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重点文言文15篇
- 格式:pdf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36
中考必考25篇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一.《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仲由,教导你对待事物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见到品德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发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曾子说:“士不能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的吗?死了就停止了,不也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孔子说:“在严寒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谢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考文言文必考篇目(共25篇)《论语》、《三峡》、《爱莲说》、《陋室铭》、《口技》、《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马说》、《桃花源记》、《送东阳马生序》、《出师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愚公移山》、《公输》、《孙权劝学》、《湖心亭看雪》、《满井游记》、《伤仲永》中考名著篇目(12篇)1.《西游记》吴承恩2.《水浒传》施耐庵(2012年)3.《朝花夕拾》鲁迅4.《繁星•春水》冰心5.《骆驼祥子》老舍6.《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7.《鲁滨孙漂流记》笛福8.《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9.《名人传》罗曼•罗兰10.《童年》高尔基1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2.《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2012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一基础题(33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2分)(1)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论语》)(2分)(2)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分)(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浣溪沙》)(2分)(4)看待别人的进步,我们要有发展的眼光。
正如《孙权劝学》中所说的“,”。
(2分)(5)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默写完整。
(4分)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6分)(1)我母亲对我们的jieju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2)它chenmian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敬意。
(3)yue ming feng qing 的夜晚,人们有时看见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
(4)“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个人都sui sheng fu he 着。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
语文中考必考文言文篇一: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复习中考文言文复习重点课文板书设计一、论语板书设计一、孔子:千年伟人之一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学生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二、《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四书五经之一,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经》。
三、对《论语》和对孔子学说评价:1、“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北宋政治家:辅佐赵匡胤)2、“真正能够解决21世纪社会问题的,只有中国的孔孟儒学与大乘佛法”—— 20世纪70年代,英国著名历史哲学家汤恩比。
3、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4、《论语》在日本称为“最上至极宇宙第一书”。
千古名句: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鱼我所欲也(孟子)舍鱼取熊掌故不为苟得也正面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故患有所不辟也对比论证舍生取义如使??则??反面论证使??则??中心论点:舍生取义1、行道之人义存于心(正) 嗟来之食 2、乞人举例论证见利忘义(反)万钟之禄 1、宫室之美2、妻妾之奉3、所识穷乏者得我千古名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摆事实:舜管夷吾傅说孙叔敖胶鬲百里奚道理:人才要在艰苦中造就生于正面论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生活上:劳、饿、空乏忧患思想上:苦其心志作用: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行动上:拂乱分个人成长人恒过然后能改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正面论证接受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磨炼死于国家治理:入则无法家拂士人的安乐出则无敌国外患个人成长推论到治国(反面论证)必要性结论:国恒亡总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成语:多难兴邦、玩物丧志)千古名句: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5 孙叔敖纳言一、美文精读【文学常识】孙叔敖(约公元前630年—公元前593年),蒍氏,名敖,字孙叔,春秋时期楚国期思(今河南固始)人,楚国名臣。
在海子湖边被楚庄王举用。
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列其为第一人。
《说苑》,又名《新苑》,古代汉族杂史小说集。
刘向著。
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以及伦理观念。
【文章主旨】本文突出孙叔敖为官谦虚尽职,能够听取别人哪怕是小民百姓的意见的品德。
【文言原文】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说苑·敬慎》)【对照注译】原文注释译文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
【为】当,做。
【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一】全。
【国】指都城。
孙叔敖作楚国的令尹,一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衣粗衣】穿着麻制的丧衣。
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作动词,穿衣。
下句的“冠白冠”,同上,戴白色的帽子。
【吊】吊唁,吊丧,引申为拜访。
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吊丧。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谓】对……说。
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知臣之【不【不肖】自谦之词,没有才能,“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不能干,没有贤德。
【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说法。
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说】指教。
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去】离开。
河北中考必背文言文19篇一、文言文阅读考查范围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19篇课内文言文为主。
其中包括:《论语十则》、《鱼我所欲也》《舜发于畎亩之中》、《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桃花源记》、《三峡》、《马说》、《陋室铭》、《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爱莲说》、《记承天寺夜游》、《送东阳马生序》外加三个版本共有的三篇课文《与朱元思书》、《口技》、《满井游记》。
重点考查我们能否读懂文章大意,考查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重点语句的记诵、积累,而不是对零碎的词法、句法等知识的记忆程度。
