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水文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65.50 KB
- 文档页数:28
收稿日期:2014-12-15;修订日期:2015-02-08基金项目: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5009);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JT1207;JG1204)。
作者简介:吴清松(1982-),男,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近海动力和工程水文研究。
电子邮箱:273955582@ 。
Characteristics of tidal waves in the tidal channels of Xiangshan Harbour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WU Qing-song,SHI Wei-yong,XU Xue-feng,SONG Ze-kun(Key Laboratory of Engineering Oceanography,the Secon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Hangzhou 310012,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measured hydrological data in the Fodu channel,Niubishan channel and mouth of the XiangshanHarbour,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dal waves and their differences are analyzed in the three channels.The 2D tidal current numerical model related to the study area is established.The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channels and their confluence area are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idal current at the mouth of the narrow bay is mainlyinfluenced by the tide wave of the open sea through the Niubishan channel,and the exchange with the Qitou estuary is only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flood and ebb current.The tidal current of the Niubishan channel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tide wave of the open sea.The flow direction of the Fodu channel is decided by the alternate between ebb current from the Qitou estuary and the flood current from the open sea.The directions of the flood and ebb currents of the Fodu channel are northeast and southwest,respectively.The Fodu channel is the bridge of the water exchange between the Qitou estuary and the Xiangshan Harbour,and the tidal current of Xiangshan Harbour is under dual influences by the open sea and the gulf of Hangzhou.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are helpful to the research of the tidal wave in the south of Zhoushan Islands and the water exchange between the gulf of Hangzhou and the open sea.Keywords :Xiangshan Harbour;tide channels;tidal waves;influence factors象山港潮汐通道潮波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吴清松,施伟勇,许雪峰,宋泽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程海洋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摘要:依据象山港佛渡水道、牛鼻山水道和狭湾口的实测水文资料,分析3个潮汐通道的潮汐、潮流分布特征及其差异性;建立该水域潮流数值模型,探讨各水道及其交汇处的流场变化特征和影响影响分析。
宁波象山简介
宁波象山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宁波市东南部,东临东海,南接温州,北邻奉化和鄞州。
象山是宁波市的海岛区域,总面积为1,434.2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为704.3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为729.9平方公里。
象山区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地理中心,也是浙江省东南沿海的门户和重要的海上通道。
象山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中国海岛旅游的重要景区之一。
这里有著名的宁波象山渔港,是中国最大的渔港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渔业机械装备生产基地。
