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网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9.81 MB
- 文档页数:5
Internet接入(NAT)实验报告实验名称:Internet接入(NAT)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的概念和原理;2. 通过实验,掌握NAT的配置方法;3. 掌握使用NAT实现多个计算机共享一个公网IP地址。
实验环境:1. 一台具备多个网络接口的计算机;2. 路由器。
实验步骤:1. 配置计算机的网络接口,将其中一个接口连接到路由器的LAN口,将另一个接口连接到内部网络;2. 配置路由器的网络接口,将其中一个接口连接到计算机的LAN口,将另一个接口连接到公网;3. 配置计算机的网络接口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4. 配置路由器的网络接口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5. 启用计算机的NAT功能;6. 启用路由器的NAT功能;7. 在计算机上配置内部网络的计算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8. 配置内部网络中的计算机的DNS服务器地址;9. 计算机连接到内部网络,并测试其能否通过NAT访问公网。
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中,我们成功配置了计算机的网络接口,配置了路由器的网络接口,并启用了NAT功能。
内部网络的计算机能够通过NAT访问公网,实现了多个计算机共享一个公网IP地址的功能。
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 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时,需要确保各个设备的网段要一致,否则无法进行网络通信;2. 配置NAT功能时,需确保计算机和路由器的防火墙不会阻止NAT功能的正常运行;3. 测试过程中,需确保计算机和路由器的网络接口能够正常工作,否则可能导致无法访问公网。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网络地址转换的概念和原理,并且实际配置了一台计算机和路由器的NAT功能,实现了多个计算机共享一个公网IP地址的功能。
这对于家庭或办公室内部网络中多台计算机需要共享一个公网IP地址的情况下非常有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网络接入方式分析队别姓名李王丁学号实验日期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目的 2.实验要求 3.实验环境 4.实验作业5.问题及解决6.思考问题7.实验体会【实验目的】1.复习Wireshark抓包工具的使用及数据包分析方法;2.分析iNode(802.1x)的认证过程;3.分析PPPoE的协议流程。
【实验要求】用Wireshark1.4.9截包,分析数据包。
抓取iNode登陆过程的数据包,参考RFC3748等文档,分析802.1x的认证过程。
阅读RFC1661等文档,并根据提供的PPPoE数据包及文档,分析PPPoE的协议流程。
【实验环境】用以太网交换机连接起来的windows 7操作系统的计算机,通过iNode客户端接入Internet。
【实验中出现问题及解决方法】1.1.4.3中在分析802.1x认证过程的数据帧时,对17、18帧的分析无法进行,因为这两帧的EAP数据代码类型显示为未知(Unknown),且后面Length长度的数据没有解释。
推测出现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Wireshark版本较低,无法解析该数据代码。
也有可能是当前802.1x协议有补充文档,即EAP数据被定义有新类型的代码。
另外,还有可能是学校的网络协议含有一些不同于一般802.1x接入方式的定制项目。
2.区别于数据链路层的EAP协议,1.2中的DHCP虽然属于802.1x认证过程,但是它属于应用层的网络协议,实质上并不在建立链路的认证过程中。
为了使分析802.1x认证过程完整,查阅参考了有关DHCP 协议的相关资料,比较全面地了解之后做了简要的分析。
3.2.3.3中“编码”字段的多个编码及LCP的多个配置选项的代码未知,还有一些与课本上介绍的内容不符。
例如,LCP配置选项中认证协议是03,环数是05;还应有13/0d-回调控制协议CBCP;IPCP 编码中还应有81-DNS服务器IP地址等。
