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文化与旅游
- 格式:ppt
- 大小:30.46 MB
- 文档页数:82
《文旅融合视角下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活化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戏剧作为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民族文化的记忆,也是地方文化特色和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
文旅融合为传统戏剧类非遗的活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本文将从文旅融合的视角出发,探讨传统戏剧类非遗的旅游活化策略及其在实践中的效果。
二、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传统戏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它通过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和风俗习惯。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戏剧面临着传承困难、观众流失等问题。
因此,如何将传统戏剧与旅游相结合,实现其旅游活化,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文旅融合视角下的传统戏剧类非遗旅游活化策略(一)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结合传统戏剧的特色和文化内涵,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
例如,将戏剧表演、戏曲音乐、戏服制作等元素融入旅游项目中,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传统戏剧的魅力。
(二)创新传播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将传统戏剧传播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中。
同时,通过与旅游平台合作,为游客提供线上线下的互动体验,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三)加强与地方文化的融合将传统戏剧与地方文化、民俗活动等相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例如,可以在旅游景区举办戏剧演出、民俗表演等活动,使游客在欣赏演出的同时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四、实践案例分析以某地戏曲文化旅游节为例,该活动通过举办戏曲演出、戏服展览、戏曲知识讲座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参观。
同时,通过与当地特色美食、民俗文化等相结合,使游客在体验戏曲文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
此外,该活动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线上直播和短视频传播,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传统戏剧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结合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
中国传统文化涵盖了诗词、书画、戏曲、民俗等多个方面,这些文化元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例如,春节期间的庙会活动、中秋节的赏月习俗,以及各地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都成为了游客们体验传统文化、感受民族风情的热门选择。
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喜爱。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旅游业的推动下,各地纷纷挖掘和整理传统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产品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文化旅游项目。
例如,一些地区将传统手工艺品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推出了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还有一些景区开展了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让游客在游玩过程中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涵,也有效地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为旅游业提供了强大的品牌效应。
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这些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文明的瑰宝。
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我们可以将这些文化遗产推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例如,近年来我国成功举办的各类国际旅游文化节、文化遗产日等活动,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提升了我国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然而,在看到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带来的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地区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一些传统技艺在商业化的过程中失去了原有的韵味,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
另一方面,一些地区在推广文化旅游产品时,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内涵,导致游客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流于表面。
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结合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
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与弘扬,为旅游业注入了独特的魅力和活力。
未来,我们应当继续深入挖掘和开发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景区戏曲活动策划方案一、前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戏曲文化在中国的旅游景区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艺术价值,能够吸引国内外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因此,结合景区特色和戏曲文化,开展戏曲活动已成为许多景区丰富游客体验和增加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完善的戏曲活动方案,以帮助景区更好地发挥戏曲文化的价值,为游客提供全新的旅游体验。
二、目标1. 提高景区知名度和声誉。