此外,象山还有美丽的海滩和海岛,如石浦岛、大横岛、海滨岛等,是游客休闲度假和海洋旅游的理想之地。
除了旅游业,象山区的工业、农业、渔业也发展迅速。
其中,海洋渔业是象山经济的支柱产业。
象山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有近300个渔港,年渔获量达到70万吨以上,是中国重要的渔业基地之一。
总之,象山是一个自然风光秀丽、经济发展迅速的地方,是宁波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
象山东海半边山简介
象山东海半边山位于浙江省象山县南部,距县城约28公里。
该景区由“大石岭”、“半边山”、“慈湖湾”等部分组成。
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
该景区地处东海之滨,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
景区内群山起伏,峰峦叠嶂,山峦叠翠,景色秀丽,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自然景观资源丰富,有怪石嶙峋、怪石古树
等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丰厚,有千年古刹慈云寺、南宋名臣徐惟学故居、慈湖古民居、石浦古渔村等。
东海半边山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
16.1℃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274毫米。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春秋两季气候宜人。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约15℃左右;空气湿度大、风速小;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光照充足。
东海半边山以其“奇山怪石”而闻名遐迩。
这里的石峰千姿百态:有的似雄鸡报晓;有的似龙腾虎跃;有的似猴子望月;有的似仙人指路……
—— 1 —1 —。
总论0.1 概述项目名称:陕西陕煤韩城矿业有限公司象山矿井辅助运输系统改造初步设计建设单位:陕西陕煤韩城矿业有限公司建设地点:渭南韩城市象山井田位于韩城市境内,地处陕西渭北煤田东北部韩城矿区的南侧,距韩城市以西约4km,行政区划归属韩城市柏林、英山等乡管辖。
井田走向长7.3~12km,倾斜宽5.2~7.2km,总面积约70km2。
本矿井为生产矿井,本设计属矿井辅助运输系统改造设计。
0.2 项目背景象山矿井为生产矿井,目前生产能力2.40Mt/a。
目前矿井辅助运输采用轨道系统,运输转载环节多,速度慢,效率低,管理复杂;占用人员多,工人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低,工作面搬家时间长,已严重影响矿井正常生产,可以说辅助运输系统已经成为制约象山矿煤炭生产的瓶颈。
本矿井井田范围大,全井田总面积约70km2。
随着开采推进,辅助运输距离越来越长,受运输速度限制,有轨系统已不能满足矿井生产需要。
韩城矿业有限公司为了解决了目前象山矿井辅助运输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无轨连续运输方式,并委托本公司进行象山矿井辅助运输系统改造设计。
2010年11月我公司编制完成了《陕西陕煤韩城矿业有限公司象山矿井辅助运输系统改造方案设计》,并提交业主进行了审查,确定了基本方案。
0.3 本设计编制依据1. 陕西陕煤韩城矿业有限公司《设计委托书》内容。
2. 2008年5月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编制完成的《象山煤矿升级改造初步设计》。
3. 国家及陕西省有关规程、规范及强制性条文。
4. 业主提供的有关矿井采掘布置、矿井通风、工业场地平面布置等方面的资料。
0.4 设计编制的指导思想象山矿井为生产矿井,本次改造要结合象山矿井煤层开采技术条件和生产、管理现状,对矿井辅助运输系统进行全面改造,并对辅运相关系统进行校核,在满足规程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生产系统和设施,力争工程量省、投资少、方案最优。
对系统环节能力不足部分进行改造,提高矿井的机械化水平,并尽可能减少改造对矿井正常生产的影响。
2008年象山港海洋环境公报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2009年2月象山港是一个半封闭的港湾,具有独立的海洋生态系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宁波市象山港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保护条例》和市人民政府赋予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海洋的职责,我局组织实施了2008年度象山港海域的海洋环境调查、监视、监测和评价工作,开展了重点海水增养殖区监测、重大涉海工程建设项目海洋环境跟踪监测、陆源入海排污口调查监测、赤潮灾害等监视监测、预警预报工作,根据监测结果及相关资料对象山港海洋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编制了《2008年象山港海洋环境公报》,现予以发布。
希望通过《2008年象山港海洋环境公报》的发布,使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和公众全面了解象山港海洋环境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增强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宁波市象山港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保护条例》,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放,切实保护象山港海洋生态环境,共同建设和谐发展的绿色生态港湾。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2009年2月目录1. 概述 (1)2. 象山港海域环境质量状况 (3)3. 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质量状况 (7)4. 重点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 (14)5. 涉海工程建设项目海洋环境状况 (18)6. 海洋灾害与渔业污损事件 (22)7. 海洋环境保护与管理 (24)8. 对策与建议 (27)1. 概述2008年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象山港海洋环境监测站对象山港海域水文、气象、水质、沉积物质量、生物质量等生态环境进行调查、监测、监视和预警预报工作,较全面地掌握海域环境质量现状和环境变化趋势。
