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数与乘法
- 格式:pptx
- 大小:602.50 KB
- 文档页数:6
二年级上册数一数与乘法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一起学习可有趣的“数一数与乘法”。
一、数一数。
咱们先从简单的数一数开始哦。
比如说,你去果园里摘苹果,一棵树上有3个苹果,旁边还有一棵同样的树,那这两棵树上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呀?咱们就可以一个一个地数,1、2、3,这是第一棵树上的,再接着数4、5、6,这就是两棵树上苹果的总数啦,一共是6个苹果呢。
再想象一下,你在教室里,一排有5个小朋友,有这样的3排小朋友。
那要知道总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咱们还是可以一个一个地数。
不过呢,这样数有点慢,要是小朋友更多了,数起来可就太麻烦啦。
二、乘法的小魔法。
这时候呀,乘法就像一个小魔法一样来帮忙啦。
就像刚刚那3排小朋友,每排5个,我们就可以写成3×5或者5×3。
这个“×”就像一个小桥梁,把要数的东西的组数和每组的个数连接起来。
那3×5等于多少呢?就是3个5相加呀,5 + 5+ 5 = 15,所以3×5 = 15。
同样的,5×3呢,就是5个3相加,3+3+3+3+3 = 15,所以5×3也等于15。
你看,用乘法来计算是不是比一个一个数快多了呢?就像小蚂蚁搬家,如果一只一只地数蚂蚁,那要数到什么时候呀。
要是知道有5个蚂蚁洞,每个洞里有10只蚂蚁,直接用5×10 = 50,一下子就知道有50只蚂蚁啦。
还有哦,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乘法呢。
你看你吃的小饼干,一盒里面有4行,每行有6块,那这盒饼干一共有多少块呢?对啦,就是4×6 = 24块。
所以呀,小朋友们,当我们遇到好多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要知道总数的时候,就可以想想乘法这个小魔法,它能让我们很快算出答案呢。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一数与乘法》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乘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的基本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乘法运算,学生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2.学生对乘法运算的理解和实际操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分组合作法和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乘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生动的图片、实例和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乘法的意义。
2.教学道具:包括卡片、小棒等,用于实际操作和演示。
3.练习题:包括不同类型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图片中的物品数量,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引出乘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乘法的意义和基本运算方法,通过实例和动画,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乘法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卡片和小棒等道具,进行乘法运算,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对乘法运算的掌握情况。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辅导。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举例说明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乘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数一数与乘法9篇数一数与乘法 1教学目标:1、数一数等活动感知乘法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结合具体情景体会乘法的意义。
2、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3、能根据具体情景列出简单的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重难点、关键:1、重点: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
2、难点:通过直观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
3、关键: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课时划分共5课时。
1、数一数。
课本第二页至第三页的内容一课时2、儿童乐园。
课本第四页至第五页的内容一课时3、有几块积木。
课本第六页至第七页的内容一课时4、动物聚会。
课本第八页至第九页的内容一课时5、整理和复习。
复习本单元学过的有关乘法初步认识的知识一课时第一课时数一数教学内容数一数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知乘法与生活密切相关,能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感受生活中的同数求和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起。
3、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难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等。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看图列式计算。
2、数数。
(1)2个2个地数,数到20。
(2)3个3个地数,数到18。
(3)5个5个地数,数到25。
(二)探究新知1、电脑出示“熊猫玩具图”。
(1)老师问:一共有多少个熊猫玩具?请你先数一数,再列式计算。
想一想,看一看,怎样数较简便?(2)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汇报,随汇报电脑控制熊猫玩具闪动。
老师听汇报板书算式。
2、电脑出示“圆片图”。
(1)请学生独立填空。
横着看,每排()个,有()排。
竖着看,每列()个,有()列。
(2)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圆片,该怎样列式计算,写在纸上。
(3)汇报。
老师听汇报板书:6+6+6+6=24(个) 4+4+4+4+4+4=24(个)老师看算式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因为,横着看,每排6个,有6排,就是4个6相加。
