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指再植术后康复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49
断肢再植的护理1、概述断肢(指)再植是指失去血液供应的离断肢体,通过骨科与显微外科手术重建其血液循环使肢(指)体获得再生的手术。
⑴按肢体离断的程度分类:①完全断离。
断离的肢体完全与人体分开、无任何组织相连,或断肢(指)上有少许组织相连,但在清创过程中必须将这部份组织切断再植。
②不完全断离。
断离的远端肢(指)体虽有少量皮肤与软组织与近端相连,但主要血管断裂或栓塞,只有吻合血管才能使离断的肢体存后。
⑵按肢体损伤的性质分类:①整齐损伤。
如锐器切割锯伤的离断肢体、创面整齐,没有严重的软组织挫伤和缺损。
②不整齐损伤。
多由于机械的搅拌、冲压、辗轧而致绞伤、挤压伤或撕脱伤,组织损伤严重而广泛切除挫伤组织后仍能再植肢体。
⒉急救处理⑴病人的护理:首先注意病人的全身情况,根据神志、脉搏、呼吸、血压等判断有无休克或合并颅脑、胸、腹部等重要脏器损伤,应以抢救生命为主。
肢体完全离断者,一般血管回缩后可自行闭塞,采用加压包扎夹板固定就能止血,如断肢(指)残端有搏动性出血,现场如有条件,可用止血钳夹住血管断端,但不可钳夹血管过多,以利血管吻合,用止血带应记录应用的时间,每小时放松1次,肢体如有多希骨折,应固定好患肢,防止造成附加的血管损伤,保持离断肢体干燥,切忌用任何液体浸泡。
较大的肢体断离,失血量多,现场补步处理后要迅速转送到有条件进行肢体再植的医院,途中应注意平卧、保暖,给热饮料等抗休克措施,并要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可输血、右旋糖酐、葡萄糖盐水等,继续观察伤员的全身情况和局部渗血情况。
⑵断离肢体的保存:断离肢(指)应冷藏保存,肢体用清洁布类包裹,外用塑料袋馐,周围置冰块,断离肢(指)禁忌直接浸泡在冰块或冰水中。
⑶断肢(指)再植的时限:指在常温下,肢(指)断离至重建血循环的时间,即热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一般不超过6小时,如气温低或经过冷藏,则相延长时限,所以再植的时限与肢体损伤的程度、环境温度、断肢(指)保存方法等条件有关,护士应了解上述因素以便主动配合医生进行工作。
断指 (肢 )再植术后如何恢复功能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工作效率也在不断的提高,活动范围也不断加大。
手部活动是人体完成许多日常生活工作的主要方式。
因此,对于手部的损伤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
在现代社会中有许多方面会用到手部,这便导致了手部受伤机率的增长。
在交通事故以及机械接触时所引起的手指受伤甚至断离已越来越常见,然而由于手部功能的复杂性,往往假肢都难以取代。
手指伤残的人士将会根据伤残程度的不同而失去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极大地影响着生活质量,这对家庭乃至社会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一旦手指发生损伤或者断离便需要进行及时的止血并就医治疗,根据具体情况就医之前需要对手指进行包扎止血若是发生断指情况还需奥对断指进行消毒并且迅速低温保存并及时就医,对于手指的伤残断离应当尽量采取再植手术进行治疗。
断指再植手术指的是在光学显微镜下将不完全或者是完全断离的手指血管进行重新吻合并彻底清创,在此基础上对肌腱、骨、神经以及皮肤进行整体修复的综合性治疗方法来达到恢复其一定程度性功能的高精细手术。
手术本身就具有较高的难度,极考验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如果再植手术不成功将极大影响手指关节的活动范围,限制手部功能的发挥。
再植手术治疗是否成功是关键,断指再植手术的一般过程包括对硬膜外实施麻醉并在光学显微镜下对患处实施全面的清创再将关节与骨进行固定,并缝合肌腱与血管、神经,最终再将皮肤进行缝合。
但对于术后的处理更是重中之重。
如果再植手术完成后不及时有效地进行适当的处理措施也会造成手部各项功能受限乃至影响整只手的活动。
因此,良好的术后护理是恢复手部功能的关键所在。
对于断指再植术后的常规护理具体包括了对患者进行隔离措施,保证患者在无菌状态下处于温湿度适宜的环境,并要保证肢体的高体位以及对患处的局部保暖加温。
护理人员要做好对患者手指血循环的实时观察并合理为患者提供扩张血管的药物包括罂粟碱、妥拉苏林等,防止患者发生感染。
具体的术后护理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点:1.保持环境的整洁:保持病房环境的干净整洁、空气流通,每日对房间进行紫外线消毒,室温控制在25度上下,湿度保持在65%左右,对患者实施严格的隔离措施避免接触其他人员造成交叉感染。
断指再植患者的术后护理目的:讨论断指再植的术后护理。
方法:关于断指再植患者术后护理总结和体会,术后的护理对断指的成活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标签:断肢再植;术后护理;病情观察;康复锻炼断肢(指)再植是将断离的肢体血管重新吻合,恢复其血循环,彻底清创和作骨、神经、肌腱及皮肤的整复手术。
[1]断指的成活不仅取决于显微外科手术,术后的护理也是其成活的关键,护理人员应在术后密切观察患指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患者及家属正确的指导,以增加患指的成活机率和康复。
