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5
(一)筷子的神力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操作: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二)瓶子赛跑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操作: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讲解: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三)带电的报纸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1. 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 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 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 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1. 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 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 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四)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操作: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科学实验报告【14篇】科学实验报告(精选14篇)科学实验报告篇1实验一:实验名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实验过程: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看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看现象。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二: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实验过程:(1)铜球穿过铁圈(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三: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实验过程:(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看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四: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实验过程:(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五: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实验材料:水槽、蜡烛、玻璃片、去掉底的饮料瓶、火柴实验过程:(1)把蜡烛放在水槽中点燃,罩上饮料瓶,拧紧瓶塞。
观看现象。
(2)、把水槽内的水加到饮料瓶里的高度。
(3)拧开瓶盖,迅速将火柴插入瓶内,观看现象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科学实验报告篇2实验目的1.掌握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量原理和电位差计的操作技术2.学会几种电极和盐桥的制备方法3.学会测定原电池电动势并计算相关的电极电势实验原理但凡能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都称之为电池(或原电池)。
可逆电池应满足如下条件:(1)电池反响可逆,亦即电池电极反响可逆;(2)电池中不同意存在任何不可逆的液接界;(3)电池必须在可逆的情况下工作,即充放电过程必须在平衡态下进行,即测量时通过电池的电流应为无限小。
日常物理小实验(共41个)一、瓶内吹气球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操作: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
