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拗汤合桑白皮汤加减治疗肺炎咳嗽的临床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27.64 KB
- 文档页数:2
桑白皮汤加减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患者主要症状为气短和咳嗽。
COPD病情较严重时,会出现急性加重期(AECOPD),其病因多为感染或环境污染等因素。
急性加重期会加重患者的呼吸困难和咳嗽,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的肺部感染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因此,如何有效地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成为了医学研究的热点。
桑白皮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其主要成分包括桑白皮、石膏、芍药、生地黄等多种中药材。
据传统中医理论,桑白皮汤可以清肺热、解毒利咳、润肺止嗽,对痰热、干咳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因此,桑白皮汤是否对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本研究选取了30名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桑白皮汤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桑白皮汤治疗组口服桑白皮汤,每日3次,每次剂量为150ml。
对照组口服温开水,每日3次,每次剂量为150ml。
两组治疗持续7天。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桑白皮汤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桑白皮汤治疗组患者的咳嗽、气促、咳痰、胸闷等症状明显改善,症状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同时,治疗组患者的肺活量、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和动脉血氧饱和度等肺功能指标也有明显的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在安全性方面,桑白皮汤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提示桑白皮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综合上述结果,桑白皮汤在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和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样本量较小,研究期限也不够长,仍需进一步优化研究设计,加大研究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以进一步明确桑白皮汤在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三拗汤加味治疗治疗小儿支气管炎和肺炎小儿支气管炎和肺炎是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一旦发生就会给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
因此,及早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而这时候,三拗汤加味就是一种比较经典的治疗方法。
一、三拗汤加味的基本原理三拗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其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袪风化湿,散瘀止痛。
配合小儿支气管炎和肺炎的治疗,还可以起到化痰、止咳、润肺等作用。
在三拗汤的基础上加味就是为了更好的针对儿童肺部感染的特点,包括:1. 去草去桔梗,加紫菀和黄芩,以清热解毒为主。
因为小儿肺部感染多为外邪侵入,宜以清热解毒为主。
2. 增加工筋,加薄荷和白前,以疏风解表为主。
因为小儿肺部感染多为风热之邪,宜以疏风解表为主。
3. 加豆蔻和甘草,以调理气机为辅。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调理气机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二、适用于小儿支气管炎和肺炎的三拗汤加味方剂组成【处方】黄芩13克、紫菀10克、白芷9克、桑白皮9克、茯苓9克、生甘草6克、工筋10克、薄荷5克、豆蔻3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2次,每次适量。
三、三拗汤加味的治疗作用1. 清热解毒:黄芩、紫菀、桑白皮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消除体内的病毒和细菌,减轻肺部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2. 化痰止咳:茯苓具有渗湿利水的作用,能够促进肺部痰液的排出;白芷、薄荷、豆蔻等能够消散风热、理气开窍、安神止咳;能够有效地减轻咳嗽症状。
3. 润肺止痛:工筋有祛风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能够缓解肺部受损的疼痛;甘草具有养阴润燥、味甘止痛的作用,能够增强体力,改善咳嗽干燥等症状。
四、三拗汤加味的使用注意事项1. 食疗调理:对于小儿支气管炎和肺炎患者,饮食方面应该以清淡为主,多吃一些养生食物,如绿色蔬菜、鸡蛋、瘦肉、豆制品等。
少吃辛辣、油腻等食物。
2. 个人卫生:小儿肺部感染极易传染,所以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清洁卫生。
3. 多休息:小儿支气管炎和肺炎患者要充分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过度活动等。
