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氧液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140.00 KB
- 文档页数:8
应用高氧液供氧210例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观察比较【摘要】目的探讨高氧液供氧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方法通过对210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高氧液输入治疗与常规治疗进行临床对比分析。
结果高氧液输入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组。
结论高氧液输入治疗对神经外科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神经外科;高氧液供氧;提高血氧饱和度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45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884-02神经外科发展促进了神经外科护理的发展如神经外科功能疾病、颅底疾病、脑血管疾病、脊髓疾病的护理,颅脑外伤的护理,各种高难度神经外科手术后并发症多而严重,使护理问题也随之增多[1]。
只有熟练掌握和熟悉其护理特点,才能达到提高护理质量之目的。
低氧血症是颅脑外伤患者的常见表现。
大脑皮层对缺氧十分敏感,脑组织缺血缺氧时,氧化代谢循环出现障碍,造成颅内乳酸酸中毒,加重脑组织的水肿、缺血和坏死[2]。
高氧液治疗可纠正脑组织缺血缺氧,改善脑水肿,提高氧分压,促进患者清醒,改善临床症状。
特别是危症患者不影响病情观察和抢救工作。
故对神经外科患者的治疗有重要作用,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对210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高氧液输入治疗与常规治疗进行临床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计高氧液在神经外科治疗的临床意义。
本组病例210例,年龄1-75岁,其中重型颅脑损伤50例,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后35例。
1.2治疗及方法采用西安高氧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gy-1型医用液体治疗仪对210例患者行静脉输液体(晶体液)溶氧活化处理,操作过程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
连接溶管道后,将进气长针插入需溶氧液体内,最后插入排气短针。
在操作前必须检查溶液管道是否有扭曲、折叠现象;进气针、排气针头内是否有瓶塞小块堵塞,如有将其输通或更换。
高氧液的临床应用摘要】静脉输注高氧液体治疗是把氧疗和静脉输液结合的一种全新的给氧治疗方法。
它以临床学用液体为基液,利用光化学溶氧技术使常规液体内的氧分压提高5-6倍后,直接输入静脉,不依赖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迅速提高血浆中的氧分压的氧饱和度。
通过血液循环系统,立即以溶氧方式向组织细胞供氧,使组织细胞由乏氧代谢逆转为有氧代谢,减轻代谢性酸中毒,同时还扩充血容量,增加有效循环血量。
这种治疗技术对器官缺血损伤有一定防治作用,并且具有一定的抗感染和提高机体免疫力。
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血管缺血性疾病,脑缺血性疾病、急性创伤出血、烧伤性休克,呼吸道阻塞等各种危重病人的治疗急救。
高氧液经过静脉输入体内给氧,它是一种将高浓度溶解的氧而且具有高氧分压(PO2=80-100KPa)的液体通过静脉输注,从而达到临床向体内组织细胞直接供氧的一种形式治疗方法。
1 高氧液的治疗机制氧气经过高压氧仓治疗仪,利用光化学溶氧技术使常规液体内的氧分压提高5-6倍,含有高浓度的溶解氧。
我们将这种高溶解氧的溶液输入人体后,直接向体内的组织细胞供氧,使组织细胞从乏氧代谢-无氧代谢转化为有氧代谢,从而在效地消除了体内的代谢性酸中毒,与此同时,又扩充了血容量,改善了微循环。
1.1高氧液的治疗作用气体的弥散是方向从高压向低压弥散,其中如果压差越大,弥散的速度就快,当将高氧液输入人体后,不依赖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迅速提高血浆中的氧分压和氧饱和度。
通过血液循环系统,由于氧分压高其弥散能力增加,立即以溶氧方式向组织细胞供氧,保证了组织细胞活动的需要。
人脑灰质的毛细血管半径大约为25μm。
毛细血管之间平均距离为60μm,正常情况下溶解氧的有效弥散半经为R 0=30μm,则两根毛细血管的氧弥散的半径为30μm,中间没有缺氧区。
这时,30μm处氧分压为2KPa,如发生供氧不足时,氧的弥散能力下降,如发生供氧不足时氧的弥散能力下降,当30μm年氧分压下降为1.33KPa时,临床就可出现病症。
作者单位:477150郸城县人民医院中医疼痛科曹艳茹:女,本科,护师通讯作者:牛高华,男,医学硕士静脉高氧液治疗心力衰竭及脑钠肽变化的临床研究曹艳茹牛高华王文峰摘要目的:观察静脉高氧液对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评价高氧液对心力衰竭治疗的作用。
方法:将入选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20例。
