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2019年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 格式:doc
- 大小:104.50 KB
- 文档页数:3
上海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一、学校简介1994年,新上海大学由上海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于1958年)、原上海大学(成立于1983年)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59年)组建而成,时任校长为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三钱”之一的钱伟长先生,现任校党委书记、校长为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金东寒。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教育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上海大学有强大的艺术学科,拥有全国“十大美院”之一的上海美术学院;拥有学科评估排名第六的上海电影学院;拥有国防科工局认定的国防特色学科三个,分别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特种军用材料)、机械电子工程(特种机器人)、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其中以无人艇特种机器人为代表性成果的智能运载科学与工程顺利被教育部评为国家一流学科,是近几年上海大学快速崛起的新的特色学科。
上海大学位居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和地区,研究生就业率达到99%,世界500强企业就业率达到24.55%,毕业生平均月薪排名全国第36位。
上海大学拥有国际化的校园,截止2017年底,有来自全球132个国家和地区的在校留学生人数4361人,被教育部评为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单位。
每年参与国际交流的研究生有700多人,用于资助研究生参与国际交流的经费800多万元。
二、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120100)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基础,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为政府部门、各类企业提供管理决策咨询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对博士生培养的基本要求如下: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为祖国富强的献身精神,积极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概率与统计方法、计算机应用等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某一个研究方向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语,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硕博连读为4.5年;学习年限最多8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1.管理科学2.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3.工业工程与质量管理4. 创新与知识管理5. 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6. 营运与物流管理7. 工程与项目管理8. 知识产权管理四、课程设置(见表)本专业至少取得19学分,其中学位课14学分,必修课5学分。
博士在读期间要求参加学术研讨,在讨论班上以及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报告10次以上。
五、培养计划制定学生在入学之后,先确定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一个月内制定自己的学习培养计划,并上报研究生部。
六、论文工作1.开题报告(1) 选题:论文题目应与本专业的前沿研究相关或者来自与本专业有关的经济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2) 开题时间:应在入学第二年的第一个学期进行开题报告(对3年制博士生)、或者在第二年最后一个学期(对硕博连读生在硕士入学后、在职博士生);(3) 开题条件:应修满上述第四款中规定的学分;(4) 开题报告内容:开题报告应按类似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的格式撰写(其中包括选题的意义与创新之处及相应的文献综述、研究内容、难点与特点、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或研究方案、预期成果、参考文献(不少于8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50篇),其中文献综述部分还要另外单附;(5) 开题报告的评审:进行公开报告,本学科点的所有导师作为当然评委,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的撰写阶段。
上海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一、理学类
1、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数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数学、系统科学、智能科学和计算科学、信息论、生物数学、统计物理学、计算
物理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应用概率论、应用动力系统、复变函数论、代数几何、几何分析、拓扑学、数学物理、非线性动力系统、金融数学
2、物理学类:理论物理学、核物理学、高能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空间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学、电磁学、流体力学、
热力学、非线性物理学、声学、光学
3、化学类:化学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子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无机配位化学
4、地球科学类: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水文学、大气物理学、大气
环境科学、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气候科学、空间环境科学
二、工学类
1、力学类: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固体力学、分子动力学、
结构动力学、噪声与振动控制、应力分析、工程材料力学、应力强度理论
2、机械工程类: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元件与装备、机械制造工艺自动化、机械电子一体化
3、材料类:材料学、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加工、现代材料科
学与工程、材料力学
4、电气工程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器。
72所高校博士毕业要求汇总(注:各校不同院系也会有所区别,有些可能已被更新,因此仅供参考)。
1. 清华大学:2019年起,不再硬性要求发表论文,新规称:”鼓励依据学位论文以及多元化的学术创新成果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依据。
“2. 北京大学:本人为第一作者身份(导师为第一作者时本人可以为第二作者)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上至少发表或被接受发表2篇论文。
3. 北京师范大学:4篇以上(含4篇)学术论文公开发表(其中至少1篇为CSSCI期刊论文),或2篇以上(含2篇)学术论文在CSSCI 期刊上发表。
论文第一作者应为博士生本人(与导师共同署名文章同视为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应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4. 浙江大学:SCI 文章两篇。
且对IF(影响因子)有要求。
