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传统园林艺术

日本传统园林艺术

日本传统园林艺术
日本传统园林艺术

第四章内心的庭园——日本传统园林艺术

一、发展简史

第一时期:古代(飞鸟、奈良、平安)

池泉庭:偏重于池泉为中心的园林构成。

作为住宅形式的寝殿式庭园

作为佛教寺院庭园的“净土庭园”

第二时期:中世时代(镰仓、南北朝、室町)

武家式造庭的手法,后又演变成书院式,规模上小些。禅宗的引入,山水式庭园、“枯山水”园、回游式山水庭园。

用立石表现群山,石间有叠水和小溪;

用白砂、整形树拟水拟波,伏石和整形树拟岛拟船,以苔藓喻大千世界,以原地静观参悟形式达到境界。

第三时期:近世(桃山、江户)

茶道——茶庭,为了进行茶道的礼仪而创造的一种园林形式,与茶室相配的庭园,是日本庭园艺术中很有民族特色的类型。

“佗”是茶庭的灵魂,意思是寂静、简素,在不足中体味完美,从欠缺中寻求至多。

日本的茶道有“三千家”之说,它们是指京都的表千家、里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

茶庭的构成有垣塀(土围墙)、露地门、腰挂(用于休息的坐凳)、待合(用于等待的建筑)、蹲踞(用于茶客洗手的低矮洗手钵)、雪隐(厕所)、步石、石灯笼、水井、尘穴(尘壶,用于盛垃圾的地方)、躏口(茶客的出入口)、门口役石(出入口用于踏步、装饰、防滑的功能石)。

园林气氛是以裸露的步石象征崎岖的山间路径,以地上的松叶暗示茂盛森林,以蹲踞式的洗手钵象征圣洁泉水,以寺社的围墙、石灯笼来模仿古刹神社的肃穆清静。这一切都是为茶道所讲究的“和、敬、清、寂”。

日本最小的庭园叫坪庭。坪在日本是一个面积的计量单位,一坪相当于3.3平方米。坪庭的意思就是很小的园林。

坪庭另有一名字叫“壶”,在日语的发音中与坪的发音一样。中国有“壶中天地”的说法,也就是说体量虽小,但要素齐全,功能完善,别有一番天地。

第四时期:近现代(明治、大正、昭和、平成)

手法多样化

枯山水、池泉庭、茶庭、西洋式庭园等

东京四大名园——桂离宫、仙洞御所、修学院离宫、京都御所

日本枯山水双壁——龙安寺石庭与大德寺大仙院方丈东庭

二、日本庭园的建造手法

1、筑山与野筋(山的坡度很小)

为了抬高主景石的位置;作为背景而不是主景

石组:指不加任何人工修饰、加工状态下的自然山石的组合。象征“山”;永恒不灭;精神寄托的象征。

须弥山石:单个景石。

坐禅石:两个一组的石组。主景石是上座石,巨大,表面平整,适于坐禅;配石称为副石,小巧,体态圆满,适于观望。

三尊石:立石(主人石、守护石)——释迦;伏石——左普贤、右文殊,象征佛陀与其两个弟子。阿弥山石、势至石、观音石。一高两低,一主两副,“品”字形的三石构图。

七五三石:十五个景石按三组形式配置。三组景石一般在苔地和沙地上,背后有树木背景。

龟石:一个龟头石、一个龟尾石、四个龟足石;鹤石:一个鹤头石、一个鹤尾石、两个鹤羽石。龟头石低于水中,鹤头石则高昂入空。在池泉园中,龟岛和鹤岛上还种有松柏等长寿的植物。

