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唐朝的对外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73.50 KB
- 文档页数:3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封建王朝,曾经繁荣昌盛达到了世界的巅峰。
其对外关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开放包容:唐朝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通逐渐畅通,使得外来文化渐渐被接受和整合到中国文化中。
2. 通商交往:唐朝的贸易系统发达,不仅与印度、波斯等西方国家有密切的经贸往来,而且还与朝鲜、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地区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文化和经济交流。
在国际贸易中,唐朝主要出口丝绸、瓷器、铁器、漆器、蜀绣等产品。
3. 大力扶植外族:唐朝致力于扶持吐蕃、突厥和回纥等外族,通过联姻、赏赐、安置等方式使他们融入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习俗,这有助于使得唐朝牢固地巩固了政治上的局面,并为文化的传播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4. 外交多样:唐朝外交手段多样,既有侵略和征服,也有联合和和平的外交手段。
唐朝对西域的丝绸之路进行了保护和维护,通过婚姻、联姻、贺礼和和平条约等手段维护与较强的对外关系。
总体来说,唐朝的对外关系以开放、包容、互惠和多元为主要特点,这种相互交流和融合使得唐朝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和作用。
第5课唐朝的对外关系【认定目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的学习任务)1、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2、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整理知识。
一、朝、日遣唐使1、在唐朝与国外交往中,、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2、日本共派遣唐使次,遣唐使的活动对日本产生影响?二、鉴真东渡1、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2、鉴真是时期的高僧,3、鉴真东渡的意义4、30年前1980年,4月13号下午,一尊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木像运抵上海虹桥机场,那就是被日本奉为国宝的鉴真大师坐像,中日佛教界共同演绎了一段“鉴真大师回国探亲”的佳话。
鉴真大师是什么时候去日本的?为什么要去日本?产生了什么作用?。
三、玄奘取经1、唐朝与天竺(今)的文化交流主要是围绕进行的。
当时到天竺求经影响最大的僧人是。
他撰写了《》一书,作用。
2、我们喜欢看的神话传说电视剧《》就是取材玄奘取经四、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1、唐朝时候为什么世界各地的人们要飘洋过海、不远万里地到中国来?(先概括再举例)中国又是怎样对待外来文化的?(先概括再举例)产生了什么影响?对今天的中国有何启示?2、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有什么疑难问题?填下表: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异同事件身份目的地是否有人随行是否回国【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1、日本派遣唐使的主要目的是()A、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C、加强两国间的友谊D、求取佛教经义2、下列人物中,属于中外友好交往使者的是()A、鉴真、玄奘B、鉴真、松赞干布C、松赞干布、文成公主D、玄奘、唐太宗3、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都是唐朝的僧人②都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③都为完成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唐朝时我国称印度为()A、安息B、天竺C、大食D、大秦5、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你知道秦王指的是谁吗?()A、唐高祖B、唐太宗C、唐中宗D、唐玄宗6、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是()A、武则天B、文成公主C、鉴真D、玄奘“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唐朝对外关系的表现
一、唐朝对外关系的背景
1.1 唐朝的国力和疆域扩张
1.2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外交体系
二、唐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2.1 唐朝与突厥的关系
2.1.1 唐朝与突厥的战争
2.1.2 唐朝与突厥的外交婚姻
2.2 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2.2.1 唐朝与吐蕃的联盟
2.2.2 唐朝与吐蕃的战争
2.3 唐朝与高句丽、新罗的关系
2.3.1 唐朝与高句丽的军事行动
三、唐朝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
3.1 唐朝与琉球的关系
3.1.1 唐朝对琉球的统治
3.1.2 唐朝与琉球的贸易往来
3.2 唐朝与南诏的关系
3.2.1 唐朝对南诏的军事干涉
3.2.2 唐朝与南诏的文化交流
3.3 唐朝与占城的关系
3.3.1 唐朝对占城的外交政策
3.3.2 唐朝与占城的经济合作
四、唐朝与西域国家的关系
4.1 唐朝与波斯的关系
4.1.1 唐朝与波斯的贸易往来
4.2 唐朝与吐火罗的关系
4.2.1 唐朝对吐火罗的统治
4.2.2 唐朝与吐火罗的宗教交流
4.3 唐朝与大食的关系
4.3.1 唐朝与大食的战争
4.3.2 唐朝与大食的经济合作
五、唐朝对外关系的影响
5.1 对唐朝政治经济的影响
5.2 对唐朝文化的影响
5.3 对后世的影响