通过丰富多样的戏曲演出和体验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 丰富景区旅游产品。
通过举办戏曲演出、展览和体验活动,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增加景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 传承和弘扬戏曲文化。
通过戏曲活动的开展,向游客展示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促进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三、戏曲活动策划方案1.戏曲演出主要内容:精心选取优秀的传统戏曲剧目,邀请知名的戏曲表演团体进行演出。
演出内容涵盖京剧、黄梅戏、粤剧、昆曲等多种戏曲形式,既有经典剧目的演出,也有现代戏曲的创新演绎。
演出地点可以选择景区内的露天剧场或者室内剧场,以保证游客观看的舒适度。
演出时间:根据游客的到访时间,安排多个时间段进行戏曲演出,以保证更多游客的参与。
演出宣传:通过景区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宣传栏和导游介绍等多种方式宣传戏曲演出信息,吸引游客前来观看。
2.戏曲体验主要内容:为游客提供戏曲体验活动,包括戏曲化妆、戏曲表演学习、戏曲乐器演奏等多种形式的体验。
专业的戏曲老师会教授游客学习戏曲表演技巧,体验戏曲服饰的穿着和化妆等活动,让游客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
体验时间:每天安排多个时间段进行戏曲体验活动,供游客选择参与。
体验宣传:通过景区官方网站、景区导游宣传等方式宣传戏曲体验活动的信息,吸引游客参与。
3.戏曲展览主要内容:在景区内举办戏曲文物展览,展示与戏曲相关的传统服饰、道具、乐器、戏曲表演图片等。
一、活动背景随着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戏曲作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弘扬传统文化,丰富游客的文化生活,提升旅游品质,特制定本戏曲旅游活动策划方案。
二、活动主题“传承国粹,戏韵悠长”三、活动目的1.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戏曲艺术;2. 提升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品牌;3. 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满足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4. 促进旅游与文化、旅游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四、活动时间根据景区实际情况和游客需求,可安排在每周六、周日上午举行,共计4场。
五、活动地点景区内戏曲表演场所,如戏楼、亭台等。
六、活动对象1. 对戏曲感兴趣的游客;2. 景区周边居民;3. 文化爱好者;4. 中小学生等。
七、活动准备1. 确定演出剧目,邀请专业戏曲团队进行表演;2. 安排场地布置,包括舞台、灯光、音响等设备;3. 设计活动宣传资料,如海报、传单等;4. 联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5. 培训景区工作人员,提高服务意识。
八、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景区领导介绍活动背景和意义;2. 舞台表演:专业戏曲团队进行精彩演出;3. 互动环节:观众与演员互动,如合影、签名等;4. 知识讲座:邀请戏曲专家为观众讲解戏曲知识;5. 结束语:感谢观众参与,宣布活动圆满结束。
九、活动宣传1. 利用景区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线上宣传;2. 在景区入口、售票处等位置张贴海报、发放传单;3. 与旅行社、OTA平台合作,推出戏曲旅游套餐;4. 邀请媒体进行现场报道,扩大活动影响力。
十、活动保障1. 确保演出质量,保证演员阵容强大;2. 保障场地设施安全,确保游客人身安全;3. 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游客满意度;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十一、活动效果评估1. 参与人数:统计活动当天观众数量;2. 满意度调查:收集游客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3. 媒体报道:统计活动相关报道数量及影响力;4. 经济效益:分析活动对景区旅游收入的影响。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的方式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方式中国拥有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它具有丰富多样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并在旅游业中融入传统民俗元素,以丰富旅游体验。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结合的方式,包括文化旅游景区的打造、传统民俗活动的举办以及传统手工艺品的推广等。
一、文化旅游景区的打造1.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传统村落是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承载体,通过保护和开发传统村落,可以将传统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
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基础上,结合村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恢复传统建筑,建设文化展示馆,举办传统手工艺品展览等活动,吸引游客了解和体验传统民俗文化。
2. 文化主题公园的建设文化主题公园是将传统民俗文化元素融入景区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方式。
通过建设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如水陆古镇、古代农耕文化园等,为游客提供了解传统民俗文化的场所。
在公园中规划传统民俗表演区、传统手工艺品体验区等专门的场地,让游客亲身参与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体验。
二、传统民俗活动的举办1. 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在旅游业中,可以通过举办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让游客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民俗文化氛围。
例如,在春节期间,可以组织灯笼展览、龙舞表演、舞狮比赛等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中国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
2. 传统民俗表演传统民俗表演是向游客展示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举办传统戏曲演出、舞蹈演出、民间音乐表演等活动,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民俗文化,还可以为游客提供欣赏和了解的机会。
在表演过程中,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灯光、音响效果等,提升表演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三、传统手工艺品的推广1. 手工艺品展销传统手工艺品是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举办手工艺品展销活动,可以向游客展示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
