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类型
- 格式:docx
- 大小:42.34 KB
- 文档页数:5
安全生产包括哪些系统设备安全生产是指通过运用系统设备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人员和财产不受到损害的一种管理活动。
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许多系统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安全生产。
下面是对安全生产中常见的系统设备的一些介绍。
1. 火灾报警系统:火灾是工厂发生的一种常见的事故,能够及时发现和报警可以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火灾报警系统包括烟雾探测器、温度探测器、火焰探测器等设备,能够在火灾初期就发出警报并通知消防部门。
2. 灭火系统:灭火系统是用于火灾扑灭的设备,包括灭火器、灭火泵、灭火器材等。
灭火系统可以提供灭火介质,使火灾得到扑灭。
3. 通风系统:通风系统是用于保持空气流通,防止有毒气体积聚和雾霾等问题的设备。
通风系统通常包括风机、风管、风口等设备,能够排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确保作业人员的健康安全。
4. 脱硫装置:脱硫装置是用于处理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的设备。
脱硫装置通常采用化学吸收、湿法氧化等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5. 排水系统:排水系统是用于排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雨水的设备,包括排水管道、泵站等。
排水系统能够防止水浸事故的发生,保持生产区域的干燥。
6. 安全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是用于监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状况的设备,包括闭路电视监控、红外扫描仪、温度、压力、液位等传感器等。
安全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各种安全参数,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能够及时报警。
7. 人员定位系统:人员定位系统是用于追踪和监测员工位置的设备,通过使用RFID、GPS等技术,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人员在危险区域工作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援助。
8. 安全教育培训设施:安全教育培训设施包括模拟训练场、实验室等,用于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演习。
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能够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9. 应急救援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包括急救箱、担架、避难设施等,用于事故发生后的紧急救援。
安全生产设备清单安全生产设备清单为了确保工作场所中的安全,各类企事业单位都需要准备一定数量的安全生产设备。
这些设备的作用是帮助员工预防事故的发生,并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以下是一份常见的安全生产设备清单,可以供参考。
1.灭火器及消防设备:不同场所的灭火器种类和数量会有所不同。
通常来说,需要配备不同型号和容量的灭火器,如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和水基灭火器等。
此外,还需要安装紧急火灾报警装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消防设备,以保障员工的安全。
2.电气设备安全防护:为了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需要配备适当的电气设备安全防护设施。
其中包括漏电保护器、接地设施和绝缘手套等。
这些设备可以及时探测并切断电流,以防止电击事故的发生。
3.个人防护用品:在工作中,员工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危险物质和环境。
为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企事业单位需要提供一系列个人防护用品。
例如,防护眼镜、耳塞、呼吸器和防护服等。
这些用品可以有效地保护员工的眼睛、听力、呼吸系统和皮肤等。
4.急救设备:突发意外和事故的发生是无法预料的,但我们可以提前准备相应的急救设备。
该设备包括急救箱、急救药品、急救床和急救车等。
企事业单位应该培训员工掌握急救技能,并配备急救设备,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及时救助。
5.安全标志和标识:在工作场所中设置正确的安全标志和标识非常重要。
这些标志和标识能够提醒员工注意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和风险,并告知正确的操作方法。
企事业单位需要根据工作环境的特点设置不同类型的安全标志和标识。
6.监控设备:监控设备是预防和监测事故的重要手段。
这包括视频监控系统、监测报警系统和传感器等。
这些设备可以帮助企事业单位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员工的安全。
7.交通安全设备:对于存在车辆和行人交通的场所,需要安装相应的交通安全设备,如交通指示牌、标线、反光衣等。
这些设备可以提醒司机和行人注意交通安全,减少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伤害。
以上是一份常见的安全生产设备清单,企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和补充。
