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卫生宣传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3.15 MB
- 文档页数:13
手卫生知识宣传手册洗手促安康你我共行动院感管理科2021年8月1.什么叫手卫生?●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洗手:医务人员用洗手液与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与局部致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洗手液与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去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与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2.为何要执行手卫生?●手是医疗实践过程中病菌传播的主要途径。
●保持手的卫生因此是防止病菌传播与预防医源性感染最重要的措施。
●本宣传册将解释如何以及何时执行手卫生的操作3.如何执行手卫生●当手部没有明显污迹时,使用含乙醇的干性洗手液来清洁你的手,可作为常规手卫生消毒的首选方法。
该方法较使用肥皂与水来清洁手更快速,有效,并具备更好的耐受性。
●当手部有明显污物或有血液或其它体液污染的明显痕迹时,以及使用厕所后,应使用肥皂与水清洗你的手。
●如果高度疑心或已证实有暴露于潜在产芽胞的病原体时,包括在困难梭菌的爆发感染时,使用肥皂与水洗手那么为首选方法。
·经常使用保护性手霜或护肤液来保护你的手,至少每天一次·在使用含乙醇的干性洗手液之前或之后不要立即常规性地用洗手液与水洗手·不要使用热水清洗你的手〔热水增加皮炎的发生〕何时执行手卫生?手卫生的5个时刻注意:不管是否使用手套,在上述的5个时刻必须执行手卫生在干性洗手或水洗手后,等手完全干后再戴手套当直接接触患者时不要戴假指甲或涂指甲油始终将自然指甲修短1.接触患者之前原因:保护患者,防止菌落繁殖,防止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医疗工作人员手上的有害病菌造成对患者的感染。
时间:靠近接触患者前清洁手。
适用的情景:1)握手之前。
抚摸孩子的额头之前。
2)帮助患者进展个人护理之前:移动、洗澡、吃东西、穿衣服等。
3)提供护理与其他非介入性治疗之前:戴氧气罩、按摩等。
4)进展物理性非介入性检查之前:诊脉、测血压、听诊等。
手卫生宣传知识从2008 年起,10 月15 日是国际洗手日一、注重手卫生的严峻性 (3)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报道: (3)2、医院感染的现状 (3)3、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强化用肥皂(抗菌皂液)洗手 (3)4、手卫生降低医院感染 (4)二、手卫生相关概念 (4)1、洗手的概念 (4)2、手部皮肤细菌 (5)3、洗手或手消毒液的种类 (5)三、正确的洗手和干手方式 (6)1、洗手方法 (6)2、正确的干手方法 (7)四、洗手的时机 (7)1、医务人员洗手时机 (7)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洗手时机 (9)五、洗手相关问题 (10)1、常见洗手误区 (10)2、如何选择使用手卫生产品 (11)3、如何选择手卫生产品 (11)4、洗手的分类 (12)5、洗手为何要适度? (12)6、洗手时需要选择什么样的水 (13)7、手卫生产品应如何存放 (13)注重手卫生的严峻性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报道:目前腹泻和肺炎是导致儿童死亡的最主要元凶,全球每年有170 万人死于腹泻类疾病,另有150 万人死于下呼吸道疾病,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儿童。
其中有一半的儿童是因为没有养成用肥皂洗手的良好习惯而导致死亡。
2、医院感染的现状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统计,美国每年有2 百万-3 百万的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直接导致88000 例病人死亡,需额外花费45 亿美元用于医院感染。
我国医院感染发病率为8%,按照我国每年住院病人为5000 万计算,那么每年将有400 万的病人发生感染,直接导致经济损失160 亿-240 亿元。
3、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强化用肥皂(抗菌皂液)洗手用肥皂(抗菌皂液)洗手可以将腹泻致死率减半、急性呼吸道感染致死率减少三分之一,也就是说,良好的洗手习惯每年可以挽救百万儿童生命,比任何疫苗或医疗干预都有用。
肥皂(抗菌皂液)洗手30 秒,手部金葡菌的对数减少值为2.54 ;铜绿假单胞菌的对数减少值为2.8 。
手卫生健康教育宣传
《洁净之手,健康一生》
手卫生是保护健康的重要措施,也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手部的清洁,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减少健康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要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是预防感染疾病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特别是在接触污染物、接触动物、发病时或大便后,都应该及时清洁双手。
此外,一些场合更要注意洗手,比如饭前便后、处理生肉、处理垃圾后等。
只有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才能有效地减少手部传播疾病的风险。
其次,要正确洗手。
正确的洗手方法包括用流动水湿润双手,涂上适量的肥皂并揉搓双手至泡沫,然后用水冲洗干净并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按摩双手时要特别注意手指、指甲和手掌的无数细小突起。
这些地方是容易沉积污垢的地方,要加强清洁。
洗手的时间也不可过短,至少需要20秒钟才能充分清洁双手。
最后,手部卫生不仅包括洗手,也包括保持双手的清洁。
除了洗手外,还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保持指甲整洁、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等。
避免手部接触脏物、污染物,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健康,也是为了他人的健康。
手卫生健康教育宣传应当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仅在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进行宣传,也应该在家庭、工作场所和社区进
行教育。
只有人人都重视手部卫生,才能够共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手卫生的宣传语
1. 洗手是最简单、最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方式,让我们从现在做起!
