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与反移情的理解与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452.00 KB
- 文档页数:31
1 / 1
精神分析理论中移情、反移情的经典观点:
• 移情是病人经过自由联想,将儿童早期所受挫折或创伤(真实的或幻想的)及其所带有的强烈情绪逐
渐暴露出来,向外发泄,并把这种情绪转移到治疗者的身上,治疗者即变成了患者爱或恨的对象,其强烈程度亦是早年情况的复制。
• 反移情则是治疗者对病人移情的无意识反应。
Freud 认为反移情对治疗不利,治疗者应努力克服它。
• 1912年论文《移情的动力学》,尽管弗洛伊德强调分析性情境中独特体验的重要性,并认为正是这
种独特的体验赋予治疗以特别的力量,但他从一开始就认为移情并不是分析性情境的产物,而是生活中一个天然的部分。
• 某种意义上,人际互动中处处都有移情与反移情的发生
• 移情在初期常常被理解为是治疗的障碍和干扰。
弗洛伊德逐渐意识到移情并不总是对分析起阻碍作
用,相反它变成了工作得以完成的重要媒介。
最能清晰地说明这种产生于童年时期而且维持着当前神经症症状的模板的实例,便是它塑造了当前分析师和病人之间的关系。
• 移情的分析作为技术方法被应用。
一、移情弗洛伊德第一个发现移情,认为移情是全部人际关系,是把早年和父母的关系模式转移到现在的人际关系当中。
如一个人进入工作环境,面对领导可能会不自觉的把领导看待为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
移情在所有的关系中都存在。
移情关系具有稳定性的特质,等同于人格。
※移情的分类1.正移情:潜意识中对他人的爱慕、崇敬、依恋的情绪;2.负移情:潜意识中对他人的恨、抵抗和攻击的情绪;通常这两种移情是并存的,实际上是这个人早年对父母爱恋或憎恶的情感在当下的重演。
咨询中对移情的分析使得咨询师重建来访者婴儿期对父母的态度成为可能。
二、反移情:被他人诱导出来的东西。
※经典理论对反移情的理解:认为咨询师成长过程中,因某种体验存在着潜在的心理问题,遇有相近情境的来访者时,因处理不当所引发的对来访者的一种情感体验。
弗洛伊德认为反移情源自分析师自己,是分析师过去经验的重复,与来访者无关。
这种反移情在咨询中被视为干扰治疗师理解病人的因素,弗洛伊德说“分析师的理解永远不能超过他自身的局限性”。
意思是分析师由于受到反移情的影响,对来访者的理解势必有限。
这时咨询师就需要做个人体验来解决自身的问题。
※现代理论对反移情的理解:定义为治疗师对病人适度的情感反应,或由与来访者的关系带来的内心体验的洞察。
A.一致性反移情:治疗师感受着来访者的感受,是认同了来访者本人,即共情。
B.互补性反移情:治疗师感受着来访者父母的感受,是认同了来访者的重要客体,比如他的父母,并像他父母一样不恰当地对待他。
※一致性反移情、互补性反移情在咨询中的呈现发生一致性反移情是治疗师和来访者认同,比如来访者早年被父母严苛对待,来访者很卑微很愤怒,治疗师在听到某些素材时,感到替来访者愤怒,这是一致性反移情。
但是过了几次,来访者谈到另外一些素材时,治疗师很想批评来访者,这时候治疗师就认同了他的父母,想要严苛地对待他,是互补性反移情。
治疗的不同时候,两种反移情会交替出现。
这种交替出现会给治疗师很多线索,来理解来访者早年和父母的关系。
第7讲移情与反移情曾氏语录:移情即人类唯一的情感。
因为人类的一切情感均可以归结为它。
我们对一个人的态度、看法、情感和行为,部分的是被这个人教会的。
老师:我下面想说一下的就是移情,也跟所谓的宿命论有关系,就是刚才我说的决定论。
刚才两位老师一直都在听我用不标准的带有湖北口音的普通话在讲,这个实际上就是移情。
具体讲就是我你通过对我早期的学习语言的环境的忠诚来让我跟早年的那些关系保持链接。
所以我相当于直接把我早年的语言环境搬到上海来了,如果我从能力来说,还是具有发音标准的那种能力的,但是我在把某些音发的标准之后,我会觉得我后面很空洞,就好像我背叛了我的老乡们或者是给我环境的父母们,所以我需要跟他们保持链接。
在我跟他们保持链接的时候。
实际上,我在被过去限定。
学员1:你这里有一个对于安全感的追求吗?老师:是的,是安全感。
但是安全感不是一级词汇,还涉及到攻击。
如果我说话说的很标准,回到我老家的时候,我的老乡说:你不过是在城里面生活了几年嘛,回家就忘本了,然后他们会觉得我攻击他们,实际上我的确是攻击了他们,因为我背叛了他们教给我的语言就是攻击,然后他们会折磨我,实际上也不需要他们那么说,我自己内心里面就有个超我,就是如果你过度的背叛的话,过度的背叛你的早年的语言环境的话,你应该受到惩罚。
而精神分析就是要切断我跟过去的链接。
我这只不过是学习一门那个同样的语言,那是标准的语言而已。
在涉及到外语,同样的也有很多这样的问题,比如有好多非常聪明的人,他们就是学不好外语,这还是因为移情的作用。
他们还是忠诚过去。