景区戏曲活动策划方案一、活动背景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在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宣传传统文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广和传承戏曲文化,增加景区的吸引力,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我们计划在景区开展戏曲活动。
该计划旨在为游客提供一个观赏精彩戏曲表演的机会,同时结合景区的特色和文化内涵,使活动更具吸引力和独特性。
二、活动目标1. 宣传传统文化:通过戏曲活动,向游客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华,增强游客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
2. 营造良好氛围:通过戏曲活动,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增加游客在景区的停留时间,提高游客满意度和口碑。
3. 促进经济发展: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增加景区的客流量和收入,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4. 传承戏曲文化:通过戏曲活动,将优秀的戏曲作品传承下去,培养更多的戏曲爱好者和传统艺术从业人员。
三、活动内容1. 景区戏曲展示在景区设置一个专门的戏曲表演区域,每天定期安排优秀的戏曲演员进行表演。
演员可以选择经典的戏曲剧目,也可以创作新的戏曲作品,以吸引不同年龄层次的游客。
表演内容包括京剧、豫剧、粤剧、评剧等不同剧种,以及一些新近热门的戏曲流派。
通过展示不同戏曲剧目,让游客了解和欣赏不同地区的戏曲文化,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2. 戏曲体验活动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戏曲文化,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戏曲体验活动。
例如,为游客提供学习基本戏曲动作的机会,让他们亲自感受戏曲的魅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邀请专业的戏曲老师来现场指导,为游客提供更专业的教学和指导。
3. 街头巡回演出在景区内设置一些特定的演出区域,让戏曲演员在街头、广场等地方进行巡回演出。
这种形式的演出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互动性,可以吸引很多游客驻足观看。
同时,演员还可以和游客进行互动,让游客亲自参与到演出中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4. 戏曲展览展示在景区内设立一个戏曲展览区,展示一些戏曲道具、服装、音乐器材等。
这些展品可以是真实的历史文物,也可以是复制品。
浅议地方戏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刘宏日(1955—),男,浙江金华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学院副教授。
(浙江金华321007)少数民族歌舞因其展现出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而成为地方旅游的必选项目,吸引了中外游客。
独具地域个性魅力的地方戏曲,在文化回归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今天,同样可以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一、地方戏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之必要1.地方戏曲文化旅游适应于旅游的文化性旅游业是一种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是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吃、住、行、游、购、娱等物质需要和精神享受的综合性服务行业。
而旅游又是一项增长知识、扩大见闻、锻炼身体、娱乐心神的文化活动,由此可见,作为经济性很强的旅游业具有很强的文化性。
旅游必须以文化为依托,没有文化的旅游是粗糙的、肤浅的,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
在开发利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些旅游资源时,要发掘文化内涵和底蕴,突出文化特色和气息,增强景区文化的厚重感,增加旅游产品的启迪性,让旅游者感受文化氛围,接受文化熏陶,获得美好的文化享受。
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产品已由原先的观光旅游为主向多元化旅游拓展,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注重旅游者精神享受的文化旅游应运而生。
文化旅游形式多样,内涵丰富,魅力无穷,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潮流。
因此要充分重视我国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我国的戏曲文化,就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审美文化之集大成的戏曲艺术,历代的上至统治者、政治家,下至普通的黎民百姓都曾为之陶醉。
如今雖然不再拥有过去的辉煌,但由于其文化积淀深厚,审美意味绵长,这株东方文明之花历经风霜仍艳丽地绽放着。
旅游部门在整合当地旅游资源时,能否把戏曲文化作为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能否满足游客在“游、购、娱、吃、住、行”旅游要素中“娱”的需求,在游了山、玩了水、观了景、购了物之后以一种轻松休闲的心情品尝戏曲艺术这一独特的文化大餐,充实游客的游程,娱悦游客的身心?京剧已作为旅游产品推向了市场。
文化旅游视角下的山西民间戏曲文化的传承发展山西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省份,而山西民间戏曲文化更是其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
在文化旅游的视角下,山西民间戏曲文化的传承发展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文化旅游的推动作用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以此加深对山西民间戏曲文化的认识和关注。
一、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山西民间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晋剧作为山西本土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影响深远,被誉为“华夏戏曲的活化石”。
晋剧以其特有的唱腔、表演艺术和曲调结构,在中国戏曲体系中独具特色。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交融,山西民间戏曲文化也在不断进行着传承与创新。
一方面,许多老艺人将自己的技艺传承给后人,保持着传统戏曲艺术的原汁原味。
一些年轻人对戏曲文化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参与到戏曲的学习和传承中,为山西民间戏曲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和文化机构也加大了对民间戏曲文化的扶持力度。
