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物理 知识点全突破系列 专题67 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34
九年级物理复习知识点专题提升训练机械效率测量实验1、用图示装置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记录如下表:(1)沿斜面拉动物体时,应使其做__________运动.(2)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第2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由实验可得初步结论:斜面倾斜程度相同时,__________越小,机械效率越大.(3)第1次实验中,有用功为__________J,木块所受摩擦力为__________N.2、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下左图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1)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①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②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③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无关.(2)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多使用一个滑轮也做了实验,如右图所示.①小红多使用一个滑轮,目的是为了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当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______________.3、小亮看到工人利用斜面把货物推到小车上,联想到物理课上学到的知识,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①斜面越缓越省力,是不是机械效率也越高呢?②对于同一个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对于同一个斜面,是不是所推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呢?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小亮与几名同学一起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探究,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斜面倾角物重G/N斜面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斜面长s/m有用功W有用/J总功W总/J机械效率η①45° 1 0.7 0.9 1 0.7 0.9 77.8%②30° 1 0.5 0.7 1 0.5 0.7 71.4%③30° 2 0.5 1.4 1 1 1.4 71.4%(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拉动物块;实验时要使木板和木块构成的斜面的倾角变大,应该把木板下面的木块向(选填“左”或“右”)移动.(2)通过对比实验①②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斜面越缓越省力,机械效率越.(3)通过对比实验(选填实验次数)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同一斜面,机械效率与所拉物体的重力.4、在“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时,某小组利用自重不同的两个动滑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次测量,数据记录如下:(1)完成表格中第3次数据(a)(b)(c)处的计算,填在下面的横线上:(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2)通过比较_________ 两次实验数据(选填实验序号),可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_________ (选填“有关”或“无关”).(3)小明认为“同一个机械,它的机械效率是一个定值”,通过比较_______ 两次实验数据(选填实验序号),可知他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5、(1)图中测力计示数为N。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机械效率专题1.(2019重庆B卷,11)如图所示,用大小为5000 N的拉力F通过滑轮组将重为800N的物体匀速提升和10cm,不计绳重与摩擦,拉力F移动的距离为___c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2019荆州,23)湖北省第二届园林博览会将于2019 年9 月28 日在荆州开幕.在某场馆建设中,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提升重物,当工人师傅们用1000N 的拉力F 向下拉绳,使重1600N 的重物匀速上升了5m,此过程中克服绳重和摩擦做功500J,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拉力F 做功为5×103 JB.缠绕在动滑轮上每股绳的拉力为800 NC.动滑轮重为300N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3.(2019咸宁,24)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G的物体匀速提升了h,作用在绳上的拉力大小为F,则总功为,额外功为,效率为。
(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表示)4.(2019吉林,15)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把300N的重物匀速提升3m,人所做的有用功是J;如果用该滑轮组提升400N的重物,它的机械效率将。
5.(2019龙东,27)如图所示,小聪用滑轮组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500N的物体A,使它匀速前进2m,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150N,小聪施加的拉力F=100N(忽略绳重和滑轮重),则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为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6..(2019娄底,14)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用力方向的滑轮是____(选填“定滑轮”“动滑轮”或“滑轮组”);利用一个效率为90%的杠杆做100J的总功,其中额外功是____J。
7.(2019鄂州,10)如图所示,利用动滑轮将重力为100N的物体在5s内匀速竖直提升,拉力F为60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2m,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移动的速度为0.4m/sB. 所做的有用功为200JC.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60%D. 拉力F的功率为24W8.(2019新疆,10)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滑轮组甲和乙,分别匀速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甲和乙的机械效率分别为80%和75%,不计绳重和摩擦,滑轮组甲和乙中的动滑轮重力之比为A. 4:3B. 3:4C. 5:4D. 4:59.(2019呼和浩特,10)人类从刀耕火种,经过几次工业革命,走向了科技大发展的今天。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机械效率是指机械能输出和输入之比。
