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其二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847.21 KB
- 文档页数:21
《马嵬(其二)》名句赏析
[名句]他生未卜此生休
[原文]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析赏]此诗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
玄宗和贵妃曾有七七日夜半“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的世世生生愿结为夫妇的誓言。
后来杨贵妃死于马嵬坡,玄宗曾遣道士远访贵妃,遍求不见。
“他生未卜此生休”,是说来生的命运如何(能否结为夫妇)尚不可知,而此生的恩爱却已先休了。
后人常用此句来感伤命运的多苦,他生尚不敢预料而此生的幸福早已完了,命也如斯!。
《马嵬·其⼆》赏析1 古诗原⽂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未⼘此⽣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复鸡⼈报晓筹。
此⽇六军同驻马,当时七⼣笑牵⽜。
如何四纪为天⼦,不及卢家有莫愁。
译⽂翻译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未可预知,今⽣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不再有宫中鸡⼈,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我们还嗤笑织⼥耕⽜。
如何历经四纪,⾝份贵为天⼦,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陪伴莫愁。
注释解释 战国时齐国的邹衍曾宣扬“⼤九州”之说,声⾔除中国的九州外,海外还有九个同样的“九州”。
杨贵妃死后,有术⼠说在海外的仙⼭找到了她,并带回⾦钗之类的装饰物给唐⽞宗看。
这句有讽刺唐⽞宗 痴⼼空想的意思。
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传说唐⽞宗和杨贵妃曾誓约“世世为夫妻”。
这句是说,不管来⽣怎样,今⽣的夫妻缘分已经断了。
虎旅,指跟随唐⽞宗赴蜀的禁卫军。
宵柝,夜间巡逻时⽤的梆⼦。
鸡⼈:皇宫中报时的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具。
天宝⼗五年(756)六⽉⼗四⽇,随唐⽞宗西⾏的军队在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
当年李、杨在长⽣殿盟誓恩爱,朝朝暮暮,还笑话天上的⽜郎织⼥⼀年只能相会⼀个夜晚。
四⼗⼋年。
古⼈以⽊星绕⽇⼀周(⼗⼆年)为⼀纪。
⽞宗实际在位四⼗五年。
南朝乐府歌辞《河东之⽔歌》:"莫愁⼗三能织绮,⼗四采桑南陌头,⼗五嫁为卢家妇,⼗六⽣⼉字阿 侯。
"此以平民⼥⼦莫愁婚嫁⽣活的幸福与帝、妃的爱情悲剧对⽐。
《马嵬·其⼆》赏析2 【原⽂】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未⼘此⽣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复鸡⼈报晓筹。
此⽇六军同驻马,当时七⼣笑牵⽜。
如何四纪为天⼦,不及卢家有莫愁。
【翻译】 忽然听到传闻,说海外还有九州,贵妃就住在那⾥的仙⼭上;来⽣之誓约夫妇相守的事尚且虚幻渺茫,⽽今⽣的缘分已分明结束了。
高二语文第7课(上册) 马嵬·二原文注解及知识点马嵬·二创作背景:此诗是在写马嵬事变,马嵬事变发生在安史之乱爆发后。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那种国势颓危的氛围下,这不能不使他对历史抱有更多的批判意识,对政治怀有更多的拯救情绪,对荒淫误国者含有更多的痛恨心理,因此写下这组诗以达讽喻之意。
马嵬·二原文知识点1、李商隐的《马嵬·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惑①感伤心哀,借古讽今。
②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③别有寓意,启迪后人。
2、马嵬·二借什么的历史事件,批评、讽刺了什么?解惑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
“徒闻”者,徒然听说也。
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
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马嵬·二原文海外徒闻更九州[1],他生未卜[2]此生休。
空闻虎旅[3]传宵柝,无复鸡人[4]报晓筹。
此日[5]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6]。
如何四纪[7]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8]。
马嵬·二注解1、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句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
”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 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2、未卜:一作“未决”。
3、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传:一作“鸣”。
宵柝(tuò):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4、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马嵬》赏析(其二)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是李商隐的《马嵬》赏析(其二),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李商隐,唐代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进士及第。
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郁郁不得志。
诗歌成就很高,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或抒发政治失意之痛,或反映晚唐政治生活,或为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其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读者所喜爱。
构思新巧,辞藻华美,想象丰富,格律严整,风格婉转缠绵,文学价值较高。
有《李义山诗集》。
[3]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诗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金钗,并坚订他生之约的传说故事而言。
诗人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九州更变,四海翻腾,海外徒然悲叹,而“他生”之约,难以实现。
三四句承上铺写。
“空闻”、“宵柝”,即未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报晓”。
此皆承上两句“徒闻”、“未卜”之意,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
五六句转入实事。
“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指七夕相约之时。
“六军同驻马”指禁军哗变,李、杨两人的爱情也一同“驻马”了,幻灭成空。
“七夕笑牵牛”,意为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 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令人可悯而又可笑。
诗人把六军愤慨之情与长生殿秘密之誓,相映成趣,议论深刻,笔锋犀利。
七八句以反诘语气反衬作结。
“纪”,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
“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