后来,通过网站MSDN找到了全面而准确的答案。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宽带接入技术实验名称认识光接入设备硬件专业通信工程班级通信1081学号201013120101姓名梁志明指导教师胡瑛2013年4 月10 日实验一认识光接入设备硬件实验名称认识光接入设备硬件评分实验日期2013 年 4 月10 日指导教师胡瑛姓名梁志明专业班级通信1081 学号201013120101一、实验目的通过对EPON-MA5680T系统及设备实物的讲解,让学生对EPON-MA5680T设备系统功能有个整体的了解和学习。
了解现代通信网的组成及现网的组成形式。
掌握ONT设备系统技术知识。
掌握ONT设备(EPON 终端:HG813e)设备知识。
二、实验器材EPON-MA5680T设备1套ONT设备(EPON终端:HG813e)维护用终端若干台三、实验内容说明了解ONT设备(EPON终端:HG813e),掌握其功能及用途;掌握ONT 设备系统技术知识;掌握ONT设备(EPON终端:HG813e)设备知识;了解FTTH解决方案及应用等技术知识。
通过现场实物设备及系统的讲解,让学生了解EPON-MA5680T系统的构造,对相关技术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
四、实验设备认知EPON-MA5680T可以作为OLT设备,和终端ONU/ONT设备配合使用。
华为在充分了解客户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采用电信级的可靠性设计,通过不断的完善,推出了MA5680T。
该产品提供了丰富的接口类型,组网方式灵活,QoS能力强大,且有强大的EPON/GPON一体化接入能力。
其功能模块包括业务接口模块、以太网交换模块和业务控制模块。
业务接口模块实现PON接入和汇聚,与主控板配合,实现OUN/ONT的管理,实现点对点的以太网光纤接入,提供高宽带的接入业务;以太网交换模块完成基于10GE Bus架构的以太网汇聚和交换功能;业务控制模块负责系统的控制和业务管理,提供维护串口与网口,方便维护终端盒网管客户端登录系统,支持主控板主备倒换。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学号2010063XXXXXX 学生姓名:XXX课程名称:接入网技术实验项目名称ADSL接入技术一、实验目的1、掌握 ADSL 接入的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熟悉客户端的配置过程;2、了解一个用户独享账户和多个用户共享 ADSL 接入的过程;3、熟悉用户终端通过 ADSL 桥接接入的接入原理和配置方法;4、熟悉用户终端通过 ADSL 路由接入的接入原理和配置方法。
二、实验内容1、ADSL 桥接方式接入配置与测试2、ADSL 路由方式接入配置与测试三、实验器材用户端设备:PC 机4 台/组,以太网交换机1 台,ADSL 接入设备1 台(MT800);局端设备:程控交换机,DSLAM(MA5103),PPPoE 服务器,RADIUS 服务器、交换机等。
四、实验原理(简要描述)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不对称数字用户线)是一种基于电话铜线的宽带接入技术,与传统的电话业务共享电话用户环路。
ADSL业务频带为25KHz~1.104MHz,远高于话带(300~3400Hz),虽然ADSL业务与POTS业务共享同一电话线,但采用频分复用能实现数话同传:ADSL业务不经过程控交换机,除了占用电话线外,不占用电话网的其他资源,而是在局端通过分离器分离后直接进入数据网,因此ADSL业务不需要交电话费。
另外,ADSL可以一直在线,只有在传输数据时才真正占用网络资源。
ADSL的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用户侧ADSL 设备包括一个分离器和一个ADSL Modem(有的商家将此两个设备合二为一),其中分离器由一个低通滤波器和一个高通滤波器组成,在接收方向上实现POTS与ADSL业务的分路,在发送方向上实现POTS和ADSL信号的合路,通过电话用户线传送到局端;ADSL Modem对数据信号进行调制/解调,一方面将PC机的数据信号进行调制和编码后送入电话用户线,另一方面将从用户线收到的信号解调成数据信号送到PC机,实现ADSL 数据的正确收发。
厦门大学通信网络综合实训____网络接入_______实验报告实验题目:_____ PPPOE拨号上网综合实验_____________专业:___通信工程____________实验小组成员实验日期:2011年6月21日指导老师:林世明1.目的让学生了解当前大网的一个结构与PPPOE拨号上网的一个数据设定流程,加深学生对通信网的了解。