学员2:恩,我在大学里的时候确实发现有一类人他们就是学不好英语,而且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从来不能够解释这一点。
学员1:那就是学不好外语并不是一个语言能力问题,而是一个对过去保持联系的或者说寻求过去庇护的这样一个潜意识要求?老师:对,是移情的作用。
学员2:对背叛的恐惧?老师:对,对背叛之后可能有的惩罚的恐惧,这是移情。
移情与反移情相关推荐移情与反移情 移情的事例我们经常听说了,那么你是怎么看待移情与反移情的呢?下⾯就随⼩编⼀起去阅读移情与反移情,相信能带给⼤家启发。
移情 最初,布雷尔Breuer和弗洛伊德(1895)将移情视为“有污染的影响”,它会妨碍或阻抗治疗中的宣泄(cathanicmethod)。
弗洛伊德担⼼移情是医师对患者有不当影响的结果,因此,精神分析如果专注于这样的现象,会被视为⼀种变相的催眠或“暗⽰”。
但弗洛伊德很快就了解到移情并⾮单由暗⽰所挑起,患者与分析师的关系是了解个⼈内在世界的⾸要途径;移情则是患者对分析师的病态伊底帕斯依附,亦即患者早期与⽗母(或主要照雇员者)的关系的再现(Freud1895, 1905c)。
这样的了解使弗洛伊德发现了⼀种精神官能症式移情(transferenceneurosis),它包含了正向和负向的移情,相似于原始伊底帕斯情境中的感觉和愿望,这些情绪后来⼜在分析中重现。
分析若要有效,分析师必须分析所有呈现在分析师⾯前的移情现象,否则,它将会阻碍被潜抑之幻想的浮现。
为此,早期弗洛伊德就认为移情有两个⾯向:⼀⽅⾯,它是⼀种阻碍回忆的抗拒;另⼀⽅⾯,它是婴⼉期冲突的“重现”,这样的重现对于治疗是有⽤的。
弗洛伊德(1912b)也区辨移情机制(transference mechanism)和移情动⼒(dynamics oftransference)的不同,前者反映了过去的经验,⽽后者则是被分析情境所挑起的。
他将移情的机制视作⼀种“模板”(template),或是贮存在系统潜意识⾥的婴⼉影像(infantileimages),由系统潜意识中产⽣了“动⼒移情”,亦即患者与分析师在分析情境中的情绪关系。
当代精神分析师仍对移情的这两种⾯向争论不休,争论的主题是,究竟是“过去”的潜意识重要,还是“现在”的潜意识重要(Sandler & Sandler 1984)。
有些作者认为移情是重建童年创伤的主要路径;有些⼈则主张探索诊疗室中的移情才是治疗的重⼼。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与移情和反移情相关的文章,了解其概念、特征、相互关系和区别、发生及发展的过程、在咨询中的作用、移情的影响因素、移情主要类型和原因、对移情的处理方法、移情和反移情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与进展。
【关键词】移情反移情精神分析的许多理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基本技术——自由联想、移情分析和梦的分析一直延用至今,没有大的变动。
我们对移情和反移情特别感兴趣。
查阅以往的研究文献,我们发现,关于移情和反移情的文章有很多,但是,没有对移情和反移情进行一个综合的概括。
那么,本文就移情和反移情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文献研究,以便对移情和反移情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1、移情与反移情的概念及特征:1.1移情的概念经典传统的概念源于Freud,认为移情是病人经过自由联想,将儿童早期所受挫折或创伤(真实的或幻想的)及其所带有的强烈情绪逐渐暴露出来,向外发泄,并把这种情绪转移到治疗者的身上,治疗者即变成了患者爱或恨的对象,其强烈程度亦是早年情况的复制。
弗洛伊德认为移情是全部的人际关系,即在童年时与重要他人的经历会影响日常交往。
实验证明,移情会在潜意识中被激活,即人们会在对生命中重要他人的阈下表征的基础之上,做出关于某个陌生人的推理。
安娜·弗洛伊德提出,移情是指“病人由他与治疗师的关系所引起的冲动性体验,这些体验并不是由于治疗场景所造成的,而是起源于病人早期的客体关系”。
1.2移情的特征移情包含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
即移情是个体由于理解了真实的或想象的他人的情绪而引发的与之一致或相似的情绪体验。
这是一种替代的或间接的情绪反应能力,个体能够以他人为中心,识别和接纳他人的观点并能够亲身体验他人情绪的一种心理过程。
1.3反移情的概念反移情则是治疗者对病人移情的无意识反应。
Freud认为反移情对治疗有不良影响,治疗者应努力克服它。
整合的观点认为,移情是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对治疗者重现过去的依赖反应,是潜意识的个体活动。
