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作业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作业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作业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作业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作业;

一、填空

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__________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

______________。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___________。

(二)思考题

1. 如何理解艺术具有多种多样的社会功能?

2. 为什么所以说教育是美育的核心本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 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4. 为什么说艺术的各种社会功能必须建立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之上?

5. 简要概括德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

6. 艺术教育在当代时候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

1. 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

2.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3. 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体理解:一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二是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三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4. 艺术的多种社会功能只有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

5. 美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包括“美育”(即“审美教育”)概念,由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

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没有。

6. 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这种广义的“艺术教育”理论认为,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职业,按俗话讲有三百六十行之多,但现代社会的人,不管他从事何种职业的工作,都不可能涉及到艺术,他或者读小说,或者看电视,或者听音乐,或者欣赏舞蹈等等,总之,现代人必然涉及艺术,必然或多或少地与艺术有关。因此,广义的艺术教育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评价和欣赏,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完整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1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1答案 (第1至2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对形式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4.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节奏。 5.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节奏型。 6.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7.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力度。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2.知觉系统: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3.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4.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5.音乐作品的形式性:性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是什么? 答: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是:3-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4-5岁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5-6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2.幼儿速度知觉的年龄特征是什么? 答:幼儿速度知觉的年龄特征是:3-4岁幼儿能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合中速、稍快、中速偏慢的音乐;4-5岁的幼儿可以辨别渐快、渐慢,并能调节身体动作去合速度;5-6岁幼儿能辨别与理解快慢的所有变换关系。 3.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有哪些? 答: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4.学前儿童再现性音乐作品的类型有哪些? 答:学前儿童再现性音乐作品的类型有:(1)句式规整、童趣盎然的再现性器乐曲;(2)句式规整的再现性成人器乐曲;(3)句式不规整的再现性器乐曲。5.简述大脑神经系统发展领域对音乐学习关键期的二种解释。 5.简述“瑞典狂想曲”音乐内容的主题。 答:A段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接着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B段表现禾苗茁壮成长,并与同伴嬉戏、玩耍的情境;A’段又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答案

学前教育(音乐)参考答案,请核对,可能某些解答题还要充实。(2011.12.9) 一、填空题 1.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的渊源来看,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是西方音乐作品.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对形式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4.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 5.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节奏型。 6.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7.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 1.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2.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空间、层次、重量。 3.3-4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b1。 4.4-5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c2。 5.5-6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d2。 7.幼儿的音乐创作形式是即兴。 8.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动作制作、歌唱、演奏。 9.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 10.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11.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在行动中感知;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 1.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是表现性目标。 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是音乐课程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具体活动目标。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的标准是连续性、顺序性与整合性。 4.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谁来评、为什么评、怎么评。 5.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6.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7.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1.节奏经验的年龄目标有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 2.节奏与节拍分离的二种音乐材料类型是童谣与常规游戏;一字一音并具活泼风格的歌曲。 3.学习打击乐器音色所用的三类音乐材料是打击乐器演奏的音响材料;能用打击乐乐器模拟的生活中的声音;即兴创作打击乐作品。4.学习人声所用的四类音乐材料是分辨说、唱、悄悄话与喊叫的音响材料;故事;歌曲;用于辨别的音响。 5.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6.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用偶数拍子、节奏鲜明、重拍突出、结构整齐。 7.进行曲的二种类型是比较优雅的进行曲、比较喧闹的进行曲。 学前教育(音乐) 二、名词解释 1.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2.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3.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4.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5.音乐作品的形式性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1.故事性歌曲指那类歌词内容有故事情节的歌曲。 2.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3.创编歌词活动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 4.自发咏唱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 5.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1.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音乐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的总和。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作业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音乐教材必须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 A.艺术性、节奏性 B. 感知性、随意性 C. 活动性、艺术性 D.活动性、实践性 2.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 ) A. 音乐感的发展 B. 学习能力的发展 C. 全面发展 D. 音乐知识技能的发展 3.《梦幻曲》的曲作者是() A. 舒曼 B.圣桑 C. 丁善德 D.汤普森 4.奥尔夫体系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嗓音造型、()造型、声音造型三个方面。()A. 肢体 B.动作 C. 情景 D.音域 5.歌唱活动本身的教育目标中,最基础的目标是( ) A.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B.让幼儿享受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 C.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 D.掌握粗浅的歌唱知识技能 6.整个音乐教育和谐的第一基础是( ) A.目标和谐 B.过程和谐 C.方法和谐 D.评价和谐7.艺术是学前儿童的一种游戏,他们对美的感受往往直接地以动作、表情、语言和活动等方式表现,带有强烈的()的特点 ( )

