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格救心汤加减治疗心力衰竭验案三则
- 格式:pdf
- 大小:360.14 KB
- 文档页数:2
经典医案破格救心汤为主方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致重症心衰一例经典医案患者杨某,57岁男性。
于2年前劳累及受凉感冒后出现咳嗽、喘累气促,活动后明显加重,遂于北京某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扩张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予以利尿、强心、控制心室率(具体不详)后症状好转出院。
出院后患者间断服用利尿药及中药,喘累间断发作。
1月前患者因受凉后出现喘累气促加重,逐渐至夜间不能平卧,遂于市内某西医院急诊就诊,完善心脏彩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2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51mm,左室射血分数37%,未行规范治疗即出院。
患者回家后喘累仍反复发作,夜间甚,不能平卧,觉胸中憋闷不适,伴腹胀,双下肢重度水肿,于6月22日因心衰急性加重、重度水肿收入我科住院治疗,经治疗患者好转于7月2日各项症状好转出院。
9天前(2021年7月12日),患者因受凉后,出现胸部憋闷加重,夜间反复发作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无法入睡,端坐位呼吸等症状就诊,门诊以“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心功能Ⅳ级”收入我院中医经典科。
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147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91/74mmHg,口唇发绀,呼吸急促,双侧肺可闻及散在湿性啰音。
心音低钝,心浊音界扩大,心率158次/分,律不齐,S1强弱不等,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3级吹风样杂音。
双下肢浮肿。
中医四诊:望之少神、表情痛苦,面色无华,腹部稍膨隆,双下肢浮肿;精神较差、四肢厥冷、语声低微、言语清晰、喘息;无异常气味;舌淡紫,苔薄白腻,脉沉细、数促无力。
辅助检查:入院指脉氧饱和度:88%,N末端脑钠肽:6738.3pg/mL;心电图:快速型心房颤动(心室率157次/分),左前分支阻滞,T波异常。
心脏彩超:1、左室舒张末径73mm; EF:30%;2、全心增大;3、二尖瓣及三尖瓣少-中量反流,主动脉瓣少量反流;4、中度肺动脉收缩压增高(SPAP:51mmHg);5、左室收缩功能减低(重度),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黄永生教授治疗慢性心衰验案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中医认为,心衰的病机关键是心肾阳虚,肺肝脾血瘀。
治法上辨明本虚标实,以益气温阳,化瘀通络为治疗大法。
黄永生教授运用经典指导临床,总结多年临床经验。
运用中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标签:慢性心衰;名医经验;黄永生黄永生教授是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终身教授,全国首届名老中医,全国第三、四、五、六批师带徒名老中医。
黄永生教授从事内科临床工作50余年,尤善治疗心脏内科疾病。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二年,亲历黄教授治疗心衰患者数十人,每获良效。
现分享经验如下,以飧同道。
1 典型医案患者白××,男,62岁,于2017年8月17日就诊。
主诉:因胸闷1年,加重1个月。
现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活动后加重,经休息可缓解,未予系统诊治。
2个月前因劳累后,胸闷症状再次加重,伴气喘、乏力,于2017年6月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住院,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在院经系统治疗后,症状缓解。
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胸闷症状加重,现为求中医药系统治疗,遂来黄永生教授门诊。
现癥:胸闷,活动后气喘、乏力,口干苦,太息,怕冷,手足凉,小腿凉,自汗出,胃胀,双下肢浮肿,头胀,纳少,眠差,大便可,小便排尿困难,舌质瘀暗,苔薄白,脉沉弦细结代。
查:血压:119/74 mmHg,心率75次/分,律不齐,心电图:窦性心律,QRS额面心电轴右偏+117°,ST—T改变,偶发房性早搏,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脏彩超:EF45%,左室舒末径62 mm。
中医诊断:心衰病,阳虚血瘀水停。
西医诊断: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
治则:温阳活血化瘀利水。
处方:破格救心汤加减。
制附子30 g(先煎),干姜15 g,炙甘草30 g,山萸肉120 g,桂枝10 g,炒枣仁30 g,高丽参15 g(单煎兑付),麝香0.5 g(冲服),生龙牡各(先煎)30 g,磁石(先煎)30 g,黄芪30 g,丹参30 g,柴胡10 g,党参30 g,海藻30 g,大黄15 g,黑丑10 g,商陆15 g,10付水煎服,日2次口服。
李可【破格救心汤】治疗心力衰竭验案【破格救心汤】出自中医大家李可,是李可多年临床心血的结晶和治疗急危重症疑难病的一张王牌。
湖北省十堰市中西医结合(红十字)医院中医经典病房对患者余某使用【破格救心汤】治疗,半年随访疗效满意,分享如下:【案例追踪】患者余某,男72岁,反复因冠心病、心力衰竭多次住院,于该市三甲综合医院出院3日后再发。
于夜间子时,突然心悸胸闷、端坐呼吸、暴喘痰壅、喘息欲绝。
入院诊断诊为冠心病、心力衰竭,病情危重,已属弥留之际。
切脉散乱,但按下三部趺阳、太溪、太冲三脉,尚属细弱可辨。
【中医诊断】此症子时濒危未死,子时后阴极阳生,尚有一线生机。
11~1时,一日中阳气最盛,十二经脉运行心经当令,本经自旺。
若病情既未恶化,便是生机未绝。
【处方】遂投【破格救心汤】大剂,以挽垂绝之阳而固脱,加【涤痰汤】豁痰。
用药如下:制附子150g,干姜、炙甘草各60g,高丽参30g,生龙牡、活磁石粉各30g,麝香0.5g(冲),胆南星20g,石菖蒲20g,鲜生姜30g,大枣10枚,姜汁1小盅(兑入)。
病情危急,上药加开水3000ml,武火急煎,随煎随灌。
不分昼夜。
二诊:2月20日得悉于一日内服完上方,午时过后汗敛喘定,厥冷退至肘膝以下,手足仍冰冷,面色由灰败转为萎黄,紫疳为退,痰鸣大减,精神好转。
六脉迟细弱,52次/min,已无雀啄、屋漏脉之象,回生有望。
嘱原方附子加足200g,余药不变,日夜连服2剂。
