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知识点及文言文断句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14
岳阳楼记的朗读节奏划分“哎呀,这岳阳楼记可太难读啦!”我皱着眉头对着同桌抱怨。
今天的语文课上,老师让我们朗读《岳阳楼记》,我一下子就犯了难。
这不,放学后我就拉着同桌一起来到小公园,准备好好研究一下这篇文章的朗读节奏。
我们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我拿着课本,看着上面的文字,嘴里嘟囔着:“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哎呀呀,这该怎么停顿呀!”同桌凑过来,说:“别着急嘛,我们一句一句来。
”“那先这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我指着课本说。
同桌想了想,说:“我觉得应该是庆历四年春,停顿一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哦,好像有点道理。
”我点点头,“那下一句,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这里是不是越明年,停顿,政通人和,停顿,百废具兴。
”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课本上比划着。
我试着按照他说的读了一遍:“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嗯,是感觉顺了点。
哎呀,这文章可真长呀,什么时候才能分好朗读节奏呀!”我有点泄气地说。
同桌拍拍我的肩膀:“别灰心呀,我们慢慢来。
你看这后面还有这么多精彩的句子呢。
就像那什么,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多美呀!我们要是能读好,那得多棒呀!”“也是哦,那我们继续!”我又振作起来。
我们就这样一句一句地讨论着,公园里的鸟儿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也在为我们加油。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我们身上,暖暖的。
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把整篇《岳阳楼记》的朗读节奏都分好了。
我高兴地跳起来:“太棒啦!这下朗读就没问题啦!”同桌笑着说:“是呀,我们可真厉害!”通过这次和同桌一起研究《岳阳楼记》的朗读节奏,我明白了做事情不能着急,要一步一步来。
就像分朗读节奏,只要我们认真去做,就一定能做好。
而且,和朋友一起努力的过程也是那么的快乐和有趣。
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一定能把《岳阳楼记》朗读得非常精彩!。
第一段注释:1、记:一种文体。
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
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政治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2、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
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
谪守,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
这里指被贬官,降职。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守,做郡的长官。
3、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越,及、到。
4、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政,政事。
通,通顺。
和,和乐。
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5、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
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
具,通“俱”,全,皆。
兴,复兴。
6、乃:于是。
7、增:增加,扩大。
8、制:规模。
9、唐贤今人:唐代和当代名人。
10、属(zhǔ):通“嘱”,嘱托、嘱咐。
11、予:我。
12、作文:写文章。
13、以:连词,用来。
14、记:记述。
第二段注释:1、夫:那。
2、胜状:胜景,好景色。
3、衔:包含。
4、吞:吞吐。
5、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
汤汤,水流大而急。
6、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横,广远。
际涯,边。
7、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
晖,日光。
气象,景象。
万千,千变万化。
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此,这。
则,就。
大观,雄伟景象。
9、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
备,详尽,完备。
10、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11、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南,向南。
极,尽,最远到达。
12、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骚人:诗人。
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13、多:大多。
会:聚集。
1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到自然景物而引发的情感,怎能不有所不同呢?览,观看,欣赏。
得无……乎,大概……吧。
第三段注释:1、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
下文的“至若”,同此。
《岳阳楼记》知识清单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二、字词句积累,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谪(zhé)守朝晖(huī)夕阴霏霏(fēi )薄暮冥冥(míng )霪(yín )雨心旷神怡(yí)皓(hào )月宠辱偕(xié)忘潜行(qián )浩浩汤汤(shāng )潇(xiāo )湘属(zhǔ同“嘱”)三、朗读节奏: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乃/重修岳阳楼。
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属予/作文/以记之。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前人之述/备矣。
7、若夫/霪雨霏霏。
8、至若/春和景明。
9、而或/长烟一空。
1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1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2、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四、通假字:1、百废具兴:具通“俱”,都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五、古今异义词1、作文古义:动词,写文章。
今义:名词,文章。
2、越古义:到了。
今义:越过3、气象古义:景物今义:天气情况4、把古义:把,执。
今义介词5、薄古义:迫近。
例:薄雾冥冥今义:跟“厚”相对6、宠古义:荣耀。
今义:偏爱。
7、排空古义:冲向天空。
今义:全部去除掉。
8、夫古义: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
今义:丈夫。
9、制古义:规模。
今义:制度。
10、景古义:日光。
今义:景色。
11、进古义:做官。
今义:前进。
12、横古义:广远。
今义:与“竖”相对。
13、南极古义:向南面到达。
今义:地轴的南端。
14、观古义: 景象。
今义: 看。
15、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六、重点词语解释1、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