两组入院后均应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输静脉高氧液,治疗两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血浆脑钠肽水平。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血浆脑钠肽水平下降明显(P <0.05);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应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静脉高氧液能降低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改善心功能,静脉高氧液对心力衰竭有治疗促进作用。
关键词静脉高氧液;心力衰竭;脑钠肽;护理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2.24.016Clinical research of high oxygen liquid in the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and brain hatriuretic peptide changes.CAO Yan -ru ,NIU Gao -hua ,WANG Wen -feng (Dancheng People's Hospital of Henan province ,Zhoukou 477150)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venous hyperoxia liquid on plasma brain h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indirectly evaluate the effect of hyperoxia liquid on the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and the role of nurses.Methods :40patients were selecte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20cases in each group.After admission ,two groups were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 ,the treatment group used venous hyperoxia liquid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for two weeks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lasma brain h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plasma brain h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of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than before w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0.05);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compared to the plasma brain h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de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P <0.05);compared of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 :Plus venous hyperoxia liquid to the conventional anti -heart failure drugs can lower plasma brain h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ardiac function ,venous hyperoxia liquid on the rest of the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have a certain role.Key wordsVenous hyperoxia liquid ;Heart failure ;Brain hatriuretic peptide ;Nursing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 )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不是一种具体的心脏疾病,由于其病理生理改变十分复杂,难以对其确切定义。
高氧液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麻醉科(西安 710032)徐礼鲜早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生理学家霍尔创立了面罩给氧方法,此后相继发现的鼻导管、高压氧舱和呼吸机机械通气都是通过呼吸道给氧,并且均成为各种缺氧救治的重要手段。
但是在战争条件下,经呼吸道给氧不适用于大批伤员、高原和坑道等情况下缺氧的防治,特别是对于严重的呼吸道烧伤、窒息性毒剂(光气、双光气等)引起的急性肺损伤、创伤性液气胸、海水引起的高渗性肺水肿及SARS等造成肺弥散功能严重损害的伤病员,经常规呼吸道给氧不能有效的挽救这些危重伤员的生命;另外在现化战争中,因高新武器的毁损性大,严重的创伤出血性休克、大面积烧伤及危重伤员较以往战争成倍增加,由于给氧方法的限制,缺氧是导致战争死亡率上升的重要的因素。
