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光与热教案教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188.00 KB
- 文档页数:3
光与热【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教学重、难点】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3.师补充: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二、光的强弱与温度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师启发:怎么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步骤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3.各个小组汇报数据,绘制柱状图4.结合图表,分析一开始的假设三、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放大镜、铜镜、奥运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2.条件许可教师最好演示四、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五、板书设计光与热假设: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验证: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记录我们的数据:。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5课《光与热》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过程与方法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教学重点】1.知道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2.根据自然规律能更好地应用于生活。
【教学难点】能设计实验探究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引出疑问(预设:1分钟,室内)课前将手机架放置在讲台上,给学生在之后设计实验时一个暗示。
1.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我们知道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
现在,老师给大家都准备了小镜子,大家动手玩一玩。
2.教师顺势提问: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很会玩,把几面镜子反射的光集中在一起了。
这些光会聚在一起会产生什么现象?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前认知概念,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既能巩固旧知识,又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预设:5分钟,室内)1. 光的强弱与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首先让学生针对这个问题结合亲身体会自由发言,提出猜想。
真是这样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光与热》。
(板书:5.光与热)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并不需要急于回答,而是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期待。
2. 同学们已经谈了许多生活中的感受,但是用什么更具有说服力的科学方法来验证我们对光与热关系的猜想和感受呢?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也让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3.学生分小组开始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4.小组讨论时,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拿着镜子操作一下,他们会发现手持镜子难以会聚光线。
光与热教学设计1、很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过程与方法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教学重、难点理解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1)很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3)师补充: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热光源:在发光的同时发出热量,如:阳光、蜡烛等冷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不发出热量如:萤火虫、水银灯等(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师启发:怎么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步骤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3)各个小组汇报数据,绘制柱状图(4)结合图表,分析一开始的假设3、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明确这个点的光很强,温度很高凸透镜:像放大镜一样的凸透镜,利用光的折射,也能会聚太阳光,产生高温并相互说说放大镜、铜镜、奥运圣火的取得以及普里斯特列为什么提示不能用镜面和放大镜观看太阳(2) 条件许可教师最好演示4、课堂小结在我国,人们很早就知道用凹面的铜镜取火。
现在,我国仍然大力提倡使用以凹面镜原理做成的太阳灶,以充分利用能源。
萤火虫、水银灯。
科学《光与热》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光与热》。
一、说教材通过前面4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光的传播特点(路径、反射),从第5课开始,要着手研究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这里的“光”主要是指太阳光。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在发热,比如白炽灯、蜡烛、太阳。
学生都有这样的亲身体会:冬日,太阳底下暖洋洋的;夏日,树荫底下比阳光下凉快;手靠近点燃的蜡烛,有热的感觉。
但是光和热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不一定很清楚。
本课重点指导学生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并且知道阳光越多、越强,温度就越高;阳光越少、越弱、温度就越低。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指导学生探究“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第二部分如何把光线会聚起来,能形成强光和高温。
第一块内容首先初步了解热光源和冷光源,然后推测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高低的关系,接着实践光的多少与强弱的关系,最后探究得出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那怎么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通过玩镜子,初步利用镜子反光的作用,体验汇聚光线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温度计的温度产生变化的过程,发现光与热的关系。
同时,镜子的数量从少到多,不同数量的镜子会聚光线,投射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与一面镜子相比较,又会有怎样的情况出现呢?通过实验、记录、研讨活动,总结自己的实验结论,学生可以认识到镜子数量由少到多,投射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产生的温度有差异,镜子数量少,光线会聚少,温度计显示温度低;镜子数量多,光线会聚多,温度计显示温度高。
第二块内容,除了通过多面镜子可以得到强光,还可以用凸透镜或者凹面镜得到强光和高温。
通过用凸透镜和凹面镜的实践,发现它们也能会聚光线。
阳光照到凹面镜上,经弯曲的镜面反射后,会聚到一点。
这一点光很强,温度很高。
像放大镜一样的凸透镜也能会聚太阳光,产生高温。
人们利用凹面镜的能会聚光线的特点,发明了太阳灶,点燃了奥运会圣火。
普利斯特用凸透镜会聚光线得到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发现了氧气。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光与热》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单元,本单元共包含两个课题:“光的传播”和“热能的转移”。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热能的转移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光和热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观察不够细致,实验操作不够规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规范操作,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传播规律,掌握热能的转移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光的传播规律2.热能的转移方式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探究式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教学挂图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光与热。
2.探究光的传播规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传播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光的传播规律。
3.学习热能的转移方式:教师讲解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能转移方式的原理,并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三种方式。
4.实践与应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课题:《光与热》1.光的传播规律2.热能的转移方式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如发言、实验操作等。
2.学生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光的传播规律和热能转移方式的掌握情况。