A.动作性 B.思维性 C.表现性 D.抽象性 8.音乐艺术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具有音乐形象的() A. 确定性 B.不确定性 C.时代 性 D.不可塑性 9.在欣赏河北儿歌《小白菜》时,所提供的视觉材料应是() A. 色彩辉煌,构图具有动感 B. 色彩淡雅,构图呈静态 C. 色彩冷峻,构图凝重凄凉 D. 色彩鲜艳,构图简洁 10.为了引导幼儿感知音乐的细节,体验音乐的暗示性,表达音乐速度的适宜性,在教学过 程中,教师可采用( ) A.现场哼唱或演奏的方法 B.示范和讲解的方法 C.分句欣赏的方法 D.反复练习法 11.经过大量实践和实验研究后提出“儿童自然发展法”的是( ) A.达尔克尔兹 B.柯达伊 C.铃 木 D.奥尔 12.在学前阶段进行的音乐教育,其本质是对人进行( ) A.美的教育 B.良好的个性教 育 C.艺术的教育 D.基本素质的教育 13.教师在韵律活动中为发展幼儿个性所使用的下列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让每位儿童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和提高 B.对不同的儿童提不同的要求 C.给每位儿童成功表现自己的机会 D.让儿童相互竞争,相互比较 14.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应尽力选择最好的艺术作品,使幼儿尽早开始发展对艺术的 ( ) A. 理解 B.表现 C.敏 感 D.创造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作业参考答案

A. 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B. 让幼儿享受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 C. 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 D ?掌握粗浅的歌唱知识技能 2. 艺术是学前儿童的一种游戏,他们对美的感受往往直接地以动作、 表情、语言和活动等方 式表现,带有强烈的( C )的特点。 A.动作性 B. 思维性 C.表现性 D. 抽象性 3在学前阶段进行的音乐教育,其本质是对人进行 (D )。 A. 美的教育 B.良好的个性教育 C.艺术的教育 D.基本素质的教育 4.经过大量实践和实验研究后提出 “儿童自然发展法”的是(B )。 审美性原则指在音乐教育活动设计中把握好儿童的审美特点, 以审美感知的培养、审美情感 的激发为出发点,遵循将审美的特殊性质贯彻于音乐的欣赏、表演和创造等活动形式之中。 2. 艺术审美活动: 艺术审美活动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一种高级、 特殊的形态,就是感受、领悟客观事物或现象本 身所呈现的美:具体地说,它指的是人在其社会实践过程中与客观事物或现象所历史地发生 和构建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性关系。 3. 有效迁移: 有效迁移作为一个词语时, 它的意思是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或由于自然力的作用从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1.歌唱活动本身的教育目标中,最基础的目标是 3分,共12分) (B )。 A.达尔克尔兹 B.柯达伊 D.奥尔 、名词解释(每小题 6分,共30 分) C.铃木

一地移向另一地。在心理学中,它指的是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指在一种情境中 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积极影响。 4. 示范法: 示范法指儿童的许多行为并非通过直接实践或受到强化形成的, 鸣,从而增加良好行 为的获得或减少、削弱不良行为。 5.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陈示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 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 使学生获取知 识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常配合讲授法、谈话法一起使用,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 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重要作用。 (1) 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动机; (2) 丰富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对内在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3) 正确认识创造力与技能的关系; (4) 正确认识、使用示范和范例。 2. 简述“适应性功能”发挥作用的立足点。 顺应儿童生理、心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活动片段能够对儿童 的生理心理发展产生最佳的综合性影响效应。 3. 简述幼儿心理调节的基本方法。 1. 幼儿因素的调节 (1) 满足幼儿对探究、创新的需要; (2) 满足幼儿对秩序的需要; (3) 满足幼儿对参与的需要; (4) 满足幼儿对接纳的需要。 2. 教师因素的调节 (1)情绪表达;(2)行动方式。 3. 材料因素的调节 而是通过观察、学习产生共 10分,共40分) 、简答题(每小题

