渺茫没精打采B.祈祷一幅图画猝然绿草成阴C.坦荡沧海桑田焦灼田园荒僻D.肄业陶冶情操翌日名胜古迹4.下列词语的书写,有错误的一组是 ()A.萃取纳谏门庭若市大雨滂沱B.廖廓放肆敝帚自珍岌岌可危C.籍贯戍守天籁之美夜缒而出D.谤讥闲暇白璧微瑕梳妆打扮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人们对教育制度改革怀着希望,充满了热情。
如果只是换汤不换药恐怕伤了人们的心。
B.这支曲子他们演奏得出神入化,深深地吸引了所有的听众。
C.有人通过散布奇谈怪论的谣言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但是最终只是招来人们嘲笑罢了。
D.还想让你老爸保你过关?老实告诉你吧,他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谁也救不了你!6.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国别史。
甘肃省民勤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学界曾普遍认为,我国古代社会停滞以至僵化始于宋代。
其实,宋代是个竞争性强、开放性高的社会。
传统社会是封闭式的固态社会,人们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以及职业具有非运动性,和前代相比,宋代呈现较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
社会流动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以及职业的变动,是社会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社会富有活力与否的重要标志。
面对社会流动增大的现实,宋人张载在《经学理窟》中说:“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往往世代为官,这种状况到唐代没有根本性改变。
宋代“朝廷无世臣”,士庶界限趋于消解,官民之间可以转化。
沈伦原是以教书为业的穷书生,后来官拜宰相,去世后,家道随之中落。
宋代政治上的流动与科举改革关系极大。
宋代“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采取弥封、誊录等措施,平民子弟仕进的可能性增大。
明代学者胡应麟在《华阳博议下》中说:“五代以还,不崇门阀。
”宋代门第观念相对淡薄,人们更加看重科举和官职,这些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前士庶不通婚、不交往的旧习俗有所改变,出现了“婚姻不问阀阅”“所交不限士庶”(朱熹《增损吕氏乡约》)等新现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经济色彩浓重。
中唐前后,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
营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田问舍”,政治权力向经济力量屈服,宋朝政府不得不减少对土地买卖的限制和干预,土地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土地所有权转换频率加快,以致“庄田置后频移主”(刘克庄《故宅》)。
苏洵曾感叹:“富者之子孙或不能保其地,以复于贫。
”商人比田主风险更大,“有朝为富商,暮为乞丐者”,达官显宦同样难免。
对于经济上的社会流动,宋人概括道:“富儿更替做。
”我国古代,人们的身份被固化为四大类别——士农工商。
甘肃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宵柝tuò膏腴yú厢庑wǔ余勇可贾gǔB.巉岩chán琵琶bá匙箸chí敛声屏气bǐngC.石栈jiàn盥沐ɡuàn悯然mǐn穿红着绿zhuóD.吮血shǔn思忖cǔn颦蹙pín冠冕堂皇guà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敕造懵懂钿头银篦做客他乡转轴拨弦B.阑干沾惹丽姝淑女汗流浃背轩峻壮丽C.厮混玷辱一愁莫展宵衣旰食涎皮赖脸D.膏粱丫鬟娇生惯养疯疯癫癫浑世魔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日本在处理国内危机的同时,应该推己及人,充分考虑事故可能对他国产生的影响,采取一切必要、可行的措施,保护海洋环境,切莫以邻为壑,对其他国家造成损害。
B.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料峭,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刚刚吹过,又来一片淅淅沥沥的冷雨。
C.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毋庸置疑,“幸福感”“幸福指数”将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
D.在我父亲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极为特殊、不堪回首的岁月,人事的变迁如白云苍狗,谁也无法预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B.解决地沟油回流餐桌的根本在于加快地方立法,一方面制定强制统一收购餐厨垃圾的办法,另一方面通过立法协调环保、城管、工商等部门对餐厨废油的管理力度。
C.近来,有些地方发生了利用短信诈骗银行卡持卡人的案件,且欺诈手法多样,出现了借口中奖、催款、退税等为名的新型欺诈。
D.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红色文化日益深入人心。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地球和太阳系的其他行星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上面居住着各种各样的生物。
从南极到北极,从东半球到西半球,生命活动的迹象在地球上如此繁盛。
然而,这些种类繁多的生物是否一直就存在呢?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生命可以从非生命的物质中自然发生。
法国化学家巴斯德在1864年进行了著名的“曲颈瓶”实验。
实验结果证明,即使在曲颈瓶子里,微生物这样简单而微小的生命都不会自然发生。
这个实验有力地否定了自然发生论,为人们正确了解生命是如何发生提供了启示。
还有一种观点是“宇宙发生说”。
这种学说认为宇宙是生命的来源地,陨石是运载生命种子的“飞船”,陨石通过撞击地球的方式,把它们带进了地球。
在地球的适宜条件下,来自宇宙的生命就生存发展起来了。
但是,“宇宙发生说”只解释生命是从宇宙空间移居到地球上来的,并没有真正揭示出生命起源的原因。
年轻的化学家斯坦利·米勒是美国圣迭戈大学的一位科学家,1953年他进行了一的组成比例,混合在一个玻璃瓶中。
然后,他用电流模仿闪电,轰击这些气体。
结果发现在玻璃瓶中出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橘黄色气体。
米勒对这种气体进行了测定,证明这一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等有机物质。
科学家通过最新研究表示,地球的生命起源离不开陨石撞击。