2.器材MA5300一台BAS一台MT若干台计算机若干台3.原理1). 先建立好MA5300的telenet登陆环境,配置参照“实验三”的带外网管配置(注:实验前由老师先配置好)2). BAS的服务器地址即EXT端口与校园网的网口相接,路由的EXT口设置为校园网上网设置一样即202.193.78.230, 同时启用DHCP服务器,网关设成192.168.11.1, 网段为192.168.11.2—192.168.11.254(注:实验前由老师先配置好)3). 通过终端软件建立PPPOE的帐号与密码.4). 把MA5300ESM板的7/2/0口与BAS连接.4.内容步骤一.BAS路由器的配置a. 先用串口线把BAS设备的串口与电脑的串口连接在一起.然后在【开始】-》【网络坚控系统】-》【设备管理程序】软件.图(1 )b.单击【服务器管理工具】进入【管理员程序】, 图(2)图(2)c.单击【初始设置】,然后单击【确认】配置,就可以进行服务器地址配置(外网配置).进行完服务器配置后,单击【保存】配置生效,如图(3)图(3)d.用交叉网线把BAS设备的EXT端口与电脑的网口对接, 同时要把电脑与服务器的IP地址设置在同一网段.,单击【系统设置】进入图(4)图( 4 )e.如上图所示,IP地址设置为10.10.10.4; 用户帐号:ishare ,密码:123; 然后单击系统设置如图(5)图(5)f..点开【网络设置】,然后单击高级设置,如图(6)如图(6)g. 在NAT配置中,把【启动地址转换NAT功能】打上勾,同时单击【应用】与【保存】图 (7)H. 单击【DCHP】选项,如图 (8)I. 启动【动态地址分配】,如图(9)图(9)J. 单击【一次DHCP池】中的空白处, 根据需求配置地址段, 然后单击【新增】同时单击【应用】与【保存】,如图(10)图(10)K.进入【路由配置】,如图(11)M.单击【内网地址设置】进入配置界面,如图(12)图(12)N.单击空白处,会弹处地址设置对话框,填入DHCP的网关地址,然后把【内网各网段之间允许交换】打上勾,同时单击修改,再【保存】,如图(13)图(13)O.然后单击【网络配置】中的【源地址直通设置】如图(14)图(14)P. 单击空白处进入地址设置,设置完地址,同时单击【修改】.如图(15)图(15)Q.单击【应用】及【保存】完成配置,如图 (16)图(16)R、在【开始】-》【程序】-》【网络坚控系统】-》【操作控制台】软件.如图(15)图(15)S. 输入ID与密码.(操作员ID:OP,密码:123)、.单击【确认】, 如图(16)图(16)T.单击在【注册】中添入自己需要的PPPOE帐号(根据自己需求设置).网速一般设置为1024,如图(17)图(17)S.单击【确定】.帐号设置完成,单击【查询】,查看是否帐号设定成功。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学号学生姓名:课程名称:接入网技术实验项目名称WLAN 接入技术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WLAN 的基本组网知识掌握WLAN 的AP 组网方式理解WLAN 的安全策略掌握WLAN 的接入控制方式二、实验内容AP 模式组网与测试AP 模式接入控制与测试三、实验器材每组 1 个无线AP,每组一台以太网交换机,每人 1 张无线网卡,每人 1 台PC 机四、实验原理(简要描述)IEEE802.11 将网络基础模块定义为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IEEE802.11 协议规定了无线站点(Wireless Station,STA)在一个BSS 内进行通信的规范(Station Service,SS)用于互连的多个BSS 的功能模块被定义为分发系统(Distribution System,DS),DS 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多个BSS 的无缝整合,为ESS 内STA 提供分组转发服务。
而STA 通过在BSS 内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使用DS 提供的分发系统服务(Distribution System Service,DSS),实现STA 在整个ESS 内通信。
WLAN 的组网方式:(1)Infrastructure‐based 方式——AP 模式任何两个节点的通信都必须经过中心控制点(AP )通信系统中的基础设Infrastructure)是指专门提供通信服务的设备。