艺术教育的功能价值和目的

艺术教育的功能价值和目的 【摘要】:素质教育的今天,艺术不可忽略的作用已经渐渐被人们所重视。 我们作为艺术工作者更是有责任将艺术的魅力带给学生。本文在重点详 尽介绍艺术的功能价值基础上又提出了艺术教育的的目,以供纵览。【关键词】:艺术教育功能价值目的全面发展 【前言】: 在“以人为本”观念逐步进入人们生活的今天。基础教育也进行着一场观念的改革,教育的模式倾向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教育的目的,是教育人如何做人。更广泛的说,是要教人尽人性,启发人性中所拥有的求知、乐善、好动、爱美的本能,使它所具的潜能尽情的发展。因此素质教育就是应该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的同时发展。但是,现实的教育中,往往偏重知育,德育,体育,相对来说只有美育只有很少人顾及,这实在是教育上的一种缺憾。 终于,在艺术列入教育方针以后,艺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也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艺术的教育才真正的迎接了改革。 1、艺术教育的价值 在素质教育普及的今天,全面型人才才是人才发展的方向。人若没有艺术的修养,实为人的一种残缺。爱美也是人性的迫切的要求,一般人认为美是无助于人类的实际生活。实际则不然人性之要求美的满足,正犹如人性之要求饮食的满足一样,饮食的不满足,会立见其

形骸的枯萎;美的不满足,也会发生精神的病态。 1.1以美辅智,提高能力 智育的提高不仅仅在于多上了一节课,多看了一本书,多做了一道题,多考了一点分。它的主要方面还是在于心智的提高,能力的提高。相反倘若这些都提高了那么至少相当于多上了很多节课,多看了很多本书,多做了很多道题,多考了很多点分,甚至更多。 1.1.1开启人的心智 艺术教育的价值不仅在塑造人的鉴赏方面有作用,而且具有扩大人的心智,在创造更多价值上起着重要作用。要培养出适应新时代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而不是书呆子,就必须使学生知道怎样思考、怎样发现、怎样探索等方面进有所发展。这样的人才才是新时代的人才。而艺术教育正是通过它特有的手法和方式,通过视听,想象来解放学生的深层天然的素质能力,尤其是激发学生的想象活力,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初始条件。著名的科学家及小提琴爱好者爱因斯坦说:“我相信直觉和灵感……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随着科学的发展,艺术可以开启人的心智也逐渐被科学家认识到,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正是建立在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统一的基础上,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所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可以有效促进人的智力和创造力的进步,艺术教育更显示出其不可代替的作用。 1.1.2辅助人的心智 艺术的作用并不仅仅在开启心智上,而且其在辅助心智的发展上也是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艺术的是人类的瑰宝,人类在发展的同时,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作业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作业; 一、填空 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__________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 ______________。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___________。 (二)思考题 1. 如何理解艺术具有多种多样的社会功能? 2. 为什么所以说教育是美育的核心本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 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4. 为什么说艺术的各种社会功能必须建立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之上? 5. 简要概括德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 6. 艺术教育在当代时候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 1. 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 2.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3. 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体理解:一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二是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三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4. 艺术的多种社会功能只有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 5. 美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包括“美育”(即“审美教育”)概念,由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