科学家相信,陨石能够帮人们解开人类文明研究中的种种困惑。
一直以来,在科学界,关于生命的起源问题有很多种说法。
其中有一种认为地球生命起源于天外,这种观点大多与天外来客陨石有关。
一个火球从天而降,紧接着是隆隆的巨响。
有经验的人大概猜得出是陨石来了。
视它为神秘的天外来客。
那么这个天外来客缘何降落地球?原来,太阳系里一些高速运行的较大流星体或小行星,受到大行星的摄动,就会脱离原轨道,闯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地球大气摩擦,发生爆炸,燃烧未尽的残留部分坠落到地球表面上,这就是陨石。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瞥见(piē)茎叶(jīng) 纤细(qiān) 脉络(mài)B。
脉脉(mò)隐约(yǐn) 媛女(yuán) 蓊蓊郁郁(wòng) C.一椽(chuán)着衣(zhuó) 混沌(dùn) 散文钞(chāo)D。
酣眠(tián)霎时(shà ) 袅娜(nà) 嬉游(xī )2. 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斑驳朗照 弥望 没精打彩B.风致点缀 和谐迷迷糊糊C。
公寓卢沟桥 责无旁代 烽烟四起D.安顿 长青藤急不择暇 当仁不让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王夫之是湖南屈指可数的文化名人。
B.尽管范蠡比不上著作等身的大家巨匠,但他创造的艺术价值是永存的。
C。
朱自清作品集中有条鲜明的轨迹,那就是对家乡人和物的刻骨铭心的思念。
D.在珠宝商城,部分摊主采取鱼龙混杂的手段将染色的石英冒充翡翠出售。
4.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内心痛苦的样子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斯:语气词,无实义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过错D。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雨:动词,下(雪)5。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芳菲菲其弥章 B。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C。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D.謇朝谇而夕替6。
下列加点的词语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至于顿丘B.可怜体无比C.淇水汤汤 D。
怨灵修之浩荡兮7.下列各项中,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之:桑之未落 君子之车 B.固:固前圣之所厚自前世而固然C。
善:亦余心之所善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D。
以:长太息以掩涕既替余以蕙纕8. 对《孔雀东南飞》的理解,错误的选项是( )A。
诗歌开头运用比喻的手法,以孔雀飞向不同方向来比喻夫妻失偶,以“五里一徘徊"喻夫妻恩爱情深.B。
甘肃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论述类阅读笔、墨、纸、砚称为文房四宝,而砚则因其“坚固,传万世而不朽,留千古而永存”的特点,有文房四宝之首的美誉。
砚台是我国特有的文书工具,它融绘画、雕刻、书法、篆刻等各种艺术于一体,是一种综合艺术品,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
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对我国民族的延续和灿烂文化的传播、交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宋代是砚业蓬勃发展的时期。
宋代有“重文轻武”的风尚,士大夫的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他们在书写之余,讲究用具品位,对案头摆设之砚,开始追求美的精神享受。
他们志趣高雅,体现在砚台中即表现为讲求砚之品格,追求砚之境界。
在制砚上,考究其文化内涵,在继承传统的精致的基础上,将“文人画”的理念引入其中,融入绘画、书法、诗词、金石等艺术,创作出了“文人砚”。
俗语说:武士爱剑,文人好砚。
历代文人墨客都爱砚,收藏砚,常与砚相伴,因而有“文人之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一生之中最相亲傍”之说。
一代文豪苏东坡,集文学家、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于一身,其嗜砚成癖,被传为佳话,“东坡玩砚”也成为了绘画创作的传统题材。
米芾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画家,他非常喜爱鉴赏、收藏奇石和砚石,且有不少逸闻趣事:有得砚石砚山“抱眠三日”之说;还曾以一方歙砚与人换地,后一直怀念失去的宝砚。
在我国砚文化历史上,米芾是一位重要人物。
他著写的《砚史》,在砚石质地到砚台制作等诸多方面,均有比较系统的论述。
他到过端州,并亲临砚坑考察,随后写下有关论述,还亲自参与端砚的制作,这些对砚的制作工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除此以外,还有不少文人,如苏洵、欧阳修、王安石、蔡襄等,他们或参与制砚,或为砚作铭,留下丰富的砚文、砚诗,为后人所传诵。
正是他们这些文人合力将宋代砚文化推上一个高潮,为砚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甘肃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每小题2分,共6分)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①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
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犹萦绕在苍穹。
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
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②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
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
由于白话“新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
③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
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
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
④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