精心整理GB/T8196-2003代替GB8196-1987,GB8197-1987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自??2003-9-1??起执行前言引言1 2 3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3.10 3.11进入频次4风险评价5防护装置的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5.1机器方面5.2人员方面5.3防护装置的设计方面5.4防护装置的制造方面5.5材料的选择5.6密封性5.7抗腐蚀5.8抗微生物5.95.105.115.125.135.145.155.165.1766.16.26.3根据危险的数量和位置选择防护装置6.4根据要求进入的性质和频次选择防护装置7其他设计与制造方面的考虑7.1攀登7.2保留紧固件7.3抗振7.4警告标志7.5颜色7.6美学8防护装置安全要求的检验8.1通则8.2冲击强度8.38.48.58.68.799.19.29.39.49.59.6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与ISO14120:2002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附录B(资料性附录)帮助选择针对移动部件产生的危险的防护装置的指南附录C(规范性附录)根据危险的数量和位置选择防护装置的指南参考文献前言本标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14120:2002《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ISO14120:2002重新起草,由于我国法律要求和工业的特殊需要,本标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进行了修改。
这些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识(本网采用蓝色字表示)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
在资料性附录A中给出了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本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文本结构一致,但由于增加了附录A,因此国际标准中原有的两个附录的编号在本标准中依次改为附录B和附录C。
为了便于使用,对于ISO14120:2002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b)删除ISO14120:2002国际标准的前言,修改了ISO14120:2002的引言;c————(————2;本版的5);————(本版的————增加了对防护装置使用信息方面的要求(本版的9);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安全设施类别划分第一篇:建筑物内部安全设施类别划分建筑物内部的安全设施是为了保障人员及财产的安全而设立的。
根据功能和使用范围,可以将建筑物内部的安全设施类别划分为以下几种。
1. 火灾报警系统火灾报警系统是用来发现火灾并及时报警的设施。
它可以被分为自动火灾报警系统和手动火灾报警系统两种。
自动火灾报警系统是由火灾探测器、控制器、报警器等构成,可以自动检测火灾烟雾、火焰等信号,并发出警报。
手动火灾报警系统则是由人工操作的报警按钮组成,人员发现火灾时按动按钮发出警报。
2. 喷淋灭火系统喷淋灭火系统是在火灾发生后用来灭火、控制火势的设施。
它包括干式、湿式、泡沫式、气体灭火等类型,可以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火灾的特点进行选择。
3. 疏散指示系统疏散指示系统用来指引人员在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下快速撤离建筑物。
它主要由指示器、应急照明、紧急通讯等设备组成。
4. 安全通道安全通道是保证人员紧急疏散的通道。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紧急疏散的需要,安全通道可选择楼梯、桥梁或坡道等形式。
5. 电梯逃生系统电梯逃生系统是为了保障电梯乘客在电梯故障时能够及时、安全地离开电梯而设计的设施。
它通过安装独立的电气控制系统、机械逃生装置等解决电梯事故时人员无法离开的情况。
6. 监控系统监控系统主要用于对建筑物内部区域进行监控,预防和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它包括视频监控、报警联动、门禁系统等。
建筑物内部的各类安全设施是为了保障人员及财产的安全而设置的,每种设施都有相应的功能和使用范围,能够有效地应对建筑物内部的各类紧急情况,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二篇: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类别划分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是为了保障道路上行车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而设计的设施。
根据功能和使用范围,可以将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类别划分为以下几种。
1. 警示标志警示标志主要用于警告行车人员注意安全和引导交通。
根据需求和内容,可以划分为限速标志、减速标志、禁止标志、提示标志等多种类型。
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 8196-2003国家标准局批准 2003-09-01实施前言本标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 14120:2002《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ISO 14120:2002重新起草,由于我国法律要求和工业的特殊需要,本标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进行了修改。
这些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
在资料性附录A中给出了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本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文本结构一致,但由于增加了附录A,因此国际标准中原有的两个附录的编号在本标准中依次改为附录B和附录C。