三诊:2月21日患者气息微弱,声如蚊蚋,四肢回温,可以平卧,知饥索食。
脉沉迟,58次/min,已无代象。
喉间痰鸣消失,腿已不肿。
为大剂量附子破阴回阳之效。
真阳一旺,阴霾自消,病已脱险,元气未复。
续给原方3剂,去胆南星、石菖蒲、麝香,附子减为150g。
加山萸肉、枸杞子、山药、补骨脂、仙灵脾各60g。
补肝肾、益气固脱,每日1剂,煎分3次服。
四诊:2月24日诸症均退,食纳渐佳,已能扶床慢行,前后四诊,历时6天,大用附子,回阳救逆痊愈。
重症心衰有“破格救心汤
重症心衰有“破格救心汤”(大医李可的救命仙方)
组成(请遵医嘱服用):制附子30克,干姜30克,炙甘草30克,高丽参10克(另煎浓汁兑服),山萸肉30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
煎服方法:制附子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煎1个半小时,加其余药材继续煎半小时以上,文火最终取1000毫升,一日3次分服,5剂为一疗程。
(注:煎煮法、药材质量是确保安全有效的关键)
功效: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
凡内外妇儿各科危重急症,如血崩、大汗不止、心衰休克等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休克及急症导循环衰竭)病症。
请互相转发,万一用到了呢?喜欢的朋友点个赞再走吧, 转了……赚了……转发也是一种支持,点赞也是一种美德。
[呲牙]。
台州市立医院古中医门诊病案分享—心衰病案三则病案1:肺心病心功能衰竭患者何某某,女,58岁,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3级,台州三门人,长期在家中应用家用型呼吸机辅助呼吸,在当地予以激素、利尿、抗感染治疗后仍然胸闷气促,颜面及下肢浮肿,为进一步治疗在他人介绍下来我门诊就诊。
诊治经过如下:首诊时间2016-8-23刻诊:纳不下,活动后气喘,疲乏明显,双下肢浮肿,稍饮后水肿加重,口干饮水少,小便少,腹胀,舌红燥有裂纹,苔薄白,脉细数。
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处方:破格救心汤加减。
炙甘草30g 附子15g 干姜20g生晒参15g 制山茱萸45g 龙骨30g牡蛎30g 煅磁石30g 山药60g茯苓20g 泽泻20g 焦六神曲30g生山渣20g 炒麦芽30g 木香10g大火烧开后小火烧1小时,分二次服。
二诊时间2016-8-31,诉纳食增加,气喘好转,疲软乏力减轻,双下肢浮肿消退,仍口干饮水少,仍有腹胀,大便畅、硬,舌嫩红少量白苔有裂纹,脉细弱。
处方:守前方加减炙甘草30+10g 生晒参15g 制山茱萸45+15g龙骨30g 牡蛎30g 煅磁石30g山药60g 茯苓20g 泽泻20g生山渣20g 炒麦芽30g 焦六神曲30g附子15+5g 干姜20+5g 制大黄20g细辛6g去木香大火烧开后小火烧1.5小时,分二次服。
三诊2016-9-6诉仍有活动后喘气,但程度较前明显减轻,服药一周后已停用家用呼吸机,疲乏较前稍减轻,双下肢无浮肿,纳食可,口干减轻,夜间可平卧。
仍有胸腹胀,大便通畅,舌嫩红少苔脉细。
处方:守前方加减改附子30g炙甘草60g炙甘草40+20g 生晒参15g 制山茱萸60g龙骨30g 牡蛎30g 煅磁石30g山药60g 附子20+10g 干姜25+5g制大黄20g 薤白12g 桂枝10g怀牛膝15g砂仁6g去茯苓,泽泻,生山渣,炒麦芽,焦六神曲,细辛大火烧开后小火熬2小时,分二次服。
危重急症——破格救心汤(李可方)【组成】附子30~100~200g,干姜60g,炙甘草60g,高丽参(另煎浓汁对服)10~30g,山茱萸60~120g,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g,麝香(分次冲服)0.5g。
【用法】病势缓者,加冷水2 000ml,文火煮取1 000ml,5次分服,2小时1次,日夜连服1剂或2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喂服1~3剂。
【功效主治】本方可挽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
凡内外妇儿各科危重急症,或大吐大泻,或吐衄便血,妇女血崩,或外感寒温,大汗不止,或久病气血耗伤殆尽等,导致阴竭阳亡,元气暴脱,心衰休克,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休克及急症导致循环衰竭),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冰冷,面色㿠白或萎黄、灰败,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息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识昏迷,气息奄奄,脉象沉微迟弱,1分钟50次以上,或散乱如丝,雀啄屋漏,或脉如潮涌壶沸,数急无伦,1分钟120~240次以上,以及古代医籍所载心、肝、脾、肺、肾五脏绝症和七怪脉、绝脉等必死之症,现代医学放弃抢救的垂死病人,凡心跳未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1小时起死回生,3小时脱离险境,一昼夜转危为安。
【方解】本方脱胎于《伤寒论》四逆汤类方、四逆汤衍生方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氏来复汤,破格重用附子、山茱萸加麝香而成。
方中四逆汤为中医学强心主剂,临床应用1 700余年,救治心衰,疗效卓著。
心衰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不但阳气衰微,而且阴液内竭,故加人参,成为四逆加人参汤,大补元气,滋阴和阳,益气生津,使本方更臻完善。
但用于救治心衰垂危重症仍然生死参半。
细究其因,不外两点:第一,历代用伤寒方,剂量过轻,主药附子,仅10g左右。
考《伤寒论·四逆汤》原方,用生附子1枚,按考古已有定论的汉代度量衡折算,附子1枚,约合今之20g,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为制附子之2倍以上,则伤寒论原方每剂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g,而历代用四逆汤仅原方的1/6~1/10。
李可破格救心汤救治心衰实录摘自《李可老中医危急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1.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合并脑危象灵石教育局老干部闫祖亮,男,60岁。
1995年3月24日凌晨4时病危邀诊。
诊见患者昏迷不醒,吸氧。
面如死灰,唇、指、舌青紫,头汗如油,痰声漉漉,口鼻气冷,手冷过肘,足冷过膝,双下肢烂肿如泥,二便失禁,测不到血压,气息奄奄。
询知患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代偿期达10年。
本次发病1周,县医院抢救6日,病危出院,准备后事。
昨夜子时,突然暴喘痰壅,昏迷不醒。
县医院内科诊为"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合并脑危象",已属弥留之际。
