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伤中的影像学诊断
- 格式:pdf
- 大小:272.08 KB
- 文档页数:2
探究胸部外伤的CT诊断摘要:本文主要目的是探讨ct诊断胸部外伤的临床价值。
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150例经ct诊断的胸部外伤的相关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
结果经ct扫描,显示ct比常规x线平片在胸部外伤的诊断中更具优势。
说明胸部外伤多为复合性损伤,运用ct诊断比x线平片诊断优势非常显著,大大减少了误诊和漏诊,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关键词:胸部外伤;ct诊断;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81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335-01随着社会的发展,我院近年业务的稳步提升,胸外科的不断深入开展,胸部外伤明显增多。
胸部的重要组织器官多,外伤后通常病情紧急,且多合并有其他部位损伤,需要尽快明确诊断,外伤后及时应用胸部ct检查,能有效的提高影像诊断,为临床的抢救、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我院2009年l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并用ct扫描胸部外伤患者150例,现将其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并用ct 扫描胸部外伤患者150例,其中男113例,女37例,年龄9~80岁,平均38.7岁。
致伤原因:其中车祸88例,坠落伤32例,刀刺伤21例,挤压伤9例。
1.2临床表现:患者的临床症状以胸痛、呼吸困难为主,少量患者也会出现咳嗽、咳血等症状。
由于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其它器官损伤,如骨折及肝脾等脏器破裂,因此,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休克、昏迷、瘫痪等症状。
1.3仪器和方法:所有患者均做x线平片和ct扫描。
本院采用的是美国ge螺旋ct机,采用自动电流,进行容积扫描,螺距为1.5∶1,扫描厚度为7mm。
扫描结束后用层厚为7mm,层距为7mm的标准算法进行重建。
2检查结果经ct扫描,150例患者中肋骨骨折者107例,胸腔积血者61例,气胸者38例,肺挫伤者42例,肺不张者44例,皮下气肿者18例,纵膈气肿者11例,创伤性肺囊肿者9例,心包积血者7例;经x线检查肋骨骨折者104例,胸腔积血者16例,气胸者26例,肺挫伤者21例,肺不张者4例,皮下气肿者7例,纵膈气肿者3例,创伤性肺囊肿者1例,心包积血者0例。
胸部损伤的影像诊断分析目的探讨274例胸部损伤病例的影像诊断资料,总结胸部损伤的检查要点,鉴别诊断,注意事项等,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准确的影像诊断。
方法通过胸部平片、旋转透视法、CT等综合分析胸部损伤的影像特点。
结果胸部外伤首选的检查方法是透视下点片,必要时可加胸部的转动透视,这是临床诊断中最佳选择;CT在胸部损伤检查中,因密度分辨率高,层次分辨率高能清晰观察肺部损,而且CT对显露胸椎体椎管内情况较常规胸部平片更有优势,对于危重患者应首选CT 检查。
结论根据胸部患者的不同病情,科学合理地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影像诊断方法,会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影像诊断资料。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 274 cases of chest injury cases diagnostic imaging data,summed up the inspection points of chest injury,differential diagnosis,note,etc.to better serve and provide scientific and accurate clinical diagnostic imaging.Methods By chest radiography,rotating Perspective,CT chest injuries such a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image