为了便于使用,对于ISO 14120:2002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b)删除ISO 14120:2002国际标准的前言,修改了ISO 14120 :2002的引言;c)增加了资料性附录A,以指导使用:本标准代替GB 8196-1987《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和GB 8197-1987《防护屏安全要求》。
本标准与GB 8196-1987和GB 8197-198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适用范围扩大,不仅包含防护罩、防护屏,而且包括各类固定和活动式防护装置,由于结构不同,可以是壳、罩、屏、门、封闭式防护装置等(GB 8196-1987和GB 8197-1987的导语;本版的1);——全部术语和定义均为新增内容,以使其与现有采用ISO标准的其他涉及机械安全的国家标准协调一致(GB 8196-1987的1和GB 8197-1987的1;本版的3);——增加了风险评价方面内容(本版的4);——设计制造要求方面增加了密封性、抗腐蚀、抗微生物、无毒、机器的观察、透明性、频闪影响、静电特性、热稳定性、可燃性、降低噪声与振动、防辐射等方面的要求(GB 8196-1987的2和GB 8197-1987的2:本版的5);——增加了防护装置类型选择方面的规定(GB 8196-1987的2.4:本版的6);——增加了防护装置的其他设计制造规定:攀登、保留紧固件、抗振、警告信号、颜色、美学等方面的要求(本版的7);——增加了防护装置安全要求的检验要求(本版的8);——增加了对防护装置使用信息方面的要求(本版的9)。
第五章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安全设施是指企业(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将危险、有害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及减少、预防和消除危害所配备的装置(设备)和采取的措施。
安全设施分类1. 预防事故设施①检测、报警设施:压力、温度、液位、流量、组份等报警设施,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氧气等检测和报警设施,用于安全检查和安全数据分析等检验检测设备、仪器。
②设备安全防护设施:防护罩、防护屏、负荷限制器、行程限制器,制动、限速、防雷、防潮、防晒、防冻、防腐、防渗漏等设施,传动设备安全锁闭设施,电器过载保护设施,静电接地设施。
③防爆设施:各种电气、仪表的防爆设施,抑制助燃物品混入(如氮封)、易燃易爆气体和粉尘形成等设施,阻隔防爆器材,防爆工器具。
④作业场所防护设施:作业场所的防辐射、防静电、防噪音、通风(除尘、排毒)、防护栏(网)、防滑、防灼烫等设施。
⑤安全警示标志:包括各种指示、警示作业安全和逃生避难及风向等警示标志。
2. 控制事故设施①泄压和止逆设施:用于泄压的阀门、爆破片、放空管等设施,用于止逆的阀门等设施,真空系统的密封设施。
③紧急处理设施:紧急备用电源,紧急切断、分流、排放(火炬)、吸收、中和、冷却等设施,通入或者加入惰性气体、反应抑制剂等设施,紧急停车、仪表联锁等设施。
3. 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①防止火灾蔓延设施:阻火器、安全水封、回火防止器、防油(火)堤,防爆墙、防爆门等隔爆设施,防火墙、防火门、蒸汽幕、水幕等设施,防火材料涂层。
②灭火设施:水喷淋、惰性气体、蒸气、泡沫释放等灭火设施,消火栓、高压水枪(炮)、消防车、消防水管网、消防站等。
③紧急个体处置设施:洗眼器、喷淋器、逃生器、逃生索、应急照明等设施。
④应急救援设施:堵漏、工程抢险装备和现场受伤人员医疗抢救装备。
⑤逃生避难设施:逃生和避难的安全通道(梯)、安全避难所(带空气呼吸系统)、避难信号等。
⑥劳动防护用品和装备:包括头部,面部,视觉、呼吸、听觉器官,四肢,躯干防火、防毒、防灼烫、防腐蚀、防噪声、防光射、防高处坠落、防砸击、防刺伤等免受作业场所物理、化学因素伤害的劳动防护用品和装备。
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 8196-2003国家标准局批准 2003-09-01实施前言本标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 14120:2002《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ISO 14120:2002重新起草,由于我国法律要求和工业的特殊需要,本标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进行了修改。
这些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
在资料性附录A中给出了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本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文本结构一致,但由于增加了附录A,因此国际标准中原有的两个附录的编号在本标准中依次改为附录B和附录C。
为了便于使用,对于ISO 14120:2002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b)删除ISO 14120:2002国际标准的前言,修改了ISO 14120 :2002的引言;c)增加了资料性附录A,以指导使用:本标准代替GB 8196-1987《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和GB 8197-1987《防护屏安全要求》。
本标准与GB 8196-1987和GB 8197-198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适用范围扩大,不仅包含防护罩、防护屏,而且包括各类固定和活动式防护装置,由于结构不同,可以是壳、罩、屏、门、封闭式防护装置等(GB 8196-1987和GB 8197-1987的导语;本版的1);——全部术语和定义均为新增内容,以使其与现有采用ISO标准的其他涉及机械安全的国家标准协调一致(GB 8196-1987的1和GB 8197-1987的1;本版的3);——增加了风险评价方面内容(本版的4);——设计制造要求方面增加了密封性、抗腐蚀、抗微生物、无毒、机器的观察、透明性、频闪影响、静电特性、热稳定性、可燃性、降低噪声与振动、防辐射等方面的要求(GB 8196-1987的2和GB 8197-1987的2:本版的5);——增加了防护装置类型选择方面的规定(GB 8196-1987的2.4:本版的6);——增加了防护装置的其他设计制造规定:攀登、保留紧固件、抗振、警告信号、颜色、美学等方面的要求(本版的7);——增加了防护装置安全要求的检验要求(本版的8);——增加了对防护装置使用信息方面的要求(本版的9)。