综合艺术教育作业

《幼儿综合艺术教育》试题 一、什么是艺术能力,它与纯粹的艺术知识技能有什么区别? 二、举例谈谈如何在艺术课中设计教学游戏 三、依据下列资料分析综合艺术课程的背景以及对学前教育的意义。 资料: 本世纪以来,世界教育基本上经过了灌输式、园丁式和对话式三个阶段。 (1)“灌输式”教育是与对话式教育恰好相反的教育。这种教育与人类对科学的信仰和迷信同步。但在后工业时代,有“知识”的人不等于是有素质的人,更不等于有文化的人。人—但成为灌输的俘虏,从而违背了艺术本身的精神。我国现行的教育基本上是灌输教育,大大落后于世界潮流。其表现之一是严重的“教师中心主义”,教师与学生只有对立没有对话。其表现之二是教育中严重的“表演意识”,它的虚伪与教育的目的直接违背。其表现之三是它大力培养“尖子生”,把其余的学生当做“处理品”,而判别“尖子”的主要标准是对知识的掌握—“灌输”教育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和感受力。 (2)园丁式教育—西方在本世纪中后期曾用园丁式教育替代输教充有—在这种教育中,智能被视为一种固定的和等待开发的财富—认为学生智能的发展有一个固定的式样,只在教师像园丁给树苗施肥浇水那样对待学生,其智力就会按照固定的式样健康发展—园丁式教育的主要手法:一是强调正在发育和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自然天真性,鼓9励学生自发的艺术表现能力,把“自我表现”放到第一位考虑;二是强调使用富有表现力的新奇媒介,作为引发、释放和发挥儿童潜在能力的物段和工具;三是高度重视儿童的自主性。所谓自主,就是自己去发现和理解,不是教师或家长等权威人士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让怎样就怎样干。不仅如此,还要用自己的发现和思考去印证权威人士的话,甚至敢于对之怀疑、推翻和重新思考,通过这一怀疑步骤,使之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3)对话式教育认为园丁式教育仍有其局限性和弊病。对话式教育认为潜力不是一种固定的和等待开发的东西,而是通过对话和拼接活动不断激放出的创新力。潜力既不在先天领域,也不在后天领域,而是在先天与后天的边缘领域。如通过“扮演”或“进入”不同的角色体现的,角色的扮演不仅无形中发展了其戏剧对话才能,还使其语言能力和智力同步发展。在创造视觉艺术形象或造型活动中,这种活动促使他们与自然中有生命的东西进行沟通。在自由拼接活动中,学生常常把许多大人认为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接接”在一起由此形成—这种新的语竟。扮演,“拼接”等审美体验活动其实是“对话”的一种变体,具体说,是把对话从人与人之音扩展发展课堂民主和爱。开展艺术和美学教育通过这种带有审美体验和创造的对话方式,使学生熟悉艺术史和美学理论,学会艺术鉴赏以培养学生的“边缘意识” 与艺术教育发展相应的文化背景可从经济文化形态演化与艺术教育;人文学科的世界融合与艺术教育;对话、边缘意识与艺术教育三个几个角度谈。 概括而言为:人类的教育是一个动态系统,在其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次