此言贵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爱情甜蜜,生活幸福。
诗人借“莫愁”以寄托感慨。
以“如何”来反问,暗含指责。
《马嵬 (其二)》(李商隐)评析原文:《马嵬 (其二)》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评析:事物的偶然性,有时会使无足轻重的人物,成为历史闻人,令荒山僻野之地,永驻人们的记忆。
“杨玉环”和“马嵬”就是这样被刻在中国中古史上由盛及衰的转捩碑石上。
马嵬即马嵬坡,故址在今陕西兴平北二十三里,因晋人马嵬于此筑城避难,故名。
(《元和郡县图志》)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的“冀马燕犀”攻破了潼关。
唐明皇携带杨玉环姊妹同宰相杨钊(国忠)等,由禁卫军护卫仓皇奔蜀。
途经马嵬,兵士哗变,诛杀杨国忠并逼迫唐明皇赐死杨玉环,历史上称为“马嵬之变”。
酿成悲剧的原因和责任,旧史往往归咎于杨玉环,而以“女祸误国”为唐明皇开脱。
李商隐《马嵬》诗在哀叹感悼之中,却以反诘的口吻提出了另一见解:“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含蓄地指出,正是由于皇帝本人治国无方,才招致了杨玉环被缢身死的悲剧。
杨玉环被缢杀以后,唐代民间自士林至于野老便有许多关于她没有死的传说。
一种认为她居住在海上仙山,后来唐明皇命临邛道士为她招魂,在蓬莱找到了她,“海外徒闻更九州”写的就是这一虚无缥缈的传说。
题为《马嵬》,平庸作手会从史事述起,而诗人却从一件奇闻异事切入,如“危峰矗天,当面崛起”(吴乔《围炉诗话》卷一),寓历史兴亡于感慨突兀之中。
明皇思杨妃,历史上有明文记载。
明皇或者出以真情,或者由于悔恨,更或因失势后迁入南内,悲思感慨,对玉环生前之感情尤觉可贵。
然“此生休”矣!于是寄望于他生再结同心。
然而,“他生未卜此生休”,诗人用这一极具现实感的断语,将他的虚无渺茫的企望也彻底粉碎。
而“他生”、“此生”的复叠回环,又似为他们留下悔恨的绵绵相思,这一句与首句的“徒闻”又互相关应。
中间二联由“此生休”逗出,选取典型的细节,形象地概括了马嵬兵变的经过。
关于李杨悲剧,史传或小说当然记载得较为详细,如白居易《长恨歌》、郑嵎《津阳门诗》等。
《马嵬》(其二)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及任务:1、知人论世,把握写作意图及“讽意至深,用笔至细”。
2、学会诵读诗歌,体会诗歌意境高远的特点。
3、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习重点: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对比衬托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教学过程:一、导入: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我们学习经典的脚步从没有停过。
古典诗词承载了中华文明的更迭演进,今天让我们走进晚唐诗人李商隐的《马嵬》(其二)感受诗词中绵延千年的魅力。
李商隐,我们同学熟悉吗?——学过他的诗吗?《夜雨寄北》,还有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无题》。
这两首诗都是什么题材的?爱情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马嵬》(其二)是什么题材的?看题目,是地名,发生了什么重要历史事件?马嵬之变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
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
史称“马嵬之变”。
据考证,李商隐写《马嵬》(其二)这首诗的时候,距离“马嵬之变”已经80多年。
到李商隐的时候,已成为历史,这类诗歌属于咏史诗,也就是叙事诗。
二、感受诗词的魅力,离不开朗读,我们每一个同学要成为一名朗读者。
找同学朗读。
正音,节奏教师范读(节拍提示)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学生读 ---齐读三、唐朝的白居易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
为时事而作的主张,是历代文人富于历史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
李商隐写作《夜雨寄北》的意图是表达对妻子的思念那么李商隐写《马嵬》(其二)这首诗的意图是什么呢?对《马嵬》(其二)这首诗,近代人黄侃评论说是“讽意至深,用笔至细”,你是怎样理解的?这里的“讽”如何理解?“用笔”指的是写文章注意哪方面?叙事、修辞等方面讽有讽刺、讽谏之一,这里的“讽”什么意思?是讽刺,看看讽刺了什么人。
《马嵬》(其二)说课稿(含反思)一、说教材《马嵬》(其二)是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属于古代诗歌。
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古代诗歌鉴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鉴赏诗歌的要点便是在读通、读懂诗歌的基础上体悟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蕴含的情感,把握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而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意境高远,语言华美,风格秾丽,值得玩味。
马嵬》(其二)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感受、鉴赏。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①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特色;②诵读,认识并积累生僻字词,如:惘、瑟、嵬、柝。
2、能力目标:①训练诵读诗歌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②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手法。
3、德育目标:认识封建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4、教学重点:能力目标①、②5、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情感、意境及表现手法三、说教法诵读指导、引导讲解、点拨启发、讨论领悟、探究、归纳总结四、教具多媒体、导学案五、时间一课时六、说学习过程1、以李商隐诗词中的名句导入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 “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他们耳熟能详的这些名句的重温进而激发他们了解李商隐及阅读他的作品的兴趣。
2、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这部分内容量比较大,全部由多媒体展现。
所谓“知人论世”,了解了作者及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诗歌。
3、学习《锦瑟》,解题“锦瑟”,意为“装饰华美的瑟”。
①、范读正音(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听出感情)②、朗读指导正音之后,请个别学生朗读,就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评价、指导。
③、反复诵读,请学生说感受。
马嵬(其二)原文及翻译马嵬(其二)原文及翻译、注释马嵬其二,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一开头夹叙夹议,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马嵬(其二)原文及翻译,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马嵬(其二)原文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其二)翻译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注释1.战国时齐国的邹衍曾宣扬“大九州”之说,声言除中国的九州外,海外还有九个同样的“九州”。
杨贵妃死后,有术士说在海外的仙山找到了她,并带回金钗之类的装饰物给唐玄宗看。
这句有讽刺唐玄宗痴心空想的意思。