总结: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外交活动最为频繁和广泛的一个朝代,其对外关系的表现不仅体现了唐朝的强大国力和广阔疆域,也对周边国家、东南亚国家和西域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在外交上的灵活应对和文化交流的推动,为中华文明的传播和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与文化交流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不仅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对外关系与文化交流的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积极参与了周边地区的事务,并通过多种途径与其他国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首先,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主要集中在周边地区,特别是中亚和东南亚地区。
当时,中亚地区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非常频繁。
隋唐时期,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往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特产成为了中亚地区的主要商品。
同时,中国也从中亚地区引进了一些新的农作物和手工艺品,丰富了中国的物质文化。
其次,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还延伸到了东南亚地区。
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往来早在隋朝就已经开始,而在唐朝时期达到了巅峰。
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成为了东南亚地区的热门商品,而东南亚地区的石头、香料、象牙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
这种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文化的交流。
隋唐时期,中国佛教传入了东南亚地区,对当地的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还涉及到了西亚和欧洲地区。
当时,中国与波斯、拜占庭等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也非常频繁。
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成为了西亚和欧洲地区的奢侈品,而西亚和欧洲地区的珍宝和奇珍异宝也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
这种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文化的交流。
中国的佛教和道教传入了西亚和欧洲地区,对当地的宗教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的来说,隋唐时期是中国对外关系与文化交流的鼎盛时期。
中国积极参与周边地区的事务,通过贸易往来和宗教传播等方式与其他国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也丰富了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和文化交流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历史进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唐朝对外关系的表现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其对外关系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以下是唐朝对外关系的表现:
一、西域和中亚地区
唐朝在西域和中亚地区的对外关系非常重要,这些地区是唐朝与外部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
唐朝通过与吐蕃、突厥、回纥等部族的联姻和贸易往来,保持了与西域和中亚地区的稳定关系。
唐朝还派遣了多名使者到吐蕃、突厥、回纥等地进行外交活动,加强了与这些地区的联系。
二、东南亚地区
唐朝在东南亚地区的对外关系主要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联系。
唐朝与东南亚地区的交流始于唐朝初年,唐朝通过海上贸易往来,与占城、琉球、马来、爪哇等地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关系。
唐代还有一些东南亚贵族前来中国进贡,加强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三、朝鲜半岛
唐代与朝鲜半岛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唐朝与新罗、百济等国的王室通婚,加强了
两国之间的关系。
唐朝还曾向朝鲜派遣过多名使者,加强了两国之间的外交交流。
四、日本
唐朝与日本的关系也非常紧密。
唐朝与日本的交流始于唐朝初年,唐朝通过海上贸易往来,与日本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关系。
唐朝还曾向日本派遣多名使者,加强了两国之间的外交交流。
综上所述,唐朝对外关系表现出了广泛而深入的交往。
唐朝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联系,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同时也促进了文化、贸易等方面的交流。
唐朝的对外关系主要内容
有:
一、和平外交。
唐朝以维护国家、加强治理为宗旨,采取和平外交政策,主张尊重异
域国家的主权,建立友好关系。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派遣大明使者前往日
本推行外交政策,促成日本开放外交,并让中国文化和信仰传向日本。
二、商业交流。
唐朝重视和异域国家的商业往来,大力推行营商利市政策,大力发展
与东亚地区的贸易往来,推进商业文明的发展,开发海外贸易,促进交流
思想。
同时,唐朝还加强了与印度和丝绸之路的交流,进一步拓展商业发
展渠道。
三、文化交流。
唐朝和异域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十分活跃。
唐朝主办了包括“国保斋”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不仅加深了唐朝与异域国家的文化交流,也为唐朝
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和文化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结构对外关系:1.对外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有七十多个国家与唐进行通商2.对外交通:陆路——向东可到朝鲜,向西可达中亚和欧非海路——向东可达朝鲜、日本,向西可达波斯湾3.主要国家:唐与朝鲜、日本、印度、波斯、大食及欧洲、非洲的交往●全面理解唐朝的对外关系1.唐朝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是亚洲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唐朝统治者比较开明,重视发展对外交往等。