表现为联想、情感、欲望、想象、幻想、感知和认知图式的重建,以图解释否认或压抑经历。
移情1. 名词解释移情(Transference)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一个人将自己对于早年重要人物的情感体验和期望投射到他人身上的过程。
这种投射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移情通常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但也可能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关系中。
2. 移情的成因移情现象起源于儿童时期与父母或抚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关系。
在这个关系中,孩子会通过与父母互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并从他们那里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
这些早期关系对于个体后续形成其他人际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当一个人在成年后进入治疗或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时,他们往往会将早年与父母或抚养者之间形成的模式和情感投射到治疗师或伴侣身上。
这种投射被称为移情。
3. 移情现象3.1 正向移情正向移情指个体将积极、愉悦、满足的情感投射到他人身上。
例如,一个人可能对治疗师产生强烈的依恋情感,觉得治疗师是唯一能够理解和满足自己需求的人。
这种依恋情感可以帮助个体建立与治疗师或伴侣之间的信任关系,并促进个体在治疗或亲密关系中的成长和改变。
3.2 负向移情负向移情指个体将消极、焦虑、敌对、愤怒等负面情感投射到他人身上。
例如,一个人可能对治疗师产生强烈的敌意或抵触情绪,觉得治疗师是自己早年重要人物的替代品,从而将早年未解决的冲突和问题转移到了治疗师身上。
负向移情是治疗过程中常见且重要的现象。
通过与治疗师共同探索这种负向移情,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早年经历对当前关系和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影响,并逐渐解决这些问题。
4. 移情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4.1 移情分析移情分析是心理治疗中的一种技术,旨在帮助个体认识和理解自己对治疗师的情感投射。
通过分析移情现象,个体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早年经历对当前关系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在治疗过程中逐渐解决这些问题。
4.2 移情关系建立治疗师在与个体建立亲密关系时,往往会面临到被投射的挑战。
他们需要保持专业性和客观性,并与个体共同探索并处理移情现象。
通过积极而恰当地回应和处理移情,治疗师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并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
移情的治疗效果移情如何促进患者的心理成长移情的治疗效果:移情如何促进患者的心理成长心理治疗是一种常用于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和促进心理成长的方法。
在各种心理治疗方法中,移情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
移情治疗的核心理论是通过患者与治疗师之间的情感关系,以此促进患者的心理成长和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本文将探讨移情的治疗效果以及它是如何促进患者的心理成长的。
一.移情的定义和原理移情是指患者将过去的重要人物的情感体验转移到治疗师身上的心理过程。
治疗师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和情感连接,患者可以将对于过去的情感体验和关系模式投射到治疗师身上,并在治疗中再次体验这些情感。
这种情感的再体验和认识,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身的情绪和行为模式,从而促进心理成长和变革。