华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教学基础在线作业答案

华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基础》在线作业(100分) 单选题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40 道试题,共80 分。) 1. 儿童画发展阶段中的涂鸦期开始于儿童( D )。 A. 4岁左右 B. 3岁左右 C. 2岁左右 D. 1岁半左右 满分:2 分 2. 皮亚杰发现,7岁以下的儿童(B)的观点相当严重,因此,受主观情绪支配的绘画方式是7岁以下儿童的主要特征。A. 主观印象 B. 自我中心 C. 写实主义 D. 客观印象 满分:2 分 3. 轮船看不见了。”这个事例说明(D) A. 孩子不会爱惜艺术作品 B. 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C. 艺术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价值 D. 艺术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价值在于作画过程,而非完美的作品本身 满分:2 分 4. 儿童画发展阶段中的写实期,大约发生在儿童(D)。A. 3岁—4岁左右 B. 4岁—5岁左右 C. 5岁—7岁左右 D. 8岁—14岁左右 满分:2 分 5. 7岁以下儿童所画的桌子,往往不论从哪个角度看上去总是加上四条腿;所画物体不论远近,都保持同样大小,甚至大小颠倒,说明:(C)。A. 儿童感觉的强调和夸张 B. 儿童画中表象符号的形成 C. 儿童画他所知,而非画他所见 D. 是涂鸦期的典型特征 满分:2 分 6. 关于学前儿童手工发展阶段的基本形状期的描述,正确的是(A)。A. 儿童由无目的的动作到呈现出有意图的尝试 B. 手工活动没有明确的目的 C. 只是一种纯粹的玩耍活动,不能正确使用手工工具和材料 D. 会借助辅助工具表现所制作物体的细节、特征 满分:2 分 7. 依据艺术的物化形式划分,美术主要是一种(B)。 A. 时间艺术 B. 空间艺术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作用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一、本章的内容概要 (一)艺术的功能与作用 1.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首先,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由于艺术活动具有反映与创造统一、再现与表现统一、主体与客体统一等特点,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缔和内涵,具有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的特长,并且常常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难以忘却的社会生活的丰富知识。 其次,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艺术可以帮助人们增长多方面的科学知识。 2.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情感人”。以情感人的方式,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最鲜明的区别。艺术作品总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描绘,作用于欣赏者的感情,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所以,艺术的教育作用决不是干巴巴的道德说教,更不是板着面孔的道德训诫,而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艺术强烈的感染性,使欣赏者自觉自愿地受到教育。1876年,当俄国大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为他举办的专场音乐会上,听了柴科夫斯基的 D 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即《如歌的行板》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托尔斯泰说在这首乐曲中,“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人民的灵魂深处”。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艺术作品对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使欣赏者自由自愿、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在这种渐渐地长期作用下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对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以爱国主义诗词为例,从屈原《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北朝民歌《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从唐代诗人高适《燕歌行》中“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到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从南宋诗人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到文天祥《正气歌》“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确实是其它社会意识形态所达不到的。应当说,在艺术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 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 分。作业总分30 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 题) 1.音乐教材必须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 A. 艺术性、节奏性 B.感知性、随意性 C.活动性、艺术性 D.活动性、实践性 2.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 A. 音乐感的发展 B.学习能力的发展 C.全面发展 D.音乐知识技能的发展3.《梦幻曲》的曲作者是() A.xxB圣桑C.xxD.xx 4.奥尔夫体系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嗓音造型、()造型、声音造型三个方面。()A.肢体B动作C情景D.音域 5.歌唱活动本身的教育目标中,最基础的目标是() A. 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B. 让幼儿享受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 C. 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 D. 掌握粗浅的歌唱知识技能 6.整个音乐教育和谐的第一基础是()

A.目标和谐 B.过程和谐C方法和谐D.评价和谐7.艺术是学前儿童的一种游 戏,他们对美的感受往往直接地以动作、表情、语言和活动等 方式表现,带有强烈的()的特点() A.动作性B思维性C表现性D抽象性 8.音乐艺术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具有音乐形象的() A.确定性 B.不确定性 C.时代 性D.不可塑性 9 .在欣赏河北儿歌《小白菜》时,所提供的视觉材料应是( ) A.色彩辉煌,构图具有动感 B.色彩淡雅,构图呈静态 C.色彩冷峻,构图凝重凄凉 D.色彩鲜艳,构图简洁 10. 为了引导幼儿感知音乐的细节,体验音乐的暗示性,表达音乐速度的适宜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 A.现场哼唱或演奏的方法 B.示范和讲解的方法C分句欣赏的方法D.反复练习法 11. 经过大量实践和实验研究后提出儿童自然发展法”的是() A.达尔克尔兹 B.xx C.xx 木 D.xx 12. 在学前阶段进行的音乐教育,其本质是对人进行() A.xx教育B良好的个性教育 C.艺术的教育 D.基本素质的教育 13. 教师在韵律活动中为发展幼儿个性所使用的下列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让每位儿童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和提高 B. 对不同的儿童提不同的要求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部分)作业(8-15章 全部答案)

