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泵工况调节共34页
- 格式:ppt
- 大小:6.73 MB
- 文档页数:34
离心泵工作点的三种调整方式离心泵是广泛应用于化工泵工业系统的一种通用流体机械。
它具有性能适应范围广(包括流量、压头及对输送介质性质的适应性)、体积小、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操作费用低等诸多优点。
通常,所选离心泵的流量、压头可能会和管路中要求的不一致,或由于生产任务、工艺要求发生变化,此时都要求对泵进行流量调整,实质是更改离心泵的工作点。
离心泵的工作点是由泵的特性曲线和管路系统特性曲线共同决议的,因此,更改任何一个的特性曲线都可以达到流量调整的目的。
目前,离心泵的流量调整方式重要有调整阀掌控、变速掌控以及泵的并、串联调整等。
由于各种调整方式的原理不同,有本身的优缺点.1更改管路特性曲线更改离心泵流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泵出口阀门的开度来掌控,其实质是更改管路特性曲线的位置来更改泵的工作点。
2更改离心泵特性曲线依据比例定律和切割定律,更改泵的转速、更改泵结构(如切削叶轮外径法等)两种方法都能更改离心泵的特性曲线,从而达到调整流量(同时更改压头)的目的。
但是对于已经工作的泵,更改泵结构的方法不太便利,并且由于更改了泵的结构,降低了泵的通用性,尽管它在某些时候调整流量经济便利[1],在生产中也很少采纳。
这里仅分析更改离心泵的转速调整流量的方法。
从图1中分析,当更改泵转速调整流量从Q1下降到Q2时,泵的转速(或电机转速)从n1下降到n2,转速为n2下泵的特性曲线Q—H与管路特性曲线He=H0G1Qe2(管路特曲线不变化)交于点A3(Q2,H3),点A3为通过调速调整流量后新的工作点。
此调整方法调整效果明显、快捷、安全牢靠,可以延长泵使用寿命,节省电能,另外降低转速运行还能有效的降低离心泵的汽蚀余量NPSHr,使泵阔别汽蚀区,减小离心泵发生汽蚀的可能性[2]。
缺点是更改泵的转速需要有通过变频技术来更改原动机(通常是电动机)的转速,原理多而杂,投入较大,且流量调整范围小。
3泵的串、并连调整方式当单台离心泵不能充足输送任务时,可以采纳离心泵的并联或串联操作。
离心泵常用调节方式离心泵在水利、化工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对其工况点的选择和能耗的分析也日益受到重视。
所谓工况点,是指水泵装置在某瞬时的实际出水量、扬程、轴功率、效率以及吸上真空高度等,它表示了水泵的工作能力。
通常,离心泵的流量、压头可能会与管路系统不一致,或由于生产任务、工艺要求发生变化,需要对泵的流量进行调节,其实质是改变离心泵的工况点。
除了工程设计阶段离心泵选型的正确与否以外,离心泵实际使用中工况点的选择也将直接影响到用户的能耗和成本费用。
因此,如何合理地改变离心泵的工况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油桶泵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是把电动机高速旋转的机械能转化为被提升液体的动能和势能,是一个能量传递和转化的过程。
根据这一特点可知,离心泵的工况点是建立在水泵和管道系统能量供求关系的平衡上的,只要两者之一的情况发生变化,其工况点就会转移。
工况点的改变由两方面引起:一.管道系统特性曲线改变,如阀门节流;二.水泵本身的特性曲线改变,如变频调速、切削叶轮、水泵串联或并联。
下面就这几种方式进行分析和比较:一、阀门节流改变离心泵流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调节泵出口阀门的开度,而水泵转速保持不变(一般为额定转速),其实质是改变管路特性曲线的位置来改变泵的工况点。
如图1所示,水泵特性曲线Q-H与管路特性曲线Q-∑h的交点A为阀门全开时水泵的极限工况点。
关小阀门时,管道局部阻力增加,水泵工况点向左移至B点,相应流量减少。
阀门全关时,相当于阻力无限大,流量为零,此时管路特性曲线与纵坐标重合。
从图1可看出,以关小阀门来控制流量时,水泵本身的供水能力不变,扬程特性不变,管阻特性将随阀门开度的改变而改变。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流量连续,可以在某一最大流量与零之间随意调节,且无需额外投资,适用场合很广。
但节流调节是以消耗离心泵的多余能量(图中阴影部分)来维持一定的供给量,离心泵的效率也将随之下降,经济上不太合理。
