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章末综合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24.50 KB
- 文档页数:21
综合能力检测(二)(本试卷满分60分,时间90分钟)一、知识积累(共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字形和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巡狩.(shòu)沟淢.(xù)陂.九泽(bēi) 断垣.残壁(yuán)B.践阼.(zuò) 田筹.(chóu)度.九山(dù) 骄奢淫逸.(yì)C.湍.悍(zhuān) 衍.溢(yǎn)飨.其利(xiǎng) 川壅必溃.(kuì)D.蓟.北(jì) 僭.端(jiàn)相.齐国(xiāng) 殷.鉴不远(yīn)解析:选A。
B.筹—畴,“度”读duó;C.“湍”读tuān;D.“相”读xià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B.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驽马十驾,功.在不舍C.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伯尔教其所爱者相.驽马D.女其往视.尔事矣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解析:选C。
A项,名词,惩罚;动词,诛杀。
B项,功效;成功。
C项,察看,考察。
D项,办理;比较。
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女平水土,维是勉之.卜居焉,曰吉,遂国之.B.我以.其璧与圭归南面倍依以.朝诸侯C.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氵侵D.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信.有,昔周公命我勿敢言解析:选C。
A项,助词;代词。
B项,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
C项,连词,表承接,就。
D项,动词,相信;副词,确实。
4.下列选项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②九山刊旅,九川涤原③太公、召公乃缪卜④薄衣食,致孝于鬼神⑤坠天之降葆命⑥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⑦淮夷、徐戎亦并兴反⑧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A.①③⑤⑥B.②③④⑦C.②⑤⑥⑧D.①④⑦⑧解析:选C。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夏商周三朝,被中国传统史学家称为“三代时期”。
商人性格活泼,注重感官享受,殷墟妇好墓挖掘出的210件礼器中,仅酒器就有方彝、尊、献、壶、爵等15种175件,占全部礼器的74%,酒器在墓葬中的批量摆置反映了商人重酒的风气。
《诗·商颂·烈祖》中强调祭祖时美酒的重要性,“既载清酤,赉我思成”。
张光直在《商代的巫与巫术》中提出:“酒是一方面供祖先神祇享用,一方面也可能是供巫师饮用以达到通神的精神状态。
”可见早期的祭祀离不开酒,而祭祀时候的饮酒也有特别的规定,一般先由巫师或祭司饮酒,传达神灵的旨意。
上世纪80年代出土的平民墓葬中,有随葬品的均为爵、觚等酒器。
商代酒器最简单的组合是一爵一觚。
现代考古学家认为,这种酒器之所以命名为“爵”,是由于它的造型像一只雀鸟,前面有流,好像雀喙,后面有尾,腹下还有细长的足,而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
宾主酒酣耳热之时,乐舞表演将把宴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根据《商颂》中的描述,重要的祭礼都以舞队的“万舞”开始,伴随着鼓、管、钟、磬等乐器的伴奏,最后在盛大的宴飨中结束。
被总称为“万舞”的舞蹈包括舞者手持马辔的武舞,以及脚踩双杆,类似高跷的林舞。
与商代不同,周代的酒成了王室弘扬“礼制”与仪典的载体,饮酒聚宴往往只是繁琐而庄重的祭祀典礼结束后的附属程序。
对于饮宴具体制度,《礼记》记载了很多严格要求,比如参与祭祀宴会者的身份不同,其使用的酒器也有所差异:“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祭祀之时,酒之种类不同,摆放位置也有严格繁琐的规定,比如明确要求祭典时,淡薄的酒放置于内室,甜酒在门边,浅红色的酒在堂上,清酒在堂下。
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周王室对诸侯国的控制能力一落千丈,随之的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个人生活自由化,诸子百家兴盛。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综合检测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
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
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
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
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
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
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战争中的苦难。
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
综合测试(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Ⅰ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中国古典山水诗究竟源于何时?近人范文澜说:“写作山水诗起自东晋初庾阐诸人。
”这话不无根据,写作山水诗形成一种潮流、一种时尚,的确是在东晋时期,《兰亭集》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东晋出现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乱的国情使然。
东迁的文士几乎都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慨叹,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愈来愈沉重。
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于是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至蔚然成风。
另外,在新的哲学思潮如玄学的冲击下,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于是出现“越名教而任自然”“法自然而为化”之类的主张。
“自然”指宇宙自然规律,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则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规律,也就成了师法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所谓“知者”,就是智慧之人;“仁者”则是仁义之人。
为什么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朱熹的解释是:“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