通过举办戏曲表演、举办培训班等活动,促进山西民间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些专业的戏曲团体也将晋剧等山西民间戏曲推向国际舞台,为戏曲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文化旅游的推动作用文化旅游对于山西民间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文化旅游的需求促进了山西民间戏曲文化的传统演出,一些古城镇、古村落等地方也常常举办戏曲演出,吸引更多的游客驻足观赏。
文化旅游还为山西民间戏曲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通过在文化旅游节目中加大对山西民间戏曲文化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上了这一独特的文化形式。
在当下,一些文化旅游创意也将山西民间戏曲文化与旅游体验相结合,推出了一些具有特色的戏曲演出和体验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与。
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山西民间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为当地经济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三、面临的挑战尽管山西民间戏曲文化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面临着一些挑战。
文旅融合视角下戏曲小镇创新发展探究——以盐城九龙口淮剧小镇为例杨叶婷(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03)摘 要: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背景下,特色小镇作为拥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文旅结合物,已成为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对盐城市九龙口淮剧小镇的文旅融合创意点进行研究,得出淮剧小镇的湿地生态、非遗演艺、国潮IP、民俗文化推进了小镇的文旅融合成果转化;同时,小镇在戏曲本体传承、演出时间安排、入驻商铺品类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据此从剧目内容、文化活动、配套设施、宣传方式等方面提出戏曲小镇创新发展策略,以期通过戏曲赋能文旅发展,实现价值共创。
关键词:文旅融合;戏曲小镇;淮剧小镇;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引言我国的戏曲文化多来自乡村,基于戏曲文化资源发展乡村非遗实景演出、打造特色乡村文化小镇等,对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我国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当前国内外关于文旅融合视角下的地方戏曲开发主要从三方面出发:一是城市文化旅游新地标推广,主要体现在戏曲博物馆的创新发展方面,将博物馆作为展示、传承、培训、研究戏曲的基地,举行丰富多样的演艺活动和体验项目;二是乡村戏曲小镇、主题乐园开发,主要利用乡村的地理、自然等优势打造文化栖息地,通过建设古镇、改造名人故居、设计文创周边产品,营造属于戏曲文化的空间;三是地方戏曲品牌的塑造和传播,主要从“互联网+”、研学教育等方式入手,打造戏曲IP,使其成为地方发展的一张名片。
文旅融合背景下,逐渐被遗忘的地方戏曲重新拾起希望,成为外地游客主题游、深度游的重要选择。
一、国内现有戏曲小镇生存状态从2018年开始,国内迎来戏曲旅游小镇发展风潮。
第一,嵊州市全力打造出振兴地方戏曲文化的“嵊州样本”,进一步做优“越剧+旅游+文化”美丽经济链,打响“唐诗路、越剧源、山水情”休闲旅游品牌,推动文化旅游经济成为嵊州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增长极[1]。
2021年第37卷第1期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37 N o.12021 (总第175期)J O U R N A LO FN O R T HU N I V E R S I T YO FC H I N A(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S u m.175)文章编号:1673-1646(2021)01-0054-07文旅融合背景下晋北戏曲旅游发展探析*常雪连1,刘佳2(1.太原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山西太原030032;2.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摘要:晋北戏曲旅游的创新性发展,是戏曲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有效路径㊂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依托资源㊁产业㊁市场㊁产品融合等多种技术路径,在政府环境保障㊁企业市场经营㊁民众文化创新 三位一体 的商业运营模式下,创新戏曲旅游发展路径,提升晋北戏曲旅游发展策略,丰富晋北戏曲旅游产品内容,全力推进观光型㊁休闲型㊁体验型旅游产品开发㊂在寻求新的生存之道的同时,推进戏曲文化的现代化发展㊂关键词:文旅融合;晋北戏曲;戏曲旅游中图分类号: G127文献标识码: A d o i:10.3969/j.i s s n.1673-1646.2021.01.009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C u l t u r e a n dT o u r i s m: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D r a m aT o u r i s m i nN o r t h e r nS h a n x iC H A N GX u e l i a n1,L I UJ i a2(1.D e p a r t m e n t o f T o u r i s m M a n a g e m e n t,T a i y u a nT o u r i s mC o l l e g e,T a i y u a n030032,C h i n a;2.S c h o o l o fM u s i c,S h a n x i U n i v e r s i t y,T a i y u a n030006,C h i n a)A b s t r a c t:D r a m a t o u r i s mi nn o r t h e r nS h a n x i,a sa n i n n o v a t i o n i n t e g r a t i n g d r a m aa n dt o u r i s m,c a n e f f e c t i v e l yp r o m o t et h ei n h e r i t a n c eo fd r a m ac u l t u r e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o u r i s m.A g a i n s tt h i s b a c k g r o u n d,t h i s p a p e r p r o p o s e sa t h r e e-i n-o n e c o m m e r c i a la p p r o a c h w h i c hc o m b i n e st h er o l e so f g o v e r n m e n t s,e n t e r p r i s e s a n d t h e p e o p l eb a s e do nv a r i o u s p a t h s(i.e.r e s o u r c e s,i n d u s t r i e s,m a r k e t a n d p r o d u c t s).I n a d d i t i o n,t h i s p a p e r s u g g e s t s c r e a t i n g n e w p a t h s a n d s t r a t e g i e s o f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d r a m a t o u r i s m,e n r i c h i n g t h e c o n t e n t s o f t o u r i s m p