2.文化交往的多样性。
渠道和途径:官方和民间贸易,伴随着文化交流;官方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宗教传播;战争。
3.与两汉相比,唐朝对外关系的特征:(抄写)1)汉代以陆路为主,唐朝水陆并进。
2)汉代以丝和丝织品为主,唐代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商贸物品大为增多。
3)汉代以商贸为主,唐朝使臣、商贸交往、文化交往全面展开,中外交流具有传播文化与商贸并重的双重性。
4.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展的基本条件,主要有: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发达,对外交流畅通,政府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等。
一、“丝绸之路”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促成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线——丝绸之路,这条横贯欧亚的大路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因此被称为“丝路”或“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
丝绸之路东起长安(今西安),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跨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经中亚部分的独联体、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而达地中海东岸,全长7000多公里,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总长4000多公里,约为丝绸之路全程的二分之一。
(链接:“丝绸之路”路线图)丝绸之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再分为南北两道,南道是出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西行,经鄯善(今罗布淖尔附近),沿昆仑山的北麓,经过于阗(今和田)、莎东、蒲犁(今塔什库尔干),逾葱岭,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地中海的大秦(今罗马共和国),或由大月氏向南入身毒(印度);北道是自玉门关(今敦煌西北)西行,经车师前国(今吐鲁番附近),沿天山南麓西行,经焉耆、疏勒,逾葱岭,至大宛。
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导学案点击新目标1、熟记与唐朝友好交往的两个国家和五个人物;2、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归纳鉴真和玄奘的相同之处,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链接旧知识课前小热身1、请同学们认真看书,勾出重点知识,圈点出五个重要人物,对疑惑点做出批注;完成知识建构:谴目的:密切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唐次数:十多次唐与日本使代表人物:、、。
目的:,()东渡意义促进了日本的提高。
唐朝的对外交流(1唐与天竺(2)(真有唐僧其人吗?真有帮他渡过道道难关的仙吗新课解读1、议一议:联系前面所学知识,找找唐朝对外交往频繁、发展的原因?①②③④2、读一读:郭沫若赞鉴真诗,并思考日本为何把鉴真坐像定为国宝?3、谈一谈:日本谴唐使、鉴真、玄奘三人有何共同点?你从鉴真、玄奘身上学到了什么?课堂小结写一写: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重大史实:两个国家:()、();三件大事:①②③五个人物:()、()、()、()、()课堂大练兵1.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鉴真先后几次东渡日本? ( )A.4次 B.5次 C.6次 D.7次2.“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唐·李白《哭晁卿衡》)李白在诗中所哭的“晁卿衡”指的是 ( ) A.空海 B.阿倍仲麻吕 C.吉备真备 D.玄奘3.“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现代·郭沫若)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遣唐使者来华 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西行印度 D.文成公主入藏4.我国古代著名的高僧、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是A.空海B.鉴真C.玄奘D.晁衡5.为日本文字“平假名”的创制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 )A.空海 B.阿倍仲麻吕 C.吉备真备 D.鉴真6.ABCD四位同学在看完动画片《西游记》之后有如下叙述,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A.唐僧走了那么远应该被称为旅行家B.唐僧去的“西天”实际上是今天的印度半岛C.别看他带回了这些经书,实际上没人看得懂,因为那都是梵文写成的D.哎,你别说,唐朝的皇帝还真够开明的,外国的东西都敢学7、唐朝时为中日两国人民的效作出最突出贡献的中国人是A 空海B 晃衡C 鉴真D 玄奘二、材料题:8.材料一:他孤身一人骑马穿越莫贺延啧…..他经历千难万苦,才终达天竺……..材料二:他率弟子、工匠等,启程东渡,…….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洲,受到热烈欢迎,留居奈良………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2)材料二中的“他”又是谁?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3)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哪些优品质?(4)你认为唐朝对外关系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9.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唐朝300年间,由于留学生、学问僧学习和带回的中国文化产物,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中国前进,日本也前进。