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愈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愈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其二,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其三,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来越虚弱。
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测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留。
第Ⅰ卷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意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A.百舸(gě)橘(jú)子洲遒劲(强劲有力)B.峥嵘(zhēng róng)携(xié)遏(è)制C.漫江(满)寥(liáo)廊挥斥(斥责)D.惆怅(chàng)稠(chóu)密辟谣(pì yáo)2.“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
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
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3.对《再别康桥》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然别离时那富于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B.诗人把潭水比作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与浮在潭面上的水藻相杂,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幽幽的、醇醇的,如梦一般。
C.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悠然的心境。
D.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4.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躲在乡愁里,才发现______________①我不是无根浮萍②不是断线的风筝③不是世俗风雨中无处栖身的孤雁A.③②①B.①③②C.①②③D.②③①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二、(6分,每小题3分)(一)、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完成6—7题。
高一(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39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D(A.tóng——dòng,cǔ——zǔ;B.bēn——bèn;C.yǔn——shǔn)2.C(蔼——霭;奇——其)3.C(妨碍——侧重于阻碍;妨害——有害于/彰显——鲜明地显示;显示——明显地表现/震撼——震动,摇撼;振动——不断作往复运动)4.D(A.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B.琴瑟失调:比喻夫妻不和;C.沸反盈天:嘈杂,喧哗)5.B(A.①滥用介词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删掉“随着”;②“思考”与“理念”搭配不当。
C.①语序不当,将“首次”提到“成为”前;②“综合素质”与“成为录取条件”搭配不当。
D.搭配不当,“蓝牙是……手段”。
)6.D(依照逻辑关系)7.B(《祝福》节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8.A(B概念偷换,“地球发育的”应为“地表发育的”;C外加信息,“主要分布在干旱区、寒区”,为外来信息,原文只说到“我国冰冻圈分布广泛”。
D.以偏概全,“以冰川、冻土和积雪为核心要素构成的冰冻圈”,原文为“以冰川、冻土和积雪为核心要素构成的我国..冰冻圈”。
)9.B(A据文意,冰川萎缩有短期的加速萎缩、后期的大幅度萎缩两种,不能笼统地说“冰川萎缩”,轻度的“冰川萎缩”其影响不会大。
C.据文意,是“冰冻圈的扩展或萎缩导致参与局地、区域或全球能水循环的能量和水量减少或增加”,直接原因不是“气候与冰冻圈的变化相互作用”,且原文是“能水循环”,而不仅仅是“水循环”。
D.据文意,“冰川的加速融化和冻土的退化”,本身不是“冰冻圈灾害”。
)10.D(“加强冰冻圈研究”与“消弭各类冰冻圈灾害”之间强加因果。
)三.(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小题。
11.B(烈:功业)12.A(均译为“……的原因”。
B .前者为“凭借、就着”,后者为“趁着”。
甘肃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阜(hù)盛脑髓(suǐ)滂(pāng)沱功亏一篑(kuì)B.顷(qǐng)刻笑靥(yè)栅(zhà)栏家给(gěi)民丰C.纰(pī)缪要挟(xiá)央浼( měi)便(biàn)宜从事D.勖(xù)勉蜂窠(kē)睥(pì)睨大有裨(bì)益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嬉闹安祥絮聒前合后偃B.鞭笞暮霭忖度沸反盈天C.发轫吞噬谛听得鱼忘荃D.赍发瓦愣疏浚涸辙之鲋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病榻杂记》中,季羡林郑重其事地请求辞去人们送给他的三个称号:“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
B.光芒万丈的美国篮球巨星,在现实的劳资关系中也不过是棋子,而摆布棋子的大手,就是能翻云覆雨的NBA 资方。
C.撑起一把油纸伞,很容易走进温暖的旧时光;在现代时空中欣赏那精湛的制作技艺,便可以重温那耐人寻味的意蕴。
D.在曹操墓是真是假的激烈争论中,一个网上逃犯靠着自欺欺人的手段走红网络,这不能不说是社会与学术的悲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印度公益组织要求印度代表团联手与谈判各方合作,在德班会议上消除包括绿色气候基金争议在内的分歧,并达成共识。
B.据苏州市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之一、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李荣森调研统计,剧装制作总成本的60%来自刺绣。
C.警察牌号车接送单位职工孩子上下学,表面上看是为社会分忧,实则是权力支配下的谋求私利,“警用校车”还是不要的好。
D.复旦大学将试行“推优直选”在全国录取试点生的办法,即由中学校长推荐优秀学生、大学综合评价后录取的人才选拔模式。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所谓讲课自由指的是大学教授在讲台上有自由传播自己学术观点的权利,,。