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慢性咳嗽38例摘要】目的观察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8例感冒后慢性咳嗽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0例。
治疗组给予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和复方甘草片,两组均治疗1周后比较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0%;对照组总有效率66.66%。
结论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慢性咳嗽疗效满意。
【关键词】感冒后慢性咳嗽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辨证论治感冒后咳嗽为呼吸内科的常见病,多为病毒或细菌感染后引起的咳嗽为主要症状,伴或不伴咯痰的一种疾病,一般持续咳嗽3-8周。
抗生素和一般止咳化痰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笔者2009年10月-2011年10月采用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38例感冒后慢性咳嗽,并与西药治疗30例作对照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到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治疗组38例,男性18例、女性20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9岁、病程3-5周、平均4周,对照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5-55岁、平均年龄35岁、病程3-5周、平均4周。
两组资料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全部病症均有感冒病史,经治疗后感冒症状缓解,但遗留咳嗽症状、喉痒无痰或伴白色粘痰、遇冷或异味刺激则咳嗽加剧、血常规或X线胸片检查均正常。
1.3治疗与方法:治疗组以三拗汤合止嗽散为基本方治疗。
方药组成:炙麻黄5g 杏仁10g 白前10g 炙百部 10g 紫菀10g 桔梗10g 荆芥10g 橘红10g 、咽痒加白芍防风蝉衣、咽痛加牛蒡子玄参白僵蚕、咽干无痰加玉竹麦冬、痰多色白加茯苓半夏。
气逆而咳者加苏子葶苈子、久咳不愈加五味子、痰黄加黄芩桑白皮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温服。
咳嗽,喘证,支饮肺炎【执医病例分析】「方剂学人」常见:寒战,高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中医疾病诊断:咳嗽,喘证,支饮,肺炎喘嗽中医证型诊断:【发作期】1、邪犯肺卫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三拗汤/桑菊饮加减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三拗汤,华盖散 | 【麻黄汤】「一方有变」桑菊饮 |《温病条辨》「方得人心」2、痰热壅肺证—清热化痰,宽胸止咳—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麻杏石甘汤 |《伤寒论》「方得人心」苇茎汤 |《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方》「方得人心」3、热闭心神证—清热解毒,化痰开窍—清营汤加减清营汤 |《温病条辨》「方得人心」4、阴竭阳脱证—益气养阴,回阳固脱—生脉散合四逆汤加减生脉散 | 《医学启源》「方得人心」通脉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白通汤,参附汤 | 【四逆汤】「一方有变」5、正虚邪恋证—益气养阴,润肺化痰—竹叶石膏汤加减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方得人心」西医诊断:肺炎西医诊断依据:病因机制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非典型病原体<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冠状、腺病毒、呼吸道合胞、流感、麻疹、单纯疱疹、巨细胞等病毒,飞沫/接触传播...>真菌<白色念珠、曲霉、隐球、肺孢子菌...>其他病原体<立克次体、弓形虫、寄生虫...>理化因素<放射损伤、胃酸吸入、内源性脂类吸入...>症状体征:一、细菌性肺炎《肺炎链球菌肺炎》<症状> 寒战、发热、胸痛、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体征> 早期无明显异常体征...;肺实变叩浊音、语颤增强、支气管呼吸音,消散期湿啰音...;累及胸膜有胸膜摩擦音...《葡萄球菌肺炎》<症状> 院外感染: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咳脓痰、痰带血丝/粉红色乳状,常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院内感染:起病稍慢,亦高热、脓痰,老人症状不典型...<体征> 早期可无;发展可两肺散在湿啰音;病变较大/融合可有肺实变体征《克雷白杆菌肺炎》<症状> 起病突然,部分发病前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表现类似重型肺炎链球菌肺炎,特征性:痰液砖红色胶冻状/灰绿色<体征> 急性病容,发热,多39℃上下波动,呼吸困难,发绀,可有肺实变体征...《军团菌肺炎》<症状> 轻者仅全身不适、肌痛、头痛、多汗、倦怠、无力等流感样症状,可自愈;也有流感症状未消失即出现高热,可达39℃以上,稽留热型,寒战,咳嗽,少量痰黏,脓痰、血痰...<体征> 急性病容,呼吸急促,发绀,干湿啰音,肺实变体征,肝脾淋巴可肿大...二、病毒性肺炎<症状> 多病毒流行季节,多症轻起急,初起上感症状,随即咳嗽,多阵发性干咳,/少量白黏痰,胸痛、气喘、持续发热...小儿/老人易发重症病毒性肺炎,见呼吸困难、发绀、嗜睡、精神萎靡等...<体征> 一般不明显,病变位浊音,呼吸音减弱,散在干湿啰音...