二、变频调速工况点偏离高效区是水泵需要调速的基本条件。
离心泵4-离心泵的装置特性及工况调节离心泵是一种常见的水泵类型,它利用离心力将液体从低压区域输送到高压区域。
离心泵通常由泵体、叶轮、轴和密封装置等部件组成。
离心泵的装置特性主要包括流量特性、扬程特性和效率特性,工况调节主要包括调节叶轮直径、调节叶轮叶数和调节转速。
首先,流量特性是离心泵的工作性能之一、流量特性描述了离心泵在不同流量下的性能参数。
一般情况下,离心泵的流量特性为正向线性关系,即流量与扬程成正比。
在流量小于额定流量时,离心泵的流量特性基本上是线性的。
但是在超过额定流量时,流量特性会出现下降趋势,这是由于泵体结构和叶轮设计的限制所致。
其次,扬程特性是离心泵的另一个重要性能参数。
扬程特性描述了离心泵在不同扬程下的性能表现。
扬程特性通常为反向线性关系,即扬程与流量成反比。
当流量增加时,泵的扬程会逐渐下降。
这是因为在较大流量下,液体在泵体内部流动速度较快,由于摩擦和阻力损失会导致扬程下降。
再次,效率特性是评价离心泵工作效率的指标。
效率特性描述了离心泵在不同流量和扬程下的能量转换效率。
离心泵的效率通常在额定流量和额定扬程下最高,并随着流量和扬程的偏离而下降。
较低的效率意味着泵的能源消耗更大,泵的工作效率也较低。
工况调节是指通过调整离心泵的设计参数来适应不同的工况需求。
主要的工况调节方法包括调节叶轮直径、调节叶轮叶数和调节转速。
调节叶轮直径是通过更换不同直径的叶轮来实现的。
当需要改变流量时,可以选择更换具有不同叶轮直径的离心泵。
较大的叶轮直径可以提供更大的流量,而较小的叶轮直径则可以提供较小的流量。
调节叶轮叶数是通过更换具有不同叶数的叶轮来实现的。
叶轮的叶数越多,泵的流量越大,扬程越小;叶数越少,泵的流量越小,扬程越大。
调节转速是通过更改驱动泵的电机的转速来实现的。
调节转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泵的流量和扬程。
当需要改变流量和扬程时,可以通过改变电机的转速来实现。
综上所述,离心泵的装置特性包括流量特性、扬程特性和效率特性。
离心泵常用的调节方法离心泵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流体输送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等领域。
为了保证离心泵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需要进行适当的调节。
常用的调节方法主要包括流量调节、转速调节、进口压力调节和出口阀门调节等。
接下来将详细介绍这几种调节方法。
1.流量调节:流量调节是离心泵最常见的调节方法。
常用的流量调节器有节流阀、调速器和变频器等。
节流阀通过调节泵的出口阀门的开度来改变泵的流量。
调速器通过调节泵的转速来改变泵的流量。
变频器通过调节电机的转速来改变泵的流量。
流量调节的关键是根据工艺要求和流体特性选择合适的调节器,同时控制器的精度和稳定性也要满足要求。
2.转速调节:转速调节是通过改变离心泵电机的转速来调节泵的流量和扬程。
常用的转速调节方法有变频调速和机械变速调节。
变频调速是通过调节电机供电频率和电压来改变电机的转速。
这种方法具有调节范围广,控制精度高的优点,但需要安装变频器,成本较高。
机械变速调节是通过改变主从电机的传动比例或者更换滑套来改变泵的转速。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型离心泵,调节范围较窄。
3.进口压力调节:进口压力调节是通过改变进口管道的供液压力来调节泵的流量和扬程。
常用的进口压力调节方法有进口阀门调节、给水泵调节和供液泵调节等。
进口阀门调节是通过调节进口阀门的开度来控制进口压力。
给水泵调节是通过改变给水泵的流量来调节进口压力。
供液泵调节是通过改变供液泵的压差来调节进口压力。
4.出口阀门调节:出口阀门调节是通过改变出口阀门的开度来调节泵的流量和扬程。
出口阀门调节一般适用于小流量、大扬程的离心泵。
通过调节出口阀门的开度,可以降低出口阻力,提高泵的流量和扬程。
注意控制出口阀门的开度,避免过大或过小引起系统压力过高或流量过小的问题。
在进行调节时1.调节过程中,应保证泵的工作点在性能曲线的合理范围内。
2.调节时应注意控制器的灵敏性和调节精度,避免控制器的过度调节或超调。
3.调节时应注意泵的工作温度和介质特性,避免因调节不当引起泵的过热或介质的变质。
离心泵出厂时均附有泵的性能曲线,在它上面标有此泵合理的运行工作范围.用户在使用此泵时,应实行调节,使它尽可能在合理的范围内运行.调节离心泉运行工况有两种方法:改变装笆性能曲线和改变泉的性能曲线。