切脉散乱如雀啄屋漏,移时一动。
前人谓,凡病情危重,寸口脉难凭,乃按其下三部趺阳、太溪、太冲三脉,尚属细弱可辨。
此症子时濒危未死,子时后阴极阳生,已有一线生机。
至凌晨4时,十二经营卫运行肺经当令,本经自旺。
病情既未恶化,便是生机未绝。
遂投破格救心汤大剂,以挽垂绝之阳而固脱,加三生饮豁痰,麝香辟秽开窍醒脑而救呼吸衰竭:附子150克,干姜、炙甘草各60克,高丽参30克(另炖浓汁对服),生半夏30克,生南星、菖蒲各10克,净山萸肉120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冲),鲜生姜30克,大枣10枚,姜汁1小盅(对入)。
病情危急,上药加开水1.5公斤,武火急煎,随煎随灌,不分昼夜,频频喂服。
3月25日6时二诊:得悉于半日一夜内服完上方1剂。
子时过后汗敛喘定,厥冷退至肘膝以下,手足仍冰冷。
面色由灰败转为萎黄,紫疳少退,痰鸣大减。
呼之可睁眼,神识仍末清。
六脉迟细弱代,48次/分,已无雀啄、屋漏之象,回生有望。
嘱原方附子加足200克,余药不变,日夜连服3剂。
3 月26日三诊:患者已醒,唯气息微弱,声如蚊蚋,四肢回温,可以平卧,知饥索食。
脉沉迟细,58次/分,已无代象。
多年来喉间痰鸣消失。
其妻告知,昨夜尿湿大半张床褥,腿已不肿,正是大剂量附子破阴回阳之效。
真阳一旺,阴霾自消。
心衰∥破格救心汤(李可)一代球王马拉多纳陨落,才60岁,是什么夺走了球王宝贵的生命?是心衰。
现在这个时代,压力太大了,得慢性心衰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中医有没有调理心衰的方子?当然有,今天小叔就分享李可老中医的心衰神方,救过很多人。
凡是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已经放弃治疗的人病患,呼吸衰竭的人,心脏衰竭的人,或者是中毒的人,或者是中风脱证、寒症的人,或者是休克或者是大汗亡阴或者是大虚之人、五脏六腑俱衰气若游丝之人或者是车祸外伤产后等出大血之人,总之只要心脏没有停止跳动,都可以用这个雷霆之方起死回生。
这绝不是吹嘘,这是李可老中医亲自验证,下面这个案例让你为中医的神奇叹为观止。
1961年的夏天,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妇人被众人手忙脚乱抬到了李可老中医面前。
家属哭诉,说老妇人得了绝症马上就要断气了,恳求李可老中医发发慈悲救人一命。
李可老中医马上查看病人的情况,只见老妇人脸色煞白,牙关紧闭,嘴唇乌紫,四肢厥冷,手脚如千年寒冰一样冰凉。
李可老中医去把脉,没有脉搏,没有脉搏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是死症!血压也测不到,更加没有救治的希望了。
万幸的是老妇人还有一丝气息,柔弱的心脏依然在拼尽最后一丝力量顽强地跳动着。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李可老中医身上,李可老中医雷厉风行,马上叫人熬了一个方子,给老妇人喂下,一小时后老妇人慢慢睁开了眼睛,家属抱头痛哭,老妇人活过来了!每每看到医院都放弃了声称必死无疑的病人被李可老中医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的医案,小叔总是激动满怀,感叹这位神医如斗战胜佛,是病魔的克星,来到人世间专门治疗那些急症重症,可惜人间已无李可。
李可老中医用的是什么方子?这个方子叫破格救心汤。
方子如下:炮附子3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克(另煎浓汁兑服),山萸肉60克,生龙骨牡蛎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不需要煎药,分次冲服)。
这个方子囊括了中药当中三大起死回生的神奇本草。
第一大起死回生的神奇本草就是附子。
名老中医李可【破格救心汤】详解及医案我从事中医临床四十五年,在缺医少药的农村,运用自创【破格救心汤】成功地治愈了千余例心衰重症,并使百余例现代医院已发病危通知的垂死病人起死回生。
中华医学keai宝库蕴藏极富,在救治重危急症领域,有强大的生命力,独具特色与优势。
名老中医李可【破格救心汤】详解及医案此方法简单易行,安全稳妥,见效快,成功率高,费用低廉,为普通人群所能承受,适合我国当前国情。
二十一世纪,全球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老年易患之心脑疾患,又居人类生命三大杀手之首。
本方对多种老年重危急症有奇效,可有效保护老年人的健康。
故不揣浅陋,将本方组方思路,个人运用的粗浅体会,简介如下,请海内外同仁不吝赐教。
1、方剂组成:附子30-200-3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加煎浓汁兑服),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次冲服)。
2、煎服方法: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升,5次分服,2小时1次,日放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放,频频喂服1-3剂。
3、方剂的创制与思路:本方始创于60年代初期,经40年临证实践,逐渐定型。
本方脱胎于《伤寒论》keai四逆汤类方,【四逆汤】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氏【来复汤】,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加麝香而成。
方中【四逆汤】为中医强心主剂,临床应用1700余年,救治心衰疗效卓著。
心衰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不但阳气衰微,而且阴液内竭,故加人参,成为【四逆加人参汤】,大补元气,滋阴和阳,益气生津,使本方更臻完善。
但用于救治心衰垂危重症仍然生死参半。
细审其因,不外两点:第一,历代用伤寒方,剂量过轻,主药附子,仅10克左右。
考《伤寒论》四逆汤原方,用生附子1枚,按考古已定有论的汉代度量衡折算,附子1枚,约合今之20克,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为制附子之两倍以上,则伤寒论原方每剂所用keai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克,而历代用【四逆汤】仅原方的四分之一至六分之一。
(十)四逆汤——心衰,胸痹,李可老中医的破格救心汤88肺脓疡重症——吴佩衡医案海某,女,19岁。
行宫腹产失血过多,经输血抢救后,突然高热40℃以上。
经用青、链霉素等治疗,体温降低,情况反见恶化,神识昏聩,出现呼吸困难,白细胞高达20.0/09/L以上。
因病情危重,未做x线检查。
继以大量抗生素治疗,配合输液吸氧均未效,延吴先生会诊:神志不清,面唇青紫灰黯,舌质青乌,鼻翼扇动,呼吸忽起忽落如似潮水,十指连甲青乌,脉弦硬而紧,按之无力而空。
辨为肝肾阴气内盛,心肾之阳衰已极,下焦真阳不升,上焦阴邪不降,一线残阳将绝,已现衰脱之象。
惟有扶阳抑阴,强心固肾,尽力抢救垂危,主以大剂回阳饮(即四逆汤加肉桂):附子150g,干姜50g,肉桂10g(研末,泡水兑入),甘草20g。