features.Results Chest trauma was the preferred examination under fluoroscopic spot film,necessary,to add the rotating rib perspective,this was the best choice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CT examination in chest injuries due to density,high resolution,high energy level resolution,a clear observation of the lung Department of loss,and thoracic CT revealed right inside the body of the spinal canal than in the case of conventional chest radiography advantage,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should choose CT.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chest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illness,scientific and rational way the integrated use of various diagnostic imaging methods,will provide accurate and reliable clinical imaging diagnosis.【Key words】Chest injuries; Imaging; Diagnosis近年来,随着我国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以及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胸部损伤患者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各种胸部损伤的原因及症状也呈多样化,因此胸部影像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也变得愈加复杂与重要。
106例闭合性胸部损伤的X线平片诊断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闭合性胸部损伤的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指导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106例闭台性胸外伤的x线资料,进行讨论。
结果:创伤性湿肺28例,约占26.4%;肋骨骨折26例,约占24.5%;肺挫裂伤21例,约占19.8%;创伤性肺血肿10例,约占9.4%;创伤性肺不张8例,约占7.5%;创伤性液气胸8例,约占7.5%;纵膈和皮下气肿4例,约占3.8%;;心包积气1例,约占1%;。
结论:x线平片在诊断闭合性胸部损伤上在当前,依然具有许多值得应用的价值,很适合在基层医院研究使用[关键词]闭合性;胸部损伤;x线平片闭合性胸外伤是由于受到强烈外力,导致的胸部组织器官的严重损伤。
目前基层医院诊断本病,主要采用x线检查。
很多肺实质损伤的患者在临床还没有出现明显症状前,即可显示x线阳性征象。
此外,还具有方便,价廉等优势。
故而,x线检查对胸部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106例闭台性胸外伤的x线资料进行分折。
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106例闭合性胸外伤的x 线资料进行分折。
其中,男性86例,占81.1%;女性20例,占18.9%。
年龄11—67岁,平均28.9岁。
由此可见,本病高发于青壮年男性。
致病原因:各种车撞伤48例,挤压伤42例,坠落伤7例,爆震伤9例.其中,以车祸伤及挤压伤比较多,分别占45.3%和40.0%。
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或呼吸困难、紫绀、咯血及皮下气肿,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合并肋骨骨折10例。
1.2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经x线摄片检查.采用胸部后前位和侧位,18例肋骨骨折采用滤线器投照。