第八章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一)节奏 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节奏经验的年龄目标有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 2.用不移动与移动动作合拍的五种音乐材料类型是常规游戏、童谣动作模仿歌曲、不移动动作与歌词对应的歌曲、移动动作与歌词对应的歌曲、移动动作与歌词对应的游戏。 3.节奏与节拍分离的二种音乐材料类型是童谣与常规游戏、一字一音并且活泼风格的歌曲。 二、简答题 1.简述节拍音乐经验获得机制。 答:1、幼儿通过模仿教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拍子2、用同样的身体制作方式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表达对拍子的理解3、对同一音乐作品通过打击乐制作方式来表达对拍子的理解。 2.在语言节奏中让感知节拍教师需要具备的二个条件是什么? 答:1、教师的示范准确并一以贯之2、教师的评价准确并一以贯之 3.简述节奏型音乐经验获得机制。 答:1、幼儿通过模仿教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节奏型2、用同样的身体制作方式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表达对节奏的理解3、对同一音乐作品通过打击乐制作方式来表达节奏的理解。 4.“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房顶上,就不落在我身上。”写出这首童谣的节奏型与节拍。 答:节奏型:A xAxcA xAxcA A’A xAxcA A A’A xAxcA A’ xAxcA A xAxcA/ 节拍:A A A A’A A A A’A A A A’A A A A/ 三、论述题 1.论述幼儿提炼乐曲节奏型可能使用的四种方法。 答:1、提炼出节拍,用打击乐演奏出来2、提炼出音符简化后的节奏型,即出掉附点、切分等难的音符,只留下四分、八分、二分等简单音符,并组织成节奏型。3、基本上也是提炼节拍,但在延续音上又保留了节奏。4、完全根据重拍提炼节奏型。 第九章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二)旋律 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旋律经验的年龄目标有声音的高与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级进与跳进。 2.进行声音的高低感知的三类音乐材料类型是能让幼儿分辨并模仿的带有声音高低的生活音响材料;内容含有视觉高低形象的歌曲、儿歌;能用高低身体动作表达音的高低的乐曲。 二、简答题 1.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 答:1、幼儿通过对空间高低的探究来知觉声音的高低2、幼儿通过教师手势的提示来

18秋华师《幼儿园综合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在线作业

(单选题) 1: 幼儿园综合艺术活动设计的关键在于确定各种艺术形式或学习内容的()。 A: 区别 B: 特性 C: 相似同构点 D: 差异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一直是幼儿园艺术教育实践过程中基本的且被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被运用于幼儿园艺术教学的不同活动领域中。 A: 多感官参与的方法 B: 整体感知的方法 C: 预知学习的方法 D: 模仿学习的方法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幼儿园综合艺术活动的内容选择以()为根基。 A: 幼儿性格 B: 幼儿思想 C: 幼儿文化 D: 幼儿特点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A: 性格 B: 人格 C: 习惯 D: 风俗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在奥尔夫体系的教学中,动作节奏包括律动、舞蹈和声势活动。其中,()是奥尔夫教育体系的独创。 A: 声势活动 B: 律动 C: 舞蹈 D: 朗诵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总体来看,()正处于戏剧意识的萌芽期,幼儿娱己的成分大于娱人的成分。 A: 小班 B: 中班 C: 大班 D: 全体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奥尔夫音乐教学特点是以()作为连接各艺术表演形式的纽带。 A: 节奏 B: 游戏 C: 教学 D: 乐器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是教师艺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知识的一个窗口。 A: 语言 B: 音乐 C: 绘画 D: 创造力 正确答案:

B: 知识 C: 品德 D: 能力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0: 游戏化综合艺术教学活动形式的选择应以()为基本活动形式,活动具有趣味性。 A: 教学 B: 小组活动 C: 集体活动 D: 游戏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1: 幼儿园综合艺术活动()是综合艺术活动组织的前提,是决定活动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A: 设计 B: 执行 C: 实施 D: 评价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2: 幼儿艺术教育,是指以幼儿艺术为媒介和主要手段、以()为核心的艺术启蒙教育。 A: 领悟 B: 体验 C: 审美 D: 成长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3: 具有教育性的游戏教学,应该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保证幼儿在游戏中的()地位。A: 主体 B: 从属 C: 被动 D: 领导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4: 艺术教育()的趋势也成为当今国际幼儿艺术教育的一种潮流。 A: 专业化 B: 精细化 C: 市场化 D: 综合化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5: 幼儿园戏剧性综合艺术活动的构建应从本园实际出发,全面深入地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体现“()”的价值。 A: 创新教育 B: 全面教育 C: 有效教育 D: 人格教育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 撰写艺术教育活动目标的原则包括()。 A: 系统化原则 B: 系列化原则 C: 行为化原则 D: 渐进化原则 正确答案: (多选题) 2: 在进行幼儿园综合艺术活动评价时,一般应遵循的原则有()。 A: 创造性原则 B: 诊断性原则 C: 全面性原则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作业