因附子需要先煨三四小时,故让患者先服上肉桂泡水,以强心急救。
并预告病家,服此方后可能有呕吐反应,如呕吐之后喉间痰声不响,气不喘促,舌质色转红,尚有一线生机可挽,否则难治。
复诊:服上方后果如前言,呕吐涎痰后已见转机,神志较前清醒,嗜卧无神,已能缓慢答问,吃流质,舌尖已见淡红色,苔白滑厚腻,口唇青紫较退,两颊紫红,鼻翼不再扇动,呼吸仍有困难,咳嗽咳大量脓痰,脉仍弦滑而紧,按之而空。
衰脱危候大为减轻,仍以扶阳温化主之附子150g,干姜50g,肉桂10g(研末,池水兑入),半夏10g,茯苓20g,甘草8g三诊:神志清醒,面颊微转润红,指甲唇舌青紫已退十之八九,鼻头、目眶微青,午后潮热,喘咳气短,咳大量脓痰,脉弦滑,病已转危为安,再以上方加减:附子200g,干姜100g,茯苓30g,肉桂10g(研末,泡水兑入),丁香5g,法半夏10g,橘红10g,甘草8g,细辛5g四诊:面颊微红润,口唇、舌质青紫已退,呼吸渐趋平稳,午后潮热已退,咳嗽、咳脓痰稍减少,胃气已开,能进食。
大便溏泻,系病除之兆,脉转和缓。
大病初退,情况好转,经x线检查发现双肺有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洞,细菌培养,检出耐药性金黄色葡毒球菌,最后诊为“严重型肺脓疡”。
“破格救心汤”(附冠心病、心衰等案例)心脏病|名中医李可“破格救心汤”(附冠心病、心衰等案例)中医李可,山西晋中灵石人,从医50余年,因为善用附子,在治疗急危重症疑难病上战绩彪炳,人称“救命先生”“李附子”,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分别独创、研制出“破格救心汤”,救治各类型心衰危症和多种危重急腹症,大获成功。
中医在张仲景、孙思邈时代,已经基本解决了心衰等心脏病的急救与病后的康复。
但这些宝贵的遗产由于传承断裂而失传。
我从1959年开始到1961年这3年内,开始对心脏病攻关。
3年内共治7例,有5例无效死亡,一例存活4个月,最后一例治愈后活到76岁,健康生活30年。
从1961年到现在49年间,共治各类心脏病人2万例以上,其中有1000例是现代医院发出病危通知书,放弃治疗的垂死病人,救活后基本康复。
因此在器质性心脏病领域,中医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完全的成功!这不单是中国人的事,假使外国的同行,能够接受我们的理念和方法,则得救的将是全人类!我治疗心脏病的基础方便是破格救心汤。
本方是在伤寒四逆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成,由制附片、炙甘草、干姜、高丽参、生山萸肉、生龙牡、活磁石、麝香九味药组成。
由于方中重用附子超过药典10~60倍,因名破格。
针对一切心衰垂死病人,全身功能衰竭,表里、三焦、五脏六腑被重阴所困,生死系于一发,阳回则生,阳去则死。
非破格重用附子纯阳之品,大辛大热大毒之性,雷霆万钧之力,不能斩关夺门,破阴回阳而挽垂绝之生命。
为什么要加生山萸肉和三石?因为四逆汤只能回阳与将亡未亡之际,而不能固藏于永久。
救活的心衰病人不久又发生更重的心衰而死。
后读张锡纯氏著作,得知人元气之脱,先脱在肝。
肝为生命的萌芽,属六气之中的厥阴风木之气,善动而疏泻,又名命门相火、雷火,(元阳为龙火)。
《内经》定位“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相火之位在下,在水之中,即为坎中一点真阳。
当下焦水寒,逼阳上浮、外越之际,龙未动,雷先动,故亡阳症最早出现寒热往来,虚汗淋漓,目睛上窜,喘不能续,势危欲脱。
破格救心汤——李可创方破格救心汤救治心衰实录我从事中医临床四十五年,在缺医少药的农村,运用自创破格救心汤成功地治愈了千余例心衰重症,并使百余例现代医院已发病危通知的垂死病人起死回生。
中华医学宝库蕴藏极富,在救治重危急症领域,有强大的生命力,独具特色与优势。
方法简单易行,安全稳妥,见效快,成功率高,费用低廉,为普通人群所能承受,适合我国当前国情。
二十一世纪,全球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老年易患之心脑疾患,又居人类生命三大杀手之首。
本方对多种老年重危急症有奇效,可有效保护老年人的健康。
故不揣浅陋,将本方组方思路,个人运用的粗浅体会,简介如下,请海内外同仁不吝赐教。
1、方剂组成:附子30-200-3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加煎浓汁兑服),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次冲服)。
2、煎服方法: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升,5次分服,2小时1次,日放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放,频频喂服1-3剂。
3、方剂的创制与思路:本方始创于60年代初期,经40年临证实践,逐渐定型。
本方脱胎于《伤寒论》四逆汤类方,四逆汤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氏来复汤,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加麝香而成。
方中四逆汤为中医强心主剂,临床应用1700余年,救治心衰疗效卓著。
心衰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不但阳气衰微,而且阴液内竭,故加人参,成为四逆加人参汤,大补元气,滋阴和阳,益气生津,使本方更臻完善。
但用于救治心衰垂危重症仍然生死参半。
细审其因,不外两点:第一,历代用伤寒方,剂量过轻,主药附子,仅10克左右。
考《伤寒论》四逆汤原方,用生附子1枚,按考古已定有论的汉代度量衡折算,附子1枚,约合今之20克,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为制附子之两倍以上,则伤寒论原方每剂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克,而历代用四逆汤仅原方的四分之一至六分之一。
破格救心汤加减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关键词】破格救心汤;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慢性心力衰竭作为现阶段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以呼吸困难、运动耐量减低、下肢下垂性水肿为典型表现特征,一旦患有疾病,患者会长期遭受到病情影响,从而导致身心健康受到极大危害,并且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必须及时有效控制病情症状。
当前首选药物方式干预,以往常常采用常规西药,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长期用药存在局限性。
临床研究深入探讨下发现,中医治疗疾病具有独特优势,选用破格救心汤加减治疗能够有助于患者病情症状改善,提高心功能。
基于此,此次就破格救心汤加减治疗效果展开探究。
