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5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08年九月份高二年级(必修3第1—3章)生物统练)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2.(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称为溶血性贫血;(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
少量病菌亦可导致严重发病;(3)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它们依次属于()①过敏反应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①②③D.③①②3.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
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A、组织细胞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C、各级动脉和静脉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4.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 ( )A.泌尿系统 B.泌尿、消化系统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 D.泌尿、呼吸系统和皮肤5.肌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血浆→组织液→靶细胞C.组织液淋巴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6. 一只正在发育的桃子被虫蛀了,结果桃子停止了生长,这说明虫蛀的部位是()A、种子B、外果皮C、中果皮D、内果皮7. 下列生产措施中与植物激素无关的一组是()①培育无籽番茄②培育无籽西瓜③果树整枝修剪④带芽的枝条扦插⑤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⑥棉花摘心A、①③B、②④C、⑤⑥D、②⑤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B.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C.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D.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9.决定反射时间的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 )A.刺激强度的大小B.感受器的兴奋性C.中枢突触的数目D.效应器的兴奋性10.吲哚乙酸最早是在人的尿液中发现和提取的,下列对此问题的叙述,你认为最合理的是A.在人体内有合成生长素的酶系统,所以人粪尿的肥效很高B.人在食用了大量的植物果实和新鲜嫩叶后,生长素便进入人体内,但人体内没有破坏生长素的酶,生长素也不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生长素在人体内“免费旅游”了一圈后便通过肾脏排出体外C.在人体的肾脏中有将色氨酸转变成生长素的酶,在肾脏中合成了吲哚乙酸,所以人的尿液中有吲哚乙酸D.题干部分的叙述是错误的,在人的尿液中没有吲哚乙酸,但有吲哚乙酸的类似物,如吲哚丁酸、萘乙酸等,这些物质是人体内无生理功能的代谢副产品,但对植物却有强烈的促进生长作用11.在人体内,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 )①呆小症②糖尿病③侏儒症④白化病⑤镰刀型贫血症⑥夜盲症A.①③④B.③⑤⑥C.①②③D.①③⑥12.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综合作用的最恰当的实例是:()A.水螅受到刺激身体缩成一团B.小鸡模仿母鸡用爪扒地索食C.春季青蛙开始繁殖后代D.正常人服用大量葡萄糖后,过一段时间体内血糖浓度恢复正常13.下图表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a , b , c),在此三个过程中,y代表的物质分别为()A.激素、抗体、载体x进入细胞(a)B.抗体、载体、酶x x与y结合x被消除(b)C.载体、抗体、酶x变成其他物质(c)D.载体、酶、抗体14、下列有关激素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胰岛 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促进葡萄糖合成为糖元②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③人体内没有酪氨酸就无法合成黑色素,所以酪氨酸是必需氨基酸④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底时,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5、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的成熟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16、如下图所示。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2013届高三数学滚动测试卷(三)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70分)1.已知R c b a ∈,,,命题:“若3=++c b a ,则3222≥++c b a ”的否定为 .若0=++c b a ,则3222<++c b a2.已知集合}2{},2,0,1{a B A =-=,若B B A =⋂,则实数a 的值为 1。
3. 函数)12lg(2)(2--=x x x x f 的定义域为 。
]2,1()1,21(⋃4. 若命题“2,(1)10x R x a x ∃∈+-+<”是假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13a -≤≤5. 已知函数)(x f 为奇函数,0)()2(=++x f x f ,当20<<x 时x x x f -=22)(,则=)11(f -1。
6. 已知⎪⎩⎪⎨⎧<+≥-=0,0,43)(22x bx ax x x x x f 为偶函数,则=ab 12 。
7.已知全集R U =,函数x x y -+-=142的值域为A ,函数xy -=12值域为B ,则=⋂)(B C A U ]0,2[-。
8.已知函数212log ()y x ax a =--在1(,]2-∞-上递增,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1[1,)2- 。
9.已知:p 函数52++=x mx y 在),21[+∞-上单调递增;:q 122-≥-m ,则p 是q ⌝的________________ 条件。
(填“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又非必要条件”)10.已知=P ⎪⎭⎪⎬⎫⎪⎩⎪⎨⎧⎪⎩⎪⎨⎧≥≤-+≥+-0y 06y 3403y 4x 3|),(x y x ,}0,)()(|),{(222>≤-+-=r r b y a x y x Q 若“点P M ∈”是“点Q M ∈”的必要条件,则当r 最大时ab 的值是_______。
1411. 若函数222y x x =-+的定义域和值域均为区间],[b a ,其中Z b a ∈,,则=+b a _3__。