r o d u c t s o f n o r t h e r n S h a n x i,a n d p r o m o t i n g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o u r i s m p r o d u c t s i n s i g h t s e e i n g,l e i s u r e a n d e x p e r i e n c i n g.B y s o d o i n g,t o u r i s mc a n f i n d n e w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 f o r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 d r a m a c u l t u r e s c a nb e d e v e l o p e d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K e y w o r d s: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c u l t u r e a n d t o u r i s m;d r a m a i nn o r t h e r nS h a n x i;d r a m a t o u r i s m1戏曲旅游发展的时代背景文旅融合是新时代背景下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现实需要,自上而下的文旅部门机构重组,从理念与职能方面开启了对于文旅融合的探索㊂[1]从产业与市场融合的角度寻求文旅一体发展的新思路,能够有效打破旅游产品内容单一和文化孤立的局面,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㊂戏曲旅游是基于戏曲文化与戏曲艺术,打造戏曲旅游景观产品或文化活动产品,进而吸引旅游者到访的文化旅游活动㊂戏曲旅游迎合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时代潮流,引领着旅游消费升级和市场变革,为现代旅游消费开拓了新方向,也拓展了戏曲文化和戏曲艺术传播的新方式和新路径㊂*收稿日期:2020-07-06基金项目: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9至2020年度重点课题:文旅融合背景下晋北戏曲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研究(S S K L Z D K T2019022)作者简介:常雪连(1982-),女,讲师,硕士,从事专业:旅游管理㊂2戏曲旅游发展必要性探究2.1戏曲市场萎缩与戏曲文化危机在艺术形式极大发展的今天,多样化的娱乐消费方式挤占戏曲文化市场,戏曲文化的生存空间开始萎缩,戏曲文化急需扩大表现形式,适应消费市场需求㊂审美变化是戏曲市场萎缩的另一重要原因,以传统时代特征和生活方式为题材的戏曲文化难以满足现代审美需求㊂因此,以新体制㊁新内容以及新的审美范式与时代同步,逐步推进戏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现代化发展,不断增强戏曲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使戏曲文化在转型社会的背景之下寻求合适的生存之道势在必行㊂[2]2.2旅游发展急需注入文化内涵旅游发展经历了从观光旅游到休闲旅游,再到体验旅游的发展阶段㊂体验经济所引致的消费升级,对旅游发展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时代需求,文化注入是旅游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方式㊂因此,赋予旅游发展以戏曲文化内核,对于提升旅游活动品质和旅游体验产品的吸引力,确保体验消费阶段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㊂2.3戏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意义戏曲文化与旅游发展属于天生的耦合关系㊂旅游为戏曲文化传播提供载体,将戏曲文化活动转化为旅游消费产品,对于扩大戏曲市场,繁荣戏曲事业,培养戏曲传承创作人才具有现实意义㊂戏曲融合了文学㊁表演㊁音乐㊁美术等多元艺术形式和内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能够为旅游发展注入新的内涵,给新时代背景下的旅游发展带来强大的吸附效应㊂[3]作为特殊的文化旅游产品,一方面,戏曲文化具有相对稳定的消费客群,相比传统旅游产品的生命力更为持久;另一方面,新形势的旅游消费能够激发潜在客源,培育新兴戏曲市场,能够增加旅游市场经济收入,二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㊂3晋北戏曲资源概述3.1资源归纳3.1.1晋北戏曲种类及分布2017年,国家文化部对于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情况及结果显示,全国现有剧种348个,其中山西有38个,山西是戏曲资源大省,晋北戏曲资源尤为丰富㊂从晋北戏曲种类统计可以看出,晋北戏曲在山西戏曲中占有较大比例㊂根据不完全统计结果,将晋北戏曲种类及分布归纳如下:晋北戏曲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不同的区域特征,北路梆子㊁二人台和赛戏分布范围相对较广㊂北路梆子在忻州㊁朔州㊁大同均有分布;二人台主要分布于忻州北部㊁大同地区;赛戏在晋北地区广泛分布;其他晋北戏曲在大同㊁朔州㊁忻州各县市间流传相对广泛(详见表1)㊂[4]表1晋北戏曲种类及其分布情况戏曲种类分布情况北路梆子忻州市㊁朔州市㊁大同市二人台大同市㊁忻州北部赛戏晋北地区耍孩儿大同市朔县秧歌山阴县㊁平鲁县㊁怀仁县㊁偏关县广灵秧歌浑源县㊁广灵县㊁大同市其他地区繁峙秧歌应县㊁代县㊁宁武县㊁广灵县雁北弦子腔大同市㊁天镇县㊁怀仁县㊁阳高县广灵罗罗腔广灵县㊁浑源县㊁五台县㊁繁峙县等晋北道情右玉县㊁河曲县㊁五寨县㊁神池县㊁岢岚县㊁原平市等碓臼沟秧歌大同市左云县㊁大同市新荣区3.1.2晋北戏曲非遗名录晋北戏曲有很多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㊂2006年,忻州市北路梆子㊁大同市雁北耍孩儿㊁灵丘县灵丘罗罗腔㊁朔州市㊁繁峙县秧歌戏㊁右玉县晋北道情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朔州市赛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大同市北路梆子㊁神池道情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㊂晋北戏曲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㊂200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忻州市北路梆子,大同市雁北耍孩儿,大同市灵丘县灵丘罗罗腔,朔州市朔城区㊁忻州市繁峙县秧歌戏,朔州市右玉县㊁吕梁市临县㊁忻州市神池县道情戏,忻州市河曲县二人台,大同市碓臼沟秧歌,朔州市赛戏名列其中㊂2008年,大同市北路梆子剧团申报的北路梆子㊁广灵县文化馆申报的广灵秧歌㊁阳高县二人台剧团申报的二人台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第一批名录项目)㊂2011年,大同市灵丘县文化馆申报的道情戏㊁大同市阳高县文化馆申报55(总第175期)文旅融合背景下晋北戏曲旅游发展探析(常雪连等)的赛戏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㊂2013年,大同市晋剧院申报的晋剧名列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详见表2)㊂2017年,应县耍孩综合艺术团申报的雁北耍孩儿㊁灵丘县人民文化馆申报的红石塄秧歌㊁广灵县木偶皮影戏剧艺术协会申报的广灵八角地木偶戏㊁五台县茹村乡西天和村民委员会申报的五台赛戏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晋北戏曲的旅游化开发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和价值基础㊂表2 