1 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此次研究对象均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例数10例,研究时间2022年1月-2022年12月,纳入标准:①经过超声等检查确认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疾病诊断标准且心功能分级为4级;②均在患者知情同意且签署研究协议书下进行研究。
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②药物过敏与过敏体质者;③伴有其他心血管系统疾病;④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妇女。
利用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各5例,参照组男女比重3:2,年龄界限47-75岁,年龄均值(61.34±2.54)岁;研究组男女比重3:2,年龄界限48-74岁,年龄均值(61.45±2.61)岁;两组心力衰竭患者资料利用统计学软件计算发现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参照组选用常规西药治疗,给予患者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0.4-0.6mg静脉滴注治疗,一天1次。
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以破格救心汤治疗,汤方有:黑附片60g干姜20炙甘草15g山萸肉60g山药30g红参10g龙骨、牡蛎30g肉桂4g五味子15g沉香4g用水煎煮,取600ml汤汁,一日三次,持续治疗7天。
1.3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分别给予患者国际心功能评分给予治疗效果评定:用药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退、临床检查影像学指标显示正常,则评定显效;若是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影像学指标取得明显改善,则效果评定有效;若是患者治疗后并未满足以上情况,则疗效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破格救心汤治疗心衰验案心力衰竭属于中医学喘证、水肿、痰饮、心悸等范畴。
《悬壶漫录》曰:“气为阳,阳为气之体,气为阳之用。
”若阳气不振则心气虚,心气虚则心动无力,久之则心力内乏,乏久必竭,从而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有悠久的历史,中医学从整体观念上认识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状态及心脏病变与其他脏器关联,采用补偏救弊、扶正祛邪的多种措施,恢复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增强抗病御邪能力,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病情反复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
尤其是近十多年来,对心力衰竭的治疗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主要的治疗方法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温阳利水、滋补肝肾法等,结果均显示加入中医药治疗后,能改善患者的症状,改善心功能和预后。
何某,女,79岁,2010年8月14日入院。
病史:患者有慢性心力衰竭、心房纤颤病史 3年,每遇受寒而发。
2010 年6月再次出现气促加重。
诊见:精神稍倦,气促,动则加重,胸闷,四末欠温,无口干口苦,喜温饮,二便调,舌暗红、少苔,脉沉结无力。
查体:双肺呼吸音稍粗,右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双肺上部可闻及哮鸣音,心率84次/分,房颤律。
心脏彩超提示:室壁运动异常,心肌缺血,二尖瓣、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
中医诊为心衰,证属阳虚水泛,上凌心肺。
治以温阳化饮,方用破格救心汤合真武汤。
处方:炮附子(先煎)、干姜、山茱萸各60g,党参、龙骨(先煎)、牡蛎(先煎)、磁石(先煎)、甘草、边条参(另炖,兑服)各30g,茯苓、白术各45g,赤芍 20g。
每天1 剂,水煎服。
药后患者气促改善,住院7 天,诸症皆安,出院。
随访 3月未再发作。
按:李老认为,“治病必求于本,本者本于阴阳”,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更重视阳气的顾护。
破格救心汤是李老救治心衰的常用方,此方脱胎于《伤寒论》四逆汤类方、四逆汤衍生方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来复汤,破格重用附子、山茱萸,加麝香而成。
方中四逆汤为中药强心主剂,救治心力衰竭,疗效卓著。
破格救心汤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摘要】目的研究破格救心汤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
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4月-2022年8月收治的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3)和研究组(n=33),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破格救心汤加减治疗。
对两组患者心功能、中医证候积分、6min步行距离、Lee氏心衰评分进行观察。
结果研究组患者LVEF为(43.25±5.12)%、LVEDD为(58.25±6.23)mm、CD为(4.99±1.08)L/min、BNP为(363.10±100.25)pg/ml,心功能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
研究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为(10.80±2.97)、6min步行距离为(432.20±39.54)m、Lee氏心衰评分为(4.10±0.83),均要好于常规组(p<0.05)。
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破格救心汤加减治疗具有确切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破格救心汤;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是指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的心脏结构、功能异常的临床综合征,会影响懂啊患者心室泵血、充盈功能,直接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