三、肺炎支原体肺炎<症状> 持续阵发性刺激性呛咳为突出特征,无痰/偶有少量黏痰/少量脓性痰/痰中血丝,秋季多发,多伴咽炎、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上感症状...<体征> 眼部充血,耳鼓膜充血,有时颈淋巴结肿大,肺部一般无明显体征,偶闻干湿啰音,有时可无任何阳性体征...四、肺炎衣原体肺炎<症状> 隐袭,症轻/无症状,似肺炎支原体肺炎...<体征> 阳性体征少/无,肺啰音...<其他> 肺外表现,如鼻窦炎、中耳炎、关节炎、脑炎、甲状腺炎...五、真菌体肺炎常见念珠菌感染<症状> 支气管炎型:似慢支炎症状,全身状况良好,多无发热,阵发性刺激呛咳,咳多量白色泡沫稀痰,口腔、咽部、支气管粘膜覆散在点状白膜...肺炎型:似急性细菌性肺炎,表现重,可高热、畏寒、咳嗽、憋气、咯血、乏力、胸痛,典型者:白色粥样痰/乳酪块状,痰液特征表现:痰液酵母臭味、口腔/痰中甜酒样芳香味...<体征> 支气管炎型:偶闻肺部啰音,可无特殊体征...肺炎型:可闻及湿罗音...六、非感染性肺炎《放射性肺炎》<症状> 常刺激性干咳、气急、胸痛、进行性加重。
临床医案之三拗汤合止嗽散治疗久咳王某,女, 45岁,干部, 2022年1月14日初诊。
1个月前患者因摄生不慎,,感受风寒,,咽痒难耐,痒必呛咳数十声不断,咳则弯腰曲背,面赤气急,痰少色白,难于咯出,曾看西医,打针服药消炎及服用多种中成药,逊效。
舌淡红苔薄白,脉滑带有浮象。
证属:风寒束肺,失于表散,肺失宣肃。
治则:疏风散寒,,理肺止咳。
拟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味。
处方:炙麻黄3g,杏仁10g ,炙甘草6g ,百部10g,紫菀10g,桔梗10g,前胡10g,陈皮10g,浙贝母10g,僵蚕6g。
2 剂,咽痒咳嗽大减,继服3剂,诸症若失。
体会: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一个常见症状。
外感或内伤的多种病因导致肺气失于宣发肃降时,均会使肺气上逆而引起咳嗽。
外感咳嗽主要是由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犯肺所致。
《素问.咳论》指出,咳嗽的成因有内、外两个方面。
外因主要是外感风寒,由皮毛而入,合于肺而为病。
所谓“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 。
张介宾《景岳全书·咳嗽》云: “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 ,认为咳嗽病因以风邪挟寒者居多。
咳嗽耗气伤阳,同气相求,易被寒邪所侵。
“风为百病之长” ,寒邪常兼夹风邪。
可见风寒犯肺、肺失宣降、肺气不利为咳嗽病机的中枢环节。
临床中感冒后咳嗽多为中医外感咳嗽中的风寒袭肺型咳嗽,主要原因考虑为: 外感多为风寒,或者外寒内有郁热,经治疗后,外邪大多得以驱散,但部分患者外邪特别是风邪、寒邪郁于肺经而不解,造成咳嗽不止; 还有感冒后多用清热解毒制剂及滥用抗生素,伤及脾胃,寒湿郁内造成咳嗽迁延不愈。
故临床治疗感冒后咳嗽多采用“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的方法,基本方选用三拗汤合止嗽散。
三拗汤合止嗽散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之三拗汤和清代名医程钟龄《医学心悟》中的止嗽散合方组成。
三拗汤具有良好的宣肺解表功能,主治外感风寒而引起鼻塞身重、头痛、咳喘痰多之症; 止嗽散具有止咳化痰、疏表宣肺之功,用治风邪犯肺所致之咳嗽咽痒。
加味三拗汤治疗感染后咳嗽风寒恋肺证应用体会发布时间:2021-11-01T08:30:35.31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10期作者:刘文智杨世彰[导读] 观察三拗汤治疗感染后咳嗽(PIC)风寒恋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
刘文智杨世彰华亭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华亭 744100[摘要]目的:观察三拗汤治疗感染后咳嗽(PIC)风寒恋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PIC风寒恋肺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
对照组予以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三拗汤治疗,2组均治疗1周后评定疗效。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27/30),对照组为83.33%(25/30)。
2组患者日、夜间咳嗽积分均有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
结论:三拗汤联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能有效改善PIC风寒恋肺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从而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感染后咳嗽;风寒恋肺证;中西医结合疗法;复方甲氧那明;三拗汤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cough,PIC),又称感冒后咳嗽,是指当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以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通常为3~8周,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是一种较常见的亚急性呼吸道疾病[1]。
有数据表明,在未经筛选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的患者中,其发生率为11%~25%,而在上呼吸道感染流行的季节可高达25%~50%,其中PIC约占亚急性咳嗽病因的48.4%[2]。
西医学认为PIC的发病与呼吸道病原体合并感染、呼吸道黏膜损害、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咳嗽敏感性增高及气道神经源性炎症等因素有关,而目前用于本病治疗的西药多只针对单一因素起作用,其疗效往往不能令多数患者满意。