数一数与乘法一、教学任务分析背景分析学生生活中有很多的体验与乘法密切相连,“一对多”的现象(如一只青蛙4条腿,两只青蛙8条腿)比比皆是。
低年级儿童个体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已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联系其生活目标分析知识技能目标: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需丰富其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
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乘法的意义,列出简单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在活动中体会乘法的意义,通过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寻求简便方法解决问题的欲望。
教科书分析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教科书提供了一些活动的情境,如“数一数”、“儿童乐园”、“动物聚会”,意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教科书在“儿童乐园”、“动物聚会”等内容中,设计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学活动,意在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数一数”中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想一想怎样数,怎样列式,并且从多方面交流自己的想法。
智慧老人说的话“用乘法表示就方便了”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
本单元安排了“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本单元可分5课时,新知识点是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读法与写法,学习重点、难点为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乘法算式的应用。
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注意从实际生活引入,让学生在有效的经验和情境中体会乘法的意义,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同数连加的问题,这些问题用乘法解决较简便。
同时,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数一数与乘法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而有趣的学科,其中乘法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运算。
乘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计算数字的快速增长,还可以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乘法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并分享一些有趣的乘法问题,帮助您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乘法的定义和基本性质乘法是一种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乘的运算。
在数学中,我们使用乘号(×)来表示乘法。
下面是乘法的基本定义和性质:1.乘法的交换律:对于任意实数 a 和 b,a × b = b × a。
即乘法的结果与乘法因子的次序无关。
2.乘法的结合律:对于任意实数 a、b 和 c,(a × b) × c = a × (b × c)。
即乘法可以按任意顺序进行。
3.乘法的分配律:对于任意实数 a、b 和 c,a × (b + c) = (a × b) + (a × c)。
即乘法对加法有分配作用。
乘法的定义和性质为我们进行更复杂的乘法运算提供了基础。
乘法表乘法表是一种将乘法结果以表格形式列出的工具,用于帮助我们熟悉和记忆乘法的结果。
乘法表一般以从1到10的数字为基础,按行列形式排列。
下面是一个示例的乘法表:× 1 2 3 4 5 6 7 8 9 101 123456789 102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3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4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405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6 6 12 18 24 30 36 42 48 54 6077 14 21 28 35 42 49 56 63 7088 16 24 32 40 48 56 64 72 8099 18 27 36 45 54 63 72 81 9010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通过乘法表,我们可以快速找到两个数字相乘的结果,从而加深我们对乘法运算的认识。
《数一数与乘法》教案《数一数与乘法》教案1一、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亲密联系,结合详细情境体会乘法的意义。
2、从生活情境中发觉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测四周事物的意识。
3、能依据详细情境列出简约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能依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同学知道乘法的含义。
难点:通过直观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理解乘法的意义。
课题数一数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数数的'详细情境,经受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便进一步体会学习乘法的须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同学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连加的方法计算。
难点:会用不同的方法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
学情分析:本节课“数一数”是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起始课,为体会学习乘法的须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
