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 诗五首每课一练pdf新版语文版【含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95.90 KB
- 文档页数:3
30.诗五首一、字音字形后禅.院()万lài____钟磬.()dài____宗决zì____ 碣.石()澹.澹()竦峙..()二、重要词语1.自缘.身在最高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齐鲁青未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体在线古体诗:产生较早,唐以前无此诗名,唐代出现律诗,始称律诗为近体诗,非律诗为古体诗。
古体诗每篇句式不拘,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比较自由。
近体诗:唐代律诗、绝句的通称,亦称今体诗。
律诗:八句一首,包括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排律。
两句为一联,分四联,第一联称首联,第二联称颔联,第三联称颈联,第四联称尾联或末联。
绝句:亦称截句,四句一首,格律甚严,分五绝、七绝。
答案:一、字音字形chán籁qìng岱眦jiédàn sǒng zhì二、重要词语1.因为。
2.未尽,没完。
3.造化,天地,大自然。
钟,集中,聚集。
4.会当,定要。
凌,登。
1.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常以想象奇特见长。
请谈谈你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两句的理解。
点拨:这两句有三层意思:一是自己心中充满愁思,无可倾诉,无人理解,只好将这种愁思托之于明月;二是说唯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到;三是说只有依靠明月才能将这愁心寄予,别无他法。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它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被贬的朋友。
《诗五首》随堂训练与积累【基础存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zhē()蔽(2)天lài()(3)决zì()(4)钟磬.()(5)碣.()石(6)竦.()峙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自缘.()(2)万籁.()(3)沉寂.()(4)五岳.()(5)钟.神秀()(6)凌.绝顶()(7)阴阳..割昏晓()(8)水何.澹澹()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得到王昌龄被贬谪的消息后,正在江南漫游的李白写了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B.《登飞来峰》表达了作者当时踌躇满志的情怀。
C.《题破山寺后禅院》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常建所作的一首诗。
D.读了《望岳》一诗,我们感受到了泰山的雄伟和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的气概。
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5.将下列文学常识连线。
人名字号作品李白少陵野老《望岳》王安石孟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杜甫青莲居士《登飞来峰》曹操半山《观沧海》6.根据语境,默写名句。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写景兼写时令的句子是。
(2)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3)曹操在《观沧海》中表现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4)《望岳》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
(5)《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借助鸟儿抒写内心感受,以及看到幽谷清潭令人摒弃了世俗杂念的诗句是,。
【阅读经纬】(一)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的小题。
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8.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完整word版)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
1
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
3
4
5
古诗的特点:贵形象,贵情感,贵含蓄;贵凝练.
如何读懂诗歌:
1、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古人的生活情境。
相关的文言知识:古诗是用古代汉语写的.
相关的诗歌常识:题材与体裁;句与联;意象与意境;情感基调与思想感情;
写作手法等
2、抓住:题目、作者、注释、意象、情感基调、题材、关键词句、诗歌中的人、思想情感等。
6
3、贯通:诗歌中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4、整合: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
7
答: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矣。
山行留客
8。
诗五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据《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由于他“不顾细行”,而不是由于他犯了什么大错误。
王昌龄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无辜,在其《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写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中的最后两句,用的是鲍照在《白头吟》中的“清如白玉冰”的比喻,表明了自己清白无辜的心境,说明自己对得起亲朋好友。
得到王昌龄被贬谪的消息后,正在江南漫游的李白写了这首诗,远道相寄,表达自己的关切和同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首句写景兼写时令。
写景则专取杨花,寓意为“漂泊无定”;而子规鸣叫,是用其“不如归去”的谐音。
这种写法,既合事理,又能表现出李白当时的心情:对王昌龄被贬谪一事的悲哀和同情。
于是第二句便直书原因——“闻道龙标过五溪”。
五溪,即雄溪、樠溪、酉溪、沅溪和辰溪,均在湖南境内。
这两句虽然未写悲痛之情,而悲痛之情自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里的夜郎,不是指贵州省桐梓县的古夜郎国,而是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
一去久别,论朋友情意本当相送,奈相隔千山万水,无以为力,只好相托与高悬穹宇的明月伴送,一直送你到被贬谪之地。
这两句是抒情,写得深切而动人心脾。
这种托月相送的意境,此前已有运用。
如曹植的《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如谢庄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
”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此处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这些意境,都是寄情与明月,托明月以达情。
比较而言,李白的意境更有动感,一时间分不出谁是李白谁是明月,明月已成李白的化身,一直在形影相随地送老朋友流徙于贬谪地。
通过诗人的想象,使明月人格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行为动作,是这首诗在写作上的一大特点。
登飞来峰这首诗作于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时当王安石29岁。