常州市物理竞赛复赛名单姓名性别年级学校指导老师刘泽斌男高三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王芮女高三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杨舸男高三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万钧男高三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石智杰男高三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陈家铭男高三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王雨嫣女高三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陈一秋女高三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蒋文啸男高三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王俊鑫男高三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林正钰男高三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仇一男高三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陈钦涛男高三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鄂俊男高三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潘钺男高三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高彦男高三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王子乐男高二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殷祎男高三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韩聪琰女高三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陈威男高三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王哲男高三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陶源男高三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庄昊男高三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何雨衡男高三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李想男高三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都嘉逸男高二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李逸飞男高二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刘博文男高三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高翔宇男高三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王佳一男高三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巢翊钧男高三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丁泽男高三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潘成浩男高二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陆家明男高二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洪伟博男高二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潘杨男高二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巢宋杰男高三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陈韵頔男高三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单立人男高三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陈伟业男高三江苏省常州中学虞俊、王勇袁杰男高三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刘远卓男高三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张成竹男高三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陆昱帆男高三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杨鑫逸男高三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王雨涵男高三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秦韬男高三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时可任男高三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胡启文男高三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张辰伟男高三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蒋宇超男高三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吴子豪男高三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毛逸锋男高三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丁新男高三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谈振科男高二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张怡男高三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黄东来男高三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贺鑫男高三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苏醒男高二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庄志超男高二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马飙男高三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陈范吉男高三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宋云致男高三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黄梦超男高三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王科涛男高三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张梓暠男高二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庄楠男高三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杨玉明男高三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张瑞男高三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睢逸帆女高二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周天涯男高二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张诚男高二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夏晨晨男高三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岳剑峰男高三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叶富强男高三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张静缨女高二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黄鹏男高二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管婵波女高三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