此外,睡眠对于调节人的精神状态、补充体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在战争条件下,对于初上战场的指战员由于战争气氛的紧张、激烈、残酷,加之恐惧和连续作战,在缺乏睡眠与精神疲惫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以行动迟缓,战斗力显著下降为主要特征的战争疲劳综合症。
这是非战斗减员和降低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长驱直入巴格达,其推进速度是海湾战争的3倍。
由于连续作战,美英部队的主要敌人不是伊拉克士兵,而是极度疲劳。
美英士兵们大多依赖长期服用强效兴奋剂来对抗疲劳,也有的在执行任务时因服用过多的兴奋剂向友军开火而酿成的惨痛教训。
近年来国内外携氧代用品的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①无基质血蛋白;②基因工程人工血液;③微脂粒包裹的循环蛋白溶液;④全氟碳溶液。
这些制品由于工艺复杂,价格昂贵,至今离“成熟技术”水平还有较大距离,尚难用于临床。
目前国内有2方面类似的研究:①“氧强化输液法”是将氧直接通入常规液体中可使P液O2提高到40~50kPa,与本研究比P液O2低,又无O3治疗作用。
②“光量子液疗”是用光量子照射5%或10%葡萄糖,使糖分子中氧原子脱离,重新组合成O2,能使P液O2提高到30~40kPa。
与本研究比P液O2低,同时造成糖分子结构改变而生成新物质,这种新化合物对机体的作用尚不清楚。
因而研制一种液体辅助供氧新方法是平战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成果是在上述背景条件下,在血液治疗的启发下,发现了“光化学溶氧技术”将O2高浓度的溶解于临床常用的晶体和胶体溶液中,研制成功了P液O2达到了106±7.8 kPa的高氧液,通过口服或静脉输注辅助供氧新方法。
其特点具有使用方便、制作简单、成本低廉、疗效确切、容易推广等优点,特别适用于肺弥散功能障碍、呼吸中枢抑制和战地一线危重伤员的救治,还可用于缓解战争极度疲劳综合症的治疗。
一、高氧液体的基础研究(一)初期研究1、研制实验型高氧液体治疗仪依据光化学原理,初步研制成由波长为180-240nm紫外光源和石英气体反应室为主要部件的科研用高氧液体治疗仪。
2、高氧液制备以临床常用复方林格氏液、0.9%氯化钠注射液、5%糖盐水或胶体溶液(250或500ml/瓶)为基液,氧气瓶或供氧中心为气源,氧流量以2-3 L/min通过连接管道输入高氧液体治疗仪,氧气经过反应室输出端通入基液进行溶氧活化处理,经10-15min溶氧后制备成高氧液。
3、高氧液基本特性应用血气分析法测得溶氧前液体P液O2为20.5±0.4kPa,溶氧后P液O2达到106±7.8 kPa;在溶氧后即刻,用碘滴定法测得高氧液内O3浓度为13.4±2.6μg/ml,20min后O3浓度为零。
应用高压液相色谱研究表明,溶氧后基液内的有效成分没有改变;同时证实高氧液体无热源,不改变红细胞脆性和LD50,并能容量依赖性地提高体外静脉血PO2和SO2。
初步研究结果证实高氧液中含有高于常规液体5倍左右的溶解氧和治疗浓度的O3,且各项指标均符合人体输注的要求。
该液体进入机体后能迅速提高血液氧分压。
(二)高氧液对缺氧治疗的实验研究1、对急性呼吸道窒息的救治应用SD大鼠气管切开后阻塞呼吸道造成急性窒息性缺氧模型,从静脉输注20-30ml/kg的高氧液能明显提高窒息大鼠PaO2和SaO2,显著延长大鼠窒息后的生存时间,窒息大鼠复苏成功率由对照组仅为10±0.8%提高到60±5%(高氧液组)。
2、对急性出血性的休克的救治应用家兔股动脉放血造成急性出血性休克模型, 从静脉输注高氧液30-50ml/kg能明显提高休克家兔平均动脉压(MAP)、PaO2和SaO2,同时降低全血高切粘度(BV)、血浆粘度(PV)和红细胞聚积指数(AI),使得休克家兔4h成活率明显提高。
3、对急性大面积烧伤的救治应用家兔30%TBSA急性Ⅲ度烫伤模型,静脉输注高氧液可立即提高血液PaO2、SaO2和烫伤家兔皮肤氧含量,显著降低家兔血浆内毒素、乳酸、ALT、AST、BUN、CRE水平和血液粘滞度各项指标,明显减轻了烫伤创面的感染,有效地促进了创面的愈合。
4、对急性心肌缺血的治疗结扎家兔冠状动脉前降枝,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静脉输注高氧液能使家兔缺血心肌ECG异常抬高的S-T段下降、CK漏出减少、心肌水肿和超微结构损害减轻,梗死面积缩小。
其机理与提高PaO2和SaO2,降低BV、PV、AI指标和减轻自由基损害有关。
5、对急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应用2血管夹闭加降血压复制家兔全脑缺血模型,以20ml/kg由耳缘静脉输注高氧液能明显提高PaO2和SaO2,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并有效减轻脑缺后神经元的坏死程度,提高生存率。
6、对急性脊髓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将家兔腹主动脉夹闭20min复制脊髓急性缺血模型,每日以20ml/kg高氧液从耳缘静脉或硬膜外腔输注能明显提高缺血后4、8、12、24、48h家兔神经功能评分,脊髓坏死体积减小及坏死细胞数明显减少。
其机理与高氧液能提高血液PaO2、SaO2,提高肌体SOD和NOS的活性和HSP90表达有关。
7、对光气急性中毒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用动式吸入染毒方法,将家兔复制成低浓度和高浓度光气中毒模型,静脉输注20ml/kg高氧液能使光气中毒家兔生存时间明显延长,肺湿干比(W/D)、肺水含量(LW)和肺系数(L/B)均明显降低,肺组织病理损害减轻。