2. 洗手是为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表现,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更加重视手卫生。
3. 愛護自己從洗手開始,勇敢言“不”對细菌!
4. 洗个手,少个病,保障生活品质,提高生活质量。
5. 每天洗洗手,百病不缠身!
6. 洗手消毒很有必要,不要因为懒而丢失健康。
7. 多洗手消灭病毒,少出门保持健康!
8. 洗手,不仅是习惯,更是责任。
它是保护自己和别人健康的基础。
9. 为什么感染病毒?大多是因为我们没有正确的洗手,所以开始保卫健康的第一步就是洗手。
10. 不洗手就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不负责任,现在就开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远离病毒。
11. 好的卫生习惯始于洗手,这是关乎你和家人健康的重要一环。
12. 洗手,一定要认真且持之以恒,健康从手开始。
13. 洗手,让每一个细胞都清新自然,让感染远离病人。
14. 一日三洗手,想感染病毒都难!
15. 洗手,让病毒远离你,让健康贴身相伴!。
手卫生的健康教育宣传内容
x
一、关于手卫生的健康教育宣传
为了推动公众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促进全民身体健康,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我们必须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积极宣传手卫生的重要性,加强人们的健康意识,让每一个人都受益于健康的生活。
二、手卫生的重要性
手卫生是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手卫生方式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病,减少疾病的传播途径。
从护理、食品加工、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应该严格遵守手卫生规则,改变不良的习惯,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三、如何做好手卫生
1.需要及时洗手。
用开水加肥皂,仔细清洗手部,着重擦洗指尖和指缝,然后用毛巾擦干,洗完后涂上洗手液或者洗手消毒液;
2.需要注意手卫生的场合。
准备食物、处理动物、打扫卫生、接触病人或病原体时都需要做好手卫生;
3.应该更换洗手毛巾及洗手液。
一般洗手毛巾和洗手液要每天更换一次;
4.还应该注意洗手时的动作要规范。
洗手时动作要有规律,需要从背部向正面按照肚脐、掌心、掌背、腕部、指尖等部位一一清洁。
四、结语
手卫生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预防传染病,提高我们和
家庭成员的健康水平,减少疾病的发生,让我们享受健康的生活。
请大家加强健康意识,记住做好手卫生,生活中每天加强体育锻炼,保持清洁,让自己变得更加健康。
手卫生知识培训一、为什么手卫生重要:1.介绍手是最常接触到细菌和病毒的部位,手卫生是预防传染病传播的关键措施。
2.说明正确的手卫生可以减少感染机会,保护个人和他人的健康。
二、何时进行手卫生:1.在接触食物前后;2.接触动物或处理动物排泄物后;3.接触伤口、创面或血液后;4.接触垃圾或污染物后;5.使用厕所后;6.咳嗽、打喷嚏或擤鼻涕后;7.接触病人或患者周围环境前后。
三、正确的手卫生步骤:a.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1.打湿双手,并取适量肥皂;2.搓揉双手掌使肥皂起泡;3.清洗掌心、手背、指缝、指尖、大拇指、腕部等部位;4.持续搓洗至少20秒;5.冲洗双手,并用纸巾擦干。
b. 使用免洗洗手液/消毒剂:1.取适量免洗洗手液/消毒剂于掌心;2.搓揉双手直到干燥,通常需要约20秒。
四、注意事项:1.尽量使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避免使用污染的水源;2.彻底清洗双手的每个部位,包括掌心、手背、指缝、指尖、大拇指、腕部等;3.使用纸巾或干净的毛巾擦干双手,避免使用公共毛巾;4.避免触摸面部、眼睛、口鼻等易感染的部位,以减少传染风险;5.定期修剪指甲,保持手部清洁卫生。
五、补充知识:1.介绍其他情况下的手卫生方法,如使用手消毒湿巾等;2.强调手卫生是预防呼吸道感染、肠道传染等疾病的重要措施;3.为特殊人群(如医护人员、食品处理人员)提供额外的手卫生要求和培训。
在培训中,可以使用图片、视频演示和互动讨论等方式来加强学习效果。
同时,提供示范和实践机会,让受训者能够亲自体验正确的手卫生步骤。
重点强调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对于预防传染病以及保护个人和他人健康的重要性。
最后,为员工提供资料手册或宣传册,供他们随时参考和巩固所学知识。