2.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曾誓约“世世为夫妻”。
这句是说,不管来生怎样,今生的夫妻缘分已经断了。
3.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4.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5.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6.筹:计时的用具。
7.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十四日,随唐玄宗西行的军队在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
8.当年李、杨在长生殿盟誓恩爱,朝朝暮暮,还笑话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个夜晚。
9.四十八年。
古人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玄宗实际在位四十五年。
10.南朝乐府歌辞《河东之水歌》:“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此以平民女子莫愁婚嫁生活的幸福与帝、妃的爱情悲剧对比。
解析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马嵬》其二——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4.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1.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特别是其诗歌的对比衬托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
【教学方法】以诵读感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充分交流。
作品翻译:传说,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
恐怕他们的今生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
相守与分离,有与谁知。
回想明皇当年暂驻马嵬,空闻金沱声,不见宫室繁华,短短几夕间物是人非,斗转星移。
岂料玉颜已成空。
胞兄不正,三军怒斩其妹。
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长生殿嗤笑牛郎织女的天。
谁料,竟然连牛郎织女也不如。
想来天子也不过如此,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
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作者的生活背景:作者此时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
因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作者的时代背景:晚唐是由衰落走向灭亡的时代,当时藩政割据,宦官专权,民党纷争,土藩、回纥的不断侵扰,使唐王朝岌岌可危,统治阶级荒淫腐朽,对农民搜刮严重,农民起义频繁爆发。
创作背景:比诗咏叹马嵬事变,马嵬事变历史发生于唐玄宗天宝14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李商隐生活在晚唐,那种国事颓危的氛围下,这不能不使她对历史抱有更多的批判意识,对政治怀有更多的拯救情绪,对荒淫误国者含有更多的痛恨心理,因此写下了这组诗以达讽喻之情。
意象:海外、九州、虎旅、宵柝、鸡人、筹意境:一幅海内外哗变而萧索的画面分析: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
马嵬(其二)读书笔记300如何理解《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1.《马嵬(其二)》的写作手法诗歌在艺术上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的手法。
例如:颔联中,诗人用\"虎旅传宵柝\"就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同时,诗人还用宫廷中的鸡哨人报晓筹\"反衬马鬼驿的\"虎旅传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境跃然纸上。
再如:颈联中\"六军同驻马\"和“七夕笑牵牛吻”成对比,意义丰富,耐人寻味。
玄宗当年七夕和杨贵妃\"密相誓心;要\"世世为夫妇\",而讥笑牛郎与织女只能一年一会,可是现在当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杨贵妃却落得被\"赐死的结局,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无遗。
又如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皇帝的唐玄宗却保不住自己的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够保住自己的妻子莫愁。
为什么皇帝还不如普通百姓呢?耐人思索。
2.《马嵬(其二)》的基调第二首继承了前一首的基调,却更胜一筹,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
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
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
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
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
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
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
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
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
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出自唐代的《马嵬·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译文及注释】译文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注释①战国时齐国的邹衍曾宣扬“大九州”之说,声言除中国的九州外,海外还有九个同样的“九州”。
杨贵妃死后,有术士说在海外的仙山找到了她,并带回金钗之类的装饰物给唐玄宗看。
这句有讽刺唐玄宗痴心空想的意思。
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②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曾誓约“世世为夫妻”。
这句是说,不管来生怎样,今生的夫妻缘分已经断了。
③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④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用具。
⑤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十四日,随唐玄宗西行的军队在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
⑥当年李、杨在长生殿盟誓恩爱,朝朝暮暮,还笑话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个夜晚。
⑦四十八年。
古人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玄宗实际在位四十五年。
⑧南朝歌辞《河东之水歌》:"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此以平民女子莫愁婚嫁生活的幸福与帝、妃的爱情悲剧对比。
【赏析】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
“徒闻”者,徒然听说也。
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