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
”原来,知者、仁者的品德情操与山水的自然特征和规律性具有某种类似性,因而产生乐水乐山之情。
另外,与山水亲近还可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以及模山范水的能力。
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
“读万卷书”正好可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
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便可持山水诗集为“卧游”之具,作纸上的观瞻。
这间接得到的知识和印象,与亲身所历、亲目所见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也更精粹。
好的山水诗总是包含着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不单是模山范水而已。
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理势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的求实态度和奋进精神,对读者无疑是有力的鞭策和激励。
专题测评二(第四~六专题)(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①力能扛.鼎,才气过人扛:举起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B.①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连接,跟随②汉王数.之数:数说,责备C.①尝与鲍叔贾.贾:经商②管仲因而信.之信:相信D.①其文约,其词微.微:含蓄精深②愿得张仪而甘心..焉甘心:快意,心里舒服解析:C项,信,使动用法,使……守信用。
答案:C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秦自缪公以来B.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C.乃令张仪详去秦D.荆轲嘿而逃去解析:A项,缪,同“穆”;B项,没有通假字;C项,详,同“佯”;D项,“嘿”,同“默”。
答案:B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山东..大乱,异姓并起B.相如前进..缻C.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D.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解析:A项,古义为“崤山以东”,今义为“山东省”;B项,古义为“上前进献”,今义为“向前”;C 项,古义为“言语举动适度得体”,今义为“举止行动不慌不忙”;D项,古义和今义均为“不知羞耻”。
答案:D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A.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B.公子纠败,召忽死.之C.鲍叔事.齐公子小白D.明.道德之广崇解析:B项与例句是为动用法;A、C两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D项为形容词用作动词。
答案:B5.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B.大王来何操C.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D.管仲既用,任政于齐解析:A、B、C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D项为被动句、状语后置句。
答案:D6.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推此类以绳当世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B.分财利多自与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C.《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解析:A项,目的连词,“用来”/在。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优化训练
第2课夏本纪
(时间:30分钟分值:35分)
一、积累运用(25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九泽既陂.陂:堤防
B.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兴:征集
C.西被.于流沙被:遭遇
D.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受:遭受
解析:选B。
A项,陂:动词,筑堤防;C项,被:覆盖;D项,受:被。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3分)
A.鲧为人负命毁族B.行山表木
C.东渐于海 D.以均诸侯
解析:选A。
B项,表,名词活用作动词,表记;C项,东,名词作状语,向东;D项,均,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均衡。
3.下列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命诸侯百姓
..兴人徒以傅土
B.过家门
..不敢入
C.天下于是太平
..治
D.黄帝之玄孙
..而帝颛顼之孙也
解析:选A。
百姓:百官。
4.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综合练习 (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A.嬉游xī澄清chéng 抹杀mǒ自艾自怜àiB.依偎wèi 给予jǐ摇曳yè引吭高歌háng C.怪癖pì甄别zhēn 思忖cǔn 面面相觑qùD.慰藉jiè侘傺chà蕞尔zuì铩羽而归shā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炽热泥淖啜泣出类拔粹B.忧悒眉梢犄角魂牵梦萦C.谛听吭气雾霭汗流夹背D.嗑绊戕害宣泄含辛茹苦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B.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C.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入手不足,因此执法往往捉襟见肘。
D.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B.为什么有些性格孤僻的人,甚至一些残疾人能成就正常人难以企及的业绩呢?从某种意义上说,正在于他们具备了独立思考的条件和能力使他们获得了成功。
C.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D.如何才能先富起来呢?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