第五章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编制原理(一)目标、内容与评价 第一节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确定 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是表现性目标。 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两类体系的名称是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以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是音乐课程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具体活动目标。 4.课程目标表述角度的转换,一方面体现着教育理论界对“教学”重心从“教”转向“学”的意志;另一方面也确实能促进这一重心在实践层面的转移。。 5.课程目标表述性质就是指课程目标取向的确定。。 二、名词解释 1.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音乐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的总和。 三、简答题 1.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中组成体系的四部分内容结构与三个目标纬度各是什么? 答:四部分内容结构: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演奏、欣赏;三个目标纬度: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 2.以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中组成体系的二类音乐经验分别是什么? 音乐形式关键经验与音乐制作经验。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表述需要关注哪三个问题? 答:(1)表述的角度;(2)表述的性质;(3)表述的准确。 四、论述题 1.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 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2.阐述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 答: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维度制定,“行为”是指要求儿童表现出来的行为,“内容”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纬度又有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或公认的准则。 举例(略) 3.阐述表现性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

艺术教育的作用(共7篇)

艺术教育的作用(共7篇) 第一篇 一、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人的积极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学从传统心理学研究个体消极心理变化到研究个体最积极、 乐观的心理品质,这不得不说是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飞跃。它研究三个 主题:第二是积极情绪体验。积极心理学指出任何人生活的质量首先 不在于对物质财富的占有量,而是在于积极的情绪体验量。个体具有 积极的情绪体验,将会更好地促动身心和谐发展,适合社会,健康生活。其次是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赛里格曼用“解释风格”来对人格 实行描述,他把人格分为“乐观型解释风格”和“悲观型解释风格”。积极心理学具体研究了包括好奇、乐观等在内的24种积极人格特质, 认为培养个体具有这些积极人格特质的一条最佳途径是增强个体的积 极情绪体验。再次是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了怎 样建立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等系统,从而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 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最充分的幸福。这种研究取向有效克服了当前学 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限性。积极心理学把注重的焦点放在个体积极的 心理品质上,主张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能,促动个人心理特质的发展,从而拥有幸福感。积极心理品质是以积极乐观为主基调的持久的、积 极的情绪体验,包括智慧、幸福、坚持、仁慈和爱等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创造力、领导水平、洞察力和思维力等积极心理特质,以及包括 慷慨、正直、谦虚、自律、幸福感、快乐感的积极态度。对个体来说,积极的心理品质主要是指爱的水平、工作学习的水平、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和智慧性等等。只有具备了积极的心理品质,才 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使个体健康幸福地成长,积极心理品质 能让正常人更强壮更具有活力,让人的智慧、勇气、洞察力、交际水平、乐观、真诚、勤奋、现实、慷慨、责任感等水平和特质得到充分 的发展,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并最终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积极 的心理品质必然为构建诚信友爱的和谐人际关系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石。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题: 1、 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 —空间 。 2、 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_、一形体、一结构和色彩。 3、 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 一福禄倍尔、—蒙台梭利 的幼儿教育思想 及 杜威 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 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 当时主要摹仿采纳 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 福禄倍尔 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4、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 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 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 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 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创造 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二、选择题:(每题 5分,共20分) 1、美术也称 C 3、 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 A : A .弗兰兹?西泽克 B .福禄倍尔 C .皮亚杰 D .冈 仓觉 4、 1923年幼儿教育家—C —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一一鼓楼幼 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 ?张雪门 B ?陶行知 C ?陈鹤琴 D ?蔡 元培 三、简答题: 1、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答:(1)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 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 性。(教育取向为主) (2)美术取向为主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 的教育的最初环节。幼儿阶段是实施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 A 、形体艺术 B 、影像艺术 C 、 造型艺术 D 、视觉艺术 E 、民间艺术 空间艺术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 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和—F_三大板块,它 A 素描、 赏 B 设计、 C 绘画、 D 手工、 E 色彩、