移情治疗的原理在于,过去的关系经验对于现在的情感体验和行为模式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将这些情感投射到治疗师身上,并与治疗师共同探索和理解,患者可以逐渐认识到这些情感对于自身的影响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这种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自身的情绪问题,并促进自我成长。
二.移情的治疗效果移情治疗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心理问题的治疗中,并被证明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以下是移情治疗的几个主要效果:1. 深入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通过移情治疗,患者可以将自身的情感投射到治疗师身上,让治疗师深入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包括患者的情感体验、内心冲突、以及对过去关系的模式等。
这种深入了解有助于为治疗提供更准确和个体化的帮助。
2. 促进情绪表达和释放:患者通过移情治疗,可以表达和释放过去关系中的情感,包括愤怒、悲伤、忧虑等。
这种情感的表达和释放有助于患者缓解内心的压力,减少不良情绪的困扰,促进心理健康的提升。
3. 恢复和修复内在关系模式:过去的关系经验对于个体的内在关系模式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移情治疗,患者可以将过去的关系模式再次体验,并与治疗师共同工作,修复和重建这些内在关系模式。
心理咨询中的移情与反移情处理移情与反移情是心理咨询中常见的一个心理现象。
对移情与反移情的认识、警觉及处理是心理咨询中的一个技术问题,通过几年的心理咨询实践,有如下见解。
弗洛伊德认为:移请是全部人际关系中,移情反应在本质上是过去客体关系的再现。
其最初的客体是儿童早年中重要人物,如:父母、父母的替代者。
移情反应是在潜意识中完成的,移情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
1 正移情在咨询关系中最常见,来访者往往很容易在心理咨询室这个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移情。
移情的方式有(1)把心理咨询医生当成自己的父母;(2)其他监护人,如爷爷、奶奶、保姆;(3)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4)当成自己向往的性对象。
这四种方式中第一第四两种方式最易出现。
2 负移情在心理咨询中一般很少见,至少是在治疗的初期不存在负移情,治疗中会出现负移情,负移情出现后,治疗关系不巩固的情况下易出现脱落,如果治疗关系相对巩固,可能会出现脱落一段时间,又主动恢复治疗关系,咨询继续进行,一般此种情况更有利于治疗的效果。
反移情是指治疗师对来访者的移情。
分为两种形式:1、一致性:即与来访者的移情相吻合,一是来访者将治疗师看成是父母,治疗师将来访者看成是子女。
二是来访者对治疗师产生恋人般的感情,治疗师也对来访者产生恋人般的感情。
2、互补性:咨询师所表现出来的部分正是来访者父母或监护人所具有的特征,也是来访者所期待的东西。
移情与反移情所产生的原因,用人际吸引理论来解释,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心理学家阿伦森曾经作过调查,结果发现受人喜爱的主要是:1、信仰与利益与自己相同人,有技术、有能力、有成就的人。
2、具有令人崇拜或愉快品质的人,如忠诚、理解、诚实、善良的人。
3、喜欢自己的人。
章志光在主编的《社会心理学》中说:总结社会学家在人际吸引领域的研究,可以发现人际吸引的条件主要是在于熟悉、吸引人的个人特征,相似与互补,喜爱与爱情等方面。
移情与反移情的作用:移情很好地处理和应用,有利于咨询工作的深入,反移情对治疗有妨碍作用,需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移情的心理抗性处理情感转移中的心理防御机制移情的心理抗性:处理情感转移中的心理防御机制移情是指个体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将自身情感转移给他人的一种心理现象。
在心理学中,移情被广泛地研究和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情感转移的情景,而人们的情感转移过程中,通常会运用一些心理防御机制来处理与适应。
一、移情的定义和特点在心理学中,移情(transference)是指个体将自身情感投放到他人身上的心理过程。
它源于个体对过往经验和过去关系的记忆,并在目前的互动关系中进行重新投射。