增:扩大制:规模。
2、胜状:盛景,好景色。
《楼记》原文、节奏划分及理解填空:原文:庆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yǐ)。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yín)雨霏霏(fēi),连月/不开,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qián)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qīng)。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滕子京重修楼及滕子京政绩的背景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具体描写“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句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亦矣;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亦矣。
《岳阳楼记》的知识点整理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岳阳楼记 》 一、生字注音 谪(zhé)守/朝晖(huī)夕阴/霏霏(fēi)/薄暮冥冥(míng)/淫(yín) 雨/心旷神怡 (yí) /皓 (hào) 月/宠辱偕 (xié) 忘/潜行 (qián) /浩浩汤汤 (shāng) /潇(xiāo)湘/属( zhǔ 同“嘱”) 二、重点解词 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
制,规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际:涯, 边。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晖,日光。
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备,详尽。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 形体。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岸芷汀兰: 岸上的小草, 小洲上的兰花。
长烟一空: 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一, 全。
何极:哪有穷尽。
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把,持、执。
微斯人: 没有这种人。
微, 无、 没有。
吾谁与归: 我同谁一道呢?归, 归依。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之阅读阶段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1 / 114.阅读浅近的童话 、寓言 、故事 ,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 感 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 ,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 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
岳阳楼记朗读节奏划分和重音
岳阳楼记是一篇古代散文,文中没有明确的诗歌韵律,因此其朗读节奏和重音的划分主要依靠语言的节奏和语法结构来确定。
在朗读岳阳楼记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划分节奏和重音:
1. 标点符号:注意文中的标点符号,特别是句号、逗号和顿号。
在这些标点符号处,可以稍作停顿并重读一下。
2. 文章结构:观察到岳阳楼记分为六个段落,每个段落都有一个主要的观点或描写。
在每个段落之间可以适当停顿,突出段落间的转折和重要性。
3. 主要意义和词语:注意强调句中的重要意义和关键词语。
重读这些词语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突出。
4. 抑扬顿挫:对于一些抒情或具有强烈情感的词句,可以运用抑扬顿挫的朗读技巧,通过声音的起伏和变化来表达出文章的情感。
总体来说,朗读岳阳楼记的节奏应该以平稳自然为主,注意停顿和重读的处理,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岳阳楼记》知识要点一、基本知识(一)文学常识1.范仲淹,自希文,谥号文正,苏州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有《范文正公集》。
2.本文写于作者贬居邓州期间,应好友滕子京要求而写。
(二)文言词语(二)文言词语1.古今异义【守】古义:做州郡的长官。
今义:看护,把守。
【制】古义:规模。
今义:多指制度。
【气象】古义:景象。
今义:多指有关大气变化的现象和规律。
【薄】古义:迫近。
今义:多指不厚的,浅显的。
【去】古义:离开。
今义:由某地到某地。
【惊】古义:起,动。
今义:指受惊吓。
【景】古义:日光。
今义:景色、景物、景观。
【集】古义: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今义:多指集市、聚集、集合等。
【国】古义:国都、国家。
今义:多指国家。
【空】古义:消散。
今义:指天空,某处没有某事物等。
【心】古义:多指思想感情等抽象事物。
今义:多指心脏。
【是】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微】古义:无、没有。
今义:小的。
2.一词多义【或】(1)有时。
(2)或许。
3.通假字【具】通“俱”,都。
【属】通“嘱”,嘱托。
4.词类活用【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
5.成语【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又重新兴办起来。
现形容事业蓬勃发展的兴旺景象。
兴,起。
【气象万千】景象千变万化。
今形容家乡或事业壮丽而多变化。
万千,没有穷尽。
【心旷神怡】心胸开阔,精神愉快。
6.常规词语[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
[越]到,及。
[明年]第二年。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盛状]盛景,好景色。
[浩浩汤汤(shāng)]形容水势盛大的样子。
[涯]边。
[晖]日光。
[则]就是。
[大观]雄伟景象。
观,景象。
[备]详尽。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极]尽。
[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骚人]诗人。
因战国屈原作《离骚》而得名。
[览]看,欣赏。
[得无]莫非,岂不是。
[淫(yín)雨]连绵的雨。
淫,过多,过甚。
[霏(fēi)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开]放晴。
[排]推开。
27、《岳阳楼记》复习要点一、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1)范仲淹,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谥号为文正。
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文体积累:记、说、序、书、铭、传(3)背景: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处于身遭贬谪政治失意的人生低谷。
但作者并不因为宦海沉浮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而是表现出崇高的思想境界,忧乐系于天下,始终以利民为自己的人生理想,表现出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2、应注意的字音和字形:属浩浩汤汤滕谪守巴陵郡百废具兴际涯朝晖潇湘淫雨霏霏隐曜潜形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忧谗畏讥萧然万顷沙鸥岸芷汀兰沉璧心旷神怡宠辱偕忘3、通假字:属同嘱,嘱咐,嘱托。
具同俱,全,皆。