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轮组的负荷和速度,来计算轮组的输入和输出机械能,从而得到机械效率。
要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最基本的方法是采用牛顿定律,利用重力势能和动能转化的原理进行实验。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实验装置:选定一个质量较大的滑轮,其轮轴平行于桌面,滑轮的辊筒之间放置一段粗绳,绕过滑轮。
在滑轮上方的绳上,用许多小铅块做拉力,使得系统保持稳定。
2. 测量滑轮的负荷:将质量为m的物体与薄绳相连,沿绳的自由端放下,使其抵达土地。
为了保证负荷的准确,可以对负荷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
将负荷的重量用登录钩测量。
3. 测量滑轮的速度:为了能够测量滑轮的速度,需要在绳下方放一个定点,以便观察绳的运动状态。
在绳的下方,放置一个指环,指环由一根细绳固定,细绳长度为2m,细绳固定在试验台的上方。
指环上方通过固定点,细绳与胶皮带相连。
在实验时,将物体从指针处放下,并用计时器记录物体从指针到达指环的时间,同时观察细绳运动状态。
通过记录所消耗的时间以及物体位置变化的情况,可以得到滑轮的速度。
4. 计算机械效率:将测得的滑轮负荷和速度代入公式P=Fvt,计算出滑轮输出能量。
用输入能量除以输出能量,即可得到滑轮的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计算公式如下:η = (F/d) / (mgh/t)F为滑轮的负荷(N),d为滑轮的直径(m),m为物块的质量(kg),g为重力加速度(m/s^2),h为滑轮高度(m),t为物块下落时间(s)。
通过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可以通过测量轮组的负荷和速度来计算轮组的输入和输出机械能,从而得到机械效率。
这个实验不仅对于物理学习者提高对于运动学、动力学等深度物理概念的理解,也在实际生活中有一定的应用。
滑轮组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机械和电力工业中,滑轮组是重要的传动组件,其主要作用之一是传递力量。
九年级物理测量机械效率实验辅导实验测量机械效率主要是考查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和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两个实验,解答的关键是掌握这两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知道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应注意的问题,会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能采取措施提高机械效率。
1.实验的原理%100W W ⨯=η总有用原理2.测量物理量及测量工具 因为%100FsGh%100W W ⨯=⨯=η总有用,所以,对于滑轮组来说,需要测量钩码的重力、钩码上升高度、拉力大小和绳端移动距离。
对于斜面来说,需要测量物体的重力、斜面高度、沿斜面的拉力和沿斜面移动的距离。
测量工具需要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
3.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的大小时,若向下拉,由于弹簧测力计本身的重力作用会使测力计读数增大,从而增大误差,因而应采用向上拉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注意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或沿斜面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这样做可以减小弹簧测力计外壳与弹簧的摩擦,并且示数较稳定,便于读数,测量准确。
另外测重物上升高度h 和绳端移动距离s 时,只需测量h (或s ),然后根据s=nh 确定s (或h )即可。
4.实验结论在不考虑绳重及摩擦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的重量和动滑轮的重量有关。
同一滑轮组,被提升的重物越重,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在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重量越小,机械效率越高。
斜面的机械效率跟斜面的光滑(粗糙)程度和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与物重无关。
倾斜程度相同时,斜面越光滑,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光滑程度相同时,斜面越陡(斜面的倾角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
5.实验的拓展探究设计若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滑轮组的绳子股数(绕法)有关,实验中,要保持提升重物相同,动滑轮个数相同,只改变绳子的绕法(股数),进行对比实验。
若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摩擦力大小有关,实验中应保持物体重力不变,斜面倾斜程度不变,通过改变斜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实验19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考点精讲【提出问题】对同一滑轮组装置,机械效率是否不变 【猜想与假设】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被提升物体物重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1.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 、 刻度尺 、细绳、动滑轮、定滑轮、钩码若干;2.实验原理:总有W W =η;3.实验步骤:①安装好滑轮组,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②缓慢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G 升高,用刻度尺测量钩码上升的高度h 和绳端移动的距离s ,填入表中; ③算出有W 、总W 、η,填入表格中;④改变钩码数量,重做两次实验,并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
数据记录【分析和论证】由1、2、3次实验可知,提升的钩码重力增加时,有用功增加,额外功基本不变(克服摩擦力及动滑轮重力做的功基本不变),由额有有总有W W W W W +==η可知,机械效率会增大。
【实验结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的物重有关,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①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所吊的重物重力之间的关系(控制绕线方式相同,改变滑轮组所吊钩码的数量);②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力大小的关系(控制滑轮组所吊钩码的数量相同,改变动滑轮数量或换重力不同的动滑轮);③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的关系(控制同一滑轮组的绕线方式相同,所提钩码重力相同,改变钩码上升的高度)。
【交流与讨论】(1)测量拉力大小的原理:用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绳子目的(减小摩擦引起的误差),此时拉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承担重物绳子段数的判断:与动滑轮连接的段数即为承担重物绳子的段数; (3)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物体的重力、动滑轮重力、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