2、池、泷与遣水

3、中岛、出岛与岩岛

中岛、岩岛:全部浸于水中;出岛(半岛):一半入水的岛

蓬莱岛、龟岛、鹤岛

中岛、主人岛、客人岛

4、植物、亭、塔、园门、垣与塀

5、园路、步石、石灯笼、洗手钵石组和尘穴

三、中日园林对比

1、自然环境

(1)地理环境决定园林山水性质

中国城市园林西北为山、东南理水布局,本质上是对中国地形的模仿。

日本园林均以水为母题,以池拟海洋,以石拟矶岛。反映于“泉为水源,池为水象,池泉为基础,石岛为点缀,舟桥为沟通”。

(2)气候差异决定园林建筑和植物差异

(3)园林掇山叠石的形态与人的身高有关

2、风格类型

中国:偏重于皇家和私家园林;皇家园林气势大、轴线明、装饰浓;私家园林表现为文人园林;中国寺院园林风格不明显,依附于文人园林。

日本:偏重于寺院和私家园林;皇家园林气势弱、中心势、装饰素;私家园林表现为武家园林;日本寺院园林风格明显,独立于三大园林。

3、历史变迁

中国:产生时间早;渐变型

日本:引进影响;突变型

4、文化思想

园林哲学:儒型与佛型

园林美学:仁型与智型

文学意境:中国偏于理性积极;日本偏于苍凉悲哀。

绘画、书法

园林活动:中国有茶无道,日本有茶有道;日本有茶庭而中国无;插花盆景

5、造园手法

(1)意境和意象

仁山与智水;人之喜与物之哀

繁花美居与枯石陋室;儒林雅意与佛身道气

(2)景区构成

前宅后园与前园后宅(寺院园林)

轴线与中心;对称与自由

中国以水岛为平面中心,以山亭为视觉中心;日本以水砂岛石为平面视觉中心。

划分与围合:中国大园重分,小园求曲;日本重合不重分。

一池三山与缩景

(3)园林游览体验

在动静上各属动游型和静观型;在交通上各属路游型和舟游型

在游线上各属串连式和环心式;在身心上各属身游型和心游型

在功能上各属居住式和参悟式;可触式游览和敬畏式游览

四时游、四季游、阴晴游

小结

日本园林是从中国直接传承过去的,自然的布局,存在中国园林“仁山智水”的痕迹。

日本园林的存在本身就说明中国园林的辉煌及可塑性。

当中国园林从自然山水园向文人山水园发展之时,日本园林一反中国人诗情画意的世俗浪漫情趣,走向枯、寂、佗的超凡脱俗之境界。

日本园林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用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了极大的意蕴效果。

论中外园林艺术特点比较

论中外园林艺术特点比较 摘要:由于中西方对自然的认知不同、造园思想的差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审美情趣、造园方法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中西方园林景观在园林类型、园林规模、园林与建筑的关系、造园艺术与美学风格方面的巨大差异。 关键词:中西古典园林;艺术风格;差异;研究; Abstract: In the West as a result of natural cognition is different, gardening ideological differenc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aesthetic taste, gardening and different methods and other factors, resulting in the western landscape in garden type, landscape scale, landscape and building relationships, garden art and aesthetic style of the great differences. Key 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classical garden art style; differences; study; 0引言 园林是栽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览休息的风景区, 是建筑向室外空间拓展的一种形式, 自古以来一直是建筑艺术中较为特殊的一个分支。园林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来烘托建筑的美; 二是利用各种造园元素来再造自然, 为人们提供一个美丽的户外活动场所。正因为如此, 人们又将园林看作是建筑的一种有机延伸。的确, 游览园林是人类最纯洁的乐事, 最能怡悦人的精神。没有它, 宫殿和建筑物不过是粗陋的手工制品而已; 它又是建筑艺术最好的修饰, 能给我们的生活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 能怡悦我们的精神, 因而是最完美、最纯洁的艺术之一。 园林艺术创作是按一定的功能和审美需要,将山水、植物、建筑进行有机组合。世界各国均有自己的造园活动,并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如中国古典园林、法国古典园林、古希腊园林、古罗马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伊斯兰园林、日本古典园林等,这些园林都自成体系,有明显的特点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概括地讲,前两种风格最为典型并引人注目,一直成为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的代表。中国园林追求自然天成, 西方园林则追求秩序与控制,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1总体布局上的差异 中西园林的一个区别就在于是突出自然山水还是突出建筑。中国古典园林在总体布局上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园林景观构图主体, 其花木配合山水布置,园林建筑亦服从于周围的自然环境, 与山水树木相协调, 并作为陪衬、表现或点缀山水意境的一部分。中国传统造园要求人工美与自然美的高度统一, 所以, 在园林设计中遵循“ 山水为主、建筑是从”的原则。

园林艺术的特点和艺术手法.docx

[ 园林艺术 ]古典园林特点-中国 总的来说: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 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 主要的特点,或者说,四个主要的风格特征。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 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 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 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惟其如此,像颐和园那样的大型天然山水园才能够把具有典 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复现出来。这就是中 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植方面表现得 尤为突出。 明代造园专家计成在《园治》起首篇提出的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 的两大主流。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 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 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