张彧男高二江苏省前黄中学杨阳、管友立蒋昱男高三江苏省前黄国际分校韩燕、丁东进何满江男高三江苏省前黄国际分校董文杰、韩燕陈曦男高三江苏省前黄国际分校韦叶平、马英英蒋璐男高三常州市第一中学徐斌等老师徐磊男高三常州市第一中学徐斌等老师李琛男高三常州市第一中学徐斌等老师陶杰文男高三常州市第一中学徐斌等老师高旺男高三常州市第一中学徐斌等老师蒋潇勇男高三常州市第一中学徐斌等老师任文昊男高三常州市第一中学徐斌等老师梁思伊女高三常州市第一中学徐斌等老师扈佳玮男高三常州市第一中学徐斌等老师王丹蓉女高三常州市第一中学徐斌等老师潘啸轩男高三常州市第一中学徐斌等老师邓涵女高三常州市第一中学徐斌等老师周西友男高三常州市第一中学徐斌等老师童鑫熠男高二常州市第一中学徐斌等老师陈子旸男高三常州市第一中学徐斌等老师唐宁男高三常州市第一中学徐斌等老师李宏煜男高三常州市第一中学徐斌等老师徐茜女高三常州市第一中学徐斌等老师张珂凡男高三常州市第一中学徐斌等老师卞秋怡女高三常州市第一中学徐斌等老师戚宇豪男高三常州市第一中学徐斌等老师王淦诚男高三常州市第一中学徐斌等老师程雨婷女高三常州市第一中学徐斌等老师吴艳苏女高三常州市第一中学徐斌等老师孙毅峰男高二常州市第一中学徐斌等老师刘思宇男高三常州市第一中学徐斌等老师田菁曳女高三常州市第一中学徐斌等老师汪一凡女高三常州市第一中学徐斌等老师龚佳康男高三常州市第一中学徐斌等老师仇菁源女高三常州市第一中学徐斌等老师金萌女高三常州市第一中学徐斌等老师韩潇女高三常州市第一中学徐斌等老师吴真男高三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陈英、李松潘雨男高三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季正华、姚文友郑臻皓男高三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陈英、王恩昭王逸帆男高三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李松、徐瑾徐其男高三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季正华、钟云杰陶锦聪男高三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姚文友、张鹤许航男高三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赵娜、王恩昭顾晓锋男高三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张明、徐瑾屠彧男高三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何金勇、施晓红谢佳铭男高三江苏省溧阳中学蒋鑫史湘蕾女高三江苏省溧阳中学余杰徐婧怡女高三江苏省溧阳中学邵春霞钱辰丽女高三江苏省溧阳中学刘娣钱进男高三江苏省溧阳中学杨福松潘乃桥男高三江苏省溧阳中学潘良刚周沛新男高三江苏省溧阳中学张坤吴越男高三江苏省溧阳中学吴利娟赵浥男高三江苏省溧阳中学蒋亚林万达男高三江苏省溧阳中学姚玉芬孙阳男高三江苏省溧阳中学黄朝慧谢志强男高三江苏省溧阳中学赵琳卢怡女高三江苏省溧阳中学常娟沈童男高三江苏省溧阳中学赵力群吕天麒男高三江苏省溧阳中学陈晓燕蒋昀婕女高三江苏省溧阳中学史文杰杨天男高三江苏省溧阳中学蒋星洲陆俊男高三江苏省溧阳中学袁烽张波男高三江苏省溧阳中学单煜冰蒋莉女高三江苏省溧阳中学蒋鑫陈阳男高三江苏省溧阳中学邵春霞李一凡男高三江苏省溧阳中学刘娣曹凯男高三江苏省溧阳中学余杰孙一成男高三江苏省溧阳中学杨福松史家庆男高三江苏省溧阳中学张坤王赠安男高三江苏省溧阳中学吴利娟虞哲男高三江苏省溧阳中学蒋亚林彭婷婷女高三江苏省溧阳中学姚玉芬葛琛男高三江苏省溧阳中学史文杰陆文沁男高三江苏省溧阳中学常娟范阳男高三江苏省华罗庚中学戴秀玲、马春华田源男高三江苏省华罗庚中学戴秀玲、马春华段砚州男高三江苏省华罗庚中学王志刚、周月平汪文涛男高三江苏省华罗庚中学戴秀玲、谢洁亦余涵男高三江苏省华罗庚中学戴秀玲、周月平李昕男高三江苏省华罗庚中学戴秀玲、王志刚臧若舟男高三江苏省华罗庚中学戴秀玲、高志华陈楷铮男高三江苏省华罗庚中学戴秀玲、赵小钧恽雪丹女高三常州市第二中学吴敏、马国伟石怡女高三常州市第二中学吴敏、马国伟刘明月女高三常州市西夏墅中学吴建伟、莫计峰陈雨秋男高三常州市新桥中学周峰、黄真伟黄飞鹏男高三常州市第三中学樊建军王昆男高三常州戚墅堰实验中学耿丽梅、房章鲁高承钻男高三常州市田家炳中学朱丹丹、薛锋吴双男高三常州市田家炳中学黄艳、冯刚恽嘉伟男高三常州市田家炳中学朱丹丹、周颖洁胡佳文男高三常州市田家炳中学薛锋、王小俊孙一帆男高三常州市田家炳中学朱丹丹、薛锋张怡丰男高三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王英娟、包凤英杨六一男高三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何征宇、周建平顾进烨男高三武进三河口中学周丽艳、徐樱谢逸男高三武进洛阳中学张标、胡春燕奚智达男高三武进横山桥中学黄汶、庄涛宋明奇男高三武进区横林中学马云霞、华玉萍孙灵钰女高三武进区横林中学孙红波、马云霞沈锴男高三武进区礼嘉中学祝秋莹、虞奔符永波男高三武进湟里中学周鑫湘、薛燕飞张炳炜男高三武进奔牛中学刘渊、鄂道胜汪洁女高三武进奔牛中学祁红菊、李峰张淬峰男高三金坛市第一中学严霓、荆丽明刘炳伟男高三金坛市第四中学张立军、翁安林陆游男高三金坛市金沙中学张志强、曹毅黄希男高三溧阳市埭头中学徐斌施俊男高三溧阳市埭埠中学周涛繆叶男高三溧阳市南渡中学张卫立孟依柯女高三溧阳市光华中学芮冬英王宏坤男高三溧阳市光华中学殷东平。
2020年江苏省华罗庚中学自主招生考试简章为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与教学改革,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切实发挥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对推进素质教育的导向和引领作用,促进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根据国家、省、市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精神和**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市高级中等学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特制定2020年江苏省华罗庚中学自主招生考试简章。
一、招生对象符合**市2020年中考报名条件的**区初中应届毕业生。
二、招生计划55名。
三、报名条件在初中阶段品学兼优、身心健康,经所在初中学校评定,学业水平综合测试成绩优秀的学生。
分配名额见《2020年江苏省华罗庚中学自主招生考试报名名额分配表》(见附件1)。
四、报名时间2020年5月12日至2020年5月28日。
五、报名程序1.各初中学校按照《2020年江苏省华罗庚中学自主招生考试报名名额分配表》推荐学业水平综合测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并对报名考生进行资格审查和材料审核。
—1 —2.凡符合报名条件的学生由学校中考报名管理员在招办中考通道中录入,并打印《2020年江苏省华罗庚中学自主招生考试报名表》后给考生填写。
3.学生及家长必须在报名表上签字确认,签字确认完成后方可公示。
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并在2020年5月28日前完成公示。
4.公示无异议后,各初中学校将学生的报名表、相关证明材料于2020年5月29日下午5点前统一报送江苏省华罗庚中学校长办公室。
凡报名时提供的材料,均应客观、真实。
如果材料中存在虚假情况,一经查实,即取消该生自主招生考试资格。
报名平台若有疑问,请咨询区招办于老师:********5.通过资格审查、材料审核和公示无异议的学生,签署“2020年**市高级中等学校自主招生考生诚信承诺书”(见附件2),获得江苏省华罗庚中学自主招生综合素质测试资格,并于2020年6月12日通过初中学校发放考试准考证。
6.报名咨询吴老师:******** ********储老师:******** ********六、选拔方式1.考试形式:纸笔测试(闭卷)。