目前,临床中治疗该疾病主要采用西药治疗,常用药物是卡托普利等,虽然能够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缓解,但是治疗效果有限[1]。
在中医学中,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咳喘、心悸等范畴,因为饮食劳倦、外感病邪等因素致病的;治疗时通常选择补益心肺、活血化瘀类方剂进行治疗。
破格救心汤,能够有效滋阴补阳、大补元气、溢气生津,把其应用到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具有确切效果。
下文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4月-2022年8月收治的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破格救心汤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进行观察,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4月-2022年8月收治的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3)和研究组(n=33)。
破格救心汤破格救心汤中文名称破格救心汤分类四逆汤类基本内容1、方剂组成:附子30-200-3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加煎浓汁兑服),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次冲服)。
2、煎服方法: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升,5次分服,2小时1次,日放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喂服1-3剂。
3、方剂的创制与思路:本方始创于60年代初期,经40年临证实践,逐渐定型。
本方脱胎于《伤寒论》四逆汤类方,四逆汤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氏来复汤,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加麝香而成。
方中四逆汤为中医强心主剂,临床应用1700余年,救治心衰疗效卓著。
心衰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不但阳气衰微,而且阴液内竭,故加人参,成为四逆加人参汤,大补元气,滋阴和阳,益气生津,使本方更臻完善。
但用于救治心衰垂危重症仍然生死参半。
细审其因,不外两点:第一,历代用伤寒方,剂量过轻,主药附子,仅10克左右。
考《伤寒论》四逆汤原方,用生附子1枚,按考古已定有论的汉代度量衡折算,附子1枚,约合今之20克,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为制附子之两倍以上,则伤寒论原方每剂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克,而历代用四逆汤仅原方的四分之一至六分之一。
以这样的轻量,要救生死于顷刻,诚然难矣!其二,之所以不敢重用附子,乃因畏惧附子之毒性。
古今本草,已有定论,附子有大毒。
但附子为强心主将,其毒性正是其起死回生药效之所在。
当心衰垂危,病人全身功能衰竭,五脏六腑表里三焦,已被重重阴寒所困,生死存亡,系于一发之际,阳回则生,阳去则死。
非破格重用附子纯阳之品,大辛大热之性,雷霆万均之力,不能斩关夺门,破阴回阳,挽救垂绝之生命。
克,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休克及急症导致循环衰竭),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冰冷,面色咣白或萎黄、灰败,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息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识昏迷,气息奄奄,脉象沉微迟弱,一分钟50次以上,或散乱如丝,雀啄屋漏,或脉如潮涌壶沸,数急无伦,一分钟120~240次以上,以及古代医籍所载心、肝、脾、肺、肾五脏绝症和七怪脉绝脉等必死之症、现代医学放弃抢救的垂死病人,凡心跳未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1小时起死回生,3小时脱离险境,一昼夜转危为安。
冠心病心绞痛、心梗心衰抢救药方(破格救心汤)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梗、心衰抢救药方:(凡内外妇儿各科危重急症,或大吐大泻,或吐衄便血,妇女血崩,或外感寒温,大汗不止,或久病气血耗伤殆尽……导致阴竭阳亡,元气暴脱,心衰休克,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休克及急症导致循环衰竭),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冰冷,面色咣白或萎黄、灰败,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息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识昏迷,气息奄奄,脉象沉微迟弱,一分钟50次以上,或散乱如丝,雀啄屋漏,或脉如潮涌壶沸,数急无伦,一分钟120~240次以上,以及古代医籍所载心、肝、脾、肺、肾五脏绝症和七怪脉绝脉等必死之症、诸证若见一端,现代医学放弃抢救的垂死病人,凡心跳未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1小时起死回生,3小时脱离险境,一昼夜转危为安。
)患者面青惨,唇、甲青紫,大汗而喘,肢冷、神情恐怖,脉大无伦120次/分或更高,舌边青瘀,舌苔灰腻厚,诸证若见一端,即宜急服。
先冲服麝香0.5克,冰片0.05克,含化速效救心丸5粒,苏合香丸2粒。
毫针重刺素髎、左中冲穴、并于左内关穴行提、插、捻、转、之法(无针手掐也可),约5分钟,痛止。
为辩证施救赢得宝贵的时间。
制附子(制白附片)150克,高丽参15克、五灵脂15克,瓜萎30克(酒泡),薤白15克,丹参45克,檀香10克、降香10克、砂仁10克,山萸肉90克,生龙骨15、生牡蛎15克、活磁石15克,郁金15克、桂枝尖15克、桃仁15克、细辛15克,莱菔子30克(包煎,生炒各半),炙甘草60克,射香0.5克,三七粉10克(分次冲服),2剂。
煎服方法:病势危急者:加冷水2000毫升,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喂服1-3剂。
病稍缓后,文火煎煮取600毫升,3次分服,2小时1次,昼夜连服。
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升,5次分服,2小时1次,日夜连服1-2剂;大概2个小时左右,服第一次药后一刻钟汗敛喘定,四肢回温。