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 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 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 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三)、诗画的情趣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 ,也要 ?动观? ,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 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 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 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 这就是通常所谓的 ?诗情画意? 。 诗情,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 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 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 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 沧浪亭的楹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 , 近水遥山皆有情? , 与?沧浪 ?之说暗合。 (四)、意境的涵蕴: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也就 是说把主观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比较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一)中国园林发源于商、周时期,最早的形式是囿,囿是将一定的天然地域加以圈围,并在其中放养动物,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之用的场所,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自然地貌,审美与实用结合在一起。中式园林从“原始”状态脱胎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园林,园林从生产生活走向艺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此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阶级对抗尖锐,政局复杂多变,使得一些文人士大夫阶级的自信心遭到崩溃,理想幻火,并逐渐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淡泊为特征的人生折学与生活情趣,追求的是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朴实无华的气质。他们选择了“隐居” ,在山水花鸟的大自然中获得慰籍,但又不肯放弃城市的繁华生活,所以在自己居住的深宅大院内建立自然山水花园,以实现理想的“隐居”,寄情于山水,隐身于山林,复归大自然。正是此种崇尚自然的社会风尚,使艺术家产生了表现大自然优美的情感动力,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势必在文艺作品上打上深刻的烙印,从而影响到园林艺术的创作。 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可说皆为文人,思想活跃,敏诗善文,擅画能歌,在文学和绘画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其所造园无不出之同一意识,以雅为其主要表现手法。诗、画、书法、音律、园林等艺术形式有机融为一体。园林意境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孔稚圭到唐宋时期的王维、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等人,他们既是文学家、艺术家,又是园林创作者或风景开发者。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体现恬淡的意境。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经营的辋川别业,充满了诗情画意。而元、明、清的园林创作大师如倪云林、计成、石涛、张涟、李渔等人都集诗、画、园林诸方面高度文艺修养于一身,发展了园林作的传统,力创新意,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排,以及花木栽植,每每借用山水画论。而风景主题的意境构思,题对楹联等又常常受到风景田园诗文的启发。使园林景观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意境和感情色彩,这也是我国历代造园家共同追求的境界。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二)西方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圆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人们习惯于将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园林。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 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西方园林作规则式布置,最初大都出于农事耕作实用的需要,如法国的花园就是起源于果园菜地,在一块长方形的平地上,由灌

我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就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就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与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就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就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就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就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就是智慧与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就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与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与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与观景的建筑。建筑与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与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就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瞧来,国家的山河都就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就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与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2、私家园林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一、设计理念。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指出:“美术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于人文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体验、交流评述等教学活动”,并指出:“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为此,我在教学中尝试使用构建“生活课堂,实现教学生活化”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策略。 二、教材分析 《中外园林艺术》是高中美术“美术鉴赏”模块中的内容,围绕世界各国的园林艺术展开,包括园林的形式功能、各国家园林的介绍及现代园林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和独特意义。第一部分是园林艺术的欣赏。先引导学生评述周围的居住环境,说明园林的功能意义。再介绍不同国家园林艺术,让学生对园林艺术产生宏观认识,提高审美水平。第二部分通过让学生运用绘画创作方式来体验各国园林特色的居住环境,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各国园林的特色的理解,深化所学知识。 三、教学目的 1、学生了解中外园林艺术的流派和特色,建立对园林艺术基础面貌的认识。 2、学生探讨并体验不同园林风格背后的审美文化上的差异,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学生体会中国园林的特殊意义,树立发扬民族文化的信心,能注意和生活结合。 四、教学难点 以中外园林艺术特点为出发点探索不同园林艺术流派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脉络,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艺术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和决定因素。 五、教学重点 1、了解中外园林的主要流派,建立对园林艺术基础面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力。 2、初步掌握南北方园林整体风格的区别。 六、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励自主探究 在导入新课时,老师用学生熟悉的家乡环境创建生活情境:“宣威每年都要新建一些公园和广场。这是为什么?” 学生:“改善人们居住的生活环境,提升宣威的城市品味。” 教师:“老师很想知道每一位学生的家的外部环境是什么样,这儿有两幅图片一个是房间和空地,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环境,畅谈一下自己会用到什么元素美化居住环境。”学生提了很多建议。 教师:“大家提到的很多东西都用到了园林创作素材,虽然大家不是专业的园林设计师,但很多创意都很符合园林的设计思路:‘诗情画意’。园林的创作在自由自在的想象中最容易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来感受它巧夺天工的美丽。” (评析:美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因此,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去创设情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其自主地积极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二)、创设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1、认识中国园林 教师:一提到中国园林,大家首先会想到的是什么? 学生:颐和园!苏州园林! 教师:接下来我们共同来欣赏南北方园林的代表,在欣赏过程中,请同学思考体会南北方园林的特点差异。 多媒体播放:欣赏北方皇家园林作品和南方私家园林作品 学生:北方面积较大,气派宏伟。南方面积小,再现‘诗情画意’的意境。 (评析:学生能欣赏园林的具体不同,说明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学生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了对中国南北方园林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认识外国园林 教师:接下来欣赏国外优秀作品,同学们同样要注意观察其中的区别。 学生观察、思考。 (三)、自主总结规律,验证领悟新知