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流程: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说明: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延伸: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三、会吸水的杯子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操作:1. 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 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4. 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讲解:1. 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
2. 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
创造: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动收集其它溶液吗?四、会吃鸡蛋的瓶子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操作:1、熟蛋剥去蛋壳。
15个在家就可以做的科学小实验实验一:弹跳的泡泡实验材料:水、洗洁精、胶水、吸管、手套实验步骤:1. 将水和洗洁精按照3:1的比例配制成混合溶液,用吸管蘸取溶液,即可吹出泡泡,但泡泡较易破;2. 将胶水和混合溶液按照1:2的比例混合,此时再用吸管蘸取溶液,吹出泡泡。
带着手套接触泡泡,此时的泡泡不仅不易破,并且用手接触后还能弹跳。
解密时刻:步骤1中的气泡是爆炸性的,因为水分蒸发了。
加了胶后,它们会变得粘粘的,这样水分就不容易蒸发,气泡膜的强度也就增加了,可以跳到我们的手背上。
实验二:颜色变变变实验材料:紫甘蓝、热水、杯子若干、白糖、柠檬、小苏打、碱面、白醋实验步骤:1.紫甘蓝切丝或切片,放入杯中,用热水浸泡。
10分钟后,只剩下水,过滤掉紫甘蓝。
2. 准备糖水、柠檬水、苏打水、碱水、白醋、白开水各一杯。
3.把泡过紫甘蓝的水倒入糖水、柠檬水、苏打水、碱水、白醋、开水中,你会发现原来无色的液体有了新的颜色,而且颜色不一样。
解密时刻:紫甘蓝中含有花青素,当它遇到酸碱性不同的物质时,发生化学反应,于是就改变了颜色,整体来看,遇到酸性的物质显红色,遇到碱性物质显蓝色,在中性液体中显紫色。
实验三:自动升高的水实验材料:蜡烛、水、碟子、玻璃杯实验步骤:1. 在碟子中装入水。
2. 点燃蜡烛,放入碟子中。
3. 将玻璃杯扣在蜡烛上。
4. 当蜡烛熄灭时,观察水的运动。
解密时刻:蜡烛熄灭后,玻璃杯里的水会逐渐上升,上升到一定程度就停止了。
因为蜡烛燃烧,消耗了玻璃杯中的氧气,减少的氧气中充满了水。
实验四:彩虹雨实验材料:透明杯子、食用油、食用色素(1-2种颜色,如果家中没有,可以利用酱油试一试)实验步骤:1. 1号透明杯子中倒入少量食用油,高度在1cm左右。
2. 在油中滴入10滴食用色素,搅拌。
3.再拿一个透明的2号杯,装满半杯水,把1号杯中的油倒入2号杯中,就可以看到彩虹雨了。
解密时刻:水不溶于油且水比油重,颜料在油中会下沉,下沉到水油交界面时,颜料溶于水中,于是就看到了彩虹雨。
十个简单的科学小实验步骤1、吞鸡蛋的瓶子材料:煮熟的鸡蛋一枚,牛奶瓶一个,瓶口比鸡蛋小一些,酒精棉球,当然蜡烛也可以。
先点燃酒精棉球,然后放入瓶中,迅速将鸡蛋放到瓶子上,看看鸡蛋是不是被吸入玻璃瓶中。
王颢老师建议父母可以陪着孩子做一做,既动脑又动手。
2、扎不破的塑料袋材料:塑料袋,铅笔,清水。
用家里的垃圾袋,当然用厚一些的保鲜袋做效果更好些。
3、变颜色的鲜花材料:用浅色的鲜花,最好用白色的鲜花如康乃馨,食用色素,水和杯子。
做法很简单,杯子里倒上水,然后把色素滴入几滴,搅拌后放入鲜花即可,过段时间观察鲜花颜色就可以。
4、静电现象材料:气球、小纸片。
将气球与衣服等物体摩擦,使其产生静电,把小纸片靠近气球,就会看见气球把小纸片吸起来。
5、互不理睬的气球材料:气球两个、干燥的绒布(或绒毛衣)、细线。
把两只气球吹满气,绑好以防止漏气,并用细线捆起来。
用干燥的绒布(绒毛衣)分别在两只气球上充分摩擦,然后提起线,会看到两只气球分开了。
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
由于两个气球都被绒布摩擦后带上了同种电荷,所以会互相排斥,自然就分开。
6、钓冰块材料:冰块、绳子、盐。
先在冰箱里冻块冰块,然后用线绳把它钓起来,把冰块上面撒点盐,按住线绳10秒钟,再试试,就可以吊起来了。
7、松果与气候材料:水、干松果。
松树为了能更好的传播它的种子在雨季来临的时候松果是紧闭的,只有当雨季过去,天气比较干燥适合松果中的孢子飞出更远的距离的时候,它就会打开。
