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1)
- 格式:ppt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21
〔一〕子仪大度汾阳王①宅在亲仁里,大启其第,任人出入不问。
麾下将吏出镇来辞。
王夫人及爱女方临妆,令帨汲水,役之不异仆隶。
他日子弟列谏,不听,继之以泣,曰:"大人功业隆赫,而不自崇重,贵贱皆游卧,*等以为虽伊、霍②不当如此。
〞公笑谓曰:"尔③固非所料。
且吾马食官粟者五百匹,官饩者一千人,进无所往,退无所据。
向使崇垣扃户④,不通外,一怨将起,构以不臣,其有贪功害能之徒成就其事,则九族齑粉,噬脐莫追。
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欲兴,无所加也!〞诸子佩服。
鱼朝恩⑤尝修具邀公,或言将不利公,其下愿裹甲以从。
子仪不许,但以家僮数人往。
朝恩曰:"何车骑之寡"〞子仪告以所闻。
朝恩惶恐曰:"非公长者,得无致疑。
〞(选自"智囊") 【注释】①汾:郭子仪,封汾阳郡王。
②伊、霍:伊,商汤之臣;霍光,受汉武帝顾命辅佐昭帝。
皆是历史上的名相。
③尔:你们。
④崇垣扃户:围墙高立,门户紧闭。
⑤鱼朝恩:宦官,恃宠骄横,后为唐代宗下令缢杀。
【阅读指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这样评价郭子仪:"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人欲而人不非之。
〞这二句评语,古往今来的文臣武将梦寐以求其一而不得,郭子仪却当之无愧地囊括了。
选文的两个事例分别表现了郭子仪的光明磊落、平易近人、宽宏大量、坦诚相见。
他的洞察世事、为人之谋能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诸多有益启示。
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1)大启其第.( ) (2)麾下将吏出镇来辞.( )(3)鱼朝恩尝.修具邀公( ) (4)或.言将不利公( )2.以下句子中加点"以〞的意思和用法一样的两项是( )A.以.袅拥覆B.*等以.为虽伊、霍不当如此C.构以.不臣D.子仪告以.所闻3.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欲兴,无所加也!(2)非公长者,得无致疑。
4.结合文章容。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十篇(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3.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一)王翦将兵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
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
”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①势壮勇,其言是也。
”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
龟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
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②,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
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
李信果辱秦军。
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目:“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为③听将军计耳。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大破荆军。
注:①果:果断。
②顿舍:停止。
③为: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少而好.兵——②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③于是引.兵而西——④李信果辱.秦军——2、下列句中的“以”与“寡人以不用将军计”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C.始皇以为贤勇D.扶苏以数谏故3、翻译下列句子。
①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儿何人而足?4、你怎样看待王翦由“谢病”而重新“将兵”大破“荆军”的举动?试结合义段作简要分析。
(二)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
少好学,博涉书记①,赡于文辞。
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
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
统过②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
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
”干雅③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
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
统性俶傥④,敢直言,不矜⑤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一、阅读《与顾章书》,回答下列问题。
与顾章书吴均仆①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②。
梅溪③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⑤相杂绵绵⑥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⑦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⑧。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⑨。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注释】①仆:自己的简称。
②薜萝:即薜荔和女萝,植物名。
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③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④幽岫:幽深的山穴。
⑤英英:同“嘤嘤”,象声词,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⑥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形容声调悠长。
韵:和声。
⑦葺,修建。
⑧偏:特别。
饶:丰富。
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这里指山中的物产。
⑨办,具备。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仆去月谢.病谢________②仁智之乐,岂徒.语哉徒________2.请用标点符号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书信从表达方式上看,先______,再写景,在写景中又穿插________,最后___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情感。
5.请从遣词造句或者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告②仅仅,只。
2.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3.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
4.叙述叙述抒情不慕荣利、热爱山水、归隐自然、崇尚淡泊宁静生活5.“争”“限”“含”“蓄”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峭壁努力向上、孤峰阻挡的威力、幽深山谷掩藏白云、深谷小溪集聚翠绿的秀美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归隐山水之后的惬意自得之情。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一)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渐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形貌昳.丽()(2)窥.镜而自视()(3)王之蔽.甚矣()(4)期.年之后()2.词语解释。
(1)邹忌修.八尺有余()(2)形貌..昳丽()(3)朝服.衣冠()(4)吾孰与..徐公美()(5)徐公不若.君之美也()(6)忌不自信..()(7)复.问其妾()(8)孰.视之()(9)吾妻之美.我者()(10)皆以美.于徐公()(11)臣之妻私.臣( ) (12)今齐地方.千里( )(13)王之敝.甚矣()(1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15)能谤.讥于市朝()(16)时时而间.进()(17)虽.欲言,无可进者()3.朗读下面的文言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4.与“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一。
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