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艺术与研究(doc 7页)

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艺术与研究(doc 7页)

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艺术与研究 摘要:回顾了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的历史, 剖析了我国植物造景的现状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探讨了园林植物造景的主要作用。论述了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艺术特征与手法。通过分析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现状,探讨园林植物造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园林植物植物造景传统园林 1、园林植物造景涵义和发展 1.1 园林植物造景涵义 园林植物造景[1],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来创作园林植物景观。 1.2 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的发展 我国的古典园林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已有造园活动见于文献记载[2]。古典园林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造园艺术,到宋代就已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清代中叶以后,更是中国园林史上集大成的终结阶段,现存的古典园林基本上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纵观园林发展的历史,任何一个时代的园林,其目的都是为人服务的,而其形式与风格正是取决于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取向及经济技术水平。 1.2.1 殷商至秦汉时期园林植物造景 上世纪70 年代,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的遗址发掘中,获得一块刻有盆栽花纹的陶块,可见,早在7000 年前我国就有花卉栽培了[3]。然而,园林植物在各个历史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其的认识和应用也在不断的加深和发展。我国最早的园林形式是囿,出现在殷商时期,它是将一定地域加以范围,让花草果木、鸟兽鱼虫滋生繁育,并挖池筑台,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后来统称园囿,以后则发展为以种植观赏花木为主的园苑。在长达五六百年的西周至春秋时期,我们从闻名中外的《诗经》中可知此时园林植物主要是为人

为什么不少日本电影演员的表演都相对比较夸张

为什么不少日本电影演员的表演都相对比较夸张? 【yolfilm的回答(284票)】: - 日本演员的演技,跟他们的生态环境是离不开关系的。 一、 首先,日本(包括韩国),媒体圈是以经纪公司为大,很多演员都是领月薪的,生死存活,全凭经纪公司的支持和扶助。作为演员,除非少数特例,不然漫长的职业生涯中,都有起伏。尤其是小演员养成的阶段,没有那么多的电影电视机会,只能靠剧场演出存活。 在日本,剧场演出一直常盛不衰,那个生态是很健全的,演员只要服从公司安排,总有表演机会,总有一碗饭吃。(前提是你有经纪公司签约)。 长久的舞台演出,造成很多演员身上,都有一股浓厚的「剧场化表演习惯」,日本国人自己见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二、 这些年,在中国当红的日剧,都有点「疯狂」的元素在里面,例子原谅我不多举证了,就是一个正常的戏,比如「神探伽利略」,主角(福山雅治)演技正常,可他的实验室里,都要配个演技夸张的助手(栗林宏美),这其实就是为了戏剧效果。

真的看多了日剧(包括电影和电视),其实,全部用平和、正常的表演方式,完成全部演出的表演,还是有很多。多到不可胜数。(其中最著名的,是以「拘谨美学」传世的「小津安二郎」。) 从这一点上来看,剧目的品类,导演对角色的设计,主配角表演的刻意差异化,等等等等,有太多的理由,也是造成这种「夸张表演」的偌大原因。 三、 题目所提的「图书馆战争」,那是科幻品类的轻小说,先有漫画(2007),再有动画(2008),最后出来电影(2013),还有广播。它的属性,以及系列衍生物的出现,已经决定了这样的作品,不可能正经到哪去。 极夸张的表演,说穿了,就是我说的「日本疯狂表演」的第三个源头:也就是「动漫的影响」。 因为日本是地球上,最爱看动漫的民族,从浮世绘的传统,到现代的大量动漫作品,几代人,几十代人的耳溽目染下,现代影视真人作品,被浮世绘、动漫式的夸张元素浸润,也是一种文化上,民族学上,社会学上的必然。 四、 说到底,夸张式的表演,不见得是日本影视作品的耻辱,往好处想,那是他们大和民族的坚实遗产。 用「包含的态度」去欣赏,也能看出日本人的真性情(以及