常见的考点有:①把握文言虚词;②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辨识通假字;③翻译文言语句;④整体感知文章或段落的内在联系与内容;⑤朗读、背诵的基本能力;⑥问题探究能力。
常见的考查方式是阅读答题,一般有5个小题,题目类型主要有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文章内容理解、拓展延伸及综合性实践类题(如:评析类、生活互联类、策划创意类等)。
二、《语文课程标准》推荐19篇课内文言文习题整理。
1、与朱元思书□吴均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一、课下重点词语注解1、选自《艺文类聚》,朱元思,字玉山,吴均,(469——520),字叔痒,吴兴故鄣人。
南朝梁文学家。
2、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意思是天气晴朗,万里无云。
3、从流:顺流而行。
4、许:附在整数之后,表示约数。
5、缥:淡青色。
6、急湍甚箭:水流很急,比飞箭还快。
湍,水势急速。
7、奔:奔马。
8、寒树:耐寒常绿的树。
9、负势竞上:凭依各自的地势,争着向上。
天津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古诗词考查篇目一、课内文言文(22篇)考查阅读和背诵(22篇中要求背诵的都背)七上:童趣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七下:伤仲永短文两篇八上: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八下: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九上: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九下: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二、古诗词(22首)考背诵鉴赏七上:天净沙秋思七下:没有八上:春望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其一八下:赤壁过零丁洋水调歌头山坡羊潼关切古饮酒其五行路难其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九上:沁园春雪望江南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武陵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九下:关雎蒹葭二、现代诗(10首)主要考赏析七上:理想化石吟天上的街市静夜八下:雪海燕九上:雨说九下:我爱这土地乡愁我用残损的手掌三、课内现代文阅读1.记叙类(20篇)七上:走一步再走一步风筝羚羊木雕七下:爸爸的花儿落了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伟大的悲剧在沙漠中心八上:新闻两则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八下:藤野先生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吆喝九上:傅雷家信两则九下:谈生命那树2.说明类(5篇)七上:看云识天气八上: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馆奇妙的克隆3.议论类(4篇)八下:敬畏自然九上:敬业与乐业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4.小说类(9篇)七下:斑羚飞渡八上:芦花荡八下:喂—出来九上:故乡我的叔叔于勒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九下:孔乙己变色龙5.戏剧(2篇)九下:威尼斯商人变脸四、名著阅读(5部)朝花夕拾水浒传繁星春水名人传鲁宾孙漂流记五、综合性学习(6个)七上:漫游语文世界七下:马的世界八上:说不尽的桥八下:献给母亲的歌九上:好念书读好书九下: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记叙文阅读要品味语言记叙文阅读关键在于品味语言,赏析句子。
1.找修辞(1)比喻:形象生动、简练凝练地描述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给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情感和动作,使事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41 欧阳修传一、美文精读【文学常识】欧阳修(1007年—1072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卒谥文忠。
嘉佑二年(1057年)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
【文章主旨】本文抓住欧阳修人生的几个重要阶段为其立传。
欧阳修幼年敏悟过人,为官之后颇有抱负,晚年之后看透时事,数次征召不就。
为政宽简,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文言原文】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冠,嶷然有声。
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
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对照注译】嶷杰出的政绩,不追求声誉,“您治理地方政策宽松简【作品赏析】本文抓住欧阳修人生的几个主要方面来写,从不同角度来刻画这个人物。
从幼年到为官到晚年,娓娓道来,从繁就简。
另外,通过人物颇有哲理的语言来表现刻画人物,从而揭示一定的道理。
【读后必练】(共30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①读书辄.成诵()②晚更.号六一居士()③虽.机阱在前()④或.问:“为政宽简……”()⑤惟.谈吏事()⑥触发之不顾.()⑦及冠.,嶷然有声()⑧故.所至民便之()⑨天下固.可知()⑩谓.文章止于润身()2.翻译。
(10分)①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课内文言文梳理专题15记承天寺夜游(1)【考试分析】【原文呈现】元丰六年②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③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④。
怀民亦未寝,相与⑤步于中庭⑥。
庭下如积水空明⑦,水中藻、荇⑧交横,盖⑨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⑩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⑪。
【教材注释】①选自《苏轼文集》。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文学家。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②[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赵顼(xū)年号(1027-1085)。
③[念]考虑。
④[张怀民]作者的朋友,不旮也贬官在黄州。
⑤[相与]共同,一起。
⑥[中庭]院子里。
⑦[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⑧[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
⑨[盖]大概是。
⑩[但]只是。
⑪[盖]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诵读节奏】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参考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
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作家作品】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记”即记述;“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点明游的地点;“夜”点明时间。
题目点明文章的写作内容,简洁明了,概括性强。
【文本主旨】这篇游记通过对作者与张怀民承天寺夜游所见月下美景的描绘,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及答案考点(一)(2019.潍坊市)德秀敬老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喂养之,数日汤流,能食乃止。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岁饥,日或不烧火做饭,陶然弹琴以自娱。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
(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能食乃止/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B.日或不烧火做饭/一食或尽粟一石C.悉衣食人之孤遗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陶然弹琴以自娱/虽奔御风不以疾也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3. 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可哪些优秀品质? (3分)。
(二)晏子治东阿(三)太宗论止盗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释] 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