在中医学中,本病属于“咳嗽”“久咳”“顽咳”等范畴[3],大多临床表现为咽干、咽痒、痰少而黏,其最初发病多因感受外邪引起,但随着病程发展及治疗,表证渐除而咳嗽不止,其主要病机为余邪未尽,风邪内伏于肺,肺失宣降,气机不利,咳嗽迁延。
三拗汤合止嗽散治疗咳嗽效果与方法、经验【方术内容】予以三拗汤合止嗽散作为基本方随症加减。
①方药组成:麻黄15g,杏仁15g,甘草10g,紫菀15g,百部15g,荆芥12g,桔梗10g,白前10g,陈皮10g。
②随症加减:若夹痰湿,咳而痰黏,胸闷者加半夏、厚朴、茯苓;若热为寒遏,咳嗽气急似喘,口渴,心烦者加石膏、桑皮、黄芩;若久咳不愈,病程超过8周者加五味子、诃子;咳时汗出乏力者加黄芪、白术。
③用法:以上诸药水煎服,取汁约200ml,每日1剂,早晚分服,7剂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内服中药期间禁酒,忌辛、辣食物,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受凉、过劳、精神刺激等。
【临床疗效】治疗56例,治愈21例,有效3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6%。
【治验点评】中医学认为,感染后咳嗽以六淫外邪侵袭肺系为主要病因,以风邪束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为主要病机。
《河间六书·咳嗽论》谓:“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
又因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正如张景岳倡“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之说,认为以风邪挟寒者居多。
六淫侵袭肺系,肺气上逆所致,故《景岳全书·咳嗽》篇说:“咳证虽多,无非肺病”。
因肺主气,司呼吸,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内为五脏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其他脏腑,不耐寒热,故素有“娇脏”之称,易受内、外之邪侵袭而为病,病则宣肃失常,肺气上逆,发为咳嗽。
笔者行医地点在北方寒冷之地,加之当地患者多为秋冬季节发病,故临床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为治法。
本研究所选三拗汤合止嗽散均能宣肺止咳化痰。
前方麻黄为肺经专药,能发越人体阳气,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配以降肺气、散风寒的杏仁,一宣一降,增强解郁平喘之功。
后方用紫菀、百部润肺止咳;荆芥、桔梗、甘草、陈皮祛风宣肺,化痰利咽;白前降气祛痰,长于外感咳嗽迁延不愈,表邪未净者。
诸药合用,“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
三拗汤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小儿咳嗽临床成效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咳嗽采用三拗汤联合中药外敷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小儿咳嗽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n=40)与采用三拗汤联合中药外敷干预实验组(n=40),对比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两组患儿肺功能。
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
实验组治疗后FEV1、FVC、P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小儿咳嗽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用三拗汤与中药外敷方案干预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咳嗽;三拗汤;中药外敷;肺功能小儿咳嗽属于常见症状,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均可导致咳嗽,小儿由于呼机体仍然为发育完全,所以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很高,部分患儿在伴随气道充血肿胀时,病情将迅速进展。
对小儿咳嗽,临床多采用抗生素治疗,但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病菌耐药性增加,常规采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病情容易反复[1]。
中医认为,小儿肺常不足,且较为娇嫩,肺失宣肃将造成痰液聚集,脾运化不足将致使痰液流转,肺气升降异常,进而导致咳嗽[2]。
为了提高对小儿咳嗽的治疗效果,考虑联合中医疗法干预。
故本次研究以收治小儿咳嗽者80例为对象,对比了常规西药治疗与采用三拗汤联合中药外敷干预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咳嗽患儿80例。
纳入标准:(1)可见咳嗽并伴咳痰,影像学诊断提示肺部纹理增粗;(2)无先天性疾病或气道狭窄;(3)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者;(2)临床资料缺失者;(3)传染性疾病如肺结核、麻疹等;(4)不同意参与研究者。
该80例患儿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0.5~10(4.57±1.16)岁;病程2~13(6.70±2.45)d。
随机分为各40例的对照组与实验组,分组后两组基础资料比较,P>0.05,可比。
三拗汤加减治疗咳嗽咳嗽为肺病主要症状之一。
此证出现,有因外感侵袭,肺气不宣而发者;有因肺脏本病或由其他脏腑有病,传至肺脏而发者。
咳嗽虽为常见小疾,但久病咳嗽,应当重视,可能为重病的前兆。
陈宝贵认为,咳嗽之病因虽有外感与内伤之别。
但咳嗽之病机均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
《景岳全书·咳嗽》云“咳证虽多,无非肺病”,即是此意。
治疗以宣降肺气,止咳化痰为主。
处方常用三拗汤加减。