园林艺术鉴赏论文

园林艺术在中国 ——以拙政园为例浅析意境的组织规律 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造园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将各个景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升华。 关键词:拙政园、意境、组织规律、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18世纪英国宫廷建筑师威廉姆·钱伯斯说:“中国花园的实际设计原则,在于创造各种各样的景,以适应理智的或感情的享受的各种各样的目的。”这句话指明了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以抒情言志为其艺术内容,用山水石头花木、亭台楼阁的艺术形式来加以表现的,此之为追求意境。而意境的组织则能使游览者感受到造园者的思想,更好的理解造园者的主观情思。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追求意境 (一)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简单来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所谓的园林意境,则是通过园景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情意,使游览者触景生情并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叶朗认为: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作和欣赏[1]。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一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在其他艺术门类更为清晰突出,也更容易把握。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同意境的实质一样,是园主内省和外观的统一,是园主的主观情思和客观的景物融为一体。拙政园就是反映了王献臣的思想感情,他为人处世的准则、他的爱好、趣味等。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就是园林艺术体现出的思想感情与园景内在本质的统一的联系。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本质就是意和境的契合。 (二)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 不论是描写山水还是乡村田园,都要符合一定的自然规律,符合自然界各种景物的构成

中国园林艺术赏析

中国园林艺术赏析 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建造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将各个景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升华。 关键词:中国园林形成发展建筑特色意境 一 .中国园林的形成与发展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园林建造应始于商周,当时称之为囿。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这个时期涌现的名园有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宣帝的“乐游园”等。明、清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园林都是当时的佳作。 二.中国园林的建筑特点 优秀的建筑在园林中本身就是一景。中国古建筑在建筑与环境的配合和协调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有许多精辟的理论与成功的经验。古人不仅考虑建筑物内部环境主次之间、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而且也注意到它们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师和工匠们,在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时候,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等,都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务使建筑的布局、形式、色调、体量等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 园林中的桥,可以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组织游览线路,变换观赏视线,点缀水景,增加水面层次,兼有交通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作用。园桥在造园艺术上的价值,往往超过交通功能。在自然山水园林中,桥的布置同园林的总体布局、道路系统、水体面积占全园面积的比例、水面的分隔或聚合等密切相关。 园廊,屋檐下的过道及其延伸成独立的有顶的过道称为廊。它不仅是联系室内外的建筑,还常成为各个建筑之间的联系通道,是园林内游览路线的组成部分。它既有遮荫蔽雨、休息、交通联系的功能,又起组织景观、分隔空间、增加风景层次的作用。廊的形式和设计手法丰富多样。按结构形式分有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和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一、设计理念。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指出:“美术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于 人文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体验、交流评述等教学活动”,并指出:“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为此,我在教学中尝试使用构建“生活课堂, 实现教学生活化”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策略。 二、教材分析 《中外园林艺术》是高中美术“美术鉴赏”模块中的内容,围绕世界各国的园林艺术展开, 包括园林的形式功能、各国家园林的介绍及现代园林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和独特意义。第一部分是园林艺术的欣赏。先引导学生评述周围的居住环境,说明园林的功能意义。再介绍不同国家园林艺术,让学生对园林艺术产生宏观认识,提高审美水平。第二部分通过让学生运用绘画创作方式来体验各国园林特色的居住环境,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加深对各国园林的特色的理解,深化所学知识。 三、教学目的 1、学生了解中外园林艺术的流派和特色,建立对园林艺术基础面貌的认识。 2、学生探讨并体验不同园林风格背后的审美文化上的差异,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 思维能力。 3、学生体会中国园林的特殊意义,树立发扬民族文化的信心,能注意和生活结合。 四、教学难点 以中外园林艺术特点为出发点探索不同园林艺术流派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脉络,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艺术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和决定因素。 