与绳子的绕法、绳子段数无关;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增加物重、减小动滑轮重力、减小机械间的摩擦。
(5)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的分析:所测拉力偏小,机械效率偏高,说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滑轮的机械效率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每个滑轮质量相同,用它们提起同一重物,机械效率最高的是()A. B. C. D.2.用如图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已知滑轮重20N。
则()A.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B.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C.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D.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3.如图甲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85N的水泥桶,动滑轮重为15N,不计绳重.工人在将水泥桶匀速向上拉的过程中,水泥桶上升的速度为0.1m/s,工人拉力所做功与时间关系如图乙所示.因此可知()A. 该滑轮组的效率为95% B. 0﹣10s 内建筑工人所做额外功为75JC. 0﹣8 s内建筑工人对水泥桶做的功为228JD. 建筑工人对水泥桶做功的功率为36W4.如图所示利用动滑轮提升货物,动滑轮重为20牛顿,绳与动滑轮间的摩擦及绳子重不计。
第一次把重为100牛顿的货物匀速提升,这个过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η1;第二次把重为200牛顿的货物匀速提升,这个过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η2。
则()A.η1<η2B.η1>η2C.η1=η2D.η1和η2的关系无法确定5.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重为600N的重物匀速提升,如果拉力为350N,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如果将物体提升2m,拉力做功1200JB.物体升高1m,机械所做的有用功为350JC.物体以0.5m/s速度匀速上升,拉力的功率为350WD.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6.下图为“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在弹簧测力计拉力作用下,重6N的物体2s内匀速上升0.1m,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示(不计绳重与摩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2.4N B. 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05msC. 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功率为0.12WD.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83.3%7.如图所示,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物体A和物体B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与提升B相比,提升A的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较大,若不计绳重与摩擦的影响,则提升A的过程()A. 额外功较小B. 额外功较大 C. 总功较小 D. 总功较大8.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300N重物,在绳子自由端施加的拉力为125N,4s内重物匀速上升2m,不计绳重和轮、轴间摩擦.则()A.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4m B. 动滑轮重50NC. 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50W D. 此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9.如图所示,小红用10N的拉力将重为20N的物体在5s内匀速提升了0.2m,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0.4m B. 有用功为4JC. 滑轮组的机械效为83.3% D. 拉力的功率为12W10.下列有关起重机提升货物时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B.同一起重机提起的货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C.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D.同一起重机提起同一货物越快,机械效率越高11.图甲中用力F1水平拉着重为G的物体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移动s的距离。
2019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答案解析1.(2018铜仁)如图所示,小刚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20N的拉力将重为30N的物体匀速提升30cm.求:①此滑轮组是由段绳子承担动滑轮和物体的总重。
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③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下列因素中:a.动滑轮重力、b.绳子绕法、c.摩擦力、d.定滑轮重力、e.物体重力,对滑轮组机械效率有影响的是()A.acde B.bce C.ace D.abcde【专题】实验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根据作用在动滑轮上的条数确定几条绳子承担重物;(3)根据机械效率的概念分析解答。
【解答】解:①因为一个动滑轮提供两条绳子,而动滑轮中间的挂钩也提供一条,所以重物和动滑轮由3段绳子承担;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③总功等于有用功加额外功,减小动滑轮重力,可以减小额外功,从而减小总功,根据可知,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a有影响;,改变绳子绕法、减小定滑轮重力,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不能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故b、d无影响;总功等于有用功加额外功,减小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额外功减小,总功减小,有用功不变,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c有影响;,增大重物重力,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e有影响;故选C。
故答案为:①3;②75;③C。
【点评】此题考查滑轮组的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考查非常全面,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物理知识。