手卫生口号篇一:手卫生宣传资料关爱生命“手”筑健康一、手卫生重要性:造成医院感染的“元凶”主要是耐药菌传播,途径就是医务人员的手。
医院感染病例主要为接触传播,经医护人员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医务人员手卫生与医院感染之间存在重要相关性,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规范化管理,是关系医患安全,医疗质量的大事,对预防控制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控制医院感染,手卫生是关键。
最简单, 最有效, 最方便, 最经济方法-----洗手二、什么时候洗手1、接触患者前 2、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3、接触体液后4、接触患者后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戴手套不能取代手卫生。
若符合上述手卫生指征且需戴手套时,则戴手套前或脱手套后,必须执行手卫生。
三、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2、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3、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4、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5、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四、医务人员手消毒的方法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2、严格按照洗手的揉搓步骤进行揉搓;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双手达到消毒目的。
五、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医务人员手消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如果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性疾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性患者污染物之后,应先用流动水冲洗,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2.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后应洗手或进行手消毒;戴手套并不能替代洗手或手消毒。
手卫生宣传知识从2008年起,10月15日是国际洗手日一、注重手卫生的严峻性 (3)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 (3)2、医院感染的现状 (3)3、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强化用肥皂(抗菌皂液)洗手 (3)4、手卫生降低医院感染 (4)二、手卫生相关概念 (4)1、洗手的概念 (4)2、手部皮肤细菌 (4)3、洗手或手消毒液的种类 (5)三、正确的洗手和干手方式 (6)1、洗手方法 (6)2、正确的干手方法 (7)四、洗手的时机 (7)1、医务人员洗手时机 (7)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洗手时机 (9)五、洗手相关问题 (10)1、常见洗手误区 (10)2、如何选择使用手卫生产品 (11)3、如何选择手卫生产品 (11)4、洗手的分类 (12)5、洗手为何要适度? (12)6、洗手时需要选择什么样的水 (13)7、手卫生产品应如何存放 (13)为2.8。
此外,用肥皂(抗菌皂液)洗手还是防止甲型H1N1流感蔓延的重要方式之一。
4、手卫生降低医院感染手卫生是减少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有研究表明30~40%耐药菌感染是由于手卫生不当所致。
国外有研究表明,通过加强手卫生可降低30%的医院感染。
二、手卫生相关概念1、洗手的概念1、洗手——是指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液(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使用外科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剂常含有持续抗菌因子。
❖手卫生——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手部皮肤细菌❖常居菌: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
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