它从同学已有的数数阅历与技能〔特别是跳着数的技能〕出发,经受从数数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的过程,体验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具预备:方格图、圆片24个。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从前往后数一数我们班的课桌,一共有几排?每一排坐几个小伙伴?再从左往右数一数,课桌有几列?每一列有几个小伙伴?〔让同学自由地数一数,指名两位同学分别说一说,体会什么是“排”,什么是“列”。
〕师:今日这节课,我们要结合“数数”的活动,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二〕活动一:数一数熊猫有几个1.引导同学观测〔教材第2页〕第一个情境图。
师:这些熊猫跟我们教室里的课桌一样,排列得特别整齐有序。
这些熊猫摆成了几排,几列?老师想知道一共有多少个熊猫,你有什么好方法?2.先让同学独立思索,再组织他们进行小组沟通。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通过数一数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的组成,理解乘法的意义;二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探究,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和口诀。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乘法运算的关键时期,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于数的组成和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乘法运算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和体会数的组成,理解乘法的意义。
2.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探究,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和口诀。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的理解。
2.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探究,自主地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和口诀。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数的组成和乘法的意义,让学生初步理解乘法。
3.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体验和探究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和口诀。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和口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5.巩固练习:设计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的内容。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第一讲数一数与乘法_________月_______ 日姓名_______________【知识要点】1.数方阵中物体的方法:横数,数一下每行有几个,有几行就表示几个几;竖数,数一下每列有几个,有几列就表示几个。
2.数生活中物体的方法:可以先数一下每组有几个,有相同的几组,就表示几个几,就用每组的个数当加数列出连加算式。
【典型例题】例1.多少个小方格?例2 (1)有多少只小白兔?(2)如果是6组、10组、15组……小白兔的数量是多少?例3.用“△”号表示出6+6+6+6=24的排列情况。
只要用心学,例题全会解例4、有一个图,它比左面的图中每排多3个,多3排,这个图中一共有几个“□”?例5.商店里有红气球7个,黄气球、蓝气球的个数和红气球一样多,三种气球一共有多少个?【课堂练习】成绩______________1.我能算得准。
7+7+7= 5+5+5+5=8+8+8+8+8= 6+6+6+6+6+6=2.我能细心数。
○○○○○○○○○○○○○○图中共有多少个圆?横着数,每排()个,共有()排,表示()个()连加;竖着数,每列有()个,共有()列,表示()个()连加,你算出共有()个。
3.有多少个表格?(1)横着数,每排5个,有4排,表示()个()相加,写成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竖着看,表示()个()相加,写成算式__________________ 4.小红和妈妈一起去姥姥家,每张车票5元,来回票一共用多少元?【课后作业】成绩__________ 家长姓名__________1.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个()相加。
或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个()相加。
2. 玩跷跷板。
方法点拨:横着看竖着看一共有多少个苹果?(1)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个()相加。
数一数与乘法-二年级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数出一定范围的自然数,并掌握数的顺序和数的指代。
2.能够理解乘法的概念,能够用乘法完成简单的计算。
3.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推理,解决与乘法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数的顺序和指代2.乘法的概念3.乘法计算的基本应用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复习回顾1.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数的顺序和指代。
提醒学生回忆如何正确数数,并举例让学生按顺序数出指定范围的数。
2.回顾并巩固数的读法和写法,如二十、三十、四十等。
第二步:引入乘法的概念1.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小明有3个苹果,小亮也有3个苹果,那么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让学生自由讨论,引导他们明白通过将3个苹果重复“加”3次,可以得到总数为9的结果。
3.引入乘法的概念:乘法是一种简化多次加法的运算方法,可以用一个数的多少倍来表示。
第三步:乘法的基础运算1.向学生介绍乘法的符号“×”,并且给出一些乘法的示例,如2 × 3 = 6,4 × 2 = 8 等。
2.让学生尝试计算一些简单的乘法题目,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3.强化学生对乘法的理解,引导他们能够用乘法计算简单问题,如3 × 4 = ?,有3个人,每人拿4颗糖,一共有多少颗糖?第四步:探究乘法的应用1.引导学生思考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买蔬菜水果时的计算、做数学题时的解题方法等。