机器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最新版)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机器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最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
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
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
"安全第一"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机器传动、转动机构的危险部位转动中的齿轮和传动链条的危险部位是啮合处。
皮带传动、压辊转动的危险部位是皮带入口处和压辊咬合处。
这些危险部位都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机器设备中转动构件在转动时,极易挂住或缠绕操作者的长头发,以及松动的衣襟、带子等。
操作者应整齐地穿着工作服,戴好工作帽,禁止带手套或用棉纱揩擦转动件。
在这些危险部位,应设置防护罩或栏杆。
剪切机、铣床、钻床、锯床、砂轮机等旋转或直线运动的刀具,以及螺旋输送器的螺旋叶片,都是危险部位,也应设置封闭式防护装置。
2.防护装置的安全距离在机器设备危险部位,如仅允许手指尖通过开口时,其开口高度不得超过6mm,而且防护罩应完全封闭。
如允许手指可以进入防护罩开口,其高度不得超过10mm。
压辊最小安全距离如图14.1所示,防护挡板最大开口高度为y,防止指尖或手进入危险边界的距离为x,指尖到危险边界的距离为c。
由图可知,安全距离x的大小由开口高度y决定。
为了限制手或手指从防护罩或栏杆的孔口进入机器危险区域,规定了防护罩或栏干的允许开口高度。
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 8196-2003国家标准局批准 2003-09-01实施前言本标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 14120:2002《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ISO 14120:2002重新起草,由于我国法律要求和工业的特殊需要,本标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进行了修改。
这些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
在资料性附录A中给出了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本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文本结构一致,但由于增加了附录A,因此国际标准中原有的两个附录的编号在本标准中依次改为附录B和附录C。
为了便于使用,对于ISO 14120:2002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b)删除ISO 14120:2002国际标准的前言,修改了ISO 14120 :2002的引言;c)增加了资料性附录A,以指导使用:本标准代替GB 8196-1987《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和GB 8197-1987《防护屏安全要求》。
本标准与GB 8196-1987和GB 8197-198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适用范围扩大,不仅包含防护罩、防护屏,而且包括各类固定和活动式防护装置,由于结构不同,可以是壳、罩、屏、门、封闭式防护装置等(GB 8196-1987和GB 8197-1987的导语;本版的1);——全部术语和定义均为新增内容,以使其与现有采用ISO标准的其他涉及机械安全的国家标准协调一致(GB 8196-1987的1和GB 8197-1987的1;本版的3);——增加了风险评价方面内容(本版的4);——设计制造要求方面增加了密封性、抗腐蚀、抗微生物、无毒、机器的观察、透明性、频闪影响、静电特性、热稳定性、可燃性、降低噪声与振动、防辐射等方面的要求(GB 8196-1987的2和GB 8197-1987的2:本版的5);——增加了防护装置类型选择方面的规定(GB 8196-1987的2.4:本版的6);——增加了防护装置的其他设计制造规定:攀登、保留紧固件、抗振、警告信号、颜色、美学等方面的要求(本版的7);——增加了防护装置安全要求的检验要求(本版的8);——增加了对防护装置使用信息方面的要求(本版的9)。
机械平安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和制造一般要求GB/T 8196-2003国家标准局批准 2003-09-01实施前言本标准修改接受国际标准ISO 14120:2002《机械平安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和制造一般要求》(英文版)。
本标准依据ISO 14120:2002重新起草,由于我国法律要求和工业的特殊须要,本标准在接受国际标准时进行了修改。
这些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
在资料性附录A中给出了技术性差异及其缘由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本标准和国际标准的文本结构一样,但由于增加了附录A,因此国际标准中原有的两个附录的编号在本标准中依次改为附录B和附录C。
为了便于运用,对于ISO 14120:2002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b)删除ISO 14120:2002国际标准的前言,修改了ISO 14120 :2002的引言;c)增加了资料性附录A,以指导运用:本标准代替GB 8196-1987《机械设备防护罩平安要求》和GB 8197-1987《防护屏平安要求》。