五、教学重点 1、了解中外园林的主要流派,建立对园林艺术基础面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力。 2、初步掌握南北方园林整体风格的区别。 六、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励自主探究 在导入新课时,老师用学生熟悉的家乡环境创建生活情境:“宣威每年都要新建一些公园和 广场。这是为什么?” 学生:“改善人们居住的生活环境,提升宣威的城市品味。” 教师:“老师很想知道每一位学生的家的外部环境是什么样,这儿有两幅图片一个是房间和 空地,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环境,畅谈一下自己会用到什么元素美化居住环境。”学生提了很多建议。 教师:“大家提到的很多东西都用到了园林创作素材,虽然大家不是专业的园林设计师,但 很多创意都很符合园林的设计思路:‘诗情画意’。园林的创作在自由自在的想象中最容易营 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来感受它巧夺天工的美 丽。” (评析:美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因此,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去创设情景,很 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其自主地积极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二)、创设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1、认识中国园林 教师:一提到中国园林,大家首先会想到的是什么? 学生:颐和园!苏州园林! 教师:接下来我们共同来欣赏南北方园林的代表,在欣赏过程中,请同学思考体会南北方园 林的特点差异。 多媒体播放:欣赏北方皇家园林作品和南方私家园林作品 学生:北方面积较大,气派宏伟。南方面积小,再现‘诗情画意’的意境。 (评析:学生能欣赏园林的具体不同,说明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学生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合作完成了对中国南北方园林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认识外国园林 教师:接下来欣赏国外优秀作品,同学们同样要注意观察其中的区别。 学生观察、思考。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概说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 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而且与西方园林艺术相比,它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1990年,中国的风景名胜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自1994年起,中国承德的避暑山庄、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和环秀山庄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这进一步说明中国传统园林具有令人折服的艺术魁力和不可替代的唯一性。它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风流千载。中国古代神话中把西王母居住的瑶池和黄帝所居的悬圃都描绘成景色优美的花园。青山碧水,这正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生活环境。据古文字记载,中国奴隶制的后期殷周出现了方圆数十里的皇家园林--圃,这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雏形。秦汉肘朔,则产生了气势更加宏伟、占地面积达数百里、通过在自然山水环境中布置大量离宫别馆而形成的山水宫苑。魏背时期,懦、释、道的思想,导致园林化的寺庙一一寺庙园林的产生,而此时朴素的山水诗、山水画带动了文人士大夫园林的发展。唐宋时代,山水诗、山水画的水平处于颠峰状态,因此写意山水园就应运而生。到了明清时代,写意山水园的发展达到高潮,造园艺术更加趋于成熟、完美。这时,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文人士大夫,都在园林中追求着更真实的生命体验,寄托进了更多的审美情怀与社会理念。这就使中国园林带有了强烈的象征特色。这种象征特色首先表现在园林和园中景点的命名上。中国园林的名称并不直接与园主的名称相关,而更多地是与园主的人格理想相关。北京颐和园的前身叫清游园。1886年重修后,西太后取意颐养冲和改用现名。这位曾垂帘听政的女皇企盼天下太平,并能让她“颐养天年。无锡寄畅园的名称则表达出它的主人希望自己能生活得自由自在。在中国及其文学作品中还有不止一处的“大观楼”、“大观园”,这既是说此处视野开阔、景色秀丽,也是说在此游览、寄居的人要豁达、达观。据史料记载,汉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中就有一处园中园叫“博望苑”,指登高望远、亲近自然,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滋养和升华。据专家考证,早在公元6世纪的时候,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就传到了韩国和日本,并在那里生根、开花、结果。18世纪的时候,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又传至欧洲,对当时风行的、规则式的英法园林产生了很大冲击,一时间,仿建中国自然式园林在欧洲成为一种时尚。与此同时,欧洲的画家和传教士又应邀在中国北京的圆明园,创造了一组以洛可可风格为主又融有中国民族文化形式的西洋楼,开创了中西园林合作的先河。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具体来讲,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园林是按下面的原则来营造的: [!--empirenews.page--] 1、构架山水。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多姿,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大自然怀有特殊的盛情,尤其是对山环水抱构成的生存环境更为热爱,山与水在风水理论中被认为是阴阳两极的结合。而孔子曾指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而把山水与人的品格结合起来。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背景孕育出的山水观对申国造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难怪中国人如此狂热地在自然的山水申营造园林,或是在都市园林中构架自然的山水。2、模拟仙境。早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曾数次派人赴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蓬莱、方丈、赢洲去获取长生不老之药,但都没有成功。因此,他就在自己的兰池宫中建蓬莱山模仿仙境来表达企望永生的强烈愿望。汉武帝则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在上林苑建章宫的人液池中建有蓬莱、方丈、赢洲三仙山,自此,开创了一池三山的传统。 3、移天缩