2.引导学生通过具体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如班级有5个学生,每位学生有7本书,班级一共有多少本书?3.让学生自由发挥,设计一些乘法相关的问题,并尝试解答。
4.结合乘法表,巩固乘法的基本运算,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表中的一些常用计算。
四、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乘法计算的题目,让学生手写答案,并及时检查和纠正。
2.案例解析:给学生一个实际问题,让他们用乘法解决,并引导他们清晰地表达解决思路。
3.综合评估: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些综合性的乘法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解决,并向全班展示解题过程与答案。
北师大版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一、数一数与乘法数一数必修作业模版内容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3.教学内容分析4.教学目标5.教学难点分析6.教学课时7.教学过程8.课堂练习9.作业安排10.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11.自我问答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课题:数一数教学目标:1.从生活经验出发,层层深入地逐步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
2.培养孩子迁移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3.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建立“数一数”的数学模型,并运用模型感悟乘法的意义和必要性。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一、谈话导课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我给大家出一个谜语,如果想到的同学可以举手回答。
“叫猫不是猫,象熊没熊高,人人喜欢爱他是咱中国宝”学生:熊猫。
同学们真聪明,一猜就能猜到,老师真佩服你们。
今天呀老师请来了很多小小熊猫到我们请室和大家一起来上课,大家快来数一数有几只?(出示熊猫图)二、数数活动1、活动(一):数小猫A、学生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数,在数的基础上列式子计算。
B、汇报各种不同的数数方法以及不同的计算方法。
可能是:① 1个1个地数,数出15个1。
1+1+…+1=15(只)② 3个3个地数,数出5个3。
3+3+3+3+3=15(只)③ 5个5个地数,数出3个5。
5+5+5=15(只)④……………C、让学生观察全部算式,说说哪一种数法比较好。
D、结语:像这样有规律排列的事物,横着一排一排地数或竖着一列一列地数,计算起来比较简单。
2、活动(二):数方格A、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数法,并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B、汇报,此时绝大多数小组会出现以下良种有规律的数法。
①横着数:每排有8个,共4排。
8+8+8+8=32(个)②竖着数:每列有4个,共8列。
4+4+…+4=32(个)C、让学生观察全部算式,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所有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数一数与乘法教案引言数一数与乘法是数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石之一。
通过数一数与乘法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并为日后学习更高级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教案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和互动式例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数一数与乘法的概念与运算规则。
目标•理解数一数的基本概念,并能正确运用数一数的方法进行计数。
•熟练掌握乘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
•能够灵活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通过讲解有趣的故事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游戏化学习: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和习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数一数的概念(1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数一数的兴趣。
•解释数一数的概念,例如:数一数就是将一些物体一个一个地数出来,并用数字表示数量的过程。
步骤二:数一数的实际应用(15分钟)•给学生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用数一数的方法计算每张图片上物体的数量,并写下结果。
•引导学生思考数一数的应用场景,例如:数一数教室里有多少个座位,数一数教室里有多少个同学等等。
步骤三:引入乘法的概念(20分钟)•通过课件演示和实例讲解,引入乘法的概念和符号,并解释乘法的基本意义。
•给学生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用乘法进行计算,深入理解乘法的运算规则。
步骤四:乘法的实际应用(25分钟)•设计一个小组竞赛活动,要求学生合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用乘法进行计算。
•每个小组出示一道题目,其他小组成员在规定时间内写出答案,并进行对比,看哪个小组计算正确且最快。
步骤五:加深巩固(15分钟)•给学生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数一数与乘法的知识和技能。
•关键时刻进行答题讲解,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步骤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对数一数与乘法的兴趣。
置?
4.连一连。
生:1.图上有一群人在跳舞,旁边还有许多人在观看表演。
2.各小组派代表,将本小组的问题提出来,指名某位同学来回答
3.一群少先队员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向烈士纪念碑行队礼。
4.学生观察图,发挥想象力,想想谁看到了哪幅图?
四、质疑再探
师:今天我们走进节日广场,感受到祖国的欣欣向荣,用我们充满智慧的双眼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并且运用了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了它,这节课你快乐吗?谈谈你的收获吧!