晋北戏曲国家级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扩展项目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64I V -20北路梆子山西省忻州市185I V -41雁北耍孩儿山西省大同市186I V -42灵丘罗罗腔山西省灵丘县214I V -70秧歌戏(朔州秧歌戏㊁繁峙秧歌戏)山西省朔州市㊁繁峙县215I V -71道情戏(晋北道情戏)山西省右玉县第一批696I V -95赛戏山西省朔州市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164I V -20北路梆子山西省大同市215I V -71道情戏(神池道情戏)山西省神池县第三批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6I V -3北路梆子忻州市38I V -5雁北耍孩儿大同市39I V -6灵丘罗罗腔大同市灵丘县40I V -7秧歌戏(朔州秧歌戏㊁繁峙秧歌戏)朔州市朔城区㊁忻州市繁峙县41I V -8道情戏(晋北道情戏㊁临县道情戏㊁神池道情戏)朔州市右玉县㊁吕梁市临县㊁忻州市神池县42I V -9二人台忻州市河曲县51I V -18碓臼沟秧歌大同市52I V -19赛戏朔州市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7I V -3北路梆子大同市北路梆子剧团8I V -7广灵秧歌广灵县文化馆10I V -9二人台阳高县二人台剧团第二批19I V -8道情戏(大涧道情)大同市灵丘县文化馆23I V -18赛戏(鳌石赛戏)大同市阳高县文化馆第三批35I V -1晋剧大同市晋剧院第四批7I V -5雁北耍孩儿应县耍孩综合艺术团8I V -7秧歌戏(红石塄秧歌)灵丘县人民文化馆9I V -16广灵八角地木偶戏广灵县木偶皮影戏剧艺术协会10I V -18五台赛戏五台县茹村乡西天和村民委员会第五批3.1.3 戏台遗留情况作为传统文化元素和公共空间的物质存在性代表,戏台遗留情况见证了晋北戏曲的盛衰和发展,反映了戏曲在地域社会中的精神价值和重要影响㊂晋北戏台传统公共空间资源丰富,阳高县吴家堡堡门外戏台㊁天镇县新平堡玉皇阁㊁长城要塞杀虎口附近满族八旗驻军修建的汉族神庙和戏台等,依托明清的堡寨文化及军事冲突,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伴随着地方文化的多元发展,戏台在形制及文化承载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遗留戏台反映出交通㊁人口㊁经济等多元因素的综合性特征,成为晋北地方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也为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㊂3.2 资源特征地域性特征㊂地方戏曲与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关65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联,区域环境是地方戏曲赖以生存的基础,戏曲文化是在表现地方生活㊁传达地方价值的基础上产生的㊂[5]在塞外环境下成长的北路梆子曲风激昂高亢;多分布在山西㊁河北和内蒙一带的碓臼沟秧歌,既融合了中原地区的细腻,又不乏内蒙的豪放;晋北道情本是地方土戏,通过 风搅雪 的艺术交流形式不断得以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㊂戏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文化艺术,从区域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到建筑艺术㊁节事民俗㊁饮食文化等人文环境,晋北戏曲艺术所展现的地域性特征,成为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基础㊂文化性特征㊂戏曲艺术的文化性表现在其包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上㊂[6]从文化内涵来看,戏曲融合了地方人文㊁社会习惯㊁文化信仰㊁生活方式等多方面文化特征;从艺术形式上来看,戏曲综合了美学㊁语言㊁音乐㊁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进而以戏曲形式塑造地方精神㊂伴随着时代进步和地方历史文化的变迁性发展,融合多样化的地方文化特征和地域生活内容后所产生的戏曲文化,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文化融合特征,是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延续与复兴㊂文化性成为戏曲作为旅游资源的核心特征及内生动力,也是旅游活动发展的必要文化承载,为体验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文化基础㊂娱乐性特征㊂娱乐性是戏曲艺术所要传达的目标性之一,也是中国戏曲得以传承发展的重要特征㊂[7]从戏曲内容到戏曲语言,再到表达形式,戏曲艺术的娱乐性表达在于其所体现的娱乐审美和教化意义,也是戏曲艺术传承发展㊁长远存续的关键原因㊂戏曲的娱乐性特征对于旅游产品开发至关重要,是戏曲艺术作为旅游资源的优势㊂其娱乐性和可观赏性特征成为旅游产品开发的核心吸引因素,为戏曲文化旅游的资源性开发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㊂3.3开发现状晋北戏曲种类丰富,分布广泛,传承历史悠久,文化价值较高,同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文化特征㊂作为源自于地域生活的活态文化,戏曲文化在旅游资源产品开发中能够激发文化活力㊁展示地域文化魅力,市场吸引力较强㊂作为审美文化的集大成者,戏曲文化的表演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美好的寓意,具有浑然天成的资源开发基础㊂随着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晋北戏曲旅游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从政府支持到戏曲人才培养,戏曲旅游逐渐走向市场,走进大众视野㊂但晋北戏曲旅游发展起步较晚,仍存在着戏曲旅游产品不成熟,旅游开发市场化程度较低,品牌形象宣传力度不足,戏曲人才培养后继乏力等诸多问题,戏曲旅游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㊂4晋北戏曲作为旅游资源的优势晋北戏曲在资源基础㊁资源特征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等方面,与现代旅游者消费心理匹配度高,具备满足旅游者对于文化旅游产品消费的心理需求的条件,戏曲旅游发展具备天然优势㊂晋北戏曲文化的基础性特征,满足旅游产品开发对于资源特征的基本要求㊂资源数量方面,晋北戏曲资源类型丰富,主要包括六个戏曲分区,共有戏曲种类十多种,其中大类剧种六个;资源品级方面,国家级㊁省级非遗数量较多,地域文化特色明显,资源品质高;资源传承角度,晋北戏曲发展历史久远,传承度高,具有相对成熟的人才队伍和广泛的群众基础㊂戏曲的在地性㊁娱乐性特征符合旅游者寻求差异性的消费心理㊂文化对于旅游消费的价值在于其差异,戏曲产生过程中所具备的娱乐性特征与在地特色,是开展戏曲旅游,进行产品开发的重要基础,能够激发旅游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刺激潜在消费市场㊂戏曲旅游是具有文化性㊁地域性特征的更高层级的旅游活动,它适应了现代旅游需求对于旅游产品多样性㊁资源差异性㊁文化体验性以及影响力大的发展格局,满足旅游者追求知识摄入㊁文化休闲㊁体验参与的消费需求㊂戏曲文化存在广泛的群众基础,而旅游产品的开发能够激发潜在的戏曲消费需求㊂晋北戏曲流传至今且具有广泛的区域影响力,群众基础是其存在的必要前提之一,稳定的群众基础为戏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持久的助推力㊂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延伸至戏曲领域,戏曲文化的传播路径得以拓展,市场空间随之外延,受众规模也不断扩大,市场需求呈现良好的上扬走势,戏曲旅游发展迎来新机遇㊂5戏曲旅游的发展原则5.1传承与时代融合伴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传统戏曲内容逐渐脱离现代生活,与