术未尽也()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1。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三。
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挖。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
春往而冬反( )2。
迷惑失道() 3.遂得水()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经典例题】(一)慎其所处子曰:“商①也好与贤已者处,赐②也好不若已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
与不善者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⑤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谱》)注释:①商:卜商,字子夏。
②赐:端木赐,字子贡。
③化:同化,与……趋向一致。
④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鲍鱼,咸鱼;肆,店铺。
⑤漆:墨漆。
思考练习:1.请解释下列画线字的意思(1)故曰,与善人居 (2)与不善人居(3)如入鲍鱼之肆 (4)亦与之化矣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久而不闻其香”与“广起,夺而杀尉”中“而”字的用法相同。
B.“与善人居”和“居五日”中的“居”意思相同。
C.“鲍鱼之肆”代指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D.“丹之所藏者赤”和“漆之所藏者黑”中的“之”用法相同。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译文:(2)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译文:4.根据文义,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八字成语来概括,请写出这个成语。
5.对君子“慎处”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6.这段文字意在告诫人们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作答)(二)杀驼破瓮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①。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②,首不得出③。
既④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⑤。
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
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选自《百喻经》)注释:①先瓮(wènɡ)中盛谷:先在瓮中装进谷子。
②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骆驼将头伸入瓮中吃谷子。
③首不得出:(骆驼的)头不能够缩出。
④既:已经。
⑤其人以为忧:那个人为此事发愁。
其,指示代词,那个。
以为忧为(这件事)发愁。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一)答苏迈书①辱书勤恳千万②,观所自道③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
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④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
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 【注释】①答苏迈书: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给苏迈的回信摘录。
苏迈是苏轼的长子。
②辱书勤恳千万: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觉。
③自道:自己所说。
④顾:只是。
【阅读指津】在文中,黄庭坚以一个长辈的身份告诫苏迈“学无止境”的道理。
学习要勤奋,要珍惜时间,做事要集中精力,方可有所成就。
言之凿凿,其情感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而知病之.所在( )(2)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 )(3)顾既.在官( )(4)又少.读书之光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2)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3. 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是门人所编写的。
4.从文中内容来看,黄庭坚希望苏迈如何去做?(二)海鱼马嘉海有鱼曰马嘉,银肤燕尾,大者视晬儿①。
脔②,用火薰之,可致远。
常潜渊③不可捕,春夏乳子,则随潮出波上,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
帘为疏目,广袤数十寻④,两舟引张之,缒⑤以铁,下垂水底。
鱼过者,必钻触求进,愈触愈束愈怒,则颊张鬣⑥舒,钩著其目,致不可脱。
向使触网而能退却,则悠然逝矣。
知进而不知退,用罹烹醢⑦之酷,悲夫!(摘自《南宋文录录》)【注释】①晬儿:婴儿满百日或满一周岁者称晬儿。
②裔(luán):切成碎块的肉。
③潜渊:潜进深水。
④寻:古代长度单位。
八尺为一寻。
⑤缒:用绳子拴着从上面往下送。
⑥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指鱼鳍。
⑦醢(hǎi):切成肉泥、肉酱。
【阅读指津】当马嘉鱼遇到阻拦的时候,不会转弯,越受阻越往前冲,所以一条条“前赴后继”地陷入网孔中,网孔随之紧缩。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一)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②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④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其始折旋疾徐()乃四顾胆落()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椎鼓径进……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②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③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④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①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义士。
②胡贼:古代的一些汉人对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称。
③委:丢下。
④班军:即班师,出征而回。
1、在下面语句中加上一个逗号,将其断开。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2、翻译下面语句。
吾今死矣,子速去!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文言文阅读训练1一、班昭续《汉书》早卒,有节行法度。
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
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
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1.解释:①竞2.翻译:书》(就,到3、写马融的目的是什么二.蔡文姬求情方使驿④坐者满堂。
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
②当:判决。
③文姬:蔡文姬。
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
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
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字伯喈)。
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
初嫁卫仲道。
夫亡后归母家。
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
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
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
她的《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最为著名。
当代戏剧家曹禺创作有话剧《蔡文姬》。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诣拜见②徒赤足③厩马棚④虎士勇敢的士卒2.翻译:①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表露的思想极悲哀,听的人都因此改变了脸色;②诚实相矜确实同情你(相,你);③济垂死之命救助将要被处死的人。
3.理解:“操感其言”属什么句式? 被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