唐代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高峰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大型帝国时期。
在唐朝,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极其重要,也十分精彩和多元化。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唐代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
一、多元化的对外关系唐朝的对外关系极其多元化。
唐朝与周边小国和部落进行着贸易、冲突和联姻等各种关系。
唐朝和周围国家之间的战争和和平、敌对和友好、竞争和合作交织在一起,非常复杂。
此外,在唐代的国际交往中,文化、艺术以及宗教的作用也愈发显现。
二、徐福岛唐代建立徐福岛来维护对外贸易和赋税。
徐福岛成为唐代的海上贸易重心,并成为唐朝与朝鲜、日本、琉球等国进行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唐朝的进口和出口商品通过徐福岛的港口流通,对唐朝的经济和贸易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天竺佛教的传入唐代不仅是帝国中心,也是文化交流的中心。
在唐朝时期,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这对中国的文化和宗教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唐朝,佛教被广泛接收,成为其文化的一部分。
唐朝与印度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促进了中国的文化发展。
四、对外政策的变迁唐代对外政策也时常有调整。
在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唐朝对外关系相对平稳。
然而,在唐太宗时期,唐朝开始大肆扩张和消灭周边的小国,这极大地动荡了周边的国际关系。
到了唐玄宗时期,唐朝对外关系的核心策略已经从扩张转向了和平,玄宗采取了主动和外交相结合的策略,推动了唐代文化的进一步繁荣。
五、唐朝海外贸易的发展唐代的对外关系也是以海上贸易为主的,唐代海上经济的繁荣有目共睹。
唐代向陆地和海外提供大量贸易物品,其中包括中国的丝绸、茶、陶瓷、铁质和文艺品,还有包括马、玉、金、银和象牙等在内的各种货物。
唐朝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流传。
总之,唐代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极其精彩和多元化。
唐朝在多个方面拥有广泛而复杂的对外关系,其影响力延伸到了历史的长河中。
唐代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为中国和世界的文化、艺术、经济和政治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的外交与国际关系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朝代之一,其外交与国际关系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唐朝的外交政策以开放、包容为主旨,通过多方面的外交手段与各国进行交往,推动了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发展。
一、唐朝的对外政策唐朝统一后,大力发展对外关系,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唐太宗在位期间,奉行了以“和为贵”的外交方针,通过婚姻联姻、宴会接待等方式,与邻国建立友好关系,巩固边境稳定。
二、唐朝的宾客制度唐朝实行宾客制度,允许各国前来朝贺,并给予他们高规格的接待。
唐朝皇帝会亲自接见来自各国的使臣,并在一定时期内安排宴会,展示其国家的繁荣与文化,以求互通有无。
三、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唐朝与吐蕃的关系非常密切。
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唐朝在与吐蕃的和平交往中,通过婚姻联姻、贡品赏赐等手段,维持了双方的稳定关系。
此外,双方还开展了大规模的物资贸易,加强了彼此之间的经济联系。
四、唐朝与突厥的关系唐朝与突厥的关系复杂多变。
在初期,唐朝与突厥结盟,共同对抗敌对势力。
然而,后来由于突厥内部斗争的加剧,与唐朝的关系逐渐恶化。
尽管如此,唐朝仍保持着一定的外交手段,通过纳贡、结盟等方式,与突厥保持关系,维护双方的和平稳定。
五、唐朝与日本的关系唐朝与日本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通过航海、贸易等途径,唐朝与日本开展了广泛的经济交流。
同时,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入了诗歌、绘画、佛教等方面的艺术和文化。
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交往,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为两国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契机。
六、唐朝的外交成就与影响唐朝的外交政策使得中华文化得以传播与发扬。
唐朝与各国的和平交往,不仅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也促进了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融合。
同时,唐朝通过外交手段,调节了与外部势力的关系,保持了边疆的稳定。
这些外交成就为唐朝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起来,唐朝的外交与国际关系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唐朝通过宾客制度、联姻外交等方式,积极与各国进行交往,推动了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发展。
简要介绍我国唐代对外关系: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对外关系也十分活跃。
以下是我国唐代对外关系的简要介绍:
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唐代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较为友好,尤其是与新罗、渤海和吐蕃的关系比较密切。
唐朝通过外交手段,成功地将这些国家转化为它的属国或附庸,加强了朝廷的影响力。
与伊斯兰教国家的关系:唐朝与伊斯兰教国家的交往逐渐增多。
公元651年,唐朝与阿拉伯帝国建交,之后又与波斯、撒马尔罕、巴格达等伊斯兰教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唐朝与伊斯兰教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对外使节的派遣:唐朝对外派遣了大量的使节,也接待了许多外国使节。