(1)改变装置性能曲线离心泵的运行工况点是由离心泵的性能曲线和装置特性曲线的交点决定的.如果二曲线之一发生变化,那么,该交点也就相应地移动,即泉的运行工况点发生变化.当管路装者已定时.打开或关小吐出管路上的调节阀就是增大或减少管路中的阻力损失,装首特性曲线也随之变化.所以通过调节吐出管路上的闸淘,可以很方便地调节离心泵的运行工况.(2)改变泉性能曲线1)改变转速:具体方法见比例定律一节。
2)减少多级泵叶轮个数或车削叶轮外径.在运行中经常遇到有些商心泵的流量和扬程超过实际需要,为了使此泵能经济合理的运行,并保证一定的备用扬程条件下,设法消除多余扬程.范心泵的多余扬程不能简单以单台离心泵的额定扬程减去实际需要扬程.还必须考虑到泵零件磨损后的性能下降,电网频率改变时所引起的转速降低等因素的影响.消除多余扬程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对多级泉可以拆除叶轮,拆除叶轮应在吐出端进行。
如在吸入端拆除叶轮,能使吸入侧阻力增加出现汽蚀现象.分段式多级泵可以拆除中段.但此时必须换轴。
也可以只拆除多级泉叶轮而保留中段就可以不换轴,只是增加一些扬程损失.对多余扬程不只拆除一级叶轮的多级泵和一般单级泵,常采用车削叶轮外径来消除多余扬程.具体方法如下.叶轮的切割员和切割后的性能变化关系如下:(切割后的参数用角标-表示)Q7Q=D2'∕D2即D√=DXQ7Q)H'∕H=(D2'∕D2)2即D2=D2(H,∕H)V2.P7P=(D2'∕D2)3即D2'=D2(P7P)1∕∖可用上述公式来初步确定叶轮切割量,但具体切割量还应参考性能曲线和切割后的性能变化来确定一般情况下要分几次进行切割,而并不是一次切割到位,这样则可以避免切割后扬程不足.例:EAPI00-250工作参数QN=220r∩7h H N=7011I选用直径为250mm的叶轮,由曲线可知当流H Q=220mVh时,扬程H=73m4此时叶轮需要要进行切割,切割后叶轮直径用上式计算可得:D2-=D2(H7H N)V2=250(70∕73)1∕2=244.8mm如将百径切割到244.8mm性能曲线将发生变化如下图。
离心泵的工作点与调节(一)管路特性曲线与泵的工作点当离心泵安装在特定的管路系统中工作时,实际的工作压头和流量不仅与离心泵本身的性能有关,还与管路的特性有关,即在输送液体的过程中,泵和管路是互相制约的。
所以,在讨论泵的工作情况前,应先了解与之相联系的管路状况。
在图2—17所示的输送系统中,若贮槽与受液槽的液面均保持恒定,液体流过管路系统时所需的压头(即要求泵提供的压头),可由图中所示的截面1—1,与2-2,间列柏努利方程式求得,即H e = (2-28)在特定的管路系统中,于一定的条件下进行操作时,上式的均为定值,即若贮槽与受液槽的截面都很大,该处流速与管路的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则。
式2-28可简化为H e =K+H f (2-29)若输送管路的直径均一,则管路系统的压头损失可表示为(2-30)式中 Q e —管路系统的输送量,m 3/h ;A —管路截面积,m 2。
对特定的管路,上式等号右边各量中除了和Q e 外均为定值,且也是Q e 的函数,则 可得(2-31)f Hg u g p Z +22∆+∆+∆ρg pZ ρ∆∆与K g p Z =+ρ∆∆022≈∆g u =++=∑g u d l l H e c ef 2)2ζζλ+(g A Q d l l e e c e 2)3600/()2ζζλ+(++∑λλ)(e f Q f H =将式2-31代人式2-29中可得(2-32)式2-32或式2-29即为管路特性方程。
若流体在该管路中流动已进入阻力平方区,又可视为常量,于是可令则式2-30可简化为H e = B所以,式2-29变换为 H e =K+B (2-33)由式2-33可看出,在特定的管路中输送液体时,管路所需的压头H e 随液体流量Q e 的平方而变。
若将此关系标在相应的坐标图上,即得如图2—18所示的H e —Q e 曲线。
这条曲线称为管路特性曲线,表示在特定管路系统中,于固定操作条件下,流体流经该管路时所需的压头与流量的关系。
离心泵常用的调节方法离心泵是一种常用的流体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为了保证离心泵的正常运行以及流体的稳定输送,需要进行调节。
本文将介绍离心泵常用的调节方法。
离心泵的调节方法之一是调节泵的转速。
泵的转速决定了流体的输送速度和压力。
通过改变泵的转速,可以调节流体的流量和输送压力。