基础方:炙麻黄10克,杏仁10克,甘草10克。
方解:方中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炙用则止咳之力大;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化痰;甘草顾护中气,协同麻、杏利气祛痰。
三药相配,共奏宣肺止咳之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本方及加减方具有止咳、平喘、祛痰,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过敏和缓解气管平滑肌痉挛等作用。
加减:外感风寒者,改麻黄为炙麻黄,加桂枝10克;外感风热者,去炙麻黄(若不去改麻黄为6克)加桔梗10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薄荷10克;外感风燥者,去炙麻黄,加桑叶10克,沙参10克,浙贝母10克。
兼有痰湿者,加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兼有里热者,加石膏20克(入里化热者)或黄芩10克(内生里热者);兼里寒者,加干姜10克,细辛3克,五味子3克;兼阴虚者,加麦冬10克,沙参10克;外感兼寒痰者,加荆芥10克,桔梗10克;外感兼热痰者,加半夏10克,黄连6克,瓜蒌15克。
使用注意:此方一般单用较少,多随其兼证而加减应用。
因患者情况各不相同,具体应用时应该随证加减。
典型病例案一风寒犯肺案李某,女,48岁,2008年11月8日诊。
患者外感风寒之邪已5日,咳嗽,咳白稀痰,夜间尤甚,恶寒,发热,体温37.8℃,纳寐不佳,大便溏薄。
平素畏寒。
舌淡,苔白,脉弦滑稍浮。
诊断为咳嗽,辨证为外感风寒兼里虚证。
治疗以止咳化痰,疏风散寒为法。
处方:麻黄10克,荆芥10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甘草10克。
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风寒咳嗽的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外感风寒咳嗽应用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进行治疗的效果予以分析。
方法:在2020年2月-2020年12月期间入院治疗的外感风寒咳嗽患者中任意择取100例纳入研究,予以红蓝球抽签法分组,对照组均为红球患者,共计50例予以常规药物治疗。
另外观察组50例均为蓝球患者,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从评估结果上看,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6.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外感风寒咳嗽患者经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后的效果十分理想,更加有效症状缓解,同时提升治疗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产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外感风寒咳嗽;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有效;在肺病中,最为常见的当属咳嗽病,其中外感风寒是咳嗽病中常见的一种证型。
在实际的临床诊疗中,一般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但是根据个体差异,症状缓解情况差异性较大,但是能够迅速缓解的少,咳嗽容易反复发作甚至加重。
因此,本次观察研究将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应用于外感风寒咳嗽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整体疗效[1]。
本次研究从1年来收治的100例外感风寒咳嗽患者参与研究,针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的治疗效果予以分析。
报告整理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20年2月-2020年12月期间入院治疗的外感咳嗽患者中任意择取100例纳入研究,予以红蓝球抽签法分组,对照组均为红球患者,共计50例予以常规药物治疗。
另外观察组均为蓝球患者,共计50例。
对照组:年龄处于10-78岁范围内,均龄(45.4±2.4)岁,男/女人数比例27例与23例,病程时间1-15天,平均病程(7.6±2.2)天。
观察组:年龄处于9-76岁范围内,均龄(43.5±2.8)岁,男/女人数比例29例与21例,病程时间1-14天,平均病程(7.2±2.4)天。
三拗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慢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其发病机制、病理特征及诊断标准尚未完全明确,大多数患者被误诊误治,不少患者病程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笔者经多年临床实践,运用经方三拗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38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77例,女61例,年龄13-59岁。
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11月我国制定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慢性咳嗽的诊断标准,即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咳嗽时间大于或等于8周,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
2、治疗方法用三拗汤加减。
药用麻黄4克,杏仁10克,甘草5克,射干10克,桔梗10克,紫苑10克,蝉衣6克,蜈蚣3条。
伴怕冷者,加桂枝10克;发热,口干者,加牛蒡子10克,连翘15克;苔腻者加薏苡仁20克;鼻塞、流涕者加辛夷、苍耳草各10克。