表1. 2008年象山港海域主要监测项目一览表 时间监测项目监测内容4~10月重点海水增养殖区环境监测,布设13个监测站位水文、气象、水质、沉积物质量、生物质量4、6、8、10月陆源入海排污口及其邻近海域调查监测,布设4个排污口站位和14个邻近海域站位水质、沉积物质量、生物质量、底栖生物1、5、7、11月重大涉海工程建设项目海洋环境跟踪监测水温、水质、沉积物质量、生物质量、底栖生物4~10月象山港赤潮监控区监视监测,布设13个监测站位水文、气象、水质、沉积物质量、生物质量、赤潮贝毒监测结果表明:2008年象山港为严重污染海域,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宁波象山概况导游词最新宁波象山概况导游词最新1象山县居长三角地区南缘、浙江省中部沿海,位于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三面环海,两港相拥。
唐神龙二年(公元720__年)立县,因县城西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
全县由象山半岛东部和沿海656个岛礁组成,素有“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和天然氧吧之美誉。
北部象山港为著名深水良港,南部石浦港是国家级中心渔港和二类开放口岸。
象山地形地貌独特,自然、人文景观众多,尤其是奇特度极高的海蚀地貌景观更是无与伦比,堪称我国东南沿海一绝。
旖旎多姿的山海风光,融青山、碧海、蓝天为一体,千姿百态,独具特色,美不胜收。
优美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众多的人文景观。
传说中的秦徐福东渡求仙、梁陶弘景炼丹,见之于各种文献典籍。
特别是距今六千年的塔山文化,名闻遐迩,塔山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底蕴深厚的渔文化,古老的渔文化如今又赋予了“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新理念,增添了新活力。
象山海滨旅游区地处宁波市域东南,北濒象山港,南临三门湾,三面环海,一路穿陆,海岸线长800多公里,岛礁608个,是宁波市唯一拥有山、海、岛、崖、滩、物、景的滨海旅游资源地区。
这里大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5000个/厘米3,海涂泥沙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等微量元素,是华东地区最具特色的休闲、养生、康疗、度假基地。
快速发展的象山海滨旅游区,旅游要素日趋完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建有秀丽清新的“AAAA级旅游区”——松兰山海滨旅游度假区、汇聚全国渔区文化的“中国渔村”、恢宏壮观的花岙“海上石林”、中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的石浦古镇、被誉为“地质陈列馆”的中国第一崖滩长廊——红岩、全国单体建筑最大的象山影视城以及融入古老渔文化特色的“中国开渔节”等特色旅游产品。
象山海鲜闻名遐尔,“海鲜王国”的美名响彻大江南北。
精心策划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象山星级宾馆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四星1家、三星1家、二星7家,旅游企业与日俱增,倡导优质服务、规范服务设施在全行业蔚然成风。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地理位置象山县处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南翼,录属于宁波市,居宁波市东南沿海,位于象山港于三门湾之间,北临象山港,东濒大目洋,南临猫头洋,西接宁海县(即121034‘03‘’~122017‘30‘’E,28051‘18‘’~29039‘42‘’N)。
海上交通十分便捷,海运对内直达全国沿海各港埠和长江没沿岸各港口,对外可抵世界各国港口。
象山港沿岸北距大连约700海里;南距广州约765海里、海口约1200海里。
石浦港北距上海186海里;南距温州134海里、福州约290海里、厦门约440海里、广州730海里;距台湾基隆约273海里;至香港约680海里;至日本长崎约630海里,显然,象山港港区(北区、南区和西区)可直接融入宁波深水港南部港区,继北仑港区、大榭港区之后,开发成为宁波深水港象山港港区。
石浦港距北仑港区仅约60多海里,可改造、扩建为宁波港南部地区的综合性中型港口,在保持渔港功能的同时,直接承担对外贸易和宁波深水港物流集疏运中转港区。
象山县为天台山余脉由西向东延伸的半岛,地形属沿海丘陵平原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境内山岭起伏绵延,坡度平缓。
沿海岛屿众多,岛礁星罗棋布,全县大小岛礁608个(陆域面积大于500㎡的岛屿共有419个)。
岸线绵延曲折,湾港纵横交错,海岸线长达910km(其中大陆岸线334km,占全省18.1%,海岛岸线576km)。
海域宽阔,县域面积6525km2(其中陆域1175km2,海域5350km2)。
浅海、滩涂资源丰富,有滩涂面积约30余万亩,-10m等深线浅海面积为230万亩。
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尤其是象山港和石浦港沿岸的港口航道资源得天独厚,为宁波港建设多层次、多功能、分工协作、互有特色的港口群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显然,象山县的区位优势明显。
第二章自然环境分析第一节气候特征一、气候概况象山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四季分明,白照充足,年日照数1670~2048h。
