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课《数一数》完整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85 MB
- 文档页数:18
1。
1数一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观察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数数的方法.难点: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
学生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上学了,你已经是小学生了。
从现在开始,你要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会数数吗?认识积木的形状吗?会看钟表吗?这些都是你要学习的数学。
数学是很有用的知识,学会它你可以知道很多的事情,还能增长本领,会解决很多问题.打开这本书,你就会看到许多有趣的游戏和活动,那可是一个神奇的数学天地噢!只要你爱动脑筋,多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就会发现数学是多么的生动有趣!当你感到自己的本领一天一天地增长,该是多么愉快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数一数(板书课题)二、出示彩图,教学数数。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你看到些什么?你能数出它们的个数吗?2、独立观察并思考:用数字表示出第2、3页的物体分别是多少.3、小组合作交流:把自己学习的结果,在小组内和小朋友们说一说。
4、汇报学习情况: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人或事物的个数然后让同桌再互相说。
三、实物操作,感受数字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四、拓展运用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指名说一说。
《数一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数学九年义务教育第一册第一课的内容——“数一数”。
我们知道,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大多数儿童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甚至会写,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
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必有1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但是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表达能力有限。
《课标》提出“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本节课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的起始课。
主题图是一幅乡村小学开学时的情景,表面看起来好像跟数学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通过观察发现,所看到的一切只有通过数才能描述清楚,而且要经过组织才能汇报得井然有序。
这正是培养学生于无声处听惊雷、于平淡处创造精彩的数学素养的开始。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教材的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数数的方法。
本节课的难点是:用较为简捷明了的数学语言来汇报所看到的物体的数量。
二、教法和学法很显然,在教法和学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动手操作学习。
“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合作学习。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数一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一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利用数数的方法来确定物体的数量,以及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数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数的认识和理解还比较初步。
他们对数字有一定的认知,但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意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知数的意义,培养他们的数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让学生掌握利用数数的方法来确定物体的数量,以及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利用数数的方法来确定物体的数量,以及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数学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图片、实物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套数字卡片,以及一些实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这些实物的数量。
例如,展示一些苹果,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个苹果。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这些图片中的物体数量。
例如,展示一些小鸟的图片,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只小鸟。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通过互相数数,比较各自小组中的物体数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将每组的物体数量进行比较。
第一单元准备课●教学内容数一数,比多少●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有“数一数”和“比多少”两方面的内容。
“数一数”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美丽的校园”情境图:二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10以内的、用集合圈呈现出来的人或物;三是配合此部分内容的练习题。
通过学生认一认,读一读,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认数和读数的情况、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学习习惯等,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但这里不是正式教学认和读这些数。
“比多少”是学生学习认数、计算的准备性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准备。
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使学生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间2课时1.1数一数●教学内容数一数●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和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
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具准备1~10的数字卡片,大树图、苹果图片5个,香蕉的图片6个●教学过程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1.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问题,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两位数学王国里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将会把你们带进神奇的数学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将来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2.小精灵聪聪和明明要求同学们在数学王国里要有一双会观察、能观察的眼睛,能说会交流的嘴巴,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数一数一、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数学九年义务教育第一册第一课的内容——“数一数〞。
我们知道,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大多数儿童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甚至会写,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
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必有1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根底。
但是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拟短,观察能力有限,表达能力有限。
《课标》提出“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开展抽象思维〞。
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本节课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的起始课。
主题图是一幅乡村小学开学时的情景,外表看起来好似跟数学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通过观察发现,所看到的一切只有通过数才能描述清楚,而且要经过组织才能汇报得井然有序。
这正是培养学生于无声处听惊雷、于平淡处创造精彩的数学素养的开始。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教材的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数数的方法。
本节课的难点是:用较为简捷明了的数学语言来汇报所看到的物体的数量。
二、教法和学法很显然,在教法和学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动手操作学习。
“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合作学习。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