每日一剂,每次加300毫升,煎取150毫升,早晚分服,2周为一疗程,治疗两个疗程。
忌食辛辣、海鲜之品,适寒温。
3、疗效标准显效:咳嗽及伴随症状消失,一年内无复发;有效:咳嗽及伴随症状消失,半年内复发;无效:咳嗽未减,伴随症状减轻或未减。
4、治疗结果显效68例,有效57例,无效13例。
总有效率90.5%5、病案举例陆某,男,36岁,2004年8月27日初诊,咳嗽一月。
患者因贪凉,久居空调房间,初期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发热,经西药抗炎、抗病毒、抗过敏等治疗,热退,咽痛轻,仍咳嗽、痰少色白,咽痒作咳,频频而作,口不干,大便正常,舌苔薄白中微黄腻,脉沉。
查:咽部粘膜轻度充血,无脓性分泌物,扁桃体不肿大;胸部X线及血象检查无异常。
西医诊断为慢性咳嗽、咽炎;中医诊断为咳嗽。
用三拗汤加减,药用麻黄4克,杏仁10克,甘草5克,射干10克,桔梗10克,紫苑10克,蝉衣6克,蜈蚣3条,草珊瑚15克,藿香10克,生姜10克,水煎服,日一剂,服7剂,复诊诉咳嗽明显减轻,偶有咽痒不适感,效不更方,原方继服14剂,诸证消失,随访一年未发。
《防风三拗汤治疗感染后咳嗽(风寒恋肺证)的疗效观察及其对痰液CGRP的影响》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防风三拗汤在治疗感染后咳嗽(风寒恋肺证)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痰液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
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测,我们发现防风三拗汤在改善患者咳嗽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同时对痰液CGRP水平有积极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引言感染后咳嗽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中风寒恋肺证是其主要类型之一。
目前,西医主要采用镇咳、祛痰等对症治疗,但疗效常不尽如人意。
中医在治疗感染后咳嗽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防风三拗汤是常用的一种方剂。
本研究旨在观察防风三拗汤治疗感染后咳嗽(风寒恋肺证)的疗效,并探讨其对痰液CGRP水平的影响。
二、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符合风寒恋肺证诊断标准的感染后咳嗽患者,共计60例。
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防风三拗汤。
3.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咳嗽症状、生活质量及痰液CGRP水平。
4. 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差异。
三、结果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咳嗽症状、咳痰情况、气促等方面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2.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且优于对照组。
3. 痰液CGRP水平变化:治疗前,两组患者痰液CGRP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痰液CGRP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
四、讨论防风三拗汤作为中医治疗感染后咳嗽的常用方剂,其成分主要包括防风、麻黄、荆芥等中药材。
这些药材具有祛风散寒、宣肺止咳的作用,对于风寒恋肺证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防风三拗汤在治疗感染后咳嗽方面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同时,我们还发现治疗后患者痰液CGRP水平有所降低。
止嗽散,三拗汤联合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期咳嗽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止嗽散,三拗汤联合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期咳嗽的效果。
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 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期咳嗽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
对照组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止嗽散合三拗汤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咳嗽、发烧、憋喘、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的咳嗽消失时间、发烧消失时间、憋喘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使用止嗽散,三拗汤联合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期咳嗽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有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期咳嗽;止咳散;三拗汤;治疗效果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期咳嗽指的是肺炎支原体所导致的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在治疗之后,患者的感染症状得到控制,但咳嗽症状不缓解[1]。
呼吸道被支原体感染后,在临床上的典型症状为咳嗽顽固,迁延不愈,出现气道反应性增高的可能性较大,对患者气道黏膜造成的损伤比较严重,若是治疗不及时常常会导致病情发展为慢性持续性咳嗽,而单纯西医治疗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