通过这个实验来观察松果在环境不同的情况下产生的变化。
8、利用自制降落伞观察空气阻力材料:塑料袋、绳子、小物品。
把小物品用绳子拴在塑料袋往空中一抛,就变成空投了。
9、神秘熄灭的蜡烛材料:可乐、蜡烛。
刚打开的可乐,平口接触点燃的蜡烛,蜡烛很快就熄灭了,瓶子里面的二氧化碳可以倒出来,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就会熄灭蜡烛。
10、固态到液态的转化材料:彩色蜡笔、电吹风。
将彩色蜡笔排成一排固定在纸板上,用电吹风加热使其融化,这个办法来做彩虹瀑布不错,要是有艺术细胞,可以排得更加有趣,最后做出来就是一件艺术作品。
简单易学的25个科学小实验笔帽潜水员思考:潜水艇为什么能潜入水下,又能回到水面呢?我们来做一个“潜水员”的玩具吧!材料:塑料笔帽1个、橡皮泥1块、水1杯、矿泉水瓶1个操作:1 将橡皮泥粘到笔帽底部。
(笔帽一定不要有洞)2 在水瓶中完全灌满水,把笔帽放进瓶子,拧紧瓶盖。
3 用力挤压瓶子,观察笔帽沉下瓶底。
4 松开手,笔帽又回到瓶子顶部。
讲解:1 笔帽里的空气使它漂浮。
2 水压进笔帽,笔帽很重并下沉。
3 水流出笔帽,笔帽变轻并上升。
创造:你能制作一个不同的潜水玩具吗?冲不走的乒乓球思考:为什么水不能把乒乓球冲走?材料:乒乓球一个、脸盆一个操作:1、拿一个大洗脸盆,放在自来水龙头底下,打开水龙头,先放进半盆水2、然后取一个乒乓球放在水流落点处,只见乒乓球被牢牢“禁闭”在水流里,好像被吸住了,无论你把水开得多大,都不会把它“赶出来”。
讲解:贴近乒乓球的水流速度大,压强小;外层的水流速小,压强大,而且四周的压力基本相等,所以它只能在水里不断翻滚,却永远无法逃脱,除非关闭水龙头。
创造:将乒乓球换成其它材料制成的球,会有什么现象出现水中悬蛋思考:想一想能用什么办法使鸡蛋在水中不漂起又不沉下,而是悬浮在水中?材料:玻璃杯两个、水、食盐、蓝墨水、筷子、鸡蛋操作:1. 在玻璃杯里放三分之一的水、加上食盐,直至不能溶化为止。
2. 再用一只杯子盛满清水,滴入一两滴蓝墨水,把水染蓝。
3. 取一根筷子,沿着筷子,小心地把杯中的蓝色水慢慢倒入玻璃杯中。
4. 玻璃杯里下部为无色的浓盐水,上部是蓝色的淡水。
5. 动作轻而慢地把一只鸡蛋放入水里,它沉入蓝水,却浮在无色的盐水上,悬停在两层水的分界处。
讲解:生鸡蛋的相对密度(比重)比水大,所以会下沉。
盐水的相对密度比鸡蛋大,鸡蛋就会上升。
创造:你能换其它溶液来做这个实验吗?火山爆发思考:你知道吗?一种水会飘在另一种水的上边,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水下的“火山”喷发,来观察这个现象吧材料:玻璃缸或盆1个,冷热水若干、墨水少量、带盖的小瓶1个操作:1 在玻璃缸中倒入3/4的冷水。
十个简单科学小实验1、泡泡实验:实验材料:水、洗洁精、甘油。
实验步骤:将水、洗洁精和甘油混合,使用吸管或泡泡器进行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大小和形状。
原理:洗洁精和甘油共同作用,增加泡泡的稳定性,使泡泡更大且不易破裂。
2、彩虹玻璃:实验材料:水、糖、食用色素、小杯子。
实验步骤:在不同的小杯子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糖水(从多到少),然后小心地将它们倒入一个透明的杯子中,形成彩虹层。
原理:不同浓度的糖水具有不同的密度,密度较高的液体会浮在密度较低的液体上,从而形成分层效果。
3、鸡蛋浮沉:实验材料:生鸡蛋、水、盐。
实验步骤:在水中逐渐加入盐,搅拌直到溶解,放入鸡蛋,观察鸡蛋是否浮起来。
原理:水的密度在加入盐后增加,鸡蛋在高密度液体中浮起,而在普通水中则会沉底。
4、牛奶彩绘:实验材料:牛奶、食用色素、洗洁精。
实验步骤:在牛奶中滴入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然后用洗洁精的棉签轻轻触碰,观察颜色如何扩散和混合。
原理:牛奶中的脂肪和洗洁精之间的相互作用会破坏液体的表面张力,导致颜色扩散和形成美丽的图案。
5、磁力实验:实验材料:磁铁、铁粉、小纸片。
实验步骤:在纸片上撒上铁粉,然后在纸片下方移动磁铁,观察铁粉如何被吸引并形成图案。
原理:磁铁产生的磁场会吸引铁粉,形成图案,展示了磁力的作用。
6、气球充气:实验材料:气球、瓶子、醋、小苏打。
实验步骤:在瓶子中加入醋,再将小苏打放入气球中,最后将气球口套在瓶口,观察气球如何充气。
原理:小苏打与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些气体会充入气球,导致气球膨胀。
7、水中隐形墨水:实验材料:柠檬汁、棉签、白纸、灯泡。
实验步骤:用棉签沾柠檬汁在白纸上写字,待其干燥后,用灯泡加热纸张,观察字迹显现。
原理:柠檬汁中的有机物在加热时氧化,变为棕色,从而使字迹显现。
8、自制火山:实验材料:小碗、苏打粉、醋、食用色素。
实验步骤:在碗中放入苏打粉,加入几滴食用色素,然后缓慢倒入醋,观察“火山”喷发。