AP 作为一个BSS 的通信基础设施,为BSS 内其它站点提供通信服务,并且站点的所有通信业务,包括访问Internet 或着与同一BSS 内其它站点的通信,都需要通过AP 中继,如图4‐2 所示。
基础网络又常被称为AP 模式网络。
(2)对等方式——Ad‐hoc 模式无中心控制点(AP),节点间的连接是对等的,并且所有节点共用一个无线信道。
一个Ad hoc 方式的无线局域网络对应一个独立基本服务集(Independent Basic Service Set,IBSS)。
家庭用户接入技术实验目的了解家庭用户接入Internet的一般方法。
掌握基于PPPoE协议的接入配置方法。
实验原理与传统的接入方式相比,PPPoE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它在包括小区组网建设等一系列应用中被广泛采用,目前流行的宽带接入方式ADSL 就使用了PPPoE协议。
通过ADSL方式上网的计算机大都是通过以太网卡(Ethernet)与互联网相连的。
同样使用的还是普通的TCP/IP方式,并没有附加新的协议。
另外一方面,调制解调器的拨号上网,使用的是PPP协议,即Point to Point Protocol,点到点协议,该协议具有用户认证及通知IP地址的功能。
PPP over Ethernet(PPPoE)协议,是在以太网络中转播PPP帧信息的技术,尤其适用于ADSL等方式。
PPPoE协议的工作流程包含发现和会话两个阶段,发现阶段是无状态的,目的是获得PPPoE终结端(在局端的ADSL设备上)的以太网MAC地址,并建立一个唯一的PPPoE SESSION-ID。
发现阶段结束后,就进入标准的PPP会话阶段。
当一个主机想开始一个PPPoE会话,它必须首先进行发现阶段,以识别局端的以太网MAC地址,并建立一个PPPoE SESSION-ID。
在发现阶段,基于网络的拓扑,主机可以发现多个接入集中器,然后允许用户选择一个。
当发现阶段成功完成,主机和选择的接入集中器都有了他们在以太网上建立PPP连接的信息。
直到PPP会话建立,发现阶段一直保持无状态的Client/Server(客户/服务器)模式。
一旦PPP会话建立,主机和接入集中器都必须为PPP 虚接口分配资源。
实验环境实验采用Packet Tracer模拟器实验场景某电信运营商提供了通过PSTN公共电话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两种Internet接入方法供客户选择。
现有两个家庭分别在该运营商处各办理了一种接入服务。
运营商一方拟对所有的接入用户统一进行IP地址管理实验拓扑图:(1)按照实验场景拓扑图组建网络。
吉比特以太网光节点汇接点高速光节点汇接点10Mbps100Mbps 100Mbps100Mbps1Gbps1Gbps图 以太网接入举例—光纤到大楼FTTB交换机 交换机 交换机 交换机大楼大楼楼层楼层 楼层 实验1 局域网接入Internet实验日期:2012-9-11 一、实验目的1、了解局域网接入Internet 所用到的软硬件信息。
2、明确网络拓扑结构的概念,认识几种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了解选择网络拓扑结构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了解局域网接入Internet 所使用的拓扑结构3、掌握网络命令ipconfig 、ping 、tracert 的使用二、实验背景1、因特网接入技术有多种实现形式,局域网接入(以太网接入)是其中应用广泛的一种。
下图是一个例子:光纤到大楼方式。
当大楼有较多用户需要使用宽带业务时,可采用光纤到大楼(Fiber To The Building, HTTB )方式实验室机房所使用的是与之类似的接入方式以及拓扑结构。
这种接入方式下所使用的硬件主要包括——网卡、交换机等。
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TCP/IP协议等。
软件参数配置主要指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的配置。
ipconfig命令:显示本机网络配置的基本信息(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ipconfig /all进一步显示网络配置信息,除了上面三项,还包括物理地址、DNS服务器地址等。
答:DNS就是进行域名解析的服务器,用于命名组织到域层次结构中的计算机和网络服务,当用户在应用程序中输入 DNS 名称时,DNS 服务可以将此名称解析为与之相关的其他信息,如 IP 地址。
2、网络拓朴结构的学习是未来故障检测、升级、规划的基础。