一般情况下不致病,较难清除。
❖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
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如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等。
致病性强,较易清除。
❖医务人员手部的菌落数量:3.9×104-4.6×106 CFU/cm2 五个手指的面积:30CM23、洗手或手消毒液的种类❖手消毒剂是:指用于手部皮肤,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包括暂居菌和部分常居菌数量的抗微生物物质,如乙醇、氯已定、碘伏等。
❖普通皂/液:不含抗菌剂或抗菌剂浓度很低的肥皂和清洁剂。
❖抗菌皂:含有抗菌剂的肥皂和皂液。
❖速干手消毒剂是:指含有乙醇和护肤成分,应用于手部,以减少手部细菌的消毒剂。
❖免洗手消毒剂是:指适量消毒液于手心,双手相互揉搓直至干燥,不需外用水的一种消毒剂。
❖手卫生设施: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5三、正确的洗手和干手方式1、洗手方法1)打开水龙头,在流动水下,冲洗手部,使双手充分浸湿2)取适量的肥皂或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4)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尤其应注意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七步洗手法巧记七字诀:内、外、夹、弓、大、立、完(腕)①(内)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②(外)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③(夹)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④(弓)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⑤(大)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⑥(立)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⑦(完)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2、正确的干手方法1)用干净毛巾擦干,不可用公用毛巾。
2)用干纸巾擦干,不要甩干或用衣服及白大褂擦干。
四、洗手的时机1、医务人员洗手时机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接触不同患者之间,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2)接触特殊易感患者前后;3)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4)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5)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6)穿脱隔离衣前后;7)戴手套前、摘手套后;78)进行无菌操作前后;9)处理清洁、无菌物品前,处理污染物品后;10)当医务人员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后;11)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洗手的五个重要时机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洗手时机1)晾完衣服要洗手。
脏衣服和洗衣机里面的细菌,会在洗涤过程中沾染到衣物上。
晾衣服的过程中,双手很可能沾上这些细菌,衣物经过紫外线照射最终能达到消毒目的,手却常常被忽视。
2)看完报纸要洗手。
印刷油墨中常使用乙醇、异丙醇、甲苯等有机溶剂,这些物质即使是残留部分,也对人体有害。
3)外出回来要洗手。
外出期间,双手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一些公共场所的东西,比如门把手、电梯扶手、直梯按钮等,这些地方都是细菌、病毒聚集的地方,非常脏。
所以,外出回来,一定要先洗手再干其他的事情。
4)接触小宝宝前要洗手。
为小宝宝或病人更换尿片后,或者处理完被污染的物品后要洗手。
5)拿完钱包、钞票,用过提款机之后要洗6)在外就餐,看完菜单点完菜之后不要忘了洗手。
因为菜单确实很脏,很少有餐厅会对菜单定期消毒。
7)使用电脑、鼠标、手机后要洗手。
这些都是很容易被人忽视,却又非常脏的几种常用物品。
8)早上取完牛奶或报纸后也要洗手。
因为牛奶箱、报纸箱都很容易滋生细菌。
9)手接触身体分泌物后要洗。
比如用手捂住口鼻打喷嚏、咳嗽或擤鼻涕后。