江苏省重点高中最新排名1.南京外国语学校2.南师附中3.江苏省苏州中学4.江苏省扬州中学5.南京金陵中学6.无锡市第一中学7.江苏省天一中学8.江苏省泰兴中学9.徐州市第一中学10.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11.江苏省南通中学12.南京市第一中学13.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14.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17.江苏省启东中学18.南通第一中学19.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20.盐城中学21.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22.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23.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24.常州市第一中学25.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6.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7.苏州市第一中学28.苏州市第十中学29.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30.南京市第十三中学32.徐州市第三中学33.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34.苏州中学园区35.苏州新区第一中学36.江苏教育学院附属中学37.江苏省淮阴中学38.南京市第九中学39.江苏省常熟中学40.江苏省姜堰中学41.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42.江苏省木渎中学43.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45.江苏省昆山中学46.江苏省如皋中学48.江苏省镇江中学49.江苏省怀仁高级中学50.江苏省黄桥中学51.南通市第三中学52.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53.江苏省泰州中学54.姜堰市第二中学55.江苏省滨海中学56.江苏省华罗庚中学57.苏州市第六中学58.江苏省清江中学59.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60.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61.江苏省邗江中学63.江苏省南通市如东栟茶中学64.盐城第一中学65.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66.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67.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68.江阴市长泾中学69.江苏省侯集中学70.张家港高级中学71.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72.南师附属扬子中学73.江苏省羊尖高级中学74.包场中学75.江阴市第一中学76.丰县中学78.苏州第三中学79.东山高级中学80.苏大附中81.南京市第五中学82.江苏省东台中学83.苏州新区二中84.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85.江阴市青阳中学86.通州市西亭中学87.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88.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89.江苏省金坛中学90.震泽中学91.江苏省淮安中学92.宜兴官林中学93.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94.江苏省响水中学95.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96.涟水县中学97.徐州高级中学98.江苏省泗阳中学99.江苏省溧阳高级中学100.连云港板浦高级中学。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高三历史练习试卷2013.9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是镇江在西汉时期的行政建制,由此能得出的准确信息是①古代镇江一直以丹徒命名②丹徒承载了镇江历史发展的重要信息③西汉时期中央集权不断加强④西汉时期郡县隶属于封国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④2.“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董仲舒思想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三纲五常”C.“春秋大一统”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3.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
从云梦竹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
古代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B.基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推广D.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4.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①官僚政治体系的确立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④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苏轼认为:“(在唐代)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
”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A.杜甫是唐全盛时期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B.颜真卿的楷书雄健、宽博,树立唐代楷书典范C.韩愈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D.吴道子集风俗画创作的大成6.据《明史》记载:“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
万历十九年命造十五万九千,既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
”以上材料表明:①明朝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②政府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③江西是官瓷的主要生产地之一④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
华罗庚中学初中部学区划分【原创版】目录1.华罗庚中学初中部的学区划分背景2.华罗庚中学初中部的具体学区范围3.华罗庚中学初中部的教育质量和特点4.对华罗庚中学初中部学区划分的看法正文华罗庚中学初中部的学区划分背景华罗庚中学是一所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著名中学,其初中部学区划分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南京市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教育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家长和学生。
华罗庚中学初中部凭借着优秀的教育质量和师资队伍,成为了许多家长和学生向往的学校。
华罗庚中学初中部的具体学区范围根据南京市教育局公布的学区划分方案,华罗庚中学初中部的学区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区域:1.玄武区:玄武门街道、红山街道、锁金村街道、栖霞街道、尧化街道等;2.秦淮区:秦淮街道、夫子庙街道、红花街道、双塘街道等;3.建邺区:建邺街道、兴隆街道、江心洲街道等;4.鼓楼区:鼓楼街道、宁海路街道、华侨路街道、湖南路街道等。
