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改变生活课件教学设计一
- 格式:pptx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10
创新改变生活教案课程主题:创新改变生活课程目标:1. 了解创新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创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分析创新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
课程内容:1. 导入(10分钟)a.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什么是创新,创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b. 通过展示创新产品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创新的兴趣。
2. 知识讲解(20分钟)a. 介绍创新的定义和意义,如提高效率、解决问题、改善生活质量等。
b. 解释创新的基本原则,如思维开放、勇于尝试、团队合作等。
c. 介绍创新的方法,如头脑风暴、反向思维、用户体验等。
3. 实例分析(20分钟)a. 以几个实际的创新案例为例,分析如何通过创新改变生活。
b.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创新案例中所应用的方法和原则。
c.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创新的看法,并讨论可能的创新方向。
4. 创新实践活动(30分钟)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提出一个创新的想法。
b. 引导学生使用创新的方法和原则,共同完善自己的创新想法。
c. 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创新想法,并进行同侪评价和讨论。
5. 总结(10分钟)a.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活动。
b. 强调创新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和影响。
c. 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创新的精神,积极参与创新实践。
课后延伸活动:1. 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创新的理解和体会。
2. 学生选择一款喜欢的产品,分析它是如何通过创新改变生活的。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创新的机会,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或改进现有产品。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创新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3. 学生在创新实践活动中的想法和表达。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2.1《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创新改变生活》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创新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对于生活中的创新现象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创新精神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对于生活中的实例容易产生共鸣,有利于课堂的互动和讨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创新的概念和重要性,知道创新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创新的概念和重要性。
2.创新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2.多媒体设备。
3.案例材料。
4.小组讨论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创新案例,如智能手机、共享单车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创新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创新改变生活》。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总结创新的特点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案例,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创新。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强化学生对创新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创新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教学目标1.体会创新与美好生活的内在关联,认同创新的价值;在感受中国的创新成就中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认同,提高文化自信。
2.能够结合具体的创新行为、创新现象分析创新的价值;能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阐述创新对于民族复兴的意义。
3.了解创新的内涵,知道生活处处有创新;理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与改革联系密切;认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举措。
教学重点创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智慧家庭”的材料,并提出问题。
根据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实际认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科技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创新”这个话题。
新知探究一、感受创新(一)从个人生活层面认识创新【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生活小窍门”的材料,并提出问题。
创设创新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生活处处有创新。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生活处处有创新。
我们常常会为一个别出心裁的点子而激动,为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而兴奋,为一个独具匠心的构思而得意……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关于创新的两种观点,并提出问题。
通过两种不同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创新,深化学生对创新的内涵的理解。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陈薇院士及团队研制疫苗”的材料,并要求学生回答问题。
通过展示疫苗临床试验阶段的复杂性,引导学生认识创新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它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它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教学设计旧的轮胎种植花草,用饮料瓶制作手工艺品等创新;知识学习方面,用新的方法解数学题,提出新的理论学说等创新;技术方面,改进工厂机器设备、提高产品生产效率等创新;制度方面,国务院机构改革、政府简政放权等的创新等等。
教师追问,学生说说这些创新有哪些特点?预测学生回答智能机器人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共享单车、网购是融合网络对已有成果进行改进和完善;制作挤牙膏器是个人的创意行为,国家机构改革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解题新思路是灵光乍现的顿悟,建造高铁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
从中发现,生活处处有创新,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创新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教师追问,生活中的创新带给我们什么感受?预测学生回答支付宝、高铁等创新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解题新思路让我们获得成就感;旧轮胎种植等小技巧让生命充满活力。
得出创新让我们体验别样的精彩人生。
对社会而言,知识、技术、制度等生活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可以创新。
通过以上提问和思考,我们不难发现,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二、追忆创新回忆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贯穿社会生活。
请大家观看视频1了解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始时间、主要标志、领先国家及其启示,并完成学习任务单的表格。
事件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六十年代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主要标志蒸汽机的普遍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领先国家英国德国、美国美国启示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引导学生填写表格。
横向比较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有何启示?从开始时间和主要标志看,蒸汽机的改良、电力的应用和计算机的出现,推动时代的年轮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
由此可见,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领先国家看,英国、德国、美国等国家通过工业革命促进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一跃成为世界强国,说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