2.(2018•南通)小华用图示装置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次数物重G/N 物体上升高度h/m 拉力F/N 机械效率η1 2 0.10 1.0 66.7%2 3 0.10 1.4 71.4%3 6 0.10 2.5(1)实验中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绳端移动距离为0.3 m。
(2)第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80 %。
(3)分析数据可知,提高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增加物重;小华所用动滑轮的重一定小于 1 N。
初中物理功知识点解析:机械效率的测量
①原理:=W(有)/W(总)=(Gh)/(Fs)100%
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④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①原理:=W(有)/W(总)=(Gh)/(Fs)100%
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④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简单机械、机械效率一、选择题1.人们在使用板手拧螺帽时,常常不是采用a图所示的握法,而是采用b图所示的握法,这更有利于拧紧或松开螺帽。
与a图比较,采用b图所示的握法()A. 增大了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B. 减小了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C. 增大了动力臂,省力D. 减小了阻力臂,省力2.如图所示,小明借利用滑轮组把货物提高h之际,体验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S是人拉绳时绳子移动的距离)()A. 需要的测量仪器有弹簧测力计、刻度尺B. 实际中发现F<G,a>b,则省力费距离C.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D. 提高机械效率可以通过减轻物重来实现3.利用如图所示的三种装置把重100N的物体匀速升高,所用拉力分别为30N、80N、40N,这时三种装置的机构效率η1、η2、η3之间的关系是()A. η1>η2>η3B. η1<η3<η2C. η1=η2<η3D. η1<η2<η34.如图所示,斜面长3m,高0.6m,建筑工人用绳子在6s内将重500N的物体从其底端沿斜面向上匀速拉到顶端,拉力是150N(忽略绳子的重力)。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斜面上的摩擦力是50NB. 拉力的功率是50WC. 拉力所做的功是300JD. 斜面的机械效率是80%5.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10s内将300N的重物匀速提升3m,已知动滑轮重3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A. 利用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450JB. 拉力的功率是99WC.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0.9m/sD.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6.使用机械时,若额外功小于有用功,则该机械的机械效率( )A. 大于0.5B. 小于0.5C. 大于1D. 等于0.57.如图所示,使用四种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在不计机械自重及摩擦的情况下,所需动力最小的是()A. B. C. D.8.深圳大疆新推出的“精灵4”无人机具有自动返航功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无人机匀速上升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守恒B. 无人机停在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与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 无人机自动返航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它是运动的D. 无人机做功的功率越大,机械效率就越高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梯匀速上升的过程中,电梯对人的支持力不做功B. 悬浮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的压力,压力的合力与该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平衡力C. 汽车车窗打开时,遮阳的窗帘总是往外飘是因为车内空气流速大,压强大D. 将一个物体提升同一高度,竖直拉物体比利用斜面费力,做的有用功也大些10.某人用20N的力将重为15N的球推出去后,球在地面上滚动了10m后停下来,这个人对球所做的功为()A. 0JB. 200JC. 150JD. 条件不足,无法计算11.某人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拉小车匀速前进,所用拉力F为300N,滑轮组绳子的自由端1s内移动0.6m,若不计滑轮重及绳子滑轮间的摩擦,那么,地面对小车的摩擦力f和滑轮组对小车做功的功率分别是()A. f=900N,P=180WB. f=600N,P=180WC. f=600N,P=60WD. f=900N,P=270W12.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在10s内将2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 已知工人的拉力为80N。
中考物理命题热点突破技巧方法十三:机械效率中考透视明确航向本专题中有关机械效率的计算及定性分析,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等是各地普遍考查的重点.题型主要有选择、填空、作图、实验探究及计算题等.纵观近年全国中考题,有关机械效率的计算题常与功率、压强、密度、浮力结合在一起考查,难度明显增大.典例探究提炼技法考点一:机械效率概念的的理解【解法技巧】①首先要明确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机械效率是机械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反映机械对总功的利用率;②然后从机械效率的公式入手分析:由公式可知,当额外功一定时,机械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当机械所做的有用功一定时,机械做的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可见,机械效率与机械是否省力、做功多少、做功快慢都无关。
【例1】:(2017•来宾)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越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B.做功越少的机械,机械效率越低C.做功越慢的机械,机械效率越低D.总功相同,有用功越大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考点二:定性比较或计算机械效率的大小【例2】:(2017•佳木斯)分别使用定滑轮、动滑轮、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匀速提升同一物体到同一高度处,其机械效率分别为η定、η动、η组(不计绳重和摩擦,设每个滑轮质量相等),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组动定动定组C.η定<η动<η组D.η定<η组<η动【例3】:(2017•随州)同一物体(质量为m)先用滑轮组(如图甲)匀速提升,后沿斜面(如图乙)匀速提升,两次提升高度均为h,两次拉力大小均为mg43,斜面长AB=2h,则这两次提升物体的机械效率比较()A.η甲>η乙B.η甲<η乙C.η甲=η乙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例4】:(2017•德州)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中,动滑轮重1N,小强用6N的拉力F通过该滑轮组匀速拉起重10N的物体,物体沿竖直方向上升0.4m.此过程中,额外功和机械效率分别是()A.0.4J 83.3%B.0.8J 91.7%【解法技巧】①审题:明确已知量和待求量;进而分析额外功产生的原因;②然后根据已知量选择合理的公式分别表达出总有、WW;③最后利用或计算。