象山松兰山水文站安全防范系统一、系统概述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数字监控系统是监控的新型产品,它将数字化视频图像记录与多画面图像显示功能和监视结合在一起,为人们提供方便的管理,更是新一代明智之士实现“低投入高回报”的最佳选择。
可从多路摄像机的输入图像中任选一路或多路在屏幕上,数字化硬盘存储及视频解压缩功能,可以完整的记录下摄像机的高清晰度画面,使画面回放时也能达到极高的清晰度,图像经硬件压缩后通过公共电话线或者局域网、广域网进行远程传输与操控。
二、工程概况象山松兰山水文站位于象山松兰山景区, 总建筑面积为约800平方米.三、设计依据●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民用建筑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规定GA/38-92;●民用建筑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T16676-1996;●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198-94;●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9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I-92 ;●入侵探测器系列技术条件GB10408 1-89;●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50198-94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技术规范DB33768-2009四、需求分析根据水文站内的实际情况,我们的系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系统配置原则(1)系统应运行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实用、便于扩展,努力降低造价和维护费用。
(2)系统操作简便、人机界面好。
(3)满足现场环境条件,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系统功能要求(1)备有多级用户口令,限制无关人员使用系统。
(2)监控主机应留有与计算机系统联网的标准化RS485接口,以便实现内部资源共享。
设备选型要求(1)系统设备选择与系统的整体配置协调。
(2)选择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
(3)选用设备已被使用且证实是优质的和被公安部门检测中心检测通过的产品。
五、系统设计松兰山水文站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应该遵循:“用户至上,技术先进,实用可靠,扩展性好,有利管理,投资合理”的原则。
象山海边旅游环境分析21世纪是海洋世纪,在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中,发展滨海旅游已日益引起世界海洋大国的重视。
大力发展我国沿海各地的滨海旅游业,对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搞好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大作用。
本文从象山县发展滨海旅游业的十年实践出发对滨海旅游业的发展背景、问题、经脸、远景等作些理性思考,目的是抛砖引玉,为国内其他近海县市的滨海旅旅游业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一、象山县滨海旅游业发展的背景分析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
上世纪90年代末,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至今,已有27个省区市把旅游业列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的共识。
从旅游业的作用看,旅游业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对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增加就业.旅游创汇及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等都具有积极作用,对一、二、三产业都能发挥有力的拉动作用从我国旅游业发展阶段看,我国已经完成旅游产业规模基本形成阶段的主要任务。
从现在起到2020年,我国旅游业将进入到规模继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发展方式更加科学的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旅游产业目前全面开始转型升级,旅游产品将从观光旅游为主发展为观光旅旅游和休闲度假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产业体系将进一步完善,产业素质将进一步提升,产业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发挥。
从我国旅游业的前景和任务看.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当前,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逐年增加以及新的节假日放假办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等有关休假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将导致旅游消费需求的迅速增加。
在这重大发展机遇下,当前我国旅游业重点要推进的工作有:一是全面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二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三是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四是积极推进绿色旅游产业体系建设;五是积极发展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双边、多边旅游合作。