甘肃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达尔文把这一行为称作“最独特和最具人类特征的表情”。
达尔文早在研究进化论时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
他发现,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在感到难为情时都会面红耳赤,而包括一些灵长类在内的高级动物却不会出现脸红。
达尔文解释不了这种奇怪的现象。
著名生物学家、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弗朗斯?德瓦尔教授也把脸红描述为“进化史上最大的鸿沟”之一。
他说:“我们是唯一在尴尬情境下或者谎言被揭穿时脸会变红的灵长类动物。
”可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呢?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
当遇到特殊刺激时,人们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受器官把刺激信号传给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刺激肾上腺,而肾上腺受到刺激,就会分泌出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在体内由酪氨酸转变而来,它的作用特点是,少量分泌时能够使血管扩张,尤其引起脸部的皮下小血管扩张;可是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反而会使血管收缩。
当外界刺激比如害羞等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分泌少量肾上腺素,就引起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的颜色是红的,所以容易引起心理性脸红。
科学家认为,如果用“险恶、野蛮和无礼”来描述人类早期社会是正确的话,那么冒犯是可能导致暴力冲突的。
结果,人类就发展出了表达歉意的方法,以告诉别人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后悔。
想想你们家那条狗的表现,当它在你的院子里刨坑被你发现时,它就在地上打滚。
你的狗躺在地上向你展示它的肚子,告诉你它不想在此时挑战你的愤怒——这是痛悔的表示。
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
与此类似,脸红可能是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的标志。
通过脸红,我们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我们正为此付出代价。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1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说明: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刻15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曹雪芹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看起来打箩柜筛面的一样,不免东瞧西望的。
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
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样,不防倒唬的一展眼。
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
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
”周瑞家的与平儿忙起身,命刘姥姥“只管等着,是时候我们来请你”。
说着,都迎出去了。
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
只听远远有人笑声,约有一二十妇人,衣裙窸窣,渐入堂屋,往那边屋内去了。
又见三两个妇人,都捧着大漆捧盒,进这边来等候。
听得那边说了声“摆饭”,慢慢的人才散出,只有侍侯端菜的几个人。
半日鸦雀不闻之后,忽见二人抬了一张炕桌来,放在这边炕上,桌上碗盘森列,仍是满满的鱼肉在内,只是略动了几样。
板儿一见了,便吵着要肉吃,刘姥姥一巴掌打了他去。
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
刘姥姥会意,因此带了板儿下炕,至堂屋中,周瑞家的又和他唧咕了一会,方过这边屋里来。
只见门外錾铜钩上悬着大红撒花软帘,南窗下是炕,炕上大红毡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铺着金心绿闪缎大坐褥,旁边有雕漆痰盒。
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儿,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
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如何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
甘肃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家是游子的心灵港湾,是浓得化不开的情结。
然而古往今来,少小离家建功立业,几乎成为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
人生选择与内心情感逆向行驶,并非是因为不眷顾家园亲情,而在于炽烈情怀早已从乡土走向家国。
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
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
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
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
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
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
在传承优良家风中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在履行家庭义务中知晓责重山岳、公而忘私的大义,正是家风传承中所蕴藏的时代课题。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