8、对油酸型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应用油酸0.06ml/kg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从右侧颈外静脉输注高氧液20ml/kg能迅速提高PaO2,降低髓过氧化物酶含量和肺水肿指标,大部分肺组织无明显病理学改变。
9、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应用夹闭兔肠系膜上动脉造成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肠腔或肠系膜上动脉灌注高氧液研究发现,小肠粘膜组织ATP含量、氧摄取率、 SOD、CAT和GPX活性均有显著提高,MDA含量降低,光镜下肠粘膜损伤减轻,电镜下线粒体仅轻度水肿,无严重的嵴断裂,线粒体平均截面积、长径、面密度和体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是术中通过肠腔或肠系膜上动脉灌注高氧液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10、口服高氧液对高原缺氧的治疗作用选择首次进高原健康志愿者(SaO2 <90%)40名,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根据海拔高度又分为3000m和4500m组。
结果表明高氧液10ml/kg静注20min后PaO2开始上升,40min达到高峰,120minP a O2基本恢复正常。
口服相同剂量后20min后P a O2开始上升,60min达到高峰,120min仍高于口服前水平。
结论为高氧液静脉输注和口服对高原缺氧均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且口服比静脉输注维持时间更长。
11、口服高氧液的抗疲劳作用以小鼠负重游泳为疲劳模型,结果表明以0.15ml/10g高氧液灌胃后,小鼠血清乳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均明显减少,三磷酸腺苷酶活力、总抗氧化能力和肌糖原贮备均明显提高,并呈现剂量依赖关系,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是高氧液具有显著的抗实验性疲劳作用。
(三)高氧液的临床验证1、高氧液对全麻术后低氧血症的临床验证在陕西卫厅指定的2家三甲医院,各随机抽取120名全麻术后病人,其中高氧液体治疗组60名按10ml/kg从静脉输注高氧液;对照组60名输注等量平衡盐液。
结果表明,高氧液能明显提高全麻醉术后低氧血症病人PaO2和SaO2,缩短苏醒时间。
结论是高氧液对预防全麻术后低氧血症有重要作用,临床应用120例病人无任何毒副作用,可以作为新的供氧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2、高氧液对战士疲劳运动性缺氧的临床验证为了验证高氧液的抗疲劳作用,以叶挺独立团80名战士连续快跑5000m的运动方式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口服高氧液和平衡盐液组。
结果表明高氧液能显著降低血清乳酸和丙二醛含量,提高三磷酸腺苷酶和总抗氧化能力,各项指标与口服平衡盐液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是高氧液体具有明显的抗急性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其机理主要与增加血液溶解氧后,机体在剧烈运动时总氧化能力增强,ATP生成增多有关。
(四)高氧液临床应用效果(从应用单位论文中获得)1、对脑血管病和脑损伤的治疗作用解放军301总医院、湖南湘雅三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27家医疗单位应用高氧液对数万例脑缺血缺氧和脑损伤病人的治疗,结果表明高氧液能显著提高患者PaO2和SaO2,减轻脑水肿和脑损害,缩短昏迷时间,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有效率达91%。
参见应用单位论文[8、15、22、23、24、26、27、28、29、30、35、38、39、40、41、45、68、70、71、75、79、80、81、82、83、85、86]。
2、对心脑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作用武汉中心医院、汕头大学第一医院和武警西安部队医院等9家医疗单位应用高氧液对数百例心脑缺血治疗表明,高氧液能不同和度提高PaO2和SaO2,降低血液粘度,改善缺氧状态,对降低死亡率有重要作用。
参见应用单位论文[2,9、34、65、66、72、73、76、78]。
3、对大面积烧伤性休克的治疗作用北京积水潭医院和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应用30ml/kg高氧液静脉输注治疗大面积烧伤休克病人,结果表明高氧液能迅速提高PaO2和皮肤SaO2,容易维持血压的稳定,能降低血液粘度和控制创面感染,增强烧伤创面的愈合。
中华烧伤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全国著名烧伤外科专家孙永华教授在全国第6次烧伤外科学术会议的专题讲座上评价为“这一治疗方法,对过去的烧伤液体复苏,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参见应用单位论文[1、4、12、13、32]。
4、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作用解放军第323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急诊科等应用高氧液30ml/kg 静脉输注治疗急性失血性休克,结果表明休克患者在输注高氧液后病情明显缓解,神志恢复快,血压易稳定,休克时间明显缩短,为挽救病人的生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