第11卷第1期中国水运V ol.11N o.12011年1月Chi na W at er Trans port Janury 2011收稿日期:2010-11-11作者简介:冯德军,男,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研究方向为物理海洋学。
吕华庆,男,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物理海洋学。
基金项目: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资助项目象山港水交换研究概述冯德军,吕华庆,傅武伟,黄孝肖,费玉良(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浙江舟山316000)摘要:文中先介绍海湾水交换的研究方法:箱式模式、质点跟踪模式、随机游动模式、浓度对流—扩散模式、三维水动力模型等。
再以象山港为研究对象,介绍已经成功应用于象山港的水交换模式,总结了相应模式的优缺点,最后对象山港水交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期望为以后的相关研究及象山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交换;数值模拟;象山港中图分类号:P731.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1)01-0023-04一、引言近岸海湾水体交换研究是海洋环境学、海洋生态学、物理海洋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
海湾水体交换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海湾物理自净能力的大小以及海湾环境质量的优劣。
各种污染物通过径流以及人为因素等各种渠道进入海湾,然后在对流输运和稀释扩散等物理过程的作用下与周围水体混合,同外海水进行水体交换,从而使得湾内浓度降低,水质得到净化。
因此研究海湾水体交换的机制,对于提高湾内水体质量和保护海湾环境有重大意义和指导作用。
象山港流域由象山港狭湾、牛鼻山水道和佛渡水道三大部分组成,流域面积为1455km 2。
象山港狭湾地处121°25′E —122°00′E 和29°23′N —29°49′N 之间。
从122°00′E 向西计算,它是一个纵长约为62.8k m 、面积563km 2的半封闭海湾。
宁波象山简介
宁波象山是位于浙江省东部的一个县级市,地处宁波市区东南方向,东临东海,南靠台州,是宁波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象山县总面积约为1,405平方公里,辖9个镇、1个街道和2个管理区,是一个以渔业和旅游业为主的城市。
宁波象山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有着壮丽的海岸线、美丽的海湾和丰富的海洋资源。
象山的渔业一直是该市的支柱产业,主要以海鲜出口为主,如大闸蟹、鱼类、虾、蟹、贝等。
而旅游业也是该市的另一大支柱产业,拥有许多自然景点和人文景点,如金鸡岭、大青山、虎头岬、奚屿、桃花岛、紫金山、长涂岛等。
宁波象山还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遗址。
在这里还能找到许多历史文化古迹和传统建筑,如拱墅古城、大泽山古村、紫金山下的古冶冶场等,这些文化遗址为象山的历史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总之,宁波象山是一个自然、人文和历史相结合的美丽城市,值得一去,永远难忘。
- 1 -。
象山简介导语:象山县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下辖县,位于东海之滨,居长三角地区南缘、浙江省东部沿海,位于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三面环海,两港相拥。
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立县,因县城西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
象山县陆地面积1177平方千米,人口52.74万人。
象山位于浙东丘陵的沿海地区,山地面积为79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0%左右象山简介:象山县介于北纬28°51′18-29°39′42、东经121°34′03-122°17′30之间。
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中段,宁波市的东南部,在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
其地理位置北临象山港,与鄞州区、奉化市隔港相望;东北遥对舟山市普陀区的六横岛和宁波市北仑区的梅山岛;东濒大目洋;南接猫头洋,隔三门湾与台州市的三门县相峙;西连宁海县,象山半岛自宁海县紫溪、梅林至一市东延入海。
象山处于象山半岛的东部,由象山半岛东部本土和沿海600多个岛礁组成,具有“三面环海,一线穿陆”的理特征。
[4]地形地貌象山位于浙东丘陵的沿海地区,山地面积为79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0%左右。
县内大多是200米以下丘陵,坡度平缓,山岭起伏绵延。
地形总体特征是丘多、山低、坡缓。
全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天台山余脉自宁海县向东延伸至象山半岛,形成了县境西北部宁象交界处的最高部分。
这些山峰,山体宏伟,峰峦迭起,主峰多在500米以上。
其中东搬山由宁海县茶山蜿蜒而来,群峰绵亘,主峰海拔810.8米,为本县第一高峰。
其东南有牛料岗,海拔756米,是本县第二高峰。
周围有海拔300-700米的山峰20余座。
山地一般高200450米,分布较广,县内主要有爵溪山地、黄避岙山地、南乡山地等3片。
象山县境东西最大距离为7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为90千米。
陆地总面积1175平方千米,其中半岛部分为995平方千米,岛礁部分为180平方千米。