4、重点词义:谪守越明年旧制作文然则南极不行薄暮景明不惊而或是进亦忧先天下┄┄后天下┄┄5、成语:政通人和心旷神怡气象万千百废俱兴先忧后乐6、一词多义:观岳阳楼之大观(景象)备前人之述备矣(详尽)予观夫巴陵胜状 (看) 万事俱备(具备)开连月不开(放晴)微微斯人(没有)日出而林霏开(散开)土膏微润(稍微)临把酒临风//执策而临之(当着,对着)吾谁与归(归依)临溪而渔(走到)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翼然临于泉上(靠近)一①长烟一空:全,都②一碧万顷:一片③在洞庭一湖:整个国国都则有去国怀乡国防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家国恒亡或有时而或长烟一空或许或异二者之为居处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居住面山而居通顺利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通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过初极狭,才通人旷开朗则有心旷神怡宽广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以来属予作文以记之因不以物喜其语气词其喜洋洋者矣代词:那其必曰7、古今异义制古义:规律增其旧制. 今义:制度.备古义:详尽前人之述备矣。
今义:准备.景古义:日光至若春和景明。
今义:景物。
尝古义:曾经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今义:品尝。
微古义: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今义:微小。
8、词类活用北、南:向北,向南(名词作状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先",形容词作状语,这里是“在……之前”。
《岳阳楼记》知识点及文言文断句技巧《岳阳楼记》原文翻译知识点及文言文断句技巧预习知识点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免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的职务。
昔日好友滕子京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一口答应。
庆历六年(1046),他写下了著名的《岳阳楼记》。
二、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范仲淹(989一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他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
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
本文需熟读背诵。
知识重点一、全文展示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哮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二、主题概述本文通过对岳阳楼景色的描写以及“迁客骚人”观景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政治抱负,同时也借以劝勉好友滕子京。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知识点整理一、文章知识1、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2、归纳段意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记叙)第二段(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
引出下文。
第三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
第四段: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
第五段(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
揭示全文中心。
3、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5、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承上启下《岳阳楼记》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①文中表达作者赞美滕子京的语句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表明作者写此记的原由的句子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⑤“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⑨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岳阳楼记》原文翻译知识点及文言文断句技巧预习知识点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免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的职务。
昔日好友滕子京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一口答应。
庆历六年(1046),他写下了著名的《岳阳楼记》。
二、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范仲淹(989一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他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
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
本文需熟读背诵。
知识重点一、全文展示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哮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二、主题概述本文通过对岳阳楼景色的描写以及“迁客骚人”观景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政治抱负,同时也借以劝勉好友滕子京。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1.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二)古今异义1.增其旧制古义:规模;今义:制度。
2.予观夫巴陵胜状古义:指示代词,那;今义:丈夫。
3.南极潇湘古义:南面直到;今义:地轴的南端,南半球的顶点。
4.浊浪排空古义:冲向天空;今义:把水等全部去除掉。
5.至若春和景明古义:日光;今义:景物。
6.沙鸥翔集古义:停息;今义:聚集。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义:曾经;今义:品尝。
8.进亦忧古义:在朝廷做官;今义:向前移动。
9.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细小。
(三)一词多义1.政通人和(顺利)然则北通巫峡(通往)2.政通人和(和乐)至若春和景明(和煦)3.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4.一碧万顷(一片)而或长烟一空(全)5.南极潇湘(至、到达)感极而悲者矣(极点)此乐何极(尽头)6.浊浪排空(天空)而或长烟一空(消散)7.而或长烟一空(有时)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四)词类活用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做州郡的太守)2.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有德行有才能的人)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前,在……之后)(五)重要虚词1. 之①属予作文以记之(代词,重修岳阳楼这件事)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助词,的)2.其①增其旧制(代词,指岳阳楼)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代词,他的)3.以①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来)②不以物喜(介词,因为)(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也”表示判断)2.倒装句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高”和“远”均为定语后置)②微斯人,吾谁与归?(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微斯人,吾与谁归”。