移情一般可分为正性移情和反性移情。
正性移情是指将正向的情感转移给他人,比如对周围人的信任、亲近和依赖等;反性移情则是将负向的情感转移给他人,比如对周围人的敌意、敌对和排斥等。
移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既有意识成分,也有无意识成分。
个体在移情过程中有时意识到自己的情感转移,但有时也会出现无意识的情感转移,对自己不自知。
2. 受到个体早期经验的影响。
人们的情感转移往往受到早期经验对个体的影响,比如童年时期与父母、老师等的关系。
3. 受到目前互动关系的影响。
个体在与他人的当前互动中,会将早期关系中的情感转移到目前的互动对象上,从而影响互动质量和结果。
二、心理防御机制与移情的关系在情感转移过程中,个体通常会运用一些心理防御机制来处理与适应移情的情境。
心理防御机制是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免受焦虑和冲突的影响而采用的心理策略。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与移情的关系:1. 投射投射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它指个体将自己的内心冲突、欲望或感受投射到外界,特别是目标对象上。
在移情过程中,个体可能会将自己对早期重要人物的情感投射到当前的互动对象,从而感受到类似或相反的情感。
2. 否认否认是指个体 deliberately refuse to believe or accept (a fact or idea)个体故意拒绝相信或接受(事实或观点)的以浪刺表达自己内心的冲突、欲望或感受。
移情的名词解释移情(Transference),是精神分析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患者将初次在与他人建立的关系中产生的感情和欲望转移到分析师身上的心理现象。
移情在精神分析治疗过程中经常出现,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工具。
移情最早被弗洛伊德提出,并成为精神分析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弗洛伊德认为,移情是患者内心深层冲突和欲望的投射,是未能满足的幼儿期情感的再现。
在精神分析治疗中,当患者与分析师建立了亲密的心理关系时,他们往往会把对他人的情感和欲望转移到分析师身上,以满足他们对愿望的追求。
移情是精神分析治疗中的主要工具之一,它能够提供一个安全的心理空间,让患者通过表达和分析转移的感情和欲望,从而实现对内心深处的冲突和欲望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分析师起到重要的角色,他们要倾听和理解患者的情感表达,同时通过从多个角度和层次上解读和解释患者的言行,帮助患者自我认识和解决内心的冲突和矛盾。
移情有多种形式,如情感移情、欲望移情、保护移情和倒置移情等。
情感移情是患者对分析师产生了爱或恨的情感,这种情感往往和患者在幼儿期与父母或照顾者建立的关系有关。
欲望移情是患者对分析师产生性欲或性幻想的情感,这种移情往往和患者对亲密关系的渴望有关。
保护移情是患者将自己在幼儿期对父母或照顾者的需求投射到分析师身上,期望获得分析师的保护和呵护。
倒置移情是患者将自己直接感受到的情感或欲望反过来投射到分析师身上。
移情是精神分析治疗中的关键概念,对于患者来说,移情能够帮助他们在治疗过程中重新体验和认识早期关系的困惑和伤害,从而促进自我成长和发展。
对于分析师来说,移情是一个宝贵的治疗机会,通过分析和解释移情,他们能够深入了解患者内心的冲突和欲望,并帮助患者走出困境。
总之,移情是精神分析治疗中的重要现象和工具,它既是患者对分析师的感情和欲望的转移,也是患者对早期关系的再现和呈现。
通过对移情的分析和解释,患者能够深入认识和解决自己内心的冲突和矛盾,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移情的解读分析移情背后的真实意移情的解读分析移情背后的真实意义移情(Transference)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将自己对于他人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转移至其他人身上的现象。
在精神分析学中,移情被认为是治疗过程中常见且重要的现象,对于心理治疗师和病人之间的关系和病人的内心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移情这一概念进行解读分析,探究移情背后的真实意义。
一、移情的定义和表现形式移情是指个体将情感、态度和行为从过去的关系对象转移到当前关系对象上的心理过程。