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高祖竟酒()吕公善沛令()素易诸吏()无如季相()摄衣谢之()遂略韩地轘辕()沛公又让不受()不欲费人()沛公然其计()如约()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深堑而守之()诸君必以为便()有功者害之()高祖奉玉卮()将陈留兵¬()因家沛焉()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因袭攻武关()蒙故业,因遗策()因人之力而敝之()6.翻译句子①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高中语文专题三阶段质量检测二(第3专题)(含解析)苏教选修《史记》选读苏教阶段质量检测二(第3专题)(时间:120分钟 总分值:120分)一、根底知识(31分,选择题每题3分)1.以下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广家世世受.射 受:教授 B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从:接应 C .吏当.广所失亡多 当:判决 D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蹊:小路 解析:选A A 项,受:传授。
2.以下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B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C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D .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解析:选C A 项,“尝〞同“常〞;B 项,“陈〞同“阵〞;D 项,“莫〞同“幕〞。
3.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 B.⎩⎪⎨⎪⎧其.李将军之谓也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 C.⎩⎪⎨⎪⎧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D.⎩⎪⎨⎪⎧ 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解析:选D A 项,“且〞:连词,况且/副词,将要。
B 项,“其〞:语气副词,表推测/语气副词,表期望。
C 项,“为〞:介词,表被动,被/介词,替。
D 项,“乃〞:都是“是〞的意思。
4.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全部不同的一组是( )①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②纵观..,观秦皇帝 ③大丈夫当如.此.也 ④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⑤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 ⑥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C .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解析:选D ③⑥古今意义相同;①“作业〞古指谋生职业;②“纵观〞古指任人自由观看;④“约束〞古指规约;⑤“微细〞古指地位低下的人。
5.以下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为哪一项( )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B.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C.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D.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解析:选D A项,“怪〞为意动用法;B项,“夜〞为名词作状语;C项,“坚〞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专题一、二检测卷(时间:9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知识(2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B.女平水土,维是勉之C.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D.因举而笑之,不敢道解析A项“指”同“旨”;B项“女”同“汝”;C项“畔”同“叛”。
答案 D2.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封:封赏B.俟.后世圣人君子俟:等候,等待C.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诛:杀D.奸.神命者乃旦也奸:奸佞解析A项应为“封禅”;C项应为“惩罚”;D项应为“冒犯”。
答案 B3.下面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前有谗而弗见./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B.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而又不能与死节者比.C.因举.而笑之,不敢道/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D.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沛公乃置.车骑解析C项,举:拿。
A项,见:看见/同“现”,出现;B项,比:把……比作/并列;D项,置:交换/拋下,丢弃。
答案 C4.下面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孔子知言之.不用B.余甚惧焉,汝其.念哉/女其.往视尔事矣C.为.其有所刺讥也/然此可为.智者道D.余于是因.《秦记》/因.招樊哙出解析A项,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其:助词,表期望,一定/助词,表婉商,还是;C项,为:因为/对;D项,因:介词,根据/介词,趁机。
答案 A.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B.平易..近民,民必归之C.有余则用溉氵侵,百姓..飨其利D.山东从此无限..解析A指“参与这件事”;B指“简便易行”;D指“没有险阻”。
答案 C6.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B.告纣之罪于天C.学者牵于所闻D.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A、C、D项均为被动句。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章末综合检测(二)
(时间:90分钟分值:90分)
一、知识积累(共21分,每小题3分)
1.下面汉字的书写与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圩.顶(wéi) 皦.如(jiǎo)
景行.行止(hánɡ) 濯淖.(zhuó)
B.僭.越(qiàn) 惨怛.(dá)
帝喾.(kù) 匪兕.(sì)
C.商贾.(ɡǔ) 举类迩.(ěr)
唐眜.(mò) 翕.如(xī)
D.汨.罗(mì) 三闾.(lǘ)
温蠖.(jué) 弹.冠(tán)
解析:选C。
A.“淖”应读nào;B.“僭”应读jiàn;D.“蠖”应读huò。
2.下列各组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弟子盖三千焉
B.夫子盖少贬焉
C.几然而长
D.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解析:选A。
B.“盖”通“盍”;C.“几”通“颀”;D.“指”通“旨”。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忌妒
B.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