原理:苏打粉(碳酸氢钠)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导致气体迅速释放,形成泡沫和喷发效果。
100个科学小实验
这篇文档将介绍一些简单又有趣的科学小实验,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观察
自然界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并了解一些基本科学原理。
这些实验大多可以在家中进行,并需要的材料也都比较容易找到。
下面列举了100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希望能
够激发您对科学的兴趣。
1.吹蛤蟆出气球
2.用塑料袋制作火箭
3.制作一个可拓展的气球飞船
4.研究自由落体现象
5.制作简易电磁炮
6.切一个卡片,从卡片中穿过一个气球
7.冰水机制作
8.制作个人式电子航模
9.用巧克力、葡萄干、糖、鸡蛋、奶油,制作卡兜仔。
10.测量水的密度 - 水是不压缩的
11.磁铁吸引洋钱
12.在冷气的条件制作冷凝水
13.解释有些铁字油在电子磁的情况下铁火炉没有被烧坏
14.阴极射线实验
15.蛋壳上可以使用火柴呛骨
16.在瓶子中塞入火柴头
17.我们可以将不同形状的结构放在一瓶中轻轻的拧开目的,结构的形
状对于火瓶彬有影响
18.使用硬弹簧和薄磁条磁铁装在硬曲线中朗尼斯法下垂似白病题结构
19.利用气功量计重口
20.划水灯制能起动。
……(后续内容超出1500字,略)。
十个简单的科学小实验步骤以下是十个简单的科学小实验的步骤:实验一:水的实验材料:-一个空玻璃杯-清水-一个塑料勺子-一个小纸片步骤:1.将空玻璃杯放在平坦的表面上。
2.用塑料勺子轻轻地将清水倒入杯子中,直到杯子装满水。
3.用小纸片覆盖住杯子的顶部。
4.快速地将杯子倒过来,保持小纸片在杯子的底部。
5.缓缓地放开手,小纸片仍然保持在杯子底部,水不会从杯子中流出。
实验二:气球与醋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的塑料瓶-白醋-小苏打粉-一个漏斗-一个气球步骤:1.将漏斗放入瓶口,将小苏打粉倒入瓶子中。
2.慢慢地倒入白醋,直到瓶子装满。
3.将气球拉伸一下,将其套在瓶子的口上。
4.观察发生了什么?气球会膨胀起来,因为醋与小苏打产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三:鸡蛋浮沉实验材料:-一个干净的玻璃杯-清水-一个新鲜的鸡蛋-盐步骤:1.将玻璃杯装满清水。
2.轻轻地将鸡蛋放入杯子中,观察它是否浮在水上。
3.慢慢地向杯子中加入盐,同时观察鸡蛋的变化。
4.当鸡蛋浮在水面上时,说明加入的盐数量达到了饱和。
实验四:香蕉变色实验材料:-一个新鲜的香蕉-柠檬汁步骤:1.将柠檬汁倒入一个碗中。
2.将香蕉在柠檬汁中浸泡一段时间。
3.观察香蕉是否慢慢变色。
柠檬汁可以防止香蕉变黑,因为其中的柠檬酸能抑制香蕉内部的酸化酶。
实验五:光的折射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的杯子-饮料吸管-水-食盐步骤:1.将杯子装满水。
2.向水中加入一些食盐,搅拌均匀。
3.慢慢地将饮料吸管插入杯子中,但不要碰到杯子底部。
4.观察吸管呈现的形状。
水中的折射使得吸管的形状看起来弯曲了。
实验六:长毛绒玩具电击实验材料:-一个长毛绒玩具-尼龙线(绝缘材料)-积木或者其他支架步骤:1.将玩具的一只手足用尼龙线系在支架上。
2.用手或其他物体轻轻地摩擦另一只手足。
3.用手靠近玩具的摩擦部位,观察玩具周围是否会产生静电火花。
实验七:洗手液和胡椒粉实验材料:-一个浅盘-清水-一小撮胡椒粉-洗手液步骤:1.在浅盘中放入一些清水。
以下是一些适合儿童的简单实验,可以帮助他们探索科学世界:1. 风筝飞行:制作一个简单的纸风筝并试着让它飞起来。
观察风筝在不同风力下的表现。
2. 气球充气:使用小气球和一个塑料瓶,通过将瓶口与气球连接,观察气球如何膨胀。
3. 彩色花朵:将白色花朵放入不同颜色的染色水中,观察花朵如何吸收染色水并改变颜色。
4. 磁铁游戏:给孩子几个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磁铁,让他们探索磁铁的吸引和排斥性质。
5. 冰块融化:将冰块放在不同的环境中,例如阳光下、冷藏室中或室内等,观察冰块的融化速度。
6. 浮力实验:将不同材料(如木块、橡皮泥、纸张)放入水中,观察它们浮在水面上的程度。
7. 音乐水杯:将不同水位的水倒入玻璃杯中,用勺子轻敲杯口,观察不同水位对声音的影响。
8. 理发店电磁:使用一个塑料梳子和一块小纸片,将纸片放在梳子上,然后用梳子梳头发,观察纸片如何被静电吸附。
9. 彩色奶牛:在三个杯子中加入牛奶、食用油和食用色素,用牙签在表面画图案,观察色素如何扩散。
10. 气球火箭:使用一个空气袋子和一根吸管,通过吹气让袋子充满气体,然后释放袋子观察其如何飞行。