2019年中考物理复习《机械效率》考点突破训练一、选择题1. 一位同学用20s,从一楼走到三楼,他上楼时的功率可能是()A.1.5W B.15W C.150W D.1500W2. 分别使用定滑轮、动滑轮、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匀速提升同一物体到同一高度处,其机械效率分别为η定、η动、η组(不计绳重和摩擦,设每个滑轮质量相等),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η组<η动<η定B.η动<η定<η组C.η定<η动<η组D.η定<η组<η动3. 用水平拉力先后两次拉着重为20N的同一物体,沿同一水平面做直线运动.第一次拉力为10N,物体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对物体做了20J的功;第二次将拉力增大为20N,拉力对物体做了48J的功.分析两次做功过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第一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10N,物体运动了lmB.第一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0N,物体运动了2mC.第二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10N,物体运动了2.4mD.第二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0N,物体运动了4.8m4. 下列有关功的说法正确的是()A.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重力对足球没有做功B.吊车吊着重物使其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过程中,吊车对重物做了功C.运动员举着杠铃在空中停留的时间内对杠铃要做很大的功D.用相同的力将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所做的功不同5. 如图所示,当水平拉力F=50 N时,恰好可以使物体A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已知物体重为200 N,所受地面的摩擦力约为80 N,假如在5 s时间内,物体水平移动了0.6 m,不计绳和滑轮的自重,则在此过程中()A.拉力F做功为30 JB.物体重力做功为120 J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12 WD.该装置的机械效率约为60%6. 下列实例中,有力对物体做功的是()A.跳水运动员从跳台跳下B.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前进C.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停在空中D.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滚动7. 工人师傅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800 N的物体缓慢匀速竖直提升3 m,人对绳端的拉力F为500 N,不计绳重和滑轮转轴处的摩擦,则()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9 mB.动滑轮的重力为200 NC.人通过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为1500 J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53.3%8. 关于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做功多的机器机械效率一定高B.机械效率高的机器功率一定大C.功率小的机器做功慢D.功率大的机器做功时间一定短9. 如图所示,利用动滑轮提升一个重为G的物块,不计绳重和摩擦,其机械效率为60%。
初中物理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示例文章篇一:《有趣的初中物理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嘿,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在初中物理课上,有一个超级有趣的实验,那就是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那天物理课,老师一脸神秘地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堆滑轮、绳子还有各种测量工具。
我心里就嘀咕啦:“这是要干啥呀?”老师拍拍手说:“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做个好玩的实验!”实验开始啦!我们小组几个人围在一起,眼睛都紧紧盯着那些滑轮。
我拿起一个滑轮,左瞧瞧右看看,心想:“这小东西能有啥大作用?”我们按照老师说的步骤,先组装好了滑轮组。
这可不容易,绳子老是不听话,不是绕错了,就是掉下来。
我急得直跺脚,嘴里嘟囔着:“哎呀,这绳子怎么这么调皮!”同组的小明也着急地说:“别急别急,咱们再试试!”好不容易组装好了,接下来要测量物重和拉力啦。
我小心翼翼地把钩码挂在绳子上,感觉就像在完成一项超级重要的任务。
这时候我就在想,这小小的钩码和滑轮组,不就像一群小伙伴在齐心协力完成一项大工程吗?测量的时候,我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测力计,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生怕读错了数。
当我们记录下一组组数据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挖到了宝藏一样兴奋!旁边小组的小红他们也在忙活着,还时不时朝我们这边看看。
我大声问:“小红,你们测好了吗?”小红回答说:“还没呢,你们咋样?”我们相视一笑,继续埋头苦干。
实验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几次数据偏差很大,我们都懵了。
“这是咋回事呀?”“难道是哪里出错啦?”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最后,经过我们的努力,终于算出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物理实验这么有趣,就好像在探索一个未知的神秘世界。
这个实验让我明白了,做事情就像这个滑轮组一样,要各个部分配合好,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而且,遇到问题不能轻易放弃,要多思考多尝试。
小伙伴们,你们说是不是呀?总之,这次初中物理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真是让我收获满满,也让我对物理更感兴趣啦!示例文章篇二:《有趣的初中物理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初中物理课上,有一个超级有趣的实验,那就是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记得那天,物理老师一脸神秘地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堆器材,有滑轮、绳子、钩码,还有测力计。
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一、实验探究题1.在穗港码头,小华看到工人利用斜面把货物推到车上,联想到上物理课时老师讲过的知识,小华想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提出了以下的猜想:A.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放在斜面上的物体的重力有关。