)(七)成语积累1.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形容国泰民安。
2.百废俱兴:许多原来荒废了的事情,都一下子兴办起来。
3.气象万千:形容事物、景象多种多样,壮丽美观。
4.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5.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6.先忧后乐:忧虑在天下人之先,安乐在天下人之后。
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7.波澜不惊: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
四、鉴赏品读1.首段叙述滕子京“谪守”之事有何用意?①交代本文写作起因。
②“谪守”暗含作者对仕途浮沉的感慨,奠下本文写作基调——下文的写景、抒情、议论都是围绕着如何对待贬谪这一点展开的。
③反映了作者一种积极的政治态度: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也应奋发,而不能消沉下去。
2.“衔”和“吞”这两个词用得好在何处?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衔”“吞”二字采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极力渲染洞庭湖的阔大气势,生动别致,绘成了一幅大气磅礴的画面。
3.这篇课文中的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语段,加以分析。
从全文看,本文写景、抒情、议论是融为一体的;具体而论,又表现出鲜明的层次性,表现为写景的独立,和议论与抒情的融合。
如第②段概写洞庭景物后,以“然则”一转,接以提问式的议论;第③段写洞庭风雨,第④段写洞庭春晴,后面都接以抒情;第④段则以“嗟夫!”开头,表现出强烈的抒情色彩,然后又接以整段的议论,议论中含有抒情的色彩。
文章最后又归于单纯而强烈的抒情,即“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样,写景与议论、抒情相互映衬,完美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4.“古仁人”与”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迁客骚人”的观物之情是阴风苦雨则悲,风和日丽则喜。
“古仁人”则不然,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忧民忧君之心不改,具有“先忧后乐”的伟大襟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作者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
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是对儒家传统的“与民同乐”观念的发展,更具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5.“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①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阔达胸怀和崇高情怀的肯定和赞美;②具有自勉之意,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以“古仁人”为学习榜样的决心;③表达了作者对好友滕子京的勉励之情;④同时,慨叹当今世人具有这种胸怀和情操的人太少了。
全文翻译宋仁宗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巴陵做知州。
到了第二年,巴陵郡政事通达百姓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全都复兴了,于是再度修整岳阳楼,扩大其原有规模,在上面刻录唐朝贤人以及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就在洞庭湖的风光上。
它包含远处的山峦,吞吐壮阔的长江,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晚明暗变幻,景色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非常详尽了。
这样,那么(从这里)向北可以通到巫峡,向南到达潇湘,被贬职的官员和多愁善感的文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游览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还是有所不同吧?那雨水连绵纷纷而下,接连数月不放晴,寒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浪潮冲击天空,太阳和星星都隐藏起光辉,高大的山形也隐没在阴云中,商人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猛虎长啸啼猿悲诉。
登上这座楼,就油然生出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忧惧谗言与批评,触目萧条,感慨极深而悲伤的心情了。
到了春风和暖阳光明媚的时节,湖面平静水波不兴,天色与湖光上下呼应,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歇息,美丽的鱼自由自在地游泳嬉戏,湖岸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茂盛而青翠。
有时大片烟雾全部消散,明亮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就像跳跃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里会有穷尽啊!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心胸阔达神清气爽,荣耀和屈辱一齐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种喜气洋洋的感情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之人的心境,或许都不同于上述两种表现,为什么呢?(他们)不因外物和自己的处境而或喜或悲,处于高高的朝堂,就担忧那些人民,处在僻远的江湖,就为那国君担忧。
这样进也忧虑,退也忧心。
(既然)这样,那么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又)同谁一道呢?写作时间为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文言文断句方法1明词性(一)明名词、代词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
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
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示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应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
再根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二)明动词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示例: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
▲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三)明虚词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的发语词和谦敬副词,“其、盖、凡、诸、唯、盍、夫、则、夫、且夫、若夫、窃、请、敬”等前面可断句。
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3、句末语气词 ,“者、也、矣、欤、哉、耶、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一般前后都可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