11. 爆米花实验:在微波炉中加热几颗爆米花,观察它们如何“爆开”。
12. 蜡烛与空气:点燃一支蜡烛,然后用一个玻璃杯盖住蜡烛,观察火焰会怎样变化。
13. 奇妙的肥皂泡:在肥皂水中添加一些糖或盐,观察肥皂泡的变化。
14. 闪烁硬币:将一枚铜币放入一杯白醋中,观察硬币表面的氧化反应。
15. 果汁分离:将不同颜色的果汁倒入一个容器中,观察它们是如何分层的。
16. 纸飞机比赛:制作纸飞机并与朋友进行比赛,看谁的飞机能飞得更远或更高。
17. 魔法牛奶:将牛奶倒入浅盘中,加几滴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
然后,用棉签蘸取一点洗碗液,在牛奶表面轻轻触碰,观察颜色是如何变化和移动的。
18. 爆炸胶囊: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将维生素C片放入一个塑料袋中,并封好。
然后,将袋子放在地上并用脚轻轻踩碎维生素C片,观察袋子膨胀和“爆炸”的情况。
高三第一轮复习(10)光学实验班级姓名学号。
考纲要求:①测定玻璃的折射率②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一、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插针法)1.在做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时:(如图)(1)甲同学在纸上正确画出玻璃砖的两个界面ab和cd时,不慎碰了玻璃砖,使它向ab方向平移了一些,如图甲所示,其后的操作都正确,但画光路图时,将折射点确定在ab和cd上,则测出的n值将.(2)乙同学为了避免笔尖接触玻璃面,画出的a'b'和c'd'都比实际侧面向外侧平移了一些, 如图乙所示,以后的操作均正确,画光路图时将入射点和折射点都确定在a'b'和c'd'上,则测出的n值将。
(3)丙同学在操作和作图时均无失误,但所用玻璃砖的两面明显不平行,这时测出的n值将。
(4)丁同学做实验时,操作均正确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光路,为了测入射角和折射角,作法线时误将法线画得与界面不垂直,由这样量得得i和r算得得折射率,与正确量得的i和r算得的折射率比较偏。
(填“大”或“小”或“不变”)(5) 戊同学做测定玻璃砖折射率实验时,不慎将所画的界面b1b′与玻璃砖的实际界面bb′不重合,如图所示。
其余操作步骤都正确。
则测出的玻璃砖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较(填偏大、偏小或一样)。
2.在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1)某同学实验插针的步骤如下:A.在表示入射光线的AO上插上大头针P1、P2;B.通过玻璃砖观察P2、P1,调整视线,直到P1的像被P2的像挡住;C.在观察一侧插上大头针P3、P4,记下P3、P4的位置。
这位同学在操作中有什么重要疏漏?。
(2)以通过P1、P2的直线与玻璃砖的交点O为圆心,以某一适当长度R为半径画圆,与OA交与P,与OO’的延长线交与Q,如图示,从P、Q分别作玻璃砖界面的法线NN’,的垂线,图中P’、Q’分别为垂足,用刻度尺量得PP’=45mm,QQ’=30mm,求玻璃砖的折射率为。
3、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1)某同学所用的玻璃砖的两表面aa’和bb’不平行,如图所示,则他所测得的折射率将(填“偏大”,“偏小”,“不变”)。
(2)甲、乙两同学各设计一个数据表格,而且都已完成了计算,你认为谁是对的。
乙设计的表格图甲a' b'c' d'图乙图丙a′b′abb图戊(3)某同学由于没有量角器,在完成了光路图以后,以O 点为圆心,10.00cm 长为半径画圆,分别交线段OA 于A 点,交OO ’连线延长线于C 点,过A 作法线NN ’的垂线AB 交NN ’于B 点,过C 作法线NN ’的垂线CD 交NN ’于D 点,如图所示,用刻度尺量得OB=8.00cm ,CD=4.00cm ,由此可得出玻璃的折射率n= 。
二、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4.(05广东)⑴如图1所示,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 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依次为①光源、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遮光筒、⑥光屏。
对于某种单色光,为增加相邻 亮纹(暗纹)间的距离,可采取 或_________的方法。