10)接触宠物或者家禽之后要洗手,预防动物相关的传染病。
911)进医院前和出医院后要洗手,有效降低医院感染。
日常洗手时机①饭前饭后;②便前便后;③接触过泪液、鼻涕、唾液和痰液之后;④做完扫除之后;⑤接触别人之后;⑥在室外玩耍之后;⑦户外运动、作业、购物之后;⑧进医院前,出医院后;⑨接触传染物品后;五、洗手相关问题1、常见洗手误区1)不愿洗手这些人总觉得自己“身体棒”,“抵抗力强”,满足于“眼不见为净”,没有养成洗手的良好习惯。
2)简单擦手由于不具备洗手条件,或因没有水,或因是污水,只好以擦代洗。
吃东西前,或用手绢、手纸,或用衣襟、袖口,随便擦拭一下就吃。
3)盆水洗手乍一看,确实是在用水洗手,但洗手时盆里的水已弄脏了。
用脏水洗手,手仍然是脏的,同样达不到洗手的目的。
甚至还有多人合用一盆水洗手,那手被污染的程度就更为严重。
4)不用肥皂洗手有的虽然是打开水龙头,用流动水洗手,但不用肥皂或洗涤液,手依然洗不干净。
充其量也只能是象征性地“意思”了一下,使嫌脏的心理稍微缓和了一点,但远没有解决实质问题。
5)只洗一遍手有的用流动水洗手时,虽然也打了肥皂或用了洗涤液,但刚刚搓出点泡沫儿来,就马上用水冲掉了。
由于泡搓时间短、冲洗遍数少,实际上仍不符合科学洗手的基本要求。
6)洗手过勤虽然提倡人们要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但洗手也是要有节制的,有些人“勤洗”过头也不好,甚至是洁癖症的表现。
洗手次数过多,也会对手部皮肤造成伤害。
比如手部若有裂口,肥皂的皂液会浸透到裂口里,易造成细菌感染。
2、如何选择使用手卫生产品★当手部沾有肉眼可见的或蛋白似的脏物、血液、其他液体时或使用厕所后,应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如手部无肉眼可见的脏物,可直接用乙醇类消毒剂来进行手部消毒。
★当使用乙醇类消毒剂时,不要同时使用抗菌肥皂。
需注意的是,在服用药物和准备食物时,一定要养成先用肥皂、水洗手或用消毒剂擦手的习惯。
3、如何选择手卫生产品❖肥皂:机械性去污的手卫生产品主要是以表面活性剂为基础的肥皂。
表面活性剂可以去除手上的液体、污物及各种生物体。
目前11市场上的肥皂有固体、纸状和液态皂液等多种产品。
其中普通肥皂可轻松去除手上的多数暂居菌落,但抗菌作用较小。
在抗菌肥皂中,则添加了抗菌成分,能收到抑菌效果。
❖手消毒液:化学性去污的手卫生产品以手消毒液为主。
手消毒液包括乙醇、洗必泰、碘伏等,其抗菌作用主要是使蛋白质变性。
我们常用的多为含有乙醇、丙醇和异丙醇或两种成分的复方制剂。
速干手消毒液是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有水剂、凝胶和泡沫型,也称为免洗手消毒剂。
使用后可快速干燥,不需要使用水冲洗。
70%的乙醇等和含有保湿剂的62%的乙醇泡沫产品能有效减少手上的甲肝病毒等微生物,但缺乏良好的清洁效果。
4、洗手的分类❖洗手是指用普通肥皂(皂液)或抗菌皂液按照“六步法”揉搓40~60秒后用流动水冲洗,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部分暂居菌的过程。
❖机械性去污洗手:单纯用肥皂或清洁剂洗手,可使皮肤表面脂肪乳化并使微生物悬浮于表面,再用水将它们冲洗掉。
❖化学性去污洗手:若用含有消毒剂的手卫生产品洗手,则能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5、洗手为何要适度?❖手部皮肤上的细菌分为常居菌和暂居菌:常居菌是指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洗清除,如板状杆菌类、不动杆菌属等。
此类细菌一般情况下不致病,还能对抗外来微生物和在微生态中与致病菌竞争营养。
❖暂居菌是指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
此类细菌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即可获得,能随时通过手传播,与感染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通过洗手可以降低常驻菌的数量和杀灭暂居菌。
但洗手也要适度,以便在保护皮肤常驻菌和杀灭暂居菌两个目标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6、洗手时需要选择什么样的水水温应在20~25℃。
不应使用预先用热水器加热至37℃的水,因为这种水通常容易被铜绿假单胞杆菌等污染。
如需要用温水洗手,应在使用前用热水和凉水混合。
尤其需注意的是,不要使用脸盆内的存水洗手。
非流动水是细菌繁殖的温床,用脸盆内的存水洗手不但不能减少手上的细菌量,甚至能传播致病微生物。
7、手卫生产品应如何存放固体肥皂应保持清洁干燥,因为潮湿的肥皂可为不少细菌提供良好的繁殖条件。
最好用线绳将肥皂悬挂起来或应用多孔的皂盒并悬隔起来以避免存水。
而我们家庭使用的皂液多放置于重复使用的皂液密闭容器中。
最好不要在未用完的皂液中添加新的皂液,每次用完后应对容器加以彻底清洁再添加。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