2.结果本组106例患者经胸部拍片和随访观察,现总结其x线表现特点如下。
2.1创伤性湿肺。
本组28例,约占26.4%。
x线表现为患侧肺野内呈局限性或弥漫性肺纹理增多,边缘模糊.并有散在的斑点状阴影。
胸部创伤X线诊断和探讨【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267-01【摘要】本文分析了100例胸部创伤x线诊断实例,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胸部创伤;x线诊断;分析1 前言胸部创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并常有严重的复合伤存在,需尽快完成影像学检查并及时做出明确诊断。
笔者收集了本院几年来胸部创伤患者中部分伤势严重或有复合伤的x线资料,现将资料完整的23例患者的影像检查及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2 材料与方法2.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1999—2009年因胸部创伤均经x线胸片检查100例,男76例,女24例;年龄9—68岁,平均38岁;其中20岁以下者l4例,2l一40岁者56例,4l 50岁22例,5l岁以上者8例,绝大多数发生于男性青壮年。
外伤以交通事故最为多见,本组有54例,占54%,挤压伤27例,坠落伤6例,爆震伤l例,摔伤8例,撞击伤4例。
临床上以胸痛、胸闷、咳嗽、气紧、呼吸困难等为主要症状,个别伴咯血、咳血痰,其中以胸痛最多,且出现最早。
多数病人的体征为:意识清楚,受伤部位软组织肿胀,局部压痛,有的有骨摩擦感。
损伤类别及程度见表l。
2.2 方法: 外伤患者往往病情较重,胸部摄片采用站立后前位胸片88例,仰卧位前后位胸片l2例,少数加摄侧位或斜位。
3 结果3.1 肋骨骨折: 全组共发现87例,其中单根肋骨骨折者20例,多根肋骨骨折者67例,产生错位者78例,以5 9肋骨为最常见,因肋骨骨折导致局部胸廓塌陷者l2例。
3.2 肺挫伤: l8例,病变分布范围多在直接致伤的深部肺组织,常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边界模糊,有跨段、叶分布的小片状密影或大片状密影,边界不清,有些病例表现为局部肺野云雾状淡薄影。
3.3 创伤性湿肺: 24例,表现为沿支气管分布走向呈小片状阴影,多在双侧或单侧下肺野,或受伤部位肺内斑片状或大片状云雾状密影,导致肺野亮度降低,此类病变常伴肋骨骨折,临床症状重,阴影消散时间长。
2.3 空回肠穿孔 4例,2例表现为剑突下隐窝积气,其中1例合并有肝硬化腹水,1例表现为肝下肝圆韧带间隙裂隙样气体密度影,1例表现为胆囊窝处小囊泡状气体密度影,对该病例行多平面重建观察为游离气体。
手术证实空肠穿孔3例,回肠穿孔1例。
2.4 结肠穿孔 3例,2例表现为剑突下隐窝积气,1例气体量较大,合并有腹腔少量积液,1例表现为腹膜后间隙多数囊泡状气体密度影,其中1例螺旋CT检查前行立位腹平片发现有膈下游离气体。
手术证实2例升结肠穿孔,1例降结肠穿孔。
3 讨论CT游离气体征在诊断外伤性胃肠穿孔中有较高特异性,出现此征一般可确诊。
本组病例中剑突下隐窝是游离气体出现最多部位,对该部位少量游离气体的显示须采用合适的窗宽和窗位[3]将气体与腹腔内脂肪明确分开,这是进行游离气体定性的必要条件。
螺旋CT以其速度快、连续无间断的扫描方法及多平面重建的特点明显优于B超及X线,Cata lano对38例胃穿孔进行研究,显示对游离气体检出率,CT(92%)明显高于腹平片(74%)[4]。
根据CT表现发现游离气体所在部位可进行初步判断,并能早、快、准确的判断腹腔内游离气体的多少,对外科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螺旋CT对外伤性胃肠穿孔的定位诊断还具有一定困难。
腹腔内游离气体征作为一个孤立的征象,对胃肠穿孔部位的诊断价值非常有限,肝下肝圆韧带间隙游离气体如果与十二指肠旁少量积液同时出现,对十二指肠穿孔的定位诊断具有较可靠的价值;腹膜后间隙游离气体征应考虑十二指肠、升结肠或降结肠存在腹膜间位或外位肠管的穿孔。
其次CT未发现游离气体征仍不能完全除外胃肠道穿孔。
4 结论螺旋CT检查对外伤性胃肠穿孔的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对定位诊断有一定价值,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笔者认为对临床高度怀疑胃肠穿孔的外伤患者应行全腹部螺旋CT扫描并采用常规腹部窗和宽窗宽、较低窗位两种技术进行观察摄片,必要时对感兴趣区行多平面重建,以有效的提高诊断质量、避免漏诊。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中国社区医师2021年第37卷第15期现如今生产力以及经济发展迅速,建筑业、交通业也快速发展,发生交通事故伤、摔伤等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胸部外伤具有较高发病率,在外科疾病中占比较高[1]。