生:学生谈收获。
五、拓展应用
师:1.带领学生到室外或者学校附近的广场,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提出乘法问题并解决
2.也可以在教室进行
生:根据实际,小组内提问解答
六、作业设计
(1)必做题:
(2)选做题:
(3)思考题:
七、板书设计
分一分与除法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分一分与除法”,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括思考对于认识除法意义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展“分一分”的。
数一数与乘法教案教案标题:数一数与乘法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掌握数的概念和数的顺序。
2. 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一数和乘法的知识。
教学重点:1. 数一数的活动,培养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和数的顺序的掌握。
2. 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的教学。
3. 运用数一数和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和计数器。
2. 乘法表和乘法口诀卡片。
3. 实际生活中的物品,如水果、玩具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数的概念,通过展示数字卡片和计数器,让学生数一数从1到10的数字。
2. 引导学生思考,数的顺序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数数。
数一数的活动:1.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拿到一定数量的物品,如水果、玩具等。
2. 引导学生用数的顺序数一数自己小组内的物品数量,并记录下来。
3. 让学生与其他小组分享自己数的结果,并比较不同小组的数的结果。
乘法的概念教学:1.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每个小组的物品数量都是相同的,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物品的总数量。
2. 出示乘法表和乘法口诀卡片,让学生观察并学习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 通过实际例子,如每个小组有3个苹果,共有4个小组,让学生用乘法解决问题。
运用数一数和乘法解决问题:1.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班级有5个学生,每个学生有4个铅笔,请计算班级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2. 引导学生运用数一数和乘法的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
总结:1. 回顾数一数和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强调数一数和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运用数一数和乘法的知识。
扩展活动:1. 让学生设计自己的数一数和乘法问题,并与同学分享解决方法。
2. 给学生提供更复杂的乘法问题,如三位数乘以两位数,挑战学生的计算能力。
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活动,感受到用相同加数连加,有一定的局限性,体会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并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够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现了教材要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协助学生体验乘除法含义的设计思路。
在学习乘法之前,安排了“数一数”,目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体会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日常生活中,存有着大量的“一对多”的现象,如,一张桌子4条腿、一个人有 2 只手、一辆汽车有4个轮子等。
我们在数数的时候,经常2个2个地数,4个4个地数,5个5个地数……,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有大量的能够用乘法表示的问题,而学生只学过用加法,用相同数连加的方法实行计算,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体会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通过“儿童乐园”、“有几块积木”、“动物聚会”等情境,在几个几个地数的基础上,利用这些情境,抽象出用乘法算式表示的模型,使学生具体地体验乘法的含义,而不是背诵乘法的结论。
1、数一数知识点一:用两种方法数方阵中物体的个数,并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归纳总结:1、数方阵中物体总数的方法:①横着数,数出每行有几个,再数出多少行,有多少行就表示有多少个几相加;②竖着数,数出每列有几个,再数出多少列,有多少列就表示有多少个几相加。
2、横着数、竖着数列出的加法算式不同,但求得的和,即物体的总个数是相等的。
在数方阵中物体总数时可以灵活选择横着数算总数和竖着数算总数的方法。
基础巩固:例1、有多少只蝴蝶?横着数,每排()只,共有()排,表示()个()加到一起;竖着数,每列()只,共有()列,表示()个()加到一起;计算出结果是()只蝴蝶。
例2、小兔数蜻蜓。
算式:算式:知识点2:用乘法算式表示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归纳总结:数生活中物体的个数,可以先数出每组有几个,有相同的多少组就表示多少个几,直接用每组的个数当加数列出连加算式。
当数量多时,加算式我横着看,每排有()只,有()排。
我竖着看,每列有()只,有()列。
相对烦琐,用乘法计算会更简便。
例3、数一数,填一填。
有多少个苹果?有( )个( )相加。
加法算式:7盘呢?加法算式: 10盘呢?加法算式: 例4、(1)图中有多少个 ? + + + + = (个)(2)图中有多少个 ? + + + + = (个)例5、请你帮小明数一数下面有多少个梨。
你能想出多少种数法?能分别列出算式吗?2、儿童乐园知识点一:乘法的意义 归纳总结: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相同的数相加或连加用乘法表示简便些。
如:2+2+2+2=8,用乘法计算是842=⨯或824=⨯。
例1、下图中一共有几个苹果?能用乘法表示吗?例2一共有多少朵花?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例3、(1)横着看,1个5,2个5,3个5 加法算式: (2)竖着数,1个3,2个3,3个3 加法算式: (3)乘法算式:例4、好朋友,手拉手。
(连线)①5+5+5②2+2+2+2+2+2③62⨯④35⨯例5、下面的算式是加法的改写成乘法,是乘法的改写成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