日本传统节日简介

日本传统节日简介 日本人认为"真正的日本"体现在节日中.虽然几个世纪以来受到西方影响,节日上的仪式,风俗,食物,饮品,服装,饰品,音乐及舞蹈还是会让人想起日本独特的文化特征.节日会为日本之行增添地方色彩和无限乐趣.有些节日场面盛大华丽,游行队伍中有艺妓和武士;其他节日,尤其是佛教节日,如孟兰盆节,悼念故去的人(在日本并不意味着晦气).许多节日以集市的形式出售食品,糖果,护身符,植物以及廉价玩具.如果大家打算赶好多节日,一定要记住旅店床位也许十分紧张.日本有几百个节日下面,小草为大家例举一些日本各地的重要节日!当然,只是简单介绍而已哦 全民节日 1月 成人节 (第二个周一).当年满20岁的人都可以拥有这个节日!青年人通常身穿正式的服装去游览观光(主要是神社和寺院) 2月 春分节 (2月3日或4日)标志冬天的最后一天.许多神社和寺院举行传统庆祝活动,而后经常有扮成恶魔和诸神的演员进行表演. 3月 女儿节也叫偶人节或桃花节(3月1日-4日).这是女孩子的节日;日本人家里搭起专门的小棚子,上面摆着偶人,代表天皇,皇后以及皇宫随从. 4月 赏花同事,朋友,亲友在盛开的樱花树下野餐,其乐融融. 花节全国的寺院共同庆祝佛主的诞辰 8月 孟兰盆节(8月中旬)标志着秋季的开始,同时也是暑假的开始,同时也是暑假的开始.各地庆祝方式不同,著名的活动有孟兰盆舞,壮观的焰火,以及在河边用小纸船放蜡烛(每支蜡烛代表一个灵魂) 11月 七五三节(11月15日).全国年龄为7岁,5岁,3岁的孩子身穿华丽的传统服装,到神道神社参加祈福仪式.

东京 1月 出初式 (1月6日)消防队员们穿着某个时代的服装,沿着东京湾的晴海街游行在竹子梯子的顶端表演精彩的特技 5月 三社祭(5月17日左右).人们穿着某个时代的服装拥挤在浅草区的大街小巷. 6月 山王祭 (每年6月10日-16日).在日枝神社举行.每相隔一年,僧侣们会骑马,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沿着浅草去主要街道游行. 7月 焰火节(7月最后一个周六)在浅草区的隅田川上举行.这是日本最盛大的焰火表演哦 11月 酉市 (11月中旬之前,每年时间不同)浅草区鹫神社和新宿区花园神社的夜市.夜市上出售装饰精美的竹耙子(祈求众神保佑多多赚钱)街上有精彩的通宵晚会,还有摊位出售酒,面条和叉烧肉. 12月 板羽市 (12月17-19日)这是千僧寺庆祝节日的通宵夜市.夜市上出售板羽球和用木刻印染的精美布料 东京周边名胜 4月 镰仓节(4月第二个周日到第三个周日).集中在鹤冈的八幡宫,节日上的舞蹈和古代武士游行队伍非常富有特色.佩带武士勋章的弓箭手骑在马上格外引人注目. 5月 千人游行(5月17-18日)节日在日光的东照宫到达高潮.场面壮观,1000人穿着武士盔甲游行 9月

浅谈中西方园林之比较

浅谈中西方园林之比较 摘要:本文从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状况、宗教思想和人们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各自特点,通过实例比较,进而阐明了中西方园林的不同,以便我们对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体系有一个辩证的认识。 关键词:中国;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影响;差异 源于黄河、长江两河流域的东方文明和源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两河流域的西方文明,是构成人类文明两大体系的发源地。就是我们习惯说的“东方”和“西方”,是用它代表两种文化的概念。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是东方园林的典型代表,中国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式山水园林,追求自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西方古典园林设计起源于布置园圃,同时受到建筑思维的影响,它的整齐、规则、中轴对称、几何布局成为主要的造园手法,植物多表现为“刺绣花坛”之类的趣味图案,道路笔直,以此表现人工美。其中意大利、法国、英国的造园艺术堪称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代表。 中西方古典园林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形成各自风格 1.1依托自然条件和人为表现下形成的有特色的中国传统园林。“中国位于北半球,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西边,有喜马拉雅山;东边和南边,有太平洋;只有在北边,没有天然的疆界来抵御历史上有名的入侵。三条大河,从西到东,几乎贯穿了中国大陆:即黄河、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北部有广阔干燥的黄土高原,中部有湖泊、溪流和洪水冲积而成的农田,南部有延伸入亚热带地区的人迹罕至的山脉”[1]。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 且呈现出诸多差异, 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 1.2依托自然条件和人为影响下形成的西方传统几何式园林。“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将欧洲大陆分为两个气候地区,地中海气候区和大西洋气候区。通过水路与陆路的相互渗透,恶劣的气候才得以避免,从而也鼓励了航海的发展”[1]。 西方园林,是以十六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造园艺术思潮为基础,于十七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形成的。这种园林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它一般呈具有中轴线的几何格局:地毯式的花圃草地、笔直的林阴路、整齐的水池、华丽的喷泉和雕像、排成行的树木(或修剪成一定造型的绿篱)、壮丽的建筑物等,通过这些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意识,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其最有代表性的是巴黎的凡尔赛宫。这种古典主义的园林,曾得到当时社会的推崇,其中更多的是诗人、画家们的赞许和歌颂,也就赋有了在当时社会上风行的“诗情画意”和特有的“意境”。而只有揭示“诗情画意”和“意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学前教育101廖晓韵 1008110036 第一题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从有文字记载的殷周的囿算起,中国园林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一)意境 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就是意境。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有密切的关系。园林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晋到唐宋年间。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园林创作也发生了转折,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体;以夸富尚奇转向以文化素养的自然流露为设计园林的指导思想,因而产生了园林意境问题。园林意境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体现恬淡的意境。 园林是自然的一个空间境域,与文学、绘画有相异之处。园林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当客观的自然境域与人的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才产生园林意境。其特征可作如下阐明: 园林是一个真实的自然境域,其意境随着时间而演替变化。这种时序的变化,园林上称“季相”变化;朝暮的变化,称“时相”变化;阴晴风雨霜雪烟云的变化,称“气象”变化;有生命植物的变化,称“龄相”变化;还有物候变化等。这些都使产生意境的条件随之不断变化。 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园林意境产生于园林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赏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产生物外情、景外意。