本研究主要对止嗽散、三拗汤联合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期咳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期咳嗽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人。
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15~46岁,平均年龄(30.45±6.43)岁;观察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13~42岁,平均年龄(29.36±6.19)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白茅根、黄芩、牛膝、丹参、牡丹皮、赤芍、茜草、大蓟、小蓟、车前草、六一散等。
若湿热瘀蒸大肠、出现鲜血或果酱样大便、腹痛者,加赤石脂、槐角、地榆、延胡索、白芍等,以清热利湿、缓急止痛、敛血止血。
湿热下注膀胱、出现肉眼血尿时,加用鱼腥草、益母草、白茅根等。
若尿少浮肿时加泽泻等。
3.3 益气化瘀法本法适用于迁延期脾气虚明显者。
症见:起病缓慢,病程迁延,紫癜反复出现,瘀斑、瘀点颜色淡紫,面色苍黄,神疲乏力,头晕心慌,纳差,便溏,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以归脾汤加减,药用黄芪、党参、白术、牡丹皮、丹参、桃仁、当归、鸡血藤、赤芍、仙鹤草、大蓟、小蓟等。
出血不止,加云南白药(冲服)、蒲黄炭、仙鹤草、阿胶以和血养血止血;四肢欠温、畏寒恶风、腰膝酸软者为肾阳虚,加用肉苁蓉、巴戟天、补骨脂等。
3.4 养阴化瘀法本法适用于迁延期阴虚火旺明显者。
症见:皮肤紫癜时发时止,低热盗汗,手足心热,心烦少寐,大便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以茜根散加减,药用:茜草根、黄芩、阿胶、侧柏叶、生地黄、甘草等。
阴虚发热明显者,加鳖甲、地骨皮、银柴胡以清血分之热;盗汗明显加煅龙骨、煅牡蛎、地骨皮、山茱萸以敛汗除蒸;阴虚火旺加黄柏、知母等。
参考文献:[1]王缨,唐沂,李长钢,等.儿童过敏性紫癜凝血状态改变及其机制研究探讨[J].中国小儿血液,2003,18(5):199-203.[2]付红梅,倪俊学,李平,等.过敏性紫癜患儿凝血状态的变化[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1):47-48.[3]王同保,秦艳,李丽芳,等.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液流变学改变[J].中华儿科杂志,1997,35(2):101.Treat chil d ren allergic purpura from bl o od st asisKong Fei(N anji n g U niversity o fTC M,210029,N an jing ,China)D irected by Sun Y i q i uAbst ract :Expounded the i m portance o f b l o od stasis in ch ildren a llerg ic purpura fr o m TC M and W ester n m edicine ,at the sa m e ti m e ,gave prescripti o n and drugs to treat the disease .K ey w ords :ch ildren ;aller g ic purpura ;treat fro m blood stasis 专家诊疗经验收稿日期:2007-12-07;修回日期:2007-12-20作者简介:白月双(1980-),女,在读硕士研究生。
三拗汤合桑白皮汤加减治疗肺炎咳嗽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析对肺炎咳嗽患者行以三拗汤合桑白皮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择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6例肺炎咳嗽患者,随机
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医治
疗基础上加行三拗汤合桑白皮汤加减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9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9.70%,研究组临
床总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咳嗽及咳痰消失时间、退热时间、
肺啰音消失时间以及胸片阴影吸收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肺炎
咳嗽患者行以三拗汤合桑白皮汤加减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提高治疗效率,促进
患者康复,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三拗汤合桑白皮汤加减治疗;肺炎咳嗽;临床效果
肺炎咳嗽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中以常规西药治疗为主,但西药治疗会产生一定
毒副作用,长时间使用会损伤患者的身体机能,所以应选择更加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式[1]。
据相关研究指出,中医药对肺炎咳嗽治疗的效果良好。
基于此,本文择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6例肺炎咳嗽患者,探析对其行以三拗汤合桑白皮汤加减治疗的临
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6例肺炎咳嗽患者,所选患者均与疾病诊断标准相符合,且知晓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重要器官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等患者,随