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小华同学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他用同一块木板组成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________拉动木块。
(2)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算出,第1次实验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第2次实验中总功为________J。
(3)要验证小华的猜想A,必须对比第________(填序号)组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放在斜面上的物体的重力________关(选填“有”或“无”)。
(4)要验证小华的猜想B,必须对比第________(填序号)组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斜面倾斜角θ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斜面越省力,斜面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_(选填“高”或“低”)。
(5)除了小华的猜想以外,请你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还可能与________(写出一个)有关。
2.小明同学在做“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
(1)实验中应竖直方向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为了能准确测量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应该在弹簧测力计________(填“缓慢匀速提升”或“静止”)时读数。
(2)小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在表格中,请认真填写所缺少的部分________(3)根据表中数据,在如图1中画出小明同学实验时滑轮组的连接装置图。
(4)同学小丽观察并分析了小明的实验后,认为小明的实验中,可少用一种测量工具,也能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去掉________;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表达式为________ (依据实验装置图和所测物理量)。
(5)小华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多使用一个滑轮也做了实验(滑轮的规格相同),如图2所示。
①小华多使用一个滑轮,目的是为了改变________。
②当小华和小明使用各自的滑轮提升相同的钩码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3.下图是小明同学斜面机械效率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他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物块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的部分数据如下:(1)小明探究的是斜面的机械效率跟________的关系。
在第1次实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第2次实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2)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斜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________。
4.某小组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一些猜想并对猜想进行验证.(1)如果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A,B,C三个,要研究机械效率与B因素的关系,需要先控制________因素不变,而改变B因素,从而进行研究.(2)下列A、B是同学提出的两个猜想:猜想A:两个相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与滑轮组细线的绕法有关;猜想B:两个相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与滑轮组提升的物重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准备分别按如图1、如图2、如图3和如图4进行实验.验证猜想A 的小组应按图________所示进行实验,若实验测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A是________(正确/错误)的.验证猜想B的小组应按图________所示进行实验,若实验测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________(相等/不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B是正确的;(3)实验过程中测量拉力时弹簧测力计还应沿________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5.学习了机械效率知识后,小明利用斜面进行如图的实验。
(1)图中的数据是在测量斜面机械效率时得到的,由此可知此时斜面的机械效率η=________ 。
(2)全班同学对“斜面的机械效率跟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题提出了一些值得探究的猜想:A、斜面的机械效率跟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B、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C、跟斜面的长度有关;D、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小明同学为了证实其中的部分猜想是否正确,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探究,下表反映了他的探究过程。
请你替小刚在上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小数位参照表中相关数据)________。
(3)通过对比实验①②数据,可验证猜想________(填写字母)。
(4)通过对比实验①③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当其它条件一定时,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_。
若要验证猜想D,应控制斜面的长、斜面的倾斜程度和________不改变。
6.图甲是某学习小组“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示意图。