本标准和GB 8196-1987和GB 8197-1987相比主要技术变更如下:——适用范围扩大,不仅包含防护罩、防护屏,而且包括各类固定和活动式防护装置,由于结构不同,可以是壳、罩、屏、门、封闭式防护装置等(GB 8196-1987和GB 8197-1987的导语;本版的1);——全部术语和定义均为新增内容,以使其和现有接受ISO标准的其他涉及机械平安的国家标准协调一样(GB 8196-1987的1和GB 8197-1987的1;本版的3);——增加了风险评价方面内容(本版的4);——设计制造要求方面增加了密封性、抗腐蚀、抗微生物、无毒、机器的视察、透亮性、频闪影响、静电特性、热稳定性、可燃性、降低噪声和振动、防辐射等方面的要求(GB 8196-1987的2和GB 8197-1987的2:本版的5);——增加了防护装置类型选择方面的规定(GB 8196-1987的2.4:本版的6);——增加了防护装置的其他设计制造规定:攀登、保留紧固件、抗振、警告信号、颜色、美学等方面的要求(本版的7);——增加了防护装置平安要求的检验要求(本版的8);——增加了对防护装置运用信息方面的要求(本版的9)。
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 8196-2003国家标准局批准 2003-09-01实施前言本标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 14120:2002《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ISO 14120:2002重新起草,由于我国法律要求和工业的特殊需要,本标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进行了修改。
这些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
在资料性附录A中给出了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本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文本结构一致,但由于增加了附录A,因此国际标准中原有的两个附录的编号在本标准中依次改为附录B和附录C。
为了便于使用,对于ISO 14120:2002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b)删除ISO 14120:2002国际标准的前言,修改了ISO 14120 :2002的引言;c)增加了资料性附录A,以指导使用:本标准代替GB 8196-1987《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和GB 8197-1987《防护屏安全要求》。
本标准与GB 8196-1987和GB 8197-198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适用范围扩大,不仅包含防护罩、防护屏,而且包括各类固定和活动式防护装置,由于结构不同,可以是壳、罩、屏、门、封闭式防护装置等(GB 8196-1987和GB 8197-1987的导语;本版的1);——全部术语和定义均为新增内容,以使其与现有采用ISO标准的其他涉及机械安全的国家标准协调一致(GB 8196-1987的1和GB 8197-1987的1;本版的3);——增加了风险评价方面内容(本版的4);——设计制造要求方面增加了密封性、抗腐蚀、抗微生物、无毒、机器的观察、透明性、频闪影响、静电特性、热稳定性、可燃性、降低噪声与振动、防辐射等方面的要求(GB 8196-1987的2和GB 8197-1987的2:本版的5);——增加了防护装置类型选择方面的规定(GB 8196-1987的2.4:本版的6);——增加了防护装置的其他设计制造规定:攀登、保留紧固件、抗振、警告信号、颜色、美学等方面的要求(本版的7);——增加了防护装置安全要求的检验要求(本版的8);——增加了对防护装置使用信息方面的要求(本版的9)。
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 8196-2003前言本标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14120:200N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ISO 14120:2002重新起草,由于我国法律要求和工业的特殊需要,本标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进行了修改。
这些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
在资料性附录A中给出了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本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文本结构一致,但由于增加了附录A,因此国际标准中原有的两个附录的编号在本标准中依次改为附录B和附录C.为了便于使用,对于ISO 14120:2002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b) 删除ISO 14120:2002国际标准的前言,修改了ISO14120:2002的引言;c)增加了资料性附录A,以指导使用;本标准代替GB8196-1987《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和GB8197—1987((防护屏安全要求》。
本标准与GB 8196-1987和GB8197—198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适用范围扩大,不仅包含防护罩、防护屏,而且包括各类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由于结构不同,可以是壳、罩、屏、门、封闭式防护装置等(GB8196—1987和GB8197—1987的导语;本版的1);—全部术语和定义均为新增加内容,以使其与现有采用ISO标准的其他涉及机械安全的国家标准协调一致(GB8196—1987的1和GB 8197-1987的1;本版的3);—增加了风险评价方面内容(本版的4);—设计制造要求方面增加了密封性、抗腐蚀、抗微生物、无毒、机器的观察、透明性、频闪影响、静电特性、热稳定性、可燃性、降低噪声与振动、防辐射等方面的要求(GB8196-1987的2和GB8197—1987的2;本版的5);—增加了防护装置类型选择方面的规定(GB 8196—1987的2. 4 ;本版的6);- 增加了防护装置的其他设计制造规定:攀登、保留紧固件、抗振、警告信号、颜色、美学等方面的要求(本版的7);- 增加了防护装置安全要求的检验要求(本版的8);- 增加了对防护装置使用信息方面的要求(本版的9)e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 8196-2003前言本标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14120:200N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ISO 14120:2002重新起草,由于我国法律要求和工业的特殊需要,本标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进行了修改。