有关研究证实,准确诊断可促进患者治疗和康复,提升治疗效果,将预后效果予以改善[2]。
对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胸部外伤患者52例进行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的价值作用研讨。
资料与方法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胸部外伤患者52例,男24例,女28例;年龄19~61岁,平均(40.32±2.15)岁;依照临床调查结果显示,重物砸伤损伤13例,高处坠落伤损伤10例,交通事故伤损伤29例。
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方法:所有患者均实施X 线、64排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诊断。
①X 线片:使用法国THALES 公司生产的DR 摄片机进行诊断,型号为Pixium 3542EZ,对患者实施正斜位、胸部正位X 线检查。
②CT:使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16排螺旋CT,型号为Mx16-Slice,对患者实施检查,调整患者体位,保持仰卧位,自肺尖上3cm 部位实施扫描,扫描至肋骨下缘,对全部肋骨实施扫描,管电流为500mA、管电压为120kV,设置扫描层厚为12mm、螺距为0.25、扫描周期为0.5s、重建层厚为3mm,扫描后净化数据传输至工作站对工作进行重建。
观察指标: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比较:CT 诊断肺挫裂伤以及肋骨骨折检出率均高于X 线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诊断方法的肩胛骨骨折、锁骨骨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作者:宁强【摘要】目的为了给诊断医师做出正确诊断提供可靠而有效的依据,减少肋骨骨折漏诊率或误诊率。
方法选取来院就诊胸部外伤病例50个,通过对其用常规方法和改进后的方法进行x线投照检查。
结果:对于抽查的50个病例,用常规方法得出的阳性检出率为46%,正确诊断率为92%。
通过改进的方法得出的阳性检出率为50%,正确诊断率为100%。
结论采用了改进后的方法后,大大降低了漏诊率及误诊率,提高了正确诊断率。
【关键词】胸部外伤; 膈下肋骨;阴极;切线位;透视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通过选取的50个病例进行检查,所有的病例均为胸部外伤的患者,年龄在20~50岁之间的成年男女,有外伤史,并且得到他们的同意之后来进行试验的。
2.方法:首先进行比较常规的投照方法,分别拍摄前后位和双斜位。
改进后的方法为对病人进行查体,问清疼痛的部位,若病人前肋疼痛则拍后前位,后肋疼痛则拍前后位,总之是让患侧紧贴平板探测器,并且让患者膈肌靠近阴极。
对于膈上肋骨疼痛患者要采取吸气-屏气-曝光,对于膈下肋骨疼痛患者采用吸气-呼气-屏气-曝光。
当发现有可疑骨折还要加照切线位,必要时进行透视,拍摄切线位时中心点既为疼痛部位。
3.关于摄影条件要尽量选择高Kv、小Mas。
当然,Kv亦不能太高,对于目前使用的DR来说管电压设置在75Kv左右效果不错,采用电离室控制曝光量。
结果通过改进后的方法对病号的检查结果为肋骨骨折的有25例,通过对病号的追踪调查得到正确的诊断率为100%。
而用普通常规的方法投照得到的检查结果为肋骨骨折的有23例,其中漏诊2例,误诊1例。
正确的诊断率仅为92%。
此漏诊两例是通过加照切线位和透视的方法得出诊断的,所以改进后的方法对于诊断方面提供了更好的影像资料。
讨论拍摄正位时让患者疼痛侧肋骨贴紧平板探测器,是为了使患侧肋骨显示更加清晰,不至使放大现象所造成的图像失真而给诊断带来不便。
有一点要注意,就是通过实践发现无论拍摄后前位还是前后位,所显示的肋骨影像还是后肋比较清晰,这是由于后肋走形相对比较规整,但是只要仔细观察这两种方式是有一定区别的,后前位所示的前肋要比前后为更利于观察。
X线平片和CT扫描对胸部外伤诊断价值胸部外伤的死亡率普遍较高,随着交通事故和意外事故的增加,胸部外伤的发生病例也日益增多,当前普遍采用的诊断方式是X线平片和CT扫描技术,两种诊断技术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为医生提供精确的诊断结果。