5 .武汉大学:1篇权威期刊或2篇北大核心。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必须至少有一篇以第一作者发表在权威期刊上的学术论文或至少有两篇发表在核心刊物上的学术论文。
6 .中国人民大学:2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7 . 厦门大学:2014级起博士研究生自入学起,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前,必须在我校文科最优学术刊物或一类核心学术期刊(均不含增刊、专刊、专辑)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在我校文科二类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3篇学术论文,其中可用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专著、教材或学术著作的译著(本人完成字数专著在3万字以上,教材和译著在5万字以上)来代替1篇二类核心刊物论文。
8. 复旦大学:2篇北大中文核心。
至少在国内核心及以上期刊上发表(含录用)2篇专业学术论文。
9. 上海交通大学:1篇核心。
攻读其它门类的博士学位研究生至少须以第一作者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所列刊物上发表或录用学术论文一篇。
列入统计范围的学术论文必须以上海交通大学名义发表,并有研究生署名。
10. 南开大学:2篇北大核心。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在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两篇论文,核心期刊范围依照《南开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表》(2003年版)确定。
上海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授予科研成果量化指标体系的规定为进一步规范研究生工作,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1995]3号)的精神和我校具体情况,经校第二十六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对研究生学位授予中博士生、硕士生科研成果量化指标,作出如下规定:一、为保证毕业研究生学位授予的质量,我校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在学习期间必须有公开发表的论文,或取得经过鉴定的科研成果,具体要求见附件《上海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科研成果量化指标》。
二、各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在讨论、审核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时,应根据学位条例的要求,结合本规定严格把关。
对未能达到本规定要求的,可做作出延期授予学位的决议,延迟期限为博士两年以内,硕士一年以内。
三、各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在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交博士、硕士学位申请人的有关学位申请材料时,必须附有已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代表性学术论文或论文被接受并同意发表的证明、科研成果的鉴定书等材料。
四、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将根据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供的学位申请材料进行审核。
若有疑问,将由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重新审定,并可请导师到会介绍情况与接受质疑。
五、本规定解释权在校研究生部,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上海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授予科研成果量化指标。
上海大学二○○四年五月修订1附件:上海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授予科研成果量化指标23说明:1、申请博士学位要求的国内核心期刊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重要国内核心期刊为准。
各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可以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推荐核心刊物。
2、申请硕士学位要求的国内核心期刊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国内权威和核心期刊目录》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上海大学新增核心期刊目录》为准。
3、申请学位时,若论文未正式发表,可以提交核心期刊同意录用的证明,专著或教材可以提供正式合同。
艺术学理论学科(1301)攻读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Fine Arts]一、学科简介上海大学在2003年获国家批准在“艺术学”下招收与培养“艺术学理论”硕士研究生。
2011年获国家批准为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目前该学位点由上海美术学院与上海电影学院共建。
本学位点下设“近现代世界艺术史研究”、“国际化城市艺术管理体系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史论研究”和“视觉文化与艺术创意”四个方向。
本学位点目前共有专职教师26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6人、讲师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22人。
学科学术带头人及学科骨干成员长期从事本领域的前沿研究,学术力量较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
本学科受到上海市高水平建设项目支持,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艺术院校相关学科长期保持密切的学术交往,为艺术学理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二、学位标准申请本学科博士学位的人员,必须通过博士培养过程中必要的积分考核(课程考核与学术考核)、中期考核、开题答辩、学位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双盲评审与同行评阅等环节,方可申请参加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通过论文答辩并达到下述要求者,可授予博士学位:1.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2.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成果,并具有独立从事创新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开发工作的能力;3.能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能撰写论文的英文摘要,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4.必须修完博士学位课程并修满规定学分;5.学位论文的正文字数至少为八万字,原则上最多不超过十五万字,中文摘要在一千五百字左右;6.在攻读学位期间完成学位授予科研成果量化指标,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并达到相应标准(具体见《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博士生科研成果量化指标》或《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博士生科研成果量化指标》)。
三、培养目标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博士生培养,依托上海地域、经济、文化特点,旨在培养能够传承历史文脉,着眼当下国际大都市发展,关注国内外社会及文化、艺术学发展方向的高级艺术理论研究或艺术创作研究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