三年前,即仁宗庆历七年(1047),他被调充鄞县(今属浙江)知县。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30课《诗五首》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一课一练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30课《诗五首》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一课一练第一部份:1.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5分)竦峙()萧瑟()岱宗()决眦()水何澹澹()2.将以下对应内容连线:(5分)《观沧海》王安石《李太白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曹操《杜少陵集》《望岳》李白《樊川诗集》《江南春》杜甫《王临川集》《登飞来峰》杜牧《乐府诗集》3.原文填写:(5分)⑴《观沧海》一诗中虚写的句子是。
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对友人宽慰的一句是。
⑶《望岳》一诗的名句是。
⑷《江南春》写景的两句是。
⑸《登飞来峰》一诗的哲理句是。
4.说说你对以下诗句的明白得。
(6分)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⑵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划出以下句子的朗诵节拍。
(4分)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⑵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什么样的人一辈子哲理?(6分)7.在五首诗词中:(7分)A、《观沧海》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C、《望岳》D、《登飞来峰》E、《江南春》(只填序号)属五言律诗的是:属七言绝句的是:属唐朝作家的作品有:即景生情、饱含哲理的是:寄情明月、赠送友人的是: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作品是:寄与作者伟大理想的作品是: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托月送友”的情怀。
读读下面的诗句,别离谈谈它们抒发了什么情怀。
(6分)⑴举头望明月,垂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⑵前人今人假设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李白《把酒问月》)⑶现在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张假设虚《春江花月夜》)9.用行楷将《江南春》抄写在下面方格内。
(4分)第二部份:(一)读《观沧海》,回答下列问题: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
诗五首[教学目标]1、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真,感悟哲理的蕴义深。
3、改写诗句,抒情写意。
[活动形式]查找资料、知识竞赛、讨论、改写诗句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巅峰之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五千年博大精深文化的积淀。
她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
她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学习古诗词,可以穿越时空和古代圣贤对话,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
今天,我们学习五首古代诗歌,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借景阐理写意人生的手法。
二、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真,感悟哲理的蕴义深。
3、改写诗句,抒情写意。
三、各显其能猜作者请大家根据幻灯片上的图象和提示语猜出本文五首诗歌的作者。
1. 他是唐代著名诗人,其诗想像丰富,构思新奇,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称为“诗仙”。
曾给幼小时的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的《静夜思》。
2.他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诗风沉郁顿挫,后人称之为“诗圣”。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他的诗《春夜喜雨》中的名句。
3. 他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和诗人。
在他们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4. 他是唐代晚期著名诗人,被后人称为"小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是他的诗《清明》的句子。
5. 他是江西临川人,宋朝的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时积极推行改革,后遭保守派的攻击而失败。
四、七嘴八舌话背景请大家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说出五首诗歌的写作背景。
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据《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题大家在学习了很多初一语文课文,学习完这些课文中的知识后要及时的进行课下练习巩固,这样才能够彻底掌握住这些内容,下面为大家带来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掌握语文知识有帮助。
[学法导引]本课共选了三首诗、一首词、一首曲,都是历来传诵的名篇。
《观沧海》是四言乐府诗,诗中通过描绘大海的辽阔壮丽,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五言律诗《次北固山下》和散曲《天净沙秋思》抒写了羁旅乡愁。
七言律诗《钱塘湖春行》则描绘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
而《西江月》是词中的小令,描写的是丰收在望的农村夏夜的优美景色。
学习本课,要先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再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句面意思,尔后,应抑扬顿挫的进行朗读,在朗读中要想像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品味诗词的意境。
[典题例析]例题:请细读诗句,比较五首诗词思想感情的不同点。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于5首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考查学生是否真的读懂、读透了5首诗歌。
解答时特别注意,所比较的不是5首诗歌的中心思想,而只是思想感情的比较。
参考答案:《观沧海》表达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次北固山下》表达思乡之情;《钱塘湖春行》表达对春天西湖的喜爱之情;《西江月》表达热爱农村、关心农事的质朴情怀;《天净沙秋思》表达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课时训练]训练一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ǒng zh()()ji()石澹澹()()萧瑟()()没马蹄()白沙堤()二、下面各句中都有错别字,请在错别字下面划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1、幸甚至栽,歌以泳志。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县。