本文主要通过对于两种技术在患者诊断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X线乎片CT扫描技术胸部外伤诊断价值近年来,胸部外伤的发生案例逐年增多,这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并可能带来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会引发呼吸的衰竭,严重者甚至引发生命危险[1]。
因此,在胸部外伤的治疗中,准确的前期诊断对于救治起着关键的作用,下面以临床案例为试验对象,详细分析X线平片及CT扫描珲胸外伤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和方法1.1 实验方法和资料选择一段时间内不同胸外伤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本实验选择住院的180例患者,在受伤24小时内分别进行X线平片以及CT扫描检查,同时保持男女的比例在一比一左右,消除性别差距对于实验结果的影响。
本实验使用的检测的方法有[2]:①对于x线平片检查,要注意患者的检测体位,如果患者能够进行站立检测,就让患者站立体位正对着仪器拍摄检测,如果患者由于损伤的原因不能进行站立检测,可以采用仰卧姿势进行高千伏进行拍摄;②对于CT扫描检测,设置CT扫描参数为电流为120mA,电压控制在120kv,层距以及层厚均设置为10mm,对胸部重点关注部位可加扫3一5mm的薄层。
对于初诊怀疑骨折等病例实施薄层扫描,扫描过程中使用纵隔窗、肺窗、骨窗进行观察。
1.2检测设备X线片机采用Definium 6000(飞天III)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CT机采用美国GE 64排128层CT(Optima CT660 128T)。
1.3统计学处理由于检测的数据较多,同时检测的患者胸外伤的部位不同,因此通常会采用统计软件来处理数据,并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对胸部外伤的CT诊断分析目的探究CT诊断在胸部外伤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方法收集、分析、总结自2012年至2013年前来我院进行CT诊断的胸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在胸部外伤诊断中,CT更具有优势。
结论胸外伤大多属于复合型的损伤,因此在临床诊断中CT,比使用X线平片更具有优势,可以提高诊断效果。
标签:胸部外伤;CT诊断;分析随着交通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发展,再加上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就导致人体受到创伤几率的增多,尤其是胸部受到外伤的几率大大提高。
胸部具有多种器官组织,一旦发生外伤就属于病情危急的情况。
并且胸外伤患者多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如果不能及时诊断患者发病位置,就可能导致误诊或者漏诊,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临床上对胸外伤患者的诊断方式也多样,其中较为常见的则是螺旋CT扫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较为准确的诊断意见。
笔者分析自2012年到2013年两年内前来我院就诊的胸外伤患者掃描病例,对胸外伤的CT诊断进行分析汇总。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了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前来我院治疗的胸部外伤患者,共计150例,其中男性105例,女性45例,年龄范围为7岁至81岁,平均年龄为35.9岁。
其中车祸76例,坠落44例,刀刺17例,挤压13例。
2.临床表现胸外伤患者临床表现总结如下:伤处疼痛,深呼吸及咳嗽时疼痛明显加剧,严重者局部可触及骨折断端,同时可能会因骨折导致其他器官损伤,诸如肝脾脏破裂等。
一些患者还会发生昏迷、休克等症状。
3.方法使用四层螺旋CT机,以120KV,100mA,10mm层厚无间隔方式进行扫描。
其中一部分患者采用3到5mm间隔重建的方式,再通过多平图面重建以及容积再现法进行骨折全貌的观察。
在观察期间,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情况嘱咐其放缓呼吸或者屏气。
对患者进行胸部一次性的螺旋扫描,其中层厚与层距为5毫米,后重建层厚为2毫米,层距为1毫米。