它可以表现为对他人赋予特定的情感寄托、对他人产生过度依恋或敌意,以及在与他人交往中重复曾经的经验等。
二、移情的种类和机制根据精神分析学的观点,移情可以分为父母移情、恋爱移情和阻碍性移情等几种类型。
父母移情是指个体将对自己父母的情感投射到他人身上,恋爱移情是指对他人产生情感依恋和吸引,阻碍性移情则是对治疗师(或其他专业人士)产生敌意和抵抗。
移情产生的机制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过去经验的再现。
个体的早期经验对于当前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早期经验中的情感和关系模式往往在移情中得到重塑和再现。
第二,内心冲突的外在化。
移情可以将个体内部的冲突在外部关系中得到化解和表达,从而减轻内心的压力。
第三,无意识防御机制的作用。
移情常常是一种无意识防御机制的表现,通过将焦点转移到他人身上,个体可以避免直面自身的问题和冲突。
三、移情在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在心理治疗中,移情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材料。
通过分析和解读移情,个体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认知和内心冲突的处理。
对于心理治疗师来说,移情是一个重要的诊断工具,它可以揭示病人潜在的冲突和防御机制,提供线索以指导治疗过程。
同时,治疗师对于病人的移情的解读和处理,也是治疗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正确理解和处理移情,治疗师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的治疗环境,帮助病人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需求,并最终实现内心的愈合和成长。
移情、反移情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与进展叶维菲(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200032)中图分类号:R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611(2000)04-0247-03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Interpretations in PsychotherapyYE Wei-feiShan ghai Medical University,Zhongs han Hospital,Shanghai200032,China【Abstract】 The concepts of 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modern psychotherap y.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reviewed the advancement of the interpre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se concepts in modern psychotherap y.【Key words】 Transference;Countertransference;Psychotherap y 移情、反移情概念已今非昔比,无论在理论还是应用上都已发展到了第三代、第四代。
本文拟对移情、反移情的概念及应用作一初步介绍。
1 移情、反移情的概念首先,移情的概念分传统的和整合的。
反移情同样。
经典、传统的概念当然源于Freud,认为移情是病人经过自由联想,将儿童早期所受挫折或创伤(真实的或幻想的)及其所带有的强烈情绪逐渐暴露出来,向外发泄,并把这种情绪转移到治疗者的身上,治疗者即变成了患者爱或恨的对象,其强烈程度亦是早年情况的复制。
反移情则是治疗者对病人移情的无意识反应。
Freud认为反移情对治疗有不良影响,治疗者应努力克服它。
“移情”和“反移情”的理解移情与反移情,在精神分析中是相处关系中的反应。
⼀、情绪⽗母的冲突,也会内化成孩⼦内⼼冲突,然后他也不知怎么办,所以上⼀辈的统⼀⾮常重要。
但要注意,观点的冲突从来不会导致伤害,导致伤害的是感情和情感的冲突。
嘲笑----因健康⾃恋不⾜,他需贬低别⼈来满⾜。
催眠----不受⾃⼰控制,⽽受别⼈控制。
⼀个⼈能够理解早年是如何限定他的⼈,越不会被早年所限定。
强烈建议⽗母⽤中⽴的态度对待孩⼦的所有表现,尽可能不加评论。
被评论就是被限定。