⑵本实验的步骤有:①取下遮光筒左侧的元件,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能直接沿遮光筒轴线把屏照亮; ②按合理顺序在光具座上放置各光学元件,并使各元件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③用米尺测量双缝到屏的距离; ④用测量头(其读数方法同螺旋测微器)测量数条亮纹间的距离。
在操作步骤②时还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⑶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2所示。
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图3中手轮上的示数_________mm ,求得相邻亮纹的间距Δx 为_________mm 。
⑷已知双缝间距d 为2.0×10-4m ,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l 为0.700m ,由计算式λ=________, 求得所测红光波长为__________nm 。
5.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L 1=100mm ,双缝与屏的距离L 2=700mm ,双缝间距d =0.25mm 。
用测量头来测量亮纹中心的距离。
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左右移动,让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准亮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另一条亮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
(1)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分别对准第1条和第4条亮纹的中心时,手轮上的读数如图所示,则对准第1条时读数X 1= mm 、对准第4条时读数X 2= mm(2)写出计算波长入的表达式λ= (用符号表示),λ= nm 。
6.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定激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激光器发出的一束直径很小的红色激光进入一个一端装有双缝、另一端装有感光片的遮光筒,感光片的位置上出现一排等距的亮点,乙图中的黑点代表亮点的中心位置。
⑴这个现象说明激光具有 性。
⑵通过量出相邻光点的距离可算出激光的波长,据资料介绍:如果双缝的缝间距离为a ,双缝到感光片的距离为L ,感光片上相邻两光点间的距离为b ,则光的波长 λ = ── abL。
图2该同学测得L = 1.0000m 、a = 0.220mm ,用带十分度游标的卡尺测感光片的点间距时,尺与点的中心位置如乙图所示。
乙图中第1第4个光点的距离是 mm 。
实验中激光的波长λ = m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⑶如果实验时将红激光换成蓝激光,屏上相邻两光点间的距离将 。
7.如图所示是利用双缝干涉测定单色光波长的实验装置,滤光片的作用是 ,单缝的作用是________,双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单缝和双缝之间的方向关系是_______________.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第一次分划板中心刻度对齐A 条纹中心时(图1),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3所示,第二次分划板中心刻度对齐B 条纹中心时(图2),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4所示,已知双缝间距为0.5mm ,从双缝到屏的距离为1m ,则图3中游标卡尺的示数为__________mm .图4游标卡尺的示数为_______________mm .实验时测量多条干涉条纹宽度的目的是 __________,所测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_____m .巩固练习: 1.(2006宁波市调研)几位同学做“用插针法测定玻璃折射率”实验,图示直线 aa ′与bb ′表示在白纸上画出的玻璃砖的两个界面.几位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A .甲同学选定的玻璃砖两个光学面aa ′与bb ′,不平行, 其它操作正确.B .乙同学在白纸上正确画出平行玻璃砖的两个界面aa ′与bb ′后,将玻璃 砖向aa ′方向平移了少许,其它操作正确。