浅谈中西方园林艺术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 浅谈中西方园林艺术 浅谈中西方园林艺术 浅谈中西方园林艺术 浅谈中西方园林艺术 摘要:人工美与自然美——中、西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 关键词:中西方;园林艺术;人化自然 Abstract: Artificial US and the natural beauty - -, west botanical garden its difference is formally obvious. What the western botanical garden manifests is artificial US, not only the layout symmetrical, is regular, is rigorous, the flowers and plants repair and maintain uprightness, thus presents one geometric pattern US, phenomenally the Western landscape gardening is mainly bases in using the artificial method to change its natural state. The Chinese botanical garden completely is different, also does not ask the spool thread to be symmetrical, also does not have any rule to be possible to follow, on the contrary is actually the mountain surrounded by water hugs, winds windingly, not only flowers and plants trees, no matter what original condition of the nature, even if constructs artificially also as far as possible complies with the nature, but is irregular, makes every effort with the nature fusion. key word: West; Landscape art; Hominization nature 前言 人化自然与自然拟人化、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西方美学着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黑格尔在他的着作中曾专门论述过自然美的缺陷,因为任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自在的,没有自觉的心灵灌注生命和主题的观念性的统一于一些差异并立的部分,因而便见不到理想美的特征。“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以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升华为艺术美。而园林是人工创造的,他理应按照人的意志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种途径。中国人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中国人的自然审美观的确立大约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定的历史条件迫使士大夫阶层淡漠政治而邀游山林并寄情山水见,于是便借“情”作为中介而体现湖光山色中蕴涵的极其丰富的自然美。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决非简单的再现或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 院系: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班级:测绘类19-5班 学号:1904070517 姓名:毛镜懿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 本堂中国园林艺术鉴赏选修课,看到了我国许多的古典园林建筑,感受到了有着厚重历史的中国以及有着诗情画意的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对自然美亲切而又敏锐的感受能力和留下的中国园林瑰宝,这次选修课报告,我选择了鉴赏颐和园,才疏学浅,如有纰漏和错误,请海涵。 中国是园林的国度,在园林中充满了诗情画意,可以说是一种有形的诗或立体的画,更具体而典型地寄托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无限留恋。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颐和园全园可分为宫殿区、前山前湖区、西湖区和后山后湖区四大景区。宫殿区取严谨对称的殿庭格局,但较紫禁城的严肃气氛已轻松很多,建筑尺度也不太大。绕过宫殿区的主殿仁寿殿,通过一条曲折的小道,进入前山前湖区,气氛才忽然一变:前泛平湖,目极远山,视野十分辽阔,远处玉泉山的塔影被借入园内,加深了园林的空间感。

在昆明湖西部筑有西堤,堤西隔出水面二处,各有岛一,与龙王庙岛一起,构成一池三神山的传统皇苑布局,为西湖区,风格疏淡粗放,富有野趣。万寿山北麓是后山后湖景区。后湖实为一串小湖,以弯曲河道相连,夹岸幽谷浓荫,风格幽曲窈窕。在后湖中段,两岸仿苏州水街建成店铺,有江南镇埠风韵。颐和园充分体现了皇家园林的特点:以真山真水为造园要素,所用手法为写实;景区规模大,景点多,景观丰富;功能和活动性较丰富,几乎都附有宫殿和居住用的殿堂;园林风格侧重于富丽堂皇,渲染出一派皇家气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