一般来说,增加泵的转速可以增大流量和压力,而降低泵的转速则可以减小流量和压力。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工艺要求来调节泵的转速,以达到理想的输送效果。
离心泵的调节方法之二是调节泵的叶轮直径。
泵的叶轮直径决定了泵的输送能力。
通过改变叶轮直径,可以调节泵的流量和压力。
一般来说,增大叶轮直径可以增加流量和压力,而减小叶轮直径则可以减小流量和压力。
因此,在需要调节流量和压力的情况下,可以调整泵的叶轮直径,以满足实际需求。
离心泵的调节方法之三是调节泵的进口阀门开度。
进口阀门的开度决定了泵的进口流量。
通过改变进口阀门的开度,可以调节泵的流量和压力。
一般来说,增大进口阀门的开度可以增加流量和压力,而减小进口阀门的开度则可以减小流量和压力。
因此,在需要调节流量和压力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进口阀门的开度来实现。
离心泵的调节方法之四是调节泵的出口阀门开度。
出口阀门的开度决定了泵的出口流量。
通过改变出口阀门的开度,可以调节泵的流量和压力。
一般来说,增大出口阀门的开度可以增加流量和压力,而减小出口阀门的开度则可以减小流量和压力。
因此,在需要调节流量和压力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出口阀门的开度来实现。
离心泵的调节方法之五是调节泵的进口管道阻力。
进口管道的阻力直接影响泵的流量和压力。
通过改变进口管道的阻力,可以调节泵的流量和压力。
一般来说,增大进口管道的阻力可以减小流量和压力,而减小进口管道的阻力则可以增加流量和压力。
因此,在需要调节流量和压力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进口管道的阻力来实现。
离心泵常用的调节方法包括调节泵的转速、调节泵的叶轮直径、调节泵的进口阀门开度、调节泵的出口阀门开度以及调节泵的进口管道阻力。
离心泵工作点的三种调节方式离心泵是一种常用的水泵,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供水、排水等领域。
在离心泵的运行过程中,工作点的选择对其性能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工作点的调节方式主要包括调整转速、调节叶轮直径和调节进口阀门开度三种方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种调节方式。
调整转速离心泵的转速是决定其流量和扬程的重要参数,通过调整转速可以改变工作点的位置。
转速越高,流量越大,扬程越小;反之,转速越低,流量越小,扬程越大。
调整转速可以通过调节电机的频率或使用变频器等方式实现。
转速调节对离心泵的性能有着显著影响。
通常情况下,离心泵的效率在额定转速附近最高,而在额定转速以下或以上,效率会有所下降。
因此,在调整转速时,需要综合考虑流量和扬程的要求,以及泵的效率。
调节叶轮直径离心泵的叶轮直径是另一个影响工作点的重要参数。
通过调节叶轮直径,可以改变泵的流量和扬程。
叶轮直径越大,流量越大,扬程越小;反之,叶轮直径越小,流量越小,扬程越大。
调节叶轮直径可以通过更换叶轮或调整叶片的角度实现。
调节叶轮直径对离心泵的性能也有一定影响。
通常情况下,叶轮直径越大,泵的效率越高;而叶轮直径越小,泵的效率越低。
同时,调节叶轮直径也会对泵的启动特性和稳定性产生影响,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调节进口阀门开度调节离心泵进口阀门的开度也是一种常见的调节工作点的方式。
通过调节进口阀门的开度,可以改变泵的进口压力和流量。
阀门开度越大,进口压力越低,流量越大;反之,阀门开度越小,进口压力越高,流量越小。
调节进口阀门开度对离心泵的性能影响较小,主要起到限制流量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调节进口阀门的开度可以方便地控制泵的流量,满足不同的工艺要求。
同时,调节进口阀门也可以起到调节泵的吸入压力和减小泵的振动和噪音的作用。
综上所述,调节离心泵工作点的三种方式分别是调整转速、调节叶轮直径和调节进口阀门开度。
这三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以满足不同的流量和扬程要求。
离心泵运行工况的优化与调节在工农业生产的各行各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离心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液体输送的主要设备之一。