这些外交使节不仅开展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而且也有利于唐朝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地位。
总之,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在对外关系方面,唐朝与周边国家友好相处,与伊斯兰教国家进行了交流,还派遣了大量的使节。
这些都有利于扩大唐朝的影响力和提升其在国际上的地位。
第5课唐朝的对外关系
知识点梳理:
1.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交往的国家和地区遍及亚洲、欧洲和非洲。
2.新罗和日本派出大量使节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
留学生最多的是新罗。
日本自隋朝就派
人到中国学习。
唐朝文化对新罗和日本的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3.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鉴真受日本僧人邀请,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
他在日本除了
传授佛教外,还传播建筑、雕塑和医药等知识;
4.玄奘取经:唐太宗时期,玄奘一人从长安出发,到天竺(今印度)学习佛法,回国后,
写了《大唐西域记》一书,成为后来研究中亚历史的宝贵资料。
5.鉴真东渡和玄奘取经是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典型,体现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6.唐朝时期海外贸易频繁,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
7.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原因有:国家安定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对外开放政策,
对外交通发达。
鉴真玄奘
巩固练习:
1. 唐朝时期,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的是()
A.鉴真和尚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崔致远
2. 一位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筑而成的求知之路。
这位伟大的僧人指的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3. 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下列关于唐朝和日本的交往,错误的是()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C.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D.日本按照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4. 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和佛教典籍的是( )
A.《大唐西域记》
B.《徐霞客游记》
C.《东游记》
D.《西游记》
5. 下面两个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的对外交往特点是()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6. 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B.传播日本的先进文化
C.加强两国友谊
D.求取佛教经典
7. 以下最能体现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所表现出的坚持不懈的精神的是()
A.玄奘西行
B.文成公主入藏
C.鉴真东渡
D.遣唐使
8. 下列属于玄奘与鉴真的不同之处的是()
A.是唐朝著名的高僧
B.为自己完成使命历经艰辛和苦难
C.求取佛经精义
D.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9. 唐朝时期同新罗交往频繁,下列有关事实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B.新罗仿照唐朝,采取科举制选拔官吏
C.在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中,新罗人最少
D.朝鲜音乐传入中国,广泛流传
10. 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成为“唐人”的原因是()
A.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威望
B.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11. 下列人物中,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是()
①李冰②李春③玄奘④鉴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 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僧人②都对唐和邻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③为完成使命都出生入死,历经艰辛④都是唐玄宗时期的使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13. 唐朝时成为一座国际性大城市的城市是()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
14. 郭沫若曾写诗称赞鉴真道:“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招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这首诗追述了唐朝文化()
A.对日本的影响
B.对新罗的影响
C.对天竺的影响
D.对大秦的影响
15. 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是唐朝建立1390周年纪念。
唐朝堪称我国古代文明开放设社会的典范,唐朝时候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往频繁,对后世影响深远。
(1)唐玄宗统治前期,采取了那些政策治理国家?
(2)注重对外交往是唐朝成为开放社会的一个亮点。
请举出唐朝和日本与印度交往的典型史实各一例。
(3)根据所学知识,请总结出玄奘和鉴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