3.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新观点、新方法。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热》教案一. 教材分析《光与热》这一单元主要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以及热的现象。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光的传播规律,掌握反射和折射的基本原理,并认识热的现象及其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光与热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光的传播规律、热现象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光的传播规律,理解反射和折射的基本原理。
2.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思考和探究光与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光的传播规律2.反射和折射的基本原理3.热现象的理解和应用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实验教学:利用实验和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与热的现象。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案例分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光与热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资料2.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热源等3.实例材料:生活中的光与热应用案例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阳光透过树叶形成的光斑,引发学生对光的传播的思考。
提问:光是如何传播的?引导学生回顾光的基本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使用PPT展示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的现象。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原理和作用。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传播情况,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光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时,光线是如何变化的?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5、《光与热》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很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教学重、难点理解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1)很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3)师补充: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2、光的强弱与温度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师启发:怎么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步骤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3)各个小组汇报数据,绘制柱状图4)结合图表,分析一开始的假设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3、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放大镜、铜镜、奥运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课堂练习一、填空1、能把阳光会聚起来,形成高温和强光的是( )和( )。
2、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聚光获得高温 ( )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制得了( ) 。
3、太阳灶是利用 ( ) 的原理制成的。
二、判断1、向阳的一面比背阳的一面温度高。
()2、能够用放大镜和望远镜对着太阳看。
()3、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4、在我国,人们很早就会用凹面镜取火。
()三、选择1、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用凸透镜发现了()。
A、空气B、氧气C、二氧化碳2、奥运会的圣火火种是利用()取得的。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5.光与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知道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2、科学探究目标: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3、科学态度: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5、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光强温度就高,从而更好的开发太阳能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教学准备】小镜子、温度计、放大镜、凸透镜、实验记录单、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好!我是贺家小学的陈老师,今天是第一次和同学们在一起上课,听科学老师说,咱们班的孩子特别热爱科学、尊守纪律而且爱动脑筋。
我想出个谜语考考大家,可以吗?“小飞虫,尾巴明,夜黑闪闪象盏灯,古代有人曾借用,刻苦读书当明灯。
”(萤火虫)像萤火虫这样只发光不发热的光源叫做冷光源,而像太阳这样发光又发热的光源叫做热光源。
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喜欢在阳光明媚的午后出门散步,而在夏日炎炎的夏天,我们喜欢到树荫下去玩耍?(学生作答)光的强弱与温度的高低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讨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光与热》(板书)。
二、光的强弱与温度(一)明确问题光的强弱与温度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说说你的猜想。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证明猜想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验。
(二)讨论实验材料要完成这样的实验你觉得需要哪些材料?1、光源:太阳如何体现光的强弱呢?(用镜子反光,一面镜子反的光弱一些,四五面镜子反的光强一些。
明确用镜子反射太阳的光来改变光的强弱变化。
)2、温度:用温度计温度计所放的位置,在背光的条件下。
光与热【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教学重、难点】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3.师补充: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二、光的强弱与温度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师启发:怎么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步骤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3.各个小组汇报数据,绘制柱状图4.结合图表,分析一开始的假设三、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放大镜、铜镜、奥运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2.条件许可教师最好演示四、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五、板书设计光与热假设: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验证: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记录我们的数据:。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光与热》这一单元主要涉及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以及热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光和热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生活中的一些光和热的现象有所了解。
但在系统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方面还需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主动探索光和热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掌握热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2.热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主动探索光和热的奥秘。
2.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运用光和热的知识。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涵盖光和热的相关知识,以及实验动画等。
2.实验器材: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如光源、镜子、温度计等。
3.教学素材:收集生活中的光和热的实例,用于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以及热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光和热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以及热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巩固对光和热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光和热的知识。
5.拓展(10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光和热的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光和热》教学设计【教材依据】《光与热》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
本单元前四课重点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从本课开始从不同角度着手研究阳光强弱和温度的关系。
本课则是通过两部分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