1.术后一般护理术后病室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一般温度保持室温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维持在55%~65%为宜。
保持空气新鲜,防止病室空气憋闷,不利于病情恢复,每日紫外线消毒1-2次,每次30分钟。
病房内严禁吸烟,以免烟雾中的尼古丁刺激引起血管痉挛。
2.体位术后要求患者绝对卧床10-14天,应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一次.[2]避免因体位改变而刺激患指,发生血管痉挛,并需嘱患者微微抬高患指,使患手位置与心脏处于一个水平位,以确保有效的循环血量,减轻术后水肿。
如过度抬高患指肢体会影响指体末端的血液供应,引起指体缺血坏死;放置位置过低会影响静脉回流受阻,导致指体肿胀坏死。
60 W 烤灯持续照射,断指指体,灯距30~40 cm,严防烫伤。
禁止患侧卧位,以免受压影响动脉供血和静脉回流,特别是术后3 d 内尤为重要。
3.1术后患指皮温的观察术后密切观察患指情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皮温变化直接反映了患指的血液循环情况,患者患侧及健侧的皮温都需测量,以作参照。
[3]正常情况下,再植指体的温度应在33~35 ℃,患指与健指皮温相差在3 ℃以内,若患指皮温较健指低4 ℃或指温不断下降,常表示有血液循环危象存在,应仔细分析原因并及时报告医生3.2.术后患指颜色的观察患指颜色红润,表示血管血流正常,无血流受阻,如果患指颜色由红润变为苍白或浅灰色说明患指缺血,有动脉危象发生,如果患指颜色由红润变为淡紫色甚至紫黑色常提示有静脉危象的发生,尤其是在术后的前三天容易发生血管危象,需每半小时至一小时观察一次,以便于掌握患指的详细病情变化,获得及时有效的资料,给予相应的医疗处理与护理措施。
断指再植术后的功能康复
断指再植后的功能恢复是医患双方追求的最高目标。
由于手术技术的提高,再植后断指成活率甚至达到90%以上,常见的护理方法对患者康复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但中医护理对成活后再植断指的功能恢复情况少见报道。
一般护理方法和康复手段多采用西医观察和手法对再植后断指进行功能训练等,这些技术操作虽起到了很大作用,但还有不尽满意的地方。
因此,我们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和气血运行规律,在患者术后1周左右开始自患指远端做向心性推拿揉捏等手法护理,同时依据断指数量不同或断指轻重排序等特点,分别对患者的劳
宫,落枕,合谷,内关,手三里等不同穴位进行脉冲式点压,促使再植后断指尽快恢复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水平,逐步恢复原有功能状态,达到恢复劳动能力和手工技巧的目的。
从实践观察中医护理在断指再植后快速恢复方面不失为又一有效手段。
中医药知识在我国基层特别是农村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据我院住院患者统计,断指者大多是农业机械操作不当造成。
因此,中医护理在农村地区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该方法方便、易掌握,安全有效,易于推广,从而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和医疗费用。
所以非常适宜在基层医疗保健单位和家庭进行普及。
断指再植后高压氧治疗提高成活率断指再植是一种综合性创伤外科手术,是用精细手术的方法将离断的手指重新连接,并恢复其血液循环,使断指存活并恢复功能的方法。
提高离断手指成活率与功能效果主要在于精细地修复血管、肌腱、神经及术后正确处置血管危象和进行康复治疗。
术后及时介入高压氧(HBO)治疗,对断指再植术后,提高再植指体的成活率有肯定的促进,已为实践所证实,但临床常被“忽略”。
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及参考相关文献,将高压氧治疗断指再植术后相关新进展应用综述如下。
一、损伤分类:根据指体因各种外伤程度,有完全性离断和不完全离断。
损伤的性质主要可分为切割伤、碾压伤、撕裂伤和咬断伤。
二、高压氧治疗原理:1、人体在高气压环境下呼吸纯氧,增加血氧含量,扩大血氧弥散,改善再植断指的有氧代谢,打破断肢缺血、缺氧的恶性循环,阻止细胞变性坏死的发展。
2、高压氧使机体“钠泵”运转功能恢复,使微血管壁和细胞膜的渗透性向正常状态转化,细胞内外水肿消退,有效改善微循环。
3、高压氧对缺血较长的再植指体,有延长细胞可逆状态,为进一步纠正缺氧提高组织细胞活力争取时间。
4、高压氧可抑制细菌生长,与抗生素有协同作用,增加吞噬细胞吞噬和杀死细菌作用。
5、改善心、脑、肾、肺、肝功能,减轻来自断指有毒物质对机体损害,增强肝解毒、肾排泄功能。
三、高压氧治疗实施:1、指征:①、断指再植术后有微循环障碍者(皮温下降、末梢循环不良、肤色改变、指甲压痕反应迟钝、组织肿胀明显等血管危象);②、再植术后侧支循环尚未完全建立;③、指体未完全离断,但主要血管损伤,未能重建血循环或重建后供血不良;⑤、术后吻合血管较细、血循恢复差,或仅伤口原位缝合,可尽早高压氧治疗。
2、方法:①、治疗压力:一般表压0.1~0.15MPa;②、吸氧时间:20minX3次,间隔休息5minX2次;③、治疗次数:急诊早期采取一日2~3次,持续3~5d,病情稳定一日1次,持续7~10d,如需继续治疗视疗效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