华罗庚中学初中部的教育质量和特点华罗庚中学初中部秉承着“以人为本,培养未来领袖”的办学理念,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开设了丰富的课程,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等各个领域。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各种课外活动,如社团活动、学术讲座、文艺比赛等,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华罗庚中学初中部学区划分的看法华罗庚中学初中部的学区划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南京市教育局按照地理位置、学校规模和教育资源等因素进行学区划分,旨在保障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然而,由于华罗庚中学初中部的教育质量较高,学区划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有些家长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进入这所名校,不惜花费大量精力和财力购买学区房。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函数奇偶性”的教学设计及反思陈 亮(江苏省华罗庚中学,213200) 2017年9月笔者参加了在江苏省木渎中学举行的江苏省青年教师评优课,所上的课题是苏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2.2.2节“函数的奇偶性”.笔者的教学设计受到了评委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现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整理成文,希望能得到各位同行的批评与指正.1 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会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2)从函数的不同表示方式体会研究函数问题的视角及其差异;通过数形结合、数学语言转换等,体验数学概念的生成过程,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3)在感受生活与数学对称美、学会欣赏数学美的基础上领悟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提升观察、判断、抽象、概括能力,以及理性思维能力.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及其建立过程,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难点: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建立过程以及奇偶性的理解.3 教学过程3.1 情境引入———在自我介绍中引入研究主题师:(ppt依次给出图1)大家好!我来自江苏省华罗庚中学,笑脸代表我的心情,因为我很荣幸来到苏州(图1中是苏州地标“东方之门”),在美丽的木中参加本次评优课,这些图片都具有一种怎样的美? 生:对称美.师:之所以对称美是因为这里面有很多对称图形,你能说说都有哪些你熟悉的对称曲线吗?你还能再举一些吗?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自我介绍引出对称,既有轴对称又有中心对称,既有生活中的对称(图1中)又有数学中的对称(图1左),还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图1右),同时抽象出的曲线(如图2)又能给予学生直接的暗示:抛物线,为接下来以函数y=x2为对象研究作铺垫.3.2 从函数的三种表示研究———厘清逻辑关系,找准逻辑起点 问题1:如何判断某个函数的图象是否关于y轴对称?生:画出图象将图象沿y轴翻折看图象是否完全重合.追问1:每次都要先画图是不是比较麻烦?而且我们作的图象也不够精确,有没有其他的判断方法呢?追问2:函数单调性是用数学语言刻画图象的特征,能否从中寻找思路?师:让我们一起回顾单调性的形成过程(为了便于研究在图象上再取一些点):(形)函数在[0,+∞)上的图象不断上升→(点)从列表中对应的点的坐标可知:随着x的增大,y也越来越大→(数)x1<x2 f(x1)<f(x2).x…-2-1012523…y…410142549…!" # $%!&'"(#$%&'()*"!#)*%)+"+!+##!"!,)+ 师:图象(不够精确)→表(不能穷尽所有点)→解析式(由取任意值可以刻画所有点),因此可以考虑利用这一思路探究“图象关于y对称”的数学符号语言.接下来我们就以函数f(x)=x2为例探究“图象关于y轴对称”的数学符号语言.(板书:形→点→数)设计意图:以作图时的图象、列表、解析式为出发点,回顾单调性的探究过程:图象→点(列表)→解析式,并以此方法探究偶函数;体会函数三种表示方式的差异,进而解释研究方法的形成过程,使得整个研究过程更为自然、合理.3.3 探究偶函数———以“点”为桥梁进行数与形的转化 问题2:如何从点的角度描述“图象关于y轴对称”?我们先考察图象上的已描点,点A(1,1),A′(-1,1);B(2,4),B′(-2,4)从形上看具有怎样的联系?追问1:点C52,25()4的对称点是?在图象上吗?点D呢?追问2:图象上任一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位置有何共性?生:图象上任一点关于轴的对称点仍在该图象上.(板书)设计意图:图象是由点构成,点是形,点的坐标是数,点是沟通数与形的桥梁,通过点刻画函数图象的特征是研究图形问题的基本方法,在后续问题的研究中会经常用到.问题3:如何用符号语言刻画这种对称所体现的数量关系?生:(如图4)追问1:等式中的x0应取怎样的值才能刻画任意一点满足的数量关系.追问2:记定义域为A,±x0对应点在数轴上有何特征,由于±x0∈A,当x0取值变化时定义域具有怎样的特征?设计意图:从特殊到一般,利用对称点的坐标满足的数量关系得到f(-x)=f(x),再由x的任意性使得该等式刻画图象的整体特征.虽然教材在例题最后才以“探究”的形式研究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定义域的特征,但是笔者认为从逻辑的顺序应该先考虑函数的定义域,等式f(-x)=f(x)先要有意义才有偶函数的定义,这也与“定义域优先”的意识相呼应.师:我们把具有这种共性的函数称为偶函数,请你尝试用数学符号语言给出偶函数的定义.(板书偶函数的定义)问题4:若函数单调递增则有:x变大,y也变大,能否从“y如何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角度描述等式f(-x)=f(x).生:偶函数有,x变成相反数,y不变.设计意图:实际上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都可以从“y如何随x的变化而变化”角度描述,这样处理可以使学生随着学习的深入感受到新知与旧知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3.4 探究奇函数———类比偶函数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师:结合函数f(x)=1x的图象,类比上述过程探究“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的符号表示,完成下列表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图象点(文字)数学符号语言 师:请学生尝试给出奇函数的定义.(板书课题:函数的奇偶性)设计意图:通过表格设计学生活动,可以为学生思维活动指明方向,既能体现教师的引导,又能将学生的思维活动落到纸(学案)上.3.5 数学应用———在运用中深化概念的理解例1 对于定义在R上的函数f(x),下列判断是否正确?(1)若f(x)是偶函数,则f(-2)=f(2);(2)若f(-1)=f(2),则函数f(x)是偶函数;(3)若f(-2)≠f(2),则函数f(x)不是偶函数.设计意图:强化对概念的理解,突出定义中的“任意”,从满足和不满足两个角度体会定义,为后面判断函数的奇偶性作铺垫.例2 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奇函数或偶函数,并说明理由:(1)f(x)=2x;(2)f(x)=2|x|;(3)f(x)=(x-1)2.设计意图:对于(3)学生容易从f(-x)=(x+1)2与f(x)=(x-1)2形式不同得出f(-x)≠f(x),这是函数奇偶性判断时典型的“形式主义”错误.这里笔者首先提问:不等式f(-x)≠f(x)并不是对任意x成立,如x=0时该不等式不成立,以此引导学生得出只需要有一个x使f(-x)≠f(x)即可,即只需要举一个反例.若学生首先得出“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的结论则提问学生判断的依据,进而引导学生从图象角度判断f(x)=(x-1)2不关于y轴对称,也不关于原点对称,再用定义给出理由,即先由形得到思路,再由数说明理由,体现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应用.师:通过例1知有奇函数、偶函数、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那么有没有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思考.