甘肃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百舸(gě )碧透(bì)峥嵘(róng )挥斥方遒(qiú)B.颓圮(tí)篱墙(lí)彷徨( páng)默默彳亍(chì chù)C.河畔(bàn)青荇( xìng)漫溯(sù)星辉斑斓(lán)D.火钵(bō)纤绳(qiān )飘泊(bó)忸怩不安(niǔ ní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咒语凌侮荆棘团箕B.舵手湿漉跫音花辨C.榆荫荡漾寂廖浮藻D.艳影凄宛呕歌羯石3.下列句子横线处应依次填入的词语是()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____ 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舒婷把这个深厚的感情_____ 在她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③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它方面的特点,认真 ______ 诗的意象。
A.品位灌注揣摩B.品味贯注揣测C.品味灌注揣测D.品位贯注揣摩4.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再别康桥》———徐志摩———当代———诗歌B.《雨巷》———朱自清———现代———诗歌C.《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现代———诗歌5.下列诗句节拍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A.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 当年/ 万户侯B.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 一片/ 云彩C.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 悠长,/ 悠长/ 又/ 寂寥的/ 雨巷D.我/有/ 年轻的/ 舵手的/忧怀6.下面两句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两句应当是()①鉴赏诗歌,正是要通过语言媒介,去_______ 。
②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是大自然的朋友,我国唐代有山水、边塞诗派,英国有“湖畔派”,山川风物给他们灵感,___________ 。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答案1.B;2.C;3.B;4.B ;5.A ;7.B;10.A;11.B;12.C;14.B;17C;18C;19 B答案解析:1.B;2.C;3.B解析:1.A项,“社会动荡不安”理解有误,“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表明“宋代呈现较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C项,只能表明商人地位的提高,“彻底改变了士尊商卑的传统观念”理解有误,说法太绝对化。
D项,“有识之士对此提出尖锐批评”理解有误,属无中生有。
2.“文章把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代社会进行深入对比”分析有误。
文中有将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代社会进行对比,但并没有达到“深入”和程度。
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论述只是一带而过,相关的内容只有两句,“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往往世代为官”和“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经济色彩浓重”。
3.原文“政治权力向经济力量屈服,宋朝政府不得不减少对土地买卖的限制和干预”,表明“由于宋朝政府采取了宽松的土地政策”说法有误。
4.B5.A6.①普希金是俄国第一位诗人艺术家。
他的诗歌表达了人民性的本质.保持了俄罗斯文学的独立性。
②普希金创立语言和造就文学,精通艺术的规则和艺术的方法。
③普希金用不朽的形象影响了整个俄罗斯的生活风尚,把诗歌大旗插在俄罗斯大地上。
解析:4.强加因果,从原文来看,这二者没有因果关系。
5.B项,“在于独立地、从无到有地创造了俄罗斯文学”错误。
C项,“否定了普希金对俄罗斯文学的重要贡献”错误,文中说的是“如果在他去世后,论战掀起的尘土暂时遮盖住了这面光辉的旗帜,那么今天尘土已开始跌落,由他升起的常胜大旗重又辉耀高空”。
D项,“也客观地揭示了普希金在性格、行为等方面的缺陷”于文无据。
7.B;8.①“我”是事件的见证者。
以“我”的口吻(第一人称)来叙述,使事件更真切、动人;②“我”是事事件的叙述者。
更便于表达“我”的心理活动,使读者能更具体地体会作者的态度;③“我”是事件的参与者,“我”的言行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④“我”与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一起,表现出公交车上因口舌之争而演绎出的众生百态,凸显了小说的主旨。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1.C2.A3.D4.①具有创新、创造精神;②能够独立承担学术研究;③成为国家乃至世界此行业战略、领军人才;④具有高度爱国热情与奉献精神。
5.①注重自由讲学,注重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不作考课式的书院;②注重现代思想文化与古代思想的碰撞、交融。
【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书院的这种作用在印刷术发达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之后更加明显”错。
原文只是说“‘书院’之名便在民间更广泛地流行起来”,并没有说“书院的作用更加明显”,本项属曲解文意。
B项,“不少书院因为教授学业有功而获得了御赐,进而名扬海外,其教育功能也因此而强化”错。
原文说“宋初利用……形成了一批颇有影响的书院。
……经此一期,书院的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强化,获得社会认同。
北宋书院……,应天府书院逐渐发展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
”由此可知,说明此时是在北宋时期。
而原文说“及至南宋,作为一种正式学校教育制度的书院,由南宋理学家朱熹创立”,只有“书院成为正式的教育机构”才是南宋时期的事。
故本选项属于时间上张冠李戴。
D项,“一部分成为科举考试预备中心”错。
原文说“绝大多数书院都成为以考课为中心的科举预备学校”,故应是“绝大多数”而非“一部分”。
故选C。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纂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A项,“其具体表现为对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认同与日益重视”错。
选项强调的是人的主观性,而原文说的是“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强调的是客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