二、结果通过扫描,在这150例胸外伤患者中,肋骨骨折患者为114例,胸腔积血患者为54例,气胸患者为35例,肺挫伤患者为45例,肺不张患者50例,皮下气肿患者为12例,纵隔气肿患者9例,创伤性肺囊肿患者11例,细胞积血患者7例。
胸外伤中的影像学诊断本组病例共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最小年龄仅5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约44岁。
致伤原因主要是车祸,达26例,其次为撞击伤4例,临床症状主要有胸痛27例、胸闷18例、咳嗽24例、呼吸困难8例、肋骨骨折3例、痰中带血或咯血3例等。
所有病人入院后均先后做了胸部正侧位X线平片和CT扫描,绝大多数(29例)病人复查了X线,有少数病人(7例)复查了CT。
2 结果2.1 X线表现肺挫伤后肺间质内的出血和血浆渗出,表现为肺血管纹理粗而模糊,伴有斑点状模糊影,肺泡内的血液和血浆渗出引起的实变,表现为不规则斑片状及大片状的实变阴影。
间质和肺泡内的改变通常同时存在,或以一种表现为主,病变分布可不按肺段或肺叶的范围。
肺挫伤的吸收较快,在24h~48h就开始吸收,于3天~10天完全吸收,单纯的肺挫伤吸收后可不留任何痕迹。
2.2 CT表现CT表现是肺间质及肺泡的广泛挫伤和撕裂伤所引期的复合性改变。
多位于中下肺野,上肺野较少见。
主要表现有(1)肺实质内散在性斑点状、小片状稍高密度灶,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边缘模糊。
本组有此表现者18例。
(2)大片状或呈叶段分布的高密度灶,其内密度欠均匀,边缘不规则且模糊。
本组有10例。
(3)呈磨玻璃样改变的云雾状稍高密度灶。
本组有5例。
(4)肺血管影增浓、模糊且粗细不均。
本组有4例.(5)肺内显示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薄壁囊腔样低密度灶。
本组有1例。
上述CT表现在同一例中常混合存在。
本组中CT发现有血、气胸者6例,肋骨骨折7例,纵隔气肿2例,皮下气肿7例,肺内血肿4例。
2.3 MRIMRI上新鲜血肿表现短T1和长T2信号,三维影像对于血肿范围的判断是其他方法不能比拟的。
3 讨论3.1胸部外伤的影像诊断中,常规X线胸片以其价格低廉、检查方便,成为首选检查项目。
但胸片有其不足之处,其密度分辨率较低、影像重叠、病变定位不够精确。
CT克服了常规X线胸片检查不足,不存在影像重叠,密度分辨率高,,有利于细微病变的观察,而且能够显示脊柱肺门前后、心脏后部以及肺底膈面等等隐蔽部位的病变。
胸外伤中的影像学诊断
发表时间:2013-05-03T15:30:22.3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7期供稿作者:孙旭[导读] 胸部外伤的影像诊断中,常规X线胸片以其价格低廉、检查方便,成为首选检查项目。
孙旭 (皇姑区中心医院 110036)【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7-0016-02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共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最小年龄仅5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约44岁。
致伤原因主要是车祸,达26例,其次为撞击伤4例,临床症状主要有胸痛27例、胸闷18例、咳嗽24例、呼吸困难8例、肋骨骨折3例、痰中带血或咯血3例等。
所有病人入院后均先后做了胸部正侧位X线平片和CT扫描,绝大多数(29例)病人复查了X线,有少数病人(7例)复查了CT。
2 结果 2.1 X线表现
肺挫伤后肺间质内的出血和血浆渗出,表现为肺血管纹理粗而模糊,伴有斑点状模糊影,肺泡内的血液和血浆渗出引起的实变,表现为不规则斑片状及大片状的实变阴影。
间质和肺泡内的改变通常同时存在,或以一种表现为主,病变分布可不按肺段或肺叶的范围。
肺挫伤的吸收较快,在24h~48h就开始吸收,于3天~10天完全吸收,单纯的肺挫伤吸收后可不留任何痕迹。
2.2 CT表现 CT表现是肺间质及肺泡的广泛挫伤和撕裂伤所引期的复合性改变。
多位于中下肺野,上肺野较少见。
主要表现有(1)肺实质内散在性斑点状、小片状稍高密度灶,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边缘模糊。
本组有此表现者18例。
(2)大片状或呈叶段分布的高密度灶,其内密度欠均匀,边缘不规则且模糊。
本组有10例。
(3)呈磨玻璃样改变的云雾状稍高密度灶。
本组有5例。
(4)肺血管影增浓、模糊且粗细不均。
本组有4例.