象山的平原大多散布于沿海地区,这些平原多由海湾促淤成滩,经过人工围涂而成,称为海积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象山港、东部各海湾和南部三门湾。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地理位置象山县处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南翼,录属于宁波市,居宁波市东南沿海,位于象山港于三门湾之间,北临象山港,东濒大目洋,南临猫头洋,西接宁海县(即121034‘03‘’~122017‘30‘’E,28051‘18‘’~29039‘42‘’N)。
海上交通十分便捷,海运对内直达全国沿海各港埠和长江没沿岸各港口,对外可抵世界各国港口。
象山港沿岸北距大连约700海里;南距广州约765海里、海口约1200海里。
石浦港北距上海186海里;南距温州134海里、福州约290海里、厦门约440海里、广州730海里;距台湾基隆约273海里;至香港约680海里;至日本长崎约630海里,显然,象山港港区(北区、南区和西区)可直接融入宁波深水港南部港区,继北仑港区、大榭港区之后,开发成为宁波深水港象山港港区。
石浦港距北仑港区仅约60多海里,可改造、扩建为宁波港南部地区的综合性中型港口,在保持渔港功能的同时,直接承担对外贸易和宁波深水港物流集疏运中转港区。
象山县为天台山余脉由西向东延伸的半岛,地形属沿海丘陵平原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境内山岭起伏绵延,坡度平缓。
沿海岛屿众多,岛礁星罗棋布,全县大小岛礁608个(陆域面积大于500㎡的岛屿共有419个)。
岸线绵延曲折,湾港纵横交错,海岸线长达910km(其中大陆岸线334km,占全省18.1%,海岛岸线576km)。
海域宽阔,县域面积6525km2(其中陆域1175km2,海域5350km2)。
浅海、滩涂资源丰富,有滩涂面积约30余万亩,-10m等深线浅海面积为230万亩。
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尤其是象山港和石浦港沿岸的港口航道资源得天独厚,为宁波港建设多层次、多功能、分工协作、第二章自然环境分析第一节气候特征一、气候概况象山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四季分明,白照充足,年日照数1670~2048h。
年温适中(16~170c),最冷月平均气温50c左右,最热月平均气温27~280c,极端最低气温-7.50c,极端最高气温38.80c.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50mm以上。
受地形影响,北部及山区降水量往往多于其他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1400mm以上。
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严寒和酷暑期不长。
年均无霜期248天。
风向主要表现为季风特征,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
总的气候条件较为优越,适宜各种生物繁衍、生长,为农、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
但受冷暖空气的交替影响,天气变化复杂,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灾害性天气。
(一)象山港气候特征象山港位于象山县北部,它是一个呈东北西南向、深入内陆约60km的狭长形海湾,地形复杂,气候变化大,且沿岸缺少长期气象观测站,为此,这里利用象山港口南岸的西泽站、象山港口北岸的鹰龙山站和象山港顶部的强蛟站有关的气象资料进行阐述。
1、气温鹰龙山站年平均气温为16.90c,最高月平均气温28.70c(8月),最低为6.00c(1月);表2-1象山港沿岸气温特征值单位(0c)极端最高气温34.80c,极端最低气温-2.70c(表2-1)。
强蛟站年平均气温为17.10c ,最高月平均气温28.40c(7月),最低月平均气温5.30c(1月);极端最高气温37.40c,极端最低气温-4.60c(表2-2).象山港口年平均气温略低于港顶,极端最高气温低于港顶,而极端最低气温高于港顶。
可见,受海洋气流的调节,象山港口气温的年变化较港顶平缓。
2、降水象山港降水丰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mm左右,港顶年降水量(1539.1mm)大于港口(1455.1mm);日最大降水量同样为港顶(103.6mm)大于港口(79.0mm);年降水日数港口与港顶接近,为158天(表2-2)。
表2-2 象山港沿岸降水量特征值3、风象山港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风向主要表现为季风特征。
冬季,处于强大而又稳定的蒙古高压边缘,盛行偏北风,风速较大。
春季,受冷暖空气的交替影响,风向易变。
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偏南风。
秋季,冬季风逐渐转为夏季风,以偏北风居多。
这里利用西泽站风况资料来阐述风的变化规律。
春季,风向多变,其NE、S、SSE和NW风频率均为9%,平均风速以偏西北向(WN W~NNW)较大,为5.9~7.1m/s,其他各向为4.0 m/s左右,最大风速达24 m/s(NW)。
夏季,偏南(SE~S)风占主导地位,频率合计为39%,其中S风频率为18%,平均风速为4.8~5.2 m/s,平均风速的最大值6.0 m/s (NNW),其他各向在3.5~4.5 m/s之间,最大风速为19 m/s(ESE)。
秋季是夏季风逐渐转为冬季风的过渡期,盛行偏西北(WNW~NNW)风,其频率为32%,平均风速亦最大,为6.8~7.1 m/s,其他各向在2.7~6.3 m/s之间,最大风速为20~25 m/s(W~NW)。
冬季,盛行偏西北(WNW~NNW)风,频率达49%,平均风速亦最大,为7.6~8.0 m/s,最大风速为16~24 m/s。
显然,偏西北风是本区冬季的常风向和强风向。
本区风况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冬季盛行偏西北(WNW~NNW)风,合计频率28%;夏季以偏东南(SE~S)风居多,频率合计为19%。
风况的另一特征是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平均风速受地形影响有明显的地理分布,港口(4.6 m/s)大于港顶(3.4 m/s)。
表2-3 象山港沿岸风速特征值4、雾和湿度雾是象山港区域常见的天气现象,它对海上航行极为不利。
本区年雾日在20~40天左右,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这时期雾日占全年的50%以上。