这些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
在资料性附录A中给出了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本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文本结构一致,但由于增加了附录A,因此国际标准中原有的两个附录的编号在本标准中依次改为附录B和附录C.为了便于使用,对于ISO 14120:2002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 “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b) 删除ISO 14120:2002国际标准的前言,修改了ISO14120:2002的引言;c)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A,以指导使用;本标准代替GB8196-1987《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和GB8197-1987((防护屏安全要求》。
本标准与GB 8196-1987和GB8197-198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适用范围扩大,不仅包含防护罩、防护屏,而且包括各类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由于结构不同,可以是壳、罩、屏、门、封闭式防护装置等(GB8196-1987和GB8197-1987的导语;本版的1);—全部术语和定义均为新增加内容,以使其与现有采用ISO标准的其他涉及机械安全的国家标准协调一致(GB8196-1987的1和GB 8197-1987的1;本版的3);—增加了风险评价方面内容(本版的4) ;—设计制造要求方面增加了密封性、抗腐蚀、抗微生物、无毒、机器的观察、透明性、频闪影响、静电特性、热稳定性、可燃性、降低噪声与振动、防辐射等方面的要求(GB8196-1987的2和GB8197-1987的2;本版的5);—增加了防护装置类型选择方面的规定(GB 8196-1987的2. 4 ;本版的6);—增加了防护装置的其他设计制造规定:攀登、保留紧固件、抗振、警告信号、颜色、美学等方面的要求(本版的7);—增加了防护装置安全要求的检验要求(本版的8);—增加了对防护装置使用信息方面的要求(本版的9)e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生产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类
型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52014生产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类型
Production equipment safety protection device type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通常采用壳、罩、屏、门、盖、栅栏、封闭式装置等作为物体障碍,将人与危险隔离。
例如,用金属铸造或金属板焊接的防护箱罩,一般用于齿轮传动或传输距离不大的传动装置的防护;金属骨架和金属网制成防护网,常用于皮带传动装置的防护;栅栏式防护适用于防护范围比较大的场合或作为移动机械临时作业的现场防护。
1.防护装置的功能(1)防止人体任何部位进入机械的危险区触及各种运动零部件;(2)防止飞出物的打击、高压液体的意外喷射或防止人体灼烫、腐蚀伤害等;(3)容纳接受可能由机械抛出、掉下、发射的零件及其破坏后的碎片等。
在有特殊要求的场合,防护装置还应对电、高温、火、爆炸物、振动、放射物、粉尘、烟雾、噪声等具有特别阻挡、隔绝、密封、吸收或屏蔽作用。
2.防护装置的类型防护装置有单独使用的防护装置(只有当防护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才能起防护作用);和与连锁装置联合使用的防护装置(无论防护装置处于任何状态都能起到防护作用)。
按使用方式可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
(1)固定式防护装置。
它是保持在所需位置关闭或固定不动的防护装置,不用工具不可能将其打开或拆除。
常见型式有封闭式、固定间距式和固定距离式。
①封闭式:将危险区全部封闭,人员从任何地方都无法进入危险区。
②固定间距式和固定距离式:不完全封闭危险区,凭借其物理尺寸和离危险区的安全距离来防止或减少人员进入危险区的机会。
(2)活动式防护装置。
它是通过机械方法(如铁链、滑道等)与机器的构架或邻近的固定元件相连接,不用工具就可以打开的防护装置。
常见的有可调式和联锁式防护装置。
①可调式防护装置。
整个装置可调或装置的某组成部分可调,在特定操作期间调整件保持固定不动。
②联锁防护装置。
防护装置的开闭状态直接与防护的危
险状态相联锁,只要防护装置不关闭,被其抑制的危险机器功能就不能执行;只有当防护装置关闭时,被其抑制的危险机器功能才有可能执行。
在危险机器功能过程中,只要防护装置被打开,就给出停机指令。
3.防护装置的安全技术要求(1)固定防护装置应该用永久固定(通过焊接等)方式或借助紧固件(螺钉、螺栓、螺母等)固定方式,将其固定在所需的地方,若不用工具就不能使其移动或打开。
(2)进出料的开口部分尽可能地小,应满足安全距离的要求,使人不可能从开口处接触危险。
(3)活动防护装置或防护装置的活动体打开时,尽可能与防护的机械借助铰链或导链保持连接,防止挪开的防护装置或活动体丢失或难以复原。
(4)活动防护装置出现丧失安全功能的故障时,被其抑制的危险机器功能不可能执行或停止执行;联锁装置失效不得导致意外启动。
(5)防护装置应是进入危险区的唯一通道。
(6)防护装置应能有效地防止飞出物的危险。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Foonshion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