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扩散与相变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36
材料的扩散与相变考试参考解答名词解释扩散激活能:在扩散过程中,原子从原始平衡位置跳动迁移到新的平衡位置,所必须越过的能垒值或称所必须增加的最低能量。
空位扩散:和空位相邻的原子比较容易进入空位位置而使其原来占据的位置变为空位,如此不断就可以实现原子迁移。
化学扩散:由于浓度梯度所引起的扩散。
扩散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X 轴的单位平面的原子数量,单位为mol/cm 2s, 1/cm 2s, g/cm 2s 非均匀形核:新相优先在母相中存在的异质处形核,即依附于液相中的杂质或外表面形核。
反应扩散:由扩散造成的浓度分布以及由合金系统决定的不同相所对应的固溶度势必在扩散过程中产生中间相,这种通过扩散而形成新相的现象称为反应扩散。
惯析面:马氏体总是在母相的特定的晶面上析出,伴随着马氏体相变的切变,一般与此晶面平行,此晶面为基体与马氏体相所共有,称为惯析面。
TTT 图: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动力学图,又称C 曲线。
溶质原子贫化区:由于空位的存在,促使溶质原子向晶界迁移的偏聚,辐射或加热时产生大量空位在冷却时向晶界迁移并消失,同时拖着溶质原子运动,溶质原子富集在晶界。
偏聚范围大,在晶界上形成一定宽度偏聚带,达几微米,偏聚带两侧有溶质原子贫化区。
解答题:(27分)1.在一维稳态扩散情况下,试推导出扩散物质的浓度与坐标的分布函数。
稳态扩散:220,0C C CD t t x∂∂∂===∂∂∂ 从而:,C(x)Ax+B Cconst A x∂===∂积分可得 设:得:211211121(),()C C C x C C C x B C A C x x C L C C L L---==⇒=⇒=+-2.将一根Fe-0.4%C-4%Si 合金棒与一根Fe-0.4%C 合金棒焊接在一起,经1015℃×10天扩散退火会产生什么现象?并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见上交材基3.公式2D P α=Γ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简述在间隙扩散与空位扩散机制中D 表达式的区别? D 表示单位梯度下的通量,即为扩散系数,单位为2/cm s 或2/m s 间隙扩散机制中D 的表达式:2**exp()exp()S H D a R RTαν∆∆=- 20*exp()S D a Rαν∆=为频率因子,*S ∆激活熵,*H ∆激活焓 空位扩散机制中D 的表达式:**2exp()exp()v vS S H H D a R RT αν∆+∆∆+∆=- *20exp()vS S D a Rαν∆+∆=频率因子可见,空位机制比间隙机制需要更大的扩散激活能。
材料的扩散与相变考试参考解答名词解释扩散激活能:在扩散过程中,原子从原始平衡位置跳动迁移到新的平衡位置,所必须越过的能垒值或称所必须增加的最低能量。
空位扩散:和空位相邻的原子比较容易进入空位位置而使其原来占据的位置变为空位,如此不断就可以实现原子迁移。
化学扩散:由于浓度梯度所引起的扩散。
扩散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X 轴的单位平面的原子数量,单位为mol/cm 2s, 1/cm 2s, g/cm 2s 非均匀形核:新相优先在母相中存在的异质处形核,即依附于液相中的杂质或外表面形核。
反应扩散:由扩散造成的浓度分布以及由合金系统决定的不同相所对应的固溶度势必在扩散过程中产生中间相,这种通过扩散而形成新相的现象称为反应扩散。
惯析面:马氏体总是在母相的特定的晶面上析出,伴随着马氏体相变的切变,一般与此晶面平行,此晶面为基体与马氏体相所共有,称为惯析面。
TTT 图: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动力学图,又称C 曲线。
溶质原子贫化区:由于空位的存在,促使溶质原子向晶界迁移的偏聚,辐射或加热时产生大量空位在冷却时向晶界迁移并消失,同时拖着溶质原子运动,溶质原子富集在晶界。
偏聚范围大,在晶界上形成一定宽度偏聚带,达几微米,偏聚带两侧有溶质原子贫化区。
解答题:(27分)1.在一维稳态扩散情况下,试推导出扩散物质的浓度与坐标的分布函数。
稳态扩散:220,0C C CD t t x∂∂∂===∂∂∂ 从而:,C(x)Ax+B Cconst A x∂===∂积分可得 设:得:211211121(),()C C C x C C C x B C A C x x C L C C L L---==⇒=⇒=+-2.将一根Fe-0.4%C-4%Si 合金棒与一根Fe-0.4%C 合金棒焊接在一起,经1015℃×10天扩散退火会产生什么现象?并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见上交材基3.公式2D P α=Γ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简述在间隙扩散与空位扩散机制中D 表达式的区别? D 表示单位梯度下的通量,即为扩散系数,单位为2/cm s 或2/m s 间隙扩散机制中D 的表达式:2**exp()exp()S H D a R RTαν∆∆=- 20*exp()S D a Rαν∆=为频率因子,*S ∆激活熵,*H ∆激活焓 空位扩散机制中D 的表达式:**2exp()exp()v vS S H H D a R RT αν∆+∆∆+∆=- *20exp()vS S D a Rαν∆+∆=频率因子可见,空位机制比间隙机制需要更大的扩散激活能。
扩散型相变和无扩散型相变名词解释相变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在相变中,物质的性质和结构都会发生改变,因此相变是物质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变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其中扩散型相变和无扩散型相变是两种常见的相变类型。
扩散型相变是指物质在相变过程中需要通过扩散来完成。
扩散是指物质中的分子或离子在空间中的自由移动。