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如何用数学语言刻画“图象关于y轴(原点)对称”,那么像第(3)题这样的关于x=1对称又如何刻画呢?又若关于x=m对称呢?关于点(a,0)对称呢?请你借鉴今天的研究方式作进一步探究.3.6 小结提升———站在本节课的制高点回顾、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1)知识上:奇偶性的概念及判断方法;(2)研究方法上:形(图象特征)→点→数(符号语言);(3)研究视角上: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设计意图:一节课的课堂小结绝不是简单的复盘,课堂小结除了对知识技能的小结外,还应给学生留下系统的知识体系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通过课堂小结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表达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师:最后以华老的一句名言结束本节课并以此表达我们对华老的崇高敬意: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无限好,彼此分家万事休.设计意图:一方面这句名言很好的解释了本节课的研究方法,通过这句话再次点出本节课的数学思想方法,另一方面也体现数学的育人功能.4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感悟史宁中教授把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理想的教学过程描述为: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把握学生认知的过程;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感悟数学的思想、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笔者认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设计应关注如下几方面.4.1 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找准教学起点华老曾说过:善于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重要性的地方,是学习数学的诀窍.核心素养强调教师要理解数学,把握数学的本质,笔者认为概念教学的起点应基本并且体现本质.本节课知识的生长点应该是在函数的单调性,而单调性探究的出发点又是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所以在回顾函数单调性时退回到函数的表示方式.函数的三种表示是研究函数性质、解决函数问题的起点,而三种表示方式各有优势,结合各种表示方式的优点研究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有较大的帮助,能最大化地发挥概念教学的价值.4.2 厘清知识的逻辑关系,创设自然的教学环境人教A版教材主编寄语:数学是自然的,数学是清楚的.如果感到数学是强加的,说明对数学的理解还不到位,因为数学是水到渠成、浑然天成的.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是对研究的方法并不熟悉(只有单调性一次经历),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还不丰富,教师有必要对函数单调性的研究方法作必要的回顾和引导.同时,为什么要研究函数图象对称性的代数刻画方式呢?笔者认为有必要作一个交代:“形”虽具有直观性但缺乏严谨性,不利于研究图象上每一个点.(下转第47页)4 结语MKT理论被誉为“离我们最近的理论”,它简便易行,操作性强,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与评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数学知识的MKT成分分析展示了知识不同侧面,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SCK有助于教育取向地理解学科本质;KCS有助于了解学情,以学定教;KCC有助于理解知识的教育形态在文本中的呈现;KCT则有助于设计精彩、精致的课堂等.MKT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参考文献:[1]张萍.“对数的概念”教学设计[J].数学通报,2014,(4).[2]章建跃.对数的概念、运算及其育人价值[J].中小学数学,2018,(4).[3]卓斌.“对数的概念”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J].中小学数学,2013,(11)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上接第43页) 而这正是图象表示与解析式表示的不同之处,既能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研究主题,又能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笔者从简单的开场白中引入图形的对称,提炼出对称曲线,再从对称性的判断感受到形的缺点,进而从已有的经验中寻找解决方法,引入过程简洁、自然;作函数f(x)=x2草图时的列表在回顾研究方法和对称点的坐标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中两次发挥作用;从“y如何随x的变化而变化”角度描述函数的奇偶性,既能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又能串联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例题的设计也是层层递进的,例1在加深概念理解的同时启发学生对例2中非奇非偶的说理,例2(3)的解决为课后思考埋下伏笔,课后思考将特殊对称推向更一般的对称,引导学生应用本节课探究方法继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一气呵成,自然、简洁又不失思维深度.4.3 精心设计问题,促进学生学会思考郑毓信教授认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涵义是:我们应当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思维,并能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得更清晰、更深入、更全面,更合适.波利亚强调数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思考.教师应当通过设计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比如:问题1及追问可促使学生从“函数三种表示”的角度回顾单调性的探究过程,为后续探究偶函数积累活动经验;问题2及追问引导学生抓住函数图象上的特殊点分析形与数的关系,一方面学生容易由特殊到一般地研究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本质是“点”的数与形两方面,即“图象对称”的实质是点两两对称,“代数刻画”的实质是对称点的坐标间的关系,这一研究方式在后续研究函数性质及解析几何问题中将会继续使用,教知识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教”是为了“不教”或“少教”,这才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真谛.事实上,一串好的问题,能构成一堂“不需要讲授的课”.4.4 深入学习课标,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离不开“四基”的教学,“四基”是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数学核心素养是“四基”的继承与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感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要创造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中对于探究偶函数的方法笔者设置了两次学生自主体验的机会:第一次,类比偶函数自己探究形成奇函数的定义;第二次,利用探究偶函数的方式探究更一般的对称的代数刻画方式,通过两次体验加深对探究方法的理解,积累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深刻体会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偶函数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三次抽象:第一次,由生活中的对称图形抽象出对称的曲线;第二次,由函数图象对称抽象出点的对称关系;第三次,由点的对称关系抽象出坐标的关系进而形成偶函数的概念.