网络中各节点相互连接的方法和形式称为网络的拓扑结构。
一般而言,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四种。
选择网络拓扑结构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可靠性、经济性、灵活性。
3、实验室的PC机接入学校局域网后,还要经过若干路由器,才能访问Internet 各个站点。
实验一:双绞线的认识实验目的:认识不同种类的双绞线实验要求:掌握不同种类的双绞线的优缺点及连接设备实验器材:双绞线,连接器实验时间:2013年3月5日实验课时:4课时实验步骤:1.不同种类的双绞线展示。
(实物结合图片)2.讨论不同种类的双绞线优缺点。
3.认识常见的双绞线连接端资料:双绞线(Twisted Pair)是由两条相互绝缘的导线按照一定的规格互相缠绕(一般以逆时针缠绕)在一起而制成的一种通用配线,属于信息通信网络传输介质。
双绞线过去主要是用来传输模拟信号的,但现在同样适用于数字信号的传输。
双绞线常用的分类有以下几类:五类:cat 5--主要用于100M网络,有效工作长度100M超五类: cat 5e,支持100M网络,如果施工质量(打线)及线材料本身质量过硬,可以支持短距离1000M传输。
六类:一般用于1000M网络。
以上三类各有屏蔽线与非屏蔽线之别。
按照线径粗细分类[1-2]双绞线常见的有3类线,5类线和超5类线,以及最新的6类线,前者线径细而后者线径粗,型号如双绞线下:1)一类线(CAT1):线缆最高频率带宽是750kHZ,用于报警系统,或只适用于语音传输(一类标准主要用于八十年代初之前的电话线缆),不同于数据传输。
2)二类线(CAT2):线缆最高频率带宽是1MHZ,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4Mbps的数据传输,常见于使用4MBPS规范令牌传递协议的旧的令牌网。
3)三类线(CAT3):指目前在ANSI和EIA/TIA568标准中指定的电缆,该电缆的传输频率16MHz,最高传输速率为10Mbps(10Mbit/s),主要应用于语音、10Mbit/s以太网(10BASE-T)和4Mbit/s令牌环,最大网段长度为100m,采用RJ形式的连接器,目前已淡出市场。
4)四类线(CAT4):该类电缆的传输频率为20MHz,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16Mbps (指的是16Mbit/s令牌环)的数据传输,主要用于基于令牌的局域网和10BASE-T/100BASE-T。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学号学生姓名:课程名称:接入网技术实验项目名称基于802.1X 控制的LAN 接入技术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802.1X 接入控制模式结构、原理及特点掌握802.1X 控制模式的实现的配置方法进一步理解802.1X 控制模式的优缺点二、实验内容LAN 802.1X 接入控制方式配置与测试用户独享帐户,通过认证和授权,接入校园网。
三、实验器材用户侧设备:支持802.1X 以太交换机(RG-S2026F)1 台/组,PC 机4-8 台/组配置线1 根局端设备:RADIUS 服务器四、实验原理(简要描述)802.1X+RADIUS 接入认证与控制方式基于802.1X 协议,在交换机接入端口上对用户进行接入控制,系统结构如图:802.1X 协议是一个基于端口的接入控制协议。
其接入控制基本原理如图802.1X 协议的接入端口在逻辑上分为两个逻辑端口:受控端口和非受控端口。
非受控端口始终处于连通状态,用来传送认证信息。
受控端口默认情况下处于断开状态,只有在认证通过后才接通,用来传送用户的业务数据。
因此,在认证没有通过前,用户只能通过802.1X 接入交换机传送认证信息,接入交换机再通过RADIUS 协议把认证信息送到RADIUS 服务器上,由RADIUS 服务器进行认证, 并把认证的结果返回给接入交换机。
接入交换机根据认证结果控制用户的接入,若认证成功,则接通受控端口,允许用户接入,否则,受控端口继续保持为断开状态,拒绝用户接入,从而802.1X 协议基于端口实现了对用户的接入控制。
802.1X 协议的接入控制具有以下特点:认证期用专用帧认证。
认证通过后,数据通路开通,数据可线速处理,开销小。
集中分布控制,分布程度大,需要接入交换机多。
认证通过后,难以通过管理控制断开。
五、实验拓扑六、实验操作与记录1.设备连接与实验准备(1)按拓扑图连接好,查看PC机初始IP地址并记录开机查看各PC机IP地址并记录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