C .丙同学在白纸上画aa ′、bb ′,两界面时,其间距比平行玻璃砖两光学面 的间距稍微大些,其它操作正确。
上述几位同学的操作,对玻璃折射率的测定结果没有影响的是 (填写字母代号). 2.(2006苏州二调)如图所示,用某种折射率较大的透光物质制成直角三棱镜ABC ,在垂直于AC 面的直线MN 上插两枚大头针P 1、P 2,在AB 面的左侧通过棱镜观察大头针P 1、P 2的像,调整视线方向,直到P 1的像被P 2的像挡住,再在观察的这一侧先后插上两枚大头针P 3、P 4,使P 3挡住 的像,P 4挡住 的像,记下P 3、P 4和三棱镜的位置,移去大头针和三棱镜,过P3、P4作直线与AB 面交于D ,量n = ,并在图中画出正确完整的光路图.第1题图AB(1)cm12310(4)AB(2)乙图3.在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有以下实验步骤:A .在白纸上放上玻璃砖,使其中一个长边与直线aa′对齐,并画出与另一长边对齐的直线bb′。
B .在白纸上画一直线aa′,并取aa′上的一点O 为入射点,作过O 的垂线'NN 。
C .画出线段AO 为入射光线,并在AO 上插上1P 、2P 两根大头针。
D .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1θ和折射角2θ,并查表查出其正弦值21sin sin θθ和。
E .通过玻璃砖观察并调整视线方向,使1P 的像被2P 挡住;然后在观察一侧插上 大头针3P ,使3P 挡住2P 、1P 的像;再插上大头针4P ,挡住3P 及2P 、1P 的像。
F .移去玻璃砖,拔去大头针,由大头针43,P P 的针孔位置确定经玻璃砖的出射光线'O 3P 及出射点'O ;连接O 及'O 的线段'OO 。
G .改变入射角,重复实验,算出不同入射角时的比值21sin sin θθ,并取平均值。
将上述实验步骤按合理的操作顺序排列,并将步骤的字母代号依次填写入以下横线上: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⑥______⑦______。
4.某同学用圆柱形玻璃砖做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
先在白纸上放好圆柱形玻璃砖,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P 1和P 2,然后在玻璃砖的另一侧观察,调整视线使P 1的像被P 2的像挡住,接着在眼睛所在的一侧相继又插上两枚大头针P 3、P 4,使P 3挡住P 1、P 2的像,使P 4挡住P 3和P 1、P 2的像,在纸上标出的大头针位置和圆柱形玻璃砖的边界如图所示。
(1)在图上画出所需的光路。
(2)为了测量出玻璃砖的折射率,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要求在图上标出)。
(3)写出计算折射率的公式n= 。
5.某同学在测定半圆柱形玻璃砖的折射率时,插了如图所示的四根大头针,从上到下四根针的编号为P 1、P 2、P 3、P 4,这四根的位置能满足观察P 4时,如果P 4挡住P 3,则P 3能挡住P 1、P 2的像,且P 3、P 4的连线指向玻璃砖的圆心。
(1)在图上完成后续操作(即用铅笔作相关线段并标明对应角度)。
(2)n = (写出数值)6、如图所示为一显示薄膜干涉现象的实验装置,P 是附有肥皂膜的铁丝圈,S是一点燃的酒精灯。
往火焰上洒些盐后,在肥皂膜上观察到的干涉图象应是下图中的( )A B C D实验答案1.(1)不变;(2)偏小;(3)不变;(4)偏小;(5)偏小2.(1)插针时应使P 3挡住P 2、P 1的像,P 4挡住P 3、P 2、P 1的像。
(2)1.5 3.(1) 不变;(2) 甲 ;(3) 1.54.⑴ ②滤光片 ③单缝 ④双缝 减小双缝间距离,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
⑵单缝和双缝间距5cm~10cm ,使单缝与双缝相互平行 ⑶13.870 2.310 ⑷x ld ∆,6.6×1025.2.190(±0.001), 7.868(±0.001), 212()3d x x L -, 676(±2)nm6.⑴波动 ⑵ 8.5 6.2×10-7 ⑶变小7.(获得单色光,产生线光源,产生相干光源,平行, 11.5mm ,16.7mm ,减小实验误差, 6.5×10-7.)巩固练习: 1. A 、B2. 挡住P 1、P 2的像; 挡住P 3的像和P 1、P 21.41 ;光路图如图所示3. B 、C 、A 、E 、F 、D 、G (10分,有错给0分)) 4.(1)如图 (略)(2)入射角和折射角(或用单位圆法) (3)γαsin sin =n5.(分别连接P 1P 2、P 3P 4并延长到圆心O ,作法线标出入射角和折射角,测量角度(略) ;)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