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动绳子自由端,将重为4.5N的物体从A位置提升到A′位置,同时弹簧测力计从图中的B位置上升到B′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请你根据他们做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物体提升的高度是________cm,拉力是________N,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________;(2)若在图甲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动滑轮,改为图丙所示的装置,提升同一物体,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小马和小李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两种滑轮组来提升同一重物,在讨论滑轮组机械效率时两人产生了分歧,小马认为:“甲滑轮组的动滑轮个数少,机械效率高”;小李却认为:“乙滑轮组更省力,机械效率高”。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决定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所用每个滑轮的重相同,绳重和摩擦忽略不计),他们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1)根据所测数据,请计算一个动滑轮的重力是________N,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2)由计结果可以确定________的说法是正确的,这个实验说明了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是________,由此可知,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随后小马又设计了一个方案,如图丙所示,你认为和图甲装置对比,在提升同一重物时,装置丙的机械效率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装置的机械效率。
8.某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________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2)小组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应该静止读数,你认为他的想法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她没有考虑到________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3)用丁图装置进行实验,得出表中第4次实验数据,请将表中的两个数据填写完整________.(4)通过比较_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无关(填实验次数的序号)(5)通过比较_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填实验次数的序号)(6)通过比较3、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9.小华用图示装置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实验中应竖直向上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绳端移动距离为________m.(2)第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3)分析数据可知,提高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小华所用动滑轮的重一定小于________N.10.在测量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升钩码,改变钩码的数量,正确操作,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1)实验时,用手沿竖直方向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动滑轮下的钩码上升.(2)第②次实验时,若钩码上升的速度为0.05m/s,则拉力的功率为________W.(3)第③次实验中:有用功是________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4)由表中实验数据分析可知,要提高动滑轮机械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11.在码头,小明看到工人利用斜面把货物推到车上,联想到上物理课时老师讲过的知识,小明想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提出了以下的猜想:A.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小明同学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他用同一块木板组成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记录实验次数斜面倾角θ物块重量G/N斜面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斜面长s/m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斜面的机械效率η①30° 5.00.6 4.2 1.2 3.0 5.0②30° 3.00.6 2.5 1.2 1.860%③45° 3.00.8 2.8 1.2 2.4 3.471%把木板下面的木块向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2)(2)根据表格中数据,第①次实验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第②次实验中总功为________ J。
(3)通过对比实验①、②数据,可验证小华的猜想________(填写字母);通过对比实验②、③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
(4)此实验主要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 。
(5)除了小明的猜想以外,请你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还可能与________(写出一个)有关。
12.某小组同学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步骤有:(i)按照如图所示安装滑轮组,测钩码重力G并记钩码和绳端的位置(ii)用弹簧测力计缓慢拉动绳端,使钩码上升,读出拉力F的值,并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绳端移动的距离s;(iii)记录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表格略);(iv)多次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实验;(v)用动滑轮质量不同的两个滑轮组吊相同的钩码,分别测机械效率;(vi)分析测量结果,讨论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回答以下问题:(1)除了如图所示器材和弹簧测力计外,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
(2)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是η=________(用直接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3)关于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该小组同学讨论后得到以下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有_______(填序号,可能不止一项正确)。
A. 在相同情况下,摩擦越大,机械效率越小B. 在相同情况下,摩擦越大,机械效率越大C. 忽略摩擦,定滑轮质量相同,则机械效率相同D. 忽略摩擦,动滑轮质量相同,则机械效率相同E. 忽略摩擦,动滑轮质量相同,所吊重物质量越大,则机械效率越大13.如图所示为测定动滑轮机械效率的示意图。
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自由端,将质量为200g的钩码从A 位置匀速提升至B位置,同时弹簧测力计从图中的A’位置匀速竖直上升至B’位置,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绳的拉力为F,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