同时,偶函数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发展的良机,例如:学生通过特殊点容易得出关系式f(-x)=f(x),这是通过归纳得到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需通过演绎推理验证其准确性,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良好载体,教师应该深入学习新课标,研读教材,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因素,恰当组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串,突出知识方法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为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创造有利条件.参考文献:[1]孙福明.用研究数学的方法熏陶学生———“函数的奇偶性”的教学设计与反思[J].中学数学月刊,2015,(3):4-7.[2]陶维林.“函数的奇偶性”该怎么教[J].中小学数学:下旬,2013,(11):23-25.。
八年级语文学科限时作业 2024.10一、积累运用(共20分)1.下列加点字拼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屏息敛声(liǎn)翘首(qiáo)眼花缭乱(liáo)不辍劳作(chu ò)B.振聋发聩(kuì)篡改(cuàn)杳无消息(niǎo)绯红(fēi)C.深恶痛疾(wù)樱花(yīng)锐不可当(dāng)仲裁(zhòng)D.筋疲力尽(jīn)炽热(chì)殚精竭虑(dān)妯娌(zhóuli)2.名著阅读。
(5分)(1)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完成填空。
(3分)一天早上我到彭德怀的司令部去,我注意到有一个我以前没有见过的年轻指挥员。
彭德怀看见我瞧着他,便开玩笑说:“那边那个人是著名的赤匪。
你认出他来了吗?”新来的那个人马上面露笑容,脸涨得通红,嘴里露出掉了两个门牙的大窟窿,使他有了一种顽皮孩子相,大家不由得都笑了……可就是在这里,羞怯地长在一对宽阔的孩子气的肩膀上的,却是南京的悬赏(赏洋十万)不下于彭德怀的脑袋。
选段选自于作品《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______________,这个“赤匪”是_____________(填姓名),他的两颗门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而掉的。
(2)下列有关书中人物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毛泽东是一个精研文史哲的学者,也是一个极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的战略家。
B.通过面对面地交谈,贺龙的好口才给斯诺留下了深刻印象。
C.彭德怀大公无私,除了两套统一发放的红军军装,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
D.“红小鬼们”勤奋、忠实,热爱红军,有着革命的热情。
3.下列语法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A.“好奇地问”“出现故障”“外国朋友”“放松下来”短语类型均不相同。
B.“久仰”“劳驾”“赏脸”“贵庚”“奉还”都属于敬辞类。
C.“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
<<沁园春.长沙>>详案江苏省华罗庚中学徐兵强2004-9-171、导入:(唱词)“名人少年多立志”,中国科学院人才学研究小组对50位名人作过研究,发现他们中有90%是在20岁以前就立下了自己的志向。
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的“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宏愿,均是其青少年时确立的志向。
立志是成才的动力。
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就是表现作者青年时的志向和抱负的艺术写照――“长沙志”2、你知道意象是什么吗?融入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客观景物。
3、你能找出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吗?你能文中各用一个最具有表现力的字来说说各个意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假如把它换成其它的字,你觉得表现的效果会如何呢?你觉得毛泽东笔下的这幅秋景给人的最大感觉是什么(四字成语)?笔下的秋景如此充满生机,这和作者的情怀有什么关系?群山__遍(了):红之广阔层林__染(红):红得深透江水__漫(滿):江水溢满江水__透(了):清澈之极充满生机、昂扬奋发船只__争(漂):千帆争发雄鹰__击(飞):矫健有力游鱼__翔(游):轻快自由万类__竞(都):昂扬奋进炼字炼意: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最有表现力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奔行啸翔游鸣走排藏)a、假如是一个消极悲观的诗人,面对同样的意象,可能是一种怎样的感叹?“山如人意懒,石似我心空;水流无情,逝者如斯;黄叶飘零,生命终结;苍鹰孤独地盘旋,小鱼无力地漂游;是万类竞自由,而是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
”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对大自然中万类生物的激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
b、你能说说作者咏秋与古人咏秋诗词的感情色彩上有何不同?秋天容易给人以荒凉肃杀、清冷惨淡之感,秋风萧瑟,万物凋零,所以中国古代就有着“悲秋”的传统文化心理。
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把秋景写得萧杀悲凉,清冷惨淡,什么“自古逢秋悲寂寞”“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等等。
c、古人多悲秋怨秋之作,为何毛泽东笔下之秋却“别有怀抱”、“与众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作者的这种独特的情怀和诗人的哪些方面有关?与诗人所处的那个革命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与诗人的志向、胸襟、性格密切有关。
(时-情-景)毛泽东最与众不同的是什么?他仅是一介书生吗?不是。
他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是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着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见落花而流泪,见流水而长叹),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练习二首咏梅题。
咏蛙三句何是毛的?比较拓展:比较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体会“景语皆情语”以及写作赏析文章的方法。
1、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乐观、无私的,而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愁苦、寂寞但又孤芳自赏,至死不渝。