当下消费市场脱节㊂我们对于文化的传承并非一成不变,在传承传统戏曲文化内核及价值观的同时,需要用全新的视角解读戏曲文75(总第175期)文旅融合背景下晋北戏曲旅游发展探析(常雪连等)化,转变戏曲文化载体㊁形式及营销模式,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相互碰撞,让文化传承与时代产生交集㊁融合和互动,吸引不同年龄段的人在戏曲文化中得到精神的愉悦和满足㊂5.2自然与人文协调戏曲文化的产生源于明显的地域特征,晋北戏曲浓郁的塞外风情和粗犷的表达方式,是晋北自然环境造就的风格特征㊂在文化方面,晋北延边军事堡寨的建立,是军事力量参与戏台修建的开始,随着地域文化的发展,戏台文化开始扩散至聚落社会,反映着区域社会经济㊁生活文化诸多因素㊂坚守地域风格和文化环境,有效协调自然环境和人文基础,在适应现代旅游消费需求的同时,坚守对于戏曲文化的精神信仰,有效传承发展地域戏曲文化㊂5.3保护与开发并重戏曲文化的产生,是地域社会发展的智慧结晶,在多样化娱乐市场的冲击下,部分晋北戏曲面临消亡,戏曲文化生态的改变,为重视文化传承发展㊁强化文化的持续性培育和多元化的文化保护敲响了警钟㊂因此,以传承保护为核心,以戏曲产业发展为纽带进行戏曲文化的旅游市场化开发迫在眉睫㊂戏曲旅游发展关键在于其市场化导向,既要不断完善戏曲文化产业链,充实 戏曲+ 相关产品内容,催生戏曲新业态,同时将核心文旅项目与地方优势条件高度契合,形成戏曲文化传承与市场开发的互动产业链㊂5.4技术平台与体验内容的超前性高新技术平台的应用能够有效放大戏曲文化的效益㊂随着技术爆炸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广泛应用于文化行业,对于提高文化产品展示㊁增强游客体验感㊁实现高绩效回报作用巨大㊂将戏曲文化与信息技术㊁互联网平台有效结合,借助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拓展戏曲旅游产品维度和产品设计,为戏曲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衍生多样的传播消费渠道,让强势的技术投入带领晋北戏曲旅游引爆市场焦点,缩短戏曲文化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㊂[8]6戏曲旅游发展路径及开发策略分析6.1发展路径戏曲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智慧性融合,成就了戏曲旅游这一特殊的文化旅游产品㊂因此,对于戏曲旅游产品的开发应该注重对于文化资源特征㊁文化内涵展示以及艺术品级价值等多方面的融合与表现,从而形成资源特征明显㊁文化内涵丰厚㊁艺术价值较高的新型特色文化旅游产品㊂晋北戏曲旅游的发展可以从资源㊁产业㊁市场以及产品融合等多个角度实现戏曲旅游的创新性发展㊂资源融合㊂从晋北地区戏曲入手,深挖晋北戏曲文化内涵,分析代表曲种如二人台㊁耍孩儿等的地域文化因素,融合地方生活习惯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有效整合资源环境特征,从资源融合的角度挖掘戏曲旅游的内容㊂产业融合㊂提炼晋北戏曲各剧种文化内涵,并从中找到与旅游的结合点㊂横向来看,从晋北戏曲文化到戏曲产业,再到戏曲业态㊁戏曲景观㊁戏曲环境㊁戏曲消费,构建一条晋北戏曲旅游融合的产业链;纵向来看,戏曲文化产业从剧本内容创作㊁戏曲演出㊁戏曲传播㊁戏曲培训㊁戏曲教育等多个环节出发,寻找与旅游的契合点,完善对于纵向戏曲产业的延伸㊂市场融合㊂旅游业与晋北戏曲的市场性渗透,可采取多种模式㊂如戏曲节庆㊁戏曲故事景点㊁主题公园㊁博物馆㊁戏曲旅游活动㊁戏曲公益活动等模式㊂把戏曲文化和旅游市场㊁消费者密切结合,将晋北地方特色嫁接至戏曲之上,增强戏曲的生命力和文化展现力,有效满足旅游市场需求㊂产品融合㊂将戏曲文化渗入旅游各要素,开发系列新型戏曲旅游体验产品㊂如研学㊁红色㊁康养㊁乡村㊁国外及港澳台地区旅游团等戏曲旅游产品,丰富戏曲旅游体验产品内容,提升戏曲旅游产品等级,引领多样化的消费需求㊂6.2商业运营模式产业发展得益于多个相关主体的积极参与,政府㊁企业及民众多元主体的合作方式,是晋北戏曲旅游产业完善基础保障㊁加强市场运营㊁促进文化创新㊁促成旅游稳步发展的重要模式㊂6.2.1政府环境保障从政府层面来看,从中央到地方逐步重视对于戏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政府支持和政策保障推动戏曲艺术发展,不断出台具体措施缓解戏曲人才匮乏的窘况㊂戏曲传承的政策保障力度不断加大,从而引领戏曲旅游的发展方向㊂此外,政府在商业运营之前进行顶层设计,明确晋北戏曲旅游的85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统筹具体行动方案㊂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和综合管理能力,维护良好的经营环境和市场秩序,逐步加大对于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的支持力度,为戏曲旅游的稳定成长奠定了完善的市场环境基础㊂6.2.2企业市场经营先天的市场敏感性特征,使得企业的进入能够增强戏曲旅游的市场活力,在商业定位上把握市场脉搏,对接消费需求,明确商业定位,增强戏曲产品的顾客满意度和市场适应力㊂根据商业定位进行招商规划,丰富业态内容,通过对细分客群的特征研究,差异化对接市场需求,在尽可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达到盈利目标,保持戏曲旅游健康发展的动能,进而促进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共赢㊂6.2.3民众文化创新在政府政策保障㊁综合治理与企业整体运营都稳定均衡的状态下,民众经营参与其中,成为戏曲文化旅游市场的最小单元㊂一方面,作为单个经营主体的具体经营形态,构成了戏曲旅游的市场实体和具体的经营业态;另一方面,个体经营给予戏曲文化创新巨大的空间,民众根据自身对于文化的理解,产生不同的想法和创意,付诸实践而展现的文化形式,极大的丰富了晋北戏曲旅游发展的形态和方式,集众之力促进文化创新与旅游发展㊂6.3开发策略旅游发展经历了从观光旅游到休闲旅游,再到体验旅游的发展阶段,体验旅游阶段的旅游产品更加注重个性化设计㊁情感化表达以及游客参与㊂而景区的成长周期与游客消费偏好的差异性,决定了旅游产品开发应该具备多样化的产品设计,满足戏曲旅游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与游客的主体需求差异㊂因此,晋北戏曲旅游开发既要注重体验经济时代对于个性定制㊁个体情感共鸣和主位参与的表达,也要满足观光旅游发展阶段与休闲旅游发展阶段的消费需求,丰富晋北戏曲的阶段性产品类型㊂6.3.1观光型戏曲旅游产品观光型戏曲旅游产品的培育应采用因借发展模式或嵌入式发展模式㊂在开发过程中注重与高知名度景点相结合,把景区作为戏曲旅游的开发载体,借助景区本身的知名度与客源市场,嵌入戏曲文化内容,丰富景区的旅游业态㊂戏台遗址景观开发㊂对于具有珍贵价值的遗存戏台遗址进行保护,根据晋北戏曲的不同文化特征和内容素材,保留传统建筑形制,进行景观化开发,包括阳高县吴家堡堡门外戏台㊁天镇县新平堡玉皇阁㊁杀虎口附近满族八旗驻军修建的汉族神庙和戏台等㊂借助晋北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及知名景区景点,串联旅游线路,既是观景点,也是戏曲演出场所,对于戏曲文化的实体传承意义重大㊂戏曲主题公园模式㊂从点㊁线㊁面多层次设计出发,从点状的景观小品㊁观景点,到线状的道路㊁水系设计,再到广场㊁大型公共空间及整体性设计,全面强化戏曲公园的主题化特征㊂以晋北戏曲种类㊁脸谱㊁题材内容为主题,为进行多样化的主题内容设计,打造特色戏曲主题公园㊂[9]晋北戏曲博物馆㊂以静态陈列的方式展示晋北戏曲的深厚内涵,将晋北戏曲文化渊源㊁历史发展㊁道具服装㊁表现手法㊁语言特征等作为主要内容,通过策划设计进行场馆布置㊁物品陈列㊁视觉展示,同时融入现代科技,完善智慧服务内容,以简单的传递方式使游客信息获取达到最大化㊂6.3.2休闲型戏曲旅游产品马惠娣认为,休闲旅游是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㊂它更注重旅游者的精神享受,强调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文化传递和思想共鸣㊂[10]因此,对于休闲型戏曲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更加突出文化表达形式,重视休闲型旅游需求者的消费初衷,进而聚焦选定晋北戏曲文化旅游主题与呈现方式,进行合理的戏曲产品场所业态与空间配置㊂晋北戏曲的实景剧及舞台演出㊂以晋北地方剧种为表现内容,在景区及其他文化场所进行晋北戏曲的实景剧及舞台演出,突出晋北戏曲的地方特色㊁娱乐精神,增加消费体验的内容,吸引游客融入场景,丰富游客休闲体验㊂传递与欣赏的双向互动,能带给参与者良好的感官体验和精神享受㊂戏曲旅游衍生文创产品开发㊂以晋北戏曲文化内容为素材,提炼文创设计的典型元素,加大文创产品的文化性和应用性研究,融合现代审美需求和地域特色,进行晋北戏曲旅游商品的研发㊂一方面,对于丰富晋北戏曲文化的外在展现形式㊁满足旅游者的购物需求㊁增加旅游消费收入意义重大;另一方面,对于传播晋北戏曲文化㊁弘扬地域文化特色起到宣传推广的作用㊂6.3.3体验型戏曲旅游产品对于戏曲文化旅游项目而言,在体验内容㊁技术平台等方面超越游客日常休闲活动水平,才能激发游客到访动机㊂体验型旅游产品从针对游客的个95(总第175期)文旅融合背景下晋北戏曲旅游发展探析(常雪连等)。