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3例患者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最大为
79岁,最小为25岁,年龄均值为(35.6±3.3)岁,14例为风热咳嗽、11例为风寒咳嗽、8
例为风燥咳嗽;研究组33例患者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最大为80岁,最小为26岁,年龄均值为(35.7±3.4)岁,15例为风热咳嗽、10例为风寒咳嗽、8例为风燥咳嗽。
两组患
者各项资料数据对比结果提示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主要包括止咳化痰、抗感染等治疗。
研究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
础上加行三拗汤合桑白皮汤加减治疗,基础药方组成包括20g麻黄、15g桑白皮、15g半夏、15g贝母、10g甘草、10g杏仁,若为风寒咳嗽,则可另加12g紫菀、12g僵蚕;若为风热咳嗽,则可另加15g蒲公英、12g菊花、12g金银花;若为风燥咳嗽,则可另加15g百合、15g
花粉,煎煮后取汁,每天1剂,分早晚服用,持续用药7天。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评定和记录,判定标准如下:经过治疗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症
状均完全消失,各项体征均恢复至正常状态为显效;经过治疗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症状均得
到明显改善,各项体征趋于好转为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甚至有加重趋势为无效,显效+有效=总有效。
对两组患者退热时间、咳嗽及咳痰消失时间进
行记录,并通过胸部X线检查对肺部啰音消失和胸片阴影吸收情况进行观察。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9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9.70%,研究组临床总有效明显
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3讨论
肺炎是终末气道中出现在肺间质、肺泡的炎症,通常是因疾病微生物、理化以及免疫损
伤等因素而引发。
对于肺炎患者来说,临床主要症状通常为咳嗽,同时还会伴随咳痰、发热
等症状[2]。
对于此,临床中通常以止咳化痰类药物、抗生素等治疗,但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且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在应用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影响临床效果。
中医认为,咳嗽属于肺气上逆、肺失宣降的范畴。
肺部属于人体的娇脏,外部因素很容
易入侵,一旦受到侵袭则使其宣降失常,进而出现咳嗽、肺气上逆等症状,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应与患者的不同状况相结合,给予对症加减治疗,以保证临床效果[3]。
三拗汤合桑白皮汤药方中,麻黄不仅可以发汗解表,还可以起到宣肺平喘的效果,使支
气管得到扩张,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达到解痉的目的,另外其还具备良好的抗炎抗过敏效果。
杏仁具有中枢镇咳的效果,还可以起到止咳平喘的作用,麻黄与杏仁联合应用可以达到
一宣一降的效果。
另外,药方组成中桑白皮具有止咳以及泻肺平喘的效果,可以有效抑制金
黄色葡萄球菌。
半夏不仅可以起到抗炎以及镇咳的效果,还可以起到燥湿化痰的效果。
贝母
可以起到润肺止咳以及清热化痰的效果[4]。
甘草不仅可以化痰润肺以及解读清热,还可以调
和诸药。
另外,针对不同症状的患者予以对症加减治疗,如针对风寒咳嗽患者应行以宣肺止咳、疏风散寒治疗,因此在基础组方上另加紫菀与僵蚕,其中紫菀具有温肺润燥、止咳平喘
的效果;僵蚕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清热解毒燥湿的功效。
对于风热咳嗽患者应行以清
热解毒止咳治疗,因此在基础组方上加另蒲公英、菊花以及金银花,其中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效果;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效果;金银花
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的效果。
针对风燥咳嗽患者应行以疏风润燥治疗,因此
在基础组方之上另加百合与花粉,其中百合具有解毒、理脾健胃、利湿消积、宁心安神、促
进血液循环等功效;花粉具有镇静、安眠的效果,因此三拗汤合桑白皮汤加减治疗可取得良
好效果[5]。
结语:
对肺炎咳嗽患者行以三拗汤合桑白皮汤加减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提高治疗效率,促进
患者康复,临床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季艳华.止嗽散合三拗汤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期咳嗽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5,01(16):69-71.
[2]王宏宇.二陈汤合三拗汤加减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效果[J].中医临床研究,2016,08(21):16-18.
[3]朱珠,王健民.三拗汤辨证加减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观察[J].中国生化药
物杂志,2017,37(06):76-77.
[4]陈炳胜.止嗽散合三拗汤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08):1194-1195.
[5]陈玉琴.三拗汤加味治疗治疗小儿支气管炎和肺炎[J].中外医疗,2015,01(12):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