2、为什么会表现出这种不同呢?因为毛泽东是一个具有宽广胸怀的革命家,乐观而又无私,陆游则是一个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以抗金收复失地为自己的生命,但一直不得志,而他却一生都没有改变自己的志向,直到将死还写下了“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所以他笔下的梅花就呈现出虽寂寞愁苦但又孤芳自赏的品格。
3、作家的作品往往就是作家人格的写照,作品中的形象往往反映了作家的内心世界。
4、写景诗句和其后的“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句有什么联系?秋景如此奋发!江山誰来主宰?(写景抒怀)5、你能在“同学少年”前加一个修饰语吗?(这是一批什么样的青年?)从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中,我们联想到怎样的形象呢?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
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明确:忆的是“同学”、“书生”,站在我们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
6、你觉得“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句是在问谁?“击水”一词有何含意?你能点评一下编者改“向”为“到”的妙处吗?用只身江心,搏击风浪急流勇进,不怕艰险坚持到底。
中流击水的气魄给同伴们更强烈的传达出“以天下为已任,改造旧河山”豪情壮志。
有人会问,既是如此,为何不直说:“天下大任舍我其谁,改造河山系于我辈”?为何偏要引人回忆击水的情景呢?这是因为诗歌要运用形象思维,要把一个主观意念用具体的形象的画面表现出来,而不是赤裸裸地说出来。
诗歌的奥妙就在于用形象阐发抽象的思想,她生来偏爱婉曲而最忌直露。
7、你觉得“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句话的正常语序该是什么?为什么作者却写“独立”而不是“站立”呢?(为什么作者要独自一个人,站在橘子洲头,而不是三五成群,要求学生结合作者创作这首词的背景谈谈)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最美丽的花朵”。
现在看谁的脑海中能绽开最美丽的想象之花。
现在请同学设身处地地体会诗人“独立橘子洲头”饱览大好秋色时的情景,把观赏这些秋景时的神情、动作连起来表演一下。
手该怎么放?(让学生模仿毛泽东的动作)视角转得快点好还是慢点好?这里的词序本来应该是“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独立”,表明是一个人,虽为“寒秋”我却独自一人伫立在寒意的秋风之中,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
“独立寒秋”和“独钓寒江”意境相似);寒秋季节望着日夜不息的江水,诗人陷入了沉思,表达了对祖国和民族前途的忧思之情;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顶天立地的气概。
(橘子洲:在长沙西湘江中,古时洲上多美橘,因此得名。
)8、九月的长沙,天气只能算有些寒意,何有“寒秋”之言?何有“万山红遍”之言而不是“黄叶飘零”呢?a、“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王国维<<人间词话>>,在这里,诗人眼前的“景”已经与诗人内心的“情”融为一体了。
b、作者当时一方面受到党内错误思想的排挤,另一方面受到军阀的通辑令的威胁,同时去广州的前路未卜,可以说身陷困境,政治生涯也处于低谷之中。
因此,“寒秋”正是这种心境的艺术写照。
c、王国维说:“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
”反过来说,作为毛泽东这样的一代伟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处境,都不会伤感,不会消沉,不会颓丧。
他在这样的困境中依然自信乐观,依然昂扬奋发,以火热的心观看秋色,使秋色丝毫没有古人笔下的萧瑟、凄凉,而是充满活力、生机勃勃、昂扬奋发的一幅湘江秋景图!9、你能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创造性的化用古诗句来增加文化底蕴?(1)击水:中流,此指湘江江心。
江河中央往往水深流急。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2)同学少年:杜甫《秋兴》诗八首其三:“同学少年多不贱。
”(3)峥嵘岁月:南朝宋鲍照《舞鹤赋》:“岁峥嵘而愁暮。
” 宋陆游《十二月二十九日夜半雨雪作披衣起听》诗:“岁月惊峥嵘。
” 皆为感叹流年之辞,毛泽东同志转用以指不平常的斗争岁月。
峥嵘,本形容山势高峻,引申则有特殊义。
(4)百舸:泛指众多的船只。
汉扬雄《方言》卷九:“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
”争流:三国魏嵇康《琴赋》:“尔乃颠波奔突,狂赴争流。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卷上《言语》载晋顾恺之赞会稽山川之美曰:“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本为群波竞逐而涌流,此处转以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5)谓雄鹰展翅搏击长天,迅猛矫健。
鹰击: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一四《天部》一四《霜》引《春秋感精符》:“季秋霜始降,鹰隼击。
”《汉书》卷二七《五行志》:“故立秋而鹰隼击。
”皆谓搏杀凡鸟。
(6)翔:本指鸟儿不扇动翅膀的飞行,此谓鱼儿悠然自得地轻缓游动。
三国魏曹植《情诗》:“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10、你知道作者何以“长沙”为题?长沙景长沙情长沙忆长沙志(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11、你了解“词”吗?a、关于词的常识: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又名“长短句”、“诗余”等。
它的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
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长沙》。
b、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或者“阕”。
词按字数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上)。
按段分为单调(一段或一阕)、双调(上下片或阕)和三叠(三段)、四叠等。
c、沁园春词牌的来历: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证的园林,后来被外族窦宪所夺后有人便作诗咏其事,沁园春由此得名。
世传唐朝的吕洞宾作了<<沁园春>>一词d、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
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内容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根据有关词的知识,从选项中选出恰当的一项:沁园春苏轼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晨霜耿耿;云山离锦,朝露溥溥;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呤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A、月华收练;此事何难B、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C、渐月华收练;此事何难D、渐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提问:这幅画除了充满生机还具有怎样特征?引导学生回答“色彩鲜明”、“色彩缤纷”,让学生找出这些色彩。
“红”、“碧”、“白”(船帆)、“黑”(黑鹰)、“蓝”(蓝天)。
△“红”引导学生得出红色往往给人朝气蓬勃,喜庆祥和之感。
由此可见,作者当时内心中充满激情。
△“碧”引导学生得出秋天叶黄叶时,看到碧绿透明的江水,心情就如朱自清先生看碧透:谓江水碧绿至极。
到梅雨潭的绿,那样兴奋、舒服、愉快。
提问:这幅湘江秋景图具有怎样的特征?充满生机。
红”与“碧”:一个热情奔放,一个明净可爱,对比鲜明;从这壮阔的深秋意境中,我们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