戏曲借助旅游发展的例子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
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戏曲与旅游业的结合,不仅可以促进戏曲文化
的传承和发展,还可以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体验,增加旅游业
的吸引力。
首先,戏曲表演可以成为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文化景观。
许多地
方都有具有悠久历史的戏曲剧团和剧院,游客可以在旅行中欣赏到
地方特色的戏曲表演,从而增加旅游的文化体验。
例如,在北京的
杨梅竹斜街、上海的豫园、成都的锦里等地,都会定期举办戏曲表演,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其次,戏曲主题旅游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一些地方会以著
名的戏曲剧目或者戏曲名人为主题,开发相关的旅游产品,比如戏
曲文化展览馆、戏曲演出体验、戏曲表演游等,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参观游玩,从而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盛。
另外,戏曲文化的传播也可以通过旅游渠道进行。
一些戏曲团
体会利用旅游旺季,到各地举办巡回演出,让更多的游客能够欣赏
到地方戏曲的精彩表演,从而推动了戏曲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总的来说,戏曲借助旅游发展,不仅可以促进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可以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体验,增加旅游业的吸引力,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发展模式。
希望这些例子可以帮助你更全面地了解戏曲与旅游业的结合。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关于《优秀传统戏曲折子戏复排
计划名录》的公示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文化和旅游部
•【公布日期】2024.03.21
•【文号】
•【施行日期】2024.03.2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化
正文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关于《优秀传统戏曲折子戏复排计划名
录》的公示
优秀传统折子戏复排计划评审工作已于日前结束,现将入选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24年3月21日至3月27日。
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以书面方式向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反映,并提供必要的证据材料,以便核实查证。
同时,提出异议者须提供本人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有效联系方式,凡匿名、冒名或超出公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联系电话:(010)59881773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
2024年3月21日。
文旅和藏戏融合发展现状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文旅和藏戏融合发展的背景和现状。
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在当前旅游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文旅和藏戏的融合发展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文旅,即文化和旅游的结合,是指通过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的有机整合,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和旅游体验,以满足人们追求精神文化享受的需求。
而藏戏则是藏族地区传统的戏曲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
文旅和藏戏的融合发展旨在通过将藏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推动藏戏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涵和吸引力。
融合发展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一种全新的旅游体验,还能够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目前,文旅和藏戏的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些地方已经通过举办藏戏演出、开展藏戏培训等活动,将藏戏作为旅游项目的重要内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同时,一些旅游景区也将藏戏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元素进行展示,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藏族文化的机会。
然而,目前文旅和藏戏融合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一些地方在推动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对藏戏的过度商业化和功利化倾向,忽视了对藏戏传统艺术形式的保护和传承。
此外,一些地方对藏戏的挖掘和推广还不够充分,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渠道,限制了融合发展的效果和影响。
因此,加强文旅和藏戏融合发展,需要政府、旅游业、文化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
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保护和传承藏戏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加大对藏戏的研究和挖掘力度,同时通过开展文化交流和合作,拓宽藏戏的推广渠道,提升其在旅游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只有这样,文旅和藏戏融合发展才能实现更好的效果,为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文旅和藏戏融合发展现状的背景进行概述,介绍本文的目的和写作结构。
首先,概述文旅和藏戏的基本定义和特点,引出文旅和藏戏融合发展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