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
小学科学课程作为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要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的各种动手实践活动,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的同时,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
根据课标要求,本课按照“创设情境——经历探究——建构新知——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设计。
由于学生天天和光接触,他们对光已经有了一些生活经验:例如寒冷的冬季在阳光下会感到暖融融的;但炎炎夏季,人们更喜欢待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
那么光与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自然会引起他们的思索。
因此,本课就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问题情境引发思考: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作为教师,此时顺势利导,引领孩子们一起经历探究的整个过程,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收集数据、并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构建起有关光能与热能之间转化规律的科学概念。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设计对比试验的能力,因此有能力进行光和热的探究。
但由于学生将数据转化成证据的能力还有所欠缺,所以教学中应该有意识进行强化训练。
课标要求,通过小学科学的学习,学生能够利用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的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的第四部分,呈现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科学知识进行解释,并利用科学知识更好地指导工作学习,从中体验到科学的魅力和乐趣。
2、教学目标1.知道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2.经历探究光和热的关系的过程,并能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做出合理的解释。
《光与热》教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教学重、难点理解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师: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很多物体在发光,谁来说说?生:太阳、电灯…生:发热、不发热来了温暖,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揭示课题:光与热(1)猜想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验证我们的想法。
(2)自主阅读书本板书:实验目的:底光与热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实验器材:温度计、镜子。
实验步骤:怎样能够得到光的强弱呢?生:用不同面的镜子照射。
师:每次用几面镜子?师:第一次能够不用镜子,以后每次增加一面镜子。
增加三次就能够了。
师:怎样知道温度的高低呢?一般我们用温度计测量。
师:那在哪里实行实验呢?(最好是比较大的场地,有一面或几面较长的背阴的墙面。
)师:怎样实验呢?师演示:一个生拿着镜子对着太阳,将镜子反射后得到的光照射在墙壁上,用温度计测量光斑的温度。
另外的同学记录书本上的实验表格。
实验步骤:1、找实验场地2、用温度计分别测量不同面数镜子得到的温度。
3、记录实验数据(4)实验结果分析这是五(2)班的一名同学测量后得出的数据,大家来看看,为了更加直观发现实验现象,我们一起看看柱状图,你发现了什么?阳光强,温度就高,阳光弱,温度就低。
(板书)(5)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师:你们还知道哪些镜子能够形成强光和高温?它们是怎样形成强光和高温?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课件介绍凸凹镜的原理,让生了解。
2)师:其实在很早以前聪明的人们就利用了这样的原理,给生活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我们来看看。
展示课件放大镜、铜镜、奥运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3、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光与热假设: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实验目的:研究光的强弱与温度高低之间的关系实验器材:镜子、温度计实验步骤:结论:阳光强,温度就高,阳光弱,温度就低。
《光与热》一、教材分析《光与热》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第五课的内容,前面《光和影》《光是怎样传播的》《光的反射》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光源,光的传播路径、光的反射及其使用,为本课做了知识铺垫,同时,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将会理解到光与热之间的关系,为接下来学习《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与《做个太阳能热水器》打下了基础,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研究光与热的关系,这里的“光”主要是指太阳光。
很多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在发热,比如白炽灯、蜡烛、太阳。
学生都有这样的亲自体会:冬日,太阳底下暖洋洋的;夏日,树荫底下比阳光下凉快;手靠近点燃的蜡烛,有热的感觉。
但是光和热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不一定很清楚。
本课重点指导学生理解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主要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部分是探究“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第二部分知道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能会聚光线,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使用。
二、学情分析表达与交流、做出解释或结论。
三、教学策略本课采用5E教学模式四、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很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理解到光越强温度越高,光越弱温度越低。
科学探究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3、整理获得的信息,根据实验的数据绘制出柱状图。
4、能够对实验结果和假设实行对比。
科学态度:1、理解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2、理解到认真观察、实验;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数据的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知道凹面镜和凸透镜都能汇聚光线,我们能够用它们来获得强光和高温。
五、材料准备每小组三支温度计、实验记录单、4~6面小镜子六、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
七、教学过程5E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吸引(5min)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光与热》讲到光与热这个话题,老师有个故事跟大家分享,(PPT图片展示:阿基米德)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简单介绍: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数学家····,他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保卫了自己的国家,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有一天罗马舰队乘船来攻打阿基米德的家乡叙拉古城,为了抵御敌军的到来,阿基米德号召一群妇女带着镜子来到海岸边,巧妙地将罗马舰队的船帆烧了,船突然烧起来,把罗马军队吓得惊慌失措,掉头就跑了。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与热教案教科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光与热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
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
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
【教学重、难点】
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
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
3.师补充: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
二、光的强弱与温度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师启发:怎么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
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步骤
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
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3.各个小组汇报数据,绘制柱状图
4.结合图表,分析一开始的假设
三、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
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
放大镜、铜镜、奥运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
2.条件许可教师最好演示
四、作业设计
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
五、板书设计
光与热
假设: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验证:
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
记录我们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