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文件流程图
- 格式:doc
- 大小:214.50 KB
- 文档页数:38
1.0目的为确保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得到充分识别和满足,特制定本程序。
2.0范围适用于对顾客要求的确认,对产品要求的评审及与顾客的沟通。
3.0职责3.1销售科负责组织各相关部门进行特殊合同的评审。
3.2设计技术科、生产供应科、财务科参与评审特殊合同的完整性、可行性。
3.3销售科负责常规合同、临时合同的评审。
4.0定义4.1.合同:指本企业与客户之间签订的, 在产品的交付和服务期间,为保障本企业权益、满足客户要求的书面的销售文件。
4.2.订单:客户通知交货的书面文件,它包括产品型号,交货地点,交货时间和交货数量。
4.3.常规合同:是指有长期合作协议或关系的定型产品的书面合同(含常规订单和临时合同)。
4.4.特殊合同:是指新产品的投标或定型产品技术标准、质量要求更改的合同。
4.5.临时合同:是指其它形式的订货合同(包括口头、来电、来函)。
4.6.产品建议书:是指综合市场分析,从市场(顾客)需求的角度提出的对开发产品的建议。
是顾客对供方的供货和服务要求的总和。
5.0输入顾客代表顾客要求销售科订单6.0 流程责任部门 流程 相关质量记录 销售科 责任部门厂长销售科销售科相关部门销售科 相关部门相关部门 销售科7.0 说明7.1 顾客需求的识别7.1.1销售科通过走访客户,掌握市场动态和客户要求(包括客户的特殊要求、产品的质量要求、价格水平及市场竞争情况),编写顾客访谈报告,有意向进行新产品开发的项目填写产品建议书7.1.2销售科应把信息及时传递到各相关部门。
7.2评审7.2.1特殊合同的评审:销售科组织相关部门按APQP程序对产品建议书和顾客要求进行评审。
评审内容包括:a.顾客对产品的要求。
b.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要求(如材料、数量、价格、交货期的变更)。
c.满足顾客规定要求的能力。
7.2.2常规合同评审:销售科直接对客户订单和临时合同的交期和数量进行评审。
7.3新产品开发的评审结果由厂长批准。
7.4合同签定:销售科与顾客签定开发协议,新产品通过顾客的首批认可销售科与顾客签定供货合同,设计技术科与顾客签定技术协议。
目录a. 质量手册编号...................................... 错.. 误!未定义书签。
b. 程序文件编号...................................... 错.. 误!未定义书签。
d. 质量记录编号...................................... 错.. 误!未定义书签。
附图1:组织(及所属部门)制订、发放的文件受控流程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图2:外来受控文件受控流程图 .................. 错. 误!未定义书签。
质量记录控制流程图 ................................ 错. 误!未定义书签。
内部质量审核工作流程图 ............................ 错. 误!未定义书签。
进货检验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 错. 误! 未定义书签。
产品已交付和使用时发现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产品最终检验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流程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产品实现过程中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流程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 类纠正措施流程图 ................................ 错. 误!未定义书签。
B 类纠正措施 ...................................... 错.. 误!未定义书签。
C 类纠正措施...................................... 错.. 误!未定义书签。
《质量情况通报》的编制、发放、回收、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财务状况预警系统 .................................. 错. 误!未定义书签。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流程图目录8.2.3.4a.质量手册编号38.2.3.4b.程序文件编号38.2.3.4d.质量记录编号38.2附图1:组织(及所属部门)制订、发放的文件受控流程图4 8.2附图2:外来受控文件受控流程图48.3.2质量记录控制流程图58.4.2内部质量审核工作流程图68.5.26.10进货检验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68.5.26.10产品已交付和使用时发现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78.5.2产品最终检验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流程图88.5.2产品实现过程中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流程图88.6.2A类纠正措施流程图98.6.2B类纠正措施108.6.2C类纠正措施108.7.2《质量情况通报》的编制、发放、回收、处理118.7.2财务状况预警系统118.7.2预防措施的制订、实施和评价118.8.2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流程图128.9.2人员招聘录用程序流程图128.9.2培训程序流程图128.9.2考核程序流程图128.11.2产品实现过程策划程序流程图128.11.2策划依据128.12.2产品要求的识别与评审过程138.12.2产品合同修改过程148.12.2市场信息控制过程158.13.2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168.14.2采购控制程序流程图178.15.2生产运作程序流程图188.17.2测量和监控策划程序198.18.2体系业绩的测量和监控过程程序208.19.2过程的测量、监控和分析程序流程图218.20.2产品测量和监控程序流程图218.21.2持续改进过程控制程序218.2.3.4a.