精神分析的⽬标是让这个⼈超越过去对⾃⼰的限定,过没有被过去产限定的⽣活,更多的活在现在,享受当下。
⼆、移情移情,⼜叫转移,是整个关系中过去在现在重现,在以催眠⽅法和⾃由联想为主体的精神分析中,指的是来访者对分析者产⽣的情感,过去的⽣活中重要情感会太多投⾝到分析者⾝上。
理智是对情感的防御。
学不好英语是因为移情,,忠诚于过去。
移情表现:依存性,恋爱情感,两⾯感情。
移情分类:正移情,负移情。
识别移情,分为直接和间接。
把咨询师作为情感对待才是移情,表达情感不全是移情。
还要注意移情和依赖的区别。
移情是好感,弥补过去的情感且时常相见咨询师,感情上有依赖,且为寻找替代物,感情⾊彩浓;⽽依赖是信任,寻求的是现实帮助且困难时寻求咨询师,⼼理上依靠且有现实⽬标,感情⾊彩淡。
三、反移情反移情,是在来访者移情的刺激之下,导致的治疗师的反应,或者说咨询师对某⼈的情感,转移到来访者⾝上。
反移情是治疗的关键。
治疗师对来访者的全部情感有:被来访者勾引出的反移情;⾃⾝未解决的内⼼冲突。
勾引出的反移情,⽤案例督导来解决,⽽⾃⾝未解决的反移情,⽤⾃我体验来提升。
反移情分为⼀致性反移情和互补性反移情。
⼀致性反移情,⼜叫共情。
互补性反移情,在关系中间,治疗师感受到原始客体对来访者的感爱,并向病⼈的原始客体⼀样不恰当对待病⼈。
在咨询时,当体验到互补性反移情时,要寻找⼀致性的反移情,并尽量转化为⼀致性的反移情。
对移情的理解移情,是指个体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他人身上的一种心理现象。
它是人类情感交流和社会互动的重要方式,也是构建人际关系的基础。
对移情的理解,涉及到人类情感、社会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
移情的本质是情感的投射和共鸣。
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情感时,他会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投射到对方身上,体验到对方的幸福、痛苦、喜怒哀乐。
这种情感投射可以是积极的,比如对他人的善良和成功感到高兴;也可以是消极的,比如对他人的悲伤和挫折感到难过。
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情感投射,都能增进个体之间的情感联系,促进情感共鸣,培养共情能力。
移情是人类社会互动的基础。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需要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交流。
移情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在人际关系中,移情是增进彼此亲近感的重要因素。
当我们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对他人的感受产生共鸣,我们就能够建立起更加紧密和谐的人际关系。
移情还能够促进合作和协调,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移情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更要培养他们的情感素质和社会交往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学会移情,我们能够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同时,移情也是培养学生情感表达和情感调控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会移情,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移情有助于个体的情感调适。
在现代社会中,个体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
当个体能够移情他人时,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他人身上,从而减轻自己的负面情绪。
同时,通过与他人的情感共鸣,个体也能够获得情感支持和安慰,提高自己的情感调适能力。
当然,移情也有一些负面影响。
过度的移情可能会导致情感依赖或情感耗竭,个体过分关注他人的情感而忽视自己的需求。
此外,在某些情况下,移情也可能导致个体受他人情感的影响而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因此,在移情的过程中,个体需要保持适度和平衡,既能关心他人,又能关注自己的情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