破格救心汤加减治疗心力衰竭验案三则发表时间:2018-02-07T15:09:42.24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5期作者:蔡晶晶程光文[导读] 本文从临床辨证、选方、用药角度阐释破格救心汤加减治疗心力衰竭的临证特点,与同道共享。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摘要:破格救心汤加减治疗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屡起沉疴,是治疗急危重症疑难病的一张王牌。
心衰病又称“心力衰竭病”,是指心脏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全身组织代谢所需血液供应,各种原因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求,从而产生的疾病表现。
冠心病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文从临床辨证、选方、用药角度阐释破格救心汤加减治疗心力衰竭的临证特点,与同道共享。
关键词:破格救心汤;心力衰竭;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Three cases of the treatment of cardiac failure in the treatment of rescue soupCai Jingjing,Cheng Guangwen(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hubei,430000)Abstract:it is an ace to treat acute and critical illness with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Heart disease is also called the "heart failure disease",refers to the heart can't beat out with venous reflux and body tissue metabolism required the blood supply,a variety of reasons cause cardiac muscle contraction ability is abate,thus reduce the blood volume of the heart,not enough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body,causing disease.Coronary heart disease,heart failure,dilated cardiomyopathy,heart failure,cor pulmonale heart failure is a clinical common disease,frequently-occurring disease,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inical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choose party,medication interpretation abnormality save heart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onga subtraction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to share with fellow.Keywords:rescue soup;Heart failure;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Expanded cardiomyopathy;Pulmonary heart disease;破格救心汤出自中医大家李可。
本方始创于60年代初期,经40年临证实践,逐渐定型,脱胎于《伤寒论》四逆汤类方,四逆汤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氏来复汤,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加麝香而成[1]。
它是由附子30-3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加煎浓汁兑服),山萸肉60-120克,生龙骨牡蛎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次冲服)所组成。
现选录三个临证验案试述如下: 1.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病)孙某,女,71岁,十堰张湾区红卫人。
2016年9月20日初诊。
患者因“活动后心悸、气促2年余,再发加重伴纳差3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病史,病情反复发作,多次住院治疗;查体:BP180/100mmHg,口唇紫绀,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明显湿性啰音,心率76次/次,律齐,心音低钝,腹软,上腹压痛,右下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
辅检:BNP28436.11pg/ml。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室肥大,ST段呈缺血性改变。
心脏彩超示:左室扩大,升主动脉增宽,节段性室壁运动减弱,二尖瓣、三尖瓣中度反流,心功能不全,LVEF 45%;初诊症见:心悸怔仲,气短喘促,夜间端坐而不得卧,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肢体浮肿,腹胀、纳差,时有恶心,无呕吐,夜休不佳,舌淡、苔白,脉沉弱。
诊断: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病),中医证属阳虚水泛证。
方用破格救心汤加焦三仙,用方如下:附子9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20克(加煎浓汁兑服),山萸肉60克,生龙骨牡蛎粉、活磁石粉各30克,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15g。
3付,水煎服,日1付,附子先煎2小时。
二诊:药后诸症减轻,附子加量至120g,余药同前,继用上方5付后患者痊愈出院。
3个月、半年随访均未复发。
按语:心系病证,多病势垂危,非破格重用附子之雷霆万均之力,不能破阴回阳,挽救垂绝之生命。
附子当用则必用,但应用附子,必须辨证准确,用量适宜,尽可能做到既能达到中病回阳之效,又做到最大限度地减低其副作用。
[2]《神农本草经》谓附子:“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为百药之长。