质量手册编号8.2.3.4b.程序文件编号8.2.3.4c.程序文件编号8.2附图1:组织(及所属部门)制订、发放的文件受控流程图8.2附图2:外来受控文件受控流程图图28.3.2质量记录控制流程图8.4.2内部质量审核工作流程图8.5.26.108.5.26.10产品已交付和使用时发现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8.5.2产品最终检验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流程图8.6.2B类纠正措施8.6.2C类纠正措施8.7.2《质量情况通报》的编制、发放、回收、处理8.7.28.7.2预防措施制订、实施和评价8.8.2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流程图8.9.2人员招聘录用程序流程图8.12.2产品要求的识别与评审过程8.12.2产品合同修改过程8.12.2市场信息控制过程8.13.2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8.14.2采购控制程序流程图8.15.2生产运作程序流程图8.17.2测量和监控策划程序8.18.2体系业绩的测量和监控过程程序8.19.2过程的测量、监控和分析程序流程图8.20.28.21.2。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用来证明本公司已经正确理解了顾客品质设计记录和规范的所有要求,并在认可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具有持续满足顾客要求的潜在能力。
2.0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汽车产品的新产品、新材料及新过程、新模具时,在第一批产品送货前,须对制造过程进行评审并送客户批准。
3.0权责:3.1业务部负责接收顾客的生产件批准(PPAP)和向顾客提交PPAP文件、样件。
3.2研发部负责组织完成顾客的PPAP相关资料;负责提出供方生产件批准要求。
3.3品质部负责供方生产件的批准。
3.4采购部负责组织供方实施采购件PPAP要求。
3.5生产管理中心负责提供生产件样品,提供PPAP相关资料及数据。
4.0定义:4.1生产件:用于PPAP的产品是指生产现场使用正式的生产设备、工装、材料、环境、操作者和过程参数制造的零部件,该过程是1小时到一个班次的生产,且规定的生产数量为至少300件连续生产的零部件。
5.0作业内容:5.1工作流程标准:5.2.1提交要求:以下情况下首批产品量产前必须提交PPAP批准,除非顾客负责产品批准部门放弃了该要求。
5.2.1.1一种新的产品或零件(如以前从未提供给指定顾客的一种特定的零件、材料或颜色)。
5.2.1.2对于以前提交零件的不符合进行纠正。
5.2.1.3关于生产产品/零件编号的设计记录、技术规范或材料方面的品质更改。
5.3下列情况可以不通知顾客,但有责任跟踪变更或改进,并更新任何受到影响的PPAP文件:5.3.1工装、模具或设备在同一生产区域内移动。
5.3.2同型号的工装、设备、检验治具更换。
5.3.3调整作业,但未变更制造流程。
5.3.4依PFMEA的RPN结果的变更(未变更制造流程)。
5.4对供应商要求5.4.1顾客有指定具体的供应商及提交等级时,依顾客需要要求供应商提交相关等级资料。
5.4.2当顾客同意放弃要求供应商提交PPAP时,则供应商可以不用提报PPAP 资料。
供应商已向顾客提交PPAP资料并得到认可的,本公司不另行要求提交。
1.0目的正确地选择和评价供方,保证供方提供的产品满足本公司规定的质量要求并持续提高供货业绩。
2.0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生产性供方的选择和评价。
3.0职责3.1.生产供应科负责供方的选择,协调对供方的评审,负责合格供方清单的建立、更改和更换,监督供方供货的准时性和交付能力,并负责对供方的综合评价。
3.2.质检科负责实物质量的检验、供货质量的统计和供方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验证,综合科对供方进行质量能力评审和复审。
3.3.设计技术科负责制定材料标准、图纸、技术协议,负责对首件样品的认定。
设计技术科负责首批样件审批及通过PPAP对供方进行生产过程认可和产品认可。
4.0定义4.1.PSA-潜在供方的评审,是一种对潜在供方能否达到最低质量体系要求所进行的现场评审。
4.2.重要材料-构成最终产品的主要部分或对最终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原材料或外协外购件。
4.3.一般材料-对最终产品质量影响不大且构成最终产品次要部分的原材料或外协外购件。
5.0输入设计技术科采购技术标准厂长质量体系策划结果顾客代表顾客要求6流程责任部门 流程 相关质量记录 生产供应科 供方设计技术科 设计技术科 生产供应科生产供应科组织→PPAP 资料 生产供应科综合科设计技术科生产供应科生产供应科→审核记录→技术开发协议 →供方评定记录表 →合格供方名录 →合格供方名录→供方供货业绩统计表→质量保证协议←材料零部件清单 ←材料零部件标准 →供方评定记录表→供方企业概况调查表生产供应科7.0 说明7.1 生产供应科依据采购需要,通过市场寻访后,初步确定几个候选供方。
向供方索取《供方企业概况调查表》和其它基本资料。
7.2 设计技术科向供方发出任务书、图纸、技术要求等资料,生产供应科请候选供方提供报价,依据报价经分析后确定待评审供方。
7.3 体系评价7.3.1生产供应科检查潜在供方是否已取得QS9000/VDA6.1或ISO/TS16949:2002第三方认可的证书。
程序文件修改记录与流程图1目的对检测方法进行确认,以确保采用的检测方法满足客户要求和预期的使用要求并保证检测方法在应用时的协调一致。
2适用范围本程序使用于公司对检测方法的变更和偏离进行的确认。
3职责3.1总经理负责批准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变化和偏离的实施;3.2 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对检测方法的变化和偏离的确认;3.3 检测一、二室负责实施检测方法的变化和偏离的确认;4工作程序4.1方法的偏离和变化4.1.1当客户提出偏离检测标准、规范中规定的方法时,合同评审时应与客户就方法中变动部分进行书面的约定,并明示可能存在的风险。