艺术对人生的作用

艺术对人生的作用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目录 内容提要———————————————2 关键词———————————————2 正文———————————————3 参考文献———————————————8 【内容摘要】 艺术对很多的学科都有着不小的影响,可以对于现实的、对于历史、对于社会、对于自然,对于宗教等等。不过,在艺术众多的影响之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人生的认识作用。这也是其中最关键的影响之一,因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是离不开艺术的,而艺术又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产物。这种互相关联,彼此共生的关系是人们一直以来所关注的问题。也是永不过时的潮流。 【关键词】 作用审美艺术积极教育

人们的每一种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艺术当然也不例外。艺术分很多种类,有实用性的艺术,鉴赏性的艺术等。这些艺术自从我们出生之日起就开始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有些是消极的,有些是积极的,权衡利弊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 一、艺术的认识作用 人生在世,需要学会认识世界,并尽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直到人生观的确立。但只是来源于实践,是长期积累起来的,只靠个人的经验又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知识要从社会获得。但科学太抽象,不是所有人能领悟。自然科学受到专业的隔阂。唯独文学和艺术,是通过形象的塑造,揭示人生和解释世界。进而艺术的魅力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艺术的认识作用是全方位的,特别在文学作品上尤为突出。歌德曾这样赞叹莎士比亚的伟大:“一研究他,就会认识到莎士比亚已把全部人性的各种倾向,无论在高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描写得竭尽无余了,后来的人就无事可做了。”①莎士比亚确有一颗通天之心,能够了解一切人物的心灵和激情。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同样浓缩在中国文学中,浓缩在《诗经》中,浓缩在唐诗宋词中,浓缩在《红楼梦》中,浓缩在鲁迅的小说和杂文中。 二、艺术的教育作用 艺术的教育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中外古今的许多优秀艺术作品都说明了这一点。《尚书·舜典》中就提出:“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音。”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绘画具有很大的教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作业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第1次平时作业(绪论、第1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歌唱活动本身的教育目标中,最基础的目标是( B )。 A.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B.让幼儿享受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 C.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 D.掌握粗浅的歌唱知识技能 2.艺术是学前儿童的一种游戏,他们对美的感受往往直接地以动作、表情、语言和活动等方式表现,带有强烈的( C )的特点。 A.动作性 B.思维性 C.表现性 D.抽象性 3在学前阶段进行的音乐教育,其本质是对人进行( D )。 A.美的教育 B.良好的个性教育 C.艺术的教育 D.基本素质的教育 4.经过大量实践和实验研究后提出“儿童自然发展法”的是( B )。 A.达尔克尔兹 B.柯达伊 C.铃木 D.奥尔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审美性原则: 审美性原则指在音乐教育活动设计中把握好儿童的审美特点,以审美感知的培养、审美情感的激发为出发点,遵循将审美的特殊性质贯彻于音乐的欣赏、表演和创造等活动形式之中。 2.艺术审美活动: 艺术审美活动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一种高级、特殊的形态,就是感受、领悟客观事物或现象本身所呈现的美:具体地说,它指的是人在其社会实践过程中与客观事物或现象所历史地发生和构建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性关系。 3.有效迁移: 有效迁移作为一个词语时,它的意思是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或由于自然力的作用从

一地移向另一地。在心理学中,它指的是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积极影响。 4.示范法: 示范法指儿童的许多行为并非通过直接实践或受到强化形成的,而是通过观察、学习产生共鸣,从而增加良好行为的获得或减少、削弱不良行为。 5.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陈示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常配合讲授法、谈话法一起使用,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重要作用。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艺术教学中创造性培养的策略。 (1)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动机; (2)丰富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对内在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3)正确认识创造力与技能的关系; (4)正确认识、使用示范和范例。 2.简述“适应性功能”发挥作用的立足点。 顺应儿童生理、心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活动片段能够对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产生最佳的综合性影响效应。 3.简述幼儿心理调节的基本方法。 1.幼儿因素的调节 (1)满足幼儿对探究、创新的需要; (2)满足幼儿对秩序的需要; (3)满足幼儿对参与的需要; (4)满足幼儿对接纳的需要。 2.教师因素的调节 (1)情绪表达;(2)行动方式。 3.材料因素的调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