但是,离心泵的实际运行工况的效率却是偏低,而且能耗过大,造成费用的增多和浪费,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盈利。
为此,就需要对离心泵运行的工况进行优化与调节,以减少损失,提高效率。
一、离心泵运行效率低的原因分析1、离心泵的运行工况点偏离了设计工况造成效率低下设计离心泵时,根据给定的一组流量Q扬程H与转速n 值、按水力效率n最高的要求进行计,如果计算符合这一组参数的工作情况就称为水泵的设计工况点。
水泵铭牌中所列出的数值即为设计工况下的参数值,它是该水泵最经济工作的一个点。
但是在实际运行中,水泵的工作流量和扬程往往是在某一个区间内变化着的,流量和扬程均不同于设计值。
水泵装置在某瞬时的实际出水量、扬程、轴功率、效率以及允许吸上真空高度等称为水泵装置的实际工况点。
我们所说的求离心泵的工况点指的就是实际工况点,它表示了水泵装置的工作能力。
在选泵时及运行中,应使泵装置的实际工况点尽量接近水泵的设计工况点,落在高效段内。
2、离心泵内的各种损失造成离心泵运行效率下降液体流过叶轮的损失包括机械损失、流动损失和泄漏损失,与之相应的离心泵的效率分为机械效率、水力效率和容积效率。
机械损失包括叶轮的轮盖和轮盘外侧与液体之间摩擦而消耗的轮阻损失、轴承和填料函内的摩擦损失;泄漏损失包括由叶轮密封环处和级间以及轴向力平衡机构处的泄漏损失;流动损失由液体流过叶轮、蜗壳、扩压器产生的沿程摩擦损失以及流过上述各处的局部阻力损失包括流体流入叶道以及转能装置时产生的冲击损失,其损失的大部分转变为热量为流体所吸收。
3、管路效率低当被输送液体流量或扬程发生变化,经常见到的处理方法是调节阀门,这一方法虽然方便,但是也存在缺点,就是会造成管路阻力损失过大,使离心泵在低效率状态下运行。
4、离心泵自身效率低保证离心泵运行效率高首先应该选择高效离心泵, ,如分段式多级离心泵本身的效率较高,而IS 型单级单吸离心泵的效率则较低。
离心泵工作点的三种调节方式离心泵是一种常见的水泵,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城市供水、消防等领域。
离心泵的性能参数直接影响其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因此,离心泵的工作点调节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离心泵的工作点调节方式。
一、调节叶轮直径离心泵的叶轮是影响泵的性能的关键部件。
叶轮直径大小的变化,直接影响泵的扬程和流量。
(1)调整叶轮直径,增加叶轮直径可以增加泵的扬程和阻力,减小叶轮直径可以增加泵的流量和容积。
(2)当泵工作点偏离设计工作点时,可适当调整叶轮直径,以使泵的性能重新回到设计要求。
(3)调整叶轮直径需要先计算出泵的设计要求,测量当前泵的工作点,然后通过叶轮校调来满足泵的性能要求。
二、调节叶轮角度离心泵的叶轮角度是指进出口倾角,也是泵的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适当调整叶轮角度可以使离心泵的性能更优越,提高泵的工作效率。
(1)调节叶轮角度可以改变泵的流量和扬程,进口倾角变大可以减小泵的扬程和流量,反之亦然。
为了使泵迅速适应变动的工况,需要采用多级泵或变频调速方式。
(2)在调整叶轮角度时,需要依据泵的性能曲线和实际运行情况,选择合适的叶轮角度,使泵的工作点满足工程需求。
三、调节出口门阀离心泵的出口门阀是控制泵的流量和扬程的最佳方式。
通过调整出口门阀的开度,可以实现对泵的流量和扬程的精准调节。
(1)调节出口门阀可以改变泵的扬程和流量,关小门阀可以减小泵的流量和扬程,反之,开大门阀可以增加泵的流量和扬程。
(2)在调整出口门阀时,需要依据实际工况,选择合适的开度,使泵的工作点满足工程需求。
总之,离心泵的工作点调节是实现泵的高效运行及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调节方式,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在进行离心泵的工作点调节时,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如流量、扬程、功率、效率等,才能确保泵的稳定运行。
下面将详细介绍离心泵的工作点调节的注意事项和应用场景。
一、注意事项1. 进行离心泵工作点调节前,需要先了解泵的性能曲线和各个性能参数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