②哂(shě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
③不暇顾:顾不上。
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民之所以为盗者/ 客之美我者B.夫欲盛则费广/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君富而国亡/ 学而不思则罔D.犹割肉以允腹/ 能以径寸之木2.请用三条“/”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3.从不同的止盗方法中可看出唐太宗是个什么样的君王?(3分)(四)司马朗智对司马朗,年十二,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
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绝(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
②画线句是高考高频考查句。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满衣裳。
①郦道元《三峡》中“③《三峡》中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三峡水流之急的两句是“ , ”。
④《三峡》中侧面描写出山势峻拔的句子是“ , ”。
⑤郦道元笔下的三峡,山水倶美。
尤其是春冬之时的水,作者用“ ,从色彩、情态等方面写出了水之秀美。
⑥《三峡》中渲染三峡的秋景萧瑟凄清的句子是,,【2015·安徽卷】悬泉瀑布,,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理解默写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②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④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⑤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⑥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真题汇编。
中考语文必备16篇文言文和34首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1.《三峡》 2.《论语八则》
七年级下册:3.《爱莲说》
八年级上册:4.《小石潭记》 5.《记承天寺夜游》
八年级下册:6.《马说》7.《陋室铭》8.《送东阳马生序》
九年级上册:9.《桃花源记》10.《岳阳楼记》11.《醉翁亭记》
九年级下册:12.《曹刿论战》13.《邹忌讽齐王纳谏》14.《鱼我所欲也》
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6.《出师表》
七年级上册:1.《次北固山下》 2.《赤壁》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水调歌头》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七年级下册:6.《观刈麦》7.《破阵子》8.《使至塞上》
八年级上册:9.《春望》10.《泊秦淮》11.《过零汀洋》12.《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3.《己亥杂诗》14.《望岳》15.《钱塘湖春行》16.《登飞来峰》
17.《雁门太守行》
八年级下册:18.《渔家傲》19.《天净沙秋思》2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1.《无题》22.《夜雨寄北》
九年级上册:23.《关雎》24.《蒹葭》25.《相见欢》
26.《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2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九年级下册:28.《饮酒》29.《行路难》30.《游山西村》3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2.《观沧海》33.《江城子•密州出猎》34.《山坡羊•潼关怀古》。
2020年度初中语文中考必背文言文16篇及古诗34首1. 孔子语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寐,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 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十六篇必考中考文言文一、《醉翁亭记》二、《岳阳楼记》三、《小石潭记》四、《桃花源记》五、《出师表》六、《记承天寺夜游》七、《陋室铭》八、《爱莲说》九、《送东阳马生序》十、《三峡》十一、《论语十则》:十二、《鱼我所欲也》十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十四、《曹刿论战》十五、《邹忌讽齐王纳谏》十六、《马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分析文言文是中考语文中必考的内容。
一般是考查一篇文言文,文章常常选自课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文言文。
在个别地方的中考中,可能会选一篇来自课外的但难度并不大的文言文。
这样的文言文,同学们通过对课内文言文知识的掌握,是完全可以做出来的。
文言文考查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对重要实词、虚词的考查,分为两种情况:1、直接考查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
2、考查一词多义,让同学们去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3、也可以放在句子中,通过翻译来考查。
二、翻译。
从选文中选出一句或几句,让同学们翻译。
所选出的语句,往往包含重要句式和词语。
三、对语句或选文的理解。
包括概括内容,信息筛选等。
四、对选文主要内容的把握或者对于选文人物的理解。
文言文的分值一般是10分到15分,包含4到6个小题。
从题型上来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主观性试题等。
备考指南对于文言文的复习,主要还是以课文为基础,把课文中出现的文言文复习好。
如果课文中出现的文言文已经掌握得相对好了,那在做文言文阅读题,一般问题是不大的。
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考试标准,因为有一些考试标准,对于文言文的考试内容作了规定或者明确。
了解考试标准,有利于同学们知道文言文考查的内容。
一、顺畅朗读基本课文1.读准字音。
有的字有两个以上的读音,先要弄清读什么音时是什么意思,结合句意,确定读音。
例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中"遗"字,在句中是"给予"的意思,因此应读wèi。
读准通假字的字音。
中考重点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6篇一、《醉翁亭记》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至於负者歌於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1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的优美。
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酿泉。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就是醉翁亭。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称呼这亭子的。
太守和宾客们在这里饮酒,喝一点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心思不在于酒上,而在于山光水色之间。
游赏山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罢了。
2当那太阳出来以后,林间的烟雾逐渐散开,到傍晚云雾凝聚,山谷就昏暗了,这明暗的变化,正是山间早晚的景象。
第1篇三峡文本回顾原文呈现参考译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段解]三峡山的特点:山势高峻,连绵起伏。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①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段解]三峡夏水的特点:迅猛、湍急。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②(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段解]三峡春冬之景。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乐趣。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段解]三峡秋季特点:肃杀。
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鸣叫,叫声接连不断,音调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所以渔民唱道:“巴东三峡当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我的眼泪就沾湿了衣裳!”文本研读知识盘点类别内容文学常识郦道元(约470—527),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