4.1.2当公司确定检测中需要偏离检测标准、规范中规定的方法时,合同评审时应以书面方式告知客户并说明偏离的原由、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征得客户的书面同意。
4.1.3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检测一、二室对偏离的检测标准、规范中规定的方法进行必要的确认,以确定偏离的方法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能力和可行性;4.1.4 国家、行业颁布的检测标准、规范中规定的方法发生性质变化,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实施确认。
4.1.5 任何对检测标准、规范中规定的方法偏离或变化,办公室应及时通知检测一、二室负责人。
4.2本公司需要进行方法确认的范围包括:a) 国家、行业颁布的检测标准中方法的性质发生变化;b) 对检测标准、规范中的方法实施偏离;c) 超出其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d) 经过扩充和更改的标准方法;4.3确定方法性能的技术(确认的方法)可采用《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中的方法。
4.4方法确认的实施4.4.1各部在开展检测工作时,采用满足客户需要并适用于所进行的检测的方法,优先使用国际、区域或国家标准发布的方法,并确保使用最新有效版本。
如客户指定的方法不合适或已过期时,通知客户。
4.4.2当缺乏检测细则会造成检测人员对标准、规范理解不同、操作方法不同、判断不同而影响检测质量时,各部应依据标准、规范编制检测细则。
目录
8.2.3.4 a. 质量手册编号 (3)
8.2.3.4 b. 程序文件编号 (3)
8.2.3.4 d. 质量记录编号 (3)
8.2 附图1:组织(及所属部门)制订、发放的文件受控流程图 (4)
8.2 附图2:外来受控文件受控流程图 (5)
8.3.2 质量记录控制流程图 (6)
8.4.2 内部质量审核工作流程图 (7)
8.5.2 6.10 进货检验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8)
8.5.2 6.10 产品已交付和使用时发现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9)
8.5.2 产品最终检验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流程图 (11)
8.5.2 产品实现过程中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流程图 (12)
8.6.2 A 类纠正措施流程图 (13)
8.6.2 B 类纠正措施 (15)
8.6.2 C 类纠正措施 (16)
8.7.2 《质量情况通报》的编制、发放、回收、处理 (17)
8.7.2 财务状况预警系统 (18)
8.7.2 预防措施的制订、实施和评价 (19)
8.8.2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流程图 (20)
8.9.2 人员招聘录用程序流程图 (21)
8.9.2 培训程序流程图 (22)
8.9.2 考核程序流程图 (23)
8.11.2 产品实现过程策划程序流程图 (24)
8.11.2 策划依据 (25)
8.12.2 产品要求的识别与评审过程 (27)
8.12.2 产品合同修改过程 (28)
8.12.2 市场信息控制过程 (29)
8.13.2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30)
8.14.2 采购控制程序流程图 (32)
8.15.2 生产运作程序流程图 (33)
8.17.2 测量和监控策划程序 (34)
8.18.2 体系业绩的测量和监控过程程序 (35)
8.19.2 过程的测量、监控和分析程序流程图 (36)
8.20.2 产品测量和监控程序流程图 (37)
8.21.2 持续改进过程控制程序 (38)
8.2.3.4 a. 质量手册编号
8.2.3.4 b. 程序文件编号
8.2.3.4 c.
质量记录编号
程序文件编号
质量记录编号
8.2 附图1:组织(及所属部门)制订、发放的文件受控流程图
8.2 附图2:外来受控文件受控流程图
图2
8.3.2 质量记录控制流程图
非
质量记录格式编号
质量记录领用
质量记录流转
质量记录存档
整理过期质量记录
销 毁
保 存
长期保存
查询
8.4.2 内部质量审核工作流程图
8.5.2 6.10 进货检验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8.5.2 6.10 产品已交付和使用时发现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8.5.2 产品最终检验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流程图
8.5.2 产品实现过程中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流程图
8.6.2 A 类纠正措施流程图
8.6.2 B 类纠正措施
8.6.2 C 类纠正措施
8.7.2 《质量情况通报》的编制、发放、回收、处理
8.7.2 财务状况预警系统
8.7.2 预防措施的制订、实施和评价
预防措施制订、实施和评价
8.8.2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流程图
8.9.2 人员招聘录用程序流程图
8.9.2 培训程序流程图
8.9.2 考核程序流程图
8.11.2 产品实现过程策划程序流程图
8.11.2 策划依据
策划输出
策划输入
8.12.2 产品要求的识别与评审过程
8.12.2 产品合同修改过程
8.12.2 市场信息控制过程
8.13.2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8.14.2采购控制程序流程图
8.15.2 生产运作程序流程图
8.17.2 测量和监控策划程序
8.18.2 体系业绩的测量和监控过程程序
8.19.2 过程的测量、监控和分析程序流程图
求屋者征询意见过程
完成成交过程
8.20.2 产品测量和监控程序流程图
8.21.2 持续改进过程控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