在扩散型相变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需要通过扩散来完成相变过程。
扩散型相变的典型例子是固态金属的熔化。
在金属熔化的过程中,金属中的原子需要通过扩散来完成熔化过程。
此外,固态晶体的溶解、气体的液化和固态晶体的晶化等过程也属于扩散型相变。
无扩散型相变是指物质在相变过程中不需要通过扩散来完成。
在无扩散型相变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不需要通过扩散来完成相变过程。
无扩散型相变的典型例子是液态水的沸腾。
在水的沸腾过程中,水分子不需要通过扩散来完成沸腾过程。
此外,气体的升华、液态晶体的相变和超导材料的相变等过程也属于无扩散型相变。
扩散型相变和无扩散型相变的区别在于相变过程中是否需要通过扩散来完成。
扩散型相变需要通过扩散来完成,而无扩散型相变不需要通过扩散来完成。
此外,扩散型相变和无扩散型相变的物理机制也不同。
扩散型相变的物理机制是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而无扩散型相变的物理机制则是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等。
总之,扩散型相变和无扩散型相变是物质相变中的两种常见类型。
它们的区别在于相变过程中是否需要通过扩散来完成。
了解这两种相变类型的特点和物理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结构,为物质研究提供更加深入的认识。
扩散与相变铸锭均匀化的扩散机理1 基础理论众所周知,所有金属和合金凝固时都存在枝晶偏析,必须通过均匀化处理消除或减少晶内化学成分、组织的不均匀性和在铸锭快速冷却时所产生的内应力,改善铸锭的热塑性。
均匀化处理能改善合金的塑性,提高合金元素在基体中的固溶度,提高合金的强度。
均匀化过程越彻底,时效后合金的强度越高。
在工业生产中,液态合金经浇铸后(铸锭或铸件),冷却较快,一般是几分钟,最多是几小时就已凝固完毕,不可能达到平衡凝固。
由于非平衡凝固扩散进行不充分,铸锭或铸件的成分、组织、性能存在不均匀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铸锭存在成分偏析,如不消除会影响产品的性能的均匀性和降低耐蚀性。
铸锭中的低熔点组织在热加工过程中熔化,不利于加工。
(3)铸锭中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导致铸锭开裂。
(4)铸锭中的硬脆相在加工过程中碎化,形成裂纹,降低合金的塑性。
鉴于以上问题,就需要对铸锭进行均匀化处理,以改善铸造合金的工艺性能,为后续冷、热加工和热处理创造条件,并且改善铸件的最终使用性能。
均匀化是一个在高温下进行的过程,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其微观机理是合金中一种或多种溶质原子在高温下在化学位梯度的作用下发生扩散,使合金的成分、组织不均匀性得以消除或者减少。
这是典型的扩散问题。
2 一个实际铸锭的枝晶偏析问题及其均匀化固溶体合金在非平衡结晶时,由于先后从液体中凝固出来的固相成分不同,加之冷却速度快,固相中均匀扩散来不及进行,结果使得晶粒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
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枝晶偏析,从而损害合金的性能。
由于不平衡结晶,得到的固相晶粒内部先结晶区高熔点组元含量高,后结晶区低熔点组元含量高,这种在一个晶粒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就是晶内偏析。
由于固溶体晶体通常是树枝状,枝干和枝间的化学成分不同,因此又称为枝晶偏析。
如图Ni-Cu合金铸态组织,先凝固的晶体中心含Ni量高,后凝固的晶体部分含Cu量高,如图1所示。
扩散型相变名词解释扩散型相变是指物质状态在内部不断扩散,引起物质状态变化而产生的一类热力学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物质因扩散而产生结构变化,这一变化可以跨越数量级,从微小到巨大。
这种物理现象的发现远古,不仅是科学家的兴趣,也是人们受关注的话题。
从古至今,扩散型相变已成为重要的学科,科学家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热力学过程,研究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建立了多种模型以研究不同扩散现象和物质形式的变化。
扩散型相变一般包括一个或多个化合物或元素,比如组成水溶液的水分子和盐分子,组成合金的元素等,当这些物质在温度,压力,浓度等外部条件发生改变时,扩散型相变就会发生,使物质的结构由原来的晶态变为无序态,即相变发生。
扩散型相变的热力学状态方程由扩散系数,自发发生率和能量补偿项组成,是对统计力学原理的重要表述。
一般来说,当扩散系数增大,自发发生率增大,能量补偿项也增大时,相变发生率就会增大。
扩散型相变有许多类型,它们都具有一定的特点,最常见的主要有四种:(1)渗析变态,就是渗析剂从固体中渗入溶液中,变态的特征是溶质的渗入溶液的速度与渗析剂的浓度成正比,这种相变具有快速和显著的变化;(2)结晶变态,就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变态,这种过程的速度与当前的沉淀速度有关;(3)熔融变态,这是温度升高,溶液变为熔融物质的变态,当温度再次升高时,溶质又会发生变化;(4)混合变态,就是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发生变态的特征之一就是混合物的热膨胀系数和它们分别的热膨胀系数不相等。
扩散型相变可以用于各种材料的加工,如熔融金属和非金属的合金,以及各种有机物的折射率和溶剂的选择等。
它甚至可以用作某些药物的制备和精细化工制备过程中的关键过程,如萃取、结晶、溶解和细化等。
扩散型相变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热力学过程,关于这一过程的研究给人们提出了许多有趣的知识,受到了普遍的关注。
此外,扩散型相变也为科学家提供了解决多种问题的有益工具,如金属变态加工,萃取和结晶等,为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