雾的持续时间通常为2~6小时,多生成于下半夜至清晨日出之前,日出长升温后2~3小时内消散。
雾的最长持续时间可达几天,但这种情况较少。
象山港年平均相对湿度通常在81%左右,相对湿度最大值出现在春雨和梅雨期(4~6月),相对湿度在85%~92%,冬季(1~2月)气候干燥,相对湿度一般在74%~77%左右,最低相对湿度仅25%左右。
(二)石浦港气候特征石浦港位于象山县南部,濒临东海,它是一个近封闭的港湾。
受海洋气流的调节作用,石浦的年平均+气温适中(16.20c)。
秋、冬季受蒙古冷高压影响,风向盛行偏北风。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风向多偏南风,但风速较小。
春季受冷暖空气影响,天气变化复杂。
1、气温本区年平均气温为16.20c,最高月平均气温27.00c(8月),最低月平均气温5.40c(1月);极端最高气温38.30c,极端最低气温-7.50c。
2、降水降水丰沛,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393mm,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主要集中在3至10月,这时期(丰水期)的降水量为1135mm,占全年的81.6%,其中以6月份最多,为202mm,占年雨量的15%,11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降水量为258mm,占全年18.4%。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最多年降水量为1917mm,最少年为806.3mm。
年平均降水日数162.8天(表2-4),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为22天,日最大降水量281.6mm。
表2-4 石浦站累年各月平均降水量(mm)及其降水日(d)3、风根据石浦气象站多年风的资料统计表明,风向的季节变化明显,春、夏季(4~8月)盛行偏SW风,夏末至秋冬季(9~翌年3月)盛行偏N风。
强风向为NE向,常风向为SW向和偏N向,频率分别为17%和16%。
年平均网速为5.4 m/s(表2-5)。
平均网速年变化较小,7月平均风速最大,为5.9 m/s,4~6月平均风速最小,为4.6~4.9 m/s,8~9月常受台风侵袭,风力一般为8、9级,最大风力达12级以上。
年最大风速为40 m/s(ENE),极大风速达57.9 m/s(ENE)。
全年>8级的大风日数98.9天。
石浦站各风向频率、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见表2-6.表2-5 石浦站各月平均风速、最大风速(m/s)最多风向及其频率(%)2-6石浦站各风向频率(%)、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m/s)4、雾和湿度多年平均日为55.7天,最多年69天,最少年39天。
最长持续时间为50小时,最多连续雾日为10天。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6~7月份湿度最大,为87%~90%,10月至翌年1月湿度最小,为70%~73%。
(三)东部沿岸区域气候特征象山县东部诸海湾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能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冬夏长,春秋短。
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干燥,春秋为过渡期,阴雨较多,夏季炎热,多雨,7~9月常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1、气温年平均气温16.3~17.00c。
最冷月(1月)月平均气温为4.7~5.90c,最热月(7~8月)月平均气温为27.6~28.20c。
极端最低气温为-5.50c,极端最高气温为36.10c。
日最低气温在00c以下的天数,年平均为15天。
年平均无霜期235~250天。
2、降水年平均降水量为1250~1600mm左右,枯水年降水量在730mm左右,丰水年可达2100mm左右。
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主要集中在4月至10月,这时期(丰水期)降水量为1093.7mm,占全年降水量的76.3%,11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降水量为339.7mm,占全年的23.7%(表2-7)。
年降水日数为125~165日。
表2-7象山县累年月平均降水量单位(mm)3、风根据松兰山水文站的观测资料统计表明,本区风况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冬季盛行偏北(N~NE)风,以NNE风为主;夏季以偏东南(SE~SSE)风居多,NE向风次之。
年平均风速4.5 m/s(表2-8),月平均风速在4.0~5.0 m/s之间,最大月平均风速为5.5 m/s(7月),最大风速为18 m/s(9月),最大月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均出现在夏季,由热带气旋所致。
表2-8 松兰山站各月平均风速、最大风速(m/s)(四)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影响象山县的主要灾害性天气系统,当它袭来时,常伴随狂风、暴雨、大浪和风暴潮等,给沿岸港口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我们把某热带旋引起象山县沿岸地区最大风速≥10.8 m/s或日最大降水量≥30mm 定为有影响的热带气旋。
我们统计了1994~1998年50年间的热带气旋资料。
统计表明,对本区有影响的热带气旋有200个,平均每年为4个。
影响最多的年份是1959年和1960年,为8个,影响最少的年份是1996年,几乎不受热带气旋影响。
热带气旋发生在5~11月,而主要集中在7~9月,占总数的80%(160个),8月份是热带气旋活动的高峰期,为70个,占总数的35%(表2-9)。
本区受热带气旋影响最早的是5月19日(6103号台风),结束最迟是11月18日(6721号台风)。
对象山影响最为严重表2-9 各月热带气旋影响本区的频率的台风路径为在浙江中、南部登陆,然后转向东北出海消亡或转向西北内陆消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