(5)肺内显示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薄壁囊腔样低密度灶。
本组有1例。
上述CT表现在同一例中常混合存在。
本组中CT发现有血、气胸者6例,肋骨骨折7例,纵隔气肿2例,皮下气肿7例,肺内血肿4例。
2.3 MRI MRI上新鲜血肿表现短T1和长T2信号,三维影像对于血肿范围的判断是其他方法不能比拟的。
3 讨论 3.1胸部外伤的影像诊断中,常规X线胸片以其价格低廉、检查方便,成为首选检查项目。
但胸片有其不足之处,其密度分辨率较低、影像重叠、病变定位不够精确。
CT克服了常规X线胸片检查不足,不存在影像重叠,密度分辨率高,,有利于细微病变的观察,而且能够显示脊柱肺门前后、心脏后部以及肺底膈面等等隐蔽部位的病变。
近年应用螺旋CT较普通CT更为优越,可以消除因呼吸运动所引起的病变遗漏之不足,一次屏气即可完成全胸扫描,成为胸部病变影像诊断的最佳检查手段。
因此CT在胸部外伤的影像诊断中具有常规X线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肺挫伤为一种有外界暴力所致的肺组织渗出性病变。
而肺撕裂伤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肺组织所引起的肺组织断裂损伤,主要病理改变为肺局灶性出血和肺气囊形成。
小的肺挫伤及撕裂伤早期胸片常漏诊,CT以其断面成像而易于诊断,创伤性湿肺表现为肺纹理增强,弥漫性斑片状高密度影、肺透亮度降低,部分区域可呈现为实变征象。
创伤性湿肺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创伤引起神经反射异常、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肺微循环障碍等因素有关。
病灶的分布不呈肺叶或节段性。
散在性病灶可能是挫伤肺与支气管存在交通,致使病灶沿支气管扩散有关;只有当肺挫伤与支气管树的交通受到破坏,才能形成肺的局限性血肿。
单纯肺挫伤吸收后不留任何痕迹,如伤后48h无吸收反而加重者则应考虑为肺实质内继发感染或继续出血等合并症存在。
3.2 对胸腔积液、积血及气胸的观察CT优于X线平片,少量积液X线平片常难以显示,CT由于对各种组织的衰减值不同,因此即使液体量很少也可分辨出来,同时还可以通过CT值测定推断是积液还是积血,血胸的CT值一般高于水,约30-40hu。
气胸的CT表现为胸腔内极低密度的气体影,位于所在体位的上部,内无肺纹理,与肺相邻侧可见片状脏层胸膜;伴胸腔积液或积血时,可见气-液平面,量大时可见纵隔移位。
少量气胸卧位时X线平片见不到肺组织被压缩的边缘,CT显示游离气体偏于胸壁前方,侧胸壁处仍为肺组织所占据,故卧位X线平片不能显示少量气胸。
3.3 对胸骨、肩胛骨、胸锁关节及胸椎的观察,CT优于X线平片。
对上述几个部位的病变,X线平片容易疏忽漏诊,而CT由于其密度分辨高,组织结构无重叠,因而能清晰显示以上组织结构的细微病变。
本组病例CT检出胸椎骨折2例,肩胛骨骨折及锁骨骨折各2例,X线平片均显示欠淸。
3.4 单纯肋骨骨折CT显示稍逊于X线平片。
CT能反映骨折成角及向腔内突出的情况,但不能依据CT判断有无裂隙骨折及骨折的数目,X线平片在反映胸廓全貌、肋骨骨折方面优于CT。
本组病例中,CT发现肋骨骨折仅3例,而X线平片证实单纯肋骨骨折达5例。
3.5 CT检查对胸部创伤的诊断价值:胸部创伤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是临床治疗与抢救危重伤员的关键。
胸部CT检查能够准确地显示胸壁软组织损伤的部位、范围及程度,胸廓骨骼的骨折,皮下血气肿,血气胸,纵膈支气管、血管及肺实质损伤等综合病症。
胸部创伤往往是全身创伤的一部分,当病情危重时,特别是复合伤、休克、昏迷及呼吸急促的病人往往不能很好地配合检查,加之体位关系,不能过多搬动病人,有时给检查带来困难。
CT检查时间较短,可免除不必要的搬动,而且检查多层次,前后无重叠,可以观察多个器官损伤,因此CT对胸部创伤危重病人的观察有其独到之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胸部外伤的影像诊断中,CT较常规X线优越,CT可弥补常规X线的不足。
由于CT检查费用较贵,患者就诊时仍应首选x线胸片检查,对于常规X线不能明确诊断者应加做CT扫描以防漏诊。
X线胸片敏感性、特异性差,局灶性小面积病变和摄影条件不当时易造成漏诊、误诊。
而CT因其密度分辨率高,敏感性强,可明确病变部位、性质及程度,尤其对伤势严重且有复合伤的患者可明确诊断,及时手术可以挽救危重者生命,并大大提高治愈率。
血肿在磁共振上诊断具有特征性,定性诊断比较准确。
建议对严重的胸部创伤或有复合伤的患者以及有经济条件的患者,急诊时除常规X线检查外,应及时作胸部CT检查,以尽快明确诊断。
一般来说,CT检查可满足诊断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