()3、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三、填空、简答。
1、《观沧海》一诗选自《》,作者,字,(朝代)家、家、诗人,他的诗以见长。
他与其子、合称三曹。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该诗作者为代诗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8)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1.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竦 shǒng 峙萧瑟 sè白沙堤díB.忽见 jiàn 啄zhuó春泥惊鹊quèC.沧 cāng海茅檐yán 碣jié石D.澹澹zhàn 鸣蝉chán 枯藤téng2.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半夜鸣蝉。
B.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C.枯滕老枝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D.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3.下列诗句不是对仗的一项是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4.将下面诗句,作者及出处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王湾《观沧海》②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辛弃疾《次北固山下》③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曹操《钱塘湖春行》④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马致远《西江月》⑤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白居易《天净沙秋思》5.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含义,回答句后括号中问题。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点将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是________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________诗,内容上属________之作。
2.解释加粗词语。
次北固山下次:________________。
客路青山下客路:________________。
乡书何处达乡书:________________。
每课一练
1.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音有误的一项。
( )
A.岱.(dài)宗 夫.(fú)如何
B.决眦.(zì) 碣.(jié)石
C.澹.澹(dàn) 竦.(sǒng)峙.(chí)
D.萧.(xiāo)瑟.(sè) 青未了. (liǎo)
2.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左迁:贬谪
B.会当凌.绝顶 凌:登
C.阴.阳割昏晓 阴:山的北面
D.造化钟.神秀 钟:钟爱
3.选出下列各句停顿有误的一项。
( )
A.多少/楼台/烟雨中 B.会当/凌绝项
C.不畏/浮云/遮望/眼 D.闻道/龙标/过五溪 4.对下列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听说王昌龄被贬到五溪以外的龙标县。
B.千里莺啼绿映红。
辽阔的江南,到处一派绿树红花莺啼燕舞的景象。
C.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水波为什么(这样)动荡啊,山岛(是这样的)高耸突兀。
D.一览众山小。
(那时)远眺,群山定会显得极为渺小。
5.选出对下列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不幸遭遇的急切关照和安慰之情。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是实写,借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宽阔,意在显示作者的宏大抱负和博大的胸襟。
C.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景、情、理三者交融,表现诗人的伟大抱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饱含生活哲理:只有不畏艰险地去攀登,才能达到俯视一切的雄奇境界。
6.选出下列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
( )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朝
B.《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朝
C.《登飞来峰》—王安石—唐朝
D.《观沧海》—曹操—三国
E.《望岳》—杜甫—唐朝
课内巩固阅读
阅读古诗,完成7~9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7.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
A.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和“不如归去”的子规入诗,含飘零、离别之恨在内,渲染出凄苦哀愁的意境。
B.次句直抒胸臆。
“闻道”表示惊慌惋惜之意;“五溪”,用以指出迁谪地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在叙事中抒情,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C.后两句抒情。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予明月,飘向老友所去的遥远的龙标。
D.后两句诗所表现的艺术境界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句相似。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9.作者李白善于借自然之物歌唱浓厚缠绵的思念之情,例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
下面李白的诗句中与之相符的一项是 (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B.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寄东鲁二稚子》)
C.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D.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送友人》)
参考答案:
1.C【点拨】“竦峙”的“峙”应读zhì。
2.D【点拨】“钟”的意思是:集中,聚集。
3.C【点拨】正确的停顿应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
4.C【点拨】“水何澹澹”中的“何”不能解释成“为什么”,而是“多么”的意
思。
5.B【点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是虚写,是作
者面对大海,描绘想象中的情景。
6.C【点拨】王安石是宋朝人。
7.B【点拨】本句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闻道”无“惊慌
惋惜”之意,而是惊讶,鸣不平。
8.这首诗以景传情,特别是通过诗人的想象,十分恰切地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不
幸遭遇的急切关照和安慰之情,其中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
【点拨】要透过诗句细细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9.A【点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借水深表达难忘汪伦的深情
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