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分类及
- 格式:pptx
- 大小:41.66 KB
- 文档页数:5
专题十三古诗文阅读典例精析古诗词的分类及鉴赏方法一、古诗词的分类古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
这是一种分法。
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
宋代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二、古诗词的鉴赏方法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
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
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用。
(一)咀嚼诗歌语言反复诵读,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技巧的阅读习惯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欣赏时要重点关注诗中动词、形容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的作用。
诗词由于声律的要求或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或这两者兼而有之,某些语序往往要颠倒,欣赏时要注意还原语序(主语后置、宾语前置、主宾换位、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才能准确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悟意境。
古诗词语言风格常用词语: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碜,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等。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等,李清照后期的词。
中考复习专题训练—古诗文名句积累之综合(含答案)一、古诗分类:※诗中豪情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土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4.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诗中哲理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朱熹《论诗》)※诗中忧愁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3.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4.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诗中豁达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意境相反的诗句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中乡情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渔家傲》)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夏完淳《别云间》)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5.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中离别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古诗词鉴赏训练九大规律:(一)咏史怀古诗(二)咏物言志诗(三)送别怀人诗(四)羁旅思乡诗(五)边塞征战诗(六)山水田园诗(七)即事(景)怀诗(八)哲理诗句(九)用典诗句(一)咏史怀古诗▶▶▶常见情感: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常用技法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②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④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例子: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人抚今追昔,感慨世事变化难料。
2,“生子当如孙仲谋。
”▶抒发了词人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和爱国思想,也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百姓死活予以揭露和批判。
(二)咏物言志诗▶▶▶常见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③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常用技法①从表现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自比)、象征、拟人和对比。
②从描写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③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例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表达了青年诗人的远大抱负和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人以落红、春泥自喻,表现了诗人辞官后仍关心着国家命运、乐于奉献的宽广胸怀。
(三)送别怀人诗▶▶▶常见情感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
▶▶▶常用技法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初三语文作业——课外古诗赏析一、考点梳理: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句所展现的画面。
2、诗歌××句(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诗(词)××句(上阙/下阙)都运用了衬托(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赏词、炼字(……字用的好/极为精妙,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6、赏句(例: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首联的作用;请赏析……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手法简要赏析。
)二、常见古诗词分类:1、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饮酒》)2、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3、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4、边塞诗:边塞绮丽风光的赞美;军旅生活的艰苦;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5、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例:《使至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渔家傲.秋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6、羁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天净沙·秋思》《商山早行》)7、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卜算子·咏梅》《石灰吟》《赠从弟》)8、咏史怀古诗: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如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对王朝兴衰发表评论,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等引发对时局的感慨或自己身世的共鸣等。
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泊秦淮》《山坡羊·潼关怀古》《赤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登幽州台歌》)借用典故、以小见大、借景抒情“烟笼寒水月笼沙……”、借古讽今“商女……”等手法。
专题十三古诗文阅读典例精析古诗词的分类及鉴赏方法一、古诗词的分类古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
这是一种分法。
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
宋代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二、古诗词的鉴赏方法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
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
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用。
(一)咀嚼诗歌语言反复诵读,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技巧的阅读习惯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欣赏时要重点关注诗中动词、形容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的作用。
诗词由于声律的要求或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或这两者兼而有之,某些语序往往要颠倒,欣赏时要注意还原语序(主语后置、宾语前置、主宾换位、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才能准确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悟意境。
古诗词语言风格常用词语: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碜,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等。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等,李清照后期的词。
中考语文古诗文主题一、古诗词1.咏史怀古《登幽州台歌》: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孤独苦闷的心情。
《赤壁》: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通过对古代英雄的歌颂,委婉讽刺南宋朝廷在金兵侵略面前的软弱无能,表达对朝廷的不满,同时饱含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2.酬赠送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对友人不幸遭遇的真切关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友人的感谢之情、共勉之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西北边塞的奇寒雪景为背景,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惆怅。
3.爱国忧民《木兰诗》:叙述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女英雄形象。
《已亥杂诗》(其五):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春望》:触景伤怀,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态,也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和舍己济世的博大宽广的胸怀。
《卖炭翁》:对统治阶层罪恶的揭露和控诉,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塑造忠勇将军的形象;表达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宏大抱负: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过零丁洋》:通过追忆抗元的艰辛经历,表达了忠贞为国、视死如归的决心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
《雁门太守行》: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抒情诗,悲壮、激荡人心的战歌;赞扬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和忘身报国之情。