”附子辛热燥烈,走而不守,具纯阳之性,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外固卫阳以祛寒,为温里、扶阳、祛寒之要药。
李老曾说:“应用本方,要严格遵循中医学辨证论治法则,胆大心细,谨守病机,准确判断病势。
”[3]2.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衰病)李某某,男,63岁,十堰张湾区东风社区人。
2016年7月16日初诊。
患者因“间断心悸胸闷气促4年余,再发加重5天”入院;既往有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病史,2012年在我市太和医院确诊,之后多次住院治疗,长期口服倍他乐克、依那普利、呋塞米、螺内酯、地高辛片,但仍反复发作,平均2-3月住院1次;查体:BP100/70mmHg,口唇紫绀,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明显湿性啰音,心界扩大,心率62次/次,律齐,心音低钝,心尖部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
辅检:BNP >35000 pg/ml。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脏彩超示:全心扩大,以左心扩大为主,主动脉瓣少许反流,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三尖瓣少量反流,中度肺动脉高压,心功能不全,LVEF26%,心包可见少许积液;初诊症见:心悸胸闷,气短喘促,动则尤甚,翻身及入厕活动后明显,形寒肢冷,下肢水肿,无腹胀腹痛,纳食不佳,无恶心呕吐,夜休一般,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沉细。
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衰病),中医证属阳虚水泛证。
方用破格救心汤加茯苓、桂枝、泽泻,用方如下:附子60克,干姜45克,炙甘草30克,高丽参30克(加煎浓汁兑服),山萸肉45克,生龙骨牡蛎粉、活磁石粉各30克,加茯苓30克、桂枝15克、泽泻20克。
5付,水煎服,日1付,附子先煎2小时。
二诊:药后诸症减轻,效不更方,余药同前,继用上方5付后患者痊愈出院,出院后患者用上方制水丸长期口服。
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按语:水丸是指将药物细粉用冷开水、药汁或其他液体为黏合剂制成的小球形干燥丸剂。
因其粘合剂为水溶性的,服用后易崩解吸收;丸剂溶散、释放药物缓慢,可延长药效;降低毒性、刺激性,减少不良反应;适用于慢性病治疗或病后调和气血[4];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久病难愈,易反复发作,制成丸剂服用简单方便、经济实惠、效果更好。
[5]3.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衰病)韦某,女,70岁,十堰茅箭区白浪人。
2017年3月10日初诊。
患者因“反复咳喘5年余,加重伴胸闷气促3天”入院;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病史5年余,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病史,病情反复发作,多于季节交换时发作;查体:BP130/80mmHg,口唇紫绀,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及哮鸣音,剑突下可见心尖搏动,心率96次/次,律齐,腹软,上腹压痛,右下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
辅检:BNP 17892.3pg/ml。
血气分析示:PaO2 55mmHg,、PaCO2 45 mmHg,PH7.38.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肺型P波,右室肥大。
心脏彩超示:右心房增大,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心功能不全,LVEF 52%;肺部CT示:肺气肿,胸膜增厚,右侧胸腔少量胸水;初诊症见:咳嗽气喘,白色粘痰,胸闷气促,时有心慌,倦怠乏力,形寒肢冷,肢体浮肿,腹胀、纳差,夜休不佳,舌淡、苔白厚,脉沉。
诊断: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衰病),中医证属阳虚水泛证。
方用破格救心汤加葶苈子、大枣,用方如下:附子12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20克(加煎浓汁兑服),山萸肉60克,生龙骨牡蛎粉、活磁石粉各30克,葶苈子15,大枣20g。
3付,水煎服,日1付,附子先煎2小时。
二诊:药后胸闷气促减轻,仍有咳嗽、白痰,上方加白术20g,余药同前,继用上方3付后患者诸症减轻。
三诊:效不更方,用药同前,续服3付巩固疗效后好转出院。
3个月、半年随访均未复发。
按语:心主血脉,心脏神,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宣发与肃降,心肺同为上焦;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脾同病则反复咳嗽。
当邪气侵袭肺时,容易导致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
中医认为“阳化气,阴成形”,痰湿化生与阳气虚衰密切相关,阳气得升,脾运得健则痰湿自化,阴霾自去,水肿自消。
[6]本文简要阐述了破格救心汤加减在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中的临证思想。
这只是破格救心汤温阳利水、扶正祛邪思想的一个方面,希望能为同道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1]黄臻,梁伟雄.李可老中医“破格救心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1-2.[2]瞿新顺,苏燕.破格救心汤治验举隅[J].国医论坛,2011,26(2):17.[3]陈南官,周智文,李建汉等.不同附子剂量的破格救心汤对难治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影响及安全性评价[P].罗定市中医院,2013. [4]林禹.影响水丸溶散的因素[J].生物技术世界,2012,9:33.[5]董巍,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进展,[J].当代医学,2012,18(19):25-26. [6]金丽,唐宗海一脉相承“阳化气,阴成形”重视气化意义辨析[J],《光明中医》,2011,26(4):681-682. 第一作者:蔡晶晶,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临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