"4.山水田园《游山西村》: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悠闲惬意之情,以及对古风犹存的吾土吾民的热爱。
《钱塘湖春行》: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尾联直抒胸臆,抒发喜悦感情。
《饮酒》(其五):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喜爱,安贫乐道,闲雅有致,超凡脱俗。
5.思乡怀人《次北固山下》:在北固山下停泊时,产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天净沙·秋思》: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
古诗词鉴赏:表达手法类1.【古诗赏析】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南安军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晚次乐乡县①[唐]陈子昂故乡者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②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③夜猿鸣。
【注释】①乐乡县:地名。
本诗是诗人由蜀入楚途中,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②野戍:指野外驻防之处。
③噭(jiào)啦:猿猴啼叫声。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中画线句子。
4.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南征[唐]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①,适远②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释】①避地:避难而逃往他乡。
②适远:到远方去。
杜甫常常以和谐融洽的景象反衬深沉积郁的哀愁,写乐景抒哀情。
在《春望》中,“感时花溅泪”,以花的灿烂表现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以乐写哀,景象越优美,越增添伤痛。
诗人移情于物,表现了国破家亡的极度苦恨。
请结合诗句,说说《南征》是如何以乐景写哀情的?5.【古诗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诗运用典故的是哪一联?有何作用?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本诗的颈联描绘景物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7.古诗阅读。
中考古诗词曲分类鉴赏(课标40首)壮志豪情1、《观沧海》曹操汉乐府诗歌通过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生动地描绘,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
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展开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借以抒发作者的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
主旨句2、《望岳》杜甫律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势,赞美了泰山的高大巍峨和神奇秀丽,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名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写近望泰山泰山的神奇秀丽、巍峨高大,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站得高,看得远,富含哲理;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登飞来峰》王安石绝句借描写飞来山及山上宝塔之高,抒发了诗人的无畏精神。
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把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
王安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表现面对现实和未来的豪迈、无畏、自信与乐观。
4、《行路难(其一)》李白歌行体描写前路艰难,表现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名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作者连用四个典型动作表达内心的苦闷。
名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用比喻写出了被逐出京的苦痛及前路的艰难。
与“雪拥蓝关马不前”意境相似。
名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借用历史上两个政治不顺利,后来却成大业之人的典故表现希望被朝廷重用。
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全诗最强音。
表现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自信乐观人生态度。
5、《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词反映了词人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表现了词人对外国进逼,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
名句: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中考34首古诗词分类赏析中考34首古诗词分类赏析中考首古诗词分类赏析篇一:爱国忧民(11首)1.《过零丁洋》中考试题集萃1、诗中第二联 , 运用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儒家经典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5、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的悲哀;借和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2分)国破家亡惶恐滩零丁洋6、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2分)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7、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春望》中考题集锦1、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2、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一个“深”字,表现了。
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3、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
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部编版】中考语文新课标40首古诗词曲知识考点归纳梳理精编课标40首古诗词曲知识归纳·一、古诗词曲典故诗句及出处典故及情感分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雁足传书:出自《汉书·苏武传》。
苏武被困匈奴多年,单于诡称苏武已死。
后来汉使探知实情,声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得大雁,雁足系有苏武所写帛书,云其在某泽中。
单于不得已,交还苏武等九人。
后遂以“雁足传书”指大雁能传递书信。
【情感】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其一)垂钓碧溪:相传吕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乘舟梦日: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情感】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破浪: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
《宋书·宗悫传》载,南朝时宗悫用“乘长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的抱负。
《行路难》(其一)【情感】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
玉龙:指宝剑。
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
【情感】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忠君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东风:赤壁之战中周瑜利用东风之势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铜雀:即铜雀台。
曹操建于邺城,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
曹植所作《铜雀台赋》中的“连二乔”,指的是铜雀台旁的两座桥。
诸葛亮游说东吴,为了说服东吴联蜀抗魏,就说《铜雀台赋》说的是“揽二乔”,曹操父子以此侮辱东吴无人,要攻下东吴,霸占东吴二乔(孙策之妻和周瑜之妻)。
所以诗里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就是说如果不是有东风成全周瑜的火烧之计,曹操恐怕早就破了东吴,把二乔抢去锁在铜雀台了。
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速记及高效记忆方法初中语文名言名句:一、哲理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二、生活情趣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2、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4、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6、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8、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三、读书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6、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8、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10、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第七章古诗词名篇名句一、教材中必背诗词34首及评点1.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要点】本诗表现了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具有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
【背景材料】选自《诗经·周南》。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500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内容分风、雅、颂三类,运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整体把握】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首章见物起兴,直写自己的爱情和愿望。
次章写自己的寤寐不忘。
三章则写愿望实现时的欢乐之情,实际上是向往之辞。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兴”是触景生情,托物兴辞,这种含蓄委婉而又生动形象的艺术手法使全诗产生了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还巧妙地运用了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形式,使诗歌内容递进,逐步深入地展现了“君子”的炽热情怀,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名句赏析】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并使他醒时梦时都思念着她。
2.“窈窕”“淑女”:直接赞扬了女子的文静、美丽和善良,也交代了